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讀書筆記模板憲法及配套規(guī)定新釋新解01思維導圖目錄分析精彩摘錄內容摘要讀書筆記作者介紹目錄0305020406思維導圖規(guī)定憲法法律理論界規(guī)定立法專家國家釋解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相關決定年月法律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公民本書關鍵字分析思維導圖內容摘要內容摘要本書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實務界、理論界參與或熟悉立法及其配套規(guī)定起草、討論的有關專家撰寫。本書以該法施行以來的法律實踐和理論研究為基礎,以該法及其配套規(guī)定為主干,以其他法律中的有關規(guī)定為補充,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該...目錄分析前言【釋解】一、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三、堅持正確的內外政策四、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本章概要】第一條(國家的性質和根本制度)【釋解】第二條(政權組織形式)【釋解】第三條(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010302040506第一章總綱【釋解】第四條(民族制度)【釋解】第五條(依法治國)【釋解】12345第一章總綱第六條(基本經濟制度)【釋解】第七條(國有經濟的地位、作用)【釋解】第八條(集體經濟的形式、地位和作用)【釋解】010302040506第一章總綱第九條(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第十條(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釋解】第一章總綱【釋解】第十一條(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釋解】第十二條(社會主義公共財產的保護)【釋解】12345第一章總綱第十三條(私有財產的保護)第十四條(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和手段)【釋解】第一章總綱【釋解】第十五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釋解】第十六條(國有企業(yè)的自主經營與民主管理)第一章總綱【釋解】第十七條(集體經濟組織的自主權和民主管理)【釋解】第十八條(外資的保護)【釋解】第十九條(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010302040506第一章總綱【釋解】第二十條(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釋解】第二十一條(衛(wèi)生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釋解】第二十二條(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010302040506第一章總綱【釋解】【釋解】第二十三條(知識分子政策)第一章總綱第二十四條(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釋解】第二十五條(計劃生育政策)【釋解】第一章總綱第二十六條(環(huán)境保護政策)第二十七條(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基本工作制度)【釋解】第一章總綱【釋解】【釋解】第二十八條(社會秩序的維護與犯罪活動的打擊)第一章總綱第二十九條(武裝力量的性質、任務與建設)【釋解】第三十條(行政區(qū)域劃分)【釋解】第三十一條(特別行政區(qū))【釋解】010302040506第一章總綱【釋解】第三十二條(外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第一章總綱【本章概要】一、人民民主專政制度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三、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四、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五、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六、選舉制度七、特別行政區(qū)【釋解】一、國家的性質二、國家的根本制度【釋解】一、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二、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釋解】一、國家機構概述二、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第四條(民族制度)[相關規(guī)定]《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數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權利的決定》(1952年2月22日政務院第一百二十五次政務會議通過1952年8月13日公布)[相關規(guī)定]《城市民族工作條例》(1993年8月29日國務院批準1993年9月15日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令第2號發(fā)布自發(fā)布之日起施行)【釋解】一、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國家二、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qū)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三、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qū)域自治四、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fā)展自己的語言文字以及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釋解】一、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二、社會主義法制的統(tǒng)一和尊嚴【釋解】一、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三、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形式【釋解】一、國有經濟的概念二、國有經濟的建立和發(fā)展三、國有經濟的法律地位【釋解】一、集體經濟的形式二、集體經濟的地位和作用【釋解】一、自然資源的所有權二、自然資源使用權【釋解】一、土地所有權二、土地使用權三、土地的征用四、土地所有權的保護五、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六、合理地利用土地【釋解】一、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二、勞動者個體經濟三、私營經濟四、外資企業(yè)【釋解】一、國家保護公民個人財產的所有權二、國家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的繼承權【釋解】一、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二、社會主義生產的手段【釋解】一、本條的修正和我國經濟體制的重大變革二、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四、禁止擾亂社會經濟秩序【釋解】一、國有企業(yè)二、國有企業(yè)的經營自主權三、國有企業(yè)的民主管理【釋解】一、對外資的保護二、對外商投資企業(yè)的保護【釋解】一、發(fā)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yè),提高全國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二、國家舉辦各種學校,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發(fā)展中等教育、職業(yè)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發(fā)展學前教育三、國家發(fā)展各種教育設施,掃除文盲,對工人、農民、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勞動者進行政治、文化、科學、技術、業(yè)務的教育,鼓勵自學成才四、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yè)事業(yè)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依照法律規(guī)定舉辦各種教育事業(yè)五、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釋解】一、國家發(fā)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事業(yè)二、普及科學和技術知識三、獎勵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釋解】一、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二、發(fā)展體育事業(yè)【釋解】一、發(fā)展文化事業(yè)二、保護名勝古跡【釋解】一、規(guī)定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意義二、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三、在人民中進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第二十五條(計劃生育政策)[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釋解】一、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二、組織和鼓勵植樹造林,保護林木【釋解】一、精簡、效率原則二、責任制原則三、反腐倡廉原則四、密切群眾,為人民服務的原則【釋解】一、武裝力量的性質和任務二、武裝力量的建設第三十條(行政區(qū)域劃分)[相關規(guī)定]《國務院關于行政區(qū)劃管理的規(guī)定》(1985年1月15日國務院發(fā)布)【釋解】一、行政區(qū)域劃分的原則二、本法對我國行政區(qū)劃的規(guī)定三、我國行政區(qū)劃變更的法律程序第三十一條(特別行政區(qū))[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1990年4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6號公布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駐軍法》(1996年12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1996年12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0號公布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決定》(1990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1993年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1993年3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號公布自1999年12月20日起實施)[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駐軍法》(1999年6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1999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8號公布自1999年12月20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決定》(1993年3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釋解】一、“一國兩制”與特別行政區(qū)二、特別行政區(qū)的法律地位三、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簡介【釋解】一、外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二、庇護權【本章概要】第三十三條(公民的概念及一般規(guī)定)【釋解】第三十四條(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釋解】第三十五條(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010302040506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釋解】第三十六條(宗教信仰自由)【釋解】第三十七條(人身自由)【釋解】12345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十八條(人格權)第三十九條(住宅不受侵犯)【釋解】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釋解】第四十條(通信自由權)【釋解】第四十一條(監(jiān)督權)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釋解】第四十二條(勞動的權利和義務)【釋解】第四十三條(休息休假權)【釋解】第四十四條(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障權)010302040506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釋解】第四十五條(物質幫助權)【釋解】第四十六條(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釋解】12345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四十七條(科學文化自由)【釋解】第四十八條(婦女與男子平等的權利)【釋解】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四十九條(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權益的特別保護)【釋解】第五十條(華僑、歸僑和僑眷權益的保護)【釋解】第五十一條(禁止濫用公民的權利和自由)12345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釋解】第五十二條(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釋解】第五十三條(遵紀守法、尊重社會公德的義務)【釋解】第五十四條(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010302040506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釋解】第五十五條(保衛(wèi)祖國、抵抗侵略的義務)【釋解】第五十六條(依法納稅的義務)【釋解】12345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本章概要】一、基本權利的主體二、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三、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第三十三條(公民的概念及一般規(guī)定)[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1980年9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8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釋解】一、公民的概念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三、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釋解】一、選舉、選舉制度、選舉法二、我國選舉制度的基本內容三、我國選舉的組織和程序第三十五條(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1989年10月31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1989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0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實施條例》(1992年5月12日國務院批準1992年6月16日公安部令第8號發(fā)布自發(fā)布之日起施行)【釋解】一、言論自由二、出版自由三、結社自由四、集會自由、游行自由、示威自由第三十六條(宗教信仰自由)[相關規(guī)定]《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1994年1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5號發(fā)布自發(fā)布之日起施行)【釋解】一、宗教與宗教信仰自由二、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三、宗教活動的限制和管理【釋解】一、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二、禁止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釋解】一、監(jiān)督權的內容二、有關國家機關的義務三、獲得國家賠償權【釋解】一、勞動的權利和義務二、勞動就業(yè)的方針三、公民的勞動責任四、就業(yè)前的勞動訓練【釋解】一、勞動者的休息休假權二、勞動者的休息休假權的保障【釋解】一、退休保險待遇的條件二、退休保險待遇的標準【釋解】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二、國家和社會保障殘廢軍人的生活,撫恤烈士家屬,優(yōu)待軍人家屬三、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第四十六條(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相關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2001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83次會議通過2001年8月13日起施行法釋〔2001〕25號)【釋解】一、公民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二、教育方針四、齊玉苓訴陳曉琪等以侵犯姓名權的手段侵犯憲法保護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糾紛案【釋解】一、科學文化自由的內容二、國家的鼓勵和幫助措施【釋解】一、男女平等權的內容二、婦女合法權益的保護【釋解】一、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二、夫妻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三、父母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四、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第五十條(華僑、歸僑和僑眷權益的保護)[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根據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修正)【釋解】一、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義務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釋解】一、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二、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三、愛護公共財產的義務四、遵守勞動紀律的義務五、遵守公共秩序的義務六、尊重社會公德的義務第五十五條(保衛(wèi)祖國、抵抗侵略的義務)[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修正)[相關規(guī)定]《征兵工作條例》(1985年10月24日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發(fā)布根據2001年9月5日《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關于修改〈征兵工作條例〉的決定》修訂)第五十六條(依法納稅的義務)[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根據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1999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相關規(guī)定]《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1994年3月31日國家稅務總局以國稅發(fā)〔1994〕89號發(fā)布)【釋解】一、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對象二、納稅人與征收范圍三、稅率四、費用扣除五、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六、個人所得稅的減免規(guī)定七、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本章概要】第一節(ji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十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地位)【釋解】第五十八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國家立法權)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五十九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產生辦法)【釋解】第六十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任期)【釋解】第六十一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會議制度)010302040506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六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釋解】第六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罷免權)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六十四條(修改憲法的程序,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法律和其他議案的法定人數)【釋解】第六十五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六十六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任期)【釋解】第六十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釋解】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第六十八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會議制度)第六十九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間的關系)【釋解】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七十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設立)【釋解】第七十一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組織調查委員會的權利)【釋解】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七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提案權)【釋解】第七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質詢權)【釋解】第七十四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特別人身保護權)【釋解】010302040506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七十五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言論免責權和表決免責權)【釋解】第七十六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義務)【釋解】第七十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監(jiān)督與罷免)【釋解】010302040506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七十八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組織和工作程序)第二節(jié)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釋解】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七十九條(國家主席、副主席的法定資格和任期)【釋解】第八十條(國家主席的職權)【釋解】第八十一條(國家主席在對外關系上的職權)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八十二條(國家副主席的職權)【釋解】第八十三條(國家主席、副主席行使職權的截止時間)【釋解】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第八十四條(國家主席、副主席缺位時的補缺辦法)【釋解】第三節(jié)國務院第八十五條(國務院的性質和地位)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八十六條(國務院的組成人員)【釋解】第八十七條(國務院的任期)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釋解】第八十八條(國務院的領導體制)第三章國家機構第八十九條(國務院的職權)【釋解】第九十條(國務院各部委的領導體制)【釋解】第九十一條(審計機關的性質、地位和職能)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九十二條(國務院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間的關系)【釋解】第四節(jié)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九十三條(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地位、組成、任期)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九十四條(中央軍事委員會與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關系)【釋解】第五節(jié)地方各級人民代表第九十五條(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地方人民政府、自治機關的設置)【釋解】010302040506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九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釋解】第九十七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產生辦法)【釋解】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九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任期)【釋解】第九十九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釋解】第一百條(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的職權)【釋解】010302040506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一百零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產生和罷免程序)【釋解】第一百零二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監(jiān)督和罷免)【釋解】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一百零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釋解】第一百零四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釋解】第一百零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性質、地位和領導體制)【釋解】010302040506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一百零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任期)【釋解】第一百零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權)【釋解】第一百零八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與其所屬各部門、下級人民政府的關系)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一百零九條(地方審計機關的設置和職權)【釋解】第一百一十條(地方各級行政機關與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地方行政機關與中央最高行政機關以及地方行政機關之間關系)【釋解】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一百一十一條(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釋解】第六節(ji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第一百一十二條(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范圍)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一百一十三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組成)【釋解】第一百一十四條(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首長)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一百一十五條(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職權)【釋解】第一百一十六條(民族自治地方在立法方面的自治權)【釋解】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一百一十七條(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稅收方面的自治權)【釋解】第一百一十八條(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管理方面的自治權)【釋解】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一百一十九條(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方面的自治權)【釋解】第一百二十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組織地方公安部隊的權力)【釋解】第一百二十一條(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使用語言文字的情形)【釋解】010302040506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一百二十二條(國家?guī)椭贁得褡灏l(fā)展經濟文化)【釋解】第七節(jié)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的性質)【釋解】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第一百二十四條(人民法院的組織設置)【釋解】第一百二十五條(公開審判制度)【釋解】第一百二十六條(獨立行使審判權原則)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一百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的地位)【釋解】第一百二十八條(人民法院與國家權力機關之間的關系)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一百二十九條(人民檢察院的性質)【釋解】第一百三十條(人民檢察院的組織設置)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一百三十一條(獨立行使檢察權原則)【釋解】第一百三十二條(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地位)【釋解】第一百三十三條(人民檢察院與國家權力機關之間的關系)010302040506第三章國家機構【釋解】第一百三十四條(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原則)【釋解】第一百三十五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的關系)【釋解】12345第三章國家機構【本章概要】一、國家機構概述二、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與活動原則第一節(ji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本節(jié)概要】第五十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地位)[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釋解】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與地位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關系第五十八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國家立法權)[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0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1號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節(jié)錄)【釋解】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權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立法程序第五十九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產生辦法)[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若干規(guī)定的決議》第一次修正根據1986年12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根據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1981年6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1981年6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令第6號公布施行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修訂通過1996年10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9號公布)【釋解】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解放軍選出的代表組成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的主持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代表產生辦法第六十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任期)[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節(jié)錄)第六十一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會議制度)[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guī)則》(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89年4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7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節(jié)錄)【釋解】一、修改憲法二、監(jiān)督憲法的實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四、選舉最高國家機關領導人五、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和計劃執(zhí)行情況的報告六、審查和批準國家預算和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報告七、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八、批準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的建置九、決定特別行政區(qū)的設立及其制度第六十五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相關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守則》(1993年7月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節(jié)錄)第六十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jiān)督的決定》(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相關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jiān)督的決定》(2000年3月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相關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1981年6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戒嚴法》(1996年3月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199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1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0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1號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節(jié)錄)【釋解】一、解釋憲法,監(jiān)督憲法的實施二、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修改和補充四、解釋法律五、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zhí)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六、監(jiān)督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七、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guī)、決定和命令八、撤銷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guī)和決議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部長、委員會主任、審計長、國務院秘書長的人選第六十八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會議制度)[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guī)則》(1987年11月24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1987年11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節(jié)錄)【釋解】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期間的會議形式及其職責任務二、處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日常工作的重要的會議形式及其職責任務第六十九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間的關系)[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節(jié)錄)第七十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設立)[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節(jié)錄)【釋解】一、組成二、職能【釋解】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享有提案權二、各種議案只能是屬于有權提出議案的單位或個人在法定范圍內的議案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必須依照法定條件提出議案第七十四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特別人身保護權)[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嚴格執(zhí)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執(zhí)行職務司法保障規(guī)定的通知》(1994年6月22日高檢發(fā)研字〔1994〕7號)[相關規(guī)定]《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關于嚴格執(zhí)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執(zhí)行職務司法保障規(guī)定的補充通知》(2000年4月5日高檢辦發(fā)〔2000〕7號)第七十五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言論免責權和表決免責權)[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節(jié)錄)【釋解】一、言論免責權二、表決免責權第七十六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義務)[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1992年4月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92年4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6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與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通知》(1995年3月27日高檢發(fā)〔1995〕7號)[相關規(guī)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接受監(jiān)督的通知》(1998年5月30日高檢發(fā)〔1998〕10號)[相關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關于人民法院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監(jiān)督的若干意見〉的通知》(1998年12月24日法發(fā)〔1998〕26號)[相關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加強與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的決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全國人大代表來信暫行規(guī)定〉的通知》(2000年12月29日法發(fā)〔2000〕32號)【釋解】一、模范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協(xié)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二、保守國家機密三、同原選舉單位和人民保持密切四、聽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見和要求五、努力為人民服務第七十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監(jiān)督與罷免)[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節(jié)錄)【釋解】一、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監(jiān)督二、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罷免【釋解】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組織和工作程序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織和工作程序第二節(jié)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本節(jié)概要】【釋解】一、國家元首概述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性質與地位三、國家主席的產生四、國家主席的法定資格五、國家主席的任期【釋解】一、公布法律二、提名與任免三、榮典四、發(fā)布命令第三節(jié)國務院【本節(jié)概要】第八十五條(國務院的性質和地位)[相關規(guī)定]《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1999年11月8日國發(fā)〔1999〕23號)【釋解】一、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二、國務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zhí)行機關三、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第八十六條(國務院的組成人員)[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14號公布施行)【釋解】一、國務院的組成二、國家行政機關的領導體制三、國務院的組織第八十八條(國務院的領導體制)[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14號公布施行)(節(jié)錄)【釋解】一、總理領導國務院的工作二、國務院的會議制度第八十九條(國務院的職權)[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14號公布施行)(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1997年8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7號發(fā)布自發(fā)布之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0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1號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行政法規(guī)解釋權限和程序問題的通知》(1999年5月10日國辦發(fā)〔1999〕43號)[相關規(guī)定]《國務院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通知》(2000年6月8日國發(fā)〔2000〕11號)[相關規(guī)定]《行政法規(guī)制定程序條例》(2001年11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21號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法規(guī)規(guī)章備案條例》(2001年12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37號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法規(guī)審查有關工作程序規(guī)定的通知》(2002年3月20日國辦函〔2002〕26號)【釋解】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guī)、發(fā)布決定和命令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三、規(guī)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tǒng)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并且領導不屬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四、統(tǒng)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guī)定中央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五、編制和執(zhí)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和國家預算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xiāng)建設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監(jiān)察等工作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xié)定第九十條(國務院各部委的領導體制)[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82年12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14號公布施行)(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0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1號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規(guī)章制定程序條例》(2001年11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22號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釋解】一、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的性質和地位二、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的領導體制三、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的職權第九十一條(審計機關的性質、地位和職能)[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1994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2號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1997年10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31號發(fā)布自發(fā)布之日起施行)【釋解】一、審計機關的性質、地位二、審計機關的獨立地位三、審計機關的職責和權限四、審計程序第四節(jié)中央軍事委員會【本節(jié)概要】【釋解】一、中央軍事委員的性質和地位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組成和任期三、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職權四、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領導體制第五節(jié)地方各級人民代表【本節(jié)概要】第九十五條(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地方人民政府、自治機關的設置)[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若干規(guī)定的決議》第一次修正根據1986年12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根據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釋解】一、地方國家機關概述二、地方國家機關的設置三、地方國家機關的組織第九十六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釋解】一、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和地位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設置第九十七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產生辦法)[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直接選舉的若干規(guī)定》(1983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中國人民解放軍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參見第五十九條相關規(guī)定)【釋解】一、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產生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代表產生辦法第九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任期)[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第九十九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釋解】一、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遵守和執(zhí)行二、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通過和發(fā)布決議三、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審查和決定地方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公共事業(yè)建設的計劃四、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本行政區(qū)域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預算以及它們執(zhí)行情況的報告五、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第一百條(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的職權)[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0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1號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節(jié)錄)【釋解】一、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qū)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二、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本省、自治區(qū)的地方性法規(guī)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報省、自治區(qū)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施行三、地方性法規(guī)的權限第一百零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產生和罷免程序)[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第一百零二條(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監(jiān)督和罷免)[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參見第七十六條相關規(guī)定)第一百零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第一百零四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職權)[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釋解】一、討論、決定本行政區(qū)域內各方面的重大事項二、監(jiān)督本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三、撤銷本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撤銷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不適當的決議四、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決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五、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罷免和補選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個別代表第一百零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性質、地位和領導體制)[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釋解】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性質和地位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體制第一百零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任期)[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第一百零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權)[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1954年12月3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54年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公布)【釋解】一、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權二、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政府的職權三、鄉(xiāng)級人民政府建置和區(qū)域劃分的決定權【釋解】一、地方審計機關的設置二、地方審計機關的雙重領導三、地方審計機關的職權第一百一十條(地方各級行政機關與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地方行政機關與中央最高行政機關以及地方行政機關之間關系)[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1989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1號公布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1998年11月4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1998年11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釋解】一、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概述二、居民委員會三、村民委員會第六節(ji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本節(jié)概要】第一百一十二條(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范圍)[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的決定》修正)【釋解】一、自治機關的性質與地位二、民族自治機關的組成第一百一十三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組成)[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的決定》修正)(節(jié)錄)第一百一十四條(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首長)[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的決定》修正)(節(jié)錄)【釋解】一、民族自治地方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第一百一十六條(民族自治地方在立法方面的自治權)[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0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1號公布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節(jié)錄)[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的決定》修正)(節(jié)錄)第一百一十七條(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稅收方面的自治權)[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的決定》修正)(節(jié)錄)第一百一十八條(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管理方面的自治權)[相關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行業(yè)安全生產合同
- 合同制員工福利待遇調整趨勢
- 代理區(qū)域銷售合同書
- 【課件】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課件-高二上學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冊
- 2025年度IT服務外包合同范本
- 云南省元馬中學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第一次質量抽測數學試題含解析
- 供水供電合同
- 天津天獅學院《機械制圖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幼兒歌曲彈唱》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海洋大學《半導體制造與工藝》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政治試題(含答案)
- 化工企業(yè)安全演練計劃
- 2025年03月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直屬聯系單位(60名)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北師大版中考生物必背考點復習提綱
- 小學創(chuàng)建“五好”學校關工委實施方案
- 2022可調節(jié)負荷并網運行與控制技術規(guī)范+第4部分-數據模型與存儲
- DB15T 3516-2024野生動物救護站建設規(guī)范
- 2025-2030中國內聯pH傳感器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創(chuàng)傷現場急救課件
- 2025年云南德宏州宏康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勞動與烹飪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