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使用警告:本內容由圣才電子書提供,付費購買閱讀后,僅供個人或單位內部學習、參考,不能作為商業(yè)用途使用
文檔簡介
?
第1章教學設計
1根據(jù)對《青春舞曲》譜例的分析,設計一課時的音樂課。
要求:
(1)教學目標: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進行目標設計,注意行為動詞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學環(huán)節(jié):關注音樂本體,注重參與體驗,注意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習能力,方法適合全體學生。
答:
新疆之歌
一、學情分析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的生理、心理日趨成熟,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上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經(jīng)驗。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其表現(xiàn)音樂的基本技能,擴大音樂欣賞的范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欣賞,了解維吾爾族民歌與舞蹈的基本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在音樂活動中,發(fā)展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提高音樂鑒賞水平,培養(yǎng)良好的欣賞習慣。
②對音樂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有初步的體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不同的形式演唱《青春舞曲》,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指導學生用自然舒展、愉快的聲音演唱《青春舞曲》,表現(xiàn)歌曲樂觀向上、珍惜時光、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
2.通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所選的曲目,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以及組織能力、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四、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設備、樂器(電子琴及打擊樂器)、PPT課件(欣賞的音樂作品、相關資料與圖片)。
[學生]
1.了解新疆風光、維吾爾族民俗風情及音樂特點的相關資料。
2.收集維吾爾族音樂。
3.自制小型打擊樂器。
4.學唱《青春舞曲》。
5.維吾爾族舞蹈創(chuàng)編。
6.繪制以“新疆”為主題的圖畫。
五、教學方法
[教法]引導法、談話法、講授法、演示法。
[學法]欣賞法、發(fā)現(xiàn)法、練習法、討論法。
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
【課件展示:學生收集的新疆維吾爾族音樂、新疆的風光圖片、居民舞蹈視頻】
2.師生問好。
【課件展示:課題】
3.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態(tài)的音樂文化??吹奖竟?jié)課的音樂主題《新疆之歌》,你們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課件展示:中國地圖】
4.學生相互提問、解答:交流新疆的風光美景、維吾爾族民俗風情及音樂特點、熟悉的維吾爾族音樂作品等。
5.向學生進一步介紹相關的知識。
【板書:新疆之歌,課件展示:新疆維吾爾族音樂特點,十二木卡姆、民歌類別及民族樂器】
(二)感受體驗,學唱歌曲
1.導入:提問學生了解熟悉的新疆音樂。
“好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維吾爾族民歌。請同學們一邊聆聽音樂,一邊思考歌曲的節(jié)拍、速度、力度、情緒、曲式結構以及音樂風格?!?/p>
【課件播放譚晶演唱的《青春舞曲》】
2.提問:歌曲的名稱。
【課件出示:曲名】
3.了解:詞曲配譯作者——王洛賓。
【課件展示:王洛賓的簡介】
4.分析:歌曲(4/4,中速稍快,中強mf,熱情、活潑、歡快,一段體,民歌風格)。
【課件:歌曲分析】
5.交流:維吾爾族舞蹈的獨特動作(指生回答并示范)。
6.感受:新疆舞蹈的律動。
【課件播放民族唱法版《青春舞曲》,學生嘗試用簡單的舞蹈動作隨音樂自由律動,請?zhí)煤玫耐瑢W做示范】
7.探究:歌詞的韻律和深刻含義。
【課件播放卡拉OK伴奏版《青春舞曲》,指導學生隨音樂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歌曲以“太陽、花兒、鳥兒”等大自然生態(tài)的變化為借喻,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現(xiàn)實告訴年輕人:人的青春就像歌詞中的小鳥一樣一去不復返,要熱愛生活,珍惜美好的青春年華。)
8.突破:演唱難點。
【指導學生接唱每句尾詞,與老師合作完成歌曲】
9.訓練:為歌曲伴奏。
【課件出示節(jié)奏型,指導學生用自制樂器或擊掌以固定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10.表現(xiàn):學生有表情、有感情地齊唱歌曲。
11.自評:演唱的優(yōu)缺點。
【播放演唱錄音,學生自評】
(三)表現(xiàn)創(chuàng)作、拓展提高
1.“同學們,我們剛才的演唱屬于哪一種聲樂演唱形式?聲樂的演唱形式還有哪些呢?”(獨唱、對唱、二重唱、齊唱、輪唱、合唱、表演唱、歌伴舞等)
2.思考:除了演唱之外的表現(xiàn)方式,指派演奏、舞蹈、繪畫隊的隊長。
3.排練:自由分組設計表演,教師相機指導。
【課件展示新疆風光、民俗圖片,播放背景:夢之旅合唱版《青春舞曲》(羅大佑演唱的搖滾版《青春舞曲》、網(wǎng)絡歌手B.A.D組合演唱的改編版)】
4.表演:演唱,隊、演奏隊、繪畫隊、舞蹈隊,分別依次展示。
(四)歸納小結,布置作業(yè)
1.小結。
(1)學生交流:本節(jié)課的感受和收獲。
(2)教師小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欣賞和表演,學唱了《青春舞曲》,了解了維吾爾族民歌的音樂及舞蹈的特點。每個人的青春就像歌曲中的小鳥一樣一去不復返,希望同學們都能珍惜美好的青春年華!”
2.宣布下課,師生告別?!菊n件播放“新疆維吾爾族舞蹈”視頻】
2根據(jù)對《唱臉譜》譜例的分析,設計一課時的音樂課。
要求
(1)教學目標: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進行目標設計,注意行為動詞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學環(huán)節(jié):關注音樂本體,注重參與體驗,注意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習能力,方法適合全體學生。
答:
唱臉譜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戲歌《唱臉譜》的學習,了解京劇與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從而產(chǎn)生對京劇的興趣。
2.通過戲歌《唱臉譜》的學習,了解戲歌、臉譜、四擊頭、拖腔及京劇表演形式等知識;讓學生感受倚音、休止符等音樂記號在戲曲音樂中的韻味。
3.通過《唱臉譜》的學習提高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教學重點:了解臉譜知識,讓學生感受體會京劇的韻味,對京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導言:在眾多的文藝晚會上,有很多非常精彩的節(jié)目。有這么一首歌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播放《我是中國人》片斷,導入新問題:這是什么唱腔?(京劇)
舊知識回顧:京劇的起源。
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yōu)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
京劇發(fā)展到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一個新名詞:京歌!新知識的傳授:什么叫京歌。京歌就是改良了的京劇,加上了流行音樂的元素。京歌比京劇更多了一些現(xiàn)代的東西,但是具備了?京劇的韻味。唱臉譜就是其中比較優(yōu)秀的作品。
(二)新課《唱臉譜》的學習教學流程:
1.聆聽范唱《唱臉譜》請大家邊聽邊思考問題:歌曲唱的什么內容?
(老師補充對歌曲唱詞的分析。)
2.音樂小知識:臉譜(學生欣賞臉譜圖片并說說臉譜與人物性格的關系)。
(進行舊知識的回顧:京劇的行當。)
3.歌曲的曲式分析:既然這首歌曲是京歌,那么肯定是有京劇部會,也有歌曲部分,各部分音樂有何特點?(全曲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旋律汲取了京劇音樂的素材;并采用了通俗音樂的創(chuàng)作手法,可謂雅俗共賞,別有風味。第二部分旋律完全使用了京劇音樂的西皮唱腔,從而與第一部分的音樂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4.歌曲的分段學習
(1)第一樂段的學習:
①4/4拍的強弱規(guī)律及劃拍方法,弱起小節(jié)的準確演唱;
②前倚音的模唱(老師范唱);
③時值飽滿的演唱長音、休止符的準確把握。
(學生看譜、模唱,老師范唱、指揮;學生分組分唱、交替兩樂句演唱、比賽;老師評價。)
(2)第二樂段的學習:
①插入唱腔小知識;
(西皮、二黃的唱腔特點:西皮的曲調比較激越活潑,如《四郎探母》等都是從頭到尾唱西皮的戲。二黃的曲調則比較平穩(wěn)、深沉。)
②拖腔的重點練習;(看指揮、劃拍、找感覺,注意長音的時值唱滿。)
③歌曲的藝術處理(分組討論):你認為用怎樣的聲音與演唱形式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歌曲?(第一部分由女生演唱,聲音流暢舒展,在娓娓道來中又富含激情。第二部分由男生演唱,聲音明亮、剛強有力。)
④分析歌曲情感。
三、教學拓展(音樂活動——京劇大舞臺)
音樂活動:你能唱首京歌嗎?你能唱段京劇嗎?你會說句念白嗎?你能做幾個動作嗎?讓學生選其一即可,也可以作為比賽的加試題進行。
四、評價與總結
中國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希望今后大家多去了解,多去學習,做一個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人。學生總結學習本節(jié)課的感悟。
(老師希望大家都喜歡京劇,并喚起無比的熱情去熱愛中國源遠流長的戲曲文化。著重引導:流行音樂也要以民間音樂、嚴肅音樂為基石,有了它們的融合才有音樂的藝術之美。)
3依據(jù)《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概念,按照下列要求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對象:選修“音樂與舞蹈”模塊的學生
教學內容:《走進維吾爾族舞蹈音樂世界》
教學重點:了解維吾爾族舞蹈音樂的基本特點,并能配合音樂學跳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舞步。
要求:(1)設定教學目標。(10分)
(2)針對教學重點設計具體的教學策略與過程。(25分)
教學材料一:
送我一支玫瑰花
維吾爾族民歌
教學材料二:維吾爾族賽乃姆舞蹈音樂的特色樂器有手鼓、鐵鼓、熱瓦普、卡龍、艾捷克等。主要鼓點:
答:
《走進維吾爾族舞蹈音樂世界》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掌握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體態(tài)和律動,感受維吾爾族舞蹈獨特的藝術特色,主動探索維吾爾族舞蹈與生活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組織學生參與舞蹈體驗,鼓勵學生通過自我感受表達對舞蹈作品的理解并與他人進行探討、交流、合作,加深對舞蹈動作的了解、準確把握舞蹈風格。
【知識與技能】學會維吾爾族舞蹈中賽乃姆舞蹈的三大步伐的基本動作,并在學習中進一步加深對基本體態(tài)和律動的肢體體驗。
(2)教學重點
①初步掌握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體態(tài)和基本律動。
②能夠跟著音樂節(jié)奏學跳維吾爾族的基本舞步。
(3)教學難點
①準確掌握維吾爾族舞蹈的體態(tài)、律動,并能將其貫穿始終。
②把握賽乃姆舞蹈的基本動作、節(jié)奏、風格。
(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伴奏樂器。
(5)教學過程
①談話交流導入
a.了解學生的舞蹈知識儲備,為同學們表演一段維吾爾族舞蹈。
b.導入本課教學內容,教師出示課題名稱。
c.教師介紹維吾爾族舞蹈的形式及風格特征。
②維吾爾族舞蹈的學習
a.基本體態(tài)及律動的學習
觀看完教師的表演后找出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體態(tài)和律動,并在教師的帶領下嘗試練習。
教師介紹維吾爾族舞蹈動作韻律的特點:挺拔而不僵、微顫而不竄,上身撒的開,腳步不離散,搖身帶晃頭,聳肩繞手腕,技巧多旋轉,節(jié)奏多符點的特點。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同眼神配合以傳情達意。
總結出維吾爾族舞蹈腳步動作是弱拍給予強勢的處理的規(guī)律。
探索維吾爾族舞蹈特點的形成原因。
(學生交流探索)
教師點評并引出賽乃姆舞蹈:賽乃姆的舞蹈姿態(tài)大多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如最常見的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瞭望式、撫胸式等。賽乃姆的舞蹈風格特點和維吾爾族人民的生活習俗、性格、服飾等特征是分不幵的,表現(xiàn)了維吾爾族人民風趣樂觀的精神面貌。
b.賽乃姆舞蹈基本動作的學習。
賽乃姆步伐的學習。
(教師示范引導學生復習“三步一踢”“踏蹲旁點”“墊步”三大步伐)
賽乃姆舞蹈組合的學習。
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播放歌曲《送我一支玫瑰花》,學生跟隨音樂練習舞蹈組合動作。
學生分組,各組由小組長組織大家練習所學的動作,然后進行組內評價,相互幫助,糾正錯誤動作,以提高全組學習效果。
c.鞏固提高
教師展示一段舞蹈組合,請學生聽一聽這段舞蹈運用了什么伴奏樂器。
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師點評并介紹維吾爾族舞蹈常用的伴奏樂器:主要有手鼓、鐵鼓、熱瓦普等,主要鼓點是:
d.教師踏著鼓點給學生即興表演一段維吾爾族舞蹈。
e.教師利用維吾爾族特色樂器伴奏,請學生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自由發(fā)揮,即興創(chuàng)編舞蹈。
③拓展提高
a.教師播放錄像片段,請同學們判斷是不是維吾爾族舞蹈。
(教師播兩段舞蹈)
b.學生觀看視頻并討論舞蹈特點。
c.教師引導學生從體態(tài)、律動、動作特點、音樂等方面來判斷。
d.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點評。
④總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維吾爾族舞蹈,除此之外,我們國家其他民族如蒙古族、傣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舞蹈也都風格各異,而且與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有著很密切的聯(lián)系。希望大家走進生活,用我們的雙眼去觀察生活,并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對這些民族的風土人情多做了解,為我們以后更快更好地掌握這些民族舞蹈奠定基礎。
4根據(jù)對《牧歌》譜例的分析,設計一課時的音樂課。
要求:
(1)教學目標: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進行目標設計,注意行為動詞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學環(huán)節(jié):關注音樂本體,注重參與體驗,注意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習能力,方法適合全體學生。
答:
牧歌
1.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識,認識馬頭琴音色。
(2)學會用豎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3)對音樂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有初步體驗。
2.教學過程:
(1)唱歌
①請學生從課本的譜例上找出描繪顏色的字詞,提示學生討論這些美好的視覺形象是如何通過音樂來展現(xiàn)的。
②請學生從譜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1、2小節(jié)與5、6小、節(jié),9、10小節(jié)在節(jié)奏上相同;最后四小節(jié)基本上是5~8小節(jié)的低五度變化形式。)
③采用跟隨錄音(CD唱片)哼唱、教師范唱、隨琴教唱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學唱《牧歌》。
④組織學生演唱??梢圆捎萌帻R唱、小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進行。
⑤跟隨錄音或鋼琴伴奏放聲高歌。
(2)欣賞
①《牧歌》
a.向學生介紹:《牧歌》已經(jīng)被改編為多種舞臺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獨奏、小提琴獨奏,無伴奏合唱等。下面我們聽聽由作曲家瞿希賢改編的無伴奏合唱《牧歌》。
b.播放錄音。
c.提出問題:無伴奏合唱《牧歌》與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d.根據(jù)學生回答,介紹無伴奏合唱的有關常識:無伴奏合唱;曾經(jīng)被認為是合唱的最高藝術形式之一。顧名思義,它沒有伴奏樂器,但由人聲不同音色,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組合,同樣具有很強的音樂表現(xiàn)力。比如我們所聽到的這首無伴奏合唱《牧歌》,在藝術價值、表現(xiàn)意境上與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現(xiàn)的力度和表現(xiàn)幅度上較原民歌的單一聲部要豐富。
e.請學生結合教科書中的畫面(教師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圖片)和對蒙古族民歌的介紹文字,談談欣賞這首作品時的感受。
②《萬馬奔騰》
a.向學生介紹: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因為琴頭上雕有馬頭裝飾,故稱之為馬頭琴,馬頭琴的音色比較獨特。馬頭琴的演奏也比較有特點,雖然它與二胡一樣是兩根弦,但演奏時琴弓像大提琴。
b.播放錄音。
c.參看教科書上的兩幅圖,用語言描述你聽這首樂曲的感受。
(3)音樂表現(xiàn)——吹豎笛
①畫出這首樂曲的拱形旋律線。
②了解這首小曲的節(jié)奏特點
③自己練習5分鐘,看誰先學會,看誰吹得好。
④以不同方式抽查。
⑤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一條相關旋律或長音,與之形成對比。
⑥嘗試著練習兩聲部的重奏。
5依據(jù)《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基本理念,按下列要求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對象:八年級
教學內容:演唱教學《黃河船夫曲》
要求:
(1)設定教學目標。(10分)
(2)針對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和發(fā)聲練習的具體教學策略與過程。(25分)
答:(1)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了解旋律、節(jié)奏、速度在音樂中的作用,并能夠熟練演唱歌曲。
②過程與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增強音樂體驗,組織學生交流、探索,在共同合作中完成學習目標。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和學習歌曲,感受音樂中所表達的黃河船夫勤勞勇敢、不畏艱難的精神。
(2)教學策略與過程
①導入
a.多媒體展示詩詞,教師提問:這幾句詩詞都描繪了什么?
b.通過學生的回答簡單介紹黃河的歷史文化,同時展示與黃河有關的圖片。
c.引出本課學習內容,出示課題。
②發(fā)聲練習
a.調整坐姿
第一,腰部挺直,脊椎向上,自然挺胸,小腹微收。
第二,下顎微收,雙眼平視,頸部放松。
b.調整呼吸,主要采用胸腹式呼吸法
第一,吸氣(兩肋張開)。
第二,保持(維持吸氣時的緊張度)。
第三,呼氣(放松)。
c.發(fā)聲練習
6根據(jù)對《渴望春天》譜例的分析,設計一課時的音樂課。
要求:
(1)教學目標: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進行目標設計,注意行為動詞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學環(huán)節(jié):關注音樂本體,注重參與體驗,注意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習能力,方法適合全體學生。
答:
渴望春天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對經(jīng)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從以“春”為主題的音樂作品中感受、體驗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演唱、欣賞、自制打擊樂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走進音樂,感受音樂。
二、教學重點:
歌曲的演唱。
三、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弱起起唱。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等。
四、教學方法:
欣賞法、討論法、視唱法、創(chuàng)作法。
五、教學過程:
教師演唱歌曲《田野的春天》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自然地走近春天,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jīng)意間領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課前創(chuàng)設適當?shù)乃囆g環(huán)境,突出音樂藝術美的氛圍,為音樂課創(chuàng)造一種閑適、松弛的心情。)
(1)導入新課
教師演唱歌曲《田野的春天》。
師:同學們好,剛才我為大家演唱了一首我非常喜歡的歌曲《田野的春天》,因為從這首歌中,我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再隨著美妙的歌聲去尋找春天的蹤影!
課件播放歌曲《春矢在哪里》。
師:春天在哪里呢?請同學們來談談對春天的印象!
生:描述。
師:同學們喜歡春天嗎?你們想知道音樂大師又是怎樣表達他對春天的喜愛的嗎?
請聽我為大家演唱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歌曲《渴望春天》。
(2)學唱《渴望春天》
①教師范唱歌曲《渴望春天》,請學生仔細聆聽,請同學們說一下你從這首歌中感受到什么?
②教師簡單介紹作品及作者(課件出示)。
(歌曲以少年兒童那純真的稚氣,活潑生動的語言,表達了孩子們渴望滿目綠色、鮮花盛開、小鳥歌唱的春天到來時的心情。)
③熟悉歌曲旋律:用“啦”代替歌詞輕聲演唱。
④視唱曲譜: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弱起起唱及裝飾音。
⑤用鋼琴伴奏,學生填詞演唱。
⑥用拍手和拍桌子打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師:為了更好地渲染氣氛,我們一起為這首歌設計打擊樂器伴奏。
過渡:同學們今天表現(xiàn)得非常好,現(xiàn)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渴望春天》這首歌曲。
(3)鞏固練習
想一想:
①歌曲是幾拍子的?音樂的速度是什么樣的?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樣的?你認為歌曲應該用哪種力度表現(xiàn)最合適?
③應該用怎樣的情感才能恰當?shù)乇磉_歌曲的情緒?
④你喜歡這首歌曲嗎?為什么?談談對整首作品的感受。
(4)拓展: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在我們感受了春的美,音樂的美之后,大家有沒有想跳舞的沖動?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唱起來、跳起來。
(5)教師小結
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春是萬物復蘇、勃勃生機的代言詞,希望同學們像春天那樣充滿活力!
7根據(jù)對《月之故鄉(xiāng)》譜例的分析,設計一課時的音樂課。
要求:
(1)教學目標: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進行目標設計,注意行為動詞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學環(huán)節(jié):關注音樂本體,注重參與體驗,注意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習能力,方法適合全體學生。
答:
月之故鄉(xiāng)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歌曲《月之故鄉(xiāng)》,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深切的思鄉(xiāng)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聽、辯、感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與內涵。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月之故鄉(xiāng)》,知道這是一首多段體的歌曲,能夠在甄別相似樂句中的異同點中準確演唱并記憶歌曲。
二、教學重點
能夠在甄別相似樂句的異同點中準確演唱并記憶歌曲。
三、教學難點
旋律中5、6小節(jié)與13、14小節(jié)的區(qū)別。
四、教學準備
音樂教室、多媒體、音樂教學課件、鋼琴。
五、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發(fā)聲,聲音鋪墊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常規(guī)發(fā)聲訓練,糾正演唱中的咬字、氣息和歌唱位置,為學生把歌唱好做準備?!?/p>
(二)導入新課,激發(fā)情感
導語:在這美麗的金秋十月,很高興和同學們一起來完成這節(jié)音樂課的學習。提到“秋”,我們剛剛過完了一個和“秋”有關的節(jié)日,還記得是哪個節(jié)日嗎?(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又叫團圓節(jié),你們在這個節(jié)日里都與你的家人團聚了嗎?有一位老人,59年沒有在家鄉(xiāng)過中秋節(jié)了,他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就寫了一首詩叫《月之故鄉(xiāng)》,有作曲家把這首詩譜上了曲,就變成了一首歌,現(xiàn)在,老師就為同學們來演唱這首歌曲,讓我們來聽一聽這位詩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鄉(xiāng)的。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剛剛過完的中秋節(jié)引出課題《月之故鄉(xiāng)》。】
教師演唱——《月之故鄉(xiāng)》
【設計意圖:教師有感情地范唱,讓學生對歌曲形象有整體認識并初步感受歌曲情緒?!?/p>
板書課題《月之故鄉(xiāng)》
(三)學習歌曲,挖掘情感
1.出示歌曲《月之故鄉(xiāng)》曲譜,請學生觀察歌曲的結構。
2.學唱第一樂段曲譜。
【設計意圖:試唱主題旋律,加深對主題的印象,為與后面的曲譜比較做準備。】
3.出示第二段曲譜,與第一段作比較。
(1)比較節(jié)奏;
(2)比較旋律;
(3)試唱前兩段樂譜。
4.出示第三段曲譜,與第一段作比較。
(1)比較旋律;
(2)比較節(jié)奏;
(3)試唱前三段樂譜。
5.出示第四段樂譜,與第一段做比較。
(1)比較旋律:有所不同;
(2)試唱第四段樂譜;
(3)試唱整首樂譜;
(4)提示注意每一樂段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設計意圖:通過相似旋律與節(jié)奏的演唱比較,解決演唱時容易混淆的問題,并加深對歌曲情緒的把握?!?/p>
6.出示歌詞,再次聽范唱。
7.跟教師銅琴演唱歌詞。
(四)理解歌曲,抒發(fā)情感
1.介紹詞作者彭邦正
彭邦正,20世紀聞名海峽兩岸與大洋彼岸的詩人,也是_位心系故土的愛國游子。他以《詩玫瑰的花圈》代唱戰(zhàn)歌、以《花叫》代唱建設、以《月之故鄉(xiāng)》代唱祖國統(tǒng)一、以《夢·致花神之詩》代唱愛心……歸鄉(xiāng)的夙愿一直魂牽夢縈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狀況,直到辭世,這位闊別故鄉(xiāng)59年的海外華人詩壇巨匠,才終于實現(xiàn)了他畢生最大的夙愿——魂歸故里,落葉歸根。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鄉(xiāng)》。
【設計意圖:通過對詞作者彭邦正的,了解,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內涵,表達歌曲情緒?!?/p>
(五)總結提高,升華情感
1.播放《鄉(xiāng)愁》視頻。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鄉(xiāng)》。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視頻《鄉(xiāng)愁》,引導學生深刻體會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隨著情感的升華,從“把歌曲唱會”到“把歌曲唱好”?!?/p>
8依據(jù)《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教學設計。
教學對象:選修“演奏”模塊的學生。
教學內容:器樂合奏《梭羅河》。
教學重點:合奏時節(jié)奏的準確性與聲音的協(xié)調性。
要求:
(1)選擇合適的樂器進行教學(5分)
(2)設定教學目標(10分)
(3)針對教學重點設計具體的教學策略與過程(20分)
答:(1)教學樂器
《梭羅河》是一首傳統(tǒng)的印度尼西亞民歌風格的歌曲。曲調優(yōu)美細膩,所以選擇了聲音比較清脆,演奏方法簡單的樂器葫蘆絲、豎笛、手鼓。
(2)設定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具有印度尼西亞民歌風格的歌曲,能夠尊重、感受印尼音樂獨特的韻味,并以正確的態(tài)度理解音樂的多元化。
②過程與方法
在對印尼音樂學習、體驗的過程中,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鼓勵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唱奏等音樂實踐活動,加深對印尼音樂的理解。
③知識與技能
能夠利用器樂合奏的形式演奏《梭羅河》。
(3)具體教學策略與過程
①導入
播放用印尼甘美蘭樂器演奏的《梭羅河》,同時用課件展示印度尼西亞的風土人情,激發(fā)學生學習印尼民歌的興趣。
②新課教授
a.出示甘美蘭樂器圖片,教師介紹印尼甘美蘭樂器及其演奏形式。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用葫蘆絲、豎笛、手鼓、三角鐵模仿甘美蘭音樂中的節(jié)奏型,體驗印尼音樂的特色。
b.指導學生做連續(xù)性的多聲部的合作練習。
c.在節(jié)奏的伴奏下,用葫蘆絲演奏歌曲第一聲部,用豎笛演奏第二聲部:
9根據(jù)《大海啊,故鄉(xiāng)》譜例的分析,設計一課時的音樂課。
要求:
(1)教學目標: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進行目標設計,注意行為動詞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學環(huán)節(jié):關注音樂本體,注重參與體驗,注意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習能力,方法適合全體學生。
答:
大海啊·故鄉(xiāng)
教學目標:
1.感受大海的音樂形象,豐富音樂表現(xiàn),體驗人們熱愛大海,熱愛故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情感。
2.能用優(yōu)美、連貫、深情的聲音演唱《大海啊,故鄉(xiāng)》這首歌曲,體會并表現(xiàn)出歌曲所蘊含的情感。
3.通過獨唱、齊唱、合唱、朗誦,舞蹈的形式表現(xiàn)歌曲,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教學重點:
用連貫的、優(yōu)美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
教學難點:
附點節(jié)奏。
教學方法:
引導、示范、合作。
教學過程:
1.導入
師:詩人說,大海是一首詩;畫家說,大海是一幅畫;音樂家說,大海是世界上最美的交響樂。你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海浪聲音)
生:是海浪的聲音。
師:我們來一起看看這如詩如畫的本海。(出示有關大海的圖片)
師問:大海美嗎?請同學們用一些形容詞或成語來形容大海。
生答:排山倒海、一望無際、洶涌澎湃、寬廣無垠、溫柔恬靜、平靜等等。
師:同學們剛才都回答得很好,今天就學習一首有關大海的歌——《大海啊,故鄉(xiāng)》。(出示歌曲,提示書上的頁面)
2.激情教學
(1)聆聽歌曲,感受歌曲。
師:歌曲中所展現(xiàn)的大海帶給你怎樣的印象?歌曲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生:歌中的大海總體給人以微起波瀾的印象,顯得較為平和。
師補充:這是由三拍子的節(jié)奏特點以及優(yōu)美起伏的旋律、舒展的節(jié)奏決定的。
(2)請學生隨著音樂哼唱并劃拍子,體驗三拍子的節(jié)奏特點。
(3)介紹作品背景:《大海啊,故鄉(xiāng)》是王立平詞曲,作于1983年。此曲是電影《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歌,作品以“小時候媽媽對我講”開始,通過對故鄉(xiāng)、對大海如敘家常的深情描述,表達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xiāng)和母親深摯的熱愛之情。
(4)學唱歌曲。
①請學生跟音樂,用lü音哼唱歌曲旋律。
②解決附點音符的唱法:大家聽老師用兩種不同的唱法來唱第一項,對照歌譜,哪種唱法是正確的?
③教師強調長音的唱法,歌曲中哪里還有長音?找一找。
④以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使學生更加熟悉歌曲(齊唱,領唱)。
(5)深入體驗歌曲。
教師指導學生一邊唱一邊劃旋律線。師問:劃出的旋律線像什么?
生答:像大海的波浪。
師問:這首歌曲節(jié)奏有何特點?運用到的典型節(jié)奏是什么?(運用得最多的是節(jié)奏型)
生答:歌曲節(jié)奏平和,較為舒展,這節(jié)奏運用的較明顯,重復多次。
XXX·XX|XXX
師問:這首歌的旋律線的起伏和節(jié)奏特點與歌曲情感表達有聯(lián)系嗎?
生答:節(jié)奏和旋律線的運用都真切地展現(xiàn)出大海波濤起伏的樣子,兩者結合在一起給人的感覺就像大海潮起潮落的聲音,像大海的聲音。
師問:“大海啊,故鄉(xiāng)”重復了多次,在情感的發(fā)展上每次的重復有何不同?是否多余?(討論回答)師補答:“大海啊,故鄉(xiāng)”重復了多次,不但沒有感到哆嗦,恰恰相反,每一次重復感情就更進一步,親切傾訴一抒發(fā)情懷一情感升華一懷戀之情,這樣的情感線,也仿佛是大海的波瀾。從旋律的起伏到情感的發(fā)展,歌詞的完美使我們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寬廣洶涌,從而更好地表現(xiàn)出對祖國、對故鄉(xiāng)的深情。
師問:這首歌該用怎樣的情緒來演唱?(討論回答)
師補答:用輕柔連貫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要注意節(jié)拍的重音,隨著音樂情緒的發(fā)展,表達出高潮樂句情緒變化)
齊唱歌曲(播放MTV作品),互助學生的情景感受。
3.表現(xiàn)與創(chuàng)作
(1)老師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合唱排練。
前奏部分用“啊”唱。
第一段
第一部分:女生齊唱,男生用“嗚”伴唱;第二部分:女生齊唱,男生用“啊”伴唱;
第二段
第一部分:領唱,其他同學用“嗚”伴唱;第二部分:齊唱;
第二部分反復的地方:輪唱結尾要放慢。
(2)配樂詩朗誦,并輔以繪畫。
(叫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根據(jù)音樂畫出自己想象的畫面)
(3)舞蹈表現(xiàn)(請一個或幾個學生用舞蹈的方式來表現(xiàn)歌曲)。
4.結束部分
最后師生用自己的舞蹈和動作,根據(jù)音樂和歌詞,自由、放松、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根據(jù)對《友誼地久天長》譜例的分析,設計一課時的音樂課。
要求:
(1)教學目標: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進行目標設計,注意行為動詞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學環(huán)節(jié):關注音樂本體,注重參與體驗,注意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習能力,方法適合全體學生。
答:
友誼地久天長
[教學目標]
1.通過歌唱《友誼地久天長》,表達優(yōu)美、懷念的音樂情緒,激發(fā)珍愛友誼的情感。
2.能夠用圓潤的蔗音演唱《友誼地久天長》。
3.嘗試合唱練習,能夠與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基本做到聲部均衡、和諧。
[教學重點]
二聲部合唱的訓練。
[教學過程]
1.聆聽合唱《友誼地久天長》教師提出問題:歌曲表達了怎樣的內容和情感?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學生聆聽后回答問題。教師引導:演唱時注意氣息的控制,注意吐音的清晰及后兩小節(jié)的連貫性。
2.發(fā)聲練習要求:
(1)吸氣要深,連貫地歌唱。節(jié)拍、節(jié)奏唱準確。
(2)每個音發(fā)聲位置要統(tǒng)一,注意聲音連貫,圓潤。
(3)注意兩個聲部的協(xié)調性。二聲部進入要整齊。教師鋼琴伴奏,學生做二聲部的合唱練習。
3.學唱歌曲《友誼地久天長》
(1)分聲部學唱
要求:節(jié)拍、節(jié)奏、音準要準確,咬字、吐字清晰,保持練聲時的狀態(tài)。教師鋼琴伴奏,指導學生練習。
(2)兩聲部合唱
要求:注意保持音準,聲部間互相聆聽。
教師鋼琴伴奏,并隨時給予指導和點評。
(3)合唱處理要求:輕聲而有感情地歌唱,注意聲音的位置及氣息的控制,注意聲部間的配合及聲音的協(xié)調性。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4)師生點評和交流
教師提出問題:怎樣才能表現(xiàn)出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師生圍繞力度、速度、音色、和聲等要素進行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歌詞,進一步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5)再次演唱
教師指揮,學生鋼琴伴奏。
要求:學會看指揮及聆聽鋼琴伴奏,歌唱中進一步體驗歌曲所表達的內容與感情。
4.欣賞電影《魂斷藍橋》片段啟發(fā)學生對《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曲情感的把握。學生簡要介紹電影《魂斷藍橋》的主要內容,教師給以必要的補充。
5.對比欣賞三拍子、四拍子的歌曲《友誼地久天長》教師提示:兩首歌曲在音樂表現(xiàn)上有什么不同?
學生談感受,教師與學生交流。
6.課后作業(yè)
同學自由組合,學唱三拍子或四拍子的《友誼地久天長》,也可以尋找有關友情的歌曲來歌唱,下節(jié)課交流。
11根據(jù)對《雪絨花》譜例的分析,設計一課時的音樂課。
要求:
(1)教學目標: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進行目標設計,注意行為動詞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學環(huán)節(jié):關注音樂本體,注重參與體驗,注意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習能力,方法適合全體學生。
答:
雪絨花
學習目標:
1.通過學唱,能夠用親切,贊美,充滿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雪絨花》。
2.通過聆聽欣賞,對所學的電影歌曲及音樂產(chǎn)生興趣,進而激發(fā)愛國熱情。
3.通過認知,學習了解三拍子強弱規(guī)律及指揮圖示。
學習重點:用滿舍深情的聲音學唱歌曲《雪絨花》。學習難點:三拍子強弱規(guī)律及指揮圖示。
教學方法:視唱法、講授法。教具:鋼琴、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多媒體播放圖片,導入新課師設問:今天的這節(jié)音樂課,從一朵花開始,請看大屏幕,你認識這是什么花嗎?
學生討論。老師總結:這種花名叫雪絨花,是我們生活中很少見到的一種植物。
多媒體出示雪絨花相關知識:師:我提議,讓我們一起朗讀,了解雪絨花的相關知識。
雪絨花,又名火絨草。多年生草本。植株被白色或灰白色綿毛,葉互生,全緣。原產(chǎn)歐洲的高海拔地區(qū)。是著名的高山花卉之一。被譽為阿爾卑斯山的名花。
這種花在阿爾卑斯山脈中通常生長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方,由于它只生長在非常少有的巖石地表上,因而極為稀少。
師總結:雪絨花雖沒有艷麗嬌媚的花朵,卻有著頑強獨立的性格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所以,人們賦予它勇敢堅強的象征,成為奧地利的國花。在奧地利,因為野生的雪絨花生長在條件艱苦的山土,常人難以見其美麗容顏。所以,見過雪絨花的人都是英雄。從前,奧地利許多年輕人,冒著生命危險,攀上陡峭的山崖,只為摘下一朵雪絨花獻給自己的心上人,只有雪絨花,才能代表為愛犧牲一切的決心。
2.聆聽欣賞
(1)多媒體播放歌曲《雪絨花》。
師: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歌曲,體會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欣賞完畢,學生各抒己見,歸納總結:親切、優(yōu)美、贊美,充滿深情等。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接下來我們再找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一下歌詞,感受歌詞的內在含義。
學生朗讀。
師總結:歌名雖然是雪絨花,但是作者卻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花來贊美祖國。
(2)師:接下來,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歌曲,一起體會歌曲是什么樣的節(jié)奏特點?生:舒緩、舒展、緩慢。
(3)老師再給同學們演唱這首歌曲,同學們可輕聲跟唱,同時思考回答歌曲的拍子。生:3/4拍。
(4)師:不同的拍子有不同的強弱規(guī)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會議服務中介合同
- 2024年隴南宕昌縣城關九年制學校教育集團招聘教師筆試真題
- 冷藏庫安全管理協(xié)議
- 2024年哈爾濱市賓縣招聘公益性崗位筆試真題
- 2024年湖南農業(yè)大學教育學院人才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河北邢臺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國企葉片廠招聘考試真題
- 2025至2030年中國標準型方槽平窗窗鉸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保安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放空火炬燃燒控制系統(tǒng)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兒童泳衣企業(yè)ESG實踐與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退役軍人優(yōu)待證申領表
- Q∕SY 19001-2017 風險分類分級規(guī)范
- 勞務分包項目經(jīng)理崗位職責
- 幼兒繪本故事:奇怪的雨傘店
- 鋼琴基礎教程教案
- 糖基轉移酶和糖苷酶課件(PPT 111頁)
- 屋面網(wǎng)架結構液壓提升施工方案(50頁)
- (語文A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課件跳水 (2)
- 第6章向量空間ppt課件
- 醫(yī)療機構聘用(返聘)證明
- 【單元設計】第七章《萬有引力與宇宙航行》單元教學設計及教材分析課件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