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針療法-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4eec5c0b11abdc350bf66d403f3eaad/84eec5c0b11abdc350bf66d403f3eaad1.gif)
![頭針療法-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4eec5c0b11abdc350bf66d403f3eaad/84eec5c0b11abdc350bf66d403f3eaad2.gif)
![頭針療法-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4eec5c0b11abdc350bf66d403f3eaad/84eec5c0b11abdc350bf66d403f3eaad3.gif)
![頭針療法-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4eec5c0b11abdc350bf66d403f3eaad/84eec5c0b11abdc350bf66d403f3eaad4.gif)
![頭針療法-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4eec5c0b11abdc350bf66d403f3eaad/84eec5c0b11abdc350bf66d403f3eaad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頭針療法1頭針療法1頭針療法概述頭針是在頭部進行針刺以治療各種疾病的一種方法。根據(jù)臟腑經(jīng)絡理論,在頭部選取相關經(jīng)穴進行治療。頭針是針刺頭皮的刺激區(qū),以治療腦源性疾病為主臟腑肢體等全身疾病的一種療法。有的是根據(jù)大腦皮質(zhì)的功能定位,在頭皮上劃分出相應的刺激區(qū)進行針刺。2頭針療法概述頭針是在頭部進行針刺以治療各種疾病的一種方法。2頭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3頭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3頭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頭者精明之府”,張介賓注:“皆上升于頭?!闭f明頭部與人體內(nèi)的各臟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關系。
4頭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頭者精明之府”頭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
頭為諸陽之會,手足六陽經(jīng)皆上循于頭面。手足陽明經(jīng)分布于前額及面部,足陽明胃經(jīng)“起于鼻、交頸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fā)際、至額顱……?!笔肿闵訇柦?jīng)分布于頭側部。手少陽三焦經(jīng)“……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毗。”足少陽膽經(jīng)“起于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后,循頸行手少陽之前……其文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后……。”手足太陽經(jīng)分布于頭頰、頭頸部。足太陽膀胱經(jīng)“起于目內(nèi)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5頭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頭為諸陽之會,手足六陽經(jīng)皆上循于頭面。頭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手足六陰經(jīng)中手少陰經(jīng)“上夾咽,系目系”,足厥陰經(jīng)“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直接循于頭面,其他陰經(jīng)則通過經(jīng)別在頭項部合于相表里的陽經(jīng),直接上至頭面部。
督脈“上至風府,入于腦,上巔,循額、至鼻柱。6頭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手足六陰經(jīng)中手少陰經(jīng)“上夾咽,系目系”,足頭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以上經(jīng)文充分說明頭與臟腑經(jīng)絡有著密切聯(lián)系。頭為清陽之會,腦為髓海,為元神之府,是臟腑經(jīng)絡功能活動的主宰,是調(diào)節(jié)全身氣血的重要部位,這就是頭針能夠治療疾病的理論依據(jù)。
7頭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以上經(jīng)文充分說明頭與臟腑經(jīng)絡有著密切聯(lián)系。頭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手三陽經(jīng)——從手走頭足陽明——分布于額角并交匯于督脈的神庭穴足太陽——分布于前額、巔頂并絡于腦足少陽——分布于頭角處手少陰——連目系通于腦足厥陰——上行于腦并于督脈交匯于巔頂部督脈——直接通于腦任脈——上行于目陰蹺脈——直接通于腦陽蹺脈——借風池通于腦陽維脈——行頭部合于風池8頭與臟腑經(jīng)絡的關系手三陽經(jīng)——從手走頭8頭皮的解剖結構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組成2-3mm血管、淋巴管、神經(jīng)、汗腺、毛囊和皮脂腺由淺入深為:頭皮和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上緊密的結締組織--腱膜下疏松的結締組織--骨膜--(顱骨)9頭皮的解剖結構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組成9國際頭針標準線
1970年以來,頭針療法在我國逐步推廣應用,不久,這種療法也成為一些國家臨床醫(yī)生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頭針療法是在傳統(tǒng)的針灸醫(yī)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其所用的穴區(qū)和經(jīng)絡、穴位、臟腑有密切聯(lián)系,其穴名反映了經(jīng)絡、穴位等理論和特點。世界衛(wèi)生組織西太區(qū)針灸穴名標準化會議(于1984年5月在東京)經(jīng)過討論,決定按照分區(qū)定經(jīng),經(jīng)上選穴,并結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針透雙穴或三穴)方法原則,制定了頭針穴名標準化方案,包括由頭穴名的英文字母數(shù)字編號、穴名漢語拼音和漢字三要素。10國際頭針標準線1970年以來,頭針療法在我國逐步推廣應用
(一)標準頭穴線的定位及主治
標準頭穴線均位于頭皮部位,按顱骨的解剖名稱分額區(qū)、頂區(qū)、顳區(qū)、枕區(qū)4個區(qū),14條標準線(左側、右側、中央共25條)。茲將定位及主治分述如下:
11(一)標準頭穴線的定位及主治
標準頭穴線均位于頭皮額區(qū)[額中線][額旁一線][額旁二線][額旁三線]12額區(qū)[額中線]12國際頭針標準線(一)MS1額中線ézhōngxiàn【部位】:在頭前部,從督脈神庭穴向下引一直線,長1寸(3厘米)?!局髦巍浚侯^痛,頭暈,目赤腫痛,鼻病,癲癇,精神失常等頭面五官病?!敬谭ā浚貉仄は蛳麓?寸,行快速運針手法。
13國際頭針標準線(一)MS1額中線ézhōngxiàn13國際頭針標準線(二)MS2額旁1線épángxiànⅠ(胸腔區(qū))【部位】:在頭前部,從膀胱經(jīng)眉沖穴向下引一直線,長1寸(3厘米)?!局髦巍浚哼^敏性哮喘,支氣管炎,心絞痛,風濕性心臟?。▽π幕拧舛?、浮腫、尿少有一定的效果),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等心肺病(上焦)等【刺法】:從眉沖穴刺入,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運針手法。
14國際頭針標準線(二)MS2額旁1線épángxiànⅠ(國際頭針標準線(三)MS3額旁2線épángxiànⅡ(胃區(qū)、肝膽區(qū))【部位】:在頭前部,從膽經(jīng)頭臨泣穴向下引一直線,長1寸(3厘米)。【主治】:對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療效,對肝膽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一定的療效。(中焦)【刺法】:從頭臨泣穴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運針手法。15國際頭針標準線(三)MS3額旁2線épángxiànⅡ(國際頭針標準線(四)MS4額旁3線épángxiànⅢ(生殖區(qū)、腸區(qū))【部位】:在頭前部,從胃經(jīng)頭維穴內(nèi)側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線,長1寸(3厘米)?!局髦巍浚汗δ苄宰訉m出血。配雙側足運感區(qū)治療急性膀胱炎引起尿頻、尿急,糖尿病引起煩渴、多飲、多尿,陽痿,遺精,子宮脫垂等。對下腹部疼痛有一定療效。(下焦)【刺法】:從此線上端進針,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運針手法。16國際頭針標準線(四)MS4額旁3線épángxiànⅢ(1717頂區(qū)[頂中線][頂顳前斜線][頂顳后斜線][頂旁一線][頂旁二線]
18頂區(qū)[頂中線]18國際頭針標準線(五)MS5頂中線Dǐngzhōngxiàn【部位】:在頭頂部,即從督脈百會穴至前頂穴(前頂:百會前1.5寸)之段?!局髦巍浚貉茸悴∪绨c瘓、麻木、疼痛,以及皮層性多尿,脫肛,小兒夜尿,高血壓,頭頂痛等。
【操作】:從百會穴進針,向前透刺至前頂,行快速捻轉手法。19國際頭針標準線(五)MS5頂中線Dǐngzhōngxi2020國際頭針標準線(六)MS6頂顳前斜線DǐngnièQiánxiéxiàn(運動區(qū))【部位】:在頭頂部、頭側部,從頭部經(jīng)外穴前神聰至顳部膽經(jīng)懸厘(懸厘頭維與曲鬢上3/4和下1/4交點)引一斜線,并將其分為五等分段。【主治】:上1/5段,治療對側下肢軀干癱瘓:中2/5段,治療對側上肢癱瘓;下2/5段(言語一區(qū)),治療對側面神經(jīng)癱瘓、運動性失語、流口水、發(fā)音障礙。
【操作】由前神聰向懸厘分段接力平刺,行快速捻轉手法。21國際頭針標準線(六)MS6頂顳前斜線DǐngnièQi國際頭針標準線(七)MS7頂顳后斜線DǐngnièHòuxiéxiàn(感覺區(qū))【部位】:在頭頂部、頭側部。頂顳前斜線之后1寸,與其平行的線。從督脈百會穴至顳部膽經(jīng)曲鬢穴(耳前鬢角發(fā)際后緣與耳尖水平交點)引一斜線,將全線分為五等分段。【主治】:上1/5段,治療對側下肢和軀干的感覺異常;中2/5段,治療對側上肢感覺異常。下2/5段,治療對側頭面感覺異常。
【操作】百會向曲鬢分段接力平刺,然后行快速捻轉手法22國際頭針標準線(七)MS7頂顳后斜線DǐngnièHò2323國際頭針標準線(八)MS8頂旁1線DǐngpángxiànⅠ【部位】:在頭頂部,督脈旁1.5寸(4.5厘米),從膀胱經(jīng)通天穴(前發(fā)際正中上4寸,旁開1.5寸)向后引一直線,長1.5寸(4.5厘米)?!局髦巍浚貉炔“Y,如癱瘓、麻木、疼痛等。【刺法】:從通天穴向后沿皮刺入1.5寸,行快速捻針手法。
24國際頭針標準線(八)MS8頂旁1線Dǐngpángxi國際頭針標準線(九)MS9頂旁2線DǐngpángxiànⅡ【部位】:在頭頂部,督脈旁開2.25寸(6.75厘米)。由膽經(jīng)正營穴(前發(fā)際上2.5寸,正中旁2.25寸)向后引一直線,長1.5寸(至承靈穴)?!局髦巍浚杭纭⒈?、手的病癥如癱
瘓、麻木、疼痛。?!敬谭ā浚河烧隣I穴向后沿皮刺入1.5寸。行快速捻針手法。25國際頭針標準線(九)MS9頂旁2線Dǐngpángxi26262727(三)顳區(qū)[顳前線][顳后線]
28(三)顳區(qū)[顳前線]282929國際頭針標準線(十)MS10顳前線Nièqiánxiàn【部位】:在頭的顳部,從膽經(jīng)頷厭穴(頭維與曲鬢上1/4和下3/4交點)至懸厘穴連一直線?!局髦巍浚浩^痛,運動性失語、面癱、口腔疾病【刺法】:由頷厭穴進針,沿皮刺入透懸厘穴,行快速捻針手法。
30國際頭針標準線(十)MS10顳前線Nièqiánxià國際頭針標準線(十一)MS11顳后線Nièhòuxiàn【部位】:在頭的顳部,從膽經(jīng)的率谷穴(耳尖直上入發(fā)際一寸半)向下至曲鬢穴連一直線?!局髦巍浚浩^痛,耳鳴、耳聾、眩暈?!敬谭ā浚簭穆使妊ㄟM針,沿皮向下透曲鬢穴,行快速捻針手法31國際頭針標準線(十一)MS11顳后線Nièhòuxià(四)枕區(qū)[枕上正中線][枕上旁線][枕下旁線]
32(四)枕區(qū)[枕上正中線]32國際頭針標準線(十二)MS12枕上正中線ZhěnshàngZhèngzhōngxiàn【部位】:在后頭部,即督脈強間穴(位于人體的頭部,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4寸(腦戶穴上1.5寸))至腦戶穴(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2.5寸,枕外粗隆上緣凹陷處)之段?!局髦巍浚貉鄄?,足癬等【操作】從強間穴透刺1.5寸至腦戶,行快速捻轉手法。
33國際頭針標準線(十二)MS12枕上正中線Zhěnshà國際頭針標準線(十三)MS13枕上旁線(膀胱經(jīng))ZhěnshàngPángxiàn(視區(qū))【部位】:在后頭部,由枕外粗隆督脈腦戶穴旁開0.5寸(1.5厘米)起,向上引一直線,長4厘米。
【主治】:皮層性視力障礙,白內(nèi)障近視眼等?!敬谭ā浚河纱司€的下端進針,向上沿皮刺入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針手法。
34國際頭針標準線(十三)MS13枕上旁線(膀胱經(jīng))Zhě國際頭針標準線(十四)MS14枕下旁線Zhěnxià(膀胱經(jīng))Pángxiàn(平衡區(qū))【部位】:在后頭部,從膀胱經(jīng)玉枕穴(當后發(fā)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腦戶旁1.3寸))向下引一直線,長2寸【主治】:小腦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礙;后頭痛等。
【操作】由玉枕穴進針,向下平刺2寸,行快速捻轉手法。35國際頭針標準線(十四)MS14枕下旁線Zhěnxià1、腦源性疾患,如中風、顱腦損傷、眩暈、皮層性多尿、視力障礙,小兒腦癱、智能遲滯,震顫麻痹、癲癇、假性球麻痹、舞蹈病等。2、周圍神經(jīng)疾患如:截癱、坐骨神經(jīng)痛、三叉神經(jīng)痛、面神經(jīng)麻痹、周圍神經(jīng)麻痹3、骨骼肌病變?nèi)纾杭缰苎?、落枕、頸椎病、關節(jié)炎、腰腿痛等。4、內(nèi)臟疾患如:冠心病、心絞痛、支氣管哮喘、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肝膽疾患、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尿頻尿急、陽痿遺精等適應癥361、腦源性疾患,如中風、顱腦損傷、眩暈、皮層性多尿、視力障礙2023/8/10372023/7/2737取穴原則1、單側肢體疾病:選對側刺激區(qū)2、雙側肢體疾病:選雙側刺激區(qū)3、內(nèi)臟及全身疾病或不宜分左右的疾病可在雙側選穴治療4、根據(jù)不同的疾病選相應的刺激區(qū),并可配合有關的刺激區(qū)如偏癱病人可選癱瘓對側的頂顳前斜線配合頂中線和頂旁一線進行治療38取穴原則1、單側肢體疾?。哼x對側刺激區(qū)38
操作方法
1、準備:取坐位或臥位,依不同疾病選定刺激穴區(qū)。一般選用26-28號或28~30號1.5~3寸長的不銹鋼毫針。39
操作方法
1、準備:取坐位或臥位,依不同疾病選定刺
進針時毫針與頭皮呈30度左右夾角快速將針刺入頭皮下,當針達到帽狀腱膜下層時,指下感到阻力減小,然后使針與頭皮平行繼續(xù)捻轉進針,根據(jù)不同穴區(qū)可刺入0.5~3寸。然后運針。方法:對刺、接力刺、齊刺2、進針40進針時毫針與頭皮呈2、進針403、行針
1)捻轉:頭針的行針只捻轉不提插。左右快速旋轉達200次/分左右。一般可持續(xù)捻轉2-3分,留針20-30分,留針期間每隔5分,重復捻針1次。2)抽氣法和進氣法:針刺達到要求后用拇食指夾持、中指抵住針身,靠指的爆發(fā)力向外速提,力與阻力基本相當,及力向外,但針不提出皮膚,多次后針下得氣;進氣相反,進針最多插入1分3)迎隨補瀉法413、行針1)捻轉:頭針的行針只捻轉不提插。左右快速旋424243
感覺
局部酸、脹、重、痛、熱以痛脹多見三、操作方法針刺反應
肢體熱、脹、麻、涼肌肉跳動或抽動
4343感覺局部酸、脹、重、痛、熱三、操作方4、起針
操作:刺手夾持針柄輕輕捻轉松動針身,押手固定穴區(qū)周圍頭皮,如針下無緊澀感,可快速拔出針。出針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444、起針操作:刺手夾持針柄輕輕捻轉松動針身,押療程可每日或隔日針刺一次,十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再作下一療程。45療程可每日或隔日針刺一次,十次為一療程,休息5-7天,再作下注意事項
(一)頭皮血管豐富,容易出血,加上頭發(fā)覆蓋,不易及時發(fā)現(xiàn)。因此,必須作到針前嚴格消毒,針后按壓針孔,以防感染。(二)頭針在治療時刺激較強,故需掌握適當?shù)拇碳ち?,防止暈針。(三)出針后應清點針數(shù),防止遺漏(四)高熱、心力衰竭、病情危重以及嬰幼兒囟門尚未完全閉合者,不宜采用頭針。血壓過高時,應待穩(wěn)定后方可行頭針治療。46注意事項
(一)頭皮血管豐富,容易出血,加上頭發(fā)覆蓋,46頭針的注意事項(五)中風患者,急性期如因腦溢血引起有昏迷、血壓過高時,暫不宜用頭針治療,須待血壓和病情穩(wěn)定后方可做頭針治療。如因腦血栓形成引起偏癱者,宜及早采用頭針治療。凡有高熱、急性炎癥和心力衰竭時,一般慎用頭針治療。47頭針的注意事項(五)中風患者,急性期如因腦溢血引起有昏迷、血穴線主治功能歸納神志病相關刺激線:額中線.頭面五官相關刺激線:額中線、頂顳前斜線、頂顳后斜線、顳前線、顳后線、枕上正中線、枕上旁線。臟腑病相關刺激線:額旁1線、額旁2線、額旁3線。四肢痹癥、痿癥以及運動感覺異常相關刺激線:頂中線、頂顳前斜線、頂顳后斜線、頂旁1線、頂旁2線。48穴線主治功能歸納神志病相關刺激線:額中線.48穴線主治功能歸納腰肌病、足疾相關刺激線:枕上正中線、枕上旁線。皮層性多尿、小兒夜尿相關刺激線:頂中線。小腦平衡障礙相關刺激線:枕下旁線。49穴線主治功能歸納腰肌病、足疾相關刺激線:枕上正中線、枕上旁線常見疾病舉例卒中偏癱——頂中線、對側頂旁一線、二線、頂顳前斜線上1\5,中2\5周圍性面癱、偏頭痛、口腔疾病、流涎——同側頂顳前斜線的下2\5,顳前線三叉神經(jīng)痛——對側頂顳后斜線下2\5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jīng)痛——對側定顳后斜線上1\5,頂旁一線肩周炎——對側頂旁二線、對側頂顳后斜線中2\5頭外傷引起的多尿——頂中線、雙側頂旁一線頭暈、耳鳴、美尼爾氏綜合征——頂中線、雙側顳后線白內(nèi)障、近視眼——枕上正中線、雙側枕上旁線50常見疾病舉例卒中偏癱——頂中線、對側頂旁一線、二線、頂顳前斜焦氏頭皮針療法的特點定義:由山西焦順發(fā)同志于1971年首先提出,是以大腦皮層機能定位為理論依據(jù),以針刺為手段治療各種疾病的頭針,常用于腦源性疾病療法操作:在行針時可做小幅度提插,以左手壓進針處,右手小幅度提插,實際是針體隨頭皮一起活動。并無真正的提插。
51焦氏頭皮針療法的特點定義:由山西焦順發(fā)同志于1971年首先5252定位標準線定位標準線有兩條,即前后正中線和眉枕線。前后正中線:從眉心至枕外粗隆下緣的連線;眉枕線:從眉毛上緣中點至枕外粗隆尖端的連線。53定位標準線535454運動區(qū)
【部位】:相當于大腦皮質(zhì)中央前回在頭皮上的投影。上點在前后正中線中點往后0.5厘米處;下點在眉枕線和鬢角發(fā)際前緣相交處,如果鬢角不明顯,可以從顴弓中點向上引垂直線,此線與眉枕線交叉處向前移0.5厘米為運動區(qū)下點。上下兩點之間的連線即為運動區(qū)。將運動區(qū)劃分為五等分,上1/5是下肢、軀干運動區(qū)。中2/5是上肢運動區(qū),下2/5是頭面部運動區(qū),也稱言語一區(qū)。
55運動區(qū)【部位】:相當于大腦皮質(zhì)中央前回在頭皮上的投影。上【主治】:運動區(qū)上1/5,治療對側下肢及軀干部癱瘓;運動區(qū)中2/5,治療對側上肢癱瘓;運動區(qū)下2/5,治療對側中樞性面神經(jīng)癱瘓,運動性失語,流涎,發(fā)音障礙等。56【主治】:565757感覺區(qū)
【部位】:相當于大腦皮質(zhì)中央后回在頭皮上的投影部位。自運動區(qū)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線即為感覺區(qū)。上l/5是下肢、頭、軀干感覺區(qū);2/5是上肢感覺區(qū);下2/5是面感覺區(qū)。
【主治】:感覺區(qū)上1/5,治療對側腰腿痛、麻木、感覺異常、后頭部、頸項部疼痛、頭鳴;感覺區(qū)中2/5,治療對側上肢疼痛、麻木、感覺異常;感覺區(qū)上1/5,治療對側面部麻木,偏頭痛,顳頜關節(jié)炎等。58感覺區(qū)
【部位】:相當于大腦皮質(zhì)中央后回在頭皮上的投影部【主治】:運動區(qū)上1/5,治療對側下肢及軀干部癱瘓;運動區(qū)中2/5,治療對側上肢癱瘓;運動區(qū)下2/5,治療對側中樞性面神經(jīng)癱瘓,運動性失語,流涎,發(fā)音障礙等59【主治】:59舞蹈震顫控制區(qū)
【部位】:在運動區(qū)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線。
【主治】:舞蹈病,震顫麻痹,震顫麻痹綜合征。(一側的病變針對側,兩側都有病變針雙側)
【刺法】:用長毫針由本線上端刺入,沿皮向目外眥方向刺至發(fā)際,或用2寸毫針分段刺入,行快速捻針手法。
60舞蹈震顫控制區(qū)【部位】:在運動區(qū)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線暈聽區(qū)
【部位】:從耳尖直上1.5厘米處,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線。共4厘米。
【主治】:眩暈、耳鳴、聽力減退等。
【刺法】:由此區(qū)的前端或后端刺入,沿皮刺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針手法。
61暈聽區(qū)【部位】:從耳尖直上1.5厘米處,向前及向后各引2言語二區(qū)
【部位】:相當于頂葉的角回部。從頂骨結節(jié)后下方2厘米處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線的直線,向下取3厘米長直線。
【主治】:命名性失語。
【刺法】:由此區(qū)的上點進針,沿皮向下刺1寸(3厘米),行快速捻針手法62言語二區(qū)【部位】:相當于頂葉的角回部。從頂骨結節(jié)后下方2
言語三區(qū)
【部位】:暈聽區(qū)中點向后引4厘米長的水平線。
【主治】:感覺性失語。
【刺法】:由此區(qū)前端刺入,沿皮向后刺1.33寸(4厘米),行快速捻針手法。
63言語三區(qū)【部位】:暈聽區(qū)中點向后引4厘米長的水平線。
運用區(qū)
【部位】:從頂骨結節(jié)起分別引一垂直線和與該線夾角為40度的前后兩線,長度均為3厘米。
【主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章實數(shù)課題無理數(shù)用計算器求平方根聽評課記錄
-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1.2.4《 絕對值》(第2課時)聽評課記錄1
-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20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聽課評課記錄(新人教版)
- 蘇科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聽評課記錄6
-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 14.1 整式的乘法 14.1.4 整式的乘法 第3課時 多項式乘以多項式聽評課記錄 新人教版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4.4《平行線的判定方法1》聽評課記錄
-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聽評課記錄《1.1 精打細算》(2)-北師大版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小結練習》聽評課記錄6
- 人民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第一課第1課時《“地球村”形成了》聽課評課記錄
- 人教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聽課評課記錄4
- 股票基礎知識(入市必讀)-PPT
- eNSP簡介及操作課件
- 公文與公文寫作課件
- 車削成形面和表面修飾加工課件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第七章運動技能的協(xié)調(diào)控制
- 節(jié)后復工吊籃驗收表格
- 基于振動信號的齒輪故障診斷方法研究
- 醫(yī)療器械分類目錄2002版
- DB11_T1713-2020 城市綜合管廊工程資料管理規(guī)程
- 氣管套管滑脫急救知識分享
- 壓縮空氣系統(tǒng)管道阻力計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