曹劌論戰(zhàn)【優(yōu)秀6篇】_第1頁
曹劌論戰(zhàn)【優(yōu)秀6篇】_第2頁
曹劌論戰(zhàn)【優(yōu)秀6篇】_第3頁
曹劌論戰(zhàn)【優(yōu)秀6篇】_第4頁
曹劌論戰(zhàn)【優(yōu)秀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曹劌論戰(zhàn)【優(yōu)秀6篇】《曹劌論戰(zhàn)》通過曹劌與魯莊公有關齊魯戰(zhàn)爭問題的對話和指揮長勺之戰(zhàn)的史實,闡明了作戰(zhàn)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勝的道理,表現(xiàn)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贊美了曹劌的愛國之情。以下是人見人愛的我分享的曹劌論戰(zhàn)【優(yōu)秀6篇】,希望能夠給予您一些參考與幫助。

蘇教版)《曹劌論戰(zhàn)》篇一

(一)朗讀課文,導入新課

(二)思考討論,合作探究分析課文內(nèi)容

學習第一段

1.“齊師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齊國軍隊為什么要“伐”魯國呢?

補充介紹歷史背景:齊襄公在國內(nèi)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趕先回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zhàn)于長勺。從歷史背景得知齊師興兵完全屬于侵略行為,所以“伐”應譯為“侵犯”。

2.曹劌的身分怎樣?

明確:從“其鄉(xiāng)人曰”句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分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吧,“位卑未敢忘憂國”。

3.“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確:“肉食者”,吃肉的人?!叭馐场痹诋敃r與公膳制有關。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guī)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員,一般稱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權位的人。

4.“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

5.“何以戰(zhàn)”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zhàn)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魯莊公認為要做哪幾方面的準備呢?

明確: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6.對于這三方面的準備,曹劌是如何回答的?為什么第三個準備“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

明確: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本段末句“戰(zhàn)則請從”,不僅寫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而且注意實際作戰(zhàn)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文章也以此作為過渡,轉(zhuǎn)入下文寫他臨陣參戰(zhàn)指揮。

小結:第1段,寫的是曹劌請見,論戰(zhàn)前準備,顯示了曹劌熱愛自己國家、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以及魯莊公“勇于納諫”的胸懷。

學習第2段

1.作戰(zhàn)地點選在哪里?

明確:長勺(“戰(zhàn)于長勺”是個狀語后置句),在魯國境內(nèi),地理條件對魯國有利。

2.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

明確:戰(zhàn)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zhàn)(“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jù)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zhàn)爭出現(xiàn)“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小結:第2段敘述的是曹劌指揮作戰(zhàn)的情況,作戰(zhàn)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突出寫了曹劌“謀”的作用,為下文“論戰(zhàn)”打下伏筆。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時機,所以才擊敗敵人,獲得戰(zhàn)爭勝利。

學習第3段

1.魯國獲勝后(“既克”),“公問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明確:緣故,“攻擊”的緣故和“追擊”的緣故。

2.曹劌是如何回答的?

明確:有兩層意思:

一層說明為什么要選擇“齊人三鼓”(“彼竭”)的時機進行攻擊。“夫戰(zhàn),勇氣也”(這是個判斷句,“也”表示判斷),“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敵人)?!氨私呶矣彼膫€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zhàn)機。

一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看到敵人“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發(fā)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梢姴軇タ紤]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善于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zhàn)爭勝利。

小結:第3段寫曹劌論述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

(三)品讀課文,探究本文的藝術特色

提問:請同學們談談對人物塑造、課文情節(jié)安排兩方面的認識。并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學生自由發(fā)言。成果展示:

1.關于人物塑造

(1)曹劌:課文集中體現(xiàn)了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xiàn)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zhàn),表現(xiàn)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zhàn),表現(xiàn)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zhàn),表現(xiàn)他過人的謀略。

(2)魯莊公:課文集中體現(xiàn)了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的“鄙”。魯莊公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戰(zhàn),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

但魯莊公不是一個昏君。魯莊公備戰(zhàn)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zhàn)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xiàn)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zhàn)后問劌,不因勝而自喜,表現(xiàn)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魯莊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

(3)關于比照映襯

巧妙地運用比照映襯的手法,使曹劌的形象鮮明生動。以曹劌與“鄉(xiāng)人”的對比突出曹劌抗敵御侮的責任感和護衛(wèi)宗國的政治熱忱。從曹劌與莊公的對比中,以莊公的駑鈍、浮躁反襯曹劌的機敏、持重,一個出身下層而深謀遠慮的謀士形象躍然紙上。

2.詳略得當,中心突出。

本文重點在刻畫曹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記敘戰(zhàn)爭的經(jīng)過。因此,只詳寫曹劌分析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和指揮魯軍作戰(zhàn)的經(jīng)過,以及戰(zhàn)后談論魯國取勝的原因。對雙方軍事部署、戰(zhàn)爭經(jīng)過等則略寫或不寫。這樣當詳則詳,當略則略,詳略結合有致,使文章顯得中心突出,而又情節(jié)緊湊。既緊扣標題“論戰(zhàn)”,又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3.結構嚴謹,層次清楚。

本文第一段寫戰(zhàn)前,第二段寫戰(zhàn)時,第三段寫戰(zhàn)后,文章層次清楚。而且,段落之間聯(lián)系緊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第一段用“戰(zhàn)則請從”過度到第二段的從戰(zhàn);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啟下,題得承接自然,一氣流轉(zhuǎn),使文章渾然一體。

4.運用對話,文字簡潔。

通篇以對話為主,展開情節(jié)。通過對話,展示了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過程,把戰(zhàn)前準備、作戰(zhàn)情況,以及勝負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對話過程中,又表現(xiàn)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刻畫出曹劌及魯莊公的性格。而全文卻只有二百多字,可謂辭約意豐,言簡義明,文筆非常精練。

(四)課堂小結

本文以齊魯長勺之戰(zhàn)為背景,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生動刻畫了曹劌作為卓越軍事家富有遠謀的特點,語言簡練,情節(jié)詳略得當,充分代表了《左傳》的藝術成就,是《左傳》中的名篇。

(五)拓展延伸

學生活動,閱讀課文,理解詞義,找出文中相應的成語。如:

齊人三鼓——一鼓作氣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小信未孚——不孚眾望

四、指導背誦課文

五、總結課文,布置作業(yè)

完成《生態(tài)課堂》上的相關練習

附:板書設計

曹劌論戰(zhàn)篇二

教學目的

一、以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對此文內(nèi)容的論述為指導,深入鉆研課文,了解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二、學習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三、了解判斷句、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釋“犧牲”“獄”“間”等古今異義的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抓住“論”的特點來記敘戰(zhàn)爭,論作戰(zhàn)前取信于民,戰(zhàn)爭中掌握戰(zhàn)機是本篇的重點。

2.因為我國古代記載史實常與史論結合起來,所以此文雖是一篇記敘文,但又以“論”為中心。這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布置學生熟讀課文,對照課文解釋,弄懂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分析講解課文第1段。

返回上級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齊魯長勺之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之一。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中曾就此戰(zhàn)例作了精辟分析。今天我們來學習記敘此戰(zhàn)的一文。

二、檢查預習作業(yè)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曹劌(guì)又何間焉(jiān)肉食者鄙(bǐ)犧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軾而望之(shì)吾視其轍亂(zhé)夫戰(zhàn),勇氣也(fú)望其旗靡(mǐ)

2.比較下面各組中加點字的意思。

(5)

(6)

三、研習新課

1.解題。指導學生讀課文解釋。題目是個主謂短語,點明曹劌談論長勺之戰(zhàn),即論作戰(zhàn)前要取信于民,作戰(zhàn)時要掌握戰(zhàn)機。

2.引導學生對照解釋自讀課文,復述課文大意。

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人曹劌見國難當頭,挺身而出,建議魯莊公要取信于民。魯莊公聽取了他的建議,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劌的協(xié)助下選擇了利于打仗的地點長勺,有利于攻擊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有利于追擊齊軍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結果魯軍大獲全勝,魯莊公問曹劌其中的奧妙,曹劌雄辯地論述了魯勝齊敗的原因。

3.理清線索,給課文分段。

(1)本文有幾條線索?學生討論后明確: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2)本文可分幾部分?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雖短,但能緊扣題旨“論戰(zhàn)”,運用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闡明曹劌是怎樣論戰(zhàn)的。全文共三段,每段為一部分。

4研讀第一部分(第1段)。

(1)“十年春”指哪一年?明確:指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齊師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齊國軍隊為什么要“伐”魯國呢?補充介紹歷史背景:齊襄公在國內(nèi)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趕先回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zhàn)于長勺。從歷史背景得知齊師興兵完全屬于侵略行為,所以“伐”應譯為“侵犯”。

(3)曹劌的身分怎樣?討論明確:從“其鄉(xiāng)人曰”句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分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國憂”。

(4)“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確:“肉食者”,吃肉的人?!叭馐场痹诋敃r與公膳制有關。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guī)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員,一般稱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權位的人。

(5)“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

(6)“乃入見”是個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明確:在具體的語境中,省略了主語“曹劌”和賓語“之”(代魯莊公)。

(7)“何以戰(zhàn)”是個介賓前置的句子。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zhàn)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魯莊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明確: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8)對于這三方面的準備,曹劌又是如何評價的?討論后明確:對于第一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對于第二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對于第三個準備,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請同學注意:“?!笔敲~,在這里作動詞用,“保佑”的意思;“可以”應譯為“可以憑借”,和今義“可以”用法不同。

(9)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明確: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10)本段末句“戰(zhàn)則請從”,不僅寫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而且注意實際作戰(zhàn)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文章也以此作為過渡,轉(zhuǎn)入下文寫他!臨陣參戰(zhàn)指揮。

(11)小結:第1段,寫的是曹劌請見,論戰(zhàn)前準備,顯示了曹劌熱愛自己國家、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以及魯莊公“勇于納諫”的胸懷。

四、布置作業(yè)

1.背涌課文第1段。

2完成“朗讀·背誦”題一、2和“辨折·比較”題四。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抽背課文第1段。;重點講解分析課文第2、3段內(nèi)容,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完成課后有關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背誦第1段

二、研讀第二部分(第2段)

1.這次戰(zhàn)爭是由誰指揮的?根據(jù)何在?明確:由魯莊公指揮,曹劍協(xié)助。這從“公與之乘”可以看出?!俺恕庇袃闪x:(1)為共乘一車,“乘”讀chéng;(2)為另給一車相隨,“乘”讀shèng。課文從“乘”(1)義說,這樣比較好理解,因曹劌與莊公同乘一車論戰(zhàn)才方便。

2.作戰(zhàn)地點選在哪里?明確:長勺(“戰(zhàn)于長勺”是個狀語后置句),在魯國境內(nèi),地理條件對魯國有利。

3.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明確:在“彼竭我盈”之時。戰(zhàn)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zhàn)(“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jù)雙方的土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zhàn)爭出現(xiàn)“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4.小結:第2段敘述的是曹劌指揮作戰(zhàn)的情況,作戰(zhàn)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突出寫了曹劌“謀”的作用,為下文“論戰(zhàn)”打下伏筆。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時機,所以才擊敗敵人,獲得戰(zhàn)爭勝利。

三、研讀第三部分(第3段)

1.魯國獲勝后(“既克”),“公問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確:緣故,“攻擊”的緣故和“追擊”的緣故。

2.曹劌是如何回答的?明確:有兩層意思:一層說明為什么要選擇“齊人三鼓”(“彼謁”)的時機進行攻擊?!胺驊?zhàn),勇氣也”(這是個判斷句,“也”表示判斷),“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敵人)?!氨私呶矣彼膫€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zhàn)機。一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拭而望之”,看到敵人“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發(fā)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可見曹劌考慮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善于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zhàn)爭勝利。

3.小結:第3段寫曹劌論述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

4.指導背誦課文2、3段。

四、歸納總結全文

1.歸納中心思想。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道理。

2.題目為“曹劌論戰(zhàn)”,這是一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明確:這是一篇記敘文,但全文以“論”為中心。第1段記敘論戰(zhàn)前政治準備的內(nèi)容;第2段記敘戰(zhàn)斗經(jīng)過;第3段通過“敘”來“論”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

3.歸納寫作特點。討論后明確:文章圍繞“論戰(zhàn)”來進行選材與組織材料,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此文雖然寫戰(zhàn)爭,但戰(zhàn)爭的過程寫得十分簡略,中心始終扣住曹劌這一人物,運用對話來寫論作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第1段)及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第3段),重點突出,中心明確,詳略得當。

五、布置作業(yè)

1.“理解·積累”題五。

2.“理解·積累”題六。

3.背誦并默寫全文。

曹劌論戰(zhàn)篇三

曹劌論戰(zhàn)

.《曹劌論戰(zhàn)》譯文及其它

.《曹劌論戰(zhàn)》教案7

.《曹劌論戰(zhàn)》教案8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計

.《曹劌論戰(zhàn)》教案4(三課時)

.《曹劌論戰(zhàn)》教案3

.《曹劌論戰(zhàn)》教案2

.《曹劌論戰(zhàn)》教案1

.《曹劌論戰(zhàn)》說課教案

.《曹劌論戰(zhàn)》的說課反思

.《曹劌論戰(zhàn)》課堂實錄

.《曹劌論戰(zhàn)》練習題

.《曹劌論戰(zhàn)》同步練習

.《曹劌論戰(zhàn)》同步訓練

.《曹劌論戰(zhàn)》目標檢測卷

曹劌論戰(zhàn)練習

《曹劌論戰(zhàn)》rm音頻課文朗讀

《曹劌論戰(zhàn)》ppt課件8

《曹劌論戰(zhàn)》ppt課件7

《曹劌論戰(zhàn)》ppt課件6

《曹劌論戰(zhàn)》ppt課件5

《曹劌論戰(zhàn)》ppt課件3

《曹劌論戰(zhàn)》ppt課件2

《曹劌論戰(zhàn)》flash在線課件朗讀

《曹劌論戰(zhàn)》avi視頻朗讀

曹劌論戰(zhàn)篇四

12曹劌論戰(zhàn)

[教學目標]

1.認識曹劌的智慧;

2.理解文章體現(xiàn)曹劌智慧的方法;

3.學習和掌握一些文言常識。

[教學重點難點]

1.文章體現(xiàn)曹劌智慧的方法;

2.一些文言常識。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預習]

1.誦讀并抄寫課文。

2.參照解釋,口譯課文。

3.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起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學習課文中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

2.理解和掌握一些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并能夠準確翻譯。

[教學步驟]

一、檢查預習。

1.檢查誦讀情況(小組讀、個人讀)。

2.同桌二位同學相互檢查抄寫情況,并對錯別字進行登記。

3.教師在黑板上對錯別字進行匯總,并與學生一起進行訂正。

4.請學生說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課文討論時解答)。

二、導入課文

[導入示例一]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選自《左傳》,它的是寫戰(zhàn)爭的能手,《左傳》中留下了許多文學性很強的場景和細節(jié)。但是,在這里的戰(zhàn)爭,好像沒有流血的樣子,也沒有懸念和轉(zhuǎn)危為安。前面一句“可矣”,下決心出擊了,下面一句就是“齊師敗績”。這不是太輕松了嗎?前面寫戰(zhàn)爭前動員和政治上的調(diào)整和落實,花了那么多篇幅,都是為戰(zhàn)爭;可真正到了打仗,卻好像還沒有開打就贏了。再說,齊國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曾經(jīng)九合諸候,一匡天下,齊國的軍隊絕不是豆腐渣,怎么就這么輕易地“敗績”了呢?

這樣的處理,透露出的匠心:文章的重點,不在戰(zhàn)爭,不在戰(zhàn)爭如何取勝,而在戰(zhàn)爭為什么取得了勝利。文章的中心,不是戰(zhàn)爭,而是決定這場戰(zhàn)爭并取得勝利的人。而且也不是這個人的一切,而是這個人的思想,他的戰(zhàn)爭理論。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他的理論吧。

[導入示例二]

本課文的題目“曹劌論戰(zhàn)”,可能給人一種錯覺,以為這是一篇議論文。其實不是。這是一篇記敘文,是從《左傳》中節(jié)選出來的。《左傳》據(jù)說是對孔子所編《春秋》的注解和闡釋??鬃泳帯洞呵铩?,按年月日順序,提綱挈領,很簡明,于是后來就有人作“傳”,也就是加以注解和補充豐富?,F(xiàn)在讀的這一節(jié),就是左氏對《春秋》所記載的魯莊公十年時的大事所作的一個注解和補充。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篇文章。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1.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一段。

2.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3.教師總結學生的口譯和其他同學的評價,訂正誤譯并說出自己的翻譯。

重點詞句:

(1)乃入見:(曹劌)于是就入朝見魯莊公。

(2)問何以戰(zhàn):(曹劌)詢問憑什么來打戰(zhàn)。何以,賓語前置。

(3)民弗從也:民眾是不會跟從的。

(4)犧牲:祭祀用的牛、羊、豬等。注意與現(xiàn)代漢語的區(qū)別。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信用、信服;福:賜福、保佑,名詞作動詞。

(6)忠之屬也:這是盡本分的一件事。注意句子的判斷句式。

(7)戰(zhàn)則請從:請:請允許我……。注意與“曹劌請戰(zhàn)”的“請”的區(qū)別。

(8)乘(shènɡ):戰(zhàn)車。

4.請學生筆譯本段。

5.要求同桌之間相互檢查翻譯。

6.誦讀本段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三段。

方法如上。

重點詞句:

(1)戰(zhàn)于長勺:(兩軍)在長勺開戰(zhàn)。介詞詞組(于長勺)后置,翻譯時要提到動詞(戰(zhàn))的前面。

(2)公將鼓之:魯莊公將要擊鼓命令進攻。鼓:擊鼓;名詞作動詞。之:語氣助詞,不譯。

(3)馳之:驅(qū)車追趕。之:語氣助詞,不譯。

(4)下視其轍:(曹劌)下車查看了齊國部隊的車痕。

(5)既克:打敗齊師之后。

(6)夫戰(zhàn),勇氣也:打戰(zhàn),靠的是勇氣。夫,句首語氣詞;本句是判斷句。

三、布置作業(yè)。

誦讀并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認識曹劌的智慧;

2.理解文章體現(xiàn)曹劌智慧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二、理解課文內(nèi)容。

問題一: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的判斷準確嗎?請根據(jù)課文說出你的判斷。

[參考答案及板書設計]

魯莊公的意見曹劌的判斷

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將鼓之劌曰:“未可?!?/p>

公將馳之。劌曰:“未可?!?/p>

①②國內(nèi)政治方面;③④軍事方面。

可見曹劌的判斷是準確的。

問題二:曹劌的“論”戰(zhàn),除了他的智慧,還體現(xiàn)在哪一些方面?

細心觀察和準確判斷。

[例]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問題三:本文主要體現(xiàn)的是曹劌的“論”還是“戰(zhàn)”?請說出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

論。文章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寫曹劌的詢問、對戰(zhàn)斗過程的分析判斷以及取得勝利的原因的解說。而真正表現(xiàn)“戰(zhàn)”的只有第二自然段的幾個句子。

問題四:本文與前篇《鄒忌諷齊王納諫》在寫法上各有何特點?

本文特點:1,對“戰(zhàn)”的描寫并不具體,而重在“論”;2,戰(zhàn)前的“論”,已預示了“戰(zhàn)”的結果;3,把魯國取勝的“謎底”放在文末,更體現(xiàn)了曹劌的胸有成竹、穩(wěn)操勝券,又有總結議論、突出主題的作用。4、文字簡約、古樸,體現(xiàn)了《左傳》的文風。

前篇特點:1,也以言語對話為主,并以對話推進故事情節(jié);2,幾乎每一層都從三個方面去寫;3,以小悟大,從家事入國事,層層遞進;4,以上兩點以及文中的排比句式,都構成鋪張排比的風格,體現(xiàn)了《戰(zhàn)國策》的文風(下篇《唐且不辱使命》類同)。

問題五:你認為魯莊公是一個“肉食者鄙”的代表還是一個善于聽取正確意見的君王?

這一切,都可以從“公將鼓之”、“公將馳之”與曹劌的幾個“未可”和“可矣”中去分析其中的“微言大義”:魯莊公應該屬于前者。這種非常含蓄的手法,后來就成了史學寫作的傳統(tǒng),叫做“春秋筆法”。這個辦法太厲害了,不管是國君還是大臣,都免不了要受到當世和后來的檢驗,所以有孔夫子訂《春秋》而“亂賊臣子懼”之說。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既可。

三、課堂練習。

1.解釋下面加點字的意思。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2)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參考答案]

1.(1)謀劃/參與(2)信用、信服/賜福、保佑(3)車子壓出的痕跡/倒下2.(1)這是盡本分的一件事??梢詰{這個打仗。(2)那齊國是個大國,很難意料,我擔心它埋有伏兵。

四、總結

文章記載的是一次規(guī)模并不太大的戰(zhàn)爭。齊國是強國,魯國是弱國,結果弱國卻取得了勝利。這在魯國歷史上當然是要大書特書一番的。對于歷史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事實。在這里就是戰(zhàn)爭的過程,尤其是決定勝負的關鍵的史實。但是,我們看到的文章,對于戰(zhàn)爭取勝的過程寫得相當簡潔,就是人家進攻了,軍鼓打起來了,魯國軍隊不動聲色。待到人家打了三通戰(zhàn)鼓,這才出擊。從道理上說,齊魯兩國軍隊一番惡戰(zhàn),是免不了的。但是在本文中,從決定“可矣”之后,幾乎沒有任何戰(zhàn)斗的描述,沒有驚心動魄的搏斗,就一下子“齊師敗績”了??梢?,寫作的重心不在戰(zhàn)爭的過程,而在于曹劌對戰(zhàn)爭的判斷,也就是他的戰(zhàn)爭理論。

文章是講戰(zhàn)爭理論的,但是又用歷史故事的形式來表現(xiàn)。故事是挺生動的,理論中充滿了智慧。文章的特點,就是充滿了智慧的趣味。

這篇文章的好處,就在于不僅僅記載了一場戰(zhàn)爭的勝利,而且借助曹劌的口,揭示了制勝之道。

首先,戰(zhàn)勝之道,不完全在戰(zhàn)爭之中,而在戰(zhàn)前。要調(diào)整、落實政策,以拉攏民心和“神心”(在當時,是十分虔誠的),特別要提起小大之獄,“必以情”,即使有處罰,也要合情合理,感情上溝通,也就是把內(nèi)部矛盾從物質(zhì)的到精神的降低到最大限度。這一點可以歸結為曹劌戰(zhàn)爭理論的第一要領:民心。

其次,在戰(zhàn)場上,敵強我弱。特別是在對方士氣正旺之時,要沉住氣,不能硬沖硬撞。等到他士氣衰竭了,“彼竭我盈”,在士氣對比上我方由弱轉(zhuǎn)強,才可以反擊。這一點可以歸結為曹劌戰(zhàn)爭理論的第二要領:士氣。也就是“蓄氣(士氣)”為上。

決定戰(zhàn)爭勝利的關鍵,還不是一般的勇氣,而是“一鼓作氣”。也就是第一鼓的勇氣。第一鼓沒有激發(fā)出來,再來第二鼓,就不但不能提高,反而是“衰”了,弱了??吹接職狻八ァ绷耍僖缘谌膩硖釟?,可能恰恰相反。把所氣都鼓光,鼓可能泄氣了。這可以說是曹劌的戰(zhàn)爭心理學。文章對于這種心理規(guī)律的概括也很精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數(shù)千年來,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和日常口語中,被廣泛運用,說明這種理論得到廣泛的認同,也說明他把抽象的理論,概括得很精煉尖銳,鼓氣次數(shù)與質(zhì)量成反比。這樣的說法,與一般日常經(jīng)驗形成反差,因而具有思維的沖擊力。

“齊師敗績”了,曹劌卻并沒有立即追趕,而是仔細拿準了齊國“轍亂、旗靡”,才下令追逐。這說明曹劌不但是理論家,而且很懂得戰(zhàn)爭的實踐,不被勝利沖昏頭腦,而是很冷靜,很從容地收集信息,不到有充分的把握,不下決心追趕。

這樣的軍事理論,本來是很簡明的,如我們所指出的,就是一,民心,二士氣,三細心。但如果直接把這些理論說出來,可能是很粗淺,很干巴的。本文之所以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史的經(jīng)典,就是因為用了一些文學的筆法來講述這段史實。因為有了故事,而且曲折懸念還挺多的,這樣的行文,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期待。例如,曹劌問及戰(zhàn)爭的準備,一共問了三次,前兩次,他都表示不滿意;第三次,他的回答也是“忠之屬也”,該做的都做到了,馬馬虎虎,可以打了。后來到了戰(zhàn)場上,他一共只說了四句話,極其簡短,每句只有兩個字。第一句是魯莊公想打了。他否定:“未可?!钡诙?,齊人三鼓了,他認為:“可矣?!饼R人打敗了,魯莊公要追,他又說了:“未可。”等到他有把握斷定齊人是真敗,不是假逃。又說了兩個字“可矣!”這真是太精煉了。想像一下,在當時的戰(zhàn)爭中,應該是戰(zhàn)鼓喧天,人聲鼎沸,血肉橫飛的。在這樣的氛圍中講話,應該是個什么樣子呢?表情、語氣、姿態(tài)全都省略了。為什么這么大幅度地省略呢?這是因為,全文的目的,就是講曹劌的“戰(zhàn)爭論”,而這個戰(zhàn)爭論,又是要以戰(zhàn)爭的勝利來論證的。因而,與戰(zhàn)爭勝利有關的思想,都留在文章中;而與戰(zhàn)爭獲得勝利無關的非思想性的感性形象,則一概刪除。

[一點說明]

如果條件許可,本文還可以有另一種教學方式,即課文的標點符號去掉,并制作成課件投影在屏幕上,讓學生逐段進行斷句。這樣除了理解內(nèi)容的意思,一些文言知識也可以在討論中學習。如果擔心學生文言知識掌握不牢靠,可以另外設計一些練習來加以鞏固。

相關資料

(一)參考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來攻打我國。莊公決定迎戰(zhàn)。曹劌要去求見莊公。他的同鄉(xiāng)說:“這是官老爺?shù)氖?,你參予進去干什么?”曹劌說:“官老爺眼光短淺,不能夠深謀遠慮?!本腿ヒ娗f公。曹劌問:“您憑什么去作戰(zhàn)?”莊公說:“穿的吃的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拿來分給別人?!辈軇セ卮鸬溃骸靶《餍』莶荒苁谷嗣穸嫉玫?,人民是不會聽您的?!鼻f公說:“祭神用的三牲、玉器和綢緞,禱告時一定老老實實,決不敢虛報?!辈軇セ卮鹫f:“這只是小信用,不會得到信任,神不會保佑您的。”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雖然不能一一查明是非,但一定按實際情況處理?!辈軇フf:“這是盡心為人民辦事,可以憑這打一仗。打仗時請允許我跟您去?!?/p>

莊公和曹劌坐在同一輛戰(zhàn)車上,在長勺作戰(zhàn)。莊公準備擊鼓進軍,曹劌說:“不行?!饼R軍已經(jīng)擊過三次進軍鼓了,曹劌說:“可以擊鼓進攻了?!饼R軍大敗。莊公要命令軍隊追擊,曹劌說:“不行?!彼萝嚥炜待R軍車輪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望著遠處的齊軍,說:“可以追擊了。”便追逐齊軍。

戰(zhàn)斗勝利了,莊公向曹劌詢問戰(zhàn)時那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道:“打仗,要靠勇氣。第一次擊鼓,勇氣振作;第二次擊鼓時,勇氣便開始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衰竭了。他們的勇氣消耗盡了,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能打勝。大國,很難估計它的底細,怕他們留下埋伏。我看到齊軍戰(zhàn)車的輪跡混亂,望見齊軍的戰(zhàn)旗倒下了,所以去追擊他們?!?/p>

(二)“閱讀練習探究”解答

第一題

重在“論”。以敘述為主。

第二題

第1小題:“既克,公問其故。”

第2小題:曹劌頭頭是道的分析,使魯莊公對其智慧和能力產(chǎn)生了信任感。雖然從總體而言,“春秋無義戰(zhàn)”(孟子語),但在具體戰(zhàn)役、局部問題上,還是有諸如誠信與否、民心向背等方面的“得道”與“失道”之分的。曹劌善于審時度勢,其戰(zhàn)前的分析,基本符合當時人們的普遍觀念,尤其是最后“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一語,充分肯定了魯莊公應戰(zhàn)的正義性和可行性,贏得了魯莊公的認同和信任(或者說,迎合了魯莊公的欲戰(zhàn)心理),因此在戰(zhàn)斗中魯莊公對曹劌言聽計從。

第3小題:主要有三大好處:第一,給讀者造成懸念;第二,更能體現(xiàn)曹劌的胸有成竹、穩(wěn)操勝券;第三,有總結議論、突出主題的作用。

第4小題:一般而言,曹劌的分析有道理,一是抓住了交戰(zhàn)方的心理特點,二是避強敵鋒芒。第一鼓如果沒有把勇氣激發(fā)出來,第二鼓就難了,第三鼓反而會把氣都鼓泄了。這講的就是戰(zhàn)爭心理學。以魯國之弱,對付強大的齊國,主張避其鋒芒,后發(fā)制人,這個戰(zhàn)術是正確的。當然曹劌的分析,只是一種常規(guī)常理,對于一場具體的戰(zhàn)役來說,可能有簡單化的缺陷。因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原因,是十分復雜、多方面的,并非單純的“勇氣也”。另外,兵不厭詐,戰(zhàn)場上往往不按常規(guī)用兵。比方說,“一鼓”未必就是“作氣”,也可能是佯攻,或虛張聲勢,等等。

但要說明的是,《左傳》記事很簡約,許多實際的細節(jié)、過程、復雜情況,可能都略去了。同時,記敘戰(zhàn)爭,也多帶有主觀性、傾向性,或事先加強某些情節(jié)或言論以預示結果,或從結果中引出“原因”以“證實”其觀點,所以往往強調(diào)一點,不及其余。課文中曹劌的言論,以及戰(zhàn)役的過程,都未必是完全真實的記錄,其中多有《左傳》的臆度或發(fā)揮。所以,我們讀《曹劌論戰(zhàn)》,一方面應把握它表達的基本道理,另一方面不應機械教條地去理解套用。

以上各題,具體參見主編導讀和參考資料。

第三題

(強調(diào)誠信、民心,符合人類進步的戰(zhàn)爭思想。但具體戰(zhàn)役的勝負,主要是取決于實力和謀略。毛澤東的評論,說的主要就是謀略。)

春秋時代,民本思想流行,曹劌的分析,強調(diào)了誠信、民心等道義因素,順應時代潮流,也符合人類進步的戰(zhàn)爭思想。但與上一題同樣,也不應機械地理解。因為對于具體的一場戰(zhàn)役而言,并非得了民心就一定能取勝,其中更具決定性意義的,恐怕還在于軍事實力的較量,以及在謀略和戰(zhàn)術方面的對策(尤其是當我方實力較弱時)。而曹劌的分析,卻對此只字不提。事實上,魯國的最后取勝,恰恰就在謀略和戰(zhàn)術的運用上,至于民心的作用,反倒是不怎么體現(xiàn)的。

毛澤東的話,嚴格說來,并非對“曹劌論戰(zhàn)”的專門評述,而主要是取“長勺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例中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的運用,并聯(lián)系歷史上其他類似戰(zhàn)例,來論證其“弱者先讓一步,后發(fā)制人”這一“戰(zhàn)略防御原則”的,因此重在戰(zhàn)例的過程和結果,而對于本文重點的曹劌之論,他沒有作更全面深入的分析評論。

詳見主編導讀,參見參考資料。

第四題

1.何:何必。間:這里作動詞,讀去聲,意為參與?,F(xiàn)代一般作名詞,讀陰平,多表示兩者之中或其相互的關系。

2.犧牲:祭祀所用牲口?,F(xiàn)代引申為動詞,舍棄,捐棄。加:夸大,虛報?,F(xiàn)代一般不用此義。

3.獄:訟事,案件?,F(xiàn)代指監(jiān)禁罪犯的地方。以:介詞,根據(jù),按照。

4.以:介詞,憑借。何以,即“以何”,憑借什么。

5.可以:意為“可以憑借……”,二字分別獨立使用,“可”是“可以”,“以”是介詞,其賓語承前省略。現(xiàn)在“可以”二字連用,表示肯定或允諾。

6.敗績:軍隊潰敗。

7.作氣:振作士氣。再:第二次。在上古漢語中,“再”只表示“二”或“第二”的意思。在現(xiàn)代漢語中,則表示行為的重復。

曹劌論戰(zhàn)篇五

第六單元“

·單元要點分析·

本單元繼續(xù)學習古代詩文。三篇古代散文有敘有議,學習時要抓

住議論的成分,這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大意;四首詩都是年代久遠

的古代民歌,(詩經(jīng))全是四字句,(陌上桑)全是五字句,學習時要注意

把握詩的思想感情,體會它們在語言上的特點。

學習古代詩文要重視誦讀,注意讀準字音。分清句子的層次和節(jié)

奏,以增強對文言文的語感,還要重視詞語的積累,掌握課文中常見的

文言詞語。

·教學設計·

26.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學會翻譯文言文。

3.理解文章大意和寫作特色。

重點難點

l.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學會翻譯文言文。

2.難點:理解文章大意和寫作特色。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劌(gui4)孚(fu2)轍(zhe2)軾(shi4

遂(sui4)盈(ying2)靡(mi3)玉帛(bo2)鄙(bi3)

2.查字典,對照課文解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左傳》(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根據(jù)魯國史料編

寫的編年體史書。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L止于魯?shù)抗哪?/p>

(前453年人記載這一時期(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J

交、文化等方面的情況。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優(yōu)美,尤善于

描寫戰(zhàn)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

征,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2.長勺之戰(zhàn)的背景

齊國襄公無道,在位時發(fā)生內(nèi)亂。襄公兄弟多人,公子糾的母親是

魯國人,他就逃到魯國,公子小白則逃奔到莒。莊公8年(前686

年秋,齊國人殺死襄公,立公子無知,莊公9年(前685年〕無知又被

人殺死。于是,糾和小白爭著回國。小白設計先到,做了國君,就是鼎

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齊國要殺公子糾,在乾…qian2時(地

名)打敗魯軍,并再次威脅魯國,要求魯國殺公子糾。糾被殺后,齊軍就

出動,在長勺與魯軍會戰(zhàn)。當時齊強魯弱,但最終魯軍勝利,成為我國

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要求讀準語音,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讀得流暢,有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二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十年春]魯莊公)十年的春天。(提示:凡時間,不必強記年號,也

不必換算成公元紀年)

【伐】攻打?!疚襗《左傳》是根據(jù)魯史寫的,所以稱魯國為“我”。

【請]請求。【見]接見。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祿的人。

[間]jian4,參與。

【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何以戰(zhàn)]就是“以何戰(zhàn)”,憑借什么作戰(zhàn)?以,介詞,憑,靠。

〔安】有“養(yǎng)生”的意思。

【弗]不。【專1獨自專有。

[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給用人。人,這里

指的是一些臣子。

【對]指臣對君說話。

【偏同“遍”,遍及。

[犧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豬、牛、羊等祭品。帛,絲

織品。

[加]虛夸,這里是說以少報多。

【信】信實,意思是對神說實話。

【孚】為人所信服。

【福I動詞,賜福,保佑。

【獄】案件。

【雖]即使。

【察](—一)明察,弄清楚。

【情】實情。

【忠之屬也]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人忠,盡力做好本分的

事。屬,類。

[可以一戰(zhàn)]就是“可以之一戰(zhàn)”,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請]請讓我。[從]跟隨,跟從。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

【乘】乘坐一輛戰(zhàn)車。

【長勺】魯國地名。

[鼓]動詞,擊鼓進軍。

【敗績]大敗。

[馳]驅(qū)車(追趕)。

【轍]車輪滾過地面所留下的痕跡。

[拭]古代車子前邊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

[遂]于是,就。

[逐]追趕,這里有追擊的意思。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

[既克]已經(jīng)戰(zhàn)勝。既,副詞。

[故]原因,緣故。

【夫]句首發(fā)語詞,表示議論或說明,沒有實在意義。

【作】振作。

[再]第二次。

【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測]推測,估計。

【伏]埋伏。

【靡]倒下。

5.請學生全文翻譯。

6.朗讀課文,爭取當堂背誦。

四、小結

1.古今詞語

伐(

古義:討伐,攻打齊師伐我

今義:砍伐

古義:參與又何間焉

今義:中間

古義: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

今義。卑鄙

犧牲(

古義:指豬、牛、羊等祭品犧牲玉帛

今義: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

古義:虛夸,以少報多弗敢加也

今義:增加

古義:信實,誠實必以信

今義:書信

古義:案件小大之獄

今義:監(jiān)獄

古義;即使雖不能察

今義:雖然

古義:第二次

今義:表示事情或行為重復

古義:盡力做的本分的事思之屬也

今義:忠誠

2.詞性活用

福名詞用為動詞賜福神弗福也

鼓名詞用為動詞擊鼓進軍公將鼓之

3.通假字

編同“遍”,遍及小惠未偏

4.一詞多義

請求曹劌請見

請讓我戰(zhàn)則請從

跟隨戰(zhàn)則請從

服從民弗從也

緣故、原因公問其故

所以故克之

5.虛詞

憑何以戰(zhàn)

把必以分人

代詞指這件事肉食者謀之

助詞的小大之獄

代詞他,指曹劌公與之乘

6.句式

1)判斷句

夫戰(zhàn),勇氣也。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

2)省略句

再而衰第二次(擊鼓進軍X土氣)衰弱了。

3)倒裝句

何以戰(zhàn)憑借什么作戰(zhàn)?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一、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曹(gui4)又何(jian4)焉

肉食者(bi3)(fu2)敢專也

小惠未(bian4)大大之(yu4)

小信未(fu2)下視其(zhe2)

二、指出下面加點字古今意義的區(qū)別。

1.又何間焉2.小大之獄

古義

今義

古義

今義

3.弗敢加也

古義

今義

4.犧牲玉帛

古義

今義

三、下列加點的“以”的含義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何以戰(zhàn)B.必以情

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戰(zhàn)

四、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思考課后練習一、三題。

3.就課文大意和寫作特色質(zhì)疑。

二、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翻譯了全文,疏通了文義。這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探

究文章大意。

三、正課

l.期讀課文,盡量背誦。

2提問:本文共有三個自然段,概括一下各寫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寫魯國戰(zhàn)前的準備。

第二段,敘長勺之戰(zhàn)的全過程。

第三段,論魯國取勝的原因。

3,提問:第一段寫曹劌與鄉(xiāng)人的對話,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說明了曹劌“請見”的原因。

4.提問:第一段寫曹劌與魯莊的對話有幾問幾答?重點說明了什

么?

討論并歸納:共三問三答。說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戰(zhàn)的先決條

件。

5.提問:為什么“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劍曰:‘可

矣”’?

討論并歸納:因為“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

6.提問:為什么“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曰:‘可矣?!薄??

討論并歸納:因為“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

旗靡,故逐之?!?/p>

7.提問:‘肉食者鄙”“鄙”表現(xiàn)在哪里?

討論并歸納:

1)魯莊公的三答,他寄戰(zhàn)勝的希望于身邊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2)“公將鼓之”“公將馳之”未察敵情,貿(mào)然進軍。

3)“既克,公問其故/’戰(zhàn)勝了還不知什么原因。

8.提問:曹劌的“遠謀”表現(xiàn)在哪里?

討論并歸納:

1)戰(zhàn)前三問。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

2)戰(zhàn)中能掌握將士心理,能觀察敵情,把握戰(zhàn)機,知己知彼,百戰(zhàn)

不殆。

9.提問:縱觀全文,弱小的魯國能戰(zhàn)勝強大的齊國原因有哪些?

討論并歸納:

1)戰(zhàn)前準備充分;取信于民,這是保證戰(zhàn)爭勝利的先決條件,這是

“人和”因素。

2)選擇了有利的地點,長勺在魯國,魯國是反侵略戰(zhàn)爭,這是“地

利”因素。

1)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時機,待“彼竭我盈”之時,后發(fā)制人。

2)抓住了恰當?shù)淖窊魰r機,詳察敵情,確證無埋伏時,乘勝追擊,

大獲全勝。后兩點是“天時”因素。

總之,魯國取勝的原因,在于天時、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10.提問: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文以齊魯長勺之戰(zhàn)為主線,記敘了曹判戰(zhàn)前、戰(zhàn)中、

戰(zhàn)后的論戰(zhàn)言論,表現(xiàn)他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

11.提問:本文的詳略安排有何特色?

討論并歸納:本文緊扣“論戰(zhàn)”來寫,詳寫曹劌的言論。如第一段中

與魯莊公的三問三答,詳細具體地表現(xiàn)他“取信于民”的戰(zhàn)略思想。再

如第三段論戰(zhàn)勝的原因,把他的作戰(zhàn)必須依靠士氣、抓準時機、謹慎而

又果斷的戰(zhàn)略思想表現(xiàn)了出來。這兩段文字,充分地表現(xiàn)了曹劌政治

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對于無助于表現(xiàn)“論戰(zhàn)”的事,如

戰(zhàn)爭的起因、戰(zhàn)斗的狀況、戰(zhàn)后的處理等,略寫或不寫。這樣剪裁,敘事

清楚,詳略得當,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12.提問: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討論并歸納:運用對比手法,把魯莊公的“鄙”與曹劌的“遠謀”進行

對比,突出曹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與軍事上的卓越才能。

四小結

本文是《左傳》中的名篇,主要的記敘方式是“記言”,這是(左傳)記

敘某些歷時不長,規(guī)模不大的戰(zhàn)爭時常用的方式,目的是通過人物的談

論,總結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教訓,闡述軍事斗爭的策略。本文就是這一類文章

的代表作。它以曹劍為主,莊公為賓,通過他們對長勺之戰(zhàn)問題的對

話,闡明弱國對抗強國的戰(zhàn)爭中應采取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原則,即政治上取信

于民,軍事上以逸待勞,把握時機、后發(fā)制人等。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一、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列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

又何問焉個’判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

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

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褐抑畬僖玻梢?/p>

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p>

1.本語段選自課文()相傳是——。

2.給文中的加點字注音,寫在文中的括號內(nèi)。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又何問焉(2)肉食者鄙

(3)、惠未偏(4)神弗福也

4.跟“何以戰(zhàn)”中的“以”意思不相同的是

A必以情B.可以一戰(zhàn)C.必以分人

5.本語段論述的能體現(xiàn)取信于民的是

6.翻譯加橫線的句子:

附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

列請求莊公接見。他的同鄉(xiāng)說:“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

與呢?’曹劌說:“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進宮廷去見莊

公。曹劌問莊公:“您憑什么跟齊國打仗于’莊公說:“衣食是使人生活安

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占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芘姓f:“這種小恩小

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

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曹判說:“這點誠

意難以使人信眼,神是不會保佑您的。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

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說:“這是(對

人民)盡本職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仗。作戰(zhàn)時請允許我跟您去。

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莊公(一上陣)

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齊軍擂過三通戰(zhàn)鼓后,曹劌說:

“可以擊鼓進軍啦。”齊軍大敗。莊公正要下令追擊,曹判說:“還不行?!?/p>

(說完就)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又登上車前橫木瞭望齊軍(的隊形)

(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以后,魯莊公詢問取勝的原因。魯劌答道:“打仗,要靠勇

氣。頭通鼓能振作士兵們勇氣,二通鼓時勇氣減弱,到三通鼓時勇氣已

經(jīng)消失了。敵方的勇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

(齊是)大國,難以摸清(它的情況人怕的是有埋伏,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車印

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p>

第六單元

26.曹劌論戰(zhàn)

第一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一、劌間鄙弗徧獄

孚轍二1.參與間隙2.案件監(jiān)獄3.虛

夸增加4.豬牛羊等祭品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

或利益三C四1.當大官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2.第一次擊鼓能振作上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時士兵們的勇氣就

衰弱了,第三次擊鼓的時候,士兵們的勇氣就竭盡了。

第二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1.曹劌論戰(zhàn)左丘明2.liao4bo2

3.(1)參與(2)目光短淺(3)同“遍”,遍及(4)賜福4.B

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6.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本職的

一類(事情入可以憑著.這一點打一仗。作戰(zhàn)時請讓我跟從您。”

曹劌論戰(zhàn)篇六

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文章記事詳略安排得當,重點突出,具有鮮明的特色。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并要求學生注意積累重點字詞,以提高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可直接從對《左傳》的介紹開始談起,引出齊魯長勺之戰(zhàn),以引入新課教學。

二簡介作家作品及相關背景

1.《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的內(nèi)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后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

2.相關背景:

齊襄公在國內(nèi)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劉國發(fā)生內(nèi)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zhàn)于長勺。

三、教師范讀課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