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師說韓愈必修上冊【古詩文初記】新高考語文必背72篇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課后練習原文批注理解性默寫第一章原文批注作者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后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原文追蹤復習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學者(求學的人)所以(用來……的)
受(同“授”,傳授)業(yè)(業(yè),泛指古代經(jīng)、史、諸子之學及古文寫作。)解惑(疑難問題)知(懂得)
孰(誰)乎(相當于“于”,在)固(本來)師之(以之為師,意動用法)師(學習,用做動詞)庸(表現(xiàn)反問語氣,豈,哪)知(了解、知道)是故(因此,所以)
無(沒有)所存(所字結構)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儒家經(jīng)典著作、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困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學習,以他為老師;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拜他為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還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原文追蹤復習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道(從師學習的風尚)猶且(尚且,還)眾人(一般人)下(低于,不如,名作動)恥(以……為恥,形容詞的意動)是故(因此,所以)圣(圣人,形容詞作名詞)益(更加、越發(fā))愚(愚人,形容詞作名詞)其(大概)身(自身、自己)惑(糊涂)習(使……學習)句讀(古人指文辭休止和停頓處。文辭語意已盡處為句,未盡而需停頓的地方為讀。)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他,焉為代詞);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才智不及圣人也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這個緣故吧?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的停頓,并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原文追蹤復習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句讀之不知(賓語前置,不知斷句句讀。與下文“惑之不解”結構相同。之,提賓標志。)或(有的)不(同“否”)小學(小的方面學了,古今異義)大(大的方面,形容詞作名詞)遺(放棄)恥(以……為恥,形容詞的意動)族(類)足(十分)盛(高大)諛(阿諛奉承)不齒(不屑與之同列,羞與為伍,意思是看不起),乃(竟)其(難道,表反問)歟(歟yú,語氣詞,表感嘆。)不知句子停頓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愿問老師;學習了小的卻丟了大的。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們。問他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覺得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了?!卑?!求師的風尚難以恢復由此可以知道了!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現(xiàn)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奇怪??!原文追蹤復習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印⑷O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校瑒t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常(固定)師(把……做為老師,名詞的意動)徒(同類人)不必(不一定)專攻(學習、研究)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鬃釉咱白印⑷O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鬃诱f:“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币虼藢W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原文追蹤復習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好(愛好,喜歡)古文(指先秦兩漢的散文與駢文相對)六藝(指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jīng)典)經(jīng)傳(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通(普遍)嘉(贊許,嘉獎)貽(贈送,贈予)
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主題文章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于相師的世態(tài),教育了青年,起到轉變風氣的作用。文中列舉正反面的事例層層對比,反復論證,論述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也表現(xiàn)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全文幅雖不長,但涵義深廣,論點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徹,富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文言知識匯總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字的通假意義。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通“授”,傳授,講授2、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文言知識匯總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異義的詞,并解釋其古今意義。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求學的人
今: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的人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用來……的今: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3、吾(從而)師之
古:跟隨并且
今:表目的或結果,是連詞4、(無)貴無賤古:不論;不分
今:沒有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古:風氣
今:道理6、(句讀)之不知古:句子中間需要停頓的地方,讀dòu
今:看著文字發(fā)出聲音,讀dú7、圣人無(常)師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用不著、不需要9、年十七,好(古文)古:秦漢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統(tǒng)稱10、今之(眾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數(shù)人11、(小學)而大遺古:小的方面學習了
今:初級正規(guī)教育學校。文言知識匯總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詞的詞類活用意義。1、則(群)聚而笑之(名詞作狀語。群,表動作的情態(tài),成群)2、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3、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于)4、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5、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6、不(恥)相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7、(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文言知識匯總
8、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形容詞作名詞,疑惑的問題、糊涂的問題)11、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形容詞作名詞,卑:卑賤的人、低下的人
盛:勢盛位高的人)12、(惑)而不從師(惑: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13、而(恥)學于師(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14、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學習)文言知識匯總四、解釋下列句中一詞多義詞的意義。師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擅長某種技術的人或者是樂師)③吾師道也:(名詞做動詞,學習)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作動詞,從師)⑤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⑥則恥師:(動詞拜師)⑦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老師)(者也判斷句)之①擇師而教之:(代詞,指代人)②郯子之徒:(代詞,這)③古之學者:(結構助詞,表示修飾或領屬關系,譯為“的”)④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結構助詞,用在定語和名詞性的中心語之間,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獨立性”。因為“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謂之間的,即“之”后必是動詞;而兩個“所存”是“所詞短語”,“所詞短語”都是名詞性的。)⑤句讀之不知:(賓語前置標志)文言知識匯總⑥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代詞,代指前面的“六藝經(jīng)傳”,譯為它們。這是賓語前置句式)⑦士大夫之族:(這些人)⑧古之圣人:(的)⑨師道之不復:(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⑩吾從而師之:(代詞,他)?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道理)?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翻譯為“這些”)其①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人稱代詞,他)②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詞,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人稱代詞,他們)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稱代詞,他們的)文言知識匯總⑤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副詞,表猜測,大概)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稱代詞,他們的)⑦其可怪也歟:(語氣副詞,起加強反問語氣作用)惑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疑難問題)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涂)文言知識匯總道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名詞,道理)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風尚)③吾師道也:(名詞,道理)④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推測,吧)②生乎吾前:(介詞,表時間,在)③固先乎吾:(介詞,表比較,比)文言知識匯總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句讀之不知
賓語前置惑之不解
賓語前置學于余
介詞結構后置恥學于師
介詞結構后置不必賢于弟子
介詞結構后置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判斷句其可怪也歟
判斷句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判斷句人非生而知之者
判斷句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判斷句
則曰
省略句不拘于時
被動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所字結構第二章理解性默寫真題再現(xiàn)1.【2018全國1卷】韓愈的《師說》是寫給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說的“
”,點出李蟠的文章愛好,而“
”,則說明了李蟠的儒學素養(yǎng)。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2.【2019全國3卷】《師說》中,對于為子擇師自己卻恥于學習這種現(xiàn)象,韓愈最后的評價是:“
,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經(jīng)典常考1.韓愈在《師說》中寫到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普遍存在的對于從師的錯誤認識:“,”這種認識受了以官爵高下來區(qū)分門第的觀念的影響。2.中國是一個有著尊師傳統(tǒng)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句子是“,,”。3.在《師說》中,韓愈所指的老師和教小孩子讀書的老師是不樣的,即“,,”。4.《師說》中強調從師是為了學道,和人的年齡大小無關的兩句是“,?”5.韓愈在《師說》中通過“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的對比,批判了“,,”的錯誤態(tài)度。1.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3.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4.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經(jīng)典???.韓愈在《師說》中運用反問句“
,
?”說明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一切知識的,人人都有疑惑,所以老師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7.韓愈在《師說》中對當時恥于從師學習的現(xiàn)象發(fā)出兩句慨嘆“
!
!”其中“久”字寫出了當時恥師現(xiàn)象已成陋習,“難”字寫岀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8.柳宗元曾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边@與韓愈《師說》中“
,
,
”所描述的現(xiàn)象是一樣的。9.韓愈在《師說》中對于師生之間的關系有過精彩的論述,這就是“
,
”。10.韓愈在《師說》一文表達了從師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擇師的標準,其中明確擇師標準的兩句是“
,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7.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8.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10.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經(jīng)典???1.韓愈的《師說》中打破老師的神秘地位,客觀地表述了弟子和老師之間關系的兩句是“,”。12.《師說》把為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做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態(tài)度,認為這樣做,最終的結果是“,”。13.在《師說》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職為借口拒絕從師學習的語句是:“,”。14.求學需要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別人請教,如果像韓愈《師說》中所說“,,,”的話,就會像文中批判的對象一樣本末倒置,“,
”。15.“沒有人是天生懂得道理的”,這與《師說》中“,”意思一致。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12.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1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14.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15.人非生而知之者第三章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素材挖掘魏晉以來,社會上風行非學無師,重視“家傳”,在韓愈所處的中唐時代,雖然推行科舉制度,但恥于從師的風氣卻很盛行,上層“士大夫之族”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有官可做,所以他們不愿從師學習。因此,他們輕賤老師,社會上從師之風日下,在這種情況下,唐代散文家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抗顏而為師”,寫了《師說》這一千古佳文贈給他的學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批判“恥學于師”的陋習,大力宣揚從師的重要性。
素材挖掘《師說》是韓愈在古文運動中的一篇力作,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于相師的態(tài)度,教育了青年,起到了轉變風氣的作用。文章首先完整地揭示了“師”之任務是“傳道”“受業(yè)”“解惑”,同時深刻指出“人非生而知者”,因而必須從師學習。文中列舉正反面的事例層層對比,反復論證,最后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的結論,與首段“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相呼應。
一、尊師重道古人有言:“克己復禮,是為君子也?!蔽拿鞫Y儀曾是古代中國每個君子的人生信念,它包含了尊老愛幼、舍生取義、尊師重道等多個行為要求,內涵豐富。孔融稚子讓梨奏鳴了尊老愛幼的悠悠琴音;孟子“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與我何加焉”震響了舍生取義的黃鐘大呂;韓昌黎一篇《師說》喚醒了尊師重道的悠久傳統(tǒng)……我們的先人以文明禮儀為尺度,丈量出蒼竹般的有節(jié)品格。適用話題二、廣泛學習圣人無常師,孔子并沒有固定的老師。他所向往的文化是周禮,但他處的時代禮崩樂壞,周王室衰微,許多原來為周王室服務的文化官員流散至民間,孔子的學問便是向他們學習得來的??鬃釉?jīng)問禮于老子,也曾向師襄學過音樂,向郯子學過官制,還在具體的祭祀活動中向主持者學習祭禮,這便是“入太廟,每事問”。所以子貢說孔子并無固定的老師,而是無處不學。“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瑢W識淵博的孔子尚且能夠虛心請教,我們更應如此。韓愈有言:“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術業(yè)有專攻”。一專多能的人才畢竟是少數(shù),每個人都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專家。正如音樂家善于演奏樂曲,建筑師精于設計高樓大廈,文學家長于描述人生百態(tài)……因此,我們應該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潛能發(fā)揮到最大值。同時,還要認識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虛心地向擁有其他專長的人求教。如果我們抱著“人皆我?guī)煛钡膽B(tài)度,就一定會在虛心求教中獲得真知,不斷完善自我。適用話題三、教學相長互幫互學,方能共同進步??鬃诱J為“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韓愈當年也批評了“恥學于師”的風氣。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封閉自己,只會讓自己變成井底之蛙。虛心求教,必有進步;幫助別人,也能促進自己。從師學習當然重要,但學習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學生也能促進、啟發(fā)或者教會老師領悟更多的道理。適用話題經(jīng)典例文人心作書,偉哉,韓愈梁衡“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笔紫茸呷胛乙曇暗捻n愈并不是其詩人的身份,而是他散文大家的不凡氣度。“韓潮蘇?!边@句精確的概括中,只一個“潮”字,就突現(xiàn)了韓愈文風的特色,那種狂濤迅浪、澎湃洶涌、銳不可當?shù)臍鈩?,鋪天蓋地撲面而來,讓人有不敢仰視之感。我一向喜歡韓文卻不愛讀韓詩,以為其文美而氣盛,詩卻句險而意奇,不甚像詩,倒是有幾首“正?!钡男≡姡瑢懙梅浅S许嵨?,清新可愛,比如這一首就絲毫不見奇險之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苯?jīng)典例文然而,最終留在我心底的韓愈,卻是其人、其事與其風骨。韓愈一生磊落忠樸,在政治上主張儒學,排斥佛老,為文反對六朝浮夸艷麗之風,提倡復古文,提出文以載道,遵從詞必己出,為人處世不平即鳴。上面這首詩就是韓愈作于五十二歲貶官途中。當年憲宗崇佛,迎佛骨入宮,以致勞民傷財,韓愈即上《論佛骨表》勸阻,結果觸憲宗之怒,一紙令下貶謫潮州。在唐代,嶺南還是南蠻之地,民智未開,毒蟲猛獸遍地,貶官嶺南等同流放。直言被貶已是不幸,更不幸貶地是嶺南,悲憤的韓愈,凄凄惶惶南下,給趕來的侄孫寫下這首著名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中有不平的申訴,又流露出對未來的彷徨心情?!霸茩M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最堪咀嚼,我們仿佛看見又傷心又悲憤又凄涼的詩人,立馬回望長安,但望不見長安,連秦嶺也隱在一片云煙中,而前路還十分遙遠;離不忍離,去不忍去,但始終還是要走。這是我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首韓詩,詩情噴薄而出,又感人至深,應了韓愈自己的觀點: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經(jīng)典例文縱觀韓愈一生,二次被貶,均是犯上直言而招罪,古語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韓愈竟然會重蹈覆轍,一錯再錯,其“愚笨”和“不智”直為“智者”所笑所譏所恥,試問那些慣于揣摩上意,溜須拍馬的人,會這樣呆?那些熱衷仕途、貪官戀棧之徒,只恐拍馬無門、溜須無路,會白白放過一次大好機會,肯傻乎乎據(jù)理直言、甘犯龍顏?史記韓愈“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晚年還以衰朽之軀,只身到叛軍營中勸降。叛軍列兵帳前,刀槍齊舉,但韓愈無所畏縮,大義凜然,直斥其非,其英雄氣概,過人膽識真不亞于單刀赴會的關云長。假若個個熱衷仕途,貪圖虛名者,都有此風骨和氣節(jié),又何妨熱衷,何懼貪污?不恨其多只恨其少,不怕其烈只怕其淡矣。微斯人,誰能“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做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種紅薯”,被貶潮州的韓愈并沒有因個人得失而意志消沉,而是切切實實地做了幾件好事:殺鱷除害,興修水利,興辦教育,后來改遷袁州,還繼續(xù)贖取奴婢,禁止人口買賣。在上即直言陳事,兼濟天下;在下即務實求是,福澤一方。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韓愈一生可謂言行一致,比起那些志大才疏、高不成低不就之輩來,不怨天,不尤人,不放棄,切切實實做好本分,真正身體力行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删矗】膳?!可歌!經(jīng)典例文其實韓愈在潮州只是逗留了短短八個月,但他播下的種子,帶來的希望,卻是一直默默萌芽,暗暗閃亮。韓愈又像一座高山,一灣綠水,永遠留在潮州,潤養(yǎng)著潮州?!拔恼码S代起,煙瘴幾時開。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古往今來,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多少王侯將相,有過多少名士英杰,不少人立碑刻石,造廟建寺,希望可以人過留名或炳照青史,然而,刻在石上的,寫在書上的,不少早湮沒在歲月的最深處,早已蔓草青青,有幾多還真實地活在后人心中?在潮州短短八個月的韓愈,竟然令一片山河盡姓韓:潮州的江改叫韓江,潮州的山改叫韓山。王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眼鏡技術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數(shù)字大型工具顯微鏡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單排12PIN母座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設計合同的補充合同范本
- 未婚離婚合同范本
- 合開美甲店合同范本
- 倉庫管理員勞務合同
- 要約收購合同范本
- 房屋典權轉讓合同范本
- 土地借用協(xié)議書范本
- 生物-湖北省鄂東新領先協(xié)作體2025屆高三下學期2月調考(二模)試題和答案
- 運營總監(jiān)個人總結
- 社會問題(第三版)課件匯 向德平 第1-7章 社會問題概述 - 人口問題
- 深圳2025年廣東深圳市公辦中小學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178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屆高考化學二輪復習:晶胞的相關性質及計算(含解析)
- 2025年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礦業(yè)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GB/T 44994-2024聲學助聽器驗配管理
- 2024年沙洲職業(yè)工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東勞動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融合智慧數(shù)據(jù)的圖書館數(shù)智服務平臺研究
- 2025年春新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全冊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