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體會(8篇)_第1頁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8篇)_第2頁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8篇)_第3頁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8篇)_第4頁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8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第第頁于丹論語心得體會(8篇)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1

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久都是樸實的,就似乎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似乎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于丹論語心得。

《論語》告知大家的東西,永久是最簡潔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歡樂的生活。

《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獵取心靈歡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好喜愛!每天倚在床頭,觀賞幾頁,或者放上一段百家講壇于丹論語心得,讓心靈得到凈化,讓品性得到升華,遠離塵世的喧囂,傾聽靈魂深處的呼聲,美哉!樂哉!

儒學漸熱,孔子學院開到了許多個西方國家,可見儒學的魅力!《論語》,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華,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如今社會早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2500多年前的經典語錄,今日還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日的心靈產生觸動嗎?我把這本書這段視頻推舉給伴侶們共享!

于丹緊扣現(xiàn)代人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yǎng),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抱負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獨特視角動身來解讀《論語》,心得體會《于丹論語心得》。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才智,以才智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排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才智。

易中天:灰色的孔子與多彩的世界

──《于丹論語心得》序

于丹白衣白裙,坐在一張黃色的長沙發(fā)上,旁邊是紅衫的央視主持人柴靜。我灰不溜秋地坐在她們的對面,預備提一些刁鉆奇怪的問題。

這是2023年11月12日的下午,地點是“百家講壇”的演播室,話題則圍圍著于丹的“論語心得”綻開。服裝未經設計,訪談也很自由。但我看著這一對桃紅李白,總不知孔老夫子見了會作何感想,便不懷好意地問:你們美女也喜愛孔子嗎?在你們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么樣的?

誰知于丹并不上當,應聲答道:我不主見從性別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顏色。

好聰慧的小妮子,好精彩的回答!我也馬上回應:那我今日就有點兒像孔子了。我這一身灰,等于沒有顏色。不過,灰色也有灰色的好處,那就是和任何顏色都能搭配,比方你們的鮮紅和雪白。

觀眾大笑。

訪談在笑聲中結束,我卻有點兒意猶未盡。事實上,我要問的問題是:孔子是不是眾人都需要的?假如是,那么,他應當是什么樣的?

答案其實就在剛剛的笑談中:一個大家都需要的孔子應當是灰色的。

我不知道于丹對于“顏色”和“溫度”的定義,但任何人都不行能沒有顏色。所謂“沒有顏色”,無非就是灰色?;疑念伾胁粡?,可以視為不是顏色的顏色,但同時又是最具普適性的顏色,由于它可以和全部顏色搭配。所謂“需要一位灰色的孔子”,無非是說,在這個多元的時代,我們需要一位最具普適性的孔子。

事實上,真正宏大的思想決不會只適用于一時一地或一人。它們總是具有普遍的意義,也應當具有普遍的意義。人們喜愛譏諷地說,生命之樹常青,而理論往往是灰色的。他們不知道,理論假如不是灰色的,就沒有普適性;而沒有普適性,也就沒有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盼望孔子是灰色的?;蛘哒f,我們情愿把他看作是灰色的。

但是,沒有人會喜愛只有灰色的世界?;疑仓挥性诤推渌伾钆鋾r,才能顯示它的普適性,顯示它的名貴和純粹。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需鏈接多彩的世界。這世界布滿生命活力,萬紫千紅,千姿百態(tài),萬類霜天競自由。正由于有了生活的五光十色,理論的灰色才不顯得死寂;也正由于有了思想的名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行耐。灰色提升著品位,而多彩保證了活力。這也就是和諧。

于丹為我們講解并描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鏈接是廣泛的,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題卻是單純的,單純到沒有顏色,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學者的孔子,也不知道這是不是歷史的孔子,更不知道這是不是真實的孔子。但我知道,這是我們的孔子,群眾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久的孔子。

我們需要這樣的孔子。我們歡迎這樣的孔子。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2

今日,我觀看了于丹老師講的《中學校生人格教育》短片后,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有反抗挫折的力量等。尤其是于丹老師講的幾個小故事,讓我很受啟發(fā)。有一個小男孩,由于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fā)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fā)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fā)一次脾氣就往籬笆墻上釘個釘子,隨著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沒有,小男孩漸漸的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心情,改掉了愛發(fā)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全部釘子拔掉,并指著籬笆墻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說:“孩子,你改掉了愛發(fā)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fā)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久留了下來?!蔽覀兒螄L不是總愛亂發(fā)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

有一個小男孩他想吃冰糕。由于天氣并不熱,家長怕他吃了肚子疼,所以不給他買,他就哭鬧甚至說父母不好,連一根冰糕都不舍得買……做個讓部分我想起于丹老師說的話:“有很多孩子以自己為中心,別人給他東西他覺得是應當的,不給他就不應當他們不覺得給他東西是情分,不給他東西是本分。”小孩的行為就驗證了這句話,我們應當做后者。還有一個故事,讓我感到驚異:一個同學由于三次剪發(fā)不合格被趕出校門三次,竟然自殺了。老師說如今17歲一下兒童存在許多像她這樣由于承受不了打擊而選擇自殺。這讓我很驚奇,為什么要選擇自殺呢?頭發(fā)不合格還可以再剪,考試不好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他們?yōu)槭裁催@么輕易的就結束了生命,生命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而且還屬于父母,屬于親人,當我們做輕言放棄生命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了他們,想到他們的痛,他們的愛,所以我們肯定要英勇的面對挫折,提高抗挫折力量盼望家長不要可怕我們經受挫折,在成長的路上,有坑我們會繞過,有山我們會翻過,它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失敗,挫折,可怕對我們的成長來說是不行缺少的,不是嗎?看完這堂講座,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3

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會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才智,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伴侶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如今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或許我們無力轉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轉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看法。”于丹給我們講解并描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知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仡欁约浩匠5墓ぷ骱蜕睿矔3S龅讲婚_心的事情,如與家人因瑣事產生分歧、和家人鬧沖突,工作中與同事有時會產生摩擦,與家長產生摩擦,面對不如意的同學會生氣…看過《論語》心得讓我明白了自己給別人帶來苦惱的同時自己也很苦惱。讓我找到了克服生活中不開心的好方法。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圓滿,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其次個看法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圓滿。一種圓滿,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圓滿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假如你由于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缺乏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缺乏,這就是《論語》告知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看法。

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端詳、明辨的力量,是寬容、不為己甚的看法。論語是道德與才智的凝聚,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伴侶,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才智,多一份糊涂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4

最近始終在看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說的是,這是一本特別好的書。

每每去到書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關于教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挫折、怎樣處事”的書籍比比皆是,而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迎合了當今冗雜社會下處于“心靈沖撞”中的人們所需要的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而這些書籍中,我認為于丹教授關于《論語》的心得體會卻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上學校的時候,什么《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淺顯的東西,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里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便的?;蛟S,沒有于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理解祖先圣賢為什么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看了于丹教授的書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宏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淺顯的孔夫子的《論語》并不是高不行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日,仍舊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暖和備至。

于丹教授說:“《論語》告知大家的,永久是最簡潔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歡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仔細真地看完后,心里很為于丹教授把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善結合后賜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

對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于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說,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里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共享吧!或許,迷茫中的你我,會不經意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關心吧!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5

人生在世,總有很多不平。有一首歌其中有這么一句歌詞,以前只不過哼哼而已。暑假在家,認真閱讀了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雖然不是大徹大悟,但是心靈也有所觸動。

《論語》曾經是我在念中師的時候閱讀過的一本書,它是一本記錄了2500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語錄。記得當時,我在語文課上機械得背誦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卻曾想到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程度較高的今日,竟然有一位女學者用自己的目光,將這樣一本古老的書籍,用現(xiàn)代的目光來閱讀和理解,這確實是特別吸引人的一點。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但是,一度人們更情愿稱他為孔夫子,代表了迂腐和固執(zhí)。可是如今,于丹老師將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和如今這個繽紛的世界理解起來,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把這樣一本難以理解的古代典籍,結合現(xiàn)代的實例,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從中也更能悟出道理。

于丹老師筆下的孔子沒有圣賢的架勢,樸實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實、暖和的生活看法。正如易中天所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顏色。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歡樂生活。主要講解并描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抱負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運用許多故事告知了我們很多為人處事的哲理。我分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為人之道。

《論語》說的是人,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導我們,怎樣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理健康、主動生活、和他人和諧相處,愛崗敬業(yè)、安于本職,獻于社會。君子是孔子人學的抱負人格,是士子們道德修養(yǎng)所努力的方向,它對社會大多數人而言,帶有懸格的性質。一個人,一個生活于平均化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中的一般人,應當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這是孔子為人之道的主要內涵。如前所述,孔子的.仁愛是一種綻開于詳細的人際關系當中的差等之愛,而在傳統(tǒng)的人際關系當中,最重要的關系主要有夫婦、父子、長幼、伴侶和君臣等五個方面。在今日我看來我們老師教育同學上要耐煩,把同學當作伴侶來對待,我們常常是這樣說,也這樣想。但事實上,我們很多時候并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老師會在課堂上生氣發(fā)火,這是我們還沒有學會耐煩的佐證。老師在課堂上失去理智,感情沖動,除了損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別無他用;老師的喋喋不休,除了讓孩子耳根的繭子更厚以外,沒有其他功能,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無非是盼望孩子好好學習,好好成長,如此而已。有沒有更有效的方法呢?回答是確定的。我們可不行以這樣嘗試一下?當孩子上課走神的時候,諒解他,提示他,究竟學習是孩子的事,他沒做好,盼望得到的是老師的關心;當課堂秩序亂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大呼小叫,我們應當考慮是不是我們的課堂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呀?準時調整自己的課堂,把孩子們吸引過來;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yè)的時候,諒解他,幫他找出沒有完成作業(yè)的緣由,關心他下次完成作業(yè),使孩子體驗準時完成作業(yè)的勝利感;當孩子犯了錯誤,耐煩一點,調查清晰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孩子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談,幫他熟悉自己的錯誤,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二〕、處世之道。

在社會交往中,無論是交友還是工作,人們都想找到一個適中的生存法則,既對自己負責任,又對他人負責任。于丹《論語》心得中,談到了一個職業(yè)化的工作看法,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說每個人要做好自己的份內事,也就是常說的本職工作,這也是全部人所需要推崇的。孔老夫子說:過猶不及。在孔子看來,事情做得過頭了和沒有做到位是一樣的效果。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埋怨社會不公,埋怨處世困難。于丹老師認為,與其怨天憂人,不如恭身自省,假如我們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yǎng)性,我們會少許多苦惱,就自然就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于丹老師所給我們講解并描述的英國有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讓我們從簡潔的事情當中明白一個不簡潔的道理——心態(tài)確定一切!于是,我不禁想到:在教育形式日益改變的今日,以怎樣的心態(tài)對待我們的工作,才能使自己感受到來自工作的歡樂呢?當然是心態(tài)的和諧。心平則氣和,氣和則神安,只有保持心態(tài)和諧,才能理性的處理期望所欲與利益所得的博弈關系,堅守老師的職業(yè)道德和社會義務,合理定位自己的價值觀,正確對待教育教學的各種困難,這時我們就能夠勇于接受挫折,樂于迎接挑戰(zhàn),客觀看待努力工作而獲得的至上榮譽。作為一名老師,只有做到心態(tài)和諧,擁有和諧的教育職業(yè)心態(tài),才能安心植根于悄悄的育人事業(yè)當中,不為世間的功利和浮躁所擾,從辛苦的教育工作中深深感悟,至情享受奉獻社會、奉獻教育的歡樂,收獲更多的美好和滿意。

〔三〕、交友之道。

我想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過許多的伴侶,但是到底有幾個真正的伴侶呢?到底有誰會在你需要的時候伸出手來,幫你一把呢?于丹《論語》心得中,也說道了,對待伴侶也要有肯定的尺度,保存一條界限,伴侶才能夠交往得久遠,有許多伴侶間彼此損害就是由于,沒有保持肯定的友誼距離。所以,于丹《論語》心得也告知我們,在這樣一個物質會社,交怎樣的伴侶,怎樣交伴侶。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埋怨社會不公,埋怨處世困難。其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假如我們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yǎng)性,我們會少許多苦惱,就自然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懷著樂觀和主動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歡樂的人,讓自己歡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暖和他人,讓家人伴侶乃至于更寬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四〕、抱負之道。

人應當有抱負,沒有抱負的人是可怕的。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抱負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力量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心修為提升,自身力量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鬃诱f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生是最終的總結,所以我們如今只能說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特別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許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得?佛像淡淡地說,由于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日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我想,這正是我們如今許多人心態(tài)的真實寫照,和別人攀比,比到最終經常悶悶不樂,郁郁寡歡。這是沒有什么必要的,人要學會知足常樂。

我想,這不僅僅是《論語》里面的一種道德抱負,它同樣適用于21世紀。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所享受的那種快樂,同樣是我們今日歡樂的源泉。這也許就是《論語》可以給我們今人最大的借鑒和閱歷所得吧讀了這樣的一本書,仿佛給自己的心靈澆了一次水,沖走了一些煩瑣世俗的念頭想法,滋養(yǎng)了自我的內心世界,讓我更主動地去面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6

我要跟大家品談的是一道心靈雞湯。讀過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的伴侶們,或許都有一種觸動心靈的感覺,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日復一日地仔細工作著,面對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時候,早已把煩躁變成無奈,把無奈變成習慣,總是多了幾分負重,少了幾分歡樂,因此也常常把“郁悶”當作自己的口頭禪。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論語心得》,竟然讓我感覺自己豁然開朗,雖不能說是大徹大悟,但也深深觸動心靈。我的心好像能更柔軟些,安靜些,包涵些,仁愛些。

我本來是不喜愛《論語》的,更精確地說是我不喜愛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還記得上中學那會兒,老師給我們講解論語的開篇“學而第一”時,我就表現(xiàn)了厭煩心情。那時,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兩千多年了,兩千多年前的人類,別說區(qū)區(qū)幾句話,即使再精華的東西,也會被幾千年的歷史車輪碾的灰飛煙滅,我就不信他還能在幾千年前指導影響現(xiàn)代的人類社會?于如今想來,是特別慚愧的,緣于我對文化的理解,對個人的修養(yǎng),以及對學習的看法。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好像把難以消化汲取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養(yǎng)分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這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圣賢的架勢,樸實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實、暖和的生活看法。她把淺顯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靈。她說:“孔子只有溫度,沒有顏色”。就像易中天老師在該書序言中所寫“事實上,真正宏大的思想決不會是只適用于一時一地一人,它們總是具有普遍性?!蔽蚁脒@也就是孔老夫子為什么能在幾千年后仍舊閃爍著才智光輝的緣由吧!

書中主要講解并描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抱負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勵志故事都告知了我們很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而《論語》的真諦,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歡樂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獵取心靈歡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人人都盼望過上歡樂美好的生活,于丹教授認為,美好歡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追蜃咏探o我們的歡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內心的安靜。

書中談到孔夫子最喜愛的一個同學叫顏回,他曾經夸獎他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艱苦的生活對于別人來說難以忍受,而顏回卻能得意其樂,于丹老師說,顏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它能忍受貧困,而是他的生活看法,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靜?!柏毝鴺罚欢枚Y者”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或許我們無力轉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轉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看法。這是于丹老師品位的另一心語。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在家看《濟公新傳》,濟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每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問緣由。原來老婆婆有兩個女婿,一個是賣雨傘的,一個是賣鞋的,晴天時,老婆婆擔憂賣雨傘的女婿沒了生意,賺不到錢,難過哭泣;雨天時,老婆婆又擔憂賣鞋的女婿沒了生意,賺不到錢,也難過哭泣。道濟師傅開導她說:“你為什么不換個角度想一想呢?假如你想晴天的時候,賣鞋的女婿來了生意,賺到了錢;雨天的時候,賣傘的女婿又來了生意,賺到了錢,你是不是應當為他們興奮才對呀?一個簡潔的換位思索,讓老婆婆喜笑顏開。歡樂如此簡潔,活佛如此渡人,讓我釋然之后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個人的無名火撒向很多人,把上班的無名火帶到下班,把單位的無名火帶給老公,這是我常干的事兒,我想也是大多數人常有的事。我們顛倒了生活的本質,之所以工作,正是為了更歡樂的生活。有人問佛主:什么是佛?佛主說“無憂是佛”。歡樂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目的,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上班時盡心,下班時快樂,我們就會在平衡中歡樂地生活。品嘗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開心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也才能如孔夫子教育我們歡樂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那份安靜。

假如說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那么于丹的《論語心得》,章章都會散發(fā)濃香。讀罷之后所感悟到的,絕不僅僅是寫下的這些,寫下的也好,未寫的也罷,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愿我們都能為更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找到一個出路,我想,這也是的初衷吧!

于丹論語心得體會篇7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實的、暖和的生活看法,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抱負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許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歡樂生活!

于丹教授在此書中是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才智,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主動的看法,是道德品性、情感才智的升華,看完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但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會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育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點就是要有一個樂觀主動的心態(tài),與人為善、修身養(yǎng)性,做好自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