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課時作業(yè) 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15課+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課時作業(yè) 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15課+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課時作業(yè) 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15課+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課時作業(yè) 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15課+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課時作業(yè) 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第15課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課時作業(yè)一、單選題1.1930年6月,蘇共十六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決定》,其中特別強調,“從1930至1931年起,在工業(yè)城市、工人區(qū)和工人鎮(zhèn)對男女少年兒童實施七年制學校程度的義務教育。”這一決定意在(

)A.贏得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 B.實施新經濟政策 C.走農業(yè)集體化道路 D.服務工業(yè)化建設2.蘇聯(俄)歷史上某個時期,中央先后收到農民的來信說道,“糧食收得太多,請給我們定個標準,要不我們會把春耕的種子都吃掉?!薄拔覀兡抢锇l(fā)生過把手槍對著人家太陽穴這樣的強制行為,人們很氣憤?!睋送茢?,這一時期蘇聯(俄)正在推行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計劃經濟體制 D.農業(yè)集體化3.“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個小農國家里直接按照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F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四年來我們稍稍學會了實行急劇的.轉變?!边@一“轉變”在農業(yè)政策上表現為A.實施糧食稅 B.開展農業(yè)集體化 C.推行余糧收集制 D.確立農產品收購制4.1917年10月,俄國頒布的《土地法令》規(guī)定“禁止買賣、出租、出典或以任何其他方式讓出土地”,而1922年5月制定的《關于勞動土地使用的基本法》則規(guī)定“可以出租家中的一部分土地”。這一變化表明A.國有土地走向私有化 B.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C.農民的土地經營權擴大 D.國家注重發(fā)展高效農業(yè)5.十月革命與二月革命相比較,其最主要的不同點是A.布爾什維克黨起了領導作用 B.工人階級建立了蘇維埃政權C.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 D.以暴力革命為主要形式6.1921年,列寧指出在經濟政治落后的國家,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企圖完全禁止、堵塞一切私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就是愚蠢,就是自殺”。這反映出當時蘇俄A.恢復發(fā)展國民經濟的必要性 B.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意義不大C.應該把中小企業(yè)都收歸國有 D.不同社會制度可以和平共處7.據統(tǒng)計,1924-1928年間,私人企業(yè)在蘇聯大工業(yè)中所占比例不超過5%,在小工業(yè)中達到75%;私人企業(yè)在蘇聯部分工業(yè)產值中所占比重為:縫紉工業(yè)為70%,制鞋工業(yè)為70%,食品加工業(yè)為34%,皮革工業(yè)為27%。由材料可知,私人企業(yè)的發(fā)展A.促使國家放棄對經濟的干預 B.有助于提高城鄉(xiāng)居民的消費水平C.實現了農業(yè)國向工業(yè)國轉變 D.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成果8.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曾這樣評價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轟轟烈烈、跌宕起伏的事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20世紀的政治、經濟、社會面貌?!笔赂锩闹饕饬x在于A.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B.蘇聯成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強國C.將社會主義理論變?yōu)榱爽F實 D.徹底推翻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9.1921年夏,蘇俄開始取消國家對企業(yè)的供應,企業(yè)自己到市場去采購資料,其活動嚴格建立在經濟核算、自負盈虧、經濟獨立的原則之上。虧損和不盈利的企業(yè)(主要是前幾年與生產軍工產品有關的)則關閉或暫時停業(yè)。這種做法A.保障了國內戰(zhàn)爭的勝利B.擴大了企業(yè)經營的自主權C.背離了計劃經濟的軌道D.改變了生產資料的所有制10.有觀點認為,雖然冷戰(zhàn)格局的形成是在二戰(zhàn)后,但造成這種格局的分裂與對抗的原因則可追溯到20世紀初的十月革命??梢?,該觀點認為十月革命A.造成了世界政治制度的分裂 B.預示著美蘇冷戰(zhàn)對峙的開始C.埋下了意識形態(tài)之爭的因子 D.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的高漲11.1933年1月,斯大林在“一五”計劃的總結報告中指出:“蘇聯工業(yè)總產值在1932年末增加到1928年水平的219%,而美國的工業(yè)總產值在同一時期降低到56%。據此可知A.特殊時期蘇聯經濟模式占有優(yōu)勢B.美國比蘇聯更注重工業(yè)發(fā)展效益C.蘇聯工業(yè)總產值已經超越了美國D.蘇聯比美國的經濟體制更有優(yōu)勢12.20世紀30年代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和紀德受邀到莫斯科旅行后,羅曼·羅蘭認為:“我確信,他們有時甚至過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紀德則寫道:“蘇聯人對于國外的局勢和狀況處于驚人的無知之中。他們被弄得深信:外國的一切都遠不及蘇聯好”??梢妰扇斯餐瑩鷳n的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問題是A.出現特權階層B.國民經濟結構不合理C.民眾思維僵化D.工人生產積極性不高13.有學者認為,新經濟政策的主要任務在于解決蘇俄(聯)經濟盡快工業(yè)化的問題,但它沒能完成這一任務,這就決定了新經濟政策的命運。該學者意在說明新經濟政策A.沒有完成實現工業(yè)化任務 B.沒有推動蘇俄經濟的發(fā)展C.必然被蘇聯模式所取代 D.沒有使蘇俄過渡到社會主義14.20世紀發(fā)生許多特有的政治事件: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在這個世紀;人們第一次組建了世界范圍的政治性國際組織;以十月革命為開端的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及其在世界范圍的發(fā)展。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證20世紀A.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B.世界整體聯系日益緊密C.世界局勢多極化發(fā)展趨勢D.兩種社會制度共存與斗爭15.下圖漫畫題為《片面的經濟》,反映了20世紀三十年代蘇聯的國民經濟狀況。該狀況是A.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B.軍事工業(yè)遙遙領先C.民眾衣食住行先進 D.經濟體制健康發(fā)展16.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在資金極其緊張的情況下,文化建設方面投入239億盧布,占國家全部預算開支的19.9%,相當于工業(yè)撥款的一半以上。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文化建設方面投資已達1078億盧布,1937年其占國家預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了29.1%,已經超過了工業(yè)的預算撥款額。蘇聯這樣做的主要意圖是A.發(fā)展文化事業(yè)豐富人民精神生活 B.落實經濟與文化同時并舉的方針C.加強培養(yǎng)工業(yè)化急需的各類人才 D.大力宣傳蘇聯發(fā)展模式的優(yōu)越性17.十月革命勝利后不久,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改為俄國共產黨。1919年,列寧指出“如果把“共產黨’這個名稱解釋為似乎現在就實現共產主義制度,那就是極大的歪曲,那就是胡亂吹噓,會帶來實際的害處”。這反映了列寧A.締造了世界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 B.為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做鋪墊C.意在擴大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力 D.正確認識蘇俄所處的社會發(fā)展階段18.有人說:“對于蘇俄農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陰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則是陽光燦爛。”這里“陽光燦爛”最有可能是因為A.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 B.農民納稅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糧食C.蘇維埃政府免去了農民多種賦稅 D.農民享有優(yōu)先處理農產品的權利19.1921年后,布爾什維克黨內的一些人說蘇俄政策為“資本主義關系的發(fā)展敞開了大門”。西方一些革命家,“看到優(yōu)秀的俄國共產黨人在因退卻而嚎陶大哭”。對此,列寧強調:退卻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進攻。由此可見,當時蘇俄(

)A.遭受資本主義的嚴重威脅 B.立足國情向社會主義過渡C.放棄國家資本主義的探索 D.終結資產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20.普京在談到蘇聯解體時說:“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贝蠖鄶刀砹_斯人不想恢復“過去的蘇聯”,主要是因為蘇聯A.長期片面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B.體制僵化使社會缺乏活力C.嚴重忽視民主與法制建設D.與美國爭霸造成經濟困難二、材料分析題21.20世紀30年代,世界形勢風云變幻,大國的經濟發(fā)展道路出現多樣化的特點,然而在變化中我們也能發(fā)現一些相似之處。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法國《時報》在1932年1月發(fā)表評論說:“蘇聯不依靠外國資本而實現工業(yè)化,就是贏得了第一局”。蘇聯企業(yè)生產的產品的品種、數量、價格不是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和調整的,而是根據國家統(tǒng)一制定的指令性計劃。工業(yè)化的資金只能從內部積累,1935年糧食收購一項,給國家預算帶來200億盧布以上的收入。1926—1940年,重T業(yè)增長18.4倍,輕工業(yè)增長6.2倍,農業(yè)心增長26%?!幾札R世榮、錢承旦、張宏毅《15世紀以來世界九強史》材料二我們應該老老實實地面對我國今天的境況,而用不著畏縮逃避。…因此,首先讓我表明我的堅定信念,那就是我們應該恐懼的唯一東西,就是恐懼本身。——羅斯福就職演說1933年材料三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前的1936年,成為民國史上各項經済指標最好的年。以事關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工業(yè)而言,由于有了較為長期的發(fā)展規(guī)劃,并設置了像資源委員會這樣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發(fā)展最為迅速。具體表現在——步平、榮維木《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全史》(——摘編)(1)根據材料一,概括蘇聯經濟發(fā)展模式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弊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羅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讓人民不再“恐懼失業(yè)”。(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30年代中期國民經濟得到迅速發(fā)展的原因及主要影響。(4)概括上述三國在這一時期所采取的共同的經濟政策。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過程,指出唯物辯證法使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大發(fā)現,而兩大發(fā)現又使社會主義學說從空想變成了科學。文中指出:“這種歷史情況也決定了社會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觀點。不成熟的理論是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適應的?!辈牧隙?/p>

在列寧登上歷史舞臺之前,俄國曾經出現過許多共產主義小組。其中,一個名叫維拉·扎蘇里奇的女共產主義者給馬克思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問道,馬克思提出的與大工業(yè)、工人階級緊密聯桌的社會主義,是否可以在俄羅斯實現?馬克思回答說,應該首先在歐洲發(fā)達國家實現?!洞髧绕稹わL云新途》根據列寧的觀點,社會主義革命不僅能夠在具有階級覺悟的無產階級的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爆發(fā),它也可以在一個不很發(fā)達國家開始,然后再影響其他國家,最終在全世界得以傳播?!溃┞ダ椎隆ゑR伊《一口氣讀完世界歷史》材料三

中國革命在斗爭方式與發(fā)展形式方面,有極可注意的特點,如“革命不可能有奪取‘首都’一擊而中的發(fā)展形勢”,而是“各省農民此起彼落的武裝暴動”?!那锇祝?927年12月)(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論”指什么?根據上述結論簡述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2)根據材料二,說明列寧和馬克思的主張有什么不同?(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俄兩國分別選擇了什么樣的革命道路?三、論述題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摘編自徐藍《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等結合材料與相關所學知識,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參考答案:1.D【詳解】根據材料“從1930至1931年起,在工業(yè)城市、工人區(qū)和工人鎮(zhèn)對男女少年兒童實施七年制學校程度的義務教育”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蘇聯正在進行“一五”計劃,強調對工業(yè)城市、工人區(qū)和工人鎮(zhèn)男女兒童實施七年制義務教育目的是為工業(yè)化服務,D項正確;此時衛(wèi)國戰(zhàn)爭還沒有爆發(fā),排除A項;新經濟政策在1928年已經停止,排除B項;蘇聯的農業(yè)集體化在1930年已經開始,且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2.A【詳解】根據“糧食收得太多,請給我們定個標準,要不我們會把春耕的種子都吃掉?!笨傻贸霎敃r推行余糧收集制,農民有所抱怨,故A項正確;BCD項不符合題意。3.A【詳解】根據材料““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個小農國家里直接按照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F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四年來我們稍稍學會了實行急劇的轉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內戰(zhàn)爭結束后,蘇俄繼續(xù)推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fā)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會議通過了《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的決議,決定以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所以A正確;1927年,聯共(布)十五大通過了農業(yè)集體化的方針,這與材料不符,所以B錯誤;余糧收集制屬于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這與材料不符,所以C錯誤;農產品收購制屬于赫魯曉夫改革的內容,這與材料不符,所以D錯誤。4.C【詳解】由禁止各種方式的出讓土地到允許可以出租家中的一部分土地,說明對農民土地的管控措施有所放松,農民可以選擇出租部分土地,經營自主權擴大,故選C;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經營方式的變化,沒有涉及土地所有制,也不能體現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是否提高,排除AB;土地經營方式出現變化不代表國家注重發(fā)展高效農業(yè),排除D。5.C【詳解】二月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而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要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C正確。6.A【詳解】列寧認為經濟政治落后的國家不能完全禁止、杜絕私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這相當于“自殺”,這意味著列寧主張利用資本主義來發(fā)展本國經濟,結合時間可知,這一時期國內戰(zhàn)爭結束,面臨經濟恢復問題,說明當時蘇俄為了恢復發(fā)展國民經濟,有必要采用資本主義的某些方式,體現了當時恢復發(fā)展國民經濟的必要性,A項正確;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保障了國內戰(zhàn)爭的勝利,排除B項;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方式是鼓勵私有而非把中小企業(yè)都收歸國有,排除C項;利用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方式不等于走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7.B【詳解】據材料可知,蘇聯的私人企業(yè)多集中在小工業(yè)中,私人企業(yè)在涉及民生的行業(yè)中的發(fā)揮明顯有助于提高城鄉(xiāng)居民的消費水平,故選B;A項說法與蘇聯當時實際不符,排除;蘇聯實現農業(yè)國向工業(yè)國的轉變是在斯大林時期,排除C;此時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尚未開展,排除D。故選B。8.C【詳解】根據“很大程度上決定了20世紀的政治、經濟、社會面貌”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十月革命使社會主義理論在俄國成為了現實,故C項符合題意;A項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但并不是十月革命的主要意義,排除;蘇聯成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強國是在實行工業(yè)化以后,排除B項;D項說法過于絕對,且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C。9.B【詳解】據材料“取消國家對企業(yè)的供應,企業(yè)自己到市場去采購資料……經濟核算、自負盈虧、經濟獨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當時蘇俄擴大了企業(yè)經營的自主權,故B正確;1921年國內戰(zhàn)爭已經勝利,故A錯誤;當時蘇俄尚未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故C錯誤;企業(yè)經營的自主權擴大不能說明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改變,故D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企業(yè)自己到市場去采購資料……經濟核算、自負盈虧、經濟獨立”,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新經濟政策的角度分析材料含義,得出企業(yè)自主權的結論,即可排除錯誤選項,進行正確判斷。10.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十月革命開創(chuàng)兩種社會制度共同發(fā)展的局面,因此根據材料“但造成這種格局的分裂與對抗的原因則可追溯到20世紀初的十月革命”可知該觀點認為十月革命埋下了意識形態(tài)之爭的因子,C項正確;材料與世界政治制度的分裂說法無關,排除A項;十月革命不能預告美蘇冷戰(zhàn)的開始,冷戰(zhàn)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排除B項;材料與推動國際工人運動的發(fā)展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1.A【分析】試題分析:1928年到1932年末包括美國在內的資本主義世界正在發(fā)生嚴重的經濟危機,而此時蘇聯因為屬于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所以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所以出現了上述現象,故選A;題干反映的是美國經濟發(fā)展的困難,所以沒法推論出B;CD不符合史實,故排除??键c: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危機????????????????經濟危機下的美蘇經濟考點: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危機????????????????經濟危機下的美蘇經濟【詳解】12.C【詳解】試題分析:據材料提到,20世紀30年代……他們有時甚至過分低估了其他民族的生命力……蘇聯人對于國外的局勢和狀況處于驚人的無知之中。他們被弄得深信:外國的一切都遠不及蘇聯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人共同擔憂的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問題是當時蘇聯民眾思想被同化,思維僵化,故C正確。材料未涉及蘇聯出現特權階層,故A排除。材料也無法體現國民經濟結構不合理,故B排除。材料也沒有反映工人生產積極性不高,故D排除??键c: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影響13.C【詳解】該學者認為新經濟政策沒有能夠完成蘇俄(聯)工業(yè)化的任務,而當時的國情又要求蘇俄(聯)應該盡快實現工業(yè)化,所以這就意味著它必然會被新的經濟政策所取代,故選C;A項是該學者論述的事實,不是他論述的目的,排除A;新經濟政策起到了推動蘇俄經濟的作用,B說法有誤,排除;該學者論述的依據是新經濟政策沒有實現蘇俄(聯)的工業(yè)化,而非沒有使其過渡到社會主義,排除D。故選C。14.B【詳解】試題分析:材料所列舉的政治事件均產生了世界性的廣泛影響,表明世界整體聯系的加強,故答案為B項。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發(fā)生表明A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沒有涉及到國際格局的變化,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斗爭與較量,排除D項??键c:國際格局的變化發(fā)展·二十世紀上半期的國際格局·特點15.A【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較簡單,漫畫反映了20世紀三十年代蘇聯國民經濟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忽視農業(yè)和輕工業(yè),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故選A。B項說法錯誤,軍事工業(yè)在20世紀30年代并不能認為是遙遙領先;C項錯誤,斯大林體制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人民的生活水平遲遲的不到提高;D項錯誤,國民經濟比例失調,不可能是健康的經濟發(fā)展??键c:斯大林體制點評:斯大林體制是1936年建立起來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這種體制片面的發(fā)展重工業(yè),忽視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的發(fā)展,國民經濟比例嚴重的失調,忽視了商品貨幣關系,單純的依靠國家的行政性指令,越來越僵化,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但是這種體制的積極方面也需要掌握。16.C【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蘇聯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巨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聯在困難的情況下推進工業(yè)化,據此可以推斷蘇聯這樣做主要是為加速工業(yè)化服務的,C項正確;ABD項都不是蘇聯的“主要意圖”,排除。故選C項?!军c睛】17.D【詳解】材料強調“現在不能實現共產主義制度”,這說明列寧正確認識到了蘇俄所處的社會發(fā)展階段,故D項正確;材料與政權的性質無關,A項排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開始于1918年11月,排除B項;材料與擴大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無關,C項排除。故選D。18.B【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21年蘇俄開始推行新經濟政策,以糧食稅代替了余糧收集制,農民納稅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糧食,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項正確;1920年之前就已經將土地分配給農民,排除A項;此時是因為新經濟政策的推行,而非免去農民多種賦稅,排除C項;實行新經濟政策后農民首先要繳納賦稅,不能有限處理農產品,排除D項。故選B項。19.B【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21年開始,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通過運用商品、貨幣關系和市場手段來恢復和發(fā)展經濟,并向社會主義過渡,這一政策遭到國內外部分未能深人了解蘇俄國情的人的誤解,B項正確;1920年年底,蘇俄打退了國內外敵人的進攻,取得國內戰(zhàn)爭的勝利,排除A項;當時蘇俄選擇了國家資本主義道路,排除C項;1917年,十月革命終結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排除D項。故選B項。20.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多數俄羅斯人不想恢復“過去的蘇聯”主要是因為體制僵化使社會缺乏活力造成了蘇聯的重重困難和解體,B項正確;長期片面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嚴重忽視民主與法制建設是體制僵化造成的結果,是蘇聯舊體制弊端的表現,不是導致失誤和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AC項錯誤;與美國爭霸造成經濟困難與蘇聯的解體和失誤有關,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項錯誤。21.(1)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弊端: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壓抑地方和企業(yè)積極性,經濟發(fā)展失去動力。(2)措施: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以工代賑等);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養(yǎng)老金和失業(yè)保險制度)。(3)原因:制定了長期的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設置了綜合經濟管理部門;“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幣制改革”;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影響:為抗戰(zhàn)勝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4)共同之處:國家對經濟直接干預?!驹斀狻浚?)“特點”,根據材料一信息“蘇聯企業(yè)生產的產品的品種、數量、價格不是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和調整的,而是根據國家統(tǒng)一制定的指令性計劃”概括得出: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氨锥恕保罁鶎W知識從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壓抑地方和企業(yè)積極性、經濟發(fā)展失去動力等角度分析。(2)“措施”,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角度說明。(3)“原因”,根據材料三信息“由于有了較為長期的發(fā)展規(guī)劃,并設置了像資源委員會這樣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發(fā)展最為迅速”得出:制定了長期的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設置了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結合所學知識從“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幣制改革”、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等角度補充?!坝绊憽?,依據所學得出:為抗戰(zhàn)勝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4)“共同的經濟政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國家對經濟直接干預的角度說明。22.(1)空想社會主義理論。歷史條件:19世紀中期,工業(yè)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同時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fā),獨立工人運動興起,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2)不同: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只能在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實現;列寧主張落后國家也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3)道路:俄國通過城市武裝暴動取得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