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漢武帝時期的春秋公羊學大一統儒家思想_第1頁
論漢武帝時期的春秋公羊學大一統儒家思想_第2頁
論漢武帝時期的春秋公羊學大一統儒家思想_第3頁
論漢武帝時期的春秋公羊學大一統儒家思想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漢武帝時期的春秋公羊學大一統儒家思想

漢武帝時期,“廢除一切家庭,尊重儒家思想”,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作為封建國家統治的意識形態(tài),在君主專制政策的旗幟下,“以儒攻法”,儒法的融合使?jié)h代的封建政治、經濟和文化達到了頂峰。但是,由于董仲舒“春秋公羊學”大一統儒家思想主張的政治上高度集權、經濟上國家財力的高度集中與漢時代具體形勢所產生的矛盾,使得漢代中期國家在發(fā)展到一個顛峰后,便迅速轉向衰弱。這之中,漢代國家統治政策及董仲舒“春秋公羊學”大一統儒家思想的內在矛盾,在漢代中期國家由盛至衰中,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茲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漢初,國家殘破,社會凋敝,社會經濟急需恢復和發(fā)展,故漢初黃老道家“無為”思想占指導地位,實行與民休息政策,社會生產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是,漢初“無為”的治國方針,在它獲得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帶來了新的社會矛盾,即漢政權與地方諸侯勢力的矛盾、封建地主經濟與商人資本之間的矛盾、匈奴對漢的頻繁騷擾等??陀^形勢的發(fā)展迫使統治階級從“無為”向“有為”轉化。漢武帝即位以后,改變了漢初“無為而治”的統治方針,開始了“外攘夷狄,內興功業(yè)”“公羊”家的取勝,根本上是因為它們更能代表漢武帝“外攘夷狄,內興功業(yè)”、實行“有為”政治的雄才大略的心愿,而非僅僅是董仲舒的雄辯和“谷梁家”的代表江公的“吶于口”所致。同時,以經學而取丞相位的公孫弘對兩家的平議取舍,實際上也是在揣摸武帝的心意中作出的。“公羊”學派所主張的“春秋大一統”,是對“秦制”與儒家“禮治”的一種融會,盡管它以儒為“表”,但實際上是“以儒飾法”。尤其在雄才大略的武帝操控下,這種理論只能凸現而無法制約專制王權的權威,而不能實現儒家的“德治”與“仁政”。所以,當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漢封建國家便很快走上了極度專制與戰(zhàn)爭的軌道。即在政治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首先,在經濟上,董仲舒在《天人三策》對策中提出的“《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這種特殊的經濟政策在推行中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后果。例如,漢武帝時所推行的算緡、告緡令,在增加國家財政收入,鞏固中央集權的同時,又使“中家以上皆破產”,加重了國家與中小階層地主的矛盾。特別是告緡令的實行,弄得人心惶惶,成為一些官員打擊報復、假公濟私的手段。據《漢書》記載:漢武帝元狩四年初算緡錢,“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戍邊一歲,沒入緡錢。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楊可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杜周治之,獄少反者”因此,武帝時國家所實行的經濟政策,最終卻使國家與中小地主和小農矛盾尖銳。正如徐復觀所說:“在大一統的局面下,當時工業(yè)只成為商業(yè)的附庸,而商業(yè)乃‘土著商業(yè)資本’性質,其‘術數’必須以農民為犧牲,況在國家統治之下,若憑‘術數’以謀利,農民所受的打擊更大?!逼浯?表現在政治思想上。在《公羊》學的指導下,漢武帝“內修法度”,極力加強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本來,從儒家的“仁治”思想來看,是主張在政治上發(fā)揮“仁義”與“親親尊尊”的教化和治理功能的,如《春秋繁露》專撰《仁義法》一篇,論云:“春秋之所治,人與我也。所以治人與我者,仁與義也。”倫理精神與政治精神應當是吻合的。但是,出于凸顯專制王權的需要,《公羊》家提出“《春秋》為漢制法”之說。這種說法將“政統”放置于儒家“道統”之上,將秦代嚴酷的專制政治精神作為儒家思想的核心與本質,正符合了漢武帝提出的王霸合一的“漢家制度”,即所謂“漢家庶事草創(chuàng),……朕不變更制度,后世無法”。同時,《公羊》家為迎合這種精神所定的“《春秋》決獄”之說,對漢武帝修訂律令及漢代政治產生了直接影響。董仲舒在《天人三策》結尾處曾說到:“《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氨僦f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初,法制嚴酷,但尚有法可依。從董仲舒開始,實行嚴酷的刑治,其結果使封建君臣父子關系滲透著嚴而少恩的刑治精神。例如漢文帝時期,還比較注意封建君臣父子關系。如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濟北王興謀反,八月,被打敗,“赦濟北王諸吏與王反者”。六年(前174年),淮南王劉長謀反,“帝不忍致法于王,赦其罪,廢毋王”,群臣請?zhí)幹脛㈤L于蜀嚴道、邛都,“長未到處所,行病死,上桀之”。宗法情誼有所表露。至漢武帝時淮南王劉安謀反,“上下公卿治,所連引與淮南王謀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數千人,皆以罪輕重受誅”。一人犯法,無數人受誅,宗法情恩蕩然無存。董仲舒說:“變天地之位,正陰陽之序,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難,義之至也。是故脅嚴社不為不敬靈,出天王不為不尊上,辭父之命不為不承親,絕母之屬而不為不孝慈,義矣夫?!薄豆颉芳业摹啊洞呵铩窙Q獄”,經漢武帝在元光五年(前130年)命張湯、趙禹更定律令后,其律令的殘酷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據《漢書》卷五十九《張湯傳》載,“(張湯)治陳皇后巫蠱獄,深竟黨與,上以為能,遷為太中大夫。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拘守職之吏”。其后,在治淮南、衡山、江都王時,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凹爸位茨稀⒑馍?、江都反獄,皆窮根本。嚴助、伍被,上欲釋之,湯爭曰:‘伍被本造反謀,而助親幸出入禁闥,腹心之臣,乃交私諸侯如此,弗誅,后不可治?!痹谖涞鄣闹С窒?酷吏用“春秋決獄”,更加劇了社會矛盾的激化。天漢二年(前99年),“泰山、瑯岈群盜徐勃等阻山攻城,道路不通。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刺吏郡守以下皆伏誅?!薄妒酚洝肪硪欢犊崂袅袀鳌份d其事曰:“郡守、都尉、諸侯二千石欲為治者,其治大抵盡放溫舒,而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笕褐翑登?擅自號,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縛辱郡太守都尉,殺二千石,為檄告縣趨具食……及以法誅通飲食,坐連諸郡,甚者數千人……故盜賊浸多,上下相為匿,以文辭避法焉。”這些暴動,反映出百姓對漢武帝的不滿。在皇室內部,也充滿著骨肉殘殺、君臣相誅,使得漢宮廷內部斗爭異常慘烈。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秋七月,按道侯韓說、使者江充等掘蠱太子宮。壬午,太子與皇后謀斬充,以節(jié)發(fā)兵與丞相劉屈嫠大戰(zhàn)長安,死者數萬人。庚寅,太子亡,皇后自殺。初置城門屯兵。更節(jié)加黃旄。御史大夫暴勝之、司直田仁坐失縱,勝之自殺,仁要斬。八月辛亥,太子自殺于湖?!痹俅?《公羊》學的大一統思想,不唯導致經濟上的專制一統,政治上的嚴酷寡恩,還使得漢武帝在對外政策上,不斷對周邊各少數民族頻頻用兵。特別是《公羊》學的“三世”說中的“太平世”——“遠夷之君,內而不外”,“天下遠近小大若一”的美好藍圖吸引著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文景時期,由于北方邊疆的民族沖突及政治大一統需要,漢朝加強了對內諸侯事務的干預,對邊疆蠻夷政權則堅持和親與羈縻政策。這一政策的貫徹,雖然不能完全杜絕少數民族政權對漢邊境的騷擾,但仍然可以保持漢邊境的相對和平與安寧,就是說,達到了封建史家所稱謂的“內諸侯而外夷狄”的“升平世”。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在文帝已發(fā)展的生產力上,企圖達到“遠夷之君內而不外”、“天下遠近小大若一”的“太平世”,因此大力主張對外用兵,達到文治武功的太平盛世?!稘h書》卷五十六《董仲舒?zhèn)鳌酚洕h武帝策問詔曰:“蓋聞虞舜之時,游于巖郎之上,垂拱無為,而天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內亦治,……今朕親耕籍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云獲也?!北憩F出其對文治武功彪柄史冊的迫切向往。董仲舒對曰:“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內莫不率服,廣覽兼聽,極群下之知,盡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萬里,說德歸誼,此太平之致也。然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未加焉?!睗h武帝在其晚年也認識到了戰(zhàn)爭強大的破壞性,他在《輪臺詔》中提到:“前開陵侯擊車師時,……強者盡食畜產,羸者道死數千人……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yōu)民也。今朕不忍聞?!痹谶@種情況下,不論是民間工商業(yè)者,還是廣大人民群眾,在漢武帝殘酷的超經濟剝奪與資源壟斷政策下,表現出極度的不滿與抗爭。例如諸多民間工商業(yè)者,就以消極的形式進行反抗?!案缓澜誀幠湄敗?“天子既下緡錢令而尊卜式,百姓終莫分財佐縣官,于是告緡錢縱矣”這樣,國家內部社會政治、經濟矛盾日益尖銳?!稘h書》卷六《武帝紀》:天漢二年(前99年)“泰山、瑯邪群盜徐勃等阻山攻城,道路不通。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刺史郡守以下皆伏誅。”《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記:“……而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南陽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齊有徐勃,燕趙之間有堅盧、范生之屬,大群至數千人,擅自號,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縛辱郡太守、都尉,殺二千石,為檄告縣趣具食;小盜以百數,掠鹵鄉(xiāng)里者,不可勝數也。”在這一局面下,漢武帝對自己一生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著手進行統治政策的調整,從對外開拓轉向國內的經濟建設,發(fā)展農業(yè),穩(wěn)定社會秩序。征和元年,據《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稱: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是時軍旅連出,師行三十二年,海內虛耗。征和中,貳師將軍李廣利以軍降匈奴。上既悔遠征伐。而搜粟都尉桑弘羊與丞相御史奏言:“故輪臺以東,捷枝、渠犁皆故國,地廣,饒水草,有溉田五千頃以上……臣愚以為可遣屯田卒詣故輪臺以東,置校尉三人分護……”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田輪臺,輪臺西于車師千余里……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yōu)民也。今朕不忍聞……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由是不復出軍,而封丞相車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yǎng)民也。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思考的首要之務,即是如何能穩(wěn)定經長期軍事消耗以致動搖的社會政治與經濟基礎。所謂“由是不復出軍,而封丞相車千秋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養(yǎng)民也”,正是對自己以前政策的反思與變革。但是,任何政策的變革都是有一個反復的過程的?!稘h書》卷七《昭帝紀贊》記載:昭帝時,“承孝武奢侈余敝,師旅之后,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光知時務之要,輕繇薄賦,與民休息。至始元、元鳳之間,匈奴和親,百姓充實。舉賢良文學,問民所疾苦,議鹽鐵而罷榷酤。尊號曰昭,不亦宜乎!”正是具體地反映這種情勢。在這種情況下,引出了賢良文學與桑弘羊為首的文法吏之間的一場大規(guī)模的關于漢代統治政策與統治思想的爭論和斗爭,這便是著名的鹽鐵會議。在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的鹽鐵會議上,雙方爭論的內容主要涉及到武帝時期政治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