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科學的優(yōu)質(zhì)教案_第1頁
小學一年級科學的優(yōu)質(zhì)教案_第2頁
小學一年級科學的優(yōu)質(zhì)教案_第3頁
小學一年級科學的優(yōu)質(zhì)教案_第4頁
小學一年級科學的優(yōu)質(zhì)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一年級科學的優(yōu)質(zhì)教案初識大自然

一、教學目標

1.科學學問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很多隱秘值得探究。

2.科學探究

能靜心聽聲音,推斷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嘗試搜集自然風光圖片,嘗試向同伴介紹大自然風光。

3.科學態(tài)度

感受自然的漂亮、神奇,讓學生喜愛自然,激發(fā)探究欲;學習達爾文科學考察過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艱辛、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預備

分組預備:提前搜集自己寵愛的自然風光照片,向大家介紹這是什么地方?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教師預備:蟬鳴、蛙鳴、杜鵑鳴叫、蟋蟀鳴叫、雷鳴等音視頻資料。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大自然,是科學家們討論的對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初步了解。

(二)新課學習

1.提取對大自然的已有認知并予以豐富

(1)教師播放來自大自然的聲音(選取帶有各種自然之聲的聲音資料,學生聽音推斷和想象)。

(2)學生仔細聽,把聽到的聲音與對應的物體(現(xiàn)象)畫下來。

(3)溝通。學生將頭腦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畫面,用圖畫和言語表述出來。

(4)出示大自然的聲音對應的事物(現(xiàn)象)圖片,與之前的溝通結(jié)果進展印證或訂正。

(5)學生介紹自己見過的自然風景,豐富學生對大自然的熟悉。(先小組內(nèi)溝通再全班溝通)。

(6)小結(jié)。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動植物,有各種自然現(xiàn)象(例如雷電)。

大自然中隱藏著許多神秘,需要我們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討論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提醒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達爾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實

(1)閱讀。學生看圖、看拼音自讀短文,然后相互講講達爾文的故事。

(2)溝通自己的收獲和感想。

(3)總結(jié)。我們要像科學家達爾文一樣,愛自然,多觀看、勤整理、記錄、善堅持。

(三)下課

小學一年級科學的優(yōu)質(zhì)教案2

我有奇怪心

教學目標:

1、在奇怪心的驅(qū)使下,對常見物體的外在特征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感受探究的樂趣。

2、了解溫室里的石頭、自然中的鳥兒、蜻蜓、彩虹和其他。

3、通過對自然的感知及描述,使他們感到奇怪。

4、通過對溫室里驚奇的“石頭”的觀看,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奇怪心,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生了解溫室里的石頭、自然中的鳥兒、蜻蜓、彩虹和其他。

難點:通過對溫室里驚奇的“石頭”的觀看,增加學生對大自然的奇怪心,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提出質(zhì)疑

1、課件出示《溫室里驚奇的石頭》圖片,引導學生質(zhì)疑。

2、孩子們,知道嗎?當你在對這幅圖片提出疑問的時候,你就覺得奇怪了。

二、細心觀看,說說稀奇事

1、今日教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請看課件(課件出示:珍貴的奇怪心)板書:奇怪心

2、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珍貴的奇怪心,那么我們身邊有那些現(xiàn)象會讓我們奇怪呢?

師課件出示課前收集的驚奇事:

1、蝸牛遇到鹽巴會變成水

2、鱷魚吃飯的時候會掉眼淚

3、把蚯蚓切成兩段,它不會死,反而兩端還會重新長出來

三、講故事,感受名人的奇怪心

師給孩子們講愛迪生的故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講下面名人(課前收集)故事,感受名人的奇怪心。

(1)摩爾根———在抽屜里養(yǎng)一窩小老鼠會怎樣?

(2)李四光————這里為什么會有一塊幾丈見方的大石頭呢?

(3)魯班————茅草為什么會割破手指呢?

(4)達爾文————甲蟲能吃嗎?

四、讀名人名言

五、活動1、2:翻開課本第4頁。

溫室里為什么要種一盆石頭?

(3)匯報小結(jié)

1、美觀;

2、可以假如植物的花粉傳遞到那盆石頭里,有可能長出新植物;

生石花是番杏科生石花屬多肉植物的總稱,莖很短。3-4年生的生石花秋季從對生葉的中間縫隙中開出黃、白、粉等色花朵,多在下午開放,黃昏閉合,次日午后又開,單朵花可開3-7天。開花時花朵幾乎將整個植株都蓋住。異株授粉花謝后結(jié)出果實,可收獲特別細小的種子。

說說自己身邊驚奇的事:

1、蜻蜓有幾只腳呢?

2、鳥兒為什么能在空中飛行?

3、什么時候能見到彩虹?

4、……

小結(jié):盼望你們通過這些好玩的故事能記住這些名人以及他們提出的問題。由于他們就是對這些尋常事物產(chǎn)生了劇烈的奇怪心,才會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奉獻。

六、作業(yè)布置

1、記住愛迪生等宏大創(chuàng)造家的發(fā)覺;

2、選擇身邊的某一樣物品或者是現(xiàn)象提出你的問題,在問題卡片上完成。

七、課堂回憶(2分鐘)

專心觀看——產(chǎn)生奇怪——提出問題——實踐探究——創(chuàng)造家

小學一年級科學的優(yōu)質(zhì)教案3

放大鏡

教學目標:

一、科學學問:

1、能說出訪用放大鏡的方法。

2、能說出放大鏡的用途。

二、科學探究:

1、能使用放大鏡觀看物體的外部形態(tài)。

2、能用語言描述觀看的結(jié)果。

3、能與同學爭論溝通放大鏡的用途。

三、科學態(tài)度

1、能對放大鏡表現(xiàn)出深厚的興趣。

2、能照實地敘述觀看到的現(xiàn)象。

3、情愿傾聽共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敘述自己的觀點。

四、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

1、了解工具是我們學習科學的好幫手。

2、了解科學學問和科學技術(shù)對人類生活的幫忙。

教學預備

一、教師預備:放大鏡、帶蓋的瓶子、裝水的燒杯等。

二、教師與學生共同預備

小花、布條、報紙、書、指紋等要觀看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同學們,你們熟悉這個東西嗎?出示放大鏡。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探究與發(fā)覺。

1、觀看構(gòu)造。大家看,你們面前的盤子里都有一個放大鏡,大家看一看,它是什么樣的?學生分組觀看,然后溝通匯報。教師總結(jié),放大鏡由鏡片、鏡框、鏡柄三局部組成。

2、把握方法

如何使用放大鏡呢?看視頻。然后讓學生說,你知道了什么,然后教師再強調(diào)。不行死記。

A、觀看物體時,手拿鏡柄,使鏡面對著要看的物體;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上漸漸調(diào)整鏡面與物體的距離,直到看到、最清晰的時候為止;拿穩(wěn)放大鏡,認真觀看。

B、讓放大鏡靠近觀看的物體,觀看對象不動,人眼和觀看對象之間的距離不變,然后在物體和人眼之間來回移動放大鏡,直至圖像大而清晰。

C、放大鏡盡量靠近眼睛。放大鏡不動,移動物體,直至圖像大而清晰。

D、不要將放大鏡放在地上易碎。不要用手摸鏡片,不要接觸硬東西。

3、觀看物體。

讓學生分組看書上的字??粗讣y。學會使用。

4、溝通評價。你觀看了什么物體,你看到了什么?

(三)、應用與拓展。

依據(jù)《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第4頁,根據(jù)上面的步驟自制放大鏡。

小學一年級科學的優(yōu)質(zhì)教案4

《地球上的水》

[學習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從適當?shù)那榫爸邪l(fā)覺問題和提出問題。

(2)能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發(fā)覺和感受。

2.學問與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資源的分布。

(2)知道水資源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類中的應用。

(3)知道常用的節(jié)水措施。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觀賞大自然中漂亮的水體,產(chǎn)生寵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意識到水資源的缺乏,我們應當愛護它。

(3)體驗缺水的苦痛和節(jié)水好處。

(4)養(yǎng)成節(jié)水的行為習慣。

[教學預備]水景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觀賞自然界漂亮的水體。

(1)觀看地球儀,熟悉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師生共同觀賞自然界中漂亮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漂亮。

2.指導學生親身感受淡水資源的缺乏。

(1)盡管地球外表上大多數(shù)被水掩蓋著,但這些水中絕大局部是海水,真正與我們生產(chǎn)、生活關系最為親密的淡水卻很少、很少。

(2)感知地球上的水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

3.引導學生爭論淡水的用途。

(1)學生依據(jù)生活閱歷,充分發(fā)表意見。

(2)教師介紹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師生小結(jié):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4.引導學生查找身邊的鋪張水現(xiàn)象,提出節(jié)水措施。

(1)師生爭論。

(2)教師補充介紹農(nóng)業(yè)、工業(yè)等高科技節(jié)水技術(shù)。

(三)作業(yè):

想象,假如沒有水了,將會怎么樣?

小學一年級科學的優(yōu)質(zhì)教案5

找物體的一樣和不同

一、教學目標

1.科學學問

熟悉物體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學探究

經(jīng)受多個觀看、比擬、描述的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觀看方法觀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展比擬。學習比擬方法,初步形成比擬力量。

3.科學態(tài)度

勇于嘗試新的比擬方法。逐步形成認真比擬,照實描述的態(tài)度

二、教學預備

分組材料:不同外形、顏色的積木塊,輕重、軟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鐵球、球狀藥丸盒等),白紙,筆。

教師預備:體重秤,米尺或軟尺,長度一樣粗細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猜一猜:哪根棒更長?

(教師兩手分別握著兩根長度一樣、粗細不同的小木棒,讓學生推斷哪根棒更長?)

2.怎么證明自己的推斷是否正確?

(兩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對齊一端,觀看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為標準分別量長度)滲透比擬時需要統(tǒng)一標準的意識。

(二)新課學習

1.用眼睛觀看比擬物品

(1)供應顏色一樣但外形既有一樣又有不同的4塊積木

思索:這4塊積木顏色都一樣嗎?外形都一樣嗎?你怎么知道的?

(2)供應同色(綠色)、同外形積木2塊,同色(紅色)不同外形積木2塊

思索:這4塊積木顏色都一樣嗎?外形都一樣嗎?你怎么知道的?

(3)供應更多的積木塊,增加比擬的敏捷性

2.借助多個感官觀看比擬物品

(1)供應兩個有較多不同點(包括輕重)的玩具球,比擬它們的不同和一樣。

思索: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