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必修中冊(二) 新教材高中語文【基礎(chǔ)梳理+要點鞏固+對點專練】(含答案解析) 單篇梳理 基礎(chǔ)積累 課文4 五代史伶官傳序_第1頁
選擇性必修中冊(二) 新教材高中語文【基礎(chǔ)梳理+要點鞏固+對點專練】(含答案解析) 單篇梳理 基礎(chǔ)積累 課文4 五代史伶官傳序_第2頁
選擇性必修中冊(二) 新教材高中語文【基礎(chǔ)梳理+要點鞏固+對點專練】(含答案解析) 單篇梳理 基礎(chǔ)積累 課文4 五代史伶官傳序_第3頁
選擇性必修中冊(二) 新教材高中語文【基礎(chǔ)梳理+要點鞏固+對點專練】(含答案解析) 單篇梳理 基礎(chǔ)積累 課文4 五代史伶官傳序_第4頁
選擇性必修中冊(二) 新教材高中語文【基礎(chǔ)梳理+要點鞏固+對點專練】(含答案解析) 單篇梳理 基礎(chǔ)積累 課文4 五代史伶官傳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課文4五代史伶官傳序一、基礎(chǔ)夯實第1段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第2段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1.解釋加點的詞語①人事()②原()③所以()④世言()⑤與()⑥其()⑦乃()⑧從事()⑨驅(qū)()⑩納()答案①人的作為②作動詞,推其根本③……的原因④世人說⑤給⑥副詞,表示祈使語氣,相當(dāng)于“應(yīng)當(dāng)”“一定”⑦你的⑧官名,這里泛指一般屬官⑨奔馳,快跑⑩收進,收藏2.理解性默寫《五代史伶官傳序》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第3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雹賾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第4段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②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3.解釋加點的詞語①方()②系()③組()④函()⑤仇讎()⑥一夫()⑦應(yīng)()⑧抑()⑨本()⑩跡()?舉()答案①當(dāng)②縛③絲帶、絲繩,這里泛指繩索④匣子,這里用作動詞,用匣子裝⑤仇人⑥一個人⑦響應(yīng)⑧或者,還是⑨考察,探究⑩事跡?全,整個4.理解性默寫①孟子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名句,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意思與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五代史伶官傳序》借莊宗困于伶人而亡國警誡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②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5.翻譯畫線的句子①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得分點:興、逸、豫、亡)②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生的禍患常常是由極小的事情積累起來的,而有才智勇氣的人也多為他所溺愛的人或物困擾。(得分點:忽微、獨,被動句)二、重點梳理1.120個實詞積累、識記(1)恨恨恨小篆隸書楷書“恨”是形聲字,小篆從“心”部(即忄),艮(gèn)聲(聲母相近,韻母相同)。表示遺憾、不滿意。義項例句①此三者,吾遺恨也②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答案①遺憾,后悔②仇恨,怨恨“恨”的本義是“感到遺憾”,程度加深即引申出“怨恨、懷恨”之義。[解釋加點字]劉蘭芝與焦仲卿相愛,卻為焦母所遣,然蘭芝知書達(dá)理,對婆母并無恨(怨恨)意,仍冀與仲卿復(fù)合。然最終二人雙雙殉情,此恨(遺憾)綿綿,世人惜之不已。(2)非非非金文小篆隸書楷書“非”是象形字,金文像兩翅相背。表示違背、相反。義項例句①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②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③非禮勿視(《〈論語〉十二章》)④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勸學(xué)》)⑥譏評,責(zé)難,認(rèn)為不對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莊子·逍遙游》)答案①不,不是②不對的,錯誤的③違背④錯誤,邪惡⑤沒有“非”的本義是“不對的,不合理的”。作動詞時即“認(rèn)為不對”。詞義是否定的,故而虛化為否定副詞。[解釋加點字]二人論陳涉滅秦。一人曰:陳涉非(沒)有兵家之能而滅秦。另一人非(反對)之,曰:此言非(錯誤)也,陳涉勝于民心也。(3)顧顧顧顧小篆隸書繁體楷書簡體楷書“顧”本來寫作“顧”,是形聲字,小篆從“頁”部(即頁),雇聲(古音相近)。表示回頭看。義項例句①君臣相顧,不知所歸②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項脊軒志》)③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鴻門宴》)④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⑤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博一笑(《促織》)⑥眷顧楚國,系心懷王(《屈原列傳》)⑦難道,反而使仆游揚足下名于天下,顧不美乎(《漢書·季布傳》)答案①看②回頭,回頭看③顧念,考慮④看望,拜訪⑤但,只是⑥關(guān)心,照顧“顧”的本義是“回頭,回頭看”;既然“回頭看”,肯定要有所“顧念,顧及”;由“看”自然引申出“看望”“訪問”“拜訪”等義。后虛化為“只是”“難道”等義。[解釋加點字]劉備欲興漢室,招賢才,三顧(拜訪)孔明之廬。首赴其廬,三叩其門,無人應(yīng)之。備不得已而去,臨行頻頻顧(回頭)視之。后再訪之,卒乃見??酌餍念?關(guān)心)其家,語備曰:“顧(只是,不過)吾念之,家人無以為托。”劉備令人安之,孔明方許。(4)負(fù)負(fù)負(fù)小篆隸書楷書“負(fù)”本來寫作“負(fù)”,是會意字,小篆上邊是“人”字,下邊是“貝”字(即貝),表示錢財。合起來指人有了錢財,生活就有了依靠。表示倚仗、依靠。義項例句①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②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阿房宮賦》)③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fù)已判矣(《六國論》)④見犯乃死,重負(fù)國(《蘇武傳》)⑤憑借,倚仗秦貪,負(fù)其強,以空言求璧(《廉頗藺相如列傳》)⑥舍棄,違背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fù)約不償城(《廉頗藺相如列傳》)答案①以背載物②擔(dān)負(fù),承受③失敗,戰(zhàn)敗④辜負(fù),對不起“負(fù)”的本義是“用背馱物”,故有“背、載”之義。抽象表達(dá)為“承擔(dān)”(如“負(fù)債”);背上載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為“倚仗、憑借”。古代“敗”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敗”義?!笆 绷水?dāng)然“對不起”人(自己或他人)。[解釋加點字]趙國得和氏璧,秦王聞之,負(fù)(倚仗)強以城十五求之。趙國之臣紛議,藺相如以為必許之,以負(fù)(使承擔(dān))秦曲。趙王召相如負(fù)(背著)和氏璧往之。相如臨行曰:“必不負(fù)(辜負(fù))趙?!敝燎兀赝醪徊?,相如知秦王負(fù)(背棄)約,令從懷璧歸趙。后人評曰:秦王有婦人之仁,若執(zhí)意求之,則勝負(fù)(失敗)不易量。2.古今異義詞詞語例句解析(古今義)①人事豈非人事哉古義:__________________今義: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懲等工作②意氣其意氣之盛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chǎn)生的情緒③前驅(qū)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在前面起引導(dǎo)作用的人或事物答案①人的作為②氣勢③在前面奔跑3.多義實詞詞語例句義項盛①盛衰之理②請其矢,盛以錦囊③故方其盛也④雖無絲竹管弦之盛(《蘭亭集序》)⑤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蘭亭集序》)答案①興盛②裝③強盛④盛大⑤眾,多4.詞類活用例句活用類型及釋義①函梁君臣之首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③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答案①名詞作動詞,用匣子裝②使動用法,使……興盛/使……滅亡③形容詞作名詞,極小的事/聰明勇敢的人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點(請指出標(biāo)志詞)①燕王吾所立②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③盛以錦囊答案①判斷句無標(biāo)志詞②被動句標(biāo)志詞:為③狀語后置句標(biāo)志詞:以6.文化常識(1)五代五代不是某一個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間的特殊歷史時期(907—960)。唐朝滅亡后,在中原地區(qū)相繼出現(xiàn)了定都于開封和洛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個朝代以及割據(jù)于西蜀、江南、嶺南和河?xùn)|等地的十幾個政權(quán),合稱五代十國。五代指這五個位于中原的王朝。(2)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從事:________名,源于漢武帝時期,有刺史屬吏之稱,分為別駕從事史、治中從事史等,主要職責(zé)是主管文書、察舉非法,到宋代時被廢除。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為“________”。少牢只有羊、豬,沒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guī)格也有所區(qū)別:天子祭祀社稷用__________,諸侯祭祀用________。另外,古人也把牛叫“______”,羊叫“________”。(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忽微:極小的事。忽,________的十萬分之一;微,一寸的________之一。答案(1)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2)官職太牢太牢少牢太牢少牢(3)一寸百萬分三、高考考過的背誦名句補寫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感慨:當(dāng)李存勖強盛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就身死國滅,被天下人譏笑。(2021年新高考Ⅱ卷)答案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守節(jié)自誓,親誨之學(xué),家貧,至以荻畫地學(xué)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舉進士,試南宮第一,擢甲科,調(diào)西京推官。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dāng)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dāng)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B.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dāng)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C.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dāng)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D.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dāng)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答案B解析根據(jù)句意,“始從尹洙游”與“與梅堯臣游”句式結(jié)構(gòu)相似,排除C、D兩項。比較A、B兩項,主要區(qū)別在于“議論當(dāng)世事迭相師友”的斷句。這句話的意思是“議論時事,二人互為師友”,所以應(yīng)斷為“議論當(dāng)世事/迭相師友”,排除A項。故選B。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四歲而孤”與“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禮運》)兩句中的“孤”字含義相同。B.“幼敏悟過人”與“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兩句中的“敏”字含義相同。C.“嶷然有聲”與“莫切乎聲”(《古代文論選段》)兩句中的“聲”字含義不同。D.“試南宮第一”與“試使斗而才”(《促織》)兩句中的“試”字含義不同。答案B解析B項聰敏/勤勉。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