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復(fù)習(xí)試題12套精裝word_第1頁
高一物理必修1復(fù)習(xí)試題12套精裝word_第2頁
高一物理必修1復(fù)習(xí)試題12套精裝word_第3頁
高一物理必修1復(fù)習(xí)試題12套精裝word_第4頁
高一物理必修1復(fù)習(xí)試題12套精裝word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一物理期末復(fù)習(xí)材料主要內(nèi)容:運動的描述及直線運動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某質(zhì)點向東運動12m,又向西運動20m,又向北運動6m,則它運動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別是 () A.2m,10m B.38m,10m C.14m,6mD.38m,6m2.關(guān)于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C.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它是矢量 D.汽車上的速度計是用來測量汽車平均速度大小的儀器3.一質(zhì)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某一段位移內(nèi)平均速度為v,且已知前一半位移內(nèi)平均速度為v1,則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v2為 () A. B. C. D.BCAstt0O圖14.A、B、CBCAstt0O圖1 A.質(zhì)點A的位移最大 B.質(zhì)點C的平均速度最小 C.三質(zhì)點的位移大小相等 D.三質(zhì)點平均速度肯定不相等5.甲、乙兩物體在同一條直線上,甲以v=6m/s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在某時刻乙以a=3m/s2的恒定加速度從靜止起先運動,則 () A.在2s內(nèi)甲、乙位移肯定相等B.在2s時甲、乙速率肯定相等 C.在2s時甲、乙速度肯定相等D.在2s內(nèi)甲、乙位移大小肯定相等6.某質(zhì)點從靜止起先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第3s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s,則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 () A. B. C. D.7.某質(zhì)點以大小為a=0.8m/s2的加速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則 () A.在隨意一秒內(nèi)速度的變更都是0.8m/s B.在隨意一秒內(nèi),末速度肯定等于初速度的0.8倍 C.在隨意一秒內(nèi),初速度肯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增加0.8m/s D.第1s內(nèi)、第2s內(nèi)、第3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1∶3∶58.某汽車沿始終線運動,在t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L,在處速度為v1,在處速度為v2,則 () A.勻加速運動,v1>v2 B.勻減速運動,v1<v2 C.勻加速運動,v1<v2 D.勻減速運動,v1>v29.自由下落的質(zhì)點,第n秒內(nèi)位移與前n-1秒內(nèi)位移之比為 () A. B. C. D.10.在拍球時,球的離手點到地面的高度為h,不計空氣阻力,可以推斷球落地所需的時間為 () A.肯定等于 B.肯定小于 C.肯定大于 D.條件不足,無法推斷二、填空題(把正確答案填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11.一輛以12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行駛的汽車,在剎車過程中以3m/s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運動,那么t=5s后的位移是_________m。12.一物體由靜止起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它在最初0.5s內(nèi)的平均速度v1比它在最初1.5s內(nèi)的平均速度v2小2.5m/s,則最初1.5s內(nèi)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___m/s。13.一質(zhì)點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v0=12m/s,加速度大小為a=2m/s2,運動中從某一時刻計時的1s時間內(nèi)質(zhì)點的位移恰為6m,那么此后質(zhì)點還能運動的時間是_______s。14.在空中某固定點,懸一根勻稱繩子。然后懸點放開讓其自由下落,若此繩經(jīng)過懸點正下方H=20m處某點A共用時間1s(從繩下端抵A至上端離開A),則該繩全長為_______m(計算中取g=10m/s2)。15.甲球從離地面H高處從靜止起先自由下落,同時使乙球從甲球的正下方地面處做豎直上拋運動。欲使乙球上升到處與甲球相撞,則乙球上拋的初速度應(yīng)為___________。01243s19cm圖215cm16.在做《探究小車的速度歲時間變更的規(guī)律》的試驗時,所用電源頻率為50Hz,取下一段紙帶探討,如圖2所示。設(shè)0點為記數(shù)點的起點,相鄰兩記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則第一個記數(shù)點與起始點間的距離s1=_______cm01243s19cm圖215cm三、計算題(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有數(shù)值計算的要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7.為了平安,在馬路上行駛的汽車之間應(yīng)保持肯定的距離。已知某高速馬路的最高限速為v=40m/s。假設(shè)前方汽車突然停止,后面司機發(fā)覺這一狀況,經(jīng)操縱剎車到汽車起先減速經(jīng)驗的時間(即反應(yīng)時間)t=0.5s。剎車時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4m/s2。求該高速馬路上行駛的汽車的距離至少應(yīng)為多少?(g取10m/s2)18.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最終5s內(nèi)的位移恰好是前一段時間位移的3倍,求物體起先下落的位置距面的高度H和物體著地時的速度v。甲車乙車ABMN圖319.如圖3所示,直線MN表示一條平直馬路,甲、乙兩輛汽車原來停在A、B兩處,A、B間的距離為85m,現(xiàn)甲車先起先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a1=2.5m/s2,甲車運動6.0s時,乙車馬上起先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a甲車乙車ABMN圖3高一物理期末復(fù)習(xí)資料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答案】B【解析】位移是矢量,是表示質(zhì)點位置變更的物理量,大小為從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方向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標量,為物體運動路徑的實際長度。由題意可知,物體的路程為38m,位移大小為10m?!舅妓鳌勘绢}中的位移方向怎樣表述?2.【答案】AC【解析】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平均速度是描述變速運動平均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位移和對應(yīng)時間的比值,方向與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度通常并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對勻變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才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它是矢量。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度的極限值,方向沿軌跡上該點的切線方向。汽車上的速度計是用來測量汽車瞬時速度大小的儀器。3.【答案】D【解析】平均速度是描述變速運動平均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位移和對應(yīng)時間的比值,方向與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方向相同。依據(jù)題意有:解得:v2=。4.【答案】C【解析】s-t圖象是對質(zhì)點運動的描述,反映質(zhì)點的位移隨時間的變更狀況,不同于質(zhì)點的運動軌跡。從圖象中可知某時刻質(zhì)點對應(yīng)的位置,及在這一位置的運動狀況。若圖線為直線,則表示質(zhì)點作勻速直線運動,直線的傾斜程度表示質(zhì)點運動的速度大小。若圖線為曲線,則表示質(zhì)點作變速直線運動,曲線上某點切線的傾斜程度表示質(zhì)點該時刻運動的速度大小。由題圖可知,在0~t0這段時間內(nèi),三質(zhì)點的位移大小相等,三質(zhì)點平均速度相等。5.【答案】B【解析】甲、乙兩物體在同一條直線上,可以同向,也可以反向。在2s內(nèi)甲的位移:s甲=vt=12m,乙的位移:s乙=。在2s時甲的速率:v甲=t=6m/s,乙的速率:v乙==6m/s。可知在2s時甲、乙速率肯定相等,但方向不肯定相同。在2s內(nèi)的位移大小不等,方向也不肯定相同。6.【答案】C【解析】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速度、位移、從靜止起先每經(jīng)相同時間的位移和從從靜止起先每經(jīng)相同位移所用的時間等四個基本的特點,敏捷地運用這些特點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重要手段,并且方法較多。因第1s內(nèi)、第2s內(nèi)、第3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1∶3∶5,設(shè)3s內(nèi)的位移為s總,已知第3s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s,則有s總=,又s總=,解得:a=。7.【答案】A【解析】質(zhì)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的變更,a=0.8m/s2,所以在隨意一秒內(nèi)速度的變更都是0.8m/s,末速度不等于初速度的0.8倍。在隨意一秒內(nèi),初速度與前一秒末的速度對應(yīng)的是同一時刻的速度,兩者應(yīng)當相同。因初速度未知,故D項不肯定正確。8.【答案】ADvtOv0vtv2v1vtOv0vtv2v1vtOv0vtv2v1vtOv0vtv2v19.【答案】D【解析】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詳細實例。前n-1秒內(nèi)的位移為: ①前n秒內(nèi)的位移為: ②第n秒內(nèi)的位移為: ③聯(lián)立①③式得:第n秒內(nèi)位移與前n-1秒內(nèi)位移之比為:sN-1∶sn-1=。10.【答案】B【解析】不計空氣阻力,在拍球時,球作豎直下拋運動,球的離手點到地面的高度為h,因初速度不等于零,可以推斷球落地所需的時間肯定小于自由下落高度h所用的時間。二、填空題11.【答案】24【解析】本題是個上當類型的題目,不能干脆套用公式。一輛以12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行駛的汽車,在剎車過程中以3m/s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運動,可以算出經(jīng)t0=4s汽車已經(jīng)停止運動了,所以在計算t=5s后的位移時,時間只能用實際用的時間t0=4s代入。m,或者用來計算,其中vt=0。【思索】在這種類型中,當t>t0,t<t0,t=t0的狀況下,如何計算位移?12.【答案】3.75【解析】在最初0.5s內(nèi)的平均速度v1就是0.25s時刻的瞬時速度,最初1.5s內(nèi)的平均速度v2就是0.75s時刻的瞬時速度,所以有:v2-v1=0.5a=2.5,解得:a=5m/s2。因物體由靜止起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v2=at2=5×0.75m/s=3.75m/s。13.【答案】2.5【解析】從某一時刻計時的1s時間內(nèi)質(zhì)點的位移恰為6m,這1s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6m/s。設(shè)此后質(zhì)點還能運動的時間為ts,這1s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其中間時刻即(t+0.5)s的瞬時速度vt-0.5。因末速度為零,用逆向思維,應(yīng)有vt-0.5=a(t+0.5)=2(t+0.5)=6m/s,解得:t=2.5s。OHA14.【答案OHA【解析】設(shè)該繩全長為l,依據(jù)題意,繩自由下落,從釋放到繩下端抵A時繩下落的高度為(H-l),到上端上端離開A時繩下落的高度為H,則有:=1s解得:l=15m?!究偨Y(jié)】畫出過程草圖,找出對應(yīng)的幾何量是解題的關(guān)鍵。15.【答案】【解析】做豎直上拋運動的物體可以看成是由向上的勻速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若以自由下落的甲球為參考系,則乙球?qū)⑾蛏献鰟蛩龠\動。設(shè)乙球拋出的初速度為v0,則從拋出到兩球相遇的時間為:。在這段時間內(nèi)甲球下落的高度為,則有:,解得:v0=。16.【答案】410.75【解析】由圖2可知,0、1兩記數(shù)點間的距離為s1,設(shè)1、2兩記數(shù)點間的距離為s2,2、3兩記數(shù)點間的距離為s3,則有s2=9-s1,s3=(15-9)cm=6cm。對于勻變速直線運動,應(yīng)有△s=s3-s2=s2-s1=6-(9-s1)=(9-s1)-s1,解得:s1=4cm。因相鄰兩記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所用電源頻率為50Hz,所以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0.1s,因為△s=aT2=1×10-2m,解得:a=1m/s2。物體經(jīng)第2個記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為v2==0.55m/s,物體經(jīng)第4個記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v4=v2+a·2T=0.75m/s。三、計算題17.【解析】前方汽車突然停止,后面的汽車在司機反應(yīng)時間內(nèi)以原速率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停止。設(shè)在司機反映時間內(nèi)后面的汽車的位移為s1,則有s1=vt=20m設(shè)后面的汽車做減速運動到停止的位移為s2,由勻變速運動的規(guī)律可知0-v2=-2as2解得:=200m后面的汽車從司機發(fā)覺前面的汽車停止到自己停下來所走的總的距離為s=s1+s2=220m故高速馬路上行駛的汽車的距離至少應(yīng)為220m。18.【解析】設(shè)物體落地時間為t,據(jù)題意有:設(shè)最終5s前的位移為h1,最終5s內(nèi)的位移為h2,則有依據(jù)題意有:h2=3h1聯(lián)立解得:H=500m,v=100m/s。19.【解析】甲車運動6s的位移為:尚未追上乙車,設(shè)此后用時間t與乙車相遇,則有:將上式代入數(shù)據(jù)并綻開整理得:解得:t1=4s,t2=8st1、t2、都有意義,t1=4s時,甲車追上乙車;t2=8s時,乙車追上甲車再次相遇。第一次相遇地點距A的距離為:=125m其次次相遇地點距A的距離為:=245m。高一物理期末復(fù)習(xí)資料主要內(nèi)容:運動的描述及直線運動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關(guān)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加速度大的物體速度變更大 B.加速度大的物體速度變更快 C.加速度為零的物體速度也為零 D.加速度不為零的物體速度必定越來越大2.下列哪種狀況是可能出現(xiàn)的 () A.物體的加速度增大時,速度反而減小 B.物體的速度為零時,加速度卻不為零 C.物體的加速度不為零且始終不變,速度也始終不變 D.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均保持恒定s/mt/ss0s/mt/ss0t0tO圖1甲乙 ①甲、乙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②甲比乙早動身時間t0 ③甲、乙運動的動身點相距s0 ④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4.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某段時間Δt內(nèi)通過的位移是Δs,則表示 () A.物體在Δt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B.物體在Δt時間末的瞬時速度 C.物體在Δt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更量 D.物體在Δs這段位移中點的瞬時速度5.兩物體都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在給定的時間間隔t內(nèi) () A.加速度大的,其位移肯定大 B.初速度大的,其位移肯定大 C.末速度大的,其位移肯定大 D.平均速度大的,其位移肯定大6.一質(zhì)點自原點起先在x軸上運動,初速度v0>0,加速度a>0,當a值減小時(a仍大于零)則質(zhì)點的 () A.速度不斷減小,位移漸漸增大 B.速度和位移都只能漸漸增大到某個定值 C.速度增大,位移趨近于某個定值 D.速度漸漸增大,位移也漸漸增大7.一物體的位移函數(shù)式是s=4t+2t2+5(m),那么它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別是 () A.2m/s,0.4m/s2 B.4m/s,2m/s2 C.4m/s,4m/s2 D.4m/s,1m/s28.從高度為125m的塔頂,先后落下a、b兩球,自由釋放這兩個球的時間差為1s,則以下推斷正確的是(g取10m/s2,不計空氣阻力) () A.b球下落高度為20m時,a球的速度大小為20m/s B.a(chǎn)球接觸地面瞬間,b球離地高度為45m C.在a球接觸地面之前,兩球的速度差恒定 D.在a球接觸地面之前,兩球離地的高度差恒定9.一只氣球以10m/s的速度勻速上升,某時刻在氣球正下方距氣球s0=6m處有一小石子以20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則下述正確的是(g取10m/s2,不計空氣阻力) () A.石子能追上氣球 B.石子追不上氣球 C.若氣球上升速度為9m/s,其余條件不變,則石子在拋出后1s末追上氣球 D.若氣球上升速度為7m/s,其余條件不變,則石子到達最高點時,恰追上氣球10.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更的規(guī)律》的試驗中,利用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了一系列的點,如圖2所示。設(shè)各相鄰記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s1、s2、s3、……、s6,相鄰兩記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則下列關(guān)系式中正確的是 ()00125436s1s2s3s4s5s6圖2 A.s2-s1=aT2 B.s4-s1=3aT2 C. D.打點2時物體的速度為v2=二、填空題(把正確答案填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11.一質(zhì)點作勻變速直線運動,其速度表達式為v=(5-4t)m/s,則此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a為___________m/s2,4s末的速度為___________m/s;t=_________s時物體的速度為零,質(zhì)點速度為零時的位移s=___________m。12.沿始終線運動的物體,在第1s內(nèi)以1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在隨后的2s內(nèi)以7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那么物體在2s末的瞬時速度為___________,在這3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__。13.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第2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7m/s,第3s的平均速度為5m/s,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__m/s2,其方向與初速度的方向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14.一物體從某行星上的一懸崖上從靜止起先下落,1s后,從起點落下4m。該行星上的重力加速度為________m/s2。若該物體再下落4s,它將在起點下面_______m處。15.完全相同的三塊木塊,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顆子彈以速度v水平射入,子彈穿透第三塊木塊的速度恰好為零,設(shè)子彈在木塊內(nèi)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則子彈先后射入三木塊前的速度之比為___________,穿過三木塊所用的時間之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更的規(guī)律》試驗中,把打出的每一個點都作為計數(shù)點,量得所得紙帶上第6計數(shù)點到第11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為2.0cm,第21計數(shù)點到26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為4.4cm。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溝通電源的頻率是50Hz,那么可知小車運動的加速度是_________m/s2。三、計算題(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有數(shù)值計算的要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7.一支300m長的隊伍,以1m/s的速度行軍,通訊員從隊尾以3m/s的速度趕到隊首,并馬上以原速率返回隊尾,求通訊員的位移和路程各是多少?18.在一條平直的馬路上,乙車以v乙=10m/s的速度勻速行駛,甲車在乙車的后面作初速度為v甲=15m/s,加速度大小為a=0.5m/s2的勻減速運動,則兩車初始距離L滿意什么條件時可以使(設(shè)兩車相遇時互不影響各自的運動): (1)兩車不相遇; (2)兩車只相遇一次; (3)兩車能相遇兩次。19.ABDCθ圖從斜面上某位置,每隔T=0.1s釋放一個小球,在連續(xù)釋放幾個后,對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圖7所示,測得sABABDCθ圖 (1)小球的加速度a; (2)拍攝時B球的速度vB; (3)拍攝時C、D間的距離sCD; (4)A球上面滾動的小球還有幾個?高一物理期末復(fù)習(xí)資料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答案】B【解析】速度v、速度的變更△v和速度的變更率三者之間無干脆關(guān)系,不能依據(jù)一個量的大小去推斷另一個量的大小。加速度即速度的變更率是表示物體速度變更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的物體單位時間內(nèi)的速度變更量大,即速度變更快。加速度大的物體速度變更不肯定大,與時間還有關(guān)。加速度為零的物體速度完全可以不為零,如在高空中勻速飛行的飛機。加速度不為零的物體可能做加速運動,也可能做減速運動,速度不肯定越來越大。2.【答案】ABD【解析】當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間的夾角小于90o時,物體做加速運動,速度越來越大;當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間的夾角大于90o時,物體做減速運動,速度越來越??;速度大小的變更與加速度大小的變更之間無干脆關(guān)系。當物體做減速運動時,物體的加速度不變、增大或減小時,速度均減??;各種交通工具在剛啟動時,速度為零,但加速度卻不為零;物體的加速度不為零且始終不變時,物體的速度肯定要發(fā)生變更,速度矢量始終不變時加速度必為零;當物體的加速度方向的速度方向垂直時,只變更物體運動的方向,這時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均可以保持不變。3.【答案】C【解析】圖象是s-t圖線,甲、乙均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與橫坐標的交點表示甲比乙早動身時間t0,甲與縱坐標的交點表示甲、乙運動的動身點相距s0。甲、乙運動的速率用圖線的斜率表示,由圖可知甲的速率小于乙的速率。4.【答案】A【解析】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某段時間Δt內(nèi)的位移是Δs,兩者的比值表示物體在Δt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也表示物體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不等于物體在Δt時間末的瞬時速度,小于物體在Δs這段位移中點的瞬時速度,不表示物體在Δt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更量。5.【答案】D【解析】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位移s=。在給定的時間間隔t內(nèi),位移的大小確定于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大,其位移肯定大。6.【答案】D【解析】一質(zhì)點自原點起先在x軸上運動,初速度v0>0,加速度a>0,速度與加速度同向,物體做加速運動。當a值減小時,說明物體速度的增加變慢,但速度仍在增加,因a仍大于零,所以還沒有增大到某個定值。位移漸漸增大,不會增大到某個定值。所以物體的速度漸漸增大,位移也漸漸增大。7.【答案】C【解析】一物體的位移函數(shù)式是s=4t+2t2+5(m),與一般的勻變速運動的位移公式s=v0t+對比可知,初速度v0=4m/s,加速度a=4m/s2。后面的常數(shù)項表示t=0時物體不在坐標原點。8.【答案】BC【解析】從高度為125m的塔頂,先自由釋放的a球,從釋放到落地所用的時間為t1=5s,自由釋放這兩個球的時間差為1s,當b球下落高度為20m時,a球下落了3s時間,速度大小應(yīng)為30m/s;當a球接觸地面瞬間,b球下落的時間為t2=4s,b球下落的高度為80m,離地高度為45m。在a球接觸地面之前,a球相對于b球作向下的勻速直線運動,兩球的速度差恒定,速度差始終為10m/s,兩球離地的高度差漸漸增大。9.【答案】BC【解析】一只氣球以10m/s的速度勻速上升,某時刻在氣球正下方有一小石子以20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以氣球為參考系,小石子做初速度為10m/s的豎直上拋運動,上升的最大高度H=5m<s0=6m,所以石子追不上氣球。若氣球上升速度為9m/s,其余條件不變,則石子在拋出后1s,因9×1+s0=20×1-=15(m),則石子在拋出后1s末追上氣球。若氣球上升速度為7m/s,其余條件不變。石子到達最高點用時t0=2s。設(shè)石子拋出后經(jīng)時間t追上氣球,則有:7t+s0=20t-,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t1=0.6s,t2=2s。但t2=2s時石子到達最高點,此時石子的速度小于氣球的速度,所以石子在到達最高點前t1=0.6s時能追上氣球,石子到達最高點時不行能再追上氣球。10.【答案】ABD【解析】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Δs=aT2,所以有:s2-s1=aT2,s4-s1=3aT2。物體在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所以有打點2時物體的速度為v2=。因計數(shù)點0處的速度不等于零,所以:。二、填空題11.【答案】-4-111.253.125【解析】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變更規(guī)律v=v0+at,與題給的速度表達式對比可知,初速度v0=5m/s,加速度a=-4m/s2,4s末的速度v=-11m/s。物體的速度為零時,=1.25s,質(zhì)點速度為零時的位移s==3.125m。12.【答案】7m/s8m/s【解析】物體2s末在作7m/s的勻速直線運動,故瞬時速度為7m/s。在這3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m/s=8m/s。13.【答案】2相反【解析】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第2s內(nèi)的平均速度即第2s內(nèi)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v1.5,第3s內(nèi)的平均速度即第3s內(nèi)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v2.5,因v2.5=v1.5+a(2.5-1.5),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2m/s2。加速度為負值,表示物體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14.【答案】8100【解析】一物體從某行星上的一懸崖上從靜止起先下落,物體在該行星的表面做自由落體運動。設(shè)該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有,得=8m/s2。若該物體下落4s,它將在起點下面=100m。15.【答案】【解析】子彈先后射入三木塊前的速度分別為v1、v2、v3,穿過三木塊所用的時間分別為t1、t2、t3。子彈在木塊內(nèi)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穿透第三塊木塊的速度恰好為零,可以將子彈的運動反過來看,當作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子彈穿透三個木塊所走的距離相同,依據(jù)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的特點有:v3∶v2∶v1=,t3∶t2∶t1=。故則子彈先后射入三木塊前的速度之比為v1∶v2∶v3=,穿過三木塊所用的時間之比為t1∶t2∶t3=。16.【答案】0.8611162621s1s2s3s4【解析】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溝通電源的頻率是50Hz,第6計數(shù)點到第11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與第21計數(shù)點到26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相等,均為T=0.1s,設(shè)第6計數(shù)點到第11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為s1,第21計數(shù)點到第26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為s4,如右圖。依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有:△s=aT2,s4-611162621s1s2s3s4三、計算題17.【解析】設(shè)通訊員速度為v1,從隊尾走到隊首的時間為t1,從隊首返回到隊尾的時間為t2,隊伍前進的速度為v2,隊伍長為l,則有v2t1+l=v1t1 ①l=(v1+v2)t2 ②由①②解得:t1=150s,t2=75s所以,通訊員的路程L=v1t1+v1t2=675m通訊員的位移s=v1t1-v1t2=225mvtOv甲v乙t018.【解析vtOv甲v乙t0其中解得:L0=25m(1)若L>L0=25m,則兩車速度相等時甲車也未追及乙車,以后間距會漸漸增大,兩車不相遇;(2)若L=L0=25m,則兩車速度相等時甲車恰好追上乙車,以后間距會漸漸增大,兩車只相遇一次;(3)若L<L0=25m,在兩車速度相等前,甲車追上并超過乙車,甲車運動至乙車前面,當兩車的速度相等時兩車間的距離最大。此后甲車的速度小于乙車的速度,兩者間的距離又漸漸減小,乙車追上并超過甲車,兩車再次相遇。乙車超過甲車后兩者間的距離漸漸增大,不會再相遇,即兩車能相遇兩次?!究偨Y(jié)】從物理意義結(jié)合速度圖象分析此類問題較為簡捷,也可運動數(shù)學(xué)學(xué)問探討分析。19.【解析】(1)由知小球的加速度a=cm/s2=500cm/s2=5m/s2(2)B點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即:vB=cm/s=1.75m/s(3)由于相鄰相等時間的位移差恒定,即sCD-sBC=sBC-sAB所以sCD=2sBC-sAB=25cm=0.25m(4)設(shè)A點小球的速率為vA,依據(jù)運動學(xué)關(guān)系有:vB=vA+aT所以:vA=vB-aT=1.25m/s故A球的運動時間tA=s=0.25s,故A球的上方正在滾動的小球還有兩個。高一物理期末復(fù)習(xí)資料主要內(nèi)容:運動的描述及直線運動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A、B兩物體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A的加速度a1=1.0m/s2,B的加速度a2=-2.0m/s2,依據(jù)這些條件做出的以下推斷,其中正確的是 () A.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 B.A做的是勻加速運動,B做的是勻減速運動 C.兩個物體的速度都不行能為零 D.兩個物體的運動方向肯定相反2.甲、乙、丙三輛汽車在平直的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同時經(jīng)過某路標,從今時刻起先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丙車先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后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它們經(jīng)過下一個路標時的速度又相同,則 () A.甲車先通過下一個路標 B.乙車先通過下一個路標 C.丙車先通過下一個路標 D.三輛車同時通過下一個路標vtOv0vtt圖13.某物體由靜止起先,做加速度為a1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運動時間為t1,接著物體又做加速度為a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vtOv0vtt圖1 A. B. C. D.4.一個以初速度v0沿直線運動的物體,t秒末速度為vt,如圖1所示,則關(guān)于t秒內(nèi)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B. C.a(chǎn)恒定 D.a(chǎn)隨時間漸漸減小5.做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時間T內(nèi)通過位移s1到達A點,接著在時間T內(nèi)又通過位移s2到達B點,則以下推斷正確的是 () A.物體在A點的速度大小為 B.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 C.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 D.物體在B點的速度大小為6.物體從靜止起先做勻加速運動,測得第ns內(nèi)的位移為s,則物體的加速度為 () A. B. C. D.自塔頂自由落下從離塔頂() A.s1+s2 B. C. D.8.不計空氣阻力,同時將一重一輕兩石塊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則兩者 ()①在任一時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②在下落這段時間內(nèi)平均速度相等;③在1s內(nèi)、2s內(nèi)、第3s內(nèi)位移之比為1∶4∶9;④重的石塊落得快,輕的石塊落得慢。 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①②③正確 C.只有②③④正確 D.①②③④都正確9.從勻加速上升的氣球上釋放一物體,在放出的瞬間,物體相對地面將具有 () A.向上的速度 B.向下的速度 C.沒有速度 D.向下的加速度10.某同學(xué)身高1.8m,在運動會場上他參與跳高競賽,起跳后身體橫著越過了1.8m高度的橫桿,據(jù)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時堅直向上的速度大約為(取g=10m/s2) () A.2m/s B.4m/s C.6m/s D.8m/s二、填空題(把正確答案填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11.一小球由靜止起先沿光滑斜面滾下,依次經(jīng)過A、B、C三點,已知sAB=6m,sBC=10m,小球經(jīng)過AB和BC兩段所用的時間均為2s,則小球經(jīng)過A、B、C三點時的速度依次是___________m/s、___________m/s、___________m/s。16AEBCD16AEBCD單位:cm345476圖213.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更的規(guī)律》的試驗中,計時器運用的是50Hz的交變電流。隨著小車的運動,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取A、B、C、D、E五個計數(shù)點,在兩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中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測得的距離如圖2所示(單位為cm),則小車的加速度為___________m/s2。14.以10m/s的速度勻速行駛的汽車,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若汽車剎車后第2s內(nèi)的位移為6.25m,剎車后6s內(nèi)汽車的位移多___________m。15.一個物體以某一初速度v0起先作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停止,其總位移為s。當它的位移為時,所用時間為t1,當它的速度為時,所用時間為t2。則t1∶t2=________。16.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小球通過某一段距離h所用的時間為t1,通過與其連續(xù)的下一段同樣長的距離所用的時間為t2,該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三、計算題(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有數(shù)值計算的要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7.用繩拴住木棒AB的A端,使木棒在豎直方向上靜止不動,在懸點A端正下方有一點C距A端0.8m。若把繩輕輕剪斷,測得A、B兩端通過C點的時間差是0.2s,重力加速度g=10m/s2,求木棒AB的長度?18.鐵路列車與其它車輛的運行方式不同,列車自重加載重達千余噸甚至數(shù)千噸,列車奔馳在軌道上時的動能很大。當鐵路機車司機駕駛機車發(fā)覺前方有險情或障礙物時,從實行緊急剎車的地點起先至列車停止地點為止,這段距離稱之為制動距離。制動距離不僅與列車重量有關(guān),還與列車的行駛速度親密相關(guān)。目前,我國一般的一般列車行駛的速度約為v01=80km/h,其制動距離為s0=800m左右,提速后的“K”字號的快速列車,行駛時的速度均超過100km/h。今后,隨著列車不斷地提速,速度v02將達到120~140km/h,其制動距離也將相應(yīng)加大,這么長的制動距離無疑是對行車平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上海地區(qū)的鐵路與馬路(道路)平交道口就有240余處,行人和車輛在穿越平交道口時,要充分留意到火車的制動距離,以保證平安。求(假設(shè)列車的制動加速度不變): (1)我國一般的一般快車的制動加速度為多少? (2)提速后的“K”字號列車的制動距離至少為多少? (3)當火車時速達到v02=140km/h時,在鐵路與馬路的平交道口處,為保證行人和車輛的平安,道口處的報警裝置或柵欄至少應(yīng)提前多少時間報警或放下?19.一輛長為5m的汽車以v1=15m/s的速度行駛,在離鐵路與馬路交叉點175m處,汽車司機突然發(fā)覺離交叉點200m處有一列長300m的列車以v2=20m/s的速度行駛過來,為了避開事故的發(fā)生,汽車司機應(yīng)實行什么措施?(不計司機的反應(yīng)時間,要求具有開放性答案)高一物理期末復(fù)習(xí)資料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答案】A【解析】A的加速度a1=1.0m/s2,B的加速度a2=-2.0m/s2,加速度的正負表示其方向與選定的正方向一樣或相反,比較加速度的大小須比較其數(shù)值,有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物體做加速運動還是做減速運動,由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的關(guān)系確定,與加速度的正負沒有干脆關(guān)系,從題給條件中無法推斷A、B的運動性質(zhì)和運動方向,兩物體的速度可以為零。2.【答案】BvtOv甲乙丙tvtOv甲乙丙t乙t甲t丙3.【答案】ADvtvmt1t1+t2Oa1a2【解析】作出整個過程的速度圖象,如右圖。達到的最大速度設(shè)為vvtvmt1t1+t2Oa1a2加速和減速階段的平均速度都等于,物體在全部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也等于,即:。4.【答案】D【解析】在速度圖象中,圖線下方包圍的面積值表示位移的大小,圖線的切線斜率表示物體的加速度。從圖象中可知,實際圖線下方包圍的面積大于梯形下方包圍的面積,所以有t秒內(nèi)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因曲線的切線斜率漸漸減小,所以加速度a隨時間漸漸減小。5.【答案】AC【解析】A點為2T時間內(nèi)的中間時刻點,在2T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就是A點的瞬時速度,即。又△s=aT2=s2-s1,所以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因初速度不為零,所以加速度不等于。物體在B點的速度大小。6.【答案】C【解析】設(shè)物體的加速度為a,依據(jù)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知;運動(n-1)s的位移為sn-1=a(n-1)2運動ns的位移為sn=an2所以第ns內(nèi)的位移有:Δs=sn-sn-1=an2-a(n-1)2=s解得:a=7.【答案】B【解析】石塊A、B均做自由落體運動,當石塊B起先下落時,石塊A已下落一段時間,獲得了肯定的速度,所以此時A肯定在B的上方,這樣它們最終才能同時落地。 設(shè)A下落s1時經(jīng)驗的時間為t1,接著下落至落地的時間為t2,則B自由下落的時間也為t2,依據(jù)自由落體運動的位移公式,有: h=g(t1+t2)2 ① s1=gt12 ② h-s2=gt22 ③ 由式①②③可得出: 所以塔高為:h=8.【答案】A【解析】不計空氣阻力,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的快慢相同,在任一時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在下落的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相等;依據(jù)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有1s內(nèi)、2s內(nèi)、3s內(nèi)位移之比為1∶4∶9,留意時間的用語。9.【答案】AD【解析】從勻加速上升的氣球上釋放一物體,物體釋放前與氣球一起向上運動,在放出的瞬間,物體相對地面將具有向上的速度。物體釋放前與氣球有相同的向上的加速度,在放出的瞬間,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有向下的加速度。10.【答案】B【解析】人的重心在跳高時約上升h=0.9m,因而初速度≈4.2m/s。二、填空題11.【答案】246【解析】B點是AC段的中間時刻點,AC段的平均速度就是B點的瞬時速度,所以,vB==4m/s。又sBC-sAB=aT2,代入數(shù)據(jù)得:a=1m/s2。依據(jù)勻變速運動的速度變更規(guī)律有:vA=vB-aT=2m/s,vC=vB+aT=6m/s。12.【答案】2.5【解析】計時器運用的是50Hz的交變電流,現(xiàn)要求紙帶上記錄的點數(shù)不得少于41個,即運動時間應(yīng)滿意t>0.8s。因s=0.8m=,所以有:a<2.5m/s2。13.【答案】2【解析】留意圖中所給數(shù)據(jù)都是從A點起先的,首先須轉(zhuǎn)換一下數(shù)據(jù),求出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再依據(jù)△s=aT2,統(tǒng)一單位后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2m/s2。14.【答案】20【解析】由題意知,汽車剎車后經(jīng)t1=1.5s時的瞬時速度v1=6.25m/s,設(shè)汽車剎車的加速度為a,有v1=v0-at1,代入數(shù)值解得:a=2.5m/s2。設(shè)汽車從剎車到停下來所需的時間為t,有vt=v0-at=0,代入數(shù)值求得:t=4s,這說明汽車在后2s內(nèi)已停止。設(shè)汽車從剎車到停下來的位移為s,有vt2-v02=-2as,代入數(shù)值求得:s=20m。15.【答案】【解析】設(shè)加速度為a,運動的總時間為t,則有:,,,解得:,故:t1∶t2=16.【答案】【解析】依據(jù)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和速度變更規(guī)律有:整理得:g=。三、計算題17.【解析】靜止的木棒A端到C點的距離是h=0.8m,剪斷繩后木棒做自由落體運動,由位移公式得A端運動到C點的時間為:因為h=gtA2所以tA=s=0.4sB端由起先下落到通過C點的時間為:tB=tA-0.2s=0.2s則木棒B點到C點的距離h′是:h′=gtB2=0.2m木棒的長度L是A、B端到C點的高度之差L=h-h(huán)'=0.8m-0.2m=0.6m。18.【解析】(1)一般列車的制動過程是一個勻減速直線運動,利用運動學(xué)公式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0.309m/s2。(2)列車提速后的制動加速度還是原來的數(shù)值,利用運動學(xué)公式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s=1250m。(3)本問中隱含的內(nèi)容是:在平安柵欄放下的瞬時,若道口處有險情,列車同時剎車,將最終停止在道口處。依據(jù)運動學(xué)公式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t=126s。19.【解析】若汽車不實行措施,到達交叉點的時間為:,穿過交叉點的時間為:=12s。列車到達交叉點的時間為:=10s,列車穿過交叉點的時間為:=25s。因t2>t01,假如要求汽車先于列車穿過交叉點,汽車必需加速,所用時間必需是:t<t01,設(shè)加速度為a1,則≥180解得:a1≥0.6m/s2。因t1<t02,假如要求汽車在列車之后通過交叉點,汽車必需減速,所用時間必需是:t>t02,設(shè)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2,則≤175解得:a2≥0.64m/s2。此時:v1-a2t02<0,所以汽車在交叉點前已停下。因此應(yīng)有≤175所以,a2≥0.643m/s2。所以汽車司機可以讓汽車以a1≥0.6m/s2加速通過或以a2≥0.643m/s2減速停下。高一物理期末復(fù)習(xí)資料主要內(nèi)容:相互作用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關(guān)于力的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B.只有干脆接觸的物體間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測量2.關(guān)于地球上的物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靜止時不受到重力作用 B.物體只有落向地面時才受到重力作用 C.物體落向地面時比物體上拋時所受的重力小 D.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與物體是否運動及怎樣運動無關(guān)3.關(guān)于物體的重心,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重心不肯定在物體上 B.用線懸掛的物體靜止時,細線方向肯定通過重心 C.一塊磚平放、側(cè)放或立放時,其重心在磚內(nèi)的位置不變 D.舞蹈演員在做各種美麗動作時,其重心的位置不變4.一個物體所受重力在下列哪些狀況下要發(fā)生變更 () A.把它從赤道拿到南極 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把它放到水里 D.變更它的運動狀態(tài)5.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書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書發(fā)生了微小形變而產(chǎn)生的 B.用細木棍撥動浮在水中的圓木,圓木受到的彈力是由于細木棍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 C.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D.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體6.關(guān)于摩擦力,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F圖1 A.F圖1 B.相互壓緊,接觸面粗糙的物體之間總有摩擦力 C.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壓力增大,摩擦力肯定增大 D.靜止的物體受到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材料的粗糙程度無關(guān)7.如圖1所示,用水平力F把一鐵塊緊壓在豎直墻壁上靜止不動,當F增大時 () A.墻對鐵塊的彈力增大 B.墻對鐵塊的摩擦力增大 C.墻對鐵塊的摩擦力不變 D.墻與鐵塊間的摩擦力減小8.兩個力的合力F為50N,其中一個力F1為30N,那么另一個力F2的大小可能是() A.10N B.15N C.80N D.85N9.關(guān)于分力和合力,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合力的大小,小于任何一個分力是可能的 B.假如一個力的作用效果其它幾個力的效果相同,則這個力就是其它幾個力的合力 C.合力的大小肯定大于任何一個分力 D.合力可能是幾個力的代數(shù)和10.如圖2所示,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這一試驗中,兩彈簧秤現(xiàn)在的夾角為90o,使b彈簧秤從圖示位置起先沿箭頭方向緩慢轉(zhuǎn)動,在這過程中,保持O點的位置和a彈簧秤的拉伸方向不變,則在整個過程中,關(guān)于a、b兩彈簧秤示數(shù)的變更狀況是()abOP圖2 A.a(chǎn)bOP圖2 B.a(chǎn)示數(shù)減小,b示數(shù)增大 C.a(chǎn)示數(shù)減小,b示數(shù)先增大后減小 D.a(chǎn)示數(shù)減小,b示數(shù)先減小后增大二、填空題(把正確答案填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11.質(zhì)量為5kg的物體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當受到20N的水平推力作用時起先滑動,接著以18N的水平推力可維持物體在水平桌面勻速直線運動,該物體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為_______,物體與桌面的動摩擦力因數(shù)_______;當水平推力為15N而物體仍運動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_;當水平推力為15N而物體靜止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_;當水平推力為40N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又為_______。(g=10N/kg)12.用手握住繩的兩端,在繩的中點懸掛一重物,變更兩繩間的夾角θ,假如物體始終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繩的拉力的合力始終等于重力),則當θ=_______時,繩中的拉力最小,當θ=_____時繩中的拉力等于重力,在θ角增大的過程中,繩中的拉力漸漸變_____。13.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試驗中,有下列一些試驗步驟: A.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點,將兩條細繩接在橡皮條的另一端 B.登記兩個彈簧秤的讀數(shù),描下橡皮條結(jié)點的位置O C.登記彈簧秤的讀數(shù),描下細繩的方向 D.按同樣的比例作出這個F′的圖示 E.只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 F.比較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得的合力F G.在紙上按比例作出這兩個力F1和F2的圖示 H.通過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條,橡皮條伸長使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 I.在桌上平放一塊方木板,在木板上墊一張白紙,用圖釘將紙固定在方木板上37o37o圖3 K.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合力F 將試驗步驟的序號按正確次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DCabcd圖414.如圖3所示,重力G=50N的物體靜止在斜面上,斜面的傾角=37o,斜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為___________N。若斜面的傾角減小,斜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將___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sin37ABDCabcd圖415.把一條盤放在地上的長為l的勻稱鐵鏈豎直向上剛好拉直時,它的重心位置上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圖4所示,把一個邊長為l的質(zhì)量分布勻稱的立方體,繞bc棱翻轉(zhuǎn)使對角面AbcD處于豎直位置時,重心位置上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計算題(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有數(shù)值計算的要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6.兩個共點力的夾角為90o時,它們的合力大小為N,假如這兩個力成某一角度θ時,它們的合力與其中的一個分力垂直,且大小為N,求這兩個力的大小。45°圖517.如圖5所示,接觸面均光滑,球處于靜止,球的重力為45°圖518.如圖6所示,貼著豎直側(cè)面的物體A的質(zhì)量mA=0.2kg,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B的質(zhì)量mB=1.0kg,繩和滑輪間的摩擦均不計,且繩的OB部分水平,OA部分豎直,A和B恰好一起勻速運動。取g=10m/s2,求:(1)物體B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假如用水平力F向左拉B,使物體A和B做勻速運動,需多大的拉力?BAO圖6(3)若在原來靜止的物體B上放一個質(zhì)量與BBAO圖6高一物理期末復(fù)習(xí)資料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答案】A【解析】力的本質(zhì)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A正確,C錯誤。力有接觸力和場力兩種,物體間不肯定要接觸,B錯誤。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測量,天平是用來測量質(zhì)量的儀器,D錯誤。2.【答案】D【解析】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不管物體靜止還是運動,也不管物體上升還是下落,地面旁邊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方向都不會發(fā)生變更,重力的大小可由公式G=mg求出??梢?,重力大小僅與物體的質(zhì)量m有關(guān),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所以正確的答案是D。3.【答案】ABC【解析】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質(zhì)量分布和物體的形態(tài)有關(guān),其重心可以在物體上,也可以在物體之外,則A是正確的;依據(jù)二力的平衡知:兩個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則B也是正確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態(tài)和質(zhì)量分布有關(guān),與物體所放的位置及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故C也是正確的;由于舞蹈演員在做各種美麗動作,其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更,所以重心位置也發(fā)生了變更。因此D是錯誤的。4.【答案AB【解析】依據(jù)重力的計算公式G=mg知:它的大小不但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而且也與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關(guān),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與地球的位置和離地面的高度有關(guān)。所以正確的答案是A、B。5.【答案】A【解析】彈力是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對對方施加的力,書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發(fā)生了微小形變而產(chǎn)生的。A不正確,B正確。彈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而指向受力物體,繩類松軟物體的彈力方向指向收縮的方向,C、D正確。留意本題是選擇不正確的。6.【答案】D【解析】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方向相反,A錯誤。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是:①兩物體接觸;②接觸面粗糙;③兩物體間相互擠壓;④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B錯誤?;瑒幽Σ亮Φ拇笮∨c正壓力成正比,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的大小和材料的粗糙程度無干脆關(guān)系,取決于物體的受力狀況和狀態(tài)。C錯誤,D正確。7.【答案】AC【解析】用水平力F把一鐵塊緊壓在豎直墻壁上靜止不動,鐵塊受重力、靜摩擦力、水平推力F和墻對鐵塊的彈力,四個力是兩對平衡力。當F增大時,墻對鐵塊的彈力增大,A正確。墻對鐵塊的摩擦力與重力平衡,所以摩擦力不變,C正確,B、D錯誤。8.【答案】C【解析】兩分力F1、F2的合力F的取值范圍為|F1-F2|≤F≤F1+F2,由題意可知,20N≤F2≤80N,所以只有C正確。9.【答案】C【解析】假如一個力的作用效果其它幾個力同時作用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是其它幾個力的合力。設(shè)兩分力為F1、F2,合力F的取值范圍為|F1-F2|≤F≤F1+F2,因此合力的大小不肯定任何一個分力,小于任何一個分力是可能的。當兩分力在一條直線上時,在規(guī)定正方向后合力可以是幾個力的代數(shù)和。本題是選擇不正確的,所以答案為C。10.【答案】BFaFbF【解析】保持O點的位置不變,即保持合力不變。a彈簧秤的拉伸方向不變,即保持a彈簧秤的拉力方向不變。因兩彈簧秤的初始夾角為90o,依據(jù)矢量合成的三角形定則可知,使b彈簧秤從圖示位置起先沿箭頭方向緩慢轉(zhuǎn)動時,a的FaFbF思索:假如兩彈簧秤的初始夾角大于或小于90o時,本題的選項應(yīng)當怎樣選擇?二、填空題11.【答案】20N0.3618N15N18N【解析】處于靜止或靜摩擦力必需與物體所受其他力相等,滑動摩擦力F=μFN與正壓力成正比,推斷物體在各種狀況下所受摩擦力的性質(zhì)可得出結(jié)果。12.【答案】0120o大【解析】依據(jù)G=且F1=F2可算出。13.【答案】IAHBJGKECDF【解析】(略)14.【答案】30 減小【解析】物體靜止在斜面上,斜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等于重力的向下分力。F=mgsin37o==Gsin37o=30N。若斜面的傾角減小,斜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F=mgsinθ將減小。15.【答案】【解析】一條盤放在地上的長為l的勻稱鐵鏈,起先時重心在地面,豎直向上剛好拉直時重心的高度為,所以它的重心位置上升了。邊長為l的質(zhì)量分布勻稱的立方體,起先時重心的高度為,繞bc棱翻轉(zhuǎn)使對角面AbcD處于豎直位置時重心的高度為,所以它的重心位置上升了。三、計算題16.【解析】設(shè)兩分力大小分別為F1、F2,且F2為其中較大的分力,依據(jù)題意有F12+F22=()2F22-F12=()2解得:F1=1N,F(xiàn)2=3N。45°45°FN1FN2GFN1==50N。對豎直擋板的壓力為FN2=Gtan45o=50N。18.【解析】(1)因A和B恰好一起勻速運動,所以B受到的水平繩的拉力T與滑動摩擦力F1的大小相等,且等于A的重力mAg值。B對桌面的壓力FN等于B的重力mBg。所以有F1=μFNFN=mBgT=F1=mAg解得:μ=0.2(2)假如用水平力F向左拉B,使物體A和B做勻速運動,此時水平繩的拉力T與滑動摩擦力F1的大小均不變,依據(jù)物體B水平方向的平衡有F=T+F1=2mAg=4N(3)若在原來靜止的物體B上放一個質(zhì)量與B物體質(zhì)量相等的物體后,物體B對桌面的壓力變大,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將變大,但此時物體B將靜止不動,物體與桌面間的摩擦力為實際靜摩擦力,依據(jù)物體B和物體A的平衡可知,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為F1'=T=mAg=2N高一物理期末復(fù)習(xí)資料主要內(nèi)容:相互作用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下列關(guān)于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力不能離開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B.馬拉車前進,馬對車有拉力作用,但車對馬沒有拉力作用 C.依據(jù)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稱的力,性質(zhì)也肯定相同 D.只有兩物體干脆接觸時才會產(chǎn)生力的作用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僅跟接觸面的性質(zhì)和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有關(guān),有時也跟物體的運動狀況有關(guān) B.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且跟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 C.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跟物體對接觸面壓力的大小FN成正比,其中FN是彈性力,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的重力 D.靜摩擦力是變力,壓力增大時,靜摩擦力也隨著增大3.某一物體在斜面上保持靜止狀態(tài),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重力可分解為沿斜面對下的分力與對斜面的壓力 B.重力沿斜面對下的分力與斜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是平衡力 C.物體對斜面的壓力與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與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是平衡力4.關(guān)于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的彈力和摩擦力,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有彈力必定有摩擦力B.有摩擦力必定有彈力 C.摩擦力的大小肯定與彈力大小成正比D.摩擦力方向與彈力方向始終垂直5.如圖1所示,物體A、B、C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力F作用在物體C上后,各物體仍保持靜止狀態(tài),那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FBCAFBCA圖1B.B不受摩擦力作用 C.A受的各個摩擦力的合力不為零D.A、B、C三個物體組成的整體所受摩擦力為零6.如圖2所示,細繩MO與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長度MO>NO,則在不斷增加重物G重力的過程中(繩OC不會斷) ()MNOCMNOCG圖2 B.OM繩先被拉斷 C.ON繩和OM繩同時被拉斷 D.因無詳細數(shù)據(jù),故無法推斷哪條繩先被拉斷7.關(guān)于共點力,下面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幾個力的作用點在同一點上,這幾個力是共點力 B.幾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不同點,這幾個力肯定不是共點力 C.幾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不同點,但這幾個力的作用線或作用線的延長線交于一點,這幾個力也是共點力 D.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當二力平衡時,這兩個力肯定是共點力8.三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其大小分別為6N、8N、12N,其合力大小可能是 () A.4N B.0N C.15N D.28N9.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分力,下列狀況中,不能使力的分解結(jié)果肯定唯一的有 () A.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B.已知兩個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另一個分力的方向D.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10.在《探究合力的求法》的試驗中,下述哪些方法可削減試驗誤差 () A.兩個分力F1和F2間的夾角要盡量大一些 B.兩個分力F1和F2的大小要適當大一些 C.拉橡皮筋的細繩套要稍長一些 D.試驗中,彈簧秤必需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的刻度二、填空題(把正確答案填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11.在《探究合力的求法》試驗中的三個試驗步驟如下: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張白紙,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兩根細繩套。通過細繩套同時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它與細繩套的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點,在白紙上登記O點和兩個測力計的示數(shù)F1和F2。 (2)在白紙上依據(jù)F1和F2的大小,應(yīng)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筋,使它的伸長量與用兩個測力計拉時相同,登記此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F'和細繩套的方向。 以上三個步驟中均有錯誤或疏漏,請指出錯在哪里? ①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有三個力,F(xiàn)1=6N,F(xiàn)2=8N,F(xiàn)3=12N,F(xiàn)1和F2的方向垂直,F(xiàn)3的方向可隨意變,這三個力的合力最大值為_______N,最小值為_______N。(F1、F2和F3在同一平面)13.請你設(shè)計一個測量紙和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試驗。說明試驗原理和做法,并實際測量。圖4ABAB圖314.兩個物體A和B,質(zhì)量分別為M和m(M>m),用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A靜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圖3圖4ABAB圖315.如圖4所示,重為200N的A木塊被B木塊拉著在水平桌面上,當B為100N時,A剛好起先移動,當B為80N時,A可保持勻速運動,則A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________,假如B為50N,A受的摩擦力為_________N,假如B為120N,A受的摩擦力為________N。三、計算題(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有數(shù)值計算的要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AOBF圖516.如圖5所示,繩子A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100N,用它懸掛一個重50N的物體,現(xiàn)在其中點O施加一個水平拉力F緩慢向右拉動,當繩子斷裂時AOBF圖5圖6ABF17.如圖6所示,物體A重GA=40N,物體B重GB=20N,A與B、B與地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用水平繩將物體A系在豎直墻壁上,水平力F向右拉物體B,當F圖6ABF18.如圖7所示,兩根相同的橡皮繩OA、OB,起先夾角為0o,在O點處打結(jié)吊一重G=50N的物體后,結(jié)點O剛好位于圓心。(1)將A、B分別沿圓周向兩邊移至A′、B′,使∠AOA′=∠BOB′=60°。欲使結(jié)點仍在圓心處,則此時結(jié)點處應(yīng)掛多重的物體?AA′BB′O圖7(2)若將橡皮繩換成無明顯彈性的輕繩,結(jié)點仍在圓心O,在結(jié)點處仍掛重G=50N的AA′BB′O圖7高一物理期末復(fù)習(xí)資料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答案】A【解析】依據(jù)力的本質(zhì)及的物質(zhì)性可知,力不能離開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而獨立存在的,A正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錯;依據(jù)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稱的力,性質(zhì)不肯定相同,如各種性質(zhì)的力有利于物體運動時,從效果上看都叫動力,但性質(zhì)可以不同,C錯。力可以有接觸力和非接觸力,如電荷間、磁體間的力并不要求兩物體接觸,D錯。2.【答案】A【解析】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僅跟接觸面的性質(zhì)和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有關(guān),有時也跟物體的運動狀況有關(guān),如相對靜止的兩物體間在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下,可能有靜摩擦力,也可能沒有靜摩擦力,A正確。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且跟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但跟物體的運動方向不肯定相反,靜摩擦力可以是動力,B錯?;瑒幽Σ亮Φ拇笮跟物體對接觸面壓力的大小FN成正比,但FN在數(shù)值上不肯定等于物體的重力,與物體在豎直方向的受力及運動狀態(tài)有關(guān),C錯。實際靜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沒有干脆關(guān)系,壓力不變時靜摩擦力可變,壓力變時靜摩擦力也可不變,D錯。3.【答案】BD【解析】依據(jù)重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將重力可分解為沿斜面對下的分力與垂直于斜面的分力,但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不能等同于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可從性質(zhì)、施力物體、受力物體等方面來區(qū)分,A錯。物體在斜面上保持靜止狀態(tài),所以重力沿斜面對下的分力與斜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是平衡力,B正確。物體對斜面的壓力與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不行能是平衡力,C錯。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與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都作用在物體上,是平衡力,D正確。4.【答案】BD【解析】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①兩個物體相互接觸;②兩物體相互擠壓;③接觸面粗糙;④兩物體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只有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靜摩擦力則不存在這種關(guān)系。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彈力的方向與接觸面垂直,所以摩擦力方向與彈力方向始終垂直。本題答案為BD。5.【答案】B【解析】以C為對象,力F作用在物體C上,C處于靜止狀態(tài),C肯定受A的摩擦力,A錯;以B為對象,B不受其它外力,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B也不受摩擦力,B正確;A處于靜止狀態(tài),C對A的摩擦力與地面對A的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零,C錯;以A、B、C三個物體組成的整體為對象,受水平向右的拉力,所以整體受地面對左的摩擦力,D錯。6.【答案】A【解析】細繩MO與NO所受的拉力在數(shù)值上等于重力G沿兩細繩方向的分力。如右圖,依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結(jié)合長度MO>NO可知,F(xiàn)ON>FOM,又細繩MO與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則在不斷增加重物G重力的過程中,肯定是ON繩先被拉斷。FONFONFOMG【解析】幾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同一點,或者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不同點,但這幾個力的作用線或作用線的延長線交于一點,這幾個力都是共點力。據(jù)此可知本題的答案為B。注:中學(xué)階段的共點力實際中指共點共面力。8.【答案】ABC【解析】對于三個力的合成,應(yīng)當是先求隨意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圍,再去與第三個力合成即可。由于6N、8N這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介于2N與14N之間,再與12N的力去合成,則其最小值是0N,而最大值為(6+8+12)N=26N。所以正確的答案是ABC。9.【答案】BC【解析】一個力分解為兩個分力,依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即已知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確定平行四邊形的兩個鄰邊。力的分解通常有下面的幾種組合:①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確定兩分力的大小,有唯一解;②已知兩個分力的大小,確定兩分力的方向。這種狀況必需先看兩分力大小與合力是否滿意|F1-F2|≤F≤F1+F2,若不滿意這個關(guān)系則無解,滿意這個關(guān)系時有兩解;③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另一個分力的方向,確定一個分力的方向和另一個分力的大小,這種狀況可能無解、兩解或一解;④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確定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這種狀況有唯一解。所以不能使力的分解結(jié)果肯定唯一的選項有B、C。10.【答案】BCD【解析】在《探究合力的求法》的試驗中,在削減試驗誤差的方法中,兩個分力F1和F2間的夾角要適當大一些,而不是盡量大,當夾角接近180o時,兩分力的合力產(chǎn)生的效果并不明顯;兩個分力F1和F2的大小要適當大一些,這樣合力產(chǎn)生的效果較明顯,有利于減小試驗誤差;拉橡皮筋的細繩套要稍長一些,這樣在確定力的方向時更精確,有利于減小試驗誤差;試驗中彈簧秤必需與木板平行,確保兩分力在與木板平行的平面內(nèi)。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的刻度,這樣讀數(shù)更精確,有利于減小試驗誤差。本題的答案為B、C、D。二、填空題11.【答案】①中未登記細繩套的方向;②中應(yīng)依據(jù)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作圖;③中應(yīng)將橡皮筋與細繩套的結(jié)點拉至同一位置O點?!窘馕觥浚裕?2.【答案】222【解析】由于F1和F2的合力大小為F12=N=10N,再將這個合力與F3求合力,則有①其最大值為Fmax=F12+F3=22N;②其最小值為Fmin=F3-F12=2N13.【答案】μ=【解析】在木塊下面貼張紙,用彈簧秤稱出木塊的重力.然后把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貼紙的一面與桌面接觸),用彈簧秤水平地拉木塊,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F?;瑒幽Σ亮f數(shù)值上等于F,正壓力N大小等于重力G。動摩擦因數(shù)μ=14.【答案】(M-m)gmg【解析】以B為對象,受重力mg和繩的拉力T,由二力平衡知,T=mg?;唭蓚?cè)繩的拉力數(shù)值相等,所以繩對A的作用力大小為mg。以A為對象,受重力Mg、繩的拉力T和地面的支持力FN,由繩的拉力T和A的平衡知,地面對A的作用力的大小為(M-m)g。15.【答案】0.450N80N【解析】A與桌面的最大靜摩擦力為100N當B為80N時,A勻速運動,有F=μFN=GB,求出μ=0.4;當B為50N時,A靜止,靜摩擦力為50N;當B為120N時,A運動,滑動摩擦力為80N。三、計算題AOBFFmθ16.【解析】在緩慢向右拉動的過程中,OB段繩承受的拉力等于物重G=50N,不會斷裂;當OA段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增大到θ時,承受的拉力達到最大Fm=100N時斷裂。斷裂前有FAOBFFmθFmcosθ=G解得:cosθ=0.5,θ=60o此時水平拉力F的大小為F=Fmsinθ=Gtanθ=N。17.【解析】設(shè)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物體A與B間的摩擦力為F1=μGA物體B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為F2=μ(GA+GB)將B勻速拉出,拉力大小與兩個摩擦力的合力大小應(yīng)相等,有F=μGA+μ(GA+GB)=μ(2GA+GB)即30=μ(2×40+20)解得:μ=0.3018.【解析】(1)設(shè)OA、OB并排吊起重物時,橡皮條產(chǎn)生的彈力均為F,則它們的合力為2F,與G平衡,所以2F=G,F(xiàn)==25N。當A′O、B′O夾角為120°時,橡皮條伸長不變,故F仍為25N,它們互成120°角,合力的大小等于F,即應(yīng)掛G'=25N的重物即可。GFOAFOBFmin(2)以結(jié)點O為對象,受三個力作用,重物對結(jié)點向下的拉力G,大小和方向都不變;左側(cè)輕繩OA'的拉力FOA,其方向保持不變;右側(cè)輕繩OB'的拉力拉力FOBGFOAFOBFminFmin=Gsin60o=。高一物理期末復(fù)習(xí)資料主要內(nèi)容:相互作用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如圖1所示,木塊A沿斜面B勻速下滑,B相對于地面靜止,則B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圖1 A.無摩擦力圖1 B.有摩擦力,方向向左 C.有摩擦力,方向向右 D.有摩擦力,方向不定2.如圖2所示,一傾斜木板上放一物體,當板的傾角θ漸漸增大時,物體始終保持靜止,則物體所受 ()圖2 A.摩擦力變大 圖2 B.支持力變大 C.合外力恒為零 D.合外力變大α圖33.質(zhì)量為m的圓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的豎直擋板之間,如圖3所示。當斜面傾角αα圖3 A.斜面的彈力由零漸漸變大 B.斜面的彈力由mg漸漸變大 C.擋板的彈力由零漸漸變大D.擋板的彈力由mg漸漸變大4.如圖4所示,桿的上端用細繩吊在天花板上的D點,下端放在水平面上,且桿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桿對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的是 ()OOOOOABCD圖45.一個物體受三個共點力平衡,如圖5所示,已知α>β,關(guān)于三個力的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F1F2F3αβ圖5①F2<F3 ②F1F2F3αβ圖5③F1-F2<F3 ④F3-F1<F2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②③ D.②③④6.如圖6所示,斜劈ABC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斜劈上放一重為G的物塊,物塊靜止在斜劈上,今用一豎直向下的力F作用于物塊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CB圖6ACB圖6 B.物塊所受的合力不變 C.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D.當力F增大到肯定程度時,物體會運動7.如圖7所示,物體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靜止在斜面上,若略微增大水平力F而物體仍保持靜止,則下列推斷中正確的是 ()圖7 A.斜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肯定增大圖7 B.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肯定增大 C.物體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肯定增大 D.物體在豎直方向所受合力肯定增大ADCB圖88.如圖8所示,兩根直木棍ADCB圖8 A.仍勻速滑下 B.加速滑下 C.可能靜止 D.肯定靜止9.如圖9所示,OA為一遵循胡克定律的彈性輕繩,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O點,另一端與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