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東歸》注釋及賞析_第1頁
《送人東歸》注釋及賞析_第2頁
《送人東歸》注釋及賞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送人東歸》注釋及賞析《送人東歸》

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

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際孤棹還。

何當重相見,樽灑慰離顏。

此詩約作于懿宗咸通初。所送之人不詳。題一作《送人東游》。詩中雖寫有送別時的蕭瑟氣象,但不作苦語。風格寬和,布局均勻。頷聯(lián)二句寫景,與《商山早行》一樣不用動詞,展現(xiàn)出爽朗明麗的意境,亦為后人所贊揚。

解釋

荒戍:荒廢的邊塞營壘。

浩然:意氣充足、豪邁堅決的樣子,指遠游之志甚堅。《孟子公孫丑下》:"予然后浩然有歸志。'

漢陽渡:湖北漢陽的長江渡口。

郢門山:位于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即荊門山。

江:指長江。幾人:猶言誰人。

孤棹:孤舟。棹:原指劃船的一種工具,后引申為船。

何當:何時。

樽酒:猶杯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離顏:離別的愁顏。

①、②古戍二句:古戍,古時的營壘,也就是故關。浩然,廣闊貌。這是說友人在秋天的時候,起了難以遏止的歸心,便行東歸。

③、④高風二句:高風,秋風。秋深云少,天宇寥廓,故稱高秋,因此秋風也可稱高風。漢陽,今湖北省漢陽縣。初日,剛出的太陽。郢門山,即荊門山。這是寫其歸途風景。由西而東,應當是先過荊門山,再到漢陽渡。

⑤、⑥江上二句:江上,泛指長江下游,即這位友人要歸去的地方。幾人,還有哪幾個人。孤棹,即孤舟,以部分代全體。這是想其歸后人事必多變遷。

⑦、⑧何當二句:何當,何時。重,再。離顏,離別之后的憂愁的面貌。這是寫彼此的別杯。

這首詩風格寬和,布局均勻,雖送別之作,而不作苦語。次聯(lián)與另外一聯(lián)名句"雞聲茅店同,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都以不用虛字見長,顯得特殊健拔。

溫庭筠(公元812年?)字飛卿,原名岐,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少有文才,常與貴族子弟出入花街柳巷,酗酒,行為放浪,屢試不第,終生潦倒,困頓而死。曾做過隨縣和方城縣的縣尉,官終國子助教。他在考場中,常為人代筆或教導答案,多有越軌行為。但是與人扳腕子時,不超過八次,立就八韻(十六句)詩文,故人稱"溫八叉'。與李商隱齊名,但詩風稍頹廢,意境清淺。他也是聞名的詞人。有《溫飛卿詩集》七卷。

荒廢的***壘黃葉落滿,伴送友人飄然離開這荒蕪的塞關。秋風吹過漢陽渡口,旭日升起在荊門山巔。漂泊天際的一葉孤舟回去以后,還能有幾位往日的故友生活在家園?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和你相見,那時我將以杯酒勸慰離別的愁顏。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采納較為近古的五律形式,格調亦傾向高古一路,造語渾樸,意境深遠。

起句"荒戍落黃葉'即顯出蒼涼勁直的氣象:荒蕪的城墻,蕭蕭的落木,為颯爽的秋色進一步增加了凜冽肅殺的氣氛,頗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的氣格,試想在這樣蕭瑟的環(huán)境中送別友人,難免會滋長悲怨惆悵的心情,然而接下來"浩然離故關'卻令人精神一振,友人的遠行,竟帶著滔滔浩然之氣,其胸襟之闊遠、意象之高邁在送別詩中并不多見,好像天地間都充塞著一股志士雄風。

頷聯(lián)更見詩人馭筆的功力,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稱"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有初唐氣格,高出"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lián)之上。其實在溫庭筠的作品里,后一聯(lián)的知名度明顯更高一些,而王氏之所以標舉"高風'一聯(lián),大約是嫌"雞聲'句繪景過于工細,落下了太多晚唐的痕跡,不及此詩的頷聯(lián)渾樸古澹、氣韻清拔。從這個角度看,"高風'和"初日'的確境界闊大,"漢陽渡'與"郢門山'則囊括了楚國風物,一聯(lián)之內(nèi)形成互文,意思是友人在高風旭日之間辭別荊山楚水,聲勢尤壯。

頸聯(lián)遙想友人與自己分別之后的境遇。"江上幾人在'是設問途中所見,"天際孤棹還'是假想所歸之處的遭際。友人浪跡已久,今由江陵東歸,對于吳地的親友來說,大約可以釋去很多離愁別恨吧。但這一層意思沒有明寫,只用一"還'字點出角度的切換從送行者轉為迎歸者。尾聯(lián)設想他日重逢,追思當年載酒江湖,意氣風發(fā),當浮一大白。在對前程的遙想中,詩人好像并無"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之類的憂慮,對于來日的重會,也沒有惆悵的今昔之慨,只是爽快地要求"尊酒慰離顏',仿佛二人并未因歲月的消逝而轉變當年的豪邁之情。

此詩送別而不傷別,寥寥數(shù)語勾畫出一個高邁俊朗的秋天。有依依惜別的深情,更有沉雄慷慨的氣概。單看前四句,的確能夠找到初、盛唐的一些風韻,相形之下,頸聯(lián)顯得稍弱,未能將前文的氣象貫穿下去,不免還是落入中唐以后了。

詩題為"送人東歸',所送何人不詳??丛娭械孛荚诮窈笔?,可知是溫庭筠宣宗大中十三年(859)貶隨縣尉之后、懿宗咸通三年(862)離江陵東下之前的作品,很可能作于江陵,詩人時年五十左右。

關于本詩的發(fā)端,清人沈德潛曰:"起調最高。'(《唐詩別裁》)試想:地點既傍荒蕪冷落的古堡,時令又值落葉蕭蕭的寒秋,此時此地送友人遠行,那別緒離愁,將何以堪!然而出人意料,接下去詩思卻陡然一振:"浩然離故關'友人此行,心浩然有遠志。氣象格調,自是不凡。

頷聯(lián)兩句互文,意為:初日高風漢陽渡,高風初日郢門山。初日,點明送別是在早晨。漢陽渡,長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漢市;郢門山,位于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兩地一東一西,相距千里,不會同時消失在視野之內(nèi),這里統(tǒng)指荊山楚水,從而展現(xiàn)寬闊雄奇的境界,并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颯颯秋風、杲杲旭日,為友人壯行色。

頸聯(lián)仿效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而給予兩重詩意:詩人一面目送歸舟孤零零地消逝在天際,一面遙想江東親友也許正望眼欲穿,切盼歸舟從天際飛來。幾人,猶言誰人。"江上幾人在',想象歸客將遇見哪些故人,受到怎樣的接待,是對友人此后境遇的關切;詩人早年曾久游江淮,此處也寄予著對故交的懷念。

尾聯(lián)寫當此送行之際,開懷暢飲,設想他日重逢,更見惜別之情。

這首詩逢秋而不悲秋,送別而不傷別。如此離別,在友人,在詩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詩人只在首句稍事點染深秋的蒼涼氣氛,便大筆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