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中區(qū)山城巷場地調研_第1頁
重慶渝中區(qū)山城巷場地調研_第2頁
重慶渝中區(qū)山城巷場地調研_第3頁
重慶渝中區(qū)山城巷場地調研_第4頁
重慶渝中區(qū)山城巷場地調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場地初步調研報告

01區(qū)位02交通03視線04氣候05周邊文化06周邊建筑07現狀及視線08植物01

區(qū)位場地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在七星崗、較場口附近09年兩江四岸濱江地帶城市設計文化和旅游休閑性景觀生態(tài)和舒適性景觀商業(yè)和娛樂性景觀體育和休閑性景觀周邊文化景點02

交通交通聯系:至七星崗——426路、124路至石板坡——112路、120路至較場口——軌道交通1號線之后步行達到場地地上交通地鐵地鐵一號線主要車行道:南區(qū)路、中山一路公交車站單坡地形,步行方向與等高線垂直道路性質:生活步道&旅游步道居民巷道:高差較大,交通性道路,人流量較大,兩側均為民用房山城步道:高差較小,游覽性道路,人流量較小,一側有較好景觀03

視線場地西南側有較好的景觀朝向04氣候場地四周建筑對西、西北冷風有遮擋作用臨江條件對場地微氣候有一定調節(jié)作用重慶市的主要氣候特點可以概括為: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空氣濕潤,降水豐沛;太陽輻射弱,日照時間短;多云霧,少霜雪;光溫水同季,立體氣候顯著,氣候資源豐富,氣象災害頻繁。05

周邊文化總體:沿江四組團,城市中心人文: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重回水岸經濟:多元經濟產業(yè)集中發(fā)展山城巷是一個延續(xù)至今的古老街區(qū)。明清時期軍事將領的高級住區(qū);開埠時期重慶的領事館區(qū)域,是外籍人士的主要居住區(qū);抗戰(zhàn)時期抗日將領居住的地方。山城巷自古以來一直是居住街區(qū)。周邊留有大量居住文化遺址。皆與抗戰(zhàn)歷史息息相關。山城巷:

原名天燈巷、天燈街。此巷上口是法國傳教士修建的仁愛堂和仁愛醫(yī)院。1929年《重慶市區(qū)地形圖》上標注有“法國醫(yī)院”和“法國領事府”。1900年法國傳教士在此巷坡上立桿點燈為路人照明,由此得名天燈巷。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山城巷是一條長長的石梯道,從南紀門起,石梯順著城墻內側朝通遠門方向一直上到領事巷。山城巷中段有一條支巷,支巷里過去有體心堂、城南女工社、成德女中學校。周邊歷史變遷山城巷場地歷史變遷1900年,由法國天主教會出資,在原二仙庵(今山城巷80、82號),以仁愛堂命名修建教堂、醫(yī)院、神父住房,同時為經營管理醫(yī)院的方濟各會修女修建修道院。1902年竣工投入使用,總建筑面積13200平方米,是一幢典型的歐式建筑。1951年5月由西南軍政委員會衛(wèi)生局接管后交重慶市衛(wèi)生局續(xù)辦醫(yī)院,取名新渝醫(yī)院。后來仁愛堂醫(yī)院房屋一直由四川省中醫(yī)學校使用,因此留下了現在看見的這道土墻門。2001年2月,政府將仁愛堂、神父住房、修道院房屋3000余平方米劃撥給教會。教區(qū)把堂內原修女院1至3層樓房辦成了仁愛敬老院,為社會老年群體服務,成為當時渝中區(qū)條件最好的養(yǎng)老院。

現為渝中區(qū)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中醫(yī)學院也已并入重慶醫(yī)大(重慶市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學院),這里的房屋除鐘樓外(因教堂鐘樓是區(qū)級文物不能拆除)全部拆除。①②③④06

周邊建筑通遠門唐式遵公館居住建筑場地周邊大多為居民區(qū),周邊棚戶區(qū)已被政府征用場地東南側仁愛堂現作為幼兒園使用紅峰小學已被廢棄教育用地07

場地現狀將場地大致由三個部分組成:A:干休所的活動空地,地勢最高B:廢墟,鄰近重醫(yī)宿舍C:廢墟,地勢最低,鄰近仁愛堂ABC08植物1.場地周邊歷史感強,重要建筑與歷史地段集中。2.場地周邊地鐵與公交系統(tǒng)均有,交通便利。3.通往場地有山城步道與居民巷道兩種途徑,山城步道作為游覽性道路有更多的人流量,可以考慮主入口設置在沿山城步道一側。4.緊鄰場地有原仁愛堂的遺址,需考慮新建建筑與舊建筑的交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