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62田螺坑土樓群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您到具有東方建筑奇葩之稱的南靖土樓游覽。南靖號稱“土樓王國”,成千上萬的土樓像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上長出的蘑菇,點綴在山谷間、溪岸旁、田野上,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全縣有大大小小的夯土版筑土樓15000多座,其中三層以上的大造型土樓有2100多座,形狀有方形、圓形、橢圓形、五鳳形、交椅形、弧形、扇形等,最大、最小、最高、最精美的土樓都在南靖境內(nèi)。這些千姿百態(tài)、神秘奇特的土樓,不知令多少人驚嘆不已。你們現(xiàn)在要去看的田螺坑土樓群,是“土樓王國”中最神奇壯美、最具特色、最聞名遐邇、最震憾人心的一處絕景。其實,田螺坑土樓群能名揚天下,與一個近似荒唐的國際間諜事件有關。那是1985年的一天,美國總統(tǒng)里根的辦公桌上擺著一份中央情報局送來的秘密報告,中國福建省西南部600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有許許多多不明性質(zhì)的建筑物,呈巨型蘑菇狀,與核裝置極為相似,這很可能是一個大得無法想象的核基地,里根總統(tǒng)為之一驚。這一年12月18日,美國中央情報局諜報人員貝克和他有中國血統(tǒng)的夫人蘇蔓珠,以攝影師的身份來到中國,要求到離漳州市90公里的南靖縣客家人聚居地看看。當他們乘坐的汽車來到田螺坑,只見公路下面排列著5座大型土樓,貝克眼睛一亮,問:“這是什么?”司機說:“這是土樓民居”。望著一座座高大、堅固,如城堡巍峨屹立的土樓奇觀,貝克驚訝地張開嘴巴,一下車就迫不及待地拍照?;貒?,貝克向里根總統(tǒng)做了專題報告,里根看完報告,苦笑著搖頭,然后將報告慢慢點燃。據(jù)說土樓就這樣日漸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從此,南靖土樓那城墻般雄奇宏偉的外觀,城堡般神秘奇特的結構,以及古樸淳厚的民俗風情,也越來越成為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研究的矚目點。(進入田螺坑)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了田螺坑。請大家隨我一同到觀景臺,去領略田螺坑土樓那璀璨奪目的風采。田螺坑土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由5座土樓組成,中間一座為方樓,圍繞四周的是三座圓樓和一座橢圓樓。這些土樓依山勢起伏,層層土墻與層層梯田遙相呼應,奇異秀麗,美不勝收。我們站在這里往下俯瞰,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在大地上,又像是一支氣勢磅礴的五重奏交響曲,在青山秀水之間激越地奏響。如果我們在坡底的公路上抬頭往上看,田螺坑土樓群猶如西藏的布達拉宮橫空出世,巍峨聳立,莊嚴肅穆。如果在清晨,田螺坑云霧繚繞,五座土樓時隱時現(xiàn),呼之欲出,更充滿著幾分靈性。田螺坑的開基祖來自永定奧杳,據(jù)族譜記載,一個叫黃百三郎的,從永定翻山越嶺來到這里,看到這里依山傍水,風水極佳,就在這里搭蓋草寮蝸居,以放養(yǎng)母鴨為生,母鴨吃了山腳下“小田坑”的田螺,每只每天生兩個蛋,由此他慢慢積攢了一些財富。有一天,黃百三郎在田間放養(yǎng)母鴨時,烏云密布,整個田螺坑就像要下沉似的,黃百三郎急忙趕著母鴨回草寮,從“小田坑”的山石旁傳來“救命呀!救命呀!”的呼叫聲,循聲望去,一條巨大的毒蛇正向一位美麗的姑娘爬去,黃百三郎三步并作兩步地跑過去,奮不顧身地用管母鴨的竹桿,與毒蛇進行了一場搏斗,毒蛇被打死了,美麗的姑娘得救了,姑娘猛地撲到勇敢的黃百三郎懷里,深情地對他說:“我是一位田螺姑娘,早就被你勤勞樸實所感動今后你放母鴨我就幫你操家務吧!”黃百三郎看到眼前這位田螺姑娘如此美麗,也沒拒絕,從此,就結為夫妻,在草寮里生兒育女,繁衍子孫,并建起了堅如城堡、具有防衛(wèi)功能的土樓。好,現(xiàn)在請與我一同到土樓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來到土樓群中間的步云樓)這座方樓叫步云樓,它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是田螺坑最早的土樓。步云樓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1393平方米,高3層11.93米,單層26間共78間,設對開4部梯道。(請到樓內(nèi)看一下)樓內(nèi)天井自外向內(nèi)分三級臺階,取平步青云、居中為正之意,寓子孫后代讀書中舉,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來到右上方的和昌樓)這座圓樓叫和昌樓,它坐東北朝西南,占地1268平方米,高3層12.3米,單層22間共66間,設2部梯道。樓頂層有4個射擊口。(來到左下方的振昌樓),這座圓樓叫振昌樓,建于1930年,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976平方米,高3層11.53米,單層26間共78間,與眾不同的是這座樓的內(nèi)堂坐正西南,與門不在同一直線上,它反映了一種“富不露白”的風水文化理念。(來到右下方的瑞云樓),這座圓樓叫瑞云樓,建于1936年,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1063米,高3層11.2米,單層26間共78問,設2部梯道。這座土樓處于五座樓內(nèi)隅,據(jù)說有藏風聚氣之功能,體現(xiàn)了含蓄的樸素觀念。(來到最下方的文昌樓),這座橢圓樓叫文昌樓,建于1966年,是南靖土樓王國中唯一一座橢圓形民居。它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1288平方米,高3層11.8米,單層32間共96間,設2部梯道。樓外墻頂層有3個了望臺,4個射擊口。為什么要建橢圓形樓?據(jù)說是為了懷念到此放養(yǎng)母鴨的先祖。大家看,橢圓形不是像一個大鴨蛋嗎?(走進文昌樓)田螺坑土樓群五座土樓都是土木結構,每座土樓只有一個大門,進入大門是寬敞的天井,一層是廚房,二層是倉庫,三層是臥室,每層木構回廊連接各戶,樓里生活設施齊全,適合數(shù)百人聚族而居。幾百年來,這五座土樓就是田螺坑黃氏家族共有的家園,他們在樓里不分輩份大小,一律均等,和睦相處,其樂融融。正像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世外桃園那樣:"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髦并怡然自樂。"田螺坑土樓群無論是建筑術、地理學還是風土民情都有明顯的特色。據(jù)專家考證,各座土樓之間都是采用黃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的,充分說明了土樓先民超然的智慧之光。日本建筑學家茂木計一郎描繪田螺坑土樓群是“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上冒出的蘑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史蒂文斯·安德然考察后稱贊“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建筑模式”。更絕的是上海同濟大學路秉杰教授這么說“沒有看到田螺坑土樓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樓"??梢娞锫菘油翗侨航o人的震撼是多么的強烈呀!各位游客,我們就要結束田螺坑土樓群之旅,如果田螺坑土樓那說不盡的田園詩情畫意能給您留下無限遐想,那就歡迎您下次再來,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裕昌樓各位朋友:(田螺坑至下版的路上)現(xiàn)在請大家與我一同去看一看南靖縣的下版土樓群。下版土樓群與田螺坑只相距3公里。這個土樓村落四周群山環(huán)繞,一條小溪從村中汩汩流過,沿溪兩岸舒緩起伏,早在元朝中期,這里的七個小山坡上,分別有羅、張、唐、范、黃、李、劉等七個姓氏的先民占地為居,至今還遺留下各姓氏原住址的地名,如羅石坑、張屋科、唐屋角、黃土窟、李屋等等。先民原先住的都是茅草寮,所以人們也把這里稱為版寮。隨著人口的增長,他們便在這青山綠水間建起了一座座土樓,有一字形排開,有參差錯落,也有屋檐緊密相連、被稱為“情侶樓”的。下版村現(xiàn)存土樓21座,其中方樓14座、圓樓7座,300年以上的土樓就有5座。最早的土樓已有600多年歷史了,它就是被人們譽為“東歪西斜”的裕昌樓。看,現(xiàn)在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情侶樓”,這兩座樓的樓名叫東進樓和翰興樓。兩座都是圓樓,分別建于1967和1969年;兩座樓的建筑規(guī)模差不多,都是3層結構,高11米。兩座土樓屋檐疊著屋檐,形如永不分離的情侶,因此被人們稱為“情侶樓”;又如情同手足的姐妹,也有人把它們稱為“姐妹樓”。(到村部停車場,領大家沿著青石板和鵝卵石鋪就的小路去參觀裕昌樓)站在裕昌樓前介紹:這就是目前南靖縣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土樓裕昌樓。它看上去確實很老,老得就像一個滿臉皺紋的老人。據(jù)居住在這里的張氏族譜記載:裕昌樓建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了。別看它的外墻表面斑斑駁駁,其實它的墻體依然堅堅實實,異常堅固。這座土樓最早由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共同修建。從外觀看,像一個緊密團結的大圓體。當時,劉氏五世劉永祿召集羅、張、唐、范四姓族人共同商議建一座大土樓,讓五姓族人能從各自的小山坡走下來,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擰成一股繩,以對付野獸的襲擊和異族的侵擾。劉永祿的提議得到了其他四個姓氏族人的贊同,于是他們就用四年時間建起了這座圓形的土樓。(走進土樓)裕昌樓高18.4米,直徑54米,每層有54間房,五層共有房間270間,造型別致,當時樓內(nèi)設計成五大卦,每個姓氏分一卦,按所需房間多少分大卦13個開間,小卦9個開間,每卦設一部梯道,又在外墻設五個了望臺,形成五行道造型。五姓人家、五層結構、五個單元、五部梯道、五行排列,體現(xiàn)了土樓子民希望五谷豐登、五福臨門的美好愿望。大家看,那三層以上的梁、楹、柱都從左向右傾斜,最大的傾斜度達到15%;那斜梁歪帶來的不規(guī)則門框、不對稱窗戶,好像要存心破壞中國建筑常有的嚴謹構圖方式似的。據(jù)樓內(nèi)老人介紹,這座土樓建成后不久,原本端端正正的梁柱就變得歪歪斜斜,看起來就像要散落倒塌的樣子。傳說當年建樓時,泥水匠與木匠師傅由五姓人家輪流供飯和照料。有一天,山里來了寒流,幾個木匠師傅冷得睡不著,干脆起床加班取暖,本想主人聽到木作聲一定會送來熱騰騰的點心,沒想到到了半夜也沒動靜,因此,好生怨言的木匠就在柱子榫頭上作了手腳。當時,因各層尚未鋪松木樓板,各間也未進行抹壁裝修,因此樓主并未發(fā)現(xiàn)樓柱有異樣,等過了一年,墻體干得堅實要鋪木板時,人們才發(fā)現(xiàn)三層以上的梁柱全都歪歪斜斜的,花巨大心血建樓的五姓族人找到木匠師傅,得到的回答是“地理生成,安居無事”。聽信木匠師傅“謊言”的土樓人看到梁柱雖然都歪歪斜斜的,但墻體依然沒有變形,便在各自單元房間抹壁安門窗,陸續(xù)搬入居住。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而裕昌樓卻是下梁正來上梁歪,并且柱斜梁歪樓身正。大家看到七歪八斜的木柱,一定覺得險象環(huán)生,但大家也不要擔驚受怕,這座樓經(jīng)過五六百年的風雨侵蝕,無數(shù)次地震的考驗,至今依然如故。大家抬頭往上看,那五層樓空空蕩蕩的,幾百年都未裝修。這座樓里人口最盛時也不過300多人。由于人口未見添增,故第五層樓也就沒裝修,閑置了五六百多年。特別是羅、張、唐、范四姓族人發(fā)展更慢,他們就把房間轉(zhuǎn)賣給了劉姓族人,故而裕昌樓就由劉姓族人世代居住,到現(xiàn)已繁衍了二十五代。其實這座土樓原來蓋了七層。傳說建到第七層,桷枋釘上,很快就要出水完工時,一群外鄉(xiāng)人到樓后山間掃墓祭祖,又燃放火藥銃又燒紙錢。忽然刮來一陣山風,引火燒掉七樓頂?shù)蔫鲨屎丸誓玖褐?,已蓋上的瓦片全塌落破碎。過后樓人嫌七樓晦氣,干脆連六樓一起拆除,并在樓內(nèi)蓋了一圈平房祖堂,讓先祖與人們同居一樓,以求得先祖的保佑。(來到樓內(nèi)祖堂)這座祖堂是前兩年才照原樣修建的。祖堂有三個門,正門是喜門,左門是生門,右門是死門,從這三門出入有嚴格的規(guī)定,凡辦喜事或求神拜菩薩從喜門進出;凡要祈求小孩平安長大,有所作為,從生門進出;凡辦喪事則從死門進出。樓中樓的中堂前,據(jù)傳曾經(jīng)用五彩河卵石鋪出等分五格的大圓圈,以五種圖案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不知何故,這些美麗的圖案已不復存在。(領大家看一廚房水井)裕昌樓的特色還在于底層每間伙房都有一口深約1.5米,直徑約0.6米的水井,井水清澈且略帶甜味,一年四季泉涌不溢,住戶可直接拿水勺取水。(示意大家舀水喝)多少到此的游客都會喝上一口這里的井水。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今天大家來到裕昌樓,親身對裕昌樓進行了一番“探險”,想必一定有許多感觸吧!或許有的人心里還有一些驚悸,那好,下面我們就去被人們譽為“閩南周莊”的塔下村,去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土樓人家……(來到塔下村口)各位朋友:歡迎您來到山川秀美的塔下村參觀游覽。塔下村是福建省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它處在一個清流如帶,綠樹如煙,山環(huán)水繞的谷地里,因此也被人們稱為“閩南周莊”。今天你們來到這里,一睹這一歷史文化名村的神奇魅力,一定不虛此行。塔下村在文化地緣上,是永定縣客家文化區(qū)的東面延伸。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張姓從平和到此開基。當時閩西南一帶山高林密,盜匪猛獸時有出沒,民系之間和村落之間的爭斗也時有發(fā)生,于是,張姓族人沿著溝谷兩旁,建造了一座座形態(tài)各異的土樓民居,有方形、圓形、圍裙形、曲尺形等?,F(xiàn)在全村還有42座土樓。這些土樓沿山溪呈長形隨意擺布,背依青山,面臨溪流,居民終日能聆聽到嘩嘩水聲。清末后,由于地理環(huán)境所限,塔下人在沿溪兩岸的空地上,又建起了一座座單院式土木、磚木結構的吊角樓,形成大樓帶小樓、高低錯落布局的奇妙景觀。樓前屋后鋪就的卵石小徑迂回曲折,猶如迷宮一般,被幾百年先人們的足跡磨得圓潤,細雨輕煙,閃出柔和的光澤。(站在到德遠堂的橋上)塔下村這條奔流不息的溪流,建國前從村頭到村尾只有三座木橋。若遇山洪暴發(fā),木橋被沖毀,只相隔30多米寬的兩岸村人便中斷過往,后來在熱愛家鄉(xiāng)的僑胞資助下,建造了11座風格各異的石拱、鋼筋水泥橋,有的橋上還建有小亭,古樸悠閑。小橋流水、土樓人家,把塔下村裝點得分外妖嬈。(走在到德遠堂的卵石小道上)走進塔下,就仿佛走進了歷史的風塵中、文化的慰藉里?,F(xiàn)在我們就去看看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遠堂。德遠堂座落在塔下村東面山坡上,它是張氏家廟,這座家廟建于明末清初,是目前中國可見到的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是石龍旗桿,這些石龍旗桿總共有23支,每支都高過10米,構成了稀世罕見的文化絕景。石龍旗桿也叫石筆,古稱“謗木”,后來演化為華表,它是功成名就、地位榮耀的象征。這種華麗而莊嚴的石雕物,依中舉級別、品位高低和文武不同,石筆長短、底座式樣和筆身雕刻均各不同。塔下村的石龍旗桿分臺座、夾桿石、桿身三部分。臺座有四方形、六角形兩種。石龍旗桿陰鐫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銜品位爵位及立石龍旗桿的年代等文字。文官的石龍旗桿頂端飾物多雕毛筆鋒,武官則鐫坐獅,給人以靜穆、嚴肅、榮耀的感覺。按封建制度,古代考舉人及第或做官七品以上的或誥贈封爵顯貴,經(jīng)朝廷禮部批準,也可在本祠堂家廟前豎石龍旗桿。塔下村的石龍旗桿有14支樹于清乾隆至光緒年間,分別為獲得舉人、進士學銜的張氏族人所樹。《張氏德遠堂族譜》記載,塔下張氏從九世開始就創(chuàng)書租儒租,以后各房都有儒租田產(chǎn)。清朝道光年間,還組織“曲江文會”,經(jīng)常舉行作文評講活動,勉勵人們發(fā)奮讀書。并在族規(guī)中規(guī)定,凡取得秀才以上學歷者,可獲得數(shù)十擔儒租田,中舉、中進士或取得一定官職的鄉(xiāng)賢,可在祠堂前樹石龍旗桿,籍以激發(fā)人們努力向上。自先祖在塔下開基以來,村里就出了幾十名進士、舉人、拔貢,以及六十多名大學生、研究生、留學生,他們中有高級工程師、教授、畫家;海外的還有張慶重、張建祿等一大批愛國華僑。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后,塔下人對造福桑梓的海外赤子、百歲壽星等也樹桿紀念,激發(fā)族人努力向上、促進家族文明進步。現(xiàn)在我們就到德遠堂里看一看。(來到牌樓前)古色古香的張氏家廟德遠堂設計精致,古樸典雅,已有400多年歷史了。大家看,它的正面古式牌樓上是彩色瓷片剪接鑲嵌的雙龍戲珠,形象栩栩如生。屋脊上的各色瓷片剪黏的浮雕,有三國志、八仙、封神榜等歷史流傳人物,有龍、虎、獅、麒麟、鳳凰、雉雞等珍禽名獸;有牡丹花、山茶花、蘭花、菊花等花草。百獸爭鳴,百花爭艷,構圖精巧,形神兼?zhèn)洹#ㄗ哌M殿內(nèi))大家看,德遠堂殿內(nèi)雕龍畫鳳,木石裝飾富麗堂皇,別具風格。明間額枋保留清代彩繪,表現(xiàn)了科舉進仕的歡慶場面,額枋下的掛落為透雕魚躍龍門圖花板,同樣寓含了張氏族人希望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寄托。石雕、木雕藝術在德遠堂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主堂二進前檐臺明的陡板石,分別剔雕梅、蘭、竹、荷等圖案;大廳兩邊紅柱上寫著清太宗張翱作的取材于張姓家族歷史名仕的一對長聯(lián):“得姓由軒轅大儒一人銘垂二篇扶漢三杰功高四相束力封五虎博物六史貂冠七葉猶是清河旅派,揚名顯奕祀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興十策忍書百字金鑒千秋青錢萬選道靈億尊依然文獻宗支。”上下聯(lián)共有78個字,嵌入“一至十百千萬億”數(shù)列,含14個典故,其中“忍書百字”是唐代張公藝九世同居的家范?,F(xiàn)在德遠堂的神龕上,擺放著張氏到塔下開基后的列祖列宗靈位。每年農(nóng)歷7月14日是小一郎肇基塔下的日子,張氏族人為紀念她,都備雞、鴨、水果等到德遠堂祭拜。這一天祠堂莊嚴肅穆,列祖列宗的容像高高懸掛廳中,接受族人的叩拜,不露聲色地看著兒孫們的各種表情。正月十五日,凡是新婚的人要置果品到德遠堂鬧燈花,寓早生貴子,添丁進財。大家知道嗎,在臺灣,也有一座與德遠堂一模一樣的祠廟。塔下的張氏族人從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就有人陸續(xù)遷徙臺灣定居。第十三世遷臺的張石敢在臺南開基創(chuàng)業(yè),傳衍子孫,經(jīng)商得利,家殷富足,其子孫后裔曾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回鄉(xiāng)省親祭祖,追思祖德。清同治九年(1870年),“德遠堂”第二次維修,張石敢的裔孫派人回鄉(xiāng)捐款,并特地丈量了“德遠堂”的建筑規(guī)格,臨摹了壁畫和牌樓、匾額、石柱上的題辭,回臺后在臺南也建造了一座宗祠“德遠堂”。閩臺兩岸“德遠堂”不僅同名同宗,而且其建筑格式、布局、規(guī)模乃至牌樓橫匾,柱上的對聯(lián)等都一模一樣,以此讓子孫永遠銘記自己的根在大陸。因此,塔下村張氏家廟“德遠堂”已成為旅外張氏族人聯(lián)絡的橋梁與紐帶,每年旅居臺港澳及海外的張氏宗親回塔下“德遠堂”尋根謁祖的絡繹不絕。(從德遠堂出來,沿著溪岸漫步去看裕德樓)介紹土樓文化:塔下村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其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令人陶醉、神游。在那里,每一座土樓都在樓門上方鑲嵌一個吉祥如意的樓名,如勤和、裕德、睿源、順昌、永興等等,以此表現(xiàn)樓主的向往與追求;而且每座土樓都有有一副對仗工整的楹聯(lián)。如勤和樓的大門聯(lián):“勤與儉持家上策,和而忍處世良規(guī)?!痹5聵堑拇箝T聯(lián):“裕及后昆克勤克儉成偉業(yè),德承先世維忠維孝是良規(guī)?!鳖T礃堑拇箝T聯(lián):“睿水遙山靈秀發(fā)祥教子詩書昌后世,源深流遠澄清維美居身質(zhì)樸迪前先?!边@些言簡意賅,雋永深遠的藏頭嵌字聯(lián),體現(xiàn)了耕讀為本、忠孝仁義的傳統(tǒng)思想,構成了張姓家族傳統(tǒng)族訓的核心,對后人起著灌輸、訓誡、敬策的作用,形成土樓內(nèi)部獨特的文化氛圍。(來到裕德樓前)裕德樓以其形似圍裙而成為塔下村一道獨具魅力的奇觀。它已有200多年歷史了,為什么會建這樣呢?它有一個真實的傳說。這座土樓原來建有4層,每層有32開間,四層共有128個房間,設有四部樓梯,天井有一口公用水井,井水清澈甘甜。生活在樓里的居民興家創(chuàng)業(yè),日子過得盈盈實實;不少人還到“南洋”謀生,為家鄉(xiāng)聚財。早在清代,出洋經(jīng)商的人經(jīng)常寄錢回來,塔下便成了有名的僑鄉(xiāng),裕德樓也成了有名的土樓。在舊社會,有錢也時常會招惹是非。在七八十年前,軍閥張毅帶領大批人馬到塔下要錢要糧,塔下人不給,軍閥張毅便帶領人馬過來搶。塔下人一面把村民疏散到山上,一面組織青壯年帶上武器在村口攔阻抵抗。誰知一青年竟一槍擊中一位坐在轎子上里的軍閥小頭目。于是,腦羞成怒的張毅便派大批人馬進村報復,不但搶走財物,還放火把裕德樓給燒了。1972年,旅居新加坡的愛國華僑張慶重回到故鄉(xiāng),看到被燒毀的土樓土墻依舊在,不加予修復,實在可惜,就捐資修建了前半樓,并在后半樓蓋上防墻瓦,這就成了一座圍裙形的土樓,讓人領略到歷史的滄桑。(啟程離開塔下村的路上)各位朋友,山川秀美的塔下村不知令多少人留連忘返。1999年,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專家到此考察,原來只安排30分鐘的時間,但是他們都被這里的景致給吸引了,結果卻停留了一個多小時,他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說:OK。以后如果有機會,你們可以到塔下這個遠離喧囂的世外桃園一住,更加深入地感受這里的風土民情,土樓人的生活韻味,一定會讓你們陶醉導游解說詞河坑土樓群各位尊敬的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大家到南靖來,今天我很榮幸能為各位尊敬的來賓介紹土樓風光,南靖土樓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的中外游客,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顧問史帝文斯·安德烈先生也曾經(jīng)千里迢迢地來到我們南靖,對土樓進行一番的考察,最后由衷地稱贊:“南靖的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村建筑模式?!辈粌H史帝文斯·安德烈先生這么說,連日本的《建筑》雜志,臺灣的《漢聲》刊物也都把南靖的河坑土樓群作為封面,引起了世人的矚目。河坑土樓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現(xiàn)在就請各位朋友跟我一起去領略一下吧!河坑土樓群地處書洋鎮(zhèn)曲江村河坑自然村。相傳在四百多年前,河坑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地方,張氏先民在不斷的遷徙中被這里的山水風光所吸引,就在這里安營扎寨、繁衍生息。然而這里也是野獸和山匪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百姓倍受獸匪侵擾之苦,于是勤勞樸實的先民們就夯筑起一座座莊嚴宏大可聚族而居,又易于防守的城堡——土樓。我們這就上觀景臺,去欣賞河坑土樓群的奇妙景觀?,F(xiàn)在所站的這座山叫獅子山,這個觀景臺是河坑土樓群的最佳觀賞處。大家看,在獅子山前,兩條溪流在左邊山腳下交匯,形成了河坑村的風水結晶“丁”字水,在獅子山后和“丁”字形的溪流兩岸,不足一華里的狹小地帶分布著各種造型不一的大土樓,由此形成了南靖縣土樓建筑分布最密集的河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原有大型土樓24座,歷來就有“三圓六方七斗八卦”之說。請看!在左前方有三座圓樓六座方樓,右前方有七座土樓,像北斗七星,左后方的八座土樓與八卦數(shù)暗合。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偶然的巧合;也有人認為是建設者的獨具匠心;而有人則認為是土樓人的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如果我們把這些數(shù)字拿出來,進行有序排列,剛好是“3、6、7、8”。按現(xiàn)在的解釋,這四個阿拉伯數(shù)字所表達的正是;“生、順、齊、發(fā)”之意。從這個意義上說,河坑土樓群不正是蘊含著先民們那種渴望家人的日子能順風、順水、順景;族人的家業(yè)能同發(fā)、同榮、同興的愿望嗎?河坑土樓群的美還在于土樓群與環(huán)境完美的有機結合,人工融于自然,不僅創(chuàng)造了理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給人美景天成的感覺。大家看,成群成片的圓樓、方樓猶如皇家的高宅大院,氣派非凡。一條小溪從村中蜿蜒流過,形態(tài)多變的土樓依山臨水;高低錯落的瓦頂與起伏的山戀遙相呼應;古樸壯觀,像是從地上冒出來的巨型蘑菇。潺潺流水、綠綠秧苗,映出黃黃的土樓,道不盡的田園詩情與山村畫意。這些樸實自然鑲嵌在瑰麗山景中的土樓,為何如此令人陶醉,還在于它們建造的材料是泥土和杉木。這些都是就地取材,來自土地,而土墻倒塌,木材腐朽之后,它們又回到土地中去。因此,數(shù)百年的人世變遷,多少土樓廢墟又重建并沒有造成對大自然生態(tài)的破壞,這種生土建筑對環(huán)境保護的特殊意義更喚起人們對它特殊的美好情感。河坑土樓群不但密集有序、自然和諧,而且形態(tài)各異,在這些不同的造型中以方形、圓形的土樓居多。先民們?yōu)槭裁匆x擇這種奇特的建筑模式呢?自古以來就有兩種不同的傳說。第一種是天圓地方說。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有天必須有地,有地務必有天,有方圓才有天地?;谶@種思想,先民們在構筑土樓時,認為只有方圓樓才是屬于自已的天地;只有方圓樓才能集天地之靈秀,日月之光華、山川之神韻。第二種是“方正團圓”說。土樓人大都勤勞、智慧、果敢。他們認為做人應當堂堂正正、大度有為。身在福地,必須志在四方;身處異鄉(xiāng),理當祈盼團圓。因此,“正直、有志、愛鄉(xiāng)、團結”這八個字就成為土樓人的根本。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村落,去親手觸摸這神奇的山村建筑,去感受一下土樓人家那淳樸的生活。河坑土樓三四層高,刀削般地峭立高聳,實在令現(xiàn)代的建筑師們感慨萬千。那一扇牢固的大門,一口寬闊的天井,一個個錯落有致的窗戶,還有那背陰陽卻沒有一根鐵釘?shù)慕ㄖ?,真不愧為東方建筑的奇葩!河坑土樓具有與其它土樓一樣的特點,如造型奇特、功能齊全、結構精巧、內(nèi)涵豐富等,可它又有與眾不同的特色。在土樓群中,最富有文化內(nèi)涵的是位于土樓群最南端的繩慶樓,它建于清代康熙三十八至四十一年,三層共七十二間,在祖堂上還懸掛著清乾隆癸末年制的“德式鄉(xiāng)閭”的牌匾,堂內(nèi)有木雕“獅子夯梁”,墻上有梅蘭等花草彩畫。最有特色的是呈“五角形”狀的南薰樓,該樓初建時樓門坐東向南,因?qū)γ娴纳椒迮c大門直沖,煞氣重、不吉利,約在100年前,張氏萬公祖把樓門改為坐北朝南,成為南靖縣唯一一座廳堂在樓右側的土樓。而最早建成的是位于土樓中部的方形土樓——朝水樓。朝水樓占地面積840平方米,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初建時高4層,1923年被火燒毀,重修時改為3層,高11.3米,該樓底墻厚1.66米,無石砌基。關于朝水樓的故事很多,如果你感興趣,只要一發(fā)問,樓里無論老少都會向您敘說著一個個迷人的傳說。走進河坑土樓群,你不僅可以領略到土樓古建筑的價值,還能感受到豐富的土樓文化。聆聽到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經(jīng)歷了幾代、幾十代的土樓人,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他們勤勞樸實,像黃牛一樣孜孜不倦;他們熱愛生活,像蜜蜂一樣建造家園。土樓人熱情好客、爽郎無私。正如人們所說的,喧鬧是土樓的特色,歡樂是土樓的基調(diào),團結是土樓的精神。在土樓里,時時處處會讓人感受到一種大家庭的溫馨和愉悅。各位賓客,今天剛好是河坑土樓人家“做大?!钡娜兆?,家家戶戶都在做糍粑果,如果你能住下來的話,可以親手去感受一下土樓人用米碓舂糍粑的滋味,那糍粑拌上白糖、芝麻,香甜可口,讓你吃了一個還想再吃第二個,甚至還會捎幾個回去,與你家人共享。想不想住下來呢?住下來吧,傍晚時分,夕陽西下,你悠然地在那石階小道上漫步,沐浴著徐徐山風,一定會讓你忘卻紛撓,心曠神怡。河坑土樓群以它古樸典雅的藝術魅力,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迷人的土樓風情令中外游人沉醉、傾倒,它像璀璨的群星發(fā)出永恒的光芒,永遠值得子孫后代自豪和驕傲。各位朋友,河坑土樓屬于南靖人民的,也屬于我,屬于你,屬于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我相信河坑土樓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取得成功之后一定會更加燦爛奪目,歡迎大家有機會再來觀賞。朋友們,再見!。導游解說詞和貴樓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您參觀南靖土樓?;蛟S您在電視上、畫冊上、或其它傳媒上已看過一百次、一千次土樓了,或許您已經(jīng)實實在在到過許多土樓區(qū)游覽過,對土樓已不陌生了。但是,像聳立在您面前的這座酷似城堡的方形土樓這么高大神奇,您一定沒看到吧?所以,您今天來一睹它的風采,感受它的神奇,將讓您永生難忘。這座土樓叫和貴樓,它座落在南靖縣梅林鎮(zhèn)長教的青山綠水間,背靠虎背嶺,面向筆架山,形成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它建于1732年,也就是清朝雍正十年,樓高21.5米,建筑面積6450平方米,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樓",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座五層的方樓,也是閩西南眾多方土樓的典型代表。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作為"福建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來到大門前)在中國傳統(tǒng)民居中,只有少數(shù)的官邸豪宅才起宅名,然而在土樓民居中,幾乎每一座土樓都要取一個吉利祥和的名字。像這座樓的樓名叫"和貴樓"就是這樣。和貴樓,顧名思義就是勸人以和為貴,因為一座土樓就像一個擴大的家,一個縮小的國。和貴樓最盛時曾住過300多人,這么多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和睦相處,以和為貴至關重要。大家看樓的大門聯(lián):"和地獻奇山川人物星斗畫,貴宗垂訓衣冠禮樂圣賢書",兩扇大門的門聯(lián):"和親既康祿,貴子共賢孫。"這些雋永深遠的藏頭嵌字聯(lián),構成了簡氏傳統(tǒng)族訓的核心,高度概括他們家族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對后人起著灌輸、訓戒、警策的作用,形成土樓內(nèi)部獨特的文化氛圍,也說明了先民渴望子孫"讀圣賢書"的良好愿望和重教興學的精神風尚。(進入門廳)各位游客:和貴樓只有一個大門出入,當您跨進和貴樓古老而沉重的大門時,您一定會為它突出的防衛(wèi)功能而驚詫不已。大門的兩扇門板都是用可耐火的"咬冬木"制成,厚達10多公分,在門的上方,也就是在二層之處,設有三個灌水道,若遇盜匪用火攻門,可從灌水道往下灌水,把火淋滅。加上底層對外不開窗,二層只開一條不足20厘米的通風縫,三至五層窗洞也內(nèi)大外小,所以,只要把大門關起來并上了閂就固若金湯,樓內(nèi)居民就可以安枕無憂了。(來到樓內(nèi)天井)這是一塊"進士"牌。這塊"進士"牌是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吏閩浙總督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魏無熄賜給進士、工部屯田司主事簡逢泰的。簡逢泰就是建這座樓的簡次屏的孫子。他自幼聰明好學,12歲考中秀才。當時小逢泰騎在父親的肩上來到考堂,山東籍的主考官看他身穿長衫,頭發(fā)又結了個辮子,便嘲諷地說:"福建來了只紅鬢馬",小逢泰看到主考官腳上穿著黑色的官靴,便脫口回道:"山東出了個黑腳驢",主監(jiān)官暗想:"好厲害!"接著問:"你讀多少年書?"小逢泰說:"不多不少讀了十二年"。主考官看他還是個毛小孩,就問:"你今年幾歲?"小逢泰說是十二歲,主考官說你一生下來就讀書了?小逢泰說七歲才讀書,主考官說這樣哪來讀十二年書?小逢泰說我日讀六年,夜讀六年,如此不剛好十二年!主考官一聽感到其言在理,又對小逢泰說你進三步,他毫不猶豫地向前走了三步,主考官又說你后退三步,小逢泰這時卻屹立不動,主考官問為何不退,小逢泰說有道是大大夫有進無退!主考官拍案說道:"好口才"因此被當場授以秀才。幾年后,小逢泰進京赴考得第二十三名進士,道光戊戌年科會試中式得第七十三名,殿試得了第二名,后官至"兩廣分巡道"。(走進樓內(nèi)院)這是一座"三間一堂式"學堂,過去,樓里的孩子讀書就在這里。像簡逢泰孩子的時候也是在這里讀書的。大家看,左邊墻上懸掛著一塊當時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頒發(fā),由簡羨強立的"興學敬教"牌匾;右邊懸掛著的是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十月由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陳樹林委員長贈送,由簡羨強立的"興學利僑"牌匾。簡羨強是什么人呢?他是長教簡氏的第19代孫,早年生活很艱苦,20歲時跟人一起到緬甸謀生,由于他在生意場上辛勤耕耘,逐漸發(fā)跡,曾擔任緬甸救濟總會負責人,海外僑務委員會副主席。簡羨強發(fā)跡不忘國家、不忘家鄉(xiāng),三十年代,他捐資在村里建了一所小學一一崇文學校,還給國民政府捐了很多資金用于發(fā)展國家的文教事業(yè),同時積極發(fā)動僑胞,捐資、捐物支持抗日活動,因而受到當時國民政府的表彰和人們的敬重。林森不僅賜給他一塊牌匾,而且獎給他一枚國民政府勛章,以表彰他為國家的教育事業(yè)所做的貢獻。這些牌匾雖然有些陳舊,但卻給和貴樓增添了許多"風光"。1939年,南靖有名的土匪頭張河山,曾帶領"土匪兵"到和貴樓,揚言要把樓燒掉,當他們一伙人來到樓里看到林森頒發(fā)的牌匾,知道惹不得,只好放棄燒樓的念頭,是匾保住了和貴樓。這是學堂天井。人如果在天井里用力一跳,整個地面都會晃動,(誰有興趣可以跳一下)。若用一根長長的鐵線,可隨意從天井的卵石縫向地里穿插3-4米深(示范),可見地質(zhì)之柔軟了。這是塊方圓3000平方米的沼澤地,到處都是稀稀爛爛的泥土。既然是爛泥地,又為什么要在這里建如此高大的土樓呢?據(jù)說,長教簡氏第13世簡次屏是個讀書人,看到這個地形像肚腰兜,就去請教地理先生,地理先生察看后說:"此乃風水寶地也。"簡次屏問此話怎講,風水先生說:"這個肚腰兜后面的山脈從平和縣到長教打石洋有數(shù)百里來龍,龍山脈沒有穿過坑、河道,沒有斷凹,而前面則是河水環(huán)抱成玉帶,故為風水寶地。若在此建樓,以后子孫會人丁興旺、讀書中舉、福祿壽全。"簡次屏一聽,連考舉人都不去了,決心在此建立基業(yè)。于1732年破土興建這座土樓。但是要在沼澤地上建土樓談何容易!樓剛建一層就像沉船一樣,慢慢下沉到爛地里。當時許多人都以為簡次屏瘋了,什么地方不建偏偏要在爛泥地上建樓,但他既已下決心就癡心不改。他請來上百個幫工上山砍松木打樁。俗話說:"風吹千年杉,水浸萬年松",松木在水里浸泡萬年不爛。簡次屏用100多立方米的松木,在下沉的樓墻上打排樁,從頭開始夯墻。外墻用卵石砌就一米多高的墻腳,底層夯土墻厚1.34米,往上逐層收縮10厘米。樓夯筑到4層后停工一年,簡次屏看樓基穩(wěn)固,才再建第5層。這座土樓寬36.6米,深28.6米,每層24間房,歷時三年才建成,耗資15000兩銀子,豎柱架梁全用人工,可謂不凡與艱辛。各位游客:在沼澤地上建如此高大的土樓一定是"世界之最"吧!但和貴樓還有一奇,那就是樓中的兩口水井。(走出學堂來到左邊水井)天井兩邊的兩口水井相距只有18米,但水質(zhì)卻截然不同,我們看到的這口水井,井水清亮如鏡,水質(zhì)甘甜可飲用;而在右邊的那口井水卻是混濁不清,只能供洗涮,被人稱為"陰陽井",這兩口井的水位均超過地平線30公分左右。我們到右邊的水井看看。這口水井不管人們怎樣把井水抽干,它重溢出來的水依然是渾濁的。在同一屋檐下的兩口井,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里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呢?據(jù)說清朝嘉慶年間,和貴樓里住著一戶婆媳兩口的人家,媳婦叫阿秀,丈夫到南洋謀生去了,早有身孕的阿秀后來生了個兒子。由于婆婆體弱多病,常常臥床不起,坐月子的時候,就叫阿秀的母親來幫忙,兒子出生第28天,快要做滿月了。這天,阿秀的母親回家去,準備捉幾只雞來為外孫做滿月辦酒席。當天半夜里。婆婆病發(fā)拉了一床屎尿,阿秀要到灶間去燒水給婆婆洗身,沒想到水缸里卻沒有水了,阿秀只好提了個小水桶到門前那口水井打水,她剛打滿一桶水,轉(zhuǎn)身要提回灶間時,突然聽見一聲啪啦響,回頭一看,井里冒出一股黑煙,接著又有一道白光閃過。阿秀吃了一驚,趕快把水桶提回灶間,燒水為婆婆洗身子。誰知天亮后,人們來打水,就發(fā)現(xiàn)井水已變?yōu)榛鞚岵磺濉R虼?有人說,是阿秀還在坐月子,身子不干凈,壞了龍泉所致。其實那只是傳說軼聞,并沒根據(jù).但井水為什么會渾濁,至今人們也還不能從科學上做出什么解釋。(走出大門)各位游客:和貴樓歷經(jīng)滄桑,依然堅固沉穩(wěn),巍然屹立。大家看,那斑斑駁駁、凹陷不平的夯土墻,為什么會有修補和重夯的痕跡?據(jù)樓里老人介紹,1864年大平天國陷落后,那些殘兵敗將(我們這里人叫“毛番”)在閩西南一帶山區(qū)燒了很多土樓,和貴樓也難逃厄運。當時樓內(nèi)房子被燒了一大半,樓外墻也嚴重燒裂倒塌,直到第三年才重新修建,恢復原貌。(在前院護厝前)這是和貴樓的前院,也叫護厝,深11米,在我們這個地方,有句諺語叫"厝包樓,兒孫賢;樓包厝,兒孫富"。這個護厝就叫厝包樓,而剛才我們在樓里看到的學堂叫樓包厝。這種厝包樓、樓包厝的奇特建構,反映了土樓子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子孫后代的祈望。和貴樓大門正面有一座山叫筆架山,你們看,是不是有點像筆鋒。山上尖峰是簡氏族人用畚箕擔土一擔一擔堆積而成的,歷盡三年時間,他們認為這樣可使樓里人丁興旺,人才輩出。過去,樓里就出了簡逢泰、簡羨強,民國時還出了個國軍總司令簡國瑞,不過土改時被鎮(zhèn)壓了。幾百年來,和貴樓像一位時間老人,向人們訴說著先民超然的智慧之光和一個家族的興盛歷史。而今,隨著土樓深邃的文化內(nèi)涵和巧奪天工的建筑藝術風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貴樓也將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歡迎大家有機會再來領略和貴樓迷人的風采,祝大家旅途愉快!導游解說詞懷遠樓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您不辭辛苦到南靖土樓游覽。南靖是個土樓王國,早在公元11世紀中葉,勤勞聰慧的南靖先民就繼承中原漢民族的夯土建筑技術,在各聚居點創(chuàng)建了獨樹一幟的土樓,這些土樓以圓形最具特色。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圓土樓叫懷遠樓,它座落在風光旖旎、景色迷人的梅林鎮(zhèn)長教,建于1909年,也就是清宣統(tǒng)元年,占地面積1130平方米,建筑面積4520平方米,樓基用大鵝卵石和三合土壘筑3米多高,夯土配方獨特,夯筑技藝高超,至今外墻表面光滑無剝落。因此,它是閩西南圓土樓中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nèi)涵的雙環(huán)圓土樓。去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它與我縣的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和和貴樓一并做為“福建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來到大門前)大家看,大門上是“懷遠樓”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皯堰h”有二層意思,一是胸懷遠大理想,二是懷念遠方親人。我們來看大門兩邊的對聯(lián):“懷以德敦以人籍此修齊遵祖訓,遠而山近而水憑茲靈秀育人文?!睆倪@副藏頭嵌字聯(lián)中可以看出土樓人家重視以德育人,要求土樓人家子孫要有遠大理想,讀好書、講文明。由此,我們不能不佩服土樓人自古就有遠大志向。(走進大門),這座樓只有一個大門出入。門廳兩邊這是舂米用的石碓子。過去土樓人家要把谷子變成米,都是用這種石碓,逢年過節(jié)要做糕粑,也用這種石碓。在我們這里,幾乎每一座土樓都要安放一對這樣的石碓。如今碾米已用機器,但土樓人仍把它保存著,因此它已成為糧食加工史的見證。(拿起門廳中央排水溝石蓋,介紹排水溝),懷遠樓的排水系統(tǒng)也是眾多土樓中設計最講究的。從樓中樓到大門共設計了三個水道,每個水道安放三口水缸,樓內(nèi)污水中的泥沙可以沉在水缸里,以便清理。這座樓近百年來沒發(fā)生過污水淤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聰明的祖先在下水道中放養(yǎng)了幾只烏龜,烏龜在排水道中爬行可以清除水溝的淤積和阻塞,以保持排水道的暢通。在土樓人看來,龜有長壽之寓意,在土樓里養(yǎng)龜真是一舉兩得呀!(介紹樓底層通廊兩側門),右邊通廊門上是“寶田”兩字,“寶田”意思是田地是最寶貴的,告誡人們要愛惜和保護田地;左邊通廊門上是“玉樹”,“玉樹”是說自然環(huán)境的美好,要人們保護樹木,保持生態(tài)平衡。說明我們的祖先早就有珍惜土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了。好,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精美的樓中樓也叫“斯是室”,是“四架三間”上下堂五鳳樓模式建筑。樓中有樓,似有太陽和月亮之意,表達土樓人與日月同輝的思想。這是“詩禮庭”,對聯(lián)寫著“詩書教子詔謀遠,禮讓傳家衍慶長。”充滿濃郁的書香氣息,教育子孫要有遠大理想,信守傳家之道。(走進“詩禮庭”)懸掛在上面這個“助我義師”的牌匾,是原國民革命軍總指揮何應欽贈送的。當時本樓民因為支援北伐軍攻打漳州立下了汗馬功勞,何應欽就贈送這個牌匾,以志紀念?!霸姸Y庭”以前是辦私塾講學的地方,土樓人家的孩子就在這里讀書識字。同時這里也是土樓人家辦紅白事的地方,每逢喜慶日子,上廳就擺一個戲臺,請本地最好的木偶戲班在此演出,而觀眾則在下廳扇形的寬敞走廊里看戲,大家其樂融融。請大家跟我到上廳。這個“斯是室”屋檐下花龍走獸,惟妙惟肖,各種彩繪栩栩如生。你們看,這“斯是室”兩邊的木窗,就雕刻著九只形態(tài)各異的龍(向游客指點那九只龍),那九只龍似有飛上九重天外的氣勢,表現(xiàn)了土樓人凌云壯志的豪邁氣慨。那屋架斗拱上還別出心裁裝飾著木刻書卷式飾物,鐫篆書鎦金對聯(lián):“月過花移影,風來竹弄聲”,“琴書千古意,花木四曉春”,用風月抒情,琴書感懷,閑情逸致,可見一斑。我們來看“斯是室”的對聯(lián),右邊是“斯堂詎為游觀計敦書開耳目”,意思是“斯是室”不只為大家游觀,主要是用詩書教育子孫后代,讓其耳聰目明;左邊是“是室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課兒孫”,意思是大家不要嫌這個“斯是室”簡陋、隘小,只要用高尚的品德教育子孫后代。你們知道“斯是室”出自誰的詩句嗎?它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斯是陋室,唯吾得馨”,借用于此,恰到好處?!八故鞘摇眱蛇叺膸?以前是教書先生的住房和書房,這兩邊的門窗上分別寫了一副對聯(lián)??催@“書為天下英雄業(yè),善是人間富貴根?!币馑际亲x書是天下英雄成就事業(yè)的途徑,為善是人間富貴的根源。“天下良謀讀與耕,世間善事忠和孝?!边@對聯(lián)的意思是天底下最好的謀略莫過于讀書與耕作,世間上所有的善事都來自于忠誠和孝順。這些對聯(lián)寓意深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土樓人發(fā)奮讀書、辛勤耕作、為善做人,信守忠孝,從而成就偉業(yè)。大家看完“斯是室”最大的感覺是什么?土樓是山區(qū)農(nóng)民的住宅,在這種山區(qū)民宅中還有這么精巧秀氣的私塾學堂,令人難以想象,這說明懷遠樓的簡氏家族,是篤重文教的文明世家大族。日本、美國和聯(lián)合國官員及國內(nèi)外許多專家、學者、工程院院士,看過后無不拍案叫絕。有一年,從日本應邀來廈門大學講學的王松興教授考察懷遠樓后,感慨地說:“懷遠樓內(nèi)還保存這么一間古香古色的私塾,這在別的地方是少見的,它反映了土樓先民崇尚的文化禮教?!敝醒?、省、市電視臺都到這里拍攝過片子,《土樓一家人》、《村官》等紀錄片都到這座樓拍攝。去年底,中央電視臺、東南電視臺還到此拍攝長教木偶戲班《東南一臺戲》,向全國推介,土樓戲班亮相中央電視臺,不簡單吧!好,請各位到二樓看一看。(邊走邊介紹)這座土樓高四層13.5米,直徑42米,單層34開間,四層共136間,四部樓梯均勻分布,可通向各層樓,各層均為敞回廊。一樓都是廚房;二樓作為貯藏室,也叫糧倉;三至四樓為臥室。因為厚厚的土墻能調(diào)節(jié)氣溫,所以土樓有冬暖夏涼之功能,人們稱它為“天然的空調(diào)設備”。(來到二樓前廳灌水道前)這三個洞是做什么用的呢?它叫灌水道,如果土樓人家遇到外來侵犯,要用火燒門時,就可以從這里向下灌水,把門板淋濕,把火淋滅,這樣盜匪就進不來,樓內(nèi)居民也就相安無事了。懷遠樓還有一個不被人們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斯是室”的屋頂上,那一株株開著小紅花的報時草(大家請往“斯是室”屋頂上看),據(jù)說那是簡氏先民從緬甸帶回來的,報時草每天中午11點左右開花,并吐出芳香,到了傍晚5時左右,報時草綻開的花朵又閉了起來。有人說,過去土樓人家沒有時鐘,村婦們看到報時草花開花閉,便知道掏米煮飯的時間到了;也有人說,那是給在懷遠樓讀書的簡氏子孫規(guī)定的兩個閉學時間。請大家到四樓參觀。(來到了望臺前)我們這座樓的四層外墻設有四個了望臺,了望臺上設有多個射擊口,人們可以在各個了望臺觀看樓外動靜,若遇盜匪“入侵”,可以從射擊口“攻敵”。誰有興趣可以站到了望臺看一看,站在那兒向遠處眺望,視野開闊,樓外的山水田野盡收眼底,美不勝收。文化內(nèi)涵深厚的懷遠樓,就像一本鴻篇巨著,有待大家慢慢解讀,如果您有興趣,就請住下來,土樓人會告訴您更多無窮的奧秘......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導游解說詞田螺坑土樓群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您到具有東方建筑奇葩之稱的南靖土樓游覽。南靖號稱“土樓王國”,成千上萬的土樓像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上長出的蘑菇,點綴在山谷間、溪岸旁、田野上,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全縣有大大小小的夯土版筑土樓15000多座,其中三層以上的大造型土樓有2100多座,形狀有方形、圓形、橢圓形、五鳳形、交椅形、弧形、扇形等,最大、最小、最高、最精美的土樓都在南靖境內(nèi)。這些千姿百態(tài)、神秘奇特的土樓,不知令多少人驚嘆不已。你們現(xiàn)在要去看的田螺坑土樓群,是“土樓王國”中最神奇壯美、最具特色、最聞名遐邇、最震憾人心的一處絕景。其實,田螺坑土樓群能名揚天下,與一個近似荒唐的國際間諜事件有關。那是1985年的一天,美國總統(tǒng)里根的辦公桌上擺著一份中央情報局送來的秘密報告,中國福建省西南部600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有許許多多不明性質(zhì)的建筑物,呈巨型蘑菇狀,與核裝置極為相似,這很可能是一個大得無法想象的核基地,里根總統(tǒng)為之一驚。這一年12月18日,美國中央情報局諜報人員貝克和他有中國血統(tǒng)的夫人蘇蔓珠,以攝影師的身份來到中國,要求到離漳州市90公里的南靖縣客家人聚居地看看。當他們乘坐的汽車來到田螺坑,只見公路下面排列著5座大型土樓,貝克眼睛一亮,問:“這是什么?”司機說:“這是土樓民居”。望著一座座高大、堅固,如城堡巍峨屹立的土樓奇觀,貝克驚訝地張開嘴巴,一下車就迫不及待地拍照?;貒螅惪讼蚶锔偨y(tǒng)做了專題報告,里根看完報告,苦笑著搖頭,然后將報告慢慢點燃。據(jù)說土樓就這樣日漸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從此,南靖土樓那城墻般雄奇宏偉的外觀,城堡般神秘奇特的結構,以及古樸淳厚的民俗風情,也越來越成為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研究的矚目點。(進入田螺坑)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了田螺坑。請大家隨我一同到觀景臺,去領略田螺坑土樓那璀璨奪目的風采。田螺坑土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由5座土樓組成,中間一座為方樓,圍繞四周的是三座圓樓和一座橢圓樓。這些土樓依山勢起伏,層層土墻與層層梯田遙相呼應,奇異秀麗,美不勝收。我們站在這里往下俯瞰,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在大地上,又像是一支氣勢磅礴的五重奏交響曲,在青山秀水之間激越地奏響。如果我們在坡底的公路上抬頭往上看,田螺坑土樓群猶如西藏的布達拉宮橫空出世,巍峨聳立,莊嚴肅穆。如果在清晨,田螺坑云霧繚繞,五座土樓時隱時現(xiàn),呼之欲出,更充滿著幾分靈性。田螺坑的開基祖來自永定奧杳,據(jù)族譜記載,一個叫黃百三郎的,從永定翻山越嶺來到這里,看到這里依山傍水,風水極佳,就在這里搭蓋草寮蝸居,以放養(yǎng)母鴨為生,母鴨吃了山腳下“小田坑”的田螺,每只每天生兩個蛋,由此他慢慢積攢了一些財富。有一天,黃百三郎在田間放養(yǎng)母鴨時,烏云密布,整個田螺坑就像要下沉似的,黃百三郎急忙趕著母鴨回草寮,從“小田坑”的山石旁傳來“救命呀!救命呀!”的呼叫聲,循聲望去,一條巨大的毒蛇正向一位美麗的姑娘爬去,黃百三郎三步并作兩步地跑過去,奮不顧身地用管母鴨的竹桿,與毒蛇進行了一場搏斗,毒蛇被打死了,美麗的姑娘得救了,姑娘猛地撲到勇敢的黃百三郎懷里,深情地對他說:“我是一位田螺姑娘,早就被你勤勞樸實所感動今后你放母鴨我就幫你操家務吧!”黃百三郎看到眼前這位田螺姑娘如此美麗,也沒拒絕,從此,就結為夫妻,在草寮里生兒育女,繁衍子孫,并建起了堅如城堡、具有防衛(wèi)功能的土樓。好,現(xiàn)在請與我一同到土樓群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來到土樓群中間的步云樓)這座方樓叫步云樓,它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是田螺坑最早的土樓。步云樓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1393平方米,高3層11.93米,單層26間共78間,設對開4部梯道。(請到樓內(nèi)看一下)樓內(nèi)天井自外向內(nèi)分三級臺階,取平步青云、居中為正之意,寓子孫后代讀書中舉,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來到右上方的和昌樓)這座圓樓叫和昌樓,它坐東北朝西南,占地1268平方米,高3層12.3米,單層22間共66間,設2部梯道。樓頂層有4個射擊口。(來到左下方的振昌樓),這座圓樓叫振昌樓,建于1930年,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976平方米,高3層11.53米,單層26間共78間,與眾不同的是這座樓的內(nèi)堂坐正西南,與門不在同一直線上,它反映了一種“富不露白”的風水文化理念。(來到右下方的瑞云樓),這座圓樓叫瑞云樓,建于1936年,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1063米,高3層11.2米,單層26間共78問,設2部梯道。這座土樓處于五座樓內(nèi)隅,據(jù)說有藏風聚氣之功能,體現(xiàn)了含蓄的樸素觀念。(來到最下方的文昌樓),這座橢圓樓叫文昌樓,建于1966年,是南靖土樓王國中唯一一座橢圓形民居。它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1288平方米,高3層11.8米,單層32間共96間,設2部梯道。樓外墻頂層有3個了望臺,4個射擊口。為什么要建橢圓形樓?據(jù)說是為了懷念到此放養(yǎng)母鴨的先祖。大家看,橢圓形不是像一個大鴨蛋嗎?(走進文昌樓)田螺坑土樓群五座土樓都是土木結構,每座土樓只有一個大門,進入大門是寬敞的天井,一層是廚房,二層是倉庫,三層是臥室,每層木構回廊連接各戶,樓里生活設施齊全,適合數(shù)百人聚族而居。幾百年來,這五座土樓就是田螺坑黃氏家族共有的家園,他們在樓里不分輩份大小,一律均等,和睦相處,其樂融融。正像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世外桃園那樣:"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髦并怡然自樂。"田螺坑土樓群無論是建筑術、地理學還是風土民情都有明顯的特色。據(jù)專家考證,各座土樓之間都是采用黃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的,充分說明了土樓先民超然的智慧之光。日本建筑學家茂木計一郎描繪田螺坑土樓群是“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上冒出的蘑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史蒂文斯·安德然考察后稱贊“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建筑模式”。更絕的是上海同濟大學路秉杰教授這么說“沒有看到田螺坑土樓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樓"??梢娞锫菘油翗侨航o人的震撼是多么的強烈呀!各位游客,我們就要結束田螺坑土樓群之旅,如果田螺坑土樓那說不盡的田園詩情畫意能給您留下無限遐想,那就歡迎您下次再來,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導游解說詞裕昌樓各位朋友:(田螺坑至下版的路上)現(xiàn)在請大家與我一同去看一看南靖縣的下版土樓群。下版土樓群與田螺坑只相距3公里。這個土樓村落四周群山環(huán)繞,一條小溪從村中汩汩流過,沿溪兩岸舒緩起伏,早在元朝中期,這里的七個小山坡上,分別有羅、張、唐、范、黃、李、劉等七個姓氏的先民占地為居,至今還遺留下各姓氏原住址的地名,如羅石坑、張屋科、唐屋角、黃土窟、李屋等等。先民原先住的都是茅草寮,所以人們也把這里稱為版寮。隨著人口的增長,他們便在這青山綠水間建起了一座座土樓,有一字形排開,有參差錯落,也有屋檐緊密相連、被稱為“情侶樓”的。下版村現(xiàn)存土樓21座,其中方樓14座、圓樓7座,300年以上的土樓就有5座。最早的土樓已有600多年歷史了,它就是被人們譽為“東歪西斜”的裕昌樓。看,現(xiàn)在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情侶樓”,這兩座樓的樓名叫東進樓和翰興樓。兩座都是圓樓,分別建于1967和1969年;兩座樓的建筑規(guī)模差不多,都是3層結構,高11米。兩座土樓屋檐疊著屋檐,形如永不分離的情侶,因此被人們稱為“情侶樓”;又如情同手足的姐妹,也有人把它們稱為“姐妹樓”。(到村部停車場,領大家沿著青石板和鵝卵石鋪就的小路去參觀裕昌樓)站在裕昌樓前介紹:這就是目前南靖縣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土樓裕昌樓。它看上去確實很老,老得就像一個滿臉皺紋的老人。據(jù)居住在這里的張氏族譜記載:裕昌樓建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了。別看它的外墻表面斑斑駁駁,其實它的墻體依然堅堅實實,異常堅固。這座土樓最早由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共同修建。從外觀看,像一個緊密團結的大圓體。當時,劉氏五世劉永祿召集羅、張、唐、范四姓族人共同商議建一座大土樓,讓五姓族人能從各自的小山坡走下來,共同生活在一個屋檐下,擰成一股繩,以對付野獸的襲擊和異族的侵擾。劉永祿的提議得到了其他四個姓氏族人的贊同,于是他們就用四年時間建起了這座圓形的土樓。(走進土樓)裕昌樓高18.4米,直徑54米,每層有54間房,五層共有房間270間,造型別致,當時樓內(nèi)設計成五大卦,每個姓氏分一卦,按所需房間多少分大卦13個開間,小卦9個開間,每卦設一部梯道,又在外墻設五個了望臺,形成五行道造型。五姓人家、五層結構、五個單元、五部梯道、五行排列,體現(xiàn)了土樓子民希望五谷豐登、五福臨門的美好愿望。大家看,那三層以上的梁、楹、柱都從左向右傾斜,最大的傾斜度達到15%;那斜梁歪帶來的不規(guī)則門框、不對稱窗戶,好像要存心破壞中國建筑常有的嚴謹構圖方式似的。據(jù)樓內(nèi)老人介紹,這座土樓建成后不久,原本端端正正的梁柱就變得歪歪斜斜,看起來就像要散落倒塌的樣子。傳說當年建樓時,泥水匠與木匠師傅由五姓人家輪流供飯和照料。有一天,山里來了寒流,幾個木匠師傅冷得睡不著,干脆起床加班取暖,本想主人聽到木作聲一定會送來熱騰騰的點心,沒想到到了半夜也沒動靜,因此,好生怨言的木匠就在柱子榫頭上作了手腳。當時,因各層尚未鋪松木樓板,各間也未進行抹壁裝修,因此樓主并未發(fā)現(xiàn)樓柱有異樣,等過了一年,墻體干得堅實要鋪木板時,人們才發(fā)現(xiàn)三層以上的梁柱全都歪歪斜斜的,花巨大心血建樓的五姓族人找到木匠師傅,得到的回答是“地理生成,安居無事”。聽信木匠師傅“謊言”的土樓人看到梁柱雖然都歪歪斜斜的,但墻體依然沒有變形,便在各自單元房間抹壁安門窗,陸續(xù)搬入居住。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而裕昌樓卻是下梁正來上梁歪,并且柱斜梁歪樓身正。大家看到七歪八斜的木柱,一定覺得險象環(huán)生,但大家也不要擔驚受怕,這座樓經(jīng)過五六百年的風雨侵蝕,無數(shù)次地震的考驗,至今依然如故。大家抬頭往上看,那五層樓空空蕩蕩的,幾百年都未裝修。這座樓里人口最盛時也不過300多人。由于人口未見添增,故第五層樓也就沒裝修,閑置了五六百多年。特別是羅、張、唐、范四姓族人發(fā)展更慢,他們就把房間轉(zhuǎn)賣給了劉姓族人,故而裕昌樓就由劉姓族人世代居住,到現(xiàn)已繁衍了二十五代。其實這座土樓原來蓋了七層。傳說建到第七層,桷枋釘上,很快就要出水完工時,一群外鄉(xiāng)人到樓后山間掃墓祭祖,又燃放火藥銃又燒紙錢。忽然刮來一陣山風,引火燒掉七樓頂?shù)蔫鲨屎丸誓玖褐?,已蓋上的瓦片全塌落破碎。過后樓人嫌七樓晦氣,干脆連六樓一起拆除,并在樓內(nèi)蓋了一圈平房祖堂,讓先祖與人們同居一樓,以求得先祖的保佑。(來到樓內(nèi)祖堂)這座祖堂是前兩年才照原樣修建的。祖堂有三個門,正門是喜門,左門是生門,右門是死門,從這三門出入有嚴格的規(guī)定,凡辦喜事或求神拜菩薩從喜門進出;凡要祈求小孩平安長大,有所作為,從生門進出;凡辦喪事則從死門進出。樓中樓的中堂前,據(jù)傳曾經(jīng)用五彩河卵石鋪出等分五格的大圓圈,以五種圖案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不知何故,這些美麗的圖案已不復存在。(領大家看一廚房水井)裕昌樓的特色還在于底層每間伙房都有一口深約1.5米,直徑約0.6米的水井,井水清澈且略帶甜味,一年四季泉涌不溢,住戶可直接拿水勺取水。(示意大家舀水喝)多少到此的游客都會喝上一口這里的井水。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今天大家來到裕昌樓,親身對裕昌樓進行了一番“探險”,想必一定有許多感觸吧!或許有的人心里還有一些驚悸,那好,下面我們就去被人們譽為“閩南周莊”的塔下村,去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土樓人家……導游解說詞塔下村(來到塔下村口)各位朋友:歡迎您來到山川秀美的塔下村參觀游覽。塔下村是福建省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它處在一個清流如帶,綠樹如煙,山環(huán)水繞的谷地里,因此也被人們稱為“閩南周莊”。今天你們來到這里,一睹這一歷史文化名村的神奇魅力,一定不虛此行。塔下村在文化地緣上,是永定縣客家文化區(qū)的東面延伸。明代宣德元年(1426年),張姓從平和到此開基。當時閩西南一帶山高林密,盜匪猛獸時有出沒,民系之間和村落之間的爭斗也時有發(fā)生,于是,張姓族人沿著溝谷兩旁,建造了一座座形態(tài)各異的土樓民居,有方形、圓形、圍裙形、曲尺形等?,F(xiàn)在全村還有42座土樓。這些土樓沿山溪呈長形隨意擺布,背依青山,面臨溪流,居民終日能聆聽到嘩嘩水聲。清末后,由于地理環(huán)境所限,塔下人在沿溪兩岸的空地上,又建起了一座座單院式土木、磚木結構的吊角樓,形成大樓帶小樓、高低錯落布局的奇妙景觀。樓前屋后鋪就的卵石小徑迂回曲折,猶如迷宮一般,被幾百年先人們的足跡磨得圓潤,細雨輕煙,閃出柔和的光澤。(站在到德遠堂的橋上)塔下村這條奔流不息的溪流,建國前從村頭到村尾只有三座木橋。若遇山洪暴發(fā),木橋被沖毀,只相隔30多米寬的兩岸村人便中斷過往,后來在熱愛家鄉(xiāng)的僑胞資助下,建造了11座風格各異的石拱、鋼筋水泥橋,有的橋上還建有小亭,古樸悠閑。小橋流水、土樓人家,把塔下村裝點得分外妖嬈。(走在到德遠堂的卵石小道上)走進塔下,就仿佛走進了歷史的風塵中、文化的慰藉里。現(xiàn)在我們就去看看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遠堂。德遠堂座落在塔下村東面山坡上,它是張氏家廟,這座家廟建于明末清初,是目前中國可見到的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是石龍旗桿,這些石龍旗桿總共有23支,每支都高過10米,構成了稀世罕見的文化絕景。石龍旗桿也叫石筆,古稱“謗木”,后來演化為華表,它是功成名就、地位榮耀的象征。這種華麗而莊嚴的石雕物,依中舉級別、品位高低和文武不同,石筆長短、底座式樣和筆身雕刻均各不同。塔下村的石龍旗桿分臺座、夾桿石、桿身三部分。臺座有四方形、六角形兩種。石龍旗桿陰鐫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銜品位爵位及立石龍旗桿的年代等文字。文官的石龍旗桿頂端飾物多雕毛筆鋒,武官則鐫坐獅,給人以靜穆、嚴肅、榮耀的感覺。按封建制度,古代考舉人及第或做官七品以上的或誥贈封爵顯貴,經(jīng)朝廷禮部批準,也可在本祠堂家廟前豎石龍旗桿。塔下村的石龍旗桿有14支樹于清乾隆至光緒年間,分別為獲得舉人、進士學銜的張氏族人所樹?!稄埵系逻h堂族譜》記載,塔下張氏從九世開始就創(chuàng)書租儒租,以后各房都有儒租田產(chǎn)。清朝道光年間,還組織“曲江文會”,經(jīng)常舉行作文評講活動,勉勵人們發(fā)奮讀書。并在族規(guī)中規(guī)定,凡取得秀才以上學歷者,可獲得數(shù)十擔儒租田,中舉、中進士或取得一定官職的鄉(xiāng)賢,可在祠堂前樹石龍旗桿,籍以激發(fā)人們努力向上。自先祖在塔下開基以來,村里就出了幾十名進士、舉人、拔貢,以及六十多名大學生、研究生、留學生,他們中有高級工程師、教授、畫家;海外的還有張慶重、張建祿等一大批愛國華僑。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后,塔下人對造福桑梓的海外赤子、百歲壽星等也樹桿紀念,激發(fā)族人努力向上、促進家族文明進步?,F(xiàn)在我們就到德遠堂里看一看。(來到牌樓前)古色古香的張氏家廟德遠堂設計精致,古樸典雅,已有400多年歷史了。大家看,它的正面古式牌樓上是彩色瓷片剪接鑲嵌的雙龍戲珠,形象栩栩如生。屋脊上的各色瓷片剪黏的浮雕,有三國志、八仙、封神榜等歷史流傳人物,有龍、虎、獅、麒麟、鳳凰、雉雞等珍禽名獸;有牡丹花、山茶花、蘭花、菊花等花草。百獸爭鳴,百花爭艷,構圖精巧,形神兼?zhèn)?。(走進殿內(nèi))大家看,德遠堂殿內(nèi)雕龍畫鳳,木石裝飾富麗堂皇,別具風格。明間額枋保留清代彩繪,表現(xiàn)了科舉進仕的歡慶場面,額枋下的掛落為透雕魚躍龍門圖花板,同樣寓含了張氏族人希望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寄托。石雕、木雕藝術在德遠堂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主堂二進前檐臺明的陡板石,分別剔雕梅、蘭、竹、荷等圖案;大廳兩邊紅柱上寫著清太宗張翱作的取材于張姓家族歷史名仕的一對長聯(lián):“得姓由軒轅大儒一人銘垂二篇扶漢三杰功高四相束力封五虎博物六史貂冠七葉猶是清河旅派,揚名顯奕祀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興十策忍書百字金鑒千秋青錢萬選道靈億尊依然文獻宗支?!鄙舷侣?lián)共有78個字,嵌入“一至十百千萬億”數(shù)列,含14個典故,其中“忍書百字”是唐代張公藝九世同居的家范?,F(xiàn)在德遠堂的神龕上,擺放著張氏到塔下開基后的列祖列宗靈位。每年農(nóng)歷7月14日是小一郎肇基塔下的日子,張氏族人為紀念她,都備雞、鴨、水果等到德遠堂祭拜。這一天祠堂莊嚴肅穆,列祖列宗的容像高高懸掛廳中,接受族人的叩拜,不露聲色地看著兒孫們的各種表情。正月十五日,凡是新婚的人要置果品到德遠堂鬧燈花,寓早生貴子,添丁進財。大家知道嗎,在臺灣,也有一座與德遠堂一模一樣的祠廟。塔下的張氏族人從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就有人陸續(xù)遷徙臺灣定居。第十三世遷臺的張石敢在臺南開基創(chuàng)業(yè),傳衍子孫,經(jīng)商得利,家殷富足,其子孫后裔曾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回鄉(xiāng)省親祭祖,追思祖德。清同治九年(1870年),“德遠堂”第二次維修,張石敢的裔孫派人回鄉(xiāng)捐款,并特地丈量了“德遠堂”的建筑規(guī)格,臨摹了壁畫和牌樓、匾額、石柱上的題辭,回臺后在臺南也建造了一座宗祠“德遠堂”。閩臺兩岸“德遠堂”不僅同名同宗,而且其建筑格式、布局、規(guī)模乃至牌樓橫匾,柱上的對聯(lián)等都一模一樣,以此讓子孫永遠銘記自己的根在大陸。因此,塔下村張氏家廟“德遠堂”已成為旅外張氏族人聯(lián)絡的橋梁與紐帶,每年旅居臺港澳及海外的張氏宗親回塔下“德遠堂”尋根謁祖的絡繹不絕。(從德遠堂出來,沿著溪岸漫步去看裕德樓)介紹土樓文化:塔下村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其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令人陶醉、神游。在那里,每一座土樓都在樓門上方鑲嵌一個吉祥如意的樓名,如勤和、裕德、睿源、順昌、永興等等,以此表現(xiàn)樓主的向往與追求;而且每座土樓都有有一副對仗工整的楹聯(lián)。如勤和樓的大門聯(lián):“勤與儉持家上策,和而忍處世良規(guī)?!痹5聵堑拇箝T聯(lián):“裕及后昆克勤克儉成偉業(yè),德承先世維忠維孝是良規(guī)。”睿源樓的大門聯(lián):“睿水遙山靈秀發(fā)祥教子詩書昌后世,源深流遠澄清維美居身質(zhì)樸迪前先?!边@些言簡意賅,雋永深遠的藏頭嵌字聯(lián),體現(xiàn)了耕讀為本、忠孝仁義的傳統(tǒng)思想,構成了張姓家族傳統(tǒng)族訓的核心,對后人起著灌輸、訓誡、敬策的作用,形成土樓內(nèi)部獨特的文化氛圍。(來到裕德樓前)裕德樓以其形似圍裙而成為塔下村一道獨具魅力的奇觀。它已有200多年歷史了,為什么會建這樣呢?它有一個真實的傳說。這座土樓原來建有4層,每層有32開間,四層共有128個房間,設有四部樓梯,天井有一口公用水井,井水清澈甘甜。生活在樓里的居民興家創(chuàng)業(yè),日子過得盈盈實實;不少人還到“南洋”謀生,為家鄉(xiāng)聚財。早在清代,出洋經(jīng)商的人經(jīng)常寄錢回來,塔下便成了有名的僑鄉(xiāng),裕德樓也成了有名的土樓。在舊社會,有錢也時常會招惹是非。在七八十年前,軍閥張毅帶領大批人馬到塔下要錢要糧,塔下人不給,軍閥張毅便帶領人馬過來搶。塔下人一面把村民疏散到山上,一面組織青壯年帶上武器在村口攔阻抵抗。誰知一青年竟一槍擊中一位坐在轎子上里的軍閥小頭目。于是,腦羞成怒的張毅便派大批人馬進村報復,不但搶走財物,還放火把裕德樓給燒了。1972年,旅居新加坡的愛國華僑張慶重回到故鄉(xiāng),看到被燒毀的土樓土墻依舊在,不加予修復,實在可惜,就捐資修建了前半樓,并在后半樓蓋上防墻瓦,這就成了一座圍裙形的土樓,讓人領略到歷史的滄桑。(啟程離開塔下村的路上)各位朋友,山川秀美的塔下村不知令多少人留連忘返。1999年,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專家到此考察,原來只安排30分鐘的時間,但是他們都被這里的景致給吸引了,結果卻停留了一個多小時,他們紛紛豎起大拇指說:OK。以后如果有機會,你們可以到塔下這個遠離喧囂的世外桃園一住,更加深入地感受這里的風土民情,土樓人的生活韻味,一定會讓你們陶醉。導游解說詞河坑土樓群各位尊敬的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大家到南靖來,今天我很榮幸能為各位尊敬的來賓介紹土樓風光,南靖土樓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的中外游客,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顧問史帝文斯·安德烈先生也曾經(jīng)千里迢迢地來到我們南靖,對土樓進行一番的考察,最后由衷地稱贊:“南靖的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村建筑模式?!辈粌H史帝文斯·安德烈先生這么說,連日本的《建筑》雜志,臺灣的《漢聲》刊物也都把南靖的河坑土樓群作為封面,引起了世人的矚目。河坑土樓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現(xiàn)在就請各位朋友跟我一起去領略一下吧!河坑土樓群地處書洋鎮(zhèn)曲江村河坑自然村。相傳在四百多年前,河坑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地方,張氏先民在不斷的遷徙中被這里的山水風光所吸引,就在這里安營扎寨、繁衍生息。然而這里也是野獸和山匪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百姓倍受獸匪侵擾之苦,于是勤勞樸實的先民們就夯筑起一座座莊嚴宏大可聚族而居,又易于防守的城堡——土樓。我們這就上觀景臺,去欣賞河坑土樓群的奇妙景觀?,F(xiàn)在所站的這座山叫獅子山,這個觀景臺是河坑土樓群的最佳觀賞處。大家看,在獅子山前,兩條溪流在左邊山腳下交匯,形成了河坑村的風水結晶“丁”字水,在獅子山后和“丁”字形的溪流兩岸,不足一華里的狹小地帶分布著各種造型不一的大土樓,由此形成了南靖縣土樓建筑分布最密集的河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原有大型土樓24座,歷來就有“三圓六方七斗八卦”之說。請看!在左前方有三座圓樓六座方樓,右前方有七座土樓,像北斗七星,左后方的八座土樓與八卦數(shù)暗合。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偶然的巧合;也有人認為是建設者的獨具匠心;而有人則認為是土樓人的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如果我們把這些數(shù)字拿出來,進行有序排列,剛好是“3、6、7、8”。按現(xiàn)在的解釋,這四個阿拉伯數(shù)字所表達的正是;“生、順、齊、發(fā)”之意。從這個意義上說,河坑土樓群不正是蘊含著先民們那種渴望家人的日子能順風、順水、順景;族人的家業(yè)能同發(fā)、同榮、同興的愿望嗎?河坑土樓群的美還在于土樓群與環(huán)境完美的有機結合,人工融于自然,不僅創(chuàng)造了理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給人美景天成的感覺。大家看,成群成片的圓樓、方樓猶如皇家的高宅大院,氣派非凡。一條小溪從村中蜿蜒流過,形態(tài)多變的土樓依山臨水;高低錯落的瓦頂與起伏的山戀遙相呼應;古樸壯觀,像是從地上冒出來的巨型蘑菇。潺潺流水、綠綠秧苗,映出黃黃的土樓,道不盡的田園詩情與山村畫意。這些樸實自然鑲嵌在瑰麗山景中的土樓,為何如此令人陶醉,還在于它們建造的材料是泥土和杉木。這些都是就地取材,來自土地,而土墻倒塌,木材腐朽之后,它們又回到土地中去。因此,數(shù)百年的人世變遷,多少土樓廢墟又重建并沒有造成對大自然生態(tài)的破壞,這種生土建筑對環(huán)境保護的特殊意義更喚起人們對它特殊的美好情感。河坑土樓群不但密集有序、自然和諧,而且形態(tài)各異,在這些不同的造型中以方形、圓形的土樓居多。先民們?yōu)槭裁匆x擇這種奇特的建筑模式呢?自古以來就有兩種不同的傳說。第一種是天圓地方說。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有天必須有地,有地務必有天,有方圓才有天地?;谶@種思想,先民們在構筑土樓時,認為只有方圓樓才是屬于自已的天地;只有方圓樓才能集天地之靈秀,日月之光華、山川之神韻。第二種是“方正團圓”說。土樓人大都勤勞、智慧、果敢。他們認為做人應當堂堂正正、大度有為。身在福地,必須志在四方;身處異鄉(xiāng),理當祈盼團圓。因此,“正直、有志、愛鄉(xiāng)、團結”這八個字就成為土樓人的根本?,F(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村落,去親手觸摸這神奇的山村建筑,去感受一下土樓人家那淳樸的生活。河坑土樓三四層高,刀削般地峭立高聳,實在令現(xiàn)代的建筑師們感慨萬千。那一扇牢固的大門,一口寬闊的天井,一個個錯落有致的窗戶,還有那背陰陽卻沒有一根鐵釘?shù)慕ㄖ?,真不愧為東方建筑的奇葩!河坑土樓具有與其它土樓一樣的特點,如造型奇特、功能齊全、結構精巧、內(nèi)涵豐富等,可它又有與眾不同的特色。在土樓群中,最富有文化內(nèi)涵的是位于土樓群最南端的繩慶樓,它建于清代康熙三十八至四十一年,三層共七十二間,在祖堂上還懸掛著清乾隆癸末年制的“德式鄉(xiāng)閭”的牌匾,堂內(nèi)有木雕“獅子夯梁”,墻上有梅蘭等花草彩畫。最有特色的是呈“五角形”狀的南薰樓,該樓初建時樓門坐東向南,因?qū)γ娴纳椒迮c大門直沖,煞氣重、不吉利,約在100年前,張氏萬公祖把樓門改為坐北朝南,成為南靖縣唯一一座廳堂在樓右側的土樓。而最早建成的是位于土樓中部的方形土樓——朝水樓。朝水樓占地面積840平方米,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初建時高4層,1923年被火燒毀,重修時改為3層,高11.3米,該樓底墻厚1.66米,無石砌基。關于朝水樓的故事很多,如果你感興趣,只要一發(fā)問,樓里無論老少都會向您敘說著一個個迷人的傳說。走進河坑土樓群,你不僅可以領略到土樓古建筑的價值,還能感受到豐富的土樓文化。聆聽到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經(jīng)歷了幾代、幾十代的土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食品質(zhì)檢員的考試結構與答案
- 2024年汽車美容行業(yè)的新興技術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電瓶檢測與更換流程試題及答案
- 汽車美容師市場營銷與客戶需求識別試題及答案
-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 果汁店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2024年公務員省考與汽車行業(yè)方位試題及答案
- 汽車售后服務發(fā)展的重要性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汽車維修工電工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汽車美容師客戶反饋處理試題及答案
- 2023純電動汽車空調(diào)系統(tǒng)的能效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 30題藥品質(zhì)量檢測崗位常見面試問題含HR問題考察點及參考回答
- 消防員應急救援安全應知應會試題及答案
- Unit+5+The+Monarchs+Journey+Language+points+課件-【知識精講精研】高中英語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冊+
- 《新媒體推廣》項目二圖文推廣-課前自學
- 掛籃檢查驗收記錄表
- 召回產(chǎn)品處理登記表
- PCB的DFM評審報告模板
- 3q認證3q認證模板
- 電機能效對照表
- 第4章-甲殼素和殼聚糖-天然高分子材料資料講解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