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下樁基承臺梁設計_第1頁
墻下樁基承臺梁設計_第2頁
墻下樁基承臺梁設計_第3頁
墻下樁基承臺梁設計_第4頁
墻下樁基承臺梁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做過一些地梁設計,一般的地梁都處于墻下。就我所做的地梁中的,大多保證最小配筋率就可,在jccad有計算程序,但計算后需要校核。梁高取跨度的1/4至1/8就可。cdcd2627wrote:...梁高取跨度的1/4至1/8就可。請問為什么你們的地梁要設那么高?地梁的受力較大,它要承受上部建筑的全部荷載,所以就不能按照普通的1/10、1/12的梁跨取梁高。墻下地梁取1/7~1/8,柱下地梁取1/4~1/8謝謝樓上的指教,還有些不大明白.墻下地梁,如果不設架空板的話,荷載應該不會很大?我們這里全部采用輕質空心磚墻,不知道你們是否這樣?柱下地梁是否用于平衡彎鉅,要那么高嗎?1/4應該是深受彎構件了.我認為地梁取這么大的主要原因是大家都算不清地梁受力要比一般的梁大一點但取1/4~1/6我還是覺得大了一點但我還是要這么取,免得麻煩條基分為墻下條基與柱下條基,一般我對淺基礎都手算,包括柱下獨基。柱下條基我一般采用如下步驟:一.承載力計算:1.根據地質資料和上部結構傳下荷載(PKPM豎向導荷)選定基礎持力層及基礎底標高;2.根據選定的持力層,根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計算地基承載力標準值及地基承載力設計值;3.選定某一地梁,根據地基承載力標準值和該地梁上所有柱的豎向導荷及墻體荷載(標準值),計算基礎底面積,由此確定地梁底板寬度,并且根據構造,確定底板邊緣高度并根據經驗假設一底板根部高度;二.配筋計算:1.底板:根據底板挑出長度(底板寬/2)、根部高度、地基反力(可由上部荷載(設計值)和基底面積相除得到,或直接采用地基承載力設計值)計算底板根部受力,并由此確定底板配筋,且注意最小配筋率。2.地梁:取某一受力最大跨或直接取整根地梁,計算基底反力(此時不必考慮墻體荷載)或直接采用地基承載力設計值,由此計算地梁的線荷載,再根據倒梁法,計算地梁受力及配筋。以上只是大概,某些計算過程有簡化包括什么剛度分配、彎矩分配、交叉部分重復計算問題等等,其實里面有很多需要考慮及深究的地方,具體可參考結構計算手冊。地梁高取跨度的1/4至1/8,可以保證基礎整體剛度(剛度無限大)不考慮基礎與地基受力變形協(xié)調,可以按一般梁按線形算法,大于1/8小于1/10,可考慮基礎與地基受力變形協(xié)調,即按彈性算法(規(guī)范上有公式)基礎剛度大,可以保證建筑均勻沉降,當然最好?;A與地基怎么個共同受力變形協(xié)調,誰也說不清,既然規(guī)范,軟件都是這樣說的,當然也可以這么做,但要有經驗。以上地梁僅僅是作為基礎地梁。不是拉梁。我感覺地梁只起兩個作用,一是承受底層墻和架空板(如果有)的重量,一是起到一定的拉結作用,梁高取L/10足夠了,配筋按墻板自重計算就可以了。樓上提到的L/3~L/4高的梁應該指的是柱下條基的基礎梁,梁高和配筋都會比較大,增強基礎的整體剛度,減少差異沉降還有就是柱下獨立基礎的拉梁,我們這一般按柱軸力的1/10計算梁的受拉配筋,配筋上下相同。還有樁基承臺梁,一般也是起拉結作用,主要考慮樁基持力層和樁間土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截面尺寸和配筋,上海這邊考慮差異沉降較大一般取得相對較大,而我看到過武漢那邊就相對比較小gxg110wrote:地梁高取跨度的1/4至1/8,可以保證基礎整體剛度(剛度無限大)不考慮基礎與地基受力變形協(xié)調,可以按一般梁按線形算法,大于1/8小于1/10,可考慮基礎與地基受力變形協(xié)調,即按彈性算法(規(guī)范上有公式)基礎剛度大,可以保證建筑均勻沉降,當然最好?;A與地基怎么個共同受力變形協(xié)調,誰也說不清,既然規(guī)范,軟件都是這樣說的,當然也可以這么做,但要有經驗。以上地梁僅僅是作為基礎地梁。不是拉梁。"基礎地梁"是否是筏板基礎的地梁,普通地梁應是承受底層墻或板與墻重,還有就是拉結作用.不明白地梁的計算模型:1.荷載取基底地基對基礎的作用力,按“倒梁”法計算(好像學校老師講到過,沒認真聽),梁上部受拉;2.荷載取上部墻體等對基礎的作用力,按普通梁計算,梁下部受拉;請問是哪一個?我對地基梁這個概念還是不怎么明白。不知道下面的說法的概念對不對,請大家指教。淺基礎:墻下條基,取h=b/8b為基礎跨度,h為基礎高度。柱下條基,取h=(1/4~1/8)柱距樁基礎:條形承臺,我個人認為應該按主梁來選擇其截面高度,在JGJ94-94上附錄F有它的計算方法。獨立承臺的拉梁,高度取承臺中心距的1/10,其計算方法在JGJ94-94中4.2.5.4的條文說明里有。我剛剛參加工作,沒作幾個工程,上面我是在規(guī)范與教科書上找到的,不過我不明白哪個叫作地基梁?哪個叫作承臺梁?我在作工程時,總是搞不清楚。基礎梁計算問題的商榷[轉帖]甘肅省工業(yè)大學宋天齊[論文]基礎梁在工程中頗為多見,但其計算方法多不一致,例如墻下基礎梁、柱下基礎梁(即一般文獻中所稱的墻下承臺梁,柱下承臺梁),在一些文獻[1]中,視其為不同情況的彈性地基梁進行有關的計算。但這些計算方法是不符合基礎梁的實際工作狀態(tài)的,故此,本文就此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征值對不同的基礎有不同的結果,比如分別為323.34和248.72,而對于埋深相同的基礎其值應該相同的呀,請問怎么回事?答:軟件對所選組合都進行驗算,求出最不利組合。并考慮抗震規(guī)范4.2.3條,對于由抗震組合控制的基礎要乘系數,故有不同的承載力數值。2:上次聽你們講座的時候好像老師說現(xiàn)在底層有斜撐的結構,新版JCCAD能夠讀取相應斜撐傳下來的荷載了,請問是這樣嗎?我正好要用這個功能,畢竟比老版人工處理方便多了。答:2007年6月以后的版本確實改善了這方面的功能,能將上部結構底層斜桿荷載讀入JCCAD,大大方便了這類結構的基礎設計。3:在JCCAD中樁筏基礎選擇人防計算,僅僅是計算基礎底板呢,還是考慮了其他內容?常規(guī)6級人防底板,可不考慮基礎底板人防荷載,JCCAD中是否可以不選人防計算呢?如果不選,SATWE上部結構計算中人防荷載,可以傳到JCCAD基礎計算么?答:對于樁筏基礎,人防荷載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地下室頂板的人防荷載通過豎向構件傳遞到筏板上,另一部分直接從底部作用到筏板。如果不考慮第二部分人防荷載,可設底板等效靜荷載為O。目前JCCAD還無法讀取SATwE的人防荷載、吊車荷載。4:我在基礎軟件中設計雙墻基礎時候,發(fā)現(xiàn)并沒有按我的意愿生成,請問是什么原因,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嗎?答:雙墻基礎生成條件:兩個墻體所在的網格必須是平行且端頭對齊的,且兩個軸線上生成的條基底面重疊。當設計的墻間距較大時需要人工驗算生成基礎的上部受拉鋼筋。5:我發(fā)現(xiàn)JCCAD地質資料輸入中土層布置]±O.000絕對標高”這一項現(xiàn)程序改為:“結構物±0.000對應的地質資料標高",有幾個問題請教:1.現(xiàn)在的填寫方法是什么?2.是否在確定了上面的±0.000絕對標高后,“孔點標高”、“土層底標高"等這些數據都是填相對標高,還是仍應該填黃海高程?3.基礎人機交互輸入中一些標高數值該怎么填?答:1.如填0,要求地質資料標高系統(tǒng)與基礎輸入的結構標高系統(tǒng)要一致。如不是O,填入相對標高,則地質資料標高系統(tǒng)與基礎輸入的結構標高系統(tǒng)可不一致;2.不一定填黃海高程,可以自己任定標高系統(tǒng);3.基礎交互輸入中所有的標高應與結構標高系統(tǒng)一致。[PKPM新天地]0705期咨詢臺摘編1:我要做一個工程,主樓33層大底盤,地下一層車庫,擬在主樓墻下布置混凝土樁,筏板基礎,裙樓柱下彈性地基梁加防水板。想問一下在JCCAD中如何建模?若按子筏板的概念建模(防水板350厚,按筏板處理)地基反力將被均分,導致主樓下反力小得可憐。這樣的問題如何處理?答:您可以將主樓和裙房分開計算,在sATwE中將兩部分分開建模計算,然后配筋時適當將交界處裙房的配筋加大一些即可。2:我要做一個底框上磚混設計,想問一下:布置了彈性地基梁的地方就不能布置獨基了嗎?彈性地基梁端部應該怎么處理?答:獨立基礎和彈性地基梁不能同時布置??戳艘幌履幕A布置圖,不清楚您那邊土質情況如何,如果比較好的話,可以采用墻下條基,這樣獨立基礎可以和條基一起布置。布置墻下條基需要滿足兩個條件,軸線上有線荷載并且有墻。3:我用PKPM單機版的AUT02002CAD圖形轉化為基礎模型的時候一直是用不了,只能進去CAD轉PM模型的界面,而且我的樁基礎圖不能轉化為基礎模型,只能轉化為.T圖,這樣的情況如何解決?答:安裝的時候,先裝好AUTO2OO2CAD,再安裝PKPM,您的問題就可以解決。轉化樁位圖到基礎模型,需要一定的步驟。[1].完成前面建模計算。[2].啟動JCCAD最后一項菜單,進入AUT02002CAD,打開樁位圖。[3].使用“圖形轉換’’菜單,點選對應的軸線和樁位,圖形軸線需與模型中軸線無差別,單位mm。[4].點選“轉換成基礎模型數據’’菜單。[5].使用“識別’’菜單設定參數。[6].使用“識別"菜單“生產數據’’。[7].進入JCCAD,選擇“保留基礎數據并更新上部結構’’。按照這個步驟操作即可。4:在《JCCAD用戶手冊及技術條件》的第49頁第3行中的說明為:(4)一次最多輸入1O塊筏板。是不是說明在一個計算模型中最多可以輸入1O塊獨立的的筏板呢?我在一個工程中輸入了11個,計算過程沒有異常,但結果可信嗎?答:從O6年中左右的PKPM版本開始,JCCAD筏板數程序擴大到4O個,您的說明書比較老,所以結果是可以用的[PKPM新天地]0706期咨詢臺摘編1、我在設計獨立基礎讀荷載組合時有個問題不解,建筑地基基礎規(guī)范第3.0.4-1條確定底面積和基礎埋深時,傳至基礎或承臺底面的荷載應取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效應的標準值組合,那意思是不是讀1.0的恒加上1.0的活荷載?我發(fā)現(xiàn)JCCAD的計算書,計算基礎面積時是讀取組合400-401,是計入風荷載的,請問應該如何理解?答:可變荷載不僅包括活荷載,也包括風荷載等。2、關于JCCAD附錄中,基床反力系數取值表格中給出的K值范圍很大,我發(fā)現(xiàn)對計算結果影響比較大,是否有什么方法或標準能比較精確的得出K值?答:基床反力系數的確定對底板配筋影響較大。一般在同類土中,偏硬的土取大值,如果考慮墊層的因素,還可以適當提高一些,如果對地基做了處理,也可以提高基床系數值。3、一磚混結構做預制樁基礎,JCCAD選用荷載為磚混荷載(即底層軸力設計值),而樁用的是端承載力特征值,本人認為應該用底層墻的軸力標準組合值才對,請問我的理解對嗎?答:這種情況應用標準組合和樁承載力特征值(標準值),進行承載力計算,但應用PM荷載,磚混荷載不存在集中力,他把構造柱軸力均布在墻上了,所已不能使用磚混荷載。4、JCCAD為什么不能同時輸入地基梁、柱下獨基和墻下條基,只能輸入兩種,遇到這重情況怎么辦?答:可以輸入。但有地基梁的節(jié)點能生成獨基,有地基梁的網格不能生成條基。5、有一底框磚混結構工程,基礎考慮采用大直徑人工挖孔灌注樁,一柱一樁,對于兩柱間設有混凝土剪力墻的樁基,只考慮在柱下布樁,一柱一樁,墻下不布樁,只有一般的托墻梁,以便將墻的內力傳遞給樁,因說明書未詳細說明,用JCCAD設計這類基礎時,遇到了困難,不知道怎樣布置和計算才能將墻底內力傳遞給樁?如果墻底剪和彎矩一般較大,傳給樁后,樁頂水平力較大,軟件結果文件那一部分輸出這類樁水平力的驗算結果?答:建議用彈性地基梁加非承臺樁,在樁筏有限元中按“樁梁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