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宗教改革語境下英國戲劇中的宗教論戰(zhàn)_第1頁
分析宗教改革語境下英國戲劇中的宗教論戰(zhàn)_第2頁
分析宗教改革語境下英國戲劇中的宗教論戰(zhàn)_第3頁
分析宗教改革語境下英國戲劇中的宗教論戰(zhàn)_第4頁
分析宗教改革語境下英國戲劇中的宗教論戰(zhàn)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分析宗教改革語境下英國戲劇中的宗教論戰(zhàn)16、17世紀,羅馬教廷為阻擾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1558-1603〕的宗教改革,在歐洲大陸發(fā)動了反宗教改革運動。除組織宗教戰(zhàn)斗外,教皇重用會發(fā)動宗教論戰(zhàn)。在這種宗教改革的大語境下,戲劇渲染新教與羅馬教廷的對峙,參與到宗教改革運動之中。①當時的英國劇作家們已經內化了新教改革者的圣禮理論,責備偶像崇敬混同字面意義和隱喻意義,暗示天主教神秘儀式是一種無知的迷信儀式。他們經常使用戲中戲來隱喻和指涉類似的歷史事件,借助符號或意象再現(xiàn)真諦。②觀眾通過見證以感受新教殉教者的豪舉,通過移情使內心產生強大的信仰理想。戲劇以至成了揭示天主教滅亡命運的啟示錄,在凸顯新教正義中建設民族身份。③除〔戈波德克王〕〔Gorbo-duc,1561〕討論宗教戰(zhàn)斗外,戲劇〔哈姆雷特〕〔Hamlet,1601〕、〔西班牙悲劇〕〔TheSpanishTragedy,1587〕、〔馬爾菲公爵夫人〕〔TheDut-chessofMalfi,1613〕、〔亨利五世〕〔HenryV,1600〕等參與宗教論戰(zhàn)?;诖?,本文運用新歷史主義研究方法,在宗教改革語境下重點研究英國戲劇中的宗教論戰(zhàn)。一英國早期現(xiàn)代戲劇積極參與到英國新教改革運動之中。例如,1561年末至1562年初的圣誕節(jié)期間,托馬斯諾頓〔ThomasNorton〕〔1532-1584〕和托馬斯薩克維爾〔ThomasSackville〕〔1536-1608〕合著的〔戈波德克王〕在倫敦的內殿法律學院上演,作為律師學院季節(jié)性狂歡的一部分。它從新教立場討論王位繼承人問題,討論英國與西班牙、意大利等天主教國家之間的宗教戰(zhàn)斗。此時,伊麗莎白女王的個人婚姻問題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不少天主教權力試圖通過與都鐸家族的血統(tǒng)關系而獲得王位繼承資格,或試圖與女王聯(lián)姻而獲得王位繼承權,或通過武力革除被羅馬驅除出教的女王以征服英國。本劇資助人達德利勛爵就是想通過該劇勸誘女王承受自己的求愛,理由是其他天主教候選人都可能使女王重蹈姐姐瑪麗女王〔1553-1558〕的后塵,或者很可能會讓英國卷入一場宗教戰(zhàn)斗。1561年,根據(jù)正常繼位規(guī)則,可能的王位繼承人有三個:新教徒女士凱瑟琳格雷〔LadyCatherineGrey〕、天主教徒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和亨廷頓伯爵〔EarlofHuntingdon〕.前兩位的可能性最大,而瑪麗斯圖亞特更有資格繼承王位。①瑪麗既是天主教徒也是一位親法分子?,旣惛锌赡芾^承王位的事實極大驚擾了伊麗莎白一世的新教國會議員們,因而他們力圖廢除任何蘇格蘭人對英格蘭王位資格的占領,以確保一個英格蘭的新教徒為王位繼承人。這有待通過兩種方案得到實現(xiàn),一是遵守女王父親亨利八世的意愿,他曾褫奪他的蘇格蘭親屬亨利八世的妹妹馬格雷特〔Mar-garetTudor〕的后裔的王位繼承權,轉而支持小妹妹瑪麗的后裔,即簡女士〔LadyJaneGrey〕的姐姐凱瑟琳格雷;二是通過新的王位繼承法,賦予伊麗莎白一世在這些事務方面與其父親類似的權利,讓她自己在逝世以前確定王位繼承人。②亨廷頓伯爵的王位繼承資格排在她們后面,他是愛德華四世的哥哥克拉倫斯〔Clar-ence〕的后裔,雖堅決地支持新教事業(yè),但此時他還不是主要的公世人物。③不少歐洲大陸國王也想牽手女王以成為英王,有西班牙帝國菲利普二世、神圣羅馬帝國查理大公等天主教國王和瑞典埃里克十四等新教國王。除討論因王位繼承問題可能引發(fā)宗教戰(zhàn)斗外,一些戲劇呵斥羅馬教皇腐敗、獨裁與虛偽,參與宗教論戰(zhàn),新教的圣餐隱喻、見證手法與天主教彌撒圣餐、偶像崇敬構成對照。圣餐禮〔Eucharist〕也稱祭壇圣餐或主的晚餐〔LordsSupper,BlessedSacrament〕,是一種基督教的傳統(tǒng)儀式?!残录s〕幾本書中記載了最后的晚餐,基督給予信徒們吃面包時說,這是我的身體,授予他們飲酒時說,這是我的血液.圣餐禮恰是基督徒根據(jù),為紀念基督而舉行的神圣的宗教儀式?,F(xiàn)代文學批評家休斯頓戴義〔HustonDiehi〕指出,在伊麗莎白教會慶賀主的晚餐與在伊麗莎白劇院觀看張伯倫演出公司〔ChamberlainsMen,國王演出公司的前身〕上演的戲劇是相關的文化活動,構建了當時的倫敦人認識和理解世界的方式。④英國人承受和理解商業(yè)戲劇,正如新教徒參與和闡釋圣餐儀式,在性質上是類似的。天主教的彌撒儀式強調忠誠注視,視完全物質的、外在的東西為神圣的、可見的上帝;新教的圣餐跪拜儀式則強調可見的符號和隱身的上帝之間的區(qū)別①??栁暮托陆谈母镎邎猿?,主的晚餐是一種承諾和紀念,不是一種犧牲或奇觀,以為意象是一種主要的、實體的、起著助記功能的符號,圣餐的面包和酒只提醒信徒們想起基督為人類做出的犧牲。②新教徒把圣餐禮作為真實圖畫,信徒們只要記住自己的罪,能力捉住圣餐的符號意義,體驗它作為一種贖罪的承諾,通向隱身的超驗上帝和堅決對上帝的信仰。新教改革者反對天主教彌撒儀式中不使用可理解的語言單詞伴隨圖像、迷惑信徒的靈魂,怒斥天主教鼓勵信徒們注視、膜拜一個實物化的偶像上帝〔incarnateGod〕,以至以為見到偶像就是能夠得到拯救。新教因而號召信徒們借助圖像與符號,從精神上記憶、接收和上升到不可能被看見、被吃或被觸摸的超驗上帝。③換言之,在圣餐禮中,圣餐面包和酒是符號,也是神圣的象征,再現(xiàn)真諦,配合牧師傳教詞,能讓信徒進入到神圣的神秘儀式中,看到自己的罪并聯(lián)想到基督的犧牲,堅決信仰并感悟上帝,以強調在圣餐符號和被指稱的事物之間的類似和類比。正如新教徒用簡單的桌子和面包來創(chuàng)造一個再現(xiàn)場景一樣,空闊的伊麗莎白舞臺上的演員使用可視的簡單道具和語言來喚起觀眾的記憶。不像天主教教堂內把牧師與一般教徒分得很開,新教努力從新設計教會的神圣空間,把牧師置于集會,以便他能被清楚明晰地聽到和看到,以類似的方式,戲劇演員被置于伊麗莎白劇院半島式的舞臺上。④英國早期現(xiàn)代戲劇使用世俗的舞臺解讀文化中最有意義的宗教儀式。莎劇〔哈姆雷特〕表達了舞臺的新教美學,討論以語言為中心的呈現(xiàn)型戲劇能否可在世俗的美學空間中,獲得新教改革者賦予圣餐禮的一樣效果:啟發(fā)觀眾、滲入心靈、印在心中、落在這里處??紤]到哈姆雷特復仇的正義性,莎士比亞使用戲中戲〔宮札勾的謀殺〕〔TheMurderofGonzago〕拷問再現(xiàn)〔representation〕的性質和力量,似乎有意把它與宗教改革后的圣餐儀式并置,使它表演新教圣餐禮并為該儀式辯解。戲中戲遭到新教改革者對圣餐禮意義的解讀方式的影響,同時使意圖象和單詞來再現(xiàn)行為,以喚起觀眾的記憶。莎士比亞使用元戲劇手法呈現(xiàn)戲中戲,戲中戲的觀眾與真實劇院的觀眾具有可比性。哈姆雷特呈現(xiàn)戲中戲的目的在于再現(xiàn)一幕過去的可能行為,確認父親鬼魂所說的自己被弟弟謀殺之事件。哈姆雷特十分花招中戲的謀殺案與父親謀殺案做了區(qū)分。第一,故事設置在維也納,而非丹麥;第二,謀殺者是國王侄子,而非弟弟;第三,哈姆雷特對故事情節(jié)做了說明,有些像我父親的謀殺案,在情景上接近.⑥哈姆雷特竭力讓戲中戲以一種隱喻的方式發(fā)生效果,培養(yǎng)讀者的差別意識,認清字面意義和比方意義之間的區(qū)別,看到暗殺了他哥哥、正坐在觀眾席上的國王,并非戲中戲里殺害了他叔叔的國王。然而,對區(qū)其余認識并沒有減少戲劇的力量,由于正如宗教改革后的圣餐禮一樣,哈姆雷特的戲劇使用再現(xiàn)喚醒觀眾的記憶。當克勞迪亞斯看到一幕戲中戲場景與他機密的反水行為類似時,他被迫面對自己的罪惡。戲中戲的舞臺表演喚醒了他的良知并激發(fā)了他的負罪感。所以,莎士比亞聲稱的再現(xiàn)性舞臺的美學力量與卡爾文賦予圣餐禮的感染力互相照應。哈姆雷特想象一種語言和圖像互相作用的戲劇,能否說明莎士比亞用圣餐理論構建戲劇理論?莎士比亞舞臺力量不是重要源于舞臺的視覺意象,而是在于闡釋和激活意象的單詞語言。在另一個關鍵方面,哈姆雷特戲中戲吻合新教圣餐禮,強調語言在再現(xiàn)中的作用。例如,哈姆雷特叮囑演員讓行為配合語言,語言配合行為〔Hamlet:III.ii.17-18〕.在整個戲中戲的表演經過中,莎士比亞討論戲劇的視覺和語言要素之間的關系,說明意象和詞匯各自分開時和聯(lián)合在一起時的力量不同。首先,戲中戲的序言部分做了一個簡短言說,但沒有任何戲劇意象相伴。然后,演員們呈現(xiàn)了一個啞劇,描繪了完好的戲劇故事,但沒有任何解釋性的語言相配。但是,無論是聽故事重述還是觀看被重現(xiàn)的犯罪和求愛,克勞迪亞斯都沒有遭到打攪或被打動。單獨的哈姆雷特的詞匯評論也不能感動克勞迪亞斯??稍诙虘蛑?,當盧西恩〔Lucianus〕詭秘進入花園、預備謀害國王,并開始講話時,克勞迪亞斯忽然從座椅上站起來離開,被戲劇意象、詩學文本、合唱團評論的聯(lián)合力量感動到靈魂深處,再也無法抑制或隱藏內心的罪惡。哈姆雷特的短劇不凸顯圖像,而是強調語言的表達能力,或者通過語言實現(xiàn)意象的能指意義。短劇使意圖象為的是記憶和再現(xiàn),這種目的遭到提倡反偶像崇敬的新教改革者的支持。莎士比亞的主人公使用戲劇作為一種有力的工具來尋求真諦,暴露出國王的虛偽和他假裝無辜的欺騙性表演風格。莎劇關注語言和意象之間的關系,重視缺場〔absences〕和差別〔gaps〕,關心它們喚起記憶的再現(xiàn)能力。二批評界一直以為,由于新教反對神秘儀式、反對奇觀〔Miracle〕和犧牲〔sacrifice〕、反對偶像崇敬,所以務必反對商業(yè)戲劇和可視意象?,F(xiàn)代戲劇批評家蒙特羅斯〔LouisAdrianMon-trose〕研究商業(yè)劇院與中世紀后期的宗教儀式之間的關系,以為伊麗莎白時期的英國戲劇挪用和轉換了天主教宗教儀式,獲得了神秘的物質成效,戲劇能夠為被壓制的中世紀教會的意象、儀式和慶典提供另一種形式的補償,補充人們所渴望卻被新教褫奪掉的東西:神秘、魔力、奇觀和戲劇風格。②邁克爾奧康納〔MichaelOConnell〕以至指出,伊麗莎白戲劇與新教互為對立,戲劇可視為一種有競爭力的偶像崇敬的宗教構造③。新教似乎缺少有正式意義的儀式、慶典、意象和團體體驗。實際上,16世紀的英國新教徒體驗圣餐禮為一種有意義的、神秘的、讓人深度知足的宗教儀式。吉娜亞歷山大〔GinaAlexander〕記述道,當1553年9月瑪麗天主教復辟時,從未有如此之多的新教思想傳播,諸多的新教信仰方式在倫敦主教區(qū)扎根。④假如新教的圣餐儀式是16世紀中后期一種可行的、被廣泛承受的宗教儀式,神圣的儀式有能力足以改變,通常是激進地改變,對意象的體驗,那么,〔哈姆雷特〕戲中戲〔宮札勾〕就足以說明新教的圣餐儀式之理論怎樣塑造倫敦戲劇家的想象和觀眾的體驗,怎樣影響英國早期現(xiàn)代戲劇的場景和舞臺效果。與〔哈姆雷特〕截然相反,托馬斯基德〔ThomasKyd,1558-1594〕的〔西班牙悲劇〕上演了另一種類型的戲中戲,它包括了很多羅馬的彌撒儀式之要素,反映了新教對羅馬天主教的批評以至誹謗。基德首先花招劇設置在羅馬天主教國家西班牙,戲劇上演的1587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正試圖入侵英國,使英國回歸天主教。而且,哈姆雷特從新教改革的誕生地威滕伯格〔wittenberg〕回來,與此相反,鑒于主人公海爾羅尼莫〔Hieronimo〕復仇的邪惡性,基德使主人公上演的戲劇風格與羅馬天主教彌撒儀式進行認同。①主人公利用戲劇舞臺來從事陰暗的謀殺,再現(xiàn)殺戮,呈現(xiàn)死者尸體。通過濫用舞臺,基德以一種令人震動和不安的方式,似乎表達出對舞臺表演〔theatricality〕的深度憂慮?!参靼嘌辣瘎 沉芾毂M致地展示了羅馬彌撒儀式中的戲劇性,暗含對它的不信任態(tài)度。假如說莎士比亞戲劇挪用改革后圣餐禮以表達新教的再現(xiàn)理論,那么基德戲劇就試圖刻畫羅馬彌撒儀式的極端表現(xiàn)以批評和克制它們。〔西班牙悲劇〕的戲中戲是索利曼和珀斯達〔SolimanandPerseda〕,海爾羅尼莫讓謀害他兒子的敵人在劇中飾演角色,在敵人父親面前上演,卻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把短劇中的謀殺演成了真實謀殺,以此種方式向敵人復仇。與哈姆雷特導演戲劇方式不同,海爾羅尼莫強調戲劇的景觀和視覺維度,犧牲語言維度,他狡猾地捉弄戲中的舞臺觀眾,使他們以為自己的兒子們出色地佯死,而實際上他們正在見證兒子們的死亡。海爾羅尼莫還制作有似天主教彌撒儀式的神秘和奇觀,存心故意讓演員們使用各種未知語言希臘語、拉丁語、意大利語和法語,雖然他們抗議說,這只會導致混亂,我們不能互相理解。②他許諾劇終會對此作出解釋,但他最后完全依靠視覺意象闡釋原因,展現(xiàn)兒子霍拉西奧〔Horatio〕乖僻和巧妙的尸體,看這兒,瞧這個景觀.〔Spanish:IV.i.179-180〕通過上演被字面化處理的再現(xiàn)事件而產生的恐懼、暴力和荒唐,基德使天主教的彌撒儀式去天然化。海爾羅尼莫還展現(xiàn)了浸滿他兒子最親血液的手帕,把它視為吉祥物體,正如保存圣人的骨骸一樣,號召他的舞臺觀眾凝視它。手帕意象對他具有十分的魔力,展現(xiàn)兒子的尸體和血液,試圖讓他的暴力復仇變得合理化。對于為什么要這樣做,他不想多說,只展現(xiàn)繩索給觀眾,以示自殺,作為高潮景觀:看海爾羅尼莫,這個悲劇作者和演員?!睸panish:IV.iv.146-147〕當被阻攔自殺時,他發(fā)誓堅持緘默,咬舌自殺,執(zhí)拗地回絕使用語言,自我創(chuàng)造了另一個身體意象。當被迫要求揭示他導演戲劇的神秘時,他使用手勢語示意要使用削筆刀,削尖鉛筆書寫答案:,結果他用之刺向卡斯迪爾公爵〔Castile〕和刺死自己,又一次用死尸而回絕用言語做出解釋。在這出戲中戲中,他使用實際的謀殺取代謀殺表演,以一種怪誕的方式,把他試圖再現(xiàn)的行為施行字面化處理〔literalization〕,公然違犯可視意象與所指事物之間的區(qū)別,把類似改變?yōu)橐粯?,把象征義變成字面義,把被再現(xiàn)物變?yōu)檎鎸嵤录;略趹蛑袘蛑杏懻撐淖趾捅确街g的關系,以為當對行為的再現(xiàn)被完全從字面意義上實現(xiàn)時,恐懼的事情就會發(fā)生?;麓颂幉捎玫氖切陆谈母镎叩男揶o策略,試圖打破天主教的忠誠凝視和圣餐變體論〔transub-stantiation〕,由于天主教把圣餅和酒從字面理解,直接當成是基督的身體和血液。所以,約翰??怂埂睯ohnFoxe〕責備羅馬天主教徒殺害和啃吃上帝,嘲諷他們禮拜由面包做的上帝,他被牙齒研磨后進入肚子,以至被暈船的水手嘔吐出來。①海爾羅尼莫把兒子的手帕當作兒子,是一種典型的偶像崇敬,由于他把身體置于精神之前,只信任在場而不是缺場,西里爾特納〔CyrilTourneur,1575-1626〕的〔復仇者悲劇〕〔TheRevengersTragedy,1606〕中的溫迪斯也是如此。當把偶像崇敬欲望與復仇、謀殺、暴力等聯(lián)絡起來,對天主教彌撒儀式提出批評時,戲劇提出了另一個問題,怎樣追憶逝者?新教改革者認識到,逝者死后無法回來,所以葬禮不再是代替死者祈禱,而是強調生者通過記憶逝者來喚醒生者的信仰,②正如新教徒在基督缺場的情況下,通過圣餐儀式記憶基督,以強化對上帝的信仰。通過反思天主教文化,把身體凝視的危險性進行戲劇化處理,基德和特納參與了對逝者悼亡的改革,而不是與逐步消亡的天主教葬禮儀式進行對話,③雖然他們也表現(xiàn)出對逝去文化的一絲憂慮。莎劇〔哈姆雷特〕顛倒了他們對戲劇圖像和身體〔尸體〕的興趣,關注符號、缺場和再現(xiàn),說明在缺場的語境下,能夠通過類比指向所指之物,正如在圣餐禮中,圣餅和酒能幫助新教徒喚起記憶,并感遭到基督和上帝。三在歷史劇〔亨利五世〕開始部分,莎士比亞借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口贊賞同名主人公的奇觀般變化,從一個在底層社會中鬼混的浪蕩王子忽然改變?yōu)橐粋€精通國家大事、具有言辭魅力的偉大國王。大主教以為,亨利身上不可能發(fā)生奇觀,一定是天然變化的結果,由于天然界最美麗的花朵總生長在最低賤的草叢旁邊。這是新教戲劇對天主教圣餐奇觀的否認,說明莎士比亞對新教理論的內化和演繹,以更好說明亨利五世的天然成長經過,從一個不懂事的王子已經順利發(fā)展為一個天才國王,為他在阿金庫爾戰(zhàn)斗中的偉大勝利做好鋪墊。除挖苦天主教的圣餐儀式外,新教徒還通過觀看新教殉難圣人的受難經過,譴責天主教的殘暴,對圣人產生同情和心理認同,致力于構造新教共同體。④約翰福克斯〔殉教言行錄和偉業(yè)〕〔ActsandMonuments〕的很多插圖都描繪新教圣徒被天主教咒罵、熬煎和殘暴履行死刑的經過。??怂怪赋觯瑢π陆绦磐绞褂帽┝统鹗且魄閳雒?宗教改革者的殉難是一個令人遺憾和最值得同情的戲劇場景.⑤移情是一種身份認同的情感,可把見證者與受害人聯(lián)絡在起來,讓他與受害人一起痛苦??栁脑谡劦郊s伯〔Job〕的傳教詞中說,對我們鄰居的痛苦,我們一定會遭到打動,與他們一起悲悼。⑥〔殉教言行錄和偉業(yè)〕意在激起為殉難圣徒而做團體悲悼,在讀者中培養(yǎng)一種新教團體。韋伯斯特同時代的批評家托馬斯海伍德指出,舞臺戲劇邀請觀眾采取全能全知的上帝審訊視角,審訊世界舞臺⑦,喚醒觀眾的良知,堅決新教信仰。⑧與福克斯號召觀眾見證新教圣人的受難不同,反宗教改革的畫家忽略這方面,僅僅刻畫圣徒和壓迫者,而不把觀眾畫入插圖內,忽視觀眾的同情和宗教團體意識。例如,安東尼奧伽羅尼奧〔AntonioGallonio〕的天主教圣人受難畫集中,他的插圖集中于圣人的神奇力量,不把圖景作為戲劇舞臺形式再現(xiàn),不能培養(yǎng)讀者對所看行為的自我反思。約翰韋伯斯特〔JohnWebster,1578?-1634?〕的戲劇〔馬爾菲公爵夫人〕怎樣演繹新教所提倡的見證手法?〔馬爾菲公爵夫人〕同名主人公在第四幕中,被費迪南德〔Ferdinand〕制造的夫人家人的蠟像所欺騙,以為他們全部死去,深受精神熬煎,也被費迪南德派來的七個瘋子恫嚇和詛咒,飽受身心熬煎直至死去。韋伯斯特意圖在于說明,此戲劇圖景可激起費迪南德的仆人、暴力履行者也是見證者波叟拉〔Bosola〕對新教徒夫人的同情和打動。韋伯斯特把故事設置在意大利,那公爵夫人為什么能夠解讀為新教徒?在與哥哥的比照中,她的新教身份天然顯現(xiàn)出來。首先,她用機密結婚的方式尋求真愛,哥哥羅馬天主教徒費迪南德對此非常憤慨,而贊同機密結婚是較為激進的新教徒在儀式和權威上的立場。第二,她對抗羅馬天主教徒和意大利貴族,遭遇到哥哥極為殘暴的復仇,這讓英國觀眾把她視為新教徒。第三,在描繪敘述她對熬煎的反應時,費迪南德強調她放棄世俗物質、信仰隱形上帝,這恰是新教殉難圣徒的主要品質。圍繞公爵夫人的受難,韋伯斯特引導他的觀眾反思劇中行為。讓公爵夫人定位為費迪南德的病態(tài)藝術和瘋人劇院的觀看者,同時也是波叟拉和觀眾所凝視的對象,他鼓勵觀眾把自己視為觀看者和被觀看者,與公爵夫人一道體驗和見證受難場景。讓波叟拉定位為公爵夫人殉難的觀看者,同時也是忠誠履行費迪南德命令、對夫人施虐的施暴者,他邀請觀眾換位考慮:他們正在觀看一項自己參與履行的惡行。在觀看、偵察和審訊中,韋伯斯特的觀眾進行自我反省,獲取精神力量和強化新教信仰。通過費迪南德和波叟拉對公爵夫人殉難圖景的不同反應,韋伯斯特試圖參與宗教論戰(zhàn),挖苦天主教徒的偶像崇敬,讓英國觀眾與波叟拉、與殉教圣人發(fā)生認同,共同感受新教上帝的力量。波叟拉讓費迪南德觀看被熬煎致死的公爵夫人和她被謀殺的家庭成員,叫他看這里,①費迪南德最初回絕觀看。他命令波叟拉蓋住她的臉〔Dutchess:IV.ii.262〕,埋怨說我眼睛發(fā)暈〔Dutchess:IV.ii.262〕.然而,幾乎在同時,他要求看她一眼,說讓我再看看她的臉〔Dutchess:IV.ii.271〕.她被掀開的尸體意象打破了他的精神防線,由于就是在這里時,他抱怨仆人沒有感遭到同情而盲目遵照履行指令。聲稱對妹妹的謀殺是邪惡行為〔Dut-chess:IV.ii.290〕,他忽然離場。最后一幕中,他仿佛是一個精神錯亂之人,完全不能面對他的惡行。他哀嘆道,我有殘酷而揪心的鉆石眼睛。〔Dutchess:V.v.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