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概述_第1頁
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概述_第2頁
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概述_第3頁
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概述_第4頁
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概述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概述散文是我國古代的主要文體之一。我國古代把與韻文、駢體文相對的散體文章稱為“散文”。我國古代散文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時期:(一)先秦時期第一部散文集《尚書》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辭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書》。原稱《書》,到漢代改稱《尚書》,意為上代之書。這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渡袝肥侵袊糯⑽囊呀?jīng)形成的標志。書中文章,結構漸趨完整,有一定的層次,已注意在命意謀篇上用功夫。后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散文的勃興,是對它的繼承和發(fā)展。秦漢以后,各個朝代的制誥、詔令、章奏之文都明顯地受它的影響。劉勰《文心雕龍》在論述“詔策”、“檄移”、“章表”、“奏啟”、“議對”、“書記”等文體時,也都溯源到《尚書》?!渡袝分胁糠制掠幸欢ǖ奈牟桑瑤в心承┣閼B(tài)。如《盤庚》3篇,是盤庚動員臣民遷殷的訓詞,語氣堅定、果斷,顯示了盤庚的目光遠大。歷史散文先秦歷史散文為中國的歷史文學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歷史家和古文家都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殷商時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記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諸侯國的史官進一步以樸素的語言、簡潔的文字記錄了列國間的史實,如《春秋》。以后,隨著時代的需求,產(chǎn)生了描述現(xiàn)實的歷史文學,這就有了《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等歷史著作。《左傳》與《戰(zhàn)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爸翍?zhàn)國而后世之文體備”(章學誠《文史通義__183;詩教上》)?!蹲髠鳌肥恰洞呵镒笫蟼鳌返暮喎Q,又名《左氏春秋》,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萬字,記載了春秋240年間列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活動和言論以及天道、鬼神、災祥、占卜之事。這部書敘事富于戲劇性,情節(jié)緊湊,戰(zhàn)事描寫尤為出色,語言精煉、富于形象?!秶Z》是一種國別史,分別記載了周王朝及諸侯各國(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記言多于記事,所記大多為當時較有遠見的開明貴族的話?!稇?zhàn)國策》作者不可考,現(xiàn)在版本為西漢劉向輯成。它同《國語》一樣,也是分國記事,記載了西、東周及秦、齊、楚、趙等諸國之事,記載內(nèi)容是謀臣策士的種種活動及辭說。《戰(zhàn)國策》文章的特點是長于說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極為生動。諸子散文春秋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產(chǎn)生了諸子散文。春秋戰(zhàn)國之交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各種學術流派紛紛著書立說,爭論不休,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代表不同階級或階層的思想家的著作,促進了說理散文的發(fā)展。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記載他們言論的書流傳到現(xiàn)在的有《論語》、《孟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二)兩漢兩漢時代,散文進一步發(fā)展。1.政論文漢初,政論散文有所發(fā)展。賈誼(公元前200——前168)是西漢初年杰出的文學家,他的文章《過秦論》總結了秦代滅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農(nóng)民起義的教訓,發(fā)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語言富于形象性。除賈誼外,漢初還有不少散文家,他們的文章大多或論秦之得失,或針對時弊,提出自己的主張,其中以晁錯和鄒陽成就較高。晁錯以主張募民備塞的《守邊勸農(nóng)疏》、《論貴粟疏》兩篇散文最為著名。史傳文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封建王朝迫切需求總結古代文化,給予大一統(tǒng)的統(tǒng)治局面以哲學和歷史的解釋?!妒酚洝?、 《漢書》。賦漢代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文體“賦”。賦的名稱始于戰(zhàn)國趙人荀卿的《賦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體制。講究文采、韻節(jié),兼具詩歌和散文的雙重性質。接近散文的稱“文賦”,接近于駢文的稱“駢賦”。漢賦以鋪敘事物見長,繼承了《楚辭》。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稱為“大賦”。大賦是對東漢以后抒情為主的“小賦”而言。大賦大都以問答為骨架,鋪陳名物、排比詞藻、好用古文奇字和雙聲疊韻詞,鋪陳多用整齊對稱的韻語,敘述多用散文句。枚乘的《七發(fā)》是漢賦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其他代表作如司馬相如《上林賦》、揚雄《長楊賦》、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等。小賦是漢代后期繼大賦后出現(xiàn)的新體賦,至六朝而盛行。多為抒情作品,篇幅較小,少用典故。至唐宋,進士考試科目中的律賦亦稱小賦。這些賦短小精悍,不再是主客對話的形式,而是作者的直接描寫。(三)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時期,本期文章多講求聲律,形成駢儷文體,《水經(jīng)注》、《洛陽伽藍記》不同凡響。魏晉南北朝的文壇,在各種文體中,辭賦創(chuàng)作的時代特征最為突出,與漢賦的對比也最為鮮明。講究對偶、聲律和藻飾之美成為風氣,文章的句式結構逐漸發(fā)生變化,其結果是駢文的出現(xiàn)和成熟。賦體受詩的影響,也趨于駢化,有些賦其實就是駢文。北朝文壇雖然整體上受駢化的影響,但仍有別具風格的散體名篇大放異彩,從而構成對唐代文壇發(fā)展的多重影響。辭賦在魏晉時期出現(xiàn)了新局面,其標志是抒情小賦的涌現(xiàn),從而拓展了辭賦的表現(xiàn)領域與表現(xiàn)風格。沿著東漢以來情理賦發(fā)展的方向,魏晉之際的辭賦創(chuàng)作顯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與東漢班固、張衡等賦家兼善散體大賦與騷體辭賦不同,這一時期的作家往往集詩人與小賦作者于一身,這也標志著詩賦交相影響的深化。王粲的詩賦為“七子之冠冕”(劉勰《文心雕龍__183;才略》),其代表作是《登樓賦》。由于主體意識和抒情因素的強化,魏晉時期涌現(xiàn)出一批體物寫志的佳作,如曹植寫《洛神賦》。(四)唐宋時期。中唐韓愈、柳宗元領導了古文運動,“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時,歐陽修力倡古文,蘇氏父子等人互相應和,古文日漸占領文壇。唐朝韓愈大力反對浮華的駢儷文,提倡作古文,一時從者甚眾,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創(chuàng)作業(yè)績大增,影響更大,成為文壇的主要風尚,文學史上稱其為古文運動。以韓柳為首的古文運動的勝利,樹立了一種擺脫陳言俗套,自由抒寫的新文風,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敘事、議論、諷刺的藝術功能。中唐以后,古文運動一度衰落,到了宋代,歐陽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運動,此后的王安石、曾鞏、蘇軾、蘇洵、蘇轍等人都在古文革新運動的影響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后人將他們與唐代韓愈、柳宗元合稱為“唐宋八大家”。北宋的歷史文學家司馬光編有一部歷史巨著《資治通鑒》,它除具有史學價值外,還非常具有文學價值。南宋散文家在北宋諸位大家影響下,產(chǎn)生了一部分上書言事的政論文,表現(xiàn)了作者鮮明的政治態(tài)度,胡銓、陳亮、葉適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家。古文運動的成功,使散文更切合實用,南宋時大量出現(xiàn)的筆記雜文便是一個明證。洪邁的《容齋隨筆》、王明清的《揮塵錄》是筆記雜文中的佳作,此外,朱熹的古文長于說理,造詣非淺。(五)元明清時期本期散文基本上繼承發(fā)展了唐宋古文運動的精神。明代出現(xiàn)了前后七子的復古派,反對復古的唐宋派,主張性靈的公安派,出現(xiàn)了歸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響最大的是桐城派。明初的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他的一部分傳記文很有現(xiàn)實意義,比較著名的作品有《秦士錄》、《王冕傳》、《李疑傳》等。明中葉以后,針對程朱理學、八股文的束縛,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發(fā)起“復古運動”,倡導文必秦漢。歸有光等“唐宋派”首先起來反對復古派,進而是萬歷年間的公安派也加入猛烈抨擊擬古主義的隊伍。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為代表,時稱“三袁”,袁宏道最為著名。他們認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文學,因此反對貴古賤今,模擬古人。袁宏道更出于作家的主觀要求提出了“性靈說”。公安派的散文創(chuàng)作特點是:沖破傳統(tǒng)古文的陳規(guī)舊律,自然流露個性,語言不事雕琢。與公安派存在的同時還有以鐘惺、譚元春為代表的竟陵派,他們也主張獨抒性靈。公安派與竟陵派革新的直接產(chǎn)物是晚明大量出現(xiàn)的小品散文,這是傳統(tǒng)散文的一個發(fā)展,張岱是小品散文作者中比較有成就的一位。他的小品散文題材較廣,山水名勝、風俗世情、戲曲技藝乃至古董玩具等等都可以入他的文。他的散文語言清新活潑,形象生動,廣覽簡取, 《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明末清初,晚節(jié)不保的侯方域的散文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代表作有《李姬傳》、 《馬伶?zhèn)鳌贰ⅰ度卧村鋫鳌返?。桐城派古文是清中葉最著名的一個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劉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因此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