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細胞核與染色體詳解演示文稿_第1頁
第十章-細胞核與染色體詳解演示文稿_第2頁
第十章-細胞核與染色體詳解演示文稿_第3頁
第十章-細胞核與染色體詳解演示文稿_第4頁
第十章-細胞核與染色體詳解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章_細胞核與染色體詳解演示文稿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優(yōu)選第十章_細胞核與染色體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形狀:圓形,胚乳細胞(網狀)蝶類絲腺細胞(分支狀)。位置:細胞中央,成熟植物細胞的邊緣。數(shù)目:通常一個,成熟的篩管和紅細胞(0)、肝細胞、心肌細胞(1-2)、破骨細胞(6~50)、骨骼肌細胞(數(shù)百)、植物氈絨層細胞(2~4)。結構:①核被膜、②核仁、③核基質、④染色質、⑤核纖層。功能:①遺傳、②發(fā)育。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Nucleus

structure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第一節(jié)核被膜

Nuclearenvelope

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一、核被膜是雙層膜結構構成:①內核膜(innernuclearmembrane)②外核膜(outernuclearmembrane)③核周隙(perinuclearspace)外核膜:內質網的一部分,胞質面附有核糖體。核周隙:寬20~40nm,與內質網腔相通。核纖層:位于內核膜的內表面的纖維網絡,可支持核膜,并與染色質及核骨架相連。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Thenuclearenvelope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核纖層由核纖肽(lamin)構成,核纖肽一類中間纖維,分為A、B兩型。作用:1.保持核的形態(tài):2.參與染色質和核的組裝:核纖層在細胞分裂時呈現(xiàn)出周期性的變化,在間期核中,核纖層提供了染色質(異染色質)在核周邊錨定的位點。在前期結束時,核纖層被磷酸化,核膜解體。其中B型核纖肽與核膜殘余小泡結合,A型溶于胞質中。在分裂末期,核纖肽去磷酸化重新組裝,介導了核膜的重建。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Lamins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Cytoplasmicface

cytoplasmicparticles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Nuclearface

basketinnercomplex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二、核孔是物質運輸?shù)耐ǖ?/p>

核孔由至少50種不同的蛋白質(nucleoporin)構成,稱為核孔復合體(nuclearporecomplex,NPC)。一般哺乳動物細胞平均有3000個核孔。細胞核活動旺盛的細胞中核孔數(shù)目較多,反之較少。在電鏡下觀察,核孔是呈圓形或八角形,現(xiàn)在一般認為其結構如fish-trap。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TheNuclearPore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核定位信號(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LS):引導蛋白質進入細胞核的一段信號序列。受體為importin。第一個被確定的NLS是病毒SV40的T抗原,序列為:pro-pro-lys-lys-lys-Arg-Lys-val。NLS對連接的蛋白質無特殊要求,完成輸入后不被切除。核輸出信號(nuclearexportsignal,NES),引導RNP輸出細胞核,受體為exportin。Ran蛋白,一類G蛋白,調節(jié)貨物復合體的解體或形成。三、通過核孔的物質運輸與信號序列有關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ProcessofNuclearImport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ColloidalgoldlabeledNucleoplasminweretransportedintonucleus.Mitochondrion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第二節(jié)、染色體1848年,Hofmeister發(fā)現(xiàn)于鴨跖草的小孢子母細胞。1888年,Waldeyer提出Chromosome(染色體)。1879年,W.Flemming提出Chromatin(染色質)。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一、染色質的化學組成組成:DNA、組蛋白、非組蛋白、少量RNA比例:1:1:(1-1.5):0.05。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一)DNA3種序列:①單一序列;②中度重復序列(101~5);③高度重復序列(>105)。3種構像:①B-DNA、②Z-DNA、③A-DNA。3種基本元素:①自主復制序列(ARS),是DNA復制的起點。②著絲粒序列(CEN),含α衛(wèi)星DNA。③端粒序列(TEL)。酵母人工染色體(YAC):含上述3種成分,用于轉基因。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ThreeDNAconformations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Threekeyregionsofachromosome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帶正電荷,含Arg,Lys,屬堿性蛋白,共5種,分為:核心組蛋白(corehistone):H2A、H2B、H3、H4;連接組蛋白(linkerhistone):H1。結構:高度保守,尤其是H4。核心組蛋白由球形部和尾部構成,球形部借Arg與磷酸二脂骨架間的靜電作用使DNA分子纏繞在組蛋白核心上,形成核小體,尾部含有大量Arg和Lys,為組蛋白轉譯后進行修飾的部位。H1多樣性,具有屬(genus)和組織特異性。(二)組蛋白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序列特異性DNA結合蛋白。特性:含有較多天冬氨酸、谷氨酸,帶負電荷,屬酸性蛋白質。整個細胞周期都進行合成,組蛋白只在S期合成。能識別特異的DNA序列,識別與結合氫鍵和離子鍵。功能:幫助DNA折疊;協(xié)助DNA復制;調節(jié)基因表達。(三)非組蛋白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二、從DNA到染色體(染色質的結構)人體的一個細胞核中有23對染色體,每條染色體的DNA雙螺旋若伸展開,平均長為5cm,核內全部DNA連結起來約1.7~2.0m。nucleosomes(10nm)condensedform(30nm)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二、從DNA到染色體核小體(nucleosome):一種串珠狀結構,由核心顆粒和連結線DNA兩部分組成,通過酶消化實驗建立。①每個核小體單位包括約200bp的DNA、一個組蛋白核心和一個H1;②由H2A、H2B、H3、H4各兩分子形成八聚體,構成核心顆粒;③DNA分子以左手螺旋纏繞在核心顆粒表面,每圈80bp,共1.75圈,約146bp,兩端被H1鎖合;④相鄰核心顆粒之間為一段60bp的連接線DNA。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通過核小體,DNA長度壓縮7倍,形成11nm的纖維。但是在電鏡下觀察用溫和方法分離的染色質是直徑30nm的纖維,這種纖維的形成有兩種解釋:①由核小體螺旋化形成,每6個核小體繞一圈,長度壓縮6倍;②由核小體纖維Z字形折疊而成,長度壓縮40倍。對于更高級染色體包裝方式,至今尚不明確。目前多認為30nm的纖維折疊為一系列的環(huán)(loop)結合在核骨架上(或稱染色體骨架),結合點是富含AT的區(qū)域。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solenoid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ChromatinPacking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ChromatinPacking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三、異染色質和常染色質間期核中染色質可分為異染色質(heterochromatin)和常染色質(enchromatin)。異染色質的特點:①在間期核中處于凝縮狀態(tài),無轉錄活性、是遺傳惰性區(qū)。②在細胞周期中表現(xiàn)為晚復制、早凝縮(異固縮現(xiàn)象)。③分為兩類:結構(恒定)異染色質(constitutiveheterochromatin)、兼性(功能)異染色質(facultativeheterochromatin)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巴氏小體(barrbody)。雌性哺乳動物細胞中一條異固縮化的X染色體。人的胚胎發(fā)育到16天以后,出現(xiàn)巴氏小體。barrbody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四、染色體(一)、染色體相關的術語隨體次縊痕主縊痕端粒長臂短臂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核仁組織區(qū)(nucleolarorgnizingregionsNORs)構成核仁,位于染色體的次縊痕區(qū),但并非所有的次縊痕都是NORs。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Howanucleolusisorganized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端粒(telomere):由高度重復的短序列組成,高度保守。作用:維持染色體的穩(wěn)定性。起細胞分裂計時器的作用。端粒核苷酸復制和基因DNA不同,每復制一次減少50~100bp,其復制要靠具有反轉錄酶性質的端粒酶來完成,正常體細胞缺乏此酶,故隨細胞分裂而變短,細胞隨之衰老。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性細胞染色體為單倍體(haploid),用n表示;體細胞為2倍體(diploid)以2n表示,還有一些物種的染色體成倍增加成為4n、6n、8n等,稱為多倍體。染色體的數(shù)目因物種而異,如人類2n=46,黑猩猩2n=48,果蠅2n=8,家蠶2n=56,小麥2n=42,水稻2n=24,洋蔥2n=16.(二)染色體的數(shù)目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著絲粒(centromere)和著絲點(kinetochore)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中期染色單體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后者指主縊痕處兩個染色單體外側與紡錘體微管連接的部位。著絲粒包含3個結構域1、著絲點結構域(kinetochoredomain)位于著絲粒的表面,包括三層板狀結構和圍繞外層的纖維冠(fibrouscorona)。(三)著絲粒的結構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OPinterzoneIP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SatelliteDNA(FISHimage)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2、中央結構域位于著絲粒結構域的下方。其中含有高度重復的衛(wèi)星DNA。3、配對結構域位于著絲粒結構的內層,中期兩條染色單體在此處相互連結。對于著絲粒蛋白研究主要是使用ACA來研究的。用ACAs發(fā)現(xiàn)鑒定出來的CENP主要有6種,即:CENP-A至F。ACA是從CREST綜合癥病人血清中分離出來的抗著絲粒蛋白的抗體(anticentromereantibodies).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Centromericproteins

ProteinsassociatedwiththecentromerehavebeenidentifiedusingantibodiesfromsclerodermapatientsCENPproteinsCENP-A centromere-specifichistoneCENP-B bindscentraldomainsatelliteDNACENP-C bindskinetochoreCENP-D bindskinetochoreCENP-E kinesin-likemotor,involvedinchromatidsegregationCENP-FbindskinetochoreINCENPproteinsINCENP-A sisterchromatidassociationINCENP-B sisterchromatidassociation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1.核型:即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特征的總和。包括染色體的數(shù)目、大小和形態(tài)特征等方面。2.帶型:染色體經物理、化學因素處理后,再進行分化染色,使其呈現(xiàn)特定的深淺不同帶紋(band)的方法。分帶技術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產生的染色帶分布在整過染色體的長度上如:Q、G和R帶,另一類是局部性的顯帶,如C、Cd、T和N帶。(四)核型與帶型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1.多線染色體:由Balbiani(1881)發(fā)現(xiàn)于搖蚊幼蟲唾腺細胞,特點:①體積巨大,是由于核內有絲分裂的結果;②多線性;③體細胞聯(lián)會;④橫帶紋。⑤膨突和環(huán)。在幼蟲發(fā)育的某個階段,多線染色體的某些帶區(qū)疏松膨大,形成膨突(puff),或巴氏環(huán)(Balbianiring)。用H3-UdR處理細胞,發(fā)現(xiàn)膨突被標記,說明膨突是基因活躍轉錄的區(qū)域。(五)幾類的特殊的染色體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Polytenechromosomes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LampbrushchromosomefromPleurodelesoocyte

Polytenechromosome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2、燈刷染色體最早發(fā)現(xiàn)于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卵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的雙線期,雙線期是卵黃合成的旺盛期。由于染色體主軸兩側有側環(huán),狀如燈刷,故名燈刷染色體。側環(huán)是RNA活躍轉錄的區(qū)域。3、B染色體1928年倫道夫(Randolph)把生物的正常染色體叫做A染色體,而把存在于許多動、植物中,形態(tài)和行為不同為A染色體的超數(shù)染色體呈B染色體。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第三節(jié)核仁核仁(nucleolus)見于間期的細胞核內,呈圓球形,一般1~2個,有時多達3~5個。主要功能是轉錄rRNA和組裝核糖體單位。一般蛋白質合成旺盛和分裂增殖較快的細胞有較大和數(shù)目較多的核仁,反之核仁很小或缺失。核仁在分裂前期消失,分裂末期又重新出現(xiàn)。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一、核仁形態(tài)①纖維中心(fibrillarcenters,F(xiàn)C):是被致密纖維包圍的一個或幾個低電子密度的圓形結構,主要成分為RNA聚合酶和rDNA,這些rDNA是裸露的分子。②致密纖維組分(densefibrillarcomponent,DFC):呈環(huán)形或半月形包圍FC,由致密的纖維構成,是新合成的RNP,轉錄主要發(fā)生在FC與DFC的交界處。③顆粒組分(granularcomponent,GC):由直徑15-20nm的顆粒構成,是不同加工階段的RNP。本文檔共63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46分Nucleolus本文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