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表藥發(fā)散風寒藥第一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教學要求教學重點:
掌握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生姜、薄荷、蟬蛻、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和應用;教學難點:
區(qū)別理解麻黃和桂枝,菊花和桑葉,柴胡和葛根功效的異同第二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概念
凡以發(fā)散表邪,治療表證為主要功用的藥物,稱為解表藥。又稱發(fā)表藥。解除表邪解發(fā)散表疏散表證
第三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表里辨證概念:表里——辨別病變部位、病情輕重、病勢趨向的綱領。表里的一般劃分:
皮毛、肌腠、經(jīng)絡——表,輕淺
臟腑、骨髓——里,深重
病勢判斷:
由表入里——勢進
由里出表——勢退第四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一、表里(一)表證1、概念
:六淫、疫氣、蟲害等邪氣經(jīng)皮毛、口鼻侵入機體,正氣(衛(wèi)氣)抗邪所表現(xiàn)輕淺證候的概括。多見于外感病初期2、特點:起病急,病情輕,病程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新起惡寒,發(fā)熱并見,內(nèi)部臟腑癥狀不明顯。3、病機
: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衛(wèi)氣的宣發(fā)。4、主證:惡寒(惡風)發(fā)熱,舌苔薄,脈浮兼證:鼻塞、頭痛、咳嗽、身疼項強、咽痛辨證要點:惡寒發(fā)熱、苔薄、脈浮5、臨床常見的證型:風寒束表證、風濕遏表證、燥邪犯表證、暑濕襲表證、風襲表虛證。6、發(fā)展趨勢:一般可較快治愈;也可成為里證或半表半里證。第五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里證1、概念:泛指病變部位在內(nèi),由臟腑、氣血、骨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證候。常見于外感病中、后期或內(nèi)傷病。2、特點:病位深,病勢重,病程長3、病因病機:①表不解內(nèi)傳入里;②外邪直中;③臟腑功能紊亂。4、主證:不惡寒,苔不薄,脈不浮,以臟腑證候為主5、證候類型:里寒證,里熱證,里實證,里虛證。第六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半表半里證1、概念: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過程中,邪正分爭,少陽樞機不利,病位處于表里之間、進退變化之中所表現(xiàn)的證候。2、特點: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3、病因病機:邪氣不盛,不能直入于里,正氣不足,不能拒邪于外4、主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口苦咽干脈弦第七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表證與里證的鑒別類型表
證里
證半表半里寒熱發(fā)熱惡寒并見
發(fā)熱不惡寒或但寒不熱
寒熱往來
內(nèi)臟及其它癥狀頭身疼,鼻塞,噴嚏等,內(nèi)臟癥狀不明顯
內(nèi)臟證候如咳喘心悸,腹痛,嘔瀉等胸脅苦滿
舌苔變化不明顯
多有變化
不明顯
脈多浮脈
多沉脈等
多弦脈第八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解表藥又曾稱為發(fā)汗藥,解表法亦相應稱為汗法。從發(fā)展沿革來看,由于對風寒表證及發(fā)散風寒藥認識較早,風寒之邪宜于從汗而解,這些最初使用的解表藥一般具有明顯的辛溫發(fā)汗作用,基于這種臨床用藥實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總結(jié)了“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的著名治療原則。隨著對表證認識的深化和解表治法的發(fā)展,有的表證并非汗解所宜;解表藥物逐漸增多,其中有的并無明顯發(fā)汗作用卻為表證所常用,解表藥便超越發(fā)汗的原始含義??梢姡獗硭幵从诎l(fā)汗藥,包括了發(fā)汗藥,而又不僅限于發(fā)汗藥。第九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二、藥性特點
1.多辛、質(zhì)輕。
2.主入肺、膀胱經(jīng)。辛能發(fā)散,疏表透邪;輕揚升浮,偏行肌表,開腠去實。故解表藥善于外達肌膚,以祛散以風為主的六淫表邪,解除表證。肺合皮毛,太陽膀胱經(jīng)主一身之表第十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三.功用與分類
發(fā)散風寒藥—治風寒表證
發(fā)散表邪發(fā)散風熱藥—治風熱表證治療表證(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無汗或汗出不暢、脈?。?/p>
兼宣肺平喘、透疹、祛風止痛、利水消腫等。第十一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兼有的功用:宣肺平喘——治外感咳喘透疹——治麻疹不透祛風止痛——治頭風頭痛、風濕痹痛利水消腫——治水腫初起有表證者或腰以上腫當發(fā)汗者消散瘡瘍——治瘡瘍初起有表證者宣通鼻竅——治鼻淵頭痛者利咽喉——治風熱上壅的咽喉腫痛明目——治肝經(jīng)風熱、目赤腫痛第十二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四、
配伍原則
春季——多風熱,發(fā)散風熱藥+清熱藥
1、根據(jù)四時夏季——多夾暑濕+祛暑藥、化濕藥感邪的不同,進行秋季——兼燥邪+潤燥藥選藥配伍冬季——多風寒,發(fā)散風寒藥+溫里藥
第十三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2、體虛外感,需配扶正藥氣虛——補氣藥血虛——補血藥
陰虛——養(yǎng)陰藥
陽虛——補陽藥3、溫病初起,邪在衛(wèi)分:配清熱解毒藥第十四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五、使用注意
1、取微汗為宜,忌大汗,以免耗氣傷陰。2、虛汗、瘡瘍?nèi)站?、淋證、失血患者當慎用。3、注意因時、因地而權(quán)衡用量的輕重。4、入湯劑不宜久煎(煮沸10~15分鐘為宜)。第十五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六、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1、發(fā)汗:促進汗腺分泌和血管舒張反應,具有不同程度的發(fā)汗作用;如麻黃、生姜、桂枝、葛根等。2、解熱:大多數(shù)有不同程度的解熱作用,如柴胡、桂枝、荊芥、防風、葛根等。3、鎮(zhèn)痛:柴胡、藁本、防風、白芷、細辛、羌活、桂枝等具有一定鎮(zhèn)痛作用;4、抑菌、抗病毒:麻黃、柴胡、紫蘇、生姜、薄荷等對多種呼吸道細菌及病毒有抑制作用。第十六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七、現(xiàn)代應用感冒、流感、麻疹、腮腺炎、流腦等感染性疾病的早期;以及急性腎炎、急性風濕熱、急性結(jié)膜炎、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產(chǎn)褥熱等臨床各科的疾患。第十七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常用名詞術(shù)語
發(fā)汗解表:通過發(fā)汗,使表邪從外而出,以解除表證的藥物作用,謂之發(fā)汗解表,亦稱發(fā)表。適用于外感初起,邪在表者。發(fā)散風寒:發(fā)散風寒外邪之義。為辛溫解表藥的主要作用,性味辛溫,能發(fā)散肌表風寒解除表證。適用于風寒表證,及風寒頭痛、肢體疼痛。第十八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宣肺:宣通肺氣之義。外邪襲肺或痰濁阻肺,致肺氣閉郁,出現(xiàn)咳嗽氣喘。宣肺藥具辛之性,以宣通肺氣,而平定喘咳,藥如麻黃、桔梗。
調(diào)和營衛(wèi):解除風邪并調(diào)整營衛(wèi)失和的治法。風邪自表而人,可導致營衛(wèi)失調(diào),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汗出惡風、鼻鳴干嘔、脈浮弱等癥。常用桂枝解肌發(fā)汗而通衛(wèi),白芍斂陰而和營,兩藥合用解肌發(fā)汗、調(diào)和營衛(wèi);營衛(wèi)得和,則諸癥自解。
發(fā)表透疹:通過發(fā)表以透出隱之未透之疹的藥物作用。適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透兼有表證者。宣通鼻竅:通過辛散之作用,解除鼻塞之癥,稱之為宣通鼻竅。宣通鼻竅藥適用于外感頭痛。第十九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發(fā)散風熱:發(fā)散風熱外邪之義。為辛涼解表藥的主要作用,性味辛涼為主,除辛散外邪外,兼有一定的清熱作用。適用于風熱表證,以及風熱頭痛、咽痛。亦稱疏散風熱。升陽舉陷:藥性上升,能使下陷的中氣得以上升,謂之升陽舉陷,亦稱升舉中氣、升提中氣、升舉陽氣。藥如升麻、柴胡。
第二十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節(jié)
發(fā)散風寒藥(辛溫解表藥)
一、性能特點1、性味:兼苦味—如麻黃、羌活、蒼耳子多為辛、溫(檉柳性平)兼甘味—桂枝、防風2、歸經(jīng):多入肺、膀胱經(jīng)3、毒性:細辛、蒼耳子有小毒二、功用:發(fā)散風寒——主治風寒表證(發(fā)汗力強)
第二十一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麻
黃
HerbaEphedrae
[來源]:為麻黃科(Ephedraceae)植物中麻黃
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草麻黃EphedrasinicaStapf、木賊麻黃EphedraequisetinaBunge的干燥草質(zhì)莖。第二十二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草麻黃第二十三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草麻黃第二十四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中麻黃第二十五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中麻黃第二十六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木賊麻黃第二十七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木賊麻黃第二十八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處方用名】
生麻黃、麻黃、西麻黃、凈麻黃(生用,辛散作用較強)發(fā)汗解表宜生用水炙麻黃(炒時加清水,辛散作用緩和)止咳平喘多炙用蜜炙麻黃(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減弱,且有潤肺之功)麻黃絨第二十九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性能特點]:
本品味辛發(fā)散,性溫散寒,入肺與膀胱經(jīng),善達肌表,開腠理,透毛竅,發(fā)汗解表以散風寒,為辛溫發(fā)汗之峻品,被稱為“發(fā)汗解表第一藥”;本品作用重在開宣肺氣,以外散風寒,內(nèi)平喘咳,下通水道,且宣散之力頗強。故只適于風寒表實證、肺氣壅遏的實喘及風水水腫而無汗者。性味歸經(jīng):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jīng)。第三十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功效]:
發(fā)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腫。
第三十一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應用:
1、用于風寒感冒,常與桂枝相須為用。發(fā)汗力強,被譽為“傷寒發(fā)表第一要藥”。尤適宜風寒感冒兼胸悶喘咳者。
2、治肺氣壅遏之喘咳證——為治肺氣壅遏之喘咳要藥。
3、治風水水腫——水腫初起,有表證者,宜伍發(fā)汗解表和利水退腫藥。此外,取其溫散寒邪之功,還能用于風寒濕痹、陰疽、痰核等證。第三十二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現(xiàn)代應用]:治療支氣管哮喘。[用法用量]:
3-10g。煎服。發(fā)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蜜炙;搗絨緩和發(fā)汗之力。小兒、老年體弱者宜用麻黃絨或炙用。[使用注意]:發(fā)汗力較強,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及虛喘者慎用。△傳統(tǒng)上有“有汗不得用麻黃”的講法。第三十三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實驗研究】
本品主要成分為麻黃堿,并含少量偽麻黃堿、揮發(fā)油等。麻黃揮發(fā)油有發(fā)汗作用,麻黃堿能使處于高溫環(huán)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麻黃揮發(fā)油乳劑有解熱作用。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均有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偽麻黃堿有明顯的利尿作用。麻黃堿能興奮心臟,收縮血管,升高血壓;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可引起興奮、失眠、不安。揮發(fā)油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第三十四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桂枝
RamulusCinnamomi
[來源]為樟科(Lauraceae)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嫩枝。第三十五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桂枝原植物第三十六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十七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桂枝藥材標本第三十八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最早記載于《別錄》
處方用名:
桂枝段、嫩桂枝、桂枝尖、桂枝木、炒桂枝、炙桂枝。
第三十九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性能要點]:桂枝辛溫發(fā)散,甘溫助陽,外能發(fā)散風寒,內(nèi)能溫通血脈,為風寒外感、寒凝血滯、陽不化氣等證之要藥。其發(fā)汗之力雖不及麻黃,然其味甘力緩又無傷陽之弊,故風寒感冒虛實皆可應用。
性味歸經(jīng):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第四十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功效]:
發(fā)汗解肌、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第四十一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功用:
表實證:配麻黃1、發(fā)汗解肌-治風寒表證
表虛證:配白芍
解肌——即解除肌表之邪。是治療外感證初起而有汗的方法。辛溫解肌,如桂枝湯;辛涼解肌,如柴葛解肌湯。第四十二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溫通經(jīng)脈,散寒止痛胸痹心痛
寒凝血滯諸痛證中寒腹痛閉經(jīng)、痛經(jīng)風寒濕痹
3、通陽化氣
溫陽化氣以行水—痰飲、水腫證溫陽通脈以復脈—心悸、脈結(jié)代第四十三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用法用量]:煎服,3~10g
.風濕痹痛可用至30—45克。
[使用注意]:
凡溫熱病、陰虛陽盛及血熱妄行、月經(jīng)過多者,均忌用。
第四十四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麻黃與桂枝共性:發(fā)汗解表,用于風寒表證。個性:麻黃—發(fā)汗力強,兼能平喘利尿;
——只用表實證;水腫兼表證。桂枝—發(fā)汗力弱,可溫通經(jīng)脈、通陽化氣;
——表實、表虛均可用;用于寒凝血滯諸痛;陽虛水濕不化諸證、心悸等。比較:第四十五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解肌:
治療學術(shù)語。即解除肌表之邪。是對外感證初起有汗的治法。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秱畞硖K集》:“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薄稖夭l辨》:“傷寒非汗不解,最喜發(fā)汗;傷風亦非汗不解,最忌發(fā)汗,只宜解肌,此麻桂之異其治,即異其法也。溫病亦喜汗解,最忌發(fā)汗,只許辛涼解肌,辛溫又不可用?!惫逝R床上應針對病癥的寒熱而采用辛溫解肌法或辛涼解肌法。辛溫解肌如桂枝湯,辛涼解肌如柴葛解肌湯。第四十六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營衛(wèi)不和:一般是指表證自汗的病理而言。表證自汗有兩種情況:一是“衛(wèi)弱營強”。因衛(wèi)外的陽氣虛弱,失去外固的能力,汗液自行溢出,臨床表現(xiàn)為身不發(fā)熱而時自汗出。一是“衛(wèi)強營弱”,因陽氣郁于肌表,內(nèi)迫營陰而汗自出,臨床表現(xiàn)為時發(fā)熱而自汗,不發(fā)熱則無汗。強與弱只是相對的。治療上用桂枝湯。桂枝湯是《傷寒論》的代表方之一,仲景方約二百余首,其中用桂枝湯加減變化而出者,計有二十八方,約占七分之一。此方不僅用于外感風寒表虛證,且大量用于臨床各科之無表證者。前人柯韻伯、王子接、鄭欽安都談到本方既是解表劑,又是和里劑,尤其王子接論述傷寒方,列桂枝湯為和劑祖方。歷代醫(yī)家稱譽此方為仲景“群方之冠”。實踐證明,桂枝湯功用既能調(diào)和營衛(wèi),又能燮理陰陽,與麻黃湯之專于發(fā)表,及三承氣湯之專于攻里者不同。正因為它具有解表和里的功效,因此,可用于營衛(wèi)失調(diào),營衛(wèi)不足及陰陽失調(diào)所導致的許多病癥。第四十七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荊芥
HerbaSchizonepetae
最早記載于《本經(jīng)》
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riq.的地上部分。主產(chǎn)于江蘇、浙江及江西等地。多系人工栽培。秋冬采收,陰干切段。生用、炒黃或炒炭。第四十八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
荊芥原植物第四十九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荊芥藥材標本第五十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處方用名】荊芥、荊芥穗(生用,主要用于祛風解表)炒荊芥(炒至微黃色,發(fā)表力緩和)荊芥炭、黑荊芥(炒至黑色為度,用于止血)第五十一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性味歸經(jīng)與功效性味歸經(jīng):
辛,微溫。歸肺、肝經(jīng)。藥性說明本品性平不烈,以辛為用,長于散風,外感風寒、風熱均為常用。炒炭止血。功效:
祛風解表,透疹消瘡,炒炭止血。
第五十二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祛風解表透疹消瘡炒炭止血外感風寒或風熱感冒★用治風寒感冒,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者,常與防風、羌活、獨活等藥同用,如荊防敗毒散;★用治風熱感冒,頭痛目赤,每與辛涼解表藥銀花、連翹、薄荷等藥配伍,如銀翹散。
1風疹瘙癢
★配伍苦參、防風、赤芍等同用,又治風疹瘙癢,或濕疹癢痛,如消風散。
2麻疹不透★為“內(nèi)蘊熱毒,外感天行”,宜配伍清熱解毒之品。3瘡瘍初起兼有表證
吐血、衄血、便血及崩漏
第五十三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用法用量:
煎服,3-10g。使用注意:
本品氣味芳香,入湯劑不宜久煎。又荊芥發(fā)表散風、透疹、消瘡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第五十四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防
風
RadixSaposhnikoviae
源于《本經(jīng)》
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風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ez.)Schischk.的根。主產(chǎn)于東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春秋季采挖,曬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第五十五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防風原植物第五十六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防風藥材標本第五十七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處方用名】防風、關防風、北防風、青防風(生用,主要用于解表、祛風濕、解痙)炒防風(炒至焦黃色為度,解表力緩和,用于止瀉)防風炭(炒至黑色為度,用于止血)第五十八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性味歸經(jīng)與功效性味歸經(jīng):
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jīng)。藥性說明本品辛散祛風,微溫不燥,甘緩不峻,質(zhì)松而潤?!鳌爸物L之通用藥”(通治諸風,故名防風,不論外風內(nèi)風均可應用)△“風藥之潤劑”功效:
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止瀉。第五十九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應用1、感冒頭痛。為風藥中之潤劑。
2、風寒濕痹證。常配伍祛風濕藥。
3、風疹瘙癢。常與荊芥、白蒺藜等同用。
4、破傷風。常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此外,本品入肝經(jīng),有疏肝理脾的作用。常配伍陳皮、白芍、白術(shù)治療肝脾不和。本品炒炭能止血。第六十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防風與荊芥鑒別功效鑒別:
防風與荊芥均味辛性微溫,溫而不燥,長于發(fā)表散風,對于外感表證,無論是風寒感冒,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還是風熱感冒,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咽痛等,兩者均可使用。同時,兩者也都可用于風疹瘙癢、炒炭可止血。不同之處在于:
荊芥──發(fā)汗力大,透散力強,兼能透疹、療瘡。
防風──祛風力勝,為治風病之通用藥,且能勝濕止痛、解痙。內(nèi)、外風均治。第六十一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第六十二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白
芷
RadixAngelicaeDahuricae
最早記載于《本經(jīng)》
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etYuan的根。主產(chǎn)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秋季采挖,曬干切片生用。第六十三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白芷原植物第六十四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白芷藥材標本第六十五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性味歸經(jīng)與功效處方用名:
白芷、川白芷、香白芷、杭白芷。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肺、胃經(jīng)。藥性說明白芷辛散祛風止痛,溫燥除濕,芳香通竅,尤以善散陽明風寒見長,為陽明頭痛、鼻淵頭痛要藥。兼可排膿療癰。
功效: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第六十六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功用:1、解表散風,通竅止痛—解表散寒力緩,用治外感風寒之頭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證。2、通竅止痛:(1)陽明經(jīng)頭痛;(2)牙痛;(3)風濕痹痛;(4)鼻淵。3、燥濕止帶—用治(寒濕或濕熱)帶下證。4、消腫排膿—用治瘡癰腫毒。第六十七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羌
活
RhizomaseuRadixNotopterygii
最早記載于《藥性論》
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TingexH.T.Chang及寬葉羌活NotopterygiumforbesiiBoiss.的根莖及根。主產(chǎn)于四川、甘肅及云南等地。多于初春及秋季采挖,干燥,切片生用。第六十八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羌活原植物第六十九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羌活藥材標本第七十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性味歸經(jīng)與功效處方用名:
羌活、西羌活、川羌活。性味歸經(jīng):
辛、苦,溫。歸膀胱、腎經(jīng)。藥性說明:
本品辛溫發(fā)散,苦溫除濕,既除肌表風寒之邪,又祛經(jīng)絡寒濕痹阻,作用較強,且偏上偏表,適于上半身風濕痹痛。功效:
散寒祛風,祛風勝濕,止痛。
第七十一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臨床應用1、散寒祛風:外感風寒或挾濕頭痛身痛。風寒濕邪襲表,惡寒發(fā)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痛等證。
2、勝濕止痛:風寒濕痹,肩臂疼痛。善治腰以上風寒濕痹,尤以肩背肢節(jié)疼痛者佳,每與祛風濕藥同用。
第七十二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用法用量與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煎服,3g~10g。使用注意
本品氣味濃烈,用量過多,易致嘔吐,脾胃虛弱者不宜服。血虛痹痛,陰虛頭痛慎用。第七十三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紫
蘇
FoliumPerillae
[來源]:為唇形科(Labiatae)植物紫蘇
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莖。第七十四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紫蘇原植物第七十五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紫蘇藥材標本第七十六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蘇葉藥材標本第七十七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處方用名:
紫蘇、紫蘇葉、紫蘇梗、老蘇梗、帶葉蘇梗、嫩蘇葉、嫩蘇梗。第七十八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性味歸經(jīng)與功效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肺、脾經(jīng)。藥性說明:紫蘇辛溫行散,葉輕如肺,能發(fā)散風寒、宣肺止咳;梗如脾胃,善于行氣和中,理氣安胎。故為風寒咳嗽、脾胃氣滯所常用,此外,又解魚蟹之毒。功效:
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第七十九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應用:
1、解表散寒(蘇葉較佳):用于風寒感冒,咳嗽痰多。主治風寒感冒,惡寒無汗;風寒犯肺,咳嗽痰多;外感風寒,內(nèi)兼氣滯者用之更良。
2、行氣寬中(蘇梗較佳):用于脾胃氣滯,胸悶嘔吐。本品為行氣寬中,行氣止嘔良藥,兼有理氣安胎之功。
3、安胎:胎氣上逆;胎動不安。
4、解魚蟹毒:適于魚蟹變質(zhì),食后吐瀉、腹痛。
第八十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用法用量:
煎服,5-9g,不宜久煎。
第八十一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生姜
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根莖。
第八十二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
【藥性說明】
生姜辛溫發(fā)散,入肺經(jīng)外能發(fā)汗,內(nèi)能化痰,其解表力弱,善治風寒咳嗽。入胃經(jīng)又善溫中止嘔,治多種嘔吐,稱“嘔家圣藥”。第八十三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功效和應用】
解表散寒:風寒感冒溫中止嘔:胃寒
嘔吐
素有“嘔家圣藥”之稱溫肺止咳:風寒咳嗽解毒: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毒。
風寒感冒輕證(單煎加紅糖服,或配蔥白煎服|)(加入其他辛溫解表劑中,作輔藥使用)胃寒嘔吐者,配半夏,即小半夏湯;(尤宜)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等同用。某些止嘔藥用姜汁制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寒犯中焦脾胃虛寒(胃脘疼痛、食少、嘔吐等癥)第八十四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用法用量】煎服,3g~9g,或搗汁服?!臼褂米⒁狻勘酒穫幹?,故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第八十五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香薷
(香茹、陳香薷、香薷穗、江香薷)
第八十六頁,共九十八頁,編輯于2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tǒng)采購與安裝合同3篇
- 2025個人土地投資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二零二五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個人二手房交易合同模板房屋質(zhì)量檢測版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綠色生態(tài)店面翻新與能源管理系統(tǒng)承包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供應鏈金融模塊八交易磋商與合同訂立指南4篇
- 2025年度復古風格店面裝修與復古商品供應鏈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度鋼材行業(yè)技術(shù)改造項目合同2篇
- 2025年度文化遺產(chǎn)拍賣交易合同4篇
- 2025年度國際援助慈善捐贈執(zhí)行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無人駕駛車輛測試合同免責協(xié)議書
- 2025年湖北華中科技大學招聘實驗技術(shù)人員52名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高三日語一輪復習助詞「と」的用法課件
- 毛渣采購合同范例
- 無子女離婚協(xié)議書范文百度網(wǎng)盤
- 2023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注射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
- 五年級上冊小數(shù)遞等式計算200道及答案
- 2024年廣東高考政治真題考點分布匯 總- 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 燃氣管道年度檢驗報告
- GB/T 44052-2024液壓傳動過濾器性能特性的標識
- 國際市場營銷環(huán)境案例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