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誘發(fā)電位及其臨床應用第1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定義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某一特定部位(包括感受器)人為地給予一個適宜刺激,于相應的神經(jīng)道路上檢出的與刺激鎖時關系的電位變化,稱之為誘發(fā)電位。2第2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誘發(fā)電位分類
1.
按檢查傳入或傳出神經(jīng)道路分感覺誘發(fā)電位和運動誘發(fā)電位。2.
按感覺刺激的形式分軀體感覺,聽覺和視覺三種誘發(fā)電位。3.
按刺激后誘發(fā)電位出現(xiàn)的潛伏期長短分短、中、長潛伏誘發(fā)電位。4.
按紀錄部分距離誘發(fā)電位神經(jīng)發(fā)生源的遠近分近電場電位和遠電場電位。3第3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腦誘發(fā)電位的特征
1.
廣義的腦誘發(fā)電位分兩大類,即非特異性和特異性。1)
非特異性:腦自發(fā)電位經(jīng)各種誘發(fā)刺激(光、聲、電、感覺、過度換氣等)而形成的腦電位變化。其特點為不同刺激形成相同的腦波變化。如視反應、覺醒反應等。2)
特異性:因不同刺激(體感、視或聽)通過特定的神經(jīng)傳導道路,在腦的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誘發(fā)電位信號。其電位波幅低(2μv)通常被埋沒于自發(fā)電位中。4第4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腦誘發(fā)電位的特征
2.鎖時特性:誘發(fā)電位信號的形成和刺激有固定的時間間隔,是同步的,和疊加次數(shù)形成正比的增大。3.計算機疊加平均技術。4.誘發(fā)電位有其不同的神經(jīng)傳導通路及神經(jīng)發(fā)生源,是神經(jīng)的腦群體突觸后電位的綜合。5第5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軀體感覺誘發(fā)電位
(短潛伏期軀體感覺誘發(fā)電位SLSEP)基本特點:1.
與刺激有鎖時關系。潛伏期長短取決于1)
傳導通路長短2)
神經(jīng)傳導速度3)
突觸延擱時間2.
恒定的反應形式,即有固定的波形組成,他們都有相應的神經(jīng)發(fā)生源。刺激腕部正中神經(jīng),在50ms分析時程內(nèi),可在刺激點對側頂部恒常紀錄到一個“w”形波群,即N20-P25-N35-P45。其中N20-P25復合波起源于主感覺皮質(zhì)S1區(qū)。6第6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SEP檢查方法(一)
腕正中神經(jīng)SLSEP1.
刺激分別刺激左右腕正中神經(jīng)(相當于“內(nèi)關”穴處),脈沖電流波寬0.1~0.2ms,刺激速率1~3次/s,逐漸遞增強度引起拇指輕微抽動。2.
紀錄臨床上常由三個紀錄導聯(lián)組合而成。1)
導聯(lián)1:鎖骨上窩歐勃(Erb)點——正中前額FP2,記錄臂叢神經(jīng)N9電位,作為周圍神經(jīng)監(jiān)護電位。7第7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
導聯(lián)2:第七頸椎棘突CV7——正中前額FP2,記錄N13電位,記錄到的是下頸髓后角與延髓交界楔束核的綜合電位。3)
導聯(lián)3:對側頂部P3——正中前額FP2紀錄N20-P25復合波,是主感覺皮質(zhì)最早的反應波。8第8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
測量指標1)
上肢感覺神經(jīng)傳導速度可由腕鎖距離和歐勃電位N9潛伏期計算出。2)
波峰間潛伏期(IPL)及左右側差值(ILD)N9-N13→臂叢、脊神經(jīng)后根和脊神經(jīng)后束傳導時間。N13-N20→中樞感覺傳導時間,是延髓楔束核至皮質(zhì)的傳導速度。N9-N203)
波幅幾左右差值,以百分號(%)表示。9第9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4.
SEP正常參考值(上肢)PL(ms)IPL(ms)N9N9~N13N13~N20N9~N20絕對值9.7±0.763.8±0.455.5±0.429.3±0.53側差ILD0.2±0.20.2±0.170.3±0.250.2±0.2110第10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5.異常測定1)
主要波峰成分如N20-P25復合,N13缺如。2)
IPL及ILD延長(大于均值2..5倍標準差)。3)
主要波峰的幅值顯著下降,低于正常實測極值或側差值大于50%。11第11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
踝脛后神經(jīng)SLSEP1.
刺激:內(nèi)踝后方脛神經(jīng),強度以引起拇趾輕微抽動為度。2.
紀錄1)
導聯(lián)1:踝—髕,紀錄脛神經(jīng)動作電位(N7)。2)
導聯(lián)2:胸椎12棘突—對側髂嵴,記錄腰脊髓電位(N21).3)
P2(顱頂C2正中后2.5cm處)—正中前額FP2,紀錄P40是主感覺皮質(zhì)反應波。12第12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
測量指標1)
下肢脛神經(jīng)感覺傳導速度:可由踝至腘窩距離和腘窩電位(N7)潛伏期計算出。2)
波峰間潛伏期(IPL)及左右側差值(ILD):N7-N21和N21和N21-P40,后者代表下肢中樞感覺傳導時間。3)
波峰及左右差值,以百分號(%)表示。13第13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4.SEP正常值參考(下肢)PL(ms)IPL(ms)N21P40N21~P40絕對值19.4±1.836.3±2.416.4±1.4側差ILD0.42±0.280.62±0.370.67±0.4214第14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5.異常判斷同上肢正中神經(jīng)SLSEP15第15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SEP臨床應用
1.
周圍神經(jīng)病1)
間接測定周圍神經(jīng)SCV2)
臂叢及頸神經(jīng)根損傷的定位診斷3)
頸、腰骶神經(jīng)根病。2.
脊髓病變3.
腦干、丘腦、大腦半球病變4.
多發(fā)硬化(MS)5.
昏迷和腦死亡6.
手術中監(jiān)護:用于脊柱(髓)和腦干手術。16第16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BAEP)
檢查方法1.
刺激:以波寬0.1ms方波超聲(click)為刺激,單側耳給聲,對側耳白噪聲(強度-30dB)2.
紀錄:顱頂(C2)與乳突或耳垂構成紀錄導聯(lián),可在同側或雙側同時紀錄。(1)
導聯(lián)1:顱頂(C2)—給聲側乳突(Mi)(2)
導聯(lián)2:顱頂(C2)給聲對側乳突(Mi)17第17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分析1.
正常波形:刺激后10ms內(nèi)可紀錄到七個正相波峰,命名為Ⅰ、Ⅱ…Ⅵ2.
各波形的神經(jīng)發(fā)源(1)
Ⅰ波:蝸神經(jīng)(2)
Ⅱ波:耳蝸核(3)
Ⅲ波:上橄欖核(4)
Ⅳ波:外側丘系核(5)
Ⅴ波:下丘核(6)
Ⅵ與Ⅶ波:內(nèi)側紋狀體聽輻射18第18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
檢測指標(1)Ⅰ、Ⅱ、Ⅴ波峰潛伏期(PL)絕對值,Ⅰ波PL代表聽覺道路周圍傳導時間。BAEP正常參考值PL(ms)IPL(ms)V/IⅠⅡ~ⅢⅢ~ⅤⅠ~Ⅴ絕對值1.75±0.152.11±0.162.00±0.194.11±0.21>1.0側差(ILD)0.08±0.080.09±0.080.12±0.110.12±0.1119第19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波峰間潛伏期(IPL即腦干中樞傳導時間)值Ⅰ—ⅢIPL→下腦干傳導時間Ⅲ—ⅤIPL→上腦干傳導時間(3)Ⅴ波的相對波幅值,即Ⅴ/I。4.
腦干中樞性異常表現(xiàn)(1)Ⅰ或Ⅱ波之后波缺失(2)IPL核ILD延長(3)Ⅴ波降低,Ⅴ/I<0.520第20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BAEP臨床應用
1.
占位病變:聽神經(jīng)病、腦干腫瘤2.
多發(fā)硬化3.
腦干梗死及TIA4.
變性病5.
昏迷和腦死亡6.
手術監(jiān)護、藥物毒性監(jiān)測7.
其他:小兒腦干發(fā)育檢查等21第21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視覺誘發(fā)電位
從后枕部頭皮的VEP屬枕葉皮質(zhì)近電場電位,主要來源與視網(wǎng)膜黃斑區(qū)的錐體細胞。22第22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VEP檢查方法1.
刺激:刺激模式為黑白棋盤方格交替翻轉(zhuǎn),故又稱圖形翻轉(zhuǎn)視覺誘發(fā)電位(PRVEP)。水平視距70~100cm,亮度4~100cd/m2。圖形翻轉(zhuǎn)率2Hz,對比度80%2.紀錄:枕部中淺導聯(lián):引導點中央枕部(O2)—枕外粗隆上5cm;參考點額中部(F2)—顱頂(C2)前6cm,分析時間250ms,疊加平均200次。23第23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分析1.
基本波形:三相復合波,N75、P100和N145NPN復合波)2.
測量指標和正常參數(shù)值(1)
P100波:102.3±5.1ms(上限117),差值1.3±2.0ms(上限7.3)(2)
P100波幅:10.1±4.2mV,側差<50%3.
異常判斷(1)
P100波延長(2)
P100波消失(3)
P100波幅兩側明顯不對稱24第24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VEP臨床應用
1.
視神經(jīng)炎和球后視神經(jīng)炎2.
多發(fā)硬化3.
視交叉壓迫性病變4.
后視路(視交叉后)病變5.
嬰幼兒、昏迷或不合作成年患者以及顱腦手術中視功能監(jiān)護25第25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事件相關電位(ERP、P300)
受試者對特定設計的刺激進行認知(如期待、分析、判斷)加工過程中,在頭部紀錄到的腦電活動,即P300波,又稱認知電徑。26第26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P300檢查方法1.
刺激(1)非靶刺激:經(jīng)常規(guī)律性出現(xiàn)(高概率性,占80%)刺激,受試者對此無需做出反應。(2)靶刺激:較少無規(guī)律隨機出現(xiàn)的(低概率,占20%)刺激,受試者需對其做出反應。27第27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
紀錄:導聯(lián)組成(1)
紀錄點:F2、C2、P2(2)
參照點:乳突或耳垂、3.
P300波成分:非靶刺激:N1和P2波,多與刺激物理性質(zhì)有關,屬外源性電位。靶反應:N2和P3波,與認知加工過程相關,屬內(nèi)源性電位。28第28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P300臨床應用
1.
器質(zhì)性癡呆2.
精神病3.
其他:測慌29第29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運動誘發(fā)電位(MEP)
檢查運動系統(tǒng)特別是中樞運動神經(jīng)通路——錐體束功能的神經(jīng)電生理技術。30第30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MEP檢查方法1.
刺激:有電流和磁場兩種刺激技術方法(下面介紹電流刺激)刺激電極:一對表面電極、直徑1.5cm,極間距離5cm。刺激部位:(1)上肢紀錄:顱頂(C2)向紀錄肢體對側旁開7cm處按置陽極,陰極置于其上方。(2)
下肢紀錄:頭部陽極置C2,陰極在其前方;腰部陰極置胸12和腰1棘突間,陽極置其上方。刺激電流波寬50~100μs,強度達超強,使電位反應幅度達最大。31第31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參考:聚焦體育新課標小學體育課運動負荷主觀測評路徑與調(diào)控策略研究
- 課題申報參考:教師教學洞察力的表現(xiàn)特征、生成機制及發(fā)展路徑研究
- 包含維修條款的2025年度二手手機買賣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桉樹種植與星海生態(tài)教育合作項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國留學學費支付及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煤炭運輸合同范本:多式聯(lián)運與綜合物流服務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版文化中心場地租賃協(xié)議書4篇
- 2025年度海洋工程聘用工程師及項目實施合同4篇
- 2025版充電樁安全風險評估與應急預案制定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醫(yī)療路演投資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版權授權協(xié)議:游戲角色形象設計與授權使用3篇
- 心肺復蘇課件2024
- 《城鎮(zhèn)燃氣領域重大隱患判定指導手冊》專題培訓
-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專升本管理學真題
- 全國身份證前六位、區(qū)號、郵編-編碼大全
- 2024-2025學年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高一(上)適應性訓練物理試卷(10月)(含答案)
- 《零售學第二版教學》課件
-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qū)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卷
- 房地產(chǎn)行業(y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 江蘇省建筑與裝飾工程計價定額(2014)電子表格版
- MOOC 數(shù)字電路與系統(tǒng)-大連理工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