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2《荷塘月色》教學設計_第1頁
高一必修2《荷塘月色》教學設計_第2頁
高一必修2《荷塘月色》教學設計_第3頁
高一必修2《荷塘月色》教學設計_第4頁
高一必修2《荷塘月色》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必修2《荷塘月色》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品嘗語言,學習賞析散文的藝術手法。2.通過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學習鑒賞抒情散文。教學重難點: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頗不安靜的感情。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教學方法:通過聽錄音、默讀,讓學生讀文入境。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品嘗作品語言。通過提問思索探討,體會作者的感情教學設計:本課教學安排采納六個步驟“自讀感知,思索提問,查閱信息,探討溝通,熟讀成誦,存疑留問”,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存疑留問”放在課外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讀感知,學生思索提問,學生查閱信息,學生探討溝通,學生熟讀成誦。老師在這過程中主要起引導點撥的作用。一、自讀感知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整篇課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內(nèi)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結構框架和作者的感情。首先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借助注解和詞典,弄清以下詞語的讀音和意思:幽僻、蓊蓊郁郁、彌望、裊娜、宛若、凝碧、斑駁、峭楞楞借助注解和詞典讀懂《采蓮賦》。其次給文章八個小段標上序號,找出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語句。明確:文章主要寫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文章抒情的語句主要有:第一段:這幾天心里頗不安靜。其次段: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愛喧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阌X是一個自由的人?!仪沂苡眠@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第六段:但喧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第七段:這真是好玩的事,惋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第八段:這令我究竟惦著江南了。再次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把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復述下來,留意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明確:因為這幾天心里頗不安靜,突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于是就想去看看,沿著荷塘的路平常是有些怕人的,但今晚卻很好,我可以享受這無邊的荷香月色。荷塘月色的確很美,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清幽淡雅,荷塘上的迷人月色朦朧和諧,令人心醉。荷塘四周特別幽靜,只有樹上的蟬聲和水里的蛙聲最喧鬧,而我什么也沒有。突然又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那真是好玩的事,惋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巳無福消受了。采蓮令我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回到了家里。二、思索提問首先學生再次細致閱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有必要深究探討的問題。學生先后提出如下一些問題:為什么作者要反復寫“愛喧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課文第五段,寫月光用“瀉”不用“照一鋪”,其好處是什么?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安靜,為什么寫出如此安靜的文章?第四段景物描寫,為什么葉子寫得多?課文最終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心里頗不安靜表現(xiàn)了什么?第五段酣民、小睡各指什么?有無深層含義?采蓮與文章主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寫采蓮的事情?作者為什么會由光和影聯(lián)想到名曲?第六段寫“喧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感?《荷塘月色》為什么如此出名?我似乎看不出它的好處。其次老師和學生一起梳理上述問題,重新整合。第一類問題是關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問題。為什么作者要反復寫“愛喧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安靜,為什么寫出如此安靜的文章?:心里頗不安靜表現(xiàn)了什么?其次類問題是文章局部的細微環(huán)節(jié)問題。根據(jù)文章先后依次排列如下:第四段景物描寫,為什么葉子寫得多?課文第五段,寫月光用“瀉”不用“照”“鋪”,其好處是什么?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無深層含義?作者為什么會由光和影聯(lián)想到名曲?第六段寫“喧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感?第七段采蓮與文章主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寫采蓮的事情?第八段課文最終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第三類是關于對本文的評價的問題?!逗商猎律窞槭裁慈绱顺雒?我似乎看不出它的好處。三、查閱信息針對上述問題請學生上網(wǎng)查閱資料,或上圖書館查閱資料。四、探討溝通首先探討第一類問題,即關于作者思想感情的問題。老師提示,要搞清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安靜的問題,首先要搞清為什么作者會頗不安靜,這必需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必需聯(lián)系作者自身來看。學生溝通上網(wǎng)查閱的有關資料。明確:(一)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串佩弦,號秋實,生于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紹興。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yè)于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中學,且在揚州做過老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xiàn)代聞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指責、學術探討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化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搜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朱自清雖在五四運動后起先新詩創(chuàng)作,但是,1923年發(fā)表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顯示出他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的才能。從今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創(chuàng)作,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負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二)時代背景《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覆蓋中國大地。這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為“大時代中一名小卒”,始終在呼喊和斗爭,但是在四一二政變之后,卻從斗爭的“十字街頭”,鉆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筆從戎,拿起槍來革命,但又始終安靜不了對黑暗現(xiàn)實產(chǎn)生的不滿與憎惡,作者對生活感到惶惑沖突,內(nèi)心是抑郁的,是始終無法安靜的。這篇散文通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想找尋安靜但又不行得,幻想超脫現(xiàn)實但又無法超脫的困難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心里頗不安靜表現(xiàn)了什么?明確:《荷塘月色》表現(xiàn)了作者為國家民族命運而焦躁擔心的沖突心情,既表現(xiàn)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名貴品行;也表現(xiàn)了他不情愿投身武裝革命,反映了小資產(chǎn)階級學問分子的弱點。這是他當時的真實心態(tài)的反映。為什么作者要反復寫“愛喧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明確:因為這是作者性格的真實寫照,也是因為當時作者這種沖突心態(tài)特別猛烈。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安靜,為什么寫出如此安靜的文章?明確:作者主觀上想通過巡游荷塘安靜一下自己不安靜的心態(tài),客觀上的確在欣賞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時侯,作者完全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來不安靜,又重新愁悶起來,“喧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就是他不安靜的表現(xiàn)。其次探討局部細微環(huán)節(jié)問題。第四段景物描寫,為什么葉子寫得多?老師要求學生閱讀第四段,看作者依次寫了什么?又是怎么寫的?明確:先寫茂密的荷葉,次寫多姿多態(tài)的荷花以及陣陣傳來的荷香,最終寫葉子和花的一絲抖動和脈脈的流水。本段是根據(jù)駐足視察的依次,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來寫的。本段可分兩層,第一層寫靜物,葉子像“舞女的裙”,靜中寫動,寫出了動態(tài)美。花“裊娜”羞怯”,像人一樣嬌美,寫出了靜態(tài)美;像“明珠”“星星”,則寫出了荷花在想象中的光華。花香像“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激活了讀者的美妙想象。其次層寫動態(tài)。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抖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抖動聲音。動靜結合,給讀者以不同的感覺。之所以葉子寫得多,是當時當?shù)鼐拔锏膶嶋H狀況。作者創(chuàng)建出了清幽安靜的氛圍。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景物描寫的特征,本文的特點是將描寫荷塘和描寫月色奇妙地結合起來。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yōu)雅、朦朧、幽靜的物境之美。第四段沒有干脆寫月,但到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月光的照射下,月光之下,荷花也是銀白色的,這是它和“明珠”星星”的相像點。寫荷花的香味,縷縷芳香,微風傳送,像遠處飄來的歌聲一樣動人心懷,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閱讀第五段,思索本文是如何描寫月色的。明確:作者把荷葉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個“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艷麗欲滴的實感;一個“浮”字又表現(xiàn)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溫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寫荷葉、荷花,其實不然,作者是通過寫葉、花的靜謐、安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軟。又如文章寫“黑影”和“倩影”,還是寫月色,因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樹影明暗掩映,錯落有致,反襯月光輕快蕩漾。月色本是難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過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課文第五段,寫月光用“瀉”不用“照”鋪”,其好處是什么?解答這個問題,不妨請學生把“照”和“鋪”字代人句中讀一遍,學生就知道了。明確:“瀉”是承上面比方句“如流水一般”而來的,“瀉”字有向下傾的勢態(tài)?!罢铡焙汀颁仭弊志蜎]有這個效果。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無深層含義?明確:“酬民”比方朗照,“小睡”比方被一層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至于它的深層含義應當聯(lián)系作者的心態(tài)來看,他不希望過于激烈的行為,他喜愛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正如我們前面分析的那樣,他做不到投筆從戎,他要找尋安靜平和的生活。對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態(tài)。作者為什么會由光和影聯(lián)想到名曲?明確:這是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光與影是視覺形象,作者卻用聽覺形象來比方,這就是通感的一種,其相像點就是和諧。第四段寫荷花的縷縷芳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歌聲一樣動人心懷,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有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這也是通感,把嗅覺形象轉化為聽覺形象,它們之間的相像點就是似有似無、時斷時續(xù)、捉摸不定。第六段寫“喧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感?明確:作者想找尋美景,使自己安靜,安靜自己沖突的心態(tài)而不得,當然傷感。第七段采蓮與文章主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會想起采蓮的事情?明確:以采蓮的喧鬧襯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蓮同物,作者又是揚州人,對江南習俗很了解。第八段課文最終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明確:一方面有照應文章開頭的作用,但主要目的還是以靜寫動,以靜來反襯自己,心里的極不安靜。心里的不安靜,是社會現(xiàn)實的猛烈動蕩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瀾。全篇充溢著動與靜的對立統(tǒng)一:社會的動蕩與荷塘一隅的安靜,內(nèi)心的動蕩與內(nèi)心的安靜形成對立統(tǒng)一,文章開頭心里不安靜,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趨于心靜,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安靜的現(xiàn)實中來,也形成對立、轉化。再次探討本文的評價問題。《荷塘月色》為什么如此出名?我似乎看不出文章的好處。播放課文錄音,學生完全沉醉在作品的意境之中。這個問題不必回答。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