褲子的發(fā)展史_第1頁
褲子的發(fā)展史_第2頁
褲子的發(fā)展史_第3頁
褲子的發(fā)展史_第4頁
褲子的發(fā)展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褲子的發(fā)展史第1頁,共1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褲子的發(fā)展和演變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有因各自文化不同而呈現出較大的差異

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中,傳統(tǒng)服裝分為上衣下裳和上、下連屬兩個形制,褲子大多以內衣的形式存在。其發(fā)展變化從成型刀定性型經歷了去個階段。一、褲子的雛形-脛衣

商朝時期褲子是一種內衣,為不加連襠的內褲,只有兩條褲管,只有兩條褲管,穿時兩條褲管套在脛上(即膝蓋一下的小腿部分),也稱脛衣。第2頁,共1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穿脛衣行動不方便,尤其不能適應戰(zhàn)爭騎射,公元前302年,趙靈王決定進行軍事改革,用騎兵制敵制勝,首先面臨的是改革服裝,他將傳統(tǒng)的套褲改為褲管和褲襠相連的合襠褲。合襠褲的出現不僅能保護大腿和臀部肌肉以及皮膚在騎馬時少受摩擦,而且不用再褲襠外加裳就可以外出,這在服裝的功能上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二、合襠褲子的出現—褲第3頁,共1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長過膝的長袴以外,漢代也有短袴,即褲襠縫合的短褲。這種短褲也為平民百姓所著。山東嘉祥洪山漢墓、沂南漢墓出土的畫像石上的一位農夫,就穿著這種短褲耕作,除了用這條三角褲遮掩一下私部之外,全身的其他部位全部袒露。從文獻記載來看,這種三角短褲,在當時叫"犢鼻袴"《史記》中就載有漢代大文學家司馬相如當年在成都"自著犢鼻袴,與保庸雜作,滌器于市中"的史實。為什么將這種三角短褲稱之為"犢鼻"呢,后人有三種截然不同的解釋。三國的韋昭解釋說,因為這種短褲"以三尺布作,形如犢鼻。"漢代三尺,約合今70厘米,而漢代布帛的門輻又很窄,以這么一塊布帛裁制的褲子,當然是很小的了,根據韋昭的解釋,這種短褲上寬下狹,兩頭有孔,以使承受雙股的貫串,與犢鼻之形十分相肖,所以得了這么個名字。不過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解釋,如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認為,"犢鼻"是人體上的一個穴位,正處于腿上,因為這種短褲穿在身上,其長度恰巧至此,故以得名。與李時珍同時代的鄭明選在《秕言》一書中也有這么說:"膝上之穴為犢鼻穴,言袴之長才至此。"然而文字學家又有他們的說法,他們認為,最早的三角褲叫"(衣+突)",讀為"突","犢鼻"即"(衣+突)"的音轉。清代學者錢大昕在他的《十駕齋養(yǎng)新錄》一書中就這么講道:"《說文》無'(衣+突)'字,當為突,后人又加衣旁耳。第4頁,共1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褲裝外穿的高峰期——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時期,戰(zhàn)事不斷,政權更替,各方人民四方遷移,胡漢服裝相互影響,出現褲褶并流行,這一時期也是中國古代褲裝發(fā)展的繁盛時期。這時的褲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作為正式禮服拋頭露面。魏晉以后,袴、裈二字合同,合襠之裈既可稱"裈",也可稱"袴"?!妒勒f新語·任誕》:"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巾+軍)衣,諸君何為入我裈中?第5頁,共1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四,褲裝的平穩(wěn)發(fā)展時期-唐宋以后唐朝時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服飾文化吸收融合域外文化而推陳出新,但褲子作為內衣是當時男子的服飾,款式變化不大。漢代,理學興盛,褲子按照封建倫理觀念,女子不能露在外面穿。當時的上層社會女子穿褲子,外面要用長裙遮掩。宋代以后,褲子的形式變化不大,一直沿用傳統(tǒng)樣式。第6頁,共1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五、西式褲裝的出現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裝”出現并開始流行,中國的傳統(tǒng)滿檔褲改成了西式褲,即方便又實用,收到社會各界的歡迎。自此褲子的形式與西方開始相同,裁剪收到西方的影響,變得更加合體方便。第7頁,共1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關于“中山裝”,《中華文化習俗辭典》記載說:“孫中山參照中國原有的衣褲特點,吸收南洋華僑的‘企領文裝’和‘西裝樣式’,本著‘適于衛(wèi)生,便于動作,易于經濟,壯于觀瞻’的原則,親自主持設計,由黃隆生裁制出的一種服裝式樣”。中山裝由于孫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簡便,實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開始流行。1912年民國政府通令將中山裝定為禮服,修改中山裝造型,并賦于了新的含義。依據“禮,義,廉,恥”定前身四個口袋,袋蓋為倒筆架,寓意為以文治國;依據五權分立原則,前身改為五粒鈕扣,依據三民主義原則,將袖口定為三???;衣領定為翻領封閉式,顯示嚴謹治國的理念。

第8頁,共1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西方褲子的發(fā)展一、褲子的雛形-護腿在西方,古埃及的奴隸大多衣不蔽體,身上的衣服是一條窄小的束帶系在腰、胯部位,束帶的端頭下垂成三角形的飄帶。這種著裝并不是為了遮羞,而是為了干活方便,這可算是西方褲子的最早起源。服裝歷史上最早出現兩腿的褲子則是出現在古波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其樣式像中國古代的脛衣,只是一種護腿而已,產生這種服裝的原因,是精于騎射的波斯人居住在崎嶇地帶,他們的雙腳需要格外的保護。第9頁,共1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二,褲子的進一步發(fā)展-連褲襪的出現進入中世紀,男子們穿上緊貼腿部的高筒襪,包腿的長筒襪長達臀部,在兩腿外部或者系帶把襪子和內衣的下擺系結在腰間,外部罩上外衣,看上去像穿著緊腿褲,這時的長筒襪任然是兩腿分開的。從這時起,長筒襪做的很合體,而且色彩艷麗,還添加了條紋裝飾,有的兩只襪筒的外觀裝飾也各不相同。第10頁,共1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三、連襠褲的出現在文藝復興的15世紀末期,兩只腿管終于同下腹部連接起來,并在此處形成小荷包袋的造型,其外觀滑稽可笑,但卻意義重要,這種樣式形成了連襠褲的雛形。17世紀,下腹部的小荷包完全消失,褲子變得寬松起來,從此開始西方宮廷里一直流行馬褲,雖然造型千差萬別,但長度都在在膝蓋上下,與穿著長褲的下層勞動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第11頁,共1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四,西式長褲的出現18世紀的最后20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對服裝文化的影響非常突出。在法國大革命短暫時期,所有的華麗服飾都銷聲匿跡了,貧民的服成為當時流行的樣式而大受歡迎,來自勞動階層的平民只是為了實用而穿用,且褲腳用帶子系到鞋底,最終發(fā)展成西式長褲。19世紀的歐洲,隨著工業(yè)革命的(1760年-1860年)深入發(fā)展,男子忙于事業(yè)的發(fā)展,男服則固定為幾種固定樣式,變化甚微,穿著方面近趨程序化、標準化。男褲無論在配套、裁剪方法、尺寸以及穿著場合、組合方式等方面都有具體、細致甚至嚴格的規(guī)定。第12頁,共15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五、女士穿長褲20世紀的頭10年,婦女運動已經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婦女們要求參加工作,走向社會,要求選舉權利,要求與男子的平等地位。歐洲女性第一次大膽地穿上了男士褲裝。第13頁,共15頁,2023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