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以鮮:李莊的鄉(xiāng)紳和鄉(xiāng)紳們的遺憾_第1頁
向以鮮:李莊的鄉(xiāng)紳和鄉(xiāng)紳們的遺憾_第2頁
向以鮮:李莊的鄉(xiāng)紳和鄉(xiāng)紳們的遺憾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向以鮮:李莊的鄉(xiāng)紳和鄉(xiāng)紳們的遺憾李莊各界慶祝中央研究院成立13周年,攝于1941年6月9日地圖上連名字都找不到的川南李莊,終于放下了一張“寧靜的書桌”。一時之間,小小的李莊名流薈萃:傅斯年、陶孟和、李方桂、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董作賓、李濟、曹禺等……在我們列舉這些璀璨名字的同時,也請朋友記住下面這些名字——來自小小鄉(xiāng)鎮(zhèn)上的名流——沒有這些偉大的鄉(xiāng)紳,就沒有偉大的李莊,他們是:羅南陔、張官周、楊君惠、宛玉亭、范伯楷、楊明武、鄧云陔、張訪琴、李清泉、羅伯希……這個事實,再一次應證了我早前的說法:中國文化的根脈,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中國的鄉(xiāng)紳地主階層,才得薪傳不朽的。沒有鄉(xiāng)紳文化的中國,尤其是廣袤的農業(yè)文明空間,將成一片廢墟——不僅僅是建筑或群落意義上的廢墟,而是心靈或靈魂意義上的廢墟!孔子當年說:禮失,求諸野(《漢書·藝文志》)。沒有鄉(xiāng)紳的鄉(xiāng)野,就真的野了,再也找不到禮的影子。以下文字來自《成都商報》:抗戰(zhàn)時期,外省籍人士遷川七百余萬,硝煙驅趕之下,與民眾流亡同步的是“文化遷川”運動。1940年,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社會科學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國營造學社等機構輾轉流徙來到李莊,終于尋得一張“寧靜的書桌”,直至抗戰(zhàn)勝利。那是李莊人口與智力密度的高峰。傅斯年、陶孟和、李方桂、梁思成、董作賓、李濟、梁思永……3000多人的李莊,人口最盛時增至12000人。據(jù)說這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當時接收國際郵件只需寫上“中國李莊”即可送達。覆巢之下,得有完卵,如果說最耀眼的中國學術群星,照亮了戰(zhàn)時的李莊,以羅萼芬父親羅南陔為代表的鄉(xiāng)紳群體以及李莊鄉(xiāng)民,則是星空下巋然寬厚的大地。天空斗轉星移,大地生生不息。1940年8月的一天,羊街8號羅南陔府邸,聚齊了區(qū)長張官周、鎮(zhèn)長楊君惠、宛玉亭、范伯楷、楊明武、鄧云陔等全鎮(zhèn)名流,商議“下江人”來李莊的大事——“紳等以同大系著名高級機關,政府非常重視,千里流亡,亟待整理。且該校遷來之后,對于地方文化、經濟、衛(wèi)生各方面均屬裨益不小?!边@份李莊32名鄉(xiāng)紳1941年的簽名呈詞間接說明了當初接納同濟的用心。很快,“同大遷川,李莊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的16電文就由李莊發(fā)出。建鎮(zhèn)上千年歷史的李莊,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碼頭和糧倉,不僅水運便利,又有“九宮十八廟”等大批公共建筑可資利用。1940年10月,同濟大學,以及同樣幾經輾轉遷至昆明、飽經憂患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等學術機構,歷經五六輪遷徙,最后落籍李莊,從此結束了似乎無休止的顛沛流離?!熬艑m十八廟”悉數(shù)騰出。同濟大學校本部設在禹王宮(今慧光寺),工學院在東岳廟,理學院在南華宮,醫(yī)學院在祖師殿……師生們的住宿靠租用大戶人家的私宅民院來解決。變得擁擠的李莊讓人有些頭痛。在《抗戰(zhàn)時期的四川——檔案史料匯編》(四川省檔案館編),一份罕見的史料記錄了鄉(xiāng)紳們集體為同濟大學出頭、要求政府當局讓出房產的事?!案鞴教幩巡活櫼磺欣щy,先后將房舍讓出,交付同大,而糧稅分柜獨延宕不遷……該祠既屬公產,主權應屬本鎮(zhèn)全體人士……維護,繁榮地方,其責端在紳等,萬難坐視?!敶朔浅r,官民同有協(xié)助政府,完成抗戰(zhàn)之義務。紳等之所以積極協(xié)助同大者,良以該校學子,對于抗建貢獻甚大。蓋安定同大,間接即增強國家力量。該局既為地方機關,對同大輾轉流亡來此,究竟是否應當表示歡迎?”在這份名為“南溪縣李莊士紳為將孝婦祠依法由同濟大學租定祈令南溪征收局轉飭分柜遷讓呈”的信函上,依次署著“南溪李莊鎮(zhèn)士紳:張訪琴、羅南陔、李清泉、羅伯希、楊君惠……”一共32人。時為1941年3月29日。李莊鄉(xiāng)紳的見識與擔當并非偶然。高傲如傅斯年,在《李莊憶舊》也贊譽有加,“知今日西南之系于中國者,蓋遠過于巴蜀之于炎漢矣。晚來南溪(李莊),暫獲棲止,益驚其一邑中人文之盛,詩人輩出”。在南溪縣縣志辦主任李梓林筆下,“李莊羅南陔,出生于1885年,自幼聰穎,勤功書史,擅長書法金石,性善交游,在家鄉(xiāng)建有植蘭書屋,約集諸詩友彼此唱和,故有‘小孟嘗’之雅號。”羅南陔將患肺結核的考古學家梁思永接到自家療養(yǎng),可見其急公好義。張訪琴是李莊張氏望族的族長,德高望重。張訪琴、張官周為李莊捐建全縣唯一的村鎮(zhèn)初中。羅南陔則以推崇實業(yè)救國聞名,早在1918年就創(chuàng)辦“期來農場”,引進意大利蜂、美國來航雞、北京鴨,并專門送兒子羅莼芬到成都蠶桑??茖W校學習。李莊、同濟本相去甚遠,這批崇文重教、開明包容的鄉(xiāng)紳,是兩者在動蕩年代不期而遇的前提。其間,張官周還被聘為中央研究院李莊辦事處主任;李清泉則受聘為同濟大學校辦文書。恰如岱峻所說,“鄉(xiāng)紳這個階層亦儒亦民的身份,使他們在溝通民眾與知識界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聯(lián)系作用”。外來的先生們在這里感到了賓至如歸的禮遇和世外桃源般的寧靜。來訪的費正清震驚于這里的艱苦,“這個曾經接受過高度訓練的中國知識界,一面接受了原始純樸的農民生活,一面繼續(xù)致力于他們的學術研究事業(yè)”。史語所在此出版的石印線裝書《六同別錄》即以李莊舊名命名,梁思成的《中國建筑史》也在這里得以完成。同濟大學在李莊得以生息壯大,新增法學院,德文補習班改為新生院,造船組擴為造船系,增設機械專修科,培養(yǎng)在校生1300人,畢業(yè)生700余人。生物系的童第周堅持在“沙漠”中進行“金魚實驗”,令1943年到訪李莊的李約瑟贊嘆不已。李莊也得到反哺,鄉(xiāng)紳們的遠見被一一證明。當時,李莊及周遭子弟得到了最好的教育機會,擁有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直到研究生,完整并高規(guī)格的教育系統(tǒng),中國鄉(xiāng)鎮(zhèn)僅李莊一例。比如羅萼芬就畢業(yè)于同濟附中,農民子弟羅哲文則考上了營造學社的練習生,追隨梁思成,成長為中國古建筑研究大師級。小小李莊比南溪縣城提早10年用上了電燈。同濟大學工學院用直流電機發(fā)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