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考點剖析精創(chuàng)專題卷 高三人教版歷史必修3一輪復習_第1頁
專題十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考點剖析精創(chuàng)專題卷 高三人教版歷史必修3一輪復習_第2頁
專題十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考點剖析精創(chuàng)專題卷 高三人教版歷史必修3一輪復習_第3頁
專題十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考點剖析精創(chuàng)專題卷 高三人教版歷史必修3一輪復習_第4頁
專題十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考點剖析精創(chuàng)專題卷 高三人教版歷史必修3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十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知識點1: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1-4)知識點2: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5-8)知識點3:宋明理學(9-12)知識點4: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13-16)1.《漢書·藝文志》推測儒家是出于司徒之官,道家是出于史官,法家是出于理官,墨家是出于清廟之守,陰陽家是出于歷法之官,從而把諸子學說和各個王官一一對應。這可以用來說明(

)A.儒家學說地位居于首位 B.先秦的天文歷法成就突出C.商周王官之學內容豐富 D.諸子之學受王官之學影響2.下表所示為孟子和墨子所講的“義”的相關解釋。據(jù)此可知,二者都(

)人物相關解釋孟子“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闭J為“義”所代表的道德價值高于自己的自然生命墨子“天志"有如輪人之規(guī),匠人之矩,而“義果自天出矣”。認為“義”是衡量天下一切是非善惡的標準A.推崇“義”的價值 B.以“義”劃分社會等級C.主張以“義”謀利 D.將“義”作為人的美德3.《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玖)》整理報告共刊布竹簡124支,其中《治政之道》強調的各守其職、選賢任能、躬行愛民、和睦四鄰、不奪農時、憂患意識等,屬于這一時期公共性的治國經(jīng)驗。由此可知,《治政之道》(

)A.旨在平息社會紛爭 B.倡導重農抑商政策C.雜糅百家思想精華 D.成為后世治國范本4.儒家主張“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法家強調“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逾越,雖百家弗能改也”。這說明二者(

)A.思想主張漸趨合流 B.治國理念相互借鑒C.主張穩(wěn)定政治秩序 D.重視社會階層差異5.如圖為東漢畫像石刻畫的春秋時期孔子率弟子問禮于老子的情景??鬃庸硐蚶献有卸Y,并把大雁作為見面禮送給老子;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還禮。此圖反映了(

)A.儒學的官方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 B.儒學與道教相互借鑒C.藝術創(chuàng)作對時代精神的彰顯 D.崇尚禮儀的文人意趣6.董仲舒不太強調“愛由親始”,而更著重推崇“遠之而大”,主張“擺脫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實行愛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這些思想(

)A.擺脫了傳統(tǒng)“家國一體”觀念束縛 B.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產(chǎn)生C.適應了漢朝“大一統(tǒng)”的政治需求 D.意在削弱宗法倫理思想的影響7.董仲舒一方面宣揚君權神授,指出君主只有奉行天道,才能獲得在人間的合法統(tǒng)治權;另一方面也強調,天道就現(xiàn)實政治而言,就是仁、義、禮、智、信,即“五常之道”,君主要使自己的言行和施政符合“五常之道”。董仲舒的這一觀點(

)A.試圖實現(xiàn)儒家道德倫理的天道化 B.有效制約了君主的專制權力C.成為漢武帝時大一統(tǒng)的理論基礎 D.標志著儒學理論體系的成熟8.宋代理學家楊時(1053—1135年)曾說:“謂學校以分數(shù)多少校士人文章,使之胸中日夕只在利害上,如此作人,要何用!”據(jù)此可知,楊時(

)A.倡導“經(jīng)世致用”理念 B.反對“學而優(yōu)則仕”C.要求革新學校教育內容 D.突出教育的育人功能9.宋太祖在即位當月便去拜謁先圣,下詔“加飾祠宇及塑繪先圣先賢先儒之像”,又“帝親制文宣王、兗公二贊”,并且還在“即位之月,首幸國學”,“次月又幸”,“尊師重道,如恐不及”。宋太祖此舉(

)A.體現(xiàn)了對綱常名教的維護 B.規(guī)范了全社會的倫理秩序C.加強了人才后備隊伍建設 D.增強了儒學的世俗化趨勢10.王陽明認為當時讀書人沉溺于理學,無補于社稷安危,提出“以吾心之是非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語錄為真理,強調了個人的自覺性和自律性,有學者稱其為中國的馬丁·路德。據(jù)此可知,王陽明的思想(

)A.隱含自由和叛逆色彩 B.彌補了程朱理學的不足C.踐行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 D.沖擊了傳統(tǒng)文化的地位11.有學者認為,與其說漢代的“獨尊儒術”扼殺了“百家爭鳴”,倒不如說是“百家爭鳴”促進了各家的融合與統(tǒng)一,而所謂的“獨尊”正是“百家爭鳴”融合的結果。該學者意在強調,漢代“獨尊儒術”(

)A.吸取了秦“焚書坑儒”的教訓 B.是先秦思想多元共競的產(chǎn)物C.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 D.順應了社會轉型的需要12.唐代繪畫可以說是一個色彩瑰麗的世界。而宋代推崇逸格的繪畫,追求自然,顛覆了色彩在繪畫中的地位。宋代畫論還以雅俗之分,將文人筆墨視為雅趣,將色彩艷麗視為低俗。這一變化(

)A.體現(xiàn)了儒學平淡恬靜的審美觀念 B.造成文人寫意畫一家獨大的局面C.反映了理學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 D.導致風俗畫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13.陽明心學盛行,士林學風“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打機鋒、弄隱語,幾近狂禪,空疏已達極點,針對學風空疏,明末清初學者起而提倡“實學”。這反映了當時(

)A.市民文學興起 B.思辨哲學沒落 C.儒學地位動搖 D.經(jīng)世思潮產(chǎn)生14.李贄提出,“圣人知天下之人之身,即吾一人之身,我亦人也,是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通為一身矣”;“予竊謂欲論見之長短者當如此,不可止以婦人見為見短也。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這說明李贄(

)A.肯定自然欲求 B.主張個性解放 C.具有平等觀念 D.批判君主專制15.明末,由于書院參與政治斗爭,學校在社會上、在政治與道義領域,表現(xiàn)出巨大的力量,黃宗羲將改革政治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學校,指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校”。黃宗羲的這一思想(

)A.體現(xiàn)出反封建的色彩 B.強調了學校的政治功用C.凸顯自我表現(xiàn)的個性 D.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特點16.“昔之清談談老莊,今之清談談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遺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辭其末,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鳖櫻孜浯苏撘庠冢?/p>

)A.否定孔孟權威 B.弘揚陸王心學 C.倡導經(jīng)世致用 D.揭示明亡原因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以激烈變革的時代為背景,以崛起的士階層為骨干,以興旺的私學為基地,戰(zhàn)國時代,學術思想界出現(xiàn)了諸子并起,學派林立,相互駁難的空前繁榮的文化氣象,揭開了中國文化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篇章。——摘編自馮天瑜等著《中華文化史》材料二:宋代在哲學方面突破了五代以來沉悶、墨守的局面,伴隨通經(jīng)致用,講求義理以及疑古思潮的興起,出現(xiàn)了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頤、程顥、朱熹、陸九淵為代表的理學等諸多流派。……宋儒諸子融匯各家,援佛入儒,建構成新儒學體系,不僅升華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揚士人剛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節(jié)操意識?!幾詶畹稀度鐗羧缁玫拇笏瓮醭凡牧先好髑逯H是諸種矛盾交織、發(fā)生翻天覆地巨變的時代。一方面封建專制集權高度膨脹,禮教綱常愈趨苛嚴;另一方面統(tǒng)治階級極端腐敗,綱紀凌夷,政教失控,危機四伏,正統(tǒng)禮教的腐朽陰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髦泻蠊ど虡I(yè)的發(fā)展和近代科學的傳入,也大大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為思想界注入新的時代氣息。一些先進知識分子……提出了經(jīng)世致用的主張,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掀起了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幾允┙ㄖ小吨袊糯贰?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空前繁榮的文化氣象”指的是什么?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揭開了中國文化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篇章”的歷史背景。(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理學在傳統(tǒng)儒學基礎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之處?(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末清初社會思潮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概括其思想特點。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原始儒學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惡之爭。董仲舒向往的是一個完善和諧的大一統(tǒng)儒學體系,當然不能容忍這種爭端的繼續(xù)存在…(董仲舒)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說。他認為,性善與王道教化有著不相容的矛盾…對于荀子主張的…圣人性惡論,他認為這必然會破壞君主專制賴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靈符。所以他舍棄孟子和荀子的說法,他認為:人性有善惡之分。董仲舒贊同的只有荀子的教化思想,而與孟子一致的是把圣人看成善的標本的思想?!幾酝莱邢?、陳增岳《論董仲舒對原始儒學的改造和發(fā)展》材料二

理學家提出“理”作為宇宙萬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論證明確的哲學體系,這是兩漢的粗糙儒學所無法比擬的?!幾择R克圭《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如果一種思想成為擁有權力的意識形態(tài)而籠罩一切,這時,會有一些空洞的套話反復,這些話語不僅會常常寫在書里而且會成為背誦的教條,甚至當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經(jīng)相當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權運用普遍主義的真理觀念對思想的壟斷和遏制?!幾愿鹫坠狻吨袊枷胧穼д撍枷胧返膶懛ā?1)董仲舒對原始儒學進行了改造和發(fā)展。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董仲舒對前賢的人性論思想持一種什么態(tài)度?他為什么會持這種態(tài)度?(2)根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分析儒學為什么要走向“精微”。儒學思想體系在發(fā)展中體現(xiàn)出哪些特征?(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明清之際中國的思想界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進步思想家產(chǎn)生了哪些新的思想?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從前中國人常愛說“讀書明理”一句話。在鄉(xiāng)村中,更常聽見指說某人為“讀書明理之人”。這個理何所指?不煩解釋,中國人都明白的。它絕不包含物理的理、化學的理、一切自然科學的理,就連社會科學上許多理,亦都不包括在內。卻是同此一句話,在西洋人聽去,亦許生出不同的了解罷!中國有許多書,西洋亦有許多書;書中莫不講到許多理。但翻開書一看,卻似不同。中國書所講總偏乎人世間許多情理,如父慈、子孝、知恥、愛人、公平、信實之類。若西洋書,則其所談的不是自然科學之理,便是社會科學之理,或純抽象的數(shù)理與論理。因此,當你說“讀書明理”一句話,他便以為是明白那些科學之理了。——摘編自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材料二

朱熹論“理”,一則明其絕對、永恒,在氣之先,二則明其運動不息而無處不存。針對佛教“空虛”之說,特別強調“理是實理”“萬理皆實”,在人性論方面,他認為“道心”稟受于天地,為“理”之體現(xiàn),至純至善,雖下愚小人亦皆有之?!叭诵摹眲t生于形體之私,善惡相混,駁雜不純,雖上智君子亦不能無。道心、人心既集于一人之身,即須以“精”“一”功夫加以擴充制約。精,一之道,其一則在“內省”“居敬”,其二則是“踐履”“格物致知”。(1)根據(jù)材料一、二,指出程朱理學中“理”的主要特點。(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程朱理學在宋朝形成的原因。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到了宋代,由于知識傳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士紳的規(guī)模日漸擴大。士紳階層是平民社會當中連接國家與個人的中介,將一君萬民的社會結構聯(lián)系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北宋)張載莊嚴宣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文天祥、東林黨人在異族強權或腐朽政治勢力面前,正氣浩然,風骨錚錚,無不浸潤了理學的精神價值與道德理想。三鯛八條目則進一步內化于一般士紳的心性當中,日常的灑掃應對亦可體會天地之理,修身齊家亦有治國平天下之功,理學的精神也因此自覺深入到民間基層?!幾詮堘纺辍⒎娇肆ⅰ吨袊幕乓凡牧隙宄跛枷爰以谠S多問題上繼續(xù)發(fā)揚光大了晩明的進步思想,比如王夫之強調天理與人情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唐甄鰉續(xù)批判男尊女卑,主張男女平等;陳子龍編《明經(jīng)世文編》意在提醒士人對國計民生的注意,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都是這種精神指導下的成果。這殷實學思湖直接引發(fā)了清代中葉的樸學學術,并且間接開啟了近代中國學術的科學精神?!幾栽闹②w世瑜《中國社會史》(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宋代“理學的精神也因此自覺深入到民間基層”的原因,并說明理學的社會價值。(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初的“實學思潮”出現(xiàn)的背景。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儒家思想能長期居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中國)。據(jù)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漢書·藝文志》推測諸子思想出于王官之學,把諸子學說和各個王官一一對應,說明諸子之學受王官之學影響,D項正確;A、B兩項以偏概全,分別描述了材料的一部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并非講王官之學豐富,而是講從王官之中發(fā)展出了諸子學說,內容豐富的是諸子學說,排除C項。2.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孟子將“義”視為人的道德追求,墨子則將“義”視為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可見二者都推崇“義”的價值,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二者“以‘義’劃分社會等級”,排除B項;材料主旨意在推崇“義”的價值,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D項所述與孟子的觀點相符,但與墨子的觀點不符,排除D項。3.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治政之道》強調的各守其職、選賢任能、躬行愛民、和睦四鄰、不奪農時、憂患意識等,屬于這一時期公共性的治國經(jīng)驗?!笨芍?,戰(zhàn)國時期,《治政之道》的內容涉及儒家規(guī)范秩序、為政以德、不奪農時、墨家尚賢等思想主張,體現(xiàn)了雜糅百家思想精華的特點,C項正確;《治政之道》主要側重對統(tǒng)治者的要求,并未強調平息社會紛爭,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重農抑商政策,法家倡導重農抑商政策,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治政之道》對后世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4.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無論是儒家還是法家都強調君臣之間存在明確的尊卑禮數(shù),可見二者都主張穩(wěn)定政治秩序,C項正確;儒家主張以禮治國,法家主張以法治國,思想主張漸趨合流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儒家、法家重視社會秩序,未提及治國理念的相互借鑒,排除B項;材料強調君臣之禮,不體現(xiàn)社會階層,排除D項。5.答案:C解析:由材料“東漢畫像石”,可知本題時空定位是東漢,根據(jù)材料“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禮,并把大雁作為見面禮送給老子;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還禮”可知這體現(xiàn)出注重儒家禮儀,結合設問東漢,可知與漢代以來儒學地位變化的時代特征有關,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成為官方正統(tǒng)思想,C項正確;A項時間為西漢漢武帝時期,材料涉及時間為東漢,排除A項;“儒學與道教相互借鑒”與材料主旨無關,且與東漢時代特征不符,排除B項;崇尚禮儀是因為儒學尚“禮”,但這反映的并不是文人意趣,排除D項。6.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擺脫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而向天下實行愛及四夷的王道政治”可知,董仲舒的思想符合當時漢武帝要求實行大一統(tǒng)在文化領域的政治要求,C項正確;家國一體是指家族和國家都以宗法關系來統(tǒng)領,存在嚴格的家長制,而材料中只是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并沒有跳出家國一體的框架,排除A項;古代民本思想在先秦時期已經(jīng)產(chǎn)生,與時間不符,排除B項;宗法倫理思想反映中國宗法等級制度,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一種道德理論,而材料中董仲舒只是想跳出其局限,并沒有削弱宗法倫理思想,排除D項。7.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倫理中的仁、義、禮、智、信看作是天道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規(guī)則和要求,反映董仲舒試圖實現(xiàn)儒家道德倫理的天道化,A項正確;我國封建社會的君主的權力至高無上,董仲舒的觀點不可能有效制約君主的專制權力,排除B項;董仲舒的大一統(tǒng)學說成為漢武帝時大一統(tǒng)的理論基礎,而不是材料所體現(xiàn)的君權神授、天道思想,排除C項;儒學發(fā)展到理學階段,標志著儒學理論體系的成熟,排除D項。8.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以分數(shù)多少校士人文章,……要何用”可知,反對把學校辦成攫取功名利祿的名利場,反對功利主義教育,把造就經(jīng)世濟國之才作為培養(yǎng)目標,D項正確;A項應為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晚于材料中的時間“宋代”,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育人,未提及對“學而優(yōu)則仕”理念的態(tài)度,排除B項;材料中的“楊時”屬于儒家學者,不反對將儒家經(jīng)典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排除C項。9.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宋太祖在即位當月便去拜謁先圣,下詔‘加飾祠宇及塑繪先圣先賢先儒之像’……‘次月又幸’,‘尊師重道,如恐不及’?!笨芍翁婕次缓蠓浅V匾晫ο仁ハ荣t先儒的祭拜,并且大力提倡尊師重道,這說明宋太祖意在維護儒家的倫理綱常秩序,A項正確;材料無法得出宋太祖規(guī)范了全社會的倫理秩序,表述有誤,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宋太祖關于人才選拔制度的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儒學世俗化的趨,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10.答案:A解析:根據(jù)題干材料“以吾心之是非為是非”“強調了個人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可知,王陽明思想中隱含了自由思想,“不必以孔丘和朱熹語錄為真理”隱含了叛逆色彩,因此得出主要結論是:王陽明敢于沖破當時對孔子和朱熹的迷信,追求本心,說明其隱含自由和叛逆色彩,A項正確;根據(jù)題干主要結論可知,王陽明的思想不是對程朱理學的彌補,而是反對程朱理學脫離實際以及對人性的壓抑的一面,排除B項;經(jīng)世致用思想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提出的,與本題時空不一致,排除C項;王陽明的思想,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和發(fā)展,而不是沖擊傳統(tǒng)文化的地位,排除D項。11.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而所謂的“獨尊”正是“百家爭鳴”融合的結果”可知,該學者認為“百家爭鳴”進入到一定階段,先秦諸子思想發(fā)生融合,最終到漢武帝時期形成統(tǒng)一的思想體系,B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思想融合,并沒有明確指出這是受到秦朝“焚書坑儒”的影響,排除A項;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儒家思想只是其中一部分,材料中的信息不能體現(xiàn)儒家思想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排除C項;D項表述錯誤,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已經(jīng)進入封建社會,不存在社會轉型問題,排除D項。12.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逸格的繪畫,追求自然”“以雅俗之分,將文人筆墨視為雅趣,將色彩艷麗視為低俗”及所學可知,在理學的影響下,儒學更加追求平淡恬靜的審美觀念,A項正確;“造成文人寫意畫一家獨大的局面”說法過于絕對,表述有誤,排除B項;格物致知主要指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與材料主旨明顯不符,排除C項;風俗畫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13.答案:D解析:依據(jù)材料信息“士林學風“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打機鋒、弄隱語,幾近狂禪”可知當時士林學風出現(xiàn)讀書少,談話沒有根據(jù),空疏的現(xiàn)象,在此背景下,興起“實學”,產(chǎn)生了經(jīng)世思潮,即強調內圣外王、追求經(jīng)邦治國,重視躬行實踐,D項正確;市民文學興起在宋朝,排除A項;實學仍在儒學思想范疇內,沒有動搖儒學地位,也不屬于思辨哲學的內容,排除BC項。14.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李贄認為圣人和我都是人,天子和老百姓也都是人,反對婦女見識短的說法,由此可知李贄思想中具有平等的觀念,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人的自然欲求的信息,排除A項;李贄的思想中確實存在反對傳統(tǒng),主張個性解放,但材料側重于批判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提倡平等,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提出批判君主專制,排除D項。15.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黃宗羲將改革政治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學校,指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辈⒔Y合所學可知,“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钡拇笾乱馑紴閷W校不僅僅是養(yǎng)士的教育機關,而且是國家議政的政治場所,可知黃宗羲強調學校的政治功能,主張加強學校輿論,通過士人參政分享國家政治權利來限制君權,B項正確;學校議政是封建政治下的一種政治活動,排除A項;黃宗羲的這一思想是從理政的角度思考,不是個性的自我表現(xiàn),排除C項;樸素唯物主義指用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來解釋自然界本原的一種學說,材料體現(xiàn)不出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排除D項。16.答案:C解析:清談指文人學士中一種遠離現(xiàn)實,空談名理的風氣,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顧炎武這段話實質在批判明末心學空疏學風,提出做學問要習六藝之文,考百王之典,綜當代之務。由此可知其意在倡導經(jīng)世致用,C項正確;顧炎武批判空談孔孟之學,并不是否定孔孟之學,排除A項;結合所學顧炎武批判陸王心學造成的空疏學風,排除B項;材料中顧炎武主要在批判空疏學風,并未說明這是明亡的原因,排除D項。17.答案:(1)“文化氣象”:百家爭鳴。歷史背景:政治上,分封宗法制度崩潰,國家陷入諸侯割據(jù)的狀態(tài);社會上,社會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士階層崛起;經(jīng)濟上,鐵器牛耕推廣,生產(chǎn)力迅速發(fā)展;井田制逐漸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開始形成;思想上,私學興起,學術下移。(2)創(chuàng)新之處:融合佛道思想解釋儒家義理;注重抽象思維,將儒學上升到思辨化、哲學化的高度。(3)背景:專制統(tǒng)治日趨腐朽,封建國家遭遇統(tǒng)治危機;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疊加,社會危機加深;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沖擊自然經(jīng)濟結構;西學東漸日盛;特點:社會轉型;承古萌新。解析:(1)第一小問文化氣象,根據(jù)材料“學術思想界出現(xiàn)了諸子并起,學派林立”及所學可知,文化氣象指百家爭鳴。第二小問歷史背景,根據(jù)材料“以激烈變革的時代為背景”及所學知識得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治方面分封制宗法制崩潰;經(jīng)濟方面鐵犁牛耕推廣,生產(chǎn)力迅速發(fā)展;井田制逐漸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開始形成;根據(jù)材料“以崛起的士階層為骨干”得出社會方面,社會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士階層崛起;根據(jù)材料“以興旺的私學為基地”得出思想方面,私學興起,學術下移。(2)根據(jù)材料“宋儒諸子融匯各家,援佛入儒”得出儒學家融合佛道思想解釋儒家義理;根據(jù)材料“不僅升華了抽象思辨”得出理學注重抽象思維,將儒學上升到思辨化、哲學化的高度。(3)第一小問背景,根據(jù)材料“一方面封建專制集權高度膨脹,禮教綱常愈趨苛嚴”得出專制統(tǒng)治日趨腐朽,封建國家遭遇統(tǒng)治危機;根據(jù)材料“另一方面統(tǒng)治階級極端腐敗,綱紀凌夷,政教失控,危機四伏,正統(tǒng)禮教的腐朽陰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得出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疊加,社會危機加深;根據(jù)材料“明中后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得出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沖擊自然經(jīng)濟結構;根據(jù)材料“近代科學的傳入”得出西學東漸日盛。第二小問特點,根據(jù)所學可知,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代表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是社會轉型時期的反映;根據(jù)材料“提出了經(jīng)世致用的主張,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掀起了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得出明清時期社會思潮繼承了傳統(tǒng)儒學的優(yōu)秀成分,又提出了新的主張,即承古萌新。18.答案:(1)態(tài)度:董仲舒批判了性善說與性惡論,認為人生有善惡之分。原因:力求建立與大一統(tǒng)政治相適應的儒學體系,為君主專制建立理論依據(jù)。(2)原因:漢代儒學粗糙存在理論缺陷,無法應對佛道的挑戰(zhàn)。特征:與時俱進,適應形勢不斷革新:兼容并包,吸收佛道理論和其他學派的思想:由粗疏走向精微。(3)問題:作為統(tǒng)治思想的程朱理學逐漸失去活力,日益教條化:封建思想專制日益強化。新思想:提倡個性自由:批判君主專制:經(jīng)世致用;工商皆本。解析:(1)根據(jù)材料“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說?!瓕τ谲髯又鲝埖摹ト诵詯赫?,他認為這必然會破壞君主專制賴以成立的重要支柱”等內容可以概括董仲舒對前賢人性論思想的態(tài)度是:“批判了先賢的性善說與性惡論”。根據(jù)“董仲舒向往的是一個完善和諧的大一統(tǒng)儒學體系,當然不能容忍這種爭端的繼續(xù)存在”可以得出,董仲舒批判先賢觀點的原因是“董仲舒力求建立與大一統(tǒng)政治相適應的儒學體系,必須統(tǒng)一儒家思想,為君主專制尋找理論依據(jù)。”(2)根據(jù)材料“它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論證明確的哲學體系,這是兩漢的粗糙儒學所無法比擬的?!狈治鋈鍖W走向精細化的原因是“漢代儒學粗糙存在理論缺陷,無法應對佛道的挑戰(zhàn)?!备鶕?jù)材料一、二可知,儒家思想在西漢時期、宋朝和明清時期,因時代的不同而發(fā)展,其內涵不斷的更新、增強,再結合所學知識,通過漢代儒學與理學形成的過程可以得知儒學體系的發(fā)展具有“與時俱進、兼容并包、由粗疏走向精微”等特征。(3)根據(jù)“如果一種思想成為擁有權力的意識形態(tài)…教條,甚至當作生活的金科玉律…皇權運用普遍主義的真理觀念對思想的壟斷和遏制”等內容,可以得出明清之際中國思想界出現(xiàn)的問題是“作為統(tǒng)治思想的程朱理學逐漸失去活力,日益教條化,束縛人性:封建思想專制日益強化?!薄靶碌乃枷搿?,根據(jù)所學回答“明清之際出現(xiàn)了提倡個性自由的思想: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批判理學,抨擊封建專制,倡導經(jīng)世致用,工商皆本?!?9.答案:(1)主要特點:“理”不包括物化等自然科學之理或社會科學之理,偏向于封建綱常倫理;突出儒學的哲學化、思辨化;強調個人道德修養(yǎng)。(2)原因:隋唐三教合一的潮流的沖擊;宋朝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宋朝文人政治;朱熹等理學家的不懈努力。解析:(1)由材料一“中國書所講總偏乎人世間許多情理……則其所談的不是自然科學之理,便是社會科學之理”可得出程朱理學中的“理”不包括物化等自然科學之理或社會科學之理,偏向于人世情理,也就是封建的綱常倫理;由材料二“朱熹論‘理’,一則明其絕對、永恒,在氣之先,二則明其運動不息而無處不存。”及所學可得出突出儒學的哲學化、思辨化;由材料二“人性論”“內省”“居敬”“踐履”可得出強調個人道德修養(yǎ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