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_第1頁
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_第2頁
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_第3頁
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_第4頁
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1頁艾灸養(yǎng)生入門基礎知識培訓什么是艾灸?艾----即艾草,是一個草本藥用植物。其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它所產生奇特芳香,既可驅蚊蠅凈化空氣,又能夠防病治病。灸----是拿易燃艾草點燃之后去熏、燙穴道,直接或間接地刺激穴道,經過經絡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作用而到達防病治病和養(yǎng)生目標。這種以艾草為原料灸法-----叫艾灸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2頁艾灸作用艾草被譽為百草之王?!睹献印x婁篇》中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渡窬慕浘]》中說:“。。。。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焙喢鞯卣f明了艾灸法治病特征和效果。艾灸,是借艾火純陽熱力和藥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經過經絡腧穴傳導,來調整臟腑陰陽平衡,以到達治病防病、養(yǎng)生保健目標。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3頁作用: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濕逐寒、調整陰陽、回陽救逆、防病保健。一、通經活絡經絡是氣血運行之通路,經絡通暢,則利于氣血運行,營養(yǎng)物質之輸布。寒濕等病邪,侵犯人體后,往往會閉阻經絡,造成疾病發(fā)生。艾灸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發(fā)各種病證。二、行氣活血氣是人生命之源,血為人基礎物資,氣血充分,氣機條達,人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艾灸能夠補氣、養(yǎng)血,還能夠疏理氣機,而且能升提中氣,使得氣血調和以到達治病保健目標。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4頁三、祛濕散寒氣血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中醫(yī)認為,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故一切氣血凝澀疾病,均可用溫灸來治療。艾灸療法能起到溫經通絡、散寒除痹作用,加強機體氣血運行,到達治療和保健目標。艾是純陽植物加上火熱力滲透陽氣驅出陰邪,艾灸療法對濕寒之證尤其有效。

四、調整陰陽

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人就會發(fā)生各種疾病。艾灸含有調整陰陽及補益作用,從而使失衡之陰陽重新恢復平衡,到達陰平陽秘。艾草是一個純陽植物,加上火力物理作用,所以艾灸是補充人體陽氣最好方法。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5頁五、回陽救逆

正所謂“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艾灸有回陽救逆作用。氣陰兩脫急取神閼、關元,艾灸以回陽救逆。陽氣虛弱不固,輕者下陷,重者虛脫。艾葉性屬純陽,火本屬陽,兩陽相合,可益氣溫陽,升陽舉陷,扶陽固脫。六、防病保健(艾灸當代研究證實):1、灸法能加強白細胞吞噬能力,加速各種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抗體產生,提升其免疫效應,增強人體免疫功效。同時灸法還能改進人體各個系統(tǒng)功效,提升人體抗病能力,從而有利于各種疾病康復。2、艾燃燒生成物甲醇提取物,有去除自由基作用,施灸局部皮膚中過氧化脂質顯著降低,艾燃燒不但沒有破壞其有效藥品成份,反而使之有所增強。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6頁4、近紅外線,能夠激發(fā)人體本身“免疫激活素”。這種免疫激活素含有免疫和調整作用,它能夠有效調整荷爾蒙和性激素分泌,能夠增強女性卵巢功效,消除和改進痛經、閉經、性冷淡、不孕癥等;也能夠有效消除男性陽痿、遺精、早泄等疾病。5、艾葉主要含揮發(fā)油(艾葉油)。艾葉油主要成份為苦艾醇和苦艾酮,有解熱、鎮(zhèn)痛、止血、興奮中樞神經作用。6、艾葉中硒含量很高,含有抗腫瘤、延緩衰老功效,含有一個鞣質成份---卡泰新,對治療心血管疾病療效也很顯著。7、艾葉有抗病毒、平喘鎮(zhèn)咳去痰、抗過敏、止血、抗凝血、增強免疫、護肝利膽、解熱止痛、鎮(zhèn)靜、抑制心臟收縮、降壓及抗菌抑菌作用??傊?,艾灸療法可起到防病治病功效。對亞健康狀態(tài)有很好調整作用。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7頁艾灸種類艾灸分為:艾炷灸、艾條灸、溫灸?!癜木?-是用艾絨捏成圓錐體,點燃施灸方法。標準艾炷,其艾直徑為0.8厘米,柱高為1.0厘米,艾柱重量約為0.1克,可燃燒3—5分鐘。艾炷灸---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種。直接灸,因直接灸對皮膚刺激程度不一樣,又分為瘢痕灸和無瘢痕灸。間接灸,又稱“隔物灸”“間隔灸”。古代間接灸法種類很多,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疾病。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8頁●艾條灸艾條灸-----艾條灸可分為懸起灸、實按灸、隔物灸三種。(1).懸起灸---

普通艾火距皮膚約3厘米,灸5—10分鐘,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至于燒傷皮膚。分為溫和灸、盤旋灸、雀啄灸三種方法。(2).實按灸---

施用藥品艾條點然后,墊上紙或布,乘熱按到穴位上,使熱氣透達深部組織一個施灸方法。(3).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蓋一些物品,將艾條點燃后懸灸隔物一個灸法,常見有隔姜灸。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9頁●溫灸溫灸--分為溫灸器灸,蒸氣灸及鋪灸等。(1).溫灸器灸,又叫灸療器,使用金屬特制一個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2).蒸氣灸,將艾葉或艾絨放入容器內煎煮,用蒸氣熏灸。(3).鋪灸,是將艾絨鋪在穴位上而施灸一個灸法。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10頁艾灸禁忌和注意事項一、艾灸禁忌:1.面部痤瘡、急性濕疹、局部皮膚潰瘍處、顏面部、大血管處亦不宜施灸。2.懷孕和經期,絕對不能使用艾灸。3.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時不宜灸。4.凡屬實熱癥,高熱、或易于陰虛火旺、血燥生熱體質者不宜用艾灸,一切熱性紅腫疾病者禁止艾灸,預防暈灸5.輕易皮膚過敏者,宜先少許試用,觀察其反應,如有癢、腫、紅、痛等現(xiàn)象時應禁用。6.感覺障礙、腫瘤晚期、糖尿病、結核病、出血性腦血管疾?。毙云冢⒋罅客拢┭?。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11頁二、艾灸注意事項:1.

客人在施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靜,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馬上艾灸。2.

艾灸后,要樂觀愉快,心情開朗,精心調養(yǎng),戒色欲,勿過勞,清淡素食,以助療效。3.

使用灸法調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從久,要有長久堅持下去信心,這么才會收到意想不到效果。對于養(yǎng)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4.

艾灸時間,早晨、下午均可,普通陰晴天也不須避忌。失眠癥在晚上灸比很好。5.

艾灸不良反應,普通無,但因為體質和癥狀不一樣,開始施灸可能引發(fā)發(fā)疲憊、口干、全身不適等反應,普通不需顧忌,繼續(xù)施灸即能消失。6.

普通施灸后,要防止著涼,秋冬季待穿戴整齊后,頭上和身上汗擦干、休息片刻后再出門。春夏艾灸后,也要注意保暖。施灸當日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風寒。7.

普通客人在艾灸之前后,都要喝一杯溫白開水,有利于艾灸后排毒。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12頁艾灸操作技巧:1、開始時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xiàn)太慢。艾灸時宜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2、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防止熱感中止;假如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盤旋移動艾條,以連續(xù)地溫熱刺激穴位。3、艾灸時出現(xiàn)了癢、發(fā)燒、痛感,可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4、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5、溫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并要喝較日常多量溫開水,以幫助器官排出體內毒素。6、施灸時要注意預防落火,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燙傷。7、注意室內適當通風,以免產生頭暈、頭痛等缺氧現(xiàn)象。8、暈灸者不多見,普通會出現(xiàn)突然頭昏、眼花、惡心、顏面蒼白、心慌汗出等癥狀,多因首次施灸或空腹、疲勞、灸炷過大、刺激過重等引發(fā)。一經發(fā)覺要馬上停灸,趕快平臥,普通沒什么危險。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13頁三、出現(xiàn)暈灸了怎么辦?出現(xiàn)突然頭昏、眼花、惡心、顏面蒼白、脈細手冷、血壓降低、心慌汗出,甚至暈倒等癥狀。多因首次施灸或空腹、疲勞,恐懼、體弱、姿勢不妥、灸炷過大、刺激過重等引發(fā)。一經發(fā)覺,要馬上停灸,讓病人平臥,喝一杯白糖開水,休息片刻,普通無什么危險。但應注意施灸禁忌,做好預防工作,在施灸中要不停留心觀察,爭取早發(fā)覺,早處理,預防暈灸為好。經灸一二次后,情況就會好轉。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14頁四、出現(xiàn)“灸花”是怎么回事?灸花是什么?就是做艾灸是有時會出現(xiàn)氣泡甚至化膿現(xiàn)象,是邪氣外排表現(xiàn)。古代中醫(yī)應用瘢痕灸養(yǎng)生保健治療疾病。用艾絨做成米粒大小錠上尖下圓,直接在皮膚上燒,快燒沒時熄滅,為一炷,重復灸多炷,病痛全無。有“灸瘡若發(fā),去病似把抓”之說。灸瘡是將咱們身體里病邪祛除體外一個表現(xiàn),常表現(xiàn)為起泡甚至流膿。古代瘢痕灸出現(xiàn)灸瘡是很正常,甚至有些人一定要灸到流膿生瘡才認為能排除病邪到達效果。當代艾灸多用是溫灸和懸灸,和原來疤痕灸不一樣,灸花是溫灸和懸灸是可能出現(xiàn)一個正常排毒反應。通常表現(xiàn)為局部起小水泡,或水泡里有少許膿液。出現(xiàn)這種情況也不要太驚慌,灸花和燙傷是不一樣。灸花是因為濕氣、寒氣重,經絡不通而造成大或小水泡,是身體里病邪往外發(fā)表現(xiàn)。濕寒之氣屬于邪,陽氣屬于正,正要把邪逼出來,就會出現(xiàn)灸花。邪氣排除體外需要一個通道,灸花就是這個通道。當然,咱們在做灸時候也會盡可能防止灸花出現(xiàn),畢竟在當代來說,忙碌生活中出現(xiàn)灸花會帶來一些不便。灸花處理:很小泡能夠自行吸收,大水泡用無菌注射器抽干,再涂抹燙傷膏即可。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15頁五、艾灸后上火反應很多人艾灸后出現(xiàn)所謂“上火”:如發(fā)燒,高燒,口干舌燥,便秘便結,眼屎多,黃鼻涕,黃痰,晚上精神亢奮,心煩不安夜不能眠,鼻腔發(fā)干或流鼻血,血壓升高,脾氣急躁,皮膚發(fā)癢疹等類似“上火”現(xiàn)象,雖說不排除有真是熱性體質而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不過極少遇見;更多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其實是艾灸補充陽氣后,與體內病邪進行正邪相爭表現(xiàn),即是好轉發(fā)應。艾灸后很輕易出現(xiàn)“上火”反應這些人體質,大多平時是陽虛體弱體質人,尤其是那些脾腎虛寒,嚴重氣血兩虛人,在艾灸早期多出現(xiàn)這種虛不受補現(xiàn)象,能夠采取上下左右平衡灸法或專艾灸一些降熱特效穴;若平時胃寒兼手腳冰涼話,最好艾灸前后喝一杯姜棗紅糖熱茶,也能夠減低發(fā)燒和眩暈現(xiàn)象。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16頁要先處理一艾灸就“上火”這種反應。1、是灸法或配穴問題外;2、主要是灸量未達量變至質變程度,氣血升降不和;此時能夠調整灸穴位和方法來先降熱后才能繼續(xù)艾灸不上火;3、加灸涌泉30分鐘~1小時,百會,中脘或神闕各10分鐘將身體上中下經氣平衡一下,這么不輕易上火;4、在《灸繩》里提到灸大椎瀉火有特效:退熱穴選取,《素問.骨空論》:灸寒熱之二十九灸,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shù),再依次灸其余各穴。經驗證實,用大椎熏灸,其退熱作用,確是快速而神奇。臨床驗證,風門穴也是艾灸退熱特效穴:能夠加灸大椎或風門30分鐘瀉火降熱,再灸足三里,三陰交,涌泉,太沖等穴各10分鐘引火下行;三關定位(即頸、上背、腰)灸法,灸不易上火,灸后也很舒適。配合食療如紅棗水、核桃準山糊等。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17頁灸法補泄灸法治病,既可補虛又可瀉實;既可溫寒又可散熱;既可扶陽,又可養(yǎng)陰。

一、灸法補瀉淵源

《內經》中就已明確指出灸療補瀉?!鹅`樞?背腧》篇:“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泄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薄饵S帝內經太素》:“吹令熱入以攻其病.故日瀉也。以手擁傅其艾吹之,使火氣不散也?!痹兜は姆?拾遺雜論》“灸火有補火瀉火。若補火,艾火黃至肉;若瀉火,不要至肉,便掃除之?!泵鞔夺t(yī)學入門》“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fā)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之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fā),火就燥之義也?!泵鞔_指出灸療適合用于寒熱虛實之證。清《神灸經綸》:“灸者溫暖經絡宜通氣血,使逆者得順,滯者得行……”。

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18頁補法:《類經圖翼》介紹灸中脘,氣海以治“脫血色白,脈濡細,手足厥冷……其效如神?!薄豆沤襻t(yī)統(tǒng)大全》:“中寒,陰寒厥冷脈絕欲死者,宜灸之氣海、神門、丹田、關元,灸百壯?!薄夺樉囊讓W》:“血崩漏下,中極、子宮灸”。瀉法:《備急千金要方》:“凡卒患腰腫、附骨腫、癰疽、節(jié)腫、皮游毒熱腫,此等諸疾,但初覺有異,即急灸之立愈?!薄兜は姆ā肪闹螣岵】闪睢盎鹨詴尺_,拔引熱毒。”為“從治之意也”,依據(jù)火性就燥,同氣相求之理,或灸以引火化氣,發(fā)達透泄,引熱外解,是灸治實熱閉郁之急重癥關鍵?!夺t(yī)學人門》曰:“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fā)。”

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19頁以艾葉為原料灸治療法,其灸治效應與灸術補瀉方法有著親密關系:如:用艾灸瀉法----------百會穴-------治療急性神經血管性頭痛,效果顯著:用艾灸補法----------百會穴-------治療遺尿療效甚佳。用艾灸瀉法--------------------------高血壓患者灸后結果80%以上血壓下降,用艾灸補法--------------------------低血壓患者灸后結果全部血壓均上升。用艾灸瀉法--------------------------帶狀皰疹,炎后即可控制癥狀??梢姲难a瀉已被應用于寒熱虛實各種病證中,而且含有雙向調整作用。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20頁普通認為灸行瀉法其機理有五:①以熱引熱:使邪外出到達以熱引熱,邪熱泄之散之。認為灸火力猛峻,不能深入,極難循經深透遠達,故無入里助熱之弊,此同氣相求之理,以熱引熱之法也。②開辟門戶,引邪外出:認為灸后起泡發(fā)瘡,皆為給邪以出路。③溫通行散、消瘀散結:因氣血得熱則行,行則通,通則散,故郁滯可通,火源可清,瘀毒可散。④灸法扶陽、陽生陰長:灸后可扶陽養(yǎng)陰,益氣生津。⑤熱因熱用:用于陰盛格陽之真寒假熱證含有救急之意??傊?,灸法產生補瀉機理可歸納為“雙重調整”作用。藥理研究證實:艾葉中含有各種化學成份,能擴張血管,加速血細胞流速.有利于病變組織修復和再生,改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組織器官血氧供給.促進炎癥吸收和局限化,有利于消炎,增強新陳代謝而到達祛瘀生新之效。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21頁二、艾灸法補瀉作用

灸法是借助灸火特定剌激作用,從腧穴這個門戶進入體內,再沿對應經脈通道內達臟腑,直驅病所。有寒則溫熱而消之,郁熱則引泄而散之,血氣凝滯則溫通而行之,陽氣虛弱則溫陽益氣而補之,從而到達氣血流暢,經脈疏通。扶正祛邪,除病止痛目標。這里面包含了補和瀉。灸法補瀉,即虛者灸之,則正氣得扶;實者灸之,則邪氣得除。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22頁三、灸法補瀉方法

臨床中要使灸法在治療過程中產生預定補瀉效應,必須依據(jù)患者病情辨證施治,合理選穴,按照治療需要選擇適宜施灸材料和方法,并經過補瀉操作來確保補瀉效應產生。(一)辨證施治是灸法補瀉基礎。中醫(yī)辨證施治。灸法是中醫(yī)治療學主要伎倆之一。辨發(fā)病之癥,求致病之源。1.辨證選病證:

應用補瀉之法有利于提升灸療效果,而要準確使用灸療補瀉。補法:多用直接灸或隔物灸治療慢性病。如:慢性腹瀉、胃下垂等氣虛證、氣脫證、氣不攝血證、血虛證、精華之虛證、心陽暴脫證、中氣下陷證、虛寒證、脾腎陽虛證、腎不納氣證、腎陽之虛證、沖任虛損證等。瀉法:直接灸多見于治療疔瘡癰疽,犬蛇咬傷之類,而艾條溫和灸可用于治療外感風寒發(fā)燒、風濕病、外傷瘀血等;扁桃體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等急性炎癥多采取燈火灸。神經性皮炎、帶狀寬大皰疹、雞眼等多采取局部灸治。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23頁2.辨證選灸穴

腧穴比喻人體門戶,腧穴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反應病證,幫助診療和接收刺激,預防疾病兩方面,其治療作用有區(qū)域性、整體性、雙向調整性、相對特異性、協(xié)同性與指抗性等特征。選取不一樣腧穴灸治,收到不一樣補瀉治療效果。如:氣海----補氣,氣虛患者--------------------補法---------------------補益之效倍增、肺俞----解表散寒,風寒表證者-----------灸瀉法------------------疏風解表,宣肺散寒。百會----胃下垂、子宮脫垂及脫肛--------溫和灸------------------補氣升提之功效;涌泉----咯血、鼻衄等癥--------------------蒜泥灸或雀啄灸------瀉火止血。神闕----陽氣暴脫-----------------------------大艾灸火力峻猛------峻補回陽救脫;陰寒凝結腹痛------------------------------緩灸療------------------逐寒外出瀉法之能。所以咱們在臨床中應用灸療補瀉時可依據(jù)腧穴特征合理選穴施灸即可提升灸治療效。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24頁3.辨證選灸材

即依據(jù)不一樣疾病性質,選擇對應功效施灸藥品加入艾中(藥艾),或是隔于艾下(隔物灸),或施灸材料(如桃枝、桑枝、硫磺、黃蠟等),產生不一樣補瀉效應。如隔蒜灸解毒殺蟲,隔附子灸可回陽固脫,隔姜灸可祛寒溫中。此三種隔物灸就寓有補瀉之意??傊诩佑镁乃帟r,應充分考慮其性味、功效、主治,以產生不一樣補瀉效果。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25頁4.辨證選灸法

臨床中依據(jù)患者病情選擇適當施灸方法,才能更加好地發(fā)揮其補瀉作用。如:化膿灸,發(fā)泡灸能夠到達--------------開辟門戶,引邪外出之效;燈火灸療則能夠--------------------------疏風解表、引氣利痰、解郁開胸。艾炷直接灸行補法則能夠--------------溫通經脈,活血化瘀:欲行氣活血,則可用--------------------艾條溫和灸;急性實熱證則多用-----------------------著膚灸,雀啄灸等。普通虛證、寒證用艾補法,艾炷宜大,壯數(shù)宜多;對于實證,熱證用艾瀉法,艾炷宜小,壯數(shù)宜少??傊?,要提升灸治療效,必須依據(jù)患者病情辨證施治,合理選穴.選擇適宜施灸材料和補瀉方法。并經過補瀉操作來確保補瀉效應產生。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26頁(二)、灸法補瀉詳細操作

灸法治病同針法一樣,手技是關鍵。灸療補瀉與操作中徐疾和艾火大小及壯數(shù)多少親密相關。灸療補瀉詳細操作方法,分為兩個方面。1.灸法補瀉

補法多采取刺激性較弱灸療,灸至皮膚略紅即可,瀉法則采取刺激性較強灸療,使患者產生強烈溫熱刺激,或以灸后發(fā)泡或形成灸瘡為宜。

選偏重于瀉藥品進行隔物灸或敷灸就能起到瀉作用。如甘遂敷灸則多用于逐水瀉水;治癰疽癤腫癬瘡----------------------隔蒜灸-----------------------解毒消腫殺蟲治風濕痹痛---------------------------威靈仙敷灸------------------祛風除濕、通經止痛治腮腺炎------------------------------板蘭根敷灸------------------清熱解毒治流感---------------------------------簿荷敷灸---------------------疏散風熱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27頁選偏重于補藥品進行隔物灸或敷灸就能起到補作用。如附子餅隔物灸多用于補虛助陽。治厥逆、陽痿、遺精---------------隔姜灸------------------------溫經散寒;治虛寒腹瀉、陽痿、陰冷---------丁香敷灸---------------------溫中降逆,溫腎助陽。治遺精、遺尿、自汗、盜汗------五倍子敷灸------------------固精斂汗;治心腹冷痛---------------------------胡椒---------------------------溫中散寒。軟堅散結、消瘀止痛、祛腐排膿灸療可列為瀉法,如化膿灸、艾條灸中雀啄灸、燈火灸。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28頁補瀉選穴參考:人體最多氣多血經絡是胃經,而足三里穴是胃經主要穴位之一,它含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效。十大補氣穴位:一、脾腧穴------健脾二、足三里穴------益胃三、膻中穴------寬胸四、涌泉穴------補腎五、關元穴---------養(yǎng)腎六、氣海穴------補氣七、太溪穴------滋腎八、百會穴---------健腦九、肺腧穴------補肺十、懸鐘穴------補腎等等。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29頁補血穴位血海膈腧脾腧足三里補陰太淵------肺陰瀉火穴一、大椎---瀉火二、曲池---瀉大腸火三、太沖行間--瀉肝火,四、少商---瀉肺火五、風門----清風熱六,內庭陷谷--瀉胃火七、水溝---瀉督脈之火八、少府少海--瀉心火九、魚際尺澤--瀉肺十、合谷------瀉頭面之火等等。(全部井穴都有瀉火作用)(經絡有雙向調整作用,所以,有穴位現(xiàn)有補功效,又有瀉功效。關鍵取決于所用方法及患者虛實癥候。)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30頁艾灸節(jié)氣一、什么是節(jié)氣灸?中醫(yī)養(yǎng)生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指人養(yǎng)生要順應天序。時令是指季節(jié)和時序改變。因為時序以十五日為一節(jié),又稱節(jié)氣。一年有二十四個節(jié)氣。“節(jié)氣灸”包含兩個關鍵內涵:時令節(jié)氣和艾灸。即用艾灸“藥熱之氣”在特定時令節(jié)氣,對人體特定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fā)經絡之氣,溫壯元陽、調動與開發(fā)機體潛能、扶正祛邪,防病保健健身防病傳統(tǒng)方法,叫“節(jié)氣灸”。它反應了中醫(yī)“天人對應”因時制宜防治思想。掌握并順應陰陽氣化之節(jié)氣養(yǎng)生奧秘,進行“節(jié)氣灸”,才能發(fā)揮最正確效果,事半功倍。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31頁二、節(jié)氣艾灸養(yǎng)生:艾灸養(yǎng)生以“節(jié)氣灸”為重。節(jié)氣灸以得八正節(jié)之氣為佳。八正節(jié)即“四立”“兩分”“兩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天地陰陽之氣升降改變及消長轉折時期,季節(jié)交替陰陽改變動蕩之時,也正是久病、年老、體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誘發(fā)宿疾或易生新病時期。比如夏至、冬至前后是中風、潰瘍及哮喘等高發(fā)之時。假如人體內在自穩(wěn)功效不能對此作出對應反應,及時地調整機體陰陽,使之與自然界陰陽節(jié)律相適應,就會出現(xiàn)陰陽失衡疾病狀態(tài)?!肮?jié)氣灸”目標是培壯元陽以扶助正氣,更是一個兼顧全身整體機能調整扶正固本之法。當機體元陽充盛,整體調整能力就會顯著提升,依“天序”陰陽改變而顯露疾病端倪就會被機體本身應變和抵抗能力毀滅于萌芽之中。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32頁三、五季艾灸養(yǎng)生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

春(風)氣通于肝。---春季養(yǎng)肝。夏(火)氣通于心。---夏季養(yǎng)心。長夏(濕)氣通于脾。---長夏養(yǎng)脾。秋(燥)氣通于肺。---秋季養(yǎng)肺。冬(寒)氣通于腎。---冬季養(yǎng)腎。四、艾灸時間:保健類:(針對體弱,有慢性病,易感病人群)養(yǎng)生類:(強身健體,未病先防,延年益壽等人群)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33頁五、夏養(yǎng)三伏、冬補三九“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反季節(jié)防治思緒。中醫(yī)有種說法“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月打虎”。“三九灸”與“三伏灸”相配合,療效相得益彰,能顯著提升人體免疫能力,行氣活血,使人體陽氣充沛,經絡氣血貫通,抗病能力增強。1、三伏艾灸時間:初伏7月14,中伏7月24日,末伏8月13日,2、三九艾灸時間:(冬至開始三個九天)12月27日—1月22日。艾灸培訓專題知識講座第34頁六、順時用灸以養(yǎng)生每個月初八天是陽之升八天。每個月:初1---初8。每個季度最終十八天是養(yǎng)脾胃好時機。艾灸時間:春季4月18日—5月5日;夏季7月21日—8月7日;秋季10月21日—11月7日;冬季1月17日---2月3日總之:養(yǎng)生灸,不但可用于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治未亂,抗早衰,而且亦用于治已病,治已亂。【效能】壯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回陽益陰,調和營衛(wèi),延年益壽,抗衰防疾。灸后調養(yǎng)要樂觀愉快,心情開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