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隆中對公開課一等獎優(yōu)秀課件_第1頁
初中語文隆中對公開課一等獎優(yōu)秀課件_第2頁
初中語文隆中對公開課一等獎優(yōu)秀課件_第3頁
初中語文隆中對公開課一等獎優(yōu)秀課件_第4頁
初中語文隆中對公開課一等獎優(yōu)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隆中對作者:陳壽隆中對作1隆中對讀詩猜謎,導入新課詠史

白居易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圣主尋。

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這首詩涉及了哪兩個歷史人物和典故?隆讀詩猜謎,導入新課詠史這首詩涉及了哪兩個歷史人物2作者介紹

《隆中對》選自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去鄧縣隆中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nèi)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zhàn)略決策)。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主要作品《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隆中對作者介紹《隆中對》選自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3故事背景隆中對劉備問計于諸葛亮是在公元207年,當時曹操已基本上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孫權(quán)經(jīng)過父兄及自己三世的經(jīng)營,也比較牢固地占有江東,劉備兵少,而且又沒有地盤,到荊州去投靠劉表,受劉表集團中外戚勢力排擠,送到新野這個偏僻小縣屯兵。二十余年間一直過著流亡生活。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他決定從尋求謀士入手,經(jīng)徐庶推薦,他三顧茅廬,請求諸葛亮幫助他。故事背景隆劉備問計于諸葛亮是在公元207年,當時曹操4熟讀字詞隆中對隴畝(lǒng)傾頹(tuí)猖蹶(chāngjué)存恤(xù)夷越(yí)胄(zhòu)殆(dài)沔(miǎn)詣(yì)熟讀字詞隆5朗讀節(jié)奏隆中對劃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⑴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⑵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⑶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朗讀節(jié)奏隆劃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6理解全文隆中對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1)隆中:地名,今襄陽城西13公里古隆中。(2)對:回答、應(yīng)對。(3)亮:即諸葛亮(181-234),字孔明,徐州瑯琊陽都人。(4)躬:親自。隴畝:田地。(5)好(hào):喜愛。為:唱。(6)《梁父(fǔ)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傳說諸葛亮曾經(jīng)寫過一首《梁父吟》歌詞。(7)管仲:名夷吾,春秋時齊桓公的國相,幫助桓公建立霸業(yè)。(8)樂(yuè)毅:戰(zhàn)國時燕昭王的名將,曾率領(lǐng)燕、趙、韓、魏、楚五國兵攻齊,連陷七十余城。(9)莫之許:就是“莫許之”。莫,沒有人。之,代詞,指諸葛亮“自比于管仲、樂毅”。許,承認同意。(10)惟:只有。友善:友好,關(guān)系好。(11)信然:確實這樣。隆中對理解全文隆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7理解全文隆中對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保?2)先主:先,先帝,主,劉備。屯:駐扎。(13)新野:現(xiàn)河南省新野縣。(14)器:器重、重視。(15)謂:對,說,告訴。(16)豈:大概,是否。(17)之:代詞,代諸葛亮。(18)與俱來:與(之)俱來,和(他)一起來。俱。一起。(19)就見:意思是到諸葛亮那里去拜訪。就,接近、趨向。(20)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門)來。致,招致、引來。(21)枉(wǎng)駕:屈尊。枉:委屈。駕:車馬,借車馬指劉備。(22)顧:拜訪。由是:因此。理解全文隆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8理解全文隆中對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23)遂(suì):于是,就。(24)詣:去,到。這里是拜訪的意思。凡:總共。(25)乃見:才見到。因:于是,就。(26)屏: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27)漢室傾頹:指漢朝統(tǒng)治崩潰、衰敗。(28)奸臣:指董卓、曹操等。竊命:盜用皇帝的政令。(29)蒙塵:蒙受風塵,專指皇帝遭難出奔。(29)東漢的京城本來在洛陽,董卓強迫漢獻帝劉協(xié)遷都到陜西長安,曹操又強迫他遷都到河南許昌。(30)孤:古代王侯的自稱。這里是劉備自稱。(31)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人)。(32)欲信:通“伸”,伸張。想。而:表轉(zhuǎn)折。智術(shù):智謀,才識。用:因此。(33)猖蹶:這里是失敗的意思。然:然而。猶:仍,還。已:停止,罷休。(34)謂:認為。計:計策。安:疑問代詞,怎么。(35)出:產(chǎn)生。自:從。理解全文隆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9理解全文隆中對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崩斫馊穆×链鹪唬骸白远恳褋?,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10理解全文(36)已來:已,通“以”,表時間??纾赫紦?jù)。(37)不可勝數(shù):數(shù)也數(shù)不清。勝,盡。(38)比于:同,相比。(39)眾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40)克:戰(zhàn)勝。為:以為,變成。者:的原因。(41)非惟:不僅。抑:而且;亦:也。(42)謀:籌劃。今:現(xiàn)在。(43)挾(xié):挾持,控制。(44)令:號令。(45)諸侯:這里指當時割據(jù)一方的軍閥。(46)此:這。誠:的確。(47)爭鋒:爭強,爭勝。已歷:已經(jīng)經(jīng)歷。(48)國險而民附:地勢險要,民眾歸附。(49)賢能為之用:為:被。(50)可以為援:為:作為。援:外援。(51)圖:謀取。據(jù):占據(jù)。利:物資。(52)盡:全部取得。連:連接。通:到達。(53)此用武之國:這是用兵之地,國:地方。意思是兵家必爭之地。(54)殆(dài):大概。(55)所以:用來。(56)資:資助,給予。(57)豈有意乎:可有意思嗎?(58)險塞(sài):險峻的要塞。(59)天府之土:指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產(chǎn)豐饒,形勢險固的地方。(60)高祖:劉邦。(61)因:依靠,憑。(62)劉璋暗弱:劉璋(當時的益州牧)昏庸懦弱。(63)殷:興旺富裕。(64)而:但是。(65)存恤:愛撫、愛惜。恤:體恤、體諒。(66)胄:后代。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漢景帝劉啟的兒子)的后代,所以稱它“帝室之胄”。(67)信義:信用道義。(68)著:聞名。(69)總攬:廣泛地羅致。攬,這里有招致的意思。(70)巖阻:險阻,指形勢險要的地方。(71)西和諸戎:向西和中國西部各族的和好。(72)南撫夷越:向南安撫中國南部各族。(73)內(nèi):對內(nèi)。(74)修:治理。(75)政理:政治。(76)將荊州之軍:將:率領(lǐng)。(77)宛、洛:河南南陽和洛陽這里泛指中原一帶。(78)身:親自。(79)川:平野。(80)簞食壺漿:形容人民群眾熱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愛戴的軍隊。(81)誠如是:如果真像這樣。理解全文(36)已來:已,通“以”,表時間??纾赫紦?jù)。(5911理解全文隆中對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guān)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庇?、飛乃止。(82)日:一天天。(83)悅:高興。(84)之:代詞,代與諸葛亮關(guān)系變好這件事。(85)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86)猶:好像。(87)愿:希望。理解全文隆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guān)羽、張12隨堂小測試隆中對解釋下列句中紅色的詞語。1.亮躬耕隴畝2.時人莫之許也3.謂為信然。4.將軍宜枉駕顧之。5.凡三往。6.欲信大義于天下。7.遂用猖蹶。8.漢室傾頹。9.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10.此殆天所以資將軍。親自承認、同意確實這樣拜訪總共通“伸”,伸張失敗崩潰、衰敗謀取大概隨堂小測試隆解釋下列句中紅色的詞語。親自承認、同意確實這樣拜13隨堂小測試隆中對請說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1.欲信大義于天下。2.時人莫之許也。3.諸葛孔明者,臥龍也。4.賢能為之用5.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6.君與俱來。判斷句反問句省略句(相當于:君與之俱來)倒裝句(相當于:時人莫許之)倒裝句(相當于:欲于天下信大義)被動句隨堂小測試隆請說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判斷句反問句省14文章結(jié)構(gòu)隆中對思考:全文共幾個自然段?可分為幾部分,怎樣分?按什么順序排列的?“對”之前“對”之時“對”之后諸葛亮的出身及年輕時的抱負,徐庶推薦諸葛亮問計和對策。文章的主體劉備的評價時間順序文章結(jié)構(gòu)隆思考:全文共幾個自然段?可分為幾部分,怎樣分?按什15讀文思考在諸葛亮的對策中,他替劉備策劃的最終目標是什么?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諸葛亮提出了什么戰(zhàn)略方針?諸葛亮是根據(jù)什么提出這個戰(zhàn)略方針的?諸葛亮對形勢分析中,特別強調(diào)人謀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有哪些

?讀文思考在諸葛亮的對策中,他替劉備策劃的最終目標是什么?為了16讀文思考隆中對1.在諸葛亮的對策中,他替劉備策劃的最終目標是什么?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2.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諸葛亮提出了什么戰(zhàn)略方針?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讀文思考隆1.在諸葛亮的對策中,他替劉備策劃的最終目標是什么17讀文思考隆中對3.諸葛亮是根據(jù)什么提出這個戰(zhàn)略方針的?根據(jù)當時形勢而提出的。⑴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⑵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⑶荊州是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⑷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但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⑸劉備是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讀文思考隆3.諸葛亮是根據(jù)什么提出這個戰(zhàn)略方針的?根據(jù)當時18讀文思考隆中對4.諸葛亮對形式分析中,特別強調(diào)人

謀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有哪些?⑴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⑵賢能為之用⑶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讀文思考隆4.諸葛亮對形式分析中,特別強調(diào)人謀的重要作用的19諸葛亮人物特點隆中對

身處荒野但胸懷大志,未出草堂卻能洞曉時局,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人物特點隆身處荒野但胸懷大志,未出草堂卻能洞曉20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隆中對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1.正面描寫:①諸葛亮隱居、每自比于管仲、樂毅;②諸葛亮正面回答問題。2.側(cè)面描寫:①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②劉備三顧茅廬③密談后“與亮情好日密”④關(guān)張不悅⑤劉備魚水相答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隆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21小說與史籍對比隆中對

有關(guān)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的內(nèi)容在《三國演義》中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關(guān)描述,請你與《隆中對》參照閱讀,看看小說進行了哪些藝術(shù)加工?為什么?小說中的諸葛亮又有哪些特點?對隆中的景色、天氣的惡劣進行了加工。對劉備兄弟的言行進行了加工。對劉備三次到訪時碰到不同的人進行加工。小說與史籍對比隆有關(guān)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22小說與史籍對比《三國演義》是小說,作者的目的是要抓住讀者,因此會在情節(jié)設(shè)置上大做文章,三顧茅廬深入人心,是一個亮點,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