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作業(yè)_第1頁
旅游地理作業(yè)_第2頁
旅游地理作業(yè)_第3頁
旅游地理作業(yè)_第4頁
旅游地理作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旅游地理作業(yè)第1頁/共63頁中國西北是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這里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山水獨特,人杰地靈。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厚重博大、星羅棋布的歷史遺跡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祖國大西北絢麗迷人、令人神往的旅游畫卷。西北地區(qū)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人文景點和獨特地理條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觀,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改革開放以來,西北旅游也得到了飛速發(fā)展,旅游產業(yè)在推動當?shù)亟洕蜕鐣l(fā)展中的作用日益明顯,由古絲綢之路、唐蕃古道、黃河風情和富有鮮明特色的民俗文化所連接的西北旅游產業(yè)顯示出巨大的魅力。第2頁/共63頁絲綢之路,做為中國大西北的主要旅游路線,經過十幾年的開發(fā)和建設,基礎設施正在完善,已經成為中國諸多旅游產品中極具吸引力的一條主題旅游線路。烏魯木齊——西寧——銀川——蘭州——西安第3頁/共63頁絲綢之路沿線的自然景觀,奇特而壯麗。青海湖鳥島、巴音布魯克草原的天鵝自然保護區(qū)和天山深處的天池、青海的鹽湖、羅布泊的雅丹地貌、吐魯番的火焰山和克拉瑪依的魔鬼城等等,均為絲路增添了無窮的魅力。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所涵蓋的地域,跨越了中國的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份、自治區(qū)。這里居住著眾多的少數(shù)民族,他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發(fā)展歷史,各自保留著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傳統(tǒng)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各民族聚集地區(qū),游客可體驗當?shù)孛褡迳?、欣賞民族歌舞、參加當?shù)鼐用竦幕槎Y和歡度節(jié)日,選購精美的民族手工藝品。第4頁/共63頁絲綢之路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連接歐亞大陸的著名古代陸上商貿通道。絲綢之路東起長安(今西安),經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跨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經中亞部分的獨聯(lián)體、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而達地中海東岸,全長7000多公里,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總長4000多公里,約為絲綢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強。絲綢之路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了,它的魅力是永恒的。今天,古老的絲綢之路沿線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跡、壯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風土人情,仍然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歷史上,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曾經是絲綢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今天,游客可乘飛機、火車、汽車沿絲綢之路旅行,既快捷便利,又舒適安全。中國段絲綢之路沿線有著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主要有: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保存釋迦牟尼佛骨的法門寺、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長城嘉峪關和漢代烽燧遺址、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塔爾寺、絲路重鎮(zhèn)高昌故城遺址。第5頁/共63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新疆地處亞歐大陸中心的新疆古稱西域,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印度接壤,面積166萬平方公里,是全國的1/6。絲綢之路進入新疆后分為南、中、北三道,長達2000公里,沿途留下了大量古城、烽燧、文物古跡。烏魯木齊、吐魯番、喀什、庫車、和田、塔什庫爾干等重要城鎮(zhèn)都處于絲綢之路的交通線上。新疆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語言文字、音樂舞蹈、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都有鮮明的特色。第6頁/共63頁青海絲綢之路南線從青海北部通過。青海是中國五大牧區(qū)之一。長江黃河也發(fā)源于青海境內。青海的少數(shù)民族頗具特色。他們勤勞豪放,能歌善舞,主要有藏、回、蒙古土和撒拉族。這里有中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聞名遐邇的鳥島,循化孟達植物自然保護區(qū),藏傳佛教森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爾寺,明代宮殿式建筑的瞿曇寺,也有世界上堪稱一絕的柴達木盆地由鹽鋪就的公路。第7頁/共63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與甘、陜兩省相鄰,在這一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絲綢之路的遺跡主要在固原附近,包括戰(zhàn)國秦長城、須彌山石窟、掃竹嶺石窟等。寧夏是中國的回族之鄉(xiāng)?;刈逍欧钜了固m教,他們的宗教習慣和生活習俗獨具魅力與風采。這一地區(qū)有十幾座大清真寺,每年的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熱鬧非凡。銀川是寧夏自治區(qū)的省會,也是交通樞紐,每日都有航班飛往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和成都等大城市。除西夏陵之外,還有海寶塔、南關大清真大寺、賀蘭山小滾鐘口等景點。第8頁/共63頁甘肅省位于中國西北部,是一個西北——東南方向的狹長形省份,面積45.4萬平方公里,人口2284.9萬,省會為蘭州。甘肅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古文化發(fā)祥地之一。據(jù)說華夏始祖伏羲氏曾誕生于此,并造文字,創(chuàng)歷法。古老的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內蜿蜒1600多公里,沿途的旅游資源主要由文物古跡、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文物古跡以絲路文化為代表,主要有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長城嘉峪關、拉卜楞寺、敦煌石窟等。甘肅位于絲綢之路的黃金地段上,沿絲綢古道有西、東、南三條傳統(tǒng)觀光路線,游客可以根據(jù)需要隨意選擇組合。甘肅每年都定期舉辦敦煌之夏、嘉峪關國際滑翔節(jié)、天水伏羲文化節(jié)、夏河拉卜楞寺大法會以及多種特色旅游項目。甘肅自然風光獨具特色,不僅擁有迷人的高山草原、大漠戈壁、更有雄渾的黃土高原、丹霞奇觀、冰川雪山。甘肅全省有10幾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包括漢、藏、回、裕固、保安、東鄉(xiāng)等民俗風情濃郁、魅力獨具。第9頁/共63頁陜西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也是文物古跡薈萃之地。在這兒有考古發(fā)掘出距今80萬年的蘭田猿人和6000年前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的半坡遺址以及秦兵馬俑。省會西安是古絲路起點,從西安至寶雞途中又有以茂陵為主的漢帝王陵墓群、唐代帝王陵群以及法門寺等歷史古跡。第10頁/共63頁青海省的旅游資源:一、水能資源。全省有270多條較大的河流,水量豐沛,水能儲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河流就有108條,流經之處,山大溝深,落差集中,有水電站壩址178處,總裝機容量2166萬千瓦,在國內居第5位,居西北之首。二、鹽湖資源。柴達木盆地有33個鹽湖,已探明各種資源儲量均相當可觀。三、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西北部,目前共發(fā)現(xiàn)16個油田,6個氣田。有色金屬資源、畜牧業(yè)資源以及等等資源。。。第11頁/共63頁新疆省的旅游資源:新疆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全區(qū)行政區(qū)劃3個地州中有5個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自治州、昌吉回族自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面積166萬平方公里,現(xiàn)有人口1700多萬,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qū)。全國56個民族在新疆都有定居,其中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錫伯族、塔吉克族、滿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和塔塔爾族世居新疆,人數(shù)最多。第12頁/共63頁新疆旅游資源總量大、類型多,居全國第一位?!敖z綢之路”橫貫新疆,舉世聞名。新疆境內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千佛洞),石刻和現(xiàn)代紀念建筑物有236處,其中10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佛教千洞16處,比較完整的洞窟550多個。另外,文物點有幾千處。新疆還有22個自然保護區(qū)。阿勒泰巖畫長廊、準噶爾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們的矚目。新疆素有“歌舞之鄉(xiāng)”、“瓜果之鄉(xiāng)”之稱,到處可以欣賞到豐富多采的民間文娛活動,到處可以品嘗到甘甜馥郁的葡萄、瓜果。絲綢之路是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信道。第13頁/共63頁新疆北部有阿爾泰山,南部有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和阿爾金山。天山,作為新疆象征,橫貫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準噶爾盆地。習慣上把天山以南地區(qū)叫南疆,天山以北地區(qū)叫北疆,把哈密、吐魯番盆地叫東疆。天山山脈峰巒重疊,呈東西走向,可分為東、中、西三段,總長2500公里,是亞洲高大山系之一。阿爾泰山延伸于中國與蒙古、俄羅斯邊界,總長近20000公里,新疆境內的山段,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500公里,山勢較低。第14頁/共63頁新疆境內綿連的雪嶺,林立的冰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計1.86萬余條,總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占全國冰川面積的42%,冰儲量2.58億立方米,是新疆的天然“固體水庫”。新疆的水資源極為豐富,人均占有量居全國前列,有待于大力開發(fā)。大沙漠占全國沙漠面積的2/3,其中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面積為33.67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沙漠,為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僅次于阿拉伯半島上的魯卜哈利沙漠。準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48,000平方公里,為我國第二大沙漠。新疆沙漠中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和礦產資源。第15頁/共63頁

陜西省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

之一,公元前28世紀左右,黃帝、炎帝就曾在陜西活動過。自周開始又有秦、西漢、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陜西建都,時間長達1180年。此外,還有劉玄、赤眉、黃巢、李自成4個農民起義在此建立政權計11年,赫連夏在定邊、長安建都24年。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省份。

因古為秦地,故簡稱“秦”。秦亡后,項羽三分秦地,所以又稱“三秦”。

陜西旅游局統(tǒng)計:陜西旅游資源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4處,省級風景名勝26處,國家級森林公園5處,省級森林公園19處。陜西旅游資源有四個特點:一是歷史久遠,可謂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形成發(fā)展之縮影,具有中國歷史文化的完整性。二是遺存豐富,品位居著,反映了中國歷史文化的燦爛輝煌,具有中國歷史文化的代表性。三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千秋各異,交相輝映,具有旅游內涵構成的完美性。四是西安古城,保存完整,城墻內外古建筑成姑息養(yǎng)奸群,且高樓大廈林立,現(xiàn)代設施完備、具有古都風韻和現(xiàn)代城市氣息的協(xié)調性。再加上陜西的民俗文化藝術--安塞腰鼓、陜北的剪紙、各地的農民畫、以及民俗的布藝等--更進一步促進了陜西省旅游業(yè)持續(xù)穩(wěn)步的發(fā)展。陜西省旅游簡介第16頁/共63頁陜西省地圖延安市銅川市渭南市寶雞市咸陽市西安市商洛市安康市榆林市漢中市第17頁/共63頁西安市

西安,又稱長安,別稱“鳳城”、“斗城”、“西都”,簡稱“鎬”,與埃及首都開羅、意大利首都羅馬、希臘首都雅典并稱世界四大歷史文化名城(又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乃周文王所建,建于公元前12世紀,距今已有3100多年未間斷的城市發(fā)展史,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而西安市閻良區(qū)本身還是中國著名古都——櫟陽。西安曾用名:豐京、鎬京、豐鎬、咸陽、長安、常安、京兆、大興、永興、奉元,西京,以“長安”最為常見和出名。西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陜西省的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中國七大區(qū)域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區(qū)工商業(yè)中心,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衛(wèi)生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西安是中國中西部地區(qū)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yè)和高新技術產業(yè)基地,中國重要的機械制造中心和紡織工業(yè)中心、中國主要的電子信息產業(yè)基地、中國重要的武器制造地,中國航空工業(yè)和航天工業(yè)的核心基地。擁有較強的工業(yè)基礎,是中國西中部地區(qū)科技實力最強,工業(yè)門類最齊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

第18頁/共63頁

一號坑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寬62米,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為坑道式土木建筑結構,東西兩端各有斜坡門道5個,坑道內有10道2.5米寬的夯土隔墻,隔墻上架著粗大的橫梁,再鋪蘆席、細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磚墁鋪,一號坑兵馬俑按實戰(zhàn)軍陣排列。俑坑的東端是一個長廊,站著三排面向東的戰(zhàn)

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們是一號坑軍陣的前鋒部隊。長廊南邊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邊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頭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衛(wèi)。他們手執(zhí)弓弩等遠射兵器,擔任整個軍陣的警戒任務。在10道隔墻隔開的11個過洞里排列著38路面向東的縱隊,每路中間都排列有駟馬戰(zhàn)車。陶俑全部身披鎧甲,手執(zhí)長兵器。他們是一號坑的主力部隊。一號坑共有27個探方,根據(jù)每個探方里兵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發(fā)掘后可出土兵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第19頁/共63頁

二號坑,是由4個單元內的4個不同兵種構成的一個曲尺形軍陣,面積6000平方米,估計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馬和鞍馬近500多匹。第一單元即俑坑東邊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組成的小方陣。第二單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過洞,是由64乘駟馬戰(zhàn)車組成的方陣,每乘戰(zhàn)車有軍士俑三件。第三單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過洞,是由19乘戰(zhàn)車和100余件隨車徒手兵俑組成的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過洞,是由戰(zhàn)車6乘,鞍馬和騎兵俑各124件組成的騎兵陣。四個單元有機聯(lián)系構成一個大陣,又可以分開構成四個獨立騎兵陣。四個單元有機聯(lián)系構成一個大陣,又可以分開構成四個獨立的小陣,能功能守,自我保護力強,反應快速。

二號坑的四個單元中就有三個布有車兵,戰(zhàn)車占到整個軍陣面積的半數(shù)以上,證明在秦代車兵仍為作戰(zhàn)的主要力量。木質戰(zhàn)車因為年久已朽,但車轅、輪等卻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跡,車上的銅質構件尚存在。

第20頁/共63頁

三號坑在二號坑以西、一號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為520平方米,僅有4馬1車和68個陶俑。它的東邊是一條長11.2米,寬3.7米的斜坡門道,與門道相對應的為一車馬房,車馬房兩側各有一東西向廂房,即南廂房與北廂房,共出土陶俑64件。這些陶俑的編組排列與一、二號坑不同。一、二號坑內的陶俑都是按作戰(zhàn)隊形排列。三號坑內武士俑所持兵器也與一、二號坑內武士俑不同。后者配備的有長射程的弓弩,近距離格斗的矛、戈、鉞、劍等,而三號坑內只發(fā)現(xiàn)了一種無刃兵器銅殳。銅殳在秦代是一種專門用于儀仗的兵器,在北廂房內還發(fā)現(xiàn)有殘鹿角一件、動物朽骨一堆??赡苁菍9?zhàn)前占卜或禱戰(zhàn)活動的場所。通觀三號坑整個布局,它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陣的指揮部——軍幕。在我國,陶俑最早出現(xiàn)于戰(zhàn)國時期,但那時制作的陶俑體形較小,火候低,制作粗率。而秦兵馬俑不僅形體高大,而且制作精細,造型準確,工藝水平極高。

第21頁/共63頁

西安古城墻不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設施。

西安城墻建于明洪武年間(1370棗1378)年,以公元6世紀時隋唐皇城墻為基礎擴展形成,周長13912米。墻體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厚度大于高度,建筑穩(wěn)重堅固。自1983年開始的環(huán)城建設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墻為主線,輔以環(huán)城綠化,護城河環(huán)繞,風格古樸、粗獷,有野趣,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環(huán)城公園。以城墻為主體,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女兒墻垛口、城門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嚴密完整的冷兵器時代城市防御體系,為游客直觀了解古代戰(zhàn)爭提供了珍貴的人文景觀。

第22頁/共63頁

鐘樓位于西安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總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邊長35.5米,面積約1377.4平方米。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并分別與明城墻東、南、西、北四門相接,這就是西安人引以為自豪的鐘樓。它是我國古代遺

留下來許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

鎮(zhèn),它的鐘樓無論從建筑規(guī)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

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第23頁/共63頁

華清池,位于西安東約30公里的臨潼驪山腳下北麓,是中國著名的溫泉勝地,溫泉水與日月同流不盈,不虛。每天都有很多游人在這里洗溫泉澡。據(jù)歷史記載,這里的溫泉大約發(fā)現(xiàn)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代。漢代曾在這里建造帝王貴族的行宮別墅。唐代建有富麗堂皇的“華清宮”?!叭A清池”由此得名。經歷代戰(zhàn)爭,原來的建筑都已毀塌?,F(xiàn)在的建筑都是按照歷史記載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的。自古以來,華清池為游覽勝地。華清池溫泉共有4處泉源,在一石券洞內,現(xiàn)有的圓形水池,半徑約1米,水清見底,蒸汽徐升,腳下暗道潺潺有聲,溫泉出水量每小時達112噸,水無色透明,水溫常年穩(wěn)定在43度左右。四處水源眼中的一處發(fā)現(xiàn)于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紀——前771年時代,其中三處是解放后開發(fā)的。總流量每小時為100多噸,水溫43℃。水內含多種礦物質和有機物質,有石灰、碳酸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氧化鈉、硫磺、硫酸鈉等多種礦物質。驪山溫泉、千古涌流,不贏不虛。溫泉水不僅適于洗澡淋浴,同時對關節(jié)炎、皮膚病等都有一定的療效。浴池建筑面積約3000平方米,華清池有各類浴池一百多間,一次可容納近400人洗浴。

第24頁/共63頁榆林市

榆林市位于陜西省的最北部,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的交界處,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榆林市及其周邊地區(qū)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有大大小小的古遺址、古城堡、古廟建筑100多處:這里有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遺址、有西北最大的道觀所在地——佳縣白云山、高原要塞——鎮(zhèn)北臺等,而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神木紅堿淖、以及陜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群——紅石峽更為這座塞外名城增色不少。

此外,榆林古城內有很多建于明清時代的衙署、廟宇、府邸、店鋪等,就連一般的民居,也多是正宗的京式四合院,所以榆林亦稱小北京。石子鋪就的小路,灰色磚房的院落,木制門窗上的精美銅環(huán)……無一不透出古樸厚重的明清風貌。

第25頁/共63頁

萬佛樓位于城南大街中心新明樓與南城門之間。創(chuàng)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民國五年(1916)5月廟會失火,頂樓被焚毀。后本寺僧人周寬(俗名陶官府)四出化緣,集資重建。萬佛樓現(xiàn)分三層,底層為巨磚砌筑四通街道四孔拱洞式結構,呈長方形、樓基長29.6米,寬18.4米,高

9米。在四通式樓基上,建有二層木結構樓閣。分南北兩院。北院緊依南主樓而建。中為三楹斗拱彩繪、飛檐翹角的觀音殿,東西各設有三楹配殿。萬佛樓南院主樓閣為二層,呈長方形,東西12.6米,南北8.4米,總高9米余。樓東側設有木樓梯直通頂層。二層主樓全為木結構,上下兩層均斗拱飛檐,四角翹舉。頂層明廊回繞,歇山樓頂覆青筒瓦屋脊。主樓東西各是三楹配殿。整個萬佛樓內原曾供上千個大小不等的佛像,惜現(xiàn)已不存。

1984年萬佛樓補修后,辟為榆林縣文物陳列館。登臨斯樓,不僅可參觀榆林市豐富的館藏文物,而且四處眺望,古城南部景物一覽無余。第26頁/共63頁

香爐寺位于陜西?。儽保┘芽h縣城東北的黃河崖畔。寺院伸向黃河,三面懸空,一面與縣城相通,寺下有一巨石如柱,立于黃河之中,石頂平闊,形如香爐,因而得名香爐寺。巨石周長15米,高20余米,頂端建一觀音閣,有3米長的橫木作橋與崖畔相連,名曰斷橋,人行其上,堪稱奇險。站在香爐寺,俯瞰黃河,令人心蕩神馳,有“小蓬萊”之稱。香爐寺面積雖不大,但地勢極險要,除了與城內相通的一面,其余三面皆空絕,無可傍依。沿著寺內的曲徑深入,沒走幾步,抬頭便會看見,在薄薄的暮色中,有一塊奇石兀然迎面撲來。這塊巨石高約幾十米,通體剝離了整個山峰。在另一山峰與石之間的“天橋”,人走在上面,下面即是千丈深崖。走過“天橋”那膽戰(zhàn)心驚的感覺,令人久久難以忘懷。第27頁/共63頁

萬佛洞是陜北罕見的一組大型摩崖石窟,位于米脂縣城北1公里的無定河畔懸崖上。建于宋至明初之間。洞由大小不等的十二個石窟組成,南北橫跨143米,氣勢壯觀,藝術價值頗高。正殿內存有大小完整的53座石碑,有造像碑、記事碑等,內有著名書法家葉蘭的碑文。萬佛洞石刻藝術精湛,保存完好,吸引了大批專家及游人前往考察觀賞。第28頁/共63頁

秦長城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87年,共兩處。一處南起巴拉素鎮(zhèn)轉水廟村,北至補浪河鄉(xiāng)向陽村附近,全長25公里,間斷延續(xù),最寬處30米,高均1米左右,有多處夯土層,但夯印不明顯。另一處東起巴拉素喬家峁南,西至紅石橋鄉(xiāng)井界村,全長14公里,殘墻間斷綿延,夯土層厚15—20厘米,尚有殘存墩寬9米,高5米。沿此兩段古長城遺址,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白灰陶、夾砂灰陶、黑陶和少量紅陶殘片,其上紋飾多為藍紋、粗細繩波、方格紋和堆積紋等。同時,還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時常用的陶鬲單足及其殘片、石器殘件和四棱形鐵箭頭等物。經考定,這里為戰(zhàn)國至秦漢時長城遺址。據(jù)《漢書·匈奴傳》上載:“十有余年而蒙恬死,諸侯叛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謫邊者皆復去。于是匈奴得寬,復稍渡河南與中國界放故塞?!彼^“故塞”,即秦昭襄王時所筑、今榆林市境內發(fā)現(xiàn)的秦長城。

第29頁/共63頁延安市

延安位于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發(fā)祥地和中國革命圣地。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陵寢位于市內黃陵縣橋山之巔,是海內外華夏兒女尋根祭祖的民族圣地。1935年到1948年,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zhàn)斗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奠定了新中國的基石,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黨內的指導地位,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延安黃土風情文化藝術底蘊深厚、豐富多彩,已成為旅游的新亮點。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黃龍獵鼓、志丹扇鼓構成延安的“五鼓”藝術,已打遍中華大地,打出了國威,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豪情壯志。延安剪紙、農民畫、布堆畫、毛麻繡和刺繡等民間工藝,以其獨特的魅力獲得了中外藝術大師的高度評價,許多作品被法、美等國的藝術博物館收藏,并在國內民間藝術評選中屢獲大獎,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xiāng)”。陜北民歌、信天游以其高亢激情的風韻深深地感染了各地民眾,也曾在全國卷起了一股“西北風”熱潮,長久不息。洛川民俗展覽館為陜西省首家集中反映陜北民俗的展覽館,延安萬花民俗村被稱為活的陜北窯居博物館,為陜北唯一集游、購、娛和吃、住為一體的綜合旅游項目。第30頁/共63頁

寶塔山又稱“嘉嶺山”,位于延安城東南,寶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它是歷史名城延安的標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邊有一口明代鑄造的鐵鐘,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曾用它來報時和報警。此外山上尚有宋代摩崖石刻、明代大鐵鐘、清代“重修嘉嶺書院記”石碑、范公井、烽火臺、古城墻及望寇臺等文物古跡,還有日本工農黨校舊址,古今名人詩詞碑刻等景觀。山上現(xiàn)已建成為寶塔山公園,林木蔥郁,環(huán)境優(yōu)美。寶塔山是延安市的標志性建筑,是游覽延安的必去之地。第31頁/共63頁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的陵園。因位于延安黃陵縣城北約0.5公里的橋山之上,故又稱橋陵。是國務院公布保護的第1號古墓葬。漢司馬遷《史記》稱:“黃帝崩,葬橋山?!睒蛏近S帝陵相傳創(chuàng)自漢代,唐太宗大歷中期在城北橋山西麓,宋太祖開寶五年,下令移建于今址。元至正,明天啟、崇禎,清順治、雍正、乾隆、道光及后期疊有重修,均有碑記載或錄于縣志中。因黃帝為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淵祖,一直到今均逐年謁陵紀念。第32頁/共63頁

延安革命紀念館——該館陳列面積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近2000件,還有模型、油畫、雕塑及場景復原等輔助展品,并運用聲光電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增強陳列的動態(tài)效果。陳列空間裝置有電子屏幕,播放延安時期的歷史資料片和一些重要團體、人物在延安參觀活動的錄像。第33頁/共63頁

千佛寺石窟又稱萬佛寺、石空寺、千佛洞等。位于延安市黃陵縣西四十公里處的雙龍鎮(zhèn)峪村西,石窟開鑿于半山石崖間。此窟為單室窟,窟口處鑿石為三開間雕石作仿木構窟檐,明間寬2.02米,通寬。5.04米。檐柱為八角形,為寶裝覆蓮住礎。柱頭之間以闌額相連,施四鋪斗拱,櫨斗出單抄,令供上施替木,上承檐枋。平柱上有3處宋崇寧年間下(1102~1106)游人題記。第34頁/共63頁銅川市

銅川市位于陜西省中部,是一座散發(fā)著古老氣息的現(xiàn)代化城市。銅川歷史源遠流長,其歷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銅川古稱銅官。北魏太武帝年間,設銅官縣。北周武帝年間,改“銅官”為“同官”。1946年“同官”改為“銅川”。1949年4月28日,銅川全境解放,1958年撤縣建市至今。

第35頁/共63頁

香山——照金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陜西省耀縣境內,距縣城40余公里,面積約312平方公里,是目前我省最大的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景區(qū)內有香山和照金革命根據(jù)地舊址兩大景點。風景區(qū)內山巒疊嶂,河谷縱橫,呈東北、西南方向分布的白堊級砂礫巖地質地貌,景觀獨特,森林覆蓋率85%以上,是保存完好的天然次生林區(qū),有野生動物250余種,植物800余種,具有較高的科研教學和游覽觀賞價值。

香山位于耀縣城西北的廟灣鎮(zhèn),雄居梁山和喬山山脈之間,平均海拔1415米。東、西、中三峰聳立古稱“三石山”。有詩贊曰:“太華山頭舊詠詩,硯池即取仰天池。更將三石三峰借,架我凌云筆一枝?!惫室喾Q筆架山,清嘉慶二十三年,重修寺院,更名為香山。

第36頁/共63頁

位于銅川北45公里玉華山中,玉華宮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擴建。李淵、李世民曾在此避暑休閑、唐玄奘也曾在此翻譯過佛經,后于天寶之亂廢毀,僅在飛雨、水蓮、北泉三處留有遺跡,傳說為當年東宮、正宮、西宮所在地?,F(xiàn)為玉華山風景區(qū)的重要旅游項目。第37頁/共63頁渭南市

渭南地處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文化遺存豐厚,歷史源遠流長。距今約8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曾在市域內繁衍生息;“大荔人”頭骨化石,是

距今約20萬年前的原始人類化石;“禹門口洞穴堆積”是舊石器時代遺址;沙苑、龍山文化

遺址亦影響深遠。周、秦、漢、唐兩千年間,渭南一直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和京畿重

地,農工商貿、交通運輸十分發(fā)達;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長城、古戰(zhàn)場遺跡多見;列入

開發(fā)和保護的文物旅游景點619處,其中有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8個,尤以被稱為“五

岳第一廟”的西岳廟、氣勢恢宏的唐帝王陵墓、一代史圣司馬遷的祠和墓、縱貫南北的魏長

城等最為著名。第38頁/共63頁

西岳華山位于陜西西安以東120公里的華陰市,古稱太華山,海拔2200米,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qū)。

在五岳之中,華山以險著稱,登山之路蜿蜒曲折,長達12公里,到處都是懸崖絕壁,所以有“自古華山一條道”之說。華山五峰中又以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南峰(落雁)三峰較高:東峰是凌晨觀日出的佳處,西峰的東西兩側狀如蓮花,是華山最秀奇的山峰,南峰落雁是華山最高峰。三峰以下還有中峰(玉女)和北峰(云臺)兩峰。玉女峰相傳曾有玉女乘白馬入山間。云臺峰頂平坦如云中之臺,著名的“智取華山”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

華山的名勝古跡也很多。廟宇道觀、亭臺樓閣、雕像石刻隨處可見,華山上比較著名的古跡有玉泉院、真武宮、金天宮(白帝祠)等景點。華山以北7公里處的西岳廟是古時祭祀西岳華山神的廟宇。第39頁/共63頁

七佛洞石窟位于韓城老城西南10公里的衛(wèi)東鄉(xiāng)牛家坡村西溝內。原為興隆寺佛洞,坐西北向東南,共有四窟。

從東南向西北:第一窟,建于宋崇寧元年(1102年),窟內有泥塑、浮雕神像和四塊刻石。神像大部分殘缺,或斷頭、或缺腿。兩壁七十二尊小佛,程度不等地也有殘缺。第二窟建于唐貞觀八年(634年)。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曾重修,現(xiàn)存刻石兩塊。第三、四窟內僅有墨書字跡“明宣和四年”、“清乾隆十五年”。1981年列為韓城市重點文物保持單位。

第40頁/共63頁

西岳廟位于華山腳下,南距華山七公里。廟宇宏偉,古柏參天,四周筑有圍墻環(huán)繞,是我國歷代封建帝王祭嗣華岳的神廟。西岳廟的山門稱為“濪靈門”,它和五門樓同為高大的磚石建筑,形制與北京的端門頗相類似,為明代遺物。華岳廟是歷代帝王巡視陜西的駐蹕之地,過去還有皇帝的寢宮,也是游人瞻仰瀏覽的勝地。第41頁/共63頁

橋陵為唐睿宗李旦之墓,位于蒲城縣城西北15公里的豐山。豐山海拔為751米,這里是峰戀起伏,溝壑縱橫,形成各自獨立的山頭。向南平野遼闊,與秦嶺諸峰遙遙相對,山川壯麗,氣象萬千,豐山據(jù)記載叫金幟山,亦稱金栗山和蘇愚山。

第42頁/共63頁咸陽市

咸陽市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中部。咸陽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物產豐富,人杰地靈,歷史上曾經是我國第一個封建國家秦王朝的國都及漢、唐等13個王朝的京畿之地,境內有27座帝王陵和400余座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綿延百里,蔚為壯觀,素以“秦都、漢陵”聞名于世。第43頁/共63頁

乾陵位于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為陵,氣勢雄偉壯觀。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則天兩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第44頁/共63頁

泰塔位于旬邑縣城內。泰塔是樓閣式磚塔,八角七層,高五十六米。在第一層北面正中辟有半圓形卷門。通過門里的甬道,進到塔心小室后。有木梯可攀登遠眺。第二層起,每層都有拱形的門洞與長方形的假門相間,逐層依次變換方位。

各層塔檐于轉角部位的中線上。用青石制成角石一根。它的外端均特意被加工雕琢成螭首,自翼角伸出。相傳此塔建于唐代,但據(jù)塔身第六層北面東側窗上的一塊磚刻題記,起塔的時間為嘉佑四年正月中。由此證明,它的歷史已經有九百年了。

泰塔外觀秀麗,裝飾典雅。昔人周崇雅《寶塔凌空》詩題記“:玲瓏金剎跨幽陽,七級芙蓉舍利藏,風雨翠屏形突兀,云霞白色鏡蒼茫?!?/p>

第45頁/共63頁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中宗李顯的第七女,嫁于武則天的侄孫附馬都尉武延基,公元701年,死于洛陽,年僅17歲。

這是解放以來發(fā)掘的唐墓中最大的一座。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發(fā)掘,是屬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磚砌的,由墓道、過洞、天井、雨道、墓室構成,全長87.5米。墓道是一條寬約2米的斜坡,進入過洞直至狹窄的雨道,兩旁洞墻內有6個小龕,里面放著彩繪陶俑、騎馬俑、三彩馬及陶瓷器皿等隨葬品,造型逼真、工藝精湛。從墓道到墓室還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有宮廷儀仗隊,以及天體圖、宮女圖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槨,石壁上線刻著15幅畫面的仕女人物畫,其造型之美,實為罕見。在這些人物中,有的上著披貼、下穿長裙;有的身著男裝;有的身穿長褂,腰束錦帶,帶上綴有荷包;有的腳穿如意鞋;有的身著短襖長裙……或捧壺,或托盤,或弄花,或拱手,或對話等等,所有這一切均展現(xiàn)了當時宮廷生活的情景。此外,石槨兩扇門的頂部,還刻著一對鴛鴦,張開羽翼,相向飛舞,象征著墓內主人夫妻恩愛。

第46頁/共63頁

漢高祖長陵,系漢高祖劉邦的陵墓,在咸陽市渭城區(qū)窯店鄉(xiāng)三義村北,距市區(qū)20公里。

陵基邊長東西162米,南北132米,高32米,呈覆斗形,封土堆完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邦,字季,今江南沛縣人,西漢王朝的創(chuàng)立者。

公元前209年,陳勝在大澤鄉(xiāng)起義。劉邦在沛縣起兵響應。他與項羽起義軍一起消滅了秦王朝。在楚漢戰(zhàn)爭取得勝利后,劉邦即皇位,是為漢高祖,定都長安。

劉邦建漢后,政策制度基本沿襲秦制,他積極發(fā)展生產,安定人心,與民主生息,推勸社會發(fā)展,奠定了漢王朝的基礎。劉邦居帝位后,途經故鄉(xiāng)沛縣,設宴招待鄉(xiāng)親,作《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笔惆l(fā)壯志豪情。

他于公元前195年病逝,終年61歲。長陵周圍有呂后陵和蕭何、曹參、張良、周勃等文臣武將陪葬墓。

第47頁/共63頁寶雞市

寶雞,古稱陳倉,位于陜西關中西部,地處陜、甘、寧、川四?。▍^(qū))結合部,處于西安、蘭州、銀川、成都四個省會(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隴海、寶成、寶中鐵路在此交會,是中國境內亞歐大陸橋上第三個大十字樞紐。轄九縣三區(qū),市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76萬,其中市區(qū)人口75萬,寶雞地處東徑106°18′~108°03′,北緯33°35′~35°06′。東西長156.6公里,南北寬160.6公里。東連咸陽市,南接漢中市,西、西北分別與甘肅省天水市和平涼市毗鄰,全市總面積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555平方公里,建成區(qū)面積60.44平方公里。第48頁/共63頁

龍門洞東南距隴縣縣城22公里;西北距甘肅省華亭縣城30公里。這里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地貌景觀,勝似能工巧匠的自然雕鑿,成為陜甘遠近聞名的洞天風景勝地。龍門洞共有36洞及眾多的古建筑名勝。諸如青霞洞、長春洞、飛仙洞、混元洞、水簾洞、雷祖洞、龍門洞、湘子洞、三清洞、早陽洞、婁景先生、邱祖洞。通天洞、無底洞、玉皇洞等;潭也各有其名,如青石潭、蓮花潭、飛玉潭、漾月潭、臥龍?zhí)?、鼓玉潭等;古建筑名勝:如真武殿、北部、清和宮、王母宮、丘祖樓、鐵索橋、鐵鏈、石階、云梯、空中棧道、九級空心塔、磨性石、響石等。第49頁/共63頁

九成宮遺址位于麟游縣新城區(qū),原為隋代仁壽宮,建于開皇十三年(593),由右仆射楊素監(jiān)督,著名建筑學家宇文愷為檢校將作大匠,承擔設計和督促,開皇十五年三月建成。隋文帝六次到此避暑。唐貞觀五年(631)唐太宗加以修繕和擴建,改名為九成宮。以后,大宗曾五次到此,每次住半年左右。高宗時,改名為萬年宮,后又復名九成宮?!熬懦伞闭?,謂“九重”或“九層”之意,言其高大。武則天以后,九成宮逐漸荒蕪,唐未毀于洪水。1978年以來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多次勘探、發(fā)掘。

1991年6月,發(fā)掘出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宮殿遺址,即九成宮第37號宮殿遺址。

第50頁/共63頁

嘉陵江源頭景區(qū)位于寶雞市南郊的秦嶺之巔,距市區(qū)33公里,是天臺山國家森林公園首批開發(fā)的重點景區(qū),因嘉陵江的發(fā)源地而得名。

第51頁/共63頁

鳳翔東湖,位于鳳翔縣城東關,古稱“飲鳳池”。相傳周文王元年瑞鳳飛鳴過雍,在此飲水而得名。宋仁宗嘉佑六年(1601)著名文學家蘇軾任鳳翔府簽書判官,倡導官民疏浚擴池,引城西北鳳凰泉水注入,種蓮植柳,建亭修橋,作游之所,改名東湖,與杭州西湖雅稱“姊妹湖”。第52頁/共63頁商洛市

商洛市位于我省東南部,地處秦嶺東段南麓,丹江上游,大部分屬長江流域,其中商南縣屬黃河流域。商州境內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商洛既是革命老區(qū),又是目前尚屬貧困的地區(qū),也是一個蘊藏著豐富經濟潛能、開發(fā)前景可觀的地區(qū)。面積19292平方千米。轄商州區(qū)、洛南縣、柞水縣,鎮(zhèn)安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1市6縣,196個鄉(xiāng)鎮(zhèn),4個街道辦事處,2791個村民委員會,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