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2-2023學年山東省臨沂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40分)1.關于遺傳實驗及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敘述,正確的是()A.同株植物的自花傳粉為自交,異花傳粉為雜交
B.判斷某豌豆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可選用自交的方法
C.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可解釋有性生殖生物的各種遺傳現(xiàn)象
D.判斷相對性狀的顯隱性可選用自交、測交、雜交等方法2.某植物可進行自花傳粉,也可異花傳粉。讓基因型為Aa的植株自交一代,F(xiàn)1中紅花:白花=2:1。若讓F1在自然狀態(tài)下再繁殖一代,則F2中紅花:白花為()A.1:1 B.2:3 C.3:5 D.5:33.某生物學興趣小組運用“假說—演繹法”以大麥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二棱穗型和六棱穗型、高莖和矮莖(分別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guī)律。純合的二棱矮莖植株與純合的六棱高莖植株雜交,F(xiàn)1全表現(xiàn)為二棱高莖,F(xiàn)1再進行自交、測交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若F1自交后代出現(xiàn)9:3:3:1的表型分離比,則可提出“兩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的假說
B.F1產(chǎn)生配子時,兩對基因間發(fā)生自由組合產(chǎn)生4種比例相等的配子,是對假說的解釋
C.預期F?測交實驗結果是對假說的演繹推理和實驗驗證
D.若F1測交結果出現(xiàn)1:1:1:1的表型分離比,則證明上述A選項提出的假說是正確的4.某二倍體植物(2N=12)花藥中的1個花粉母細胞經(jīng)減數(shù)分裂形成4個大小相同的子細胞,剛形成的4個子細胞是連在一起的,叫作“四分體”(a);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聯(lián)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四條染色單體,也稱作“四分體”(b)。下列對這兩種“四分體”的敘述,錯誤的是()A.花粉母細胞需進行兩次均等分裂形成a
B.a的一個細胞中通常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
C.在減數(shù)分裂Ⅰ前期的1個細胞里含有3個b
D.b中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片段屬于基因重組5.如圖為一只果蠅兩條染色體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圖,不考慮性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朱紅眼基因cn有可能突變?yōu)榘道跎刍騝l
B.基因v、w在果蠅的體細胞中都是成對存在的
C.控制辰砂眼的基因v與果蠅的性別決定有關
D.在減數(shù)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同時出現(xiàn)在細胞的一極6.先天性夜盲癥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患者表現(xiàn)為在夜晚或暗環(huán)境下視力很差,甚至完全看不見東西,在人群中該病發(fā)病率男性多于女性。一對表型正常的夫婦生有一個正常的女兒和一個患先天性夜盲癥的孩子。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該先天性夜盲癥孩子把致病基因再傳給其女兒的概率是50%
B.該致病基因的頻率在男性和女性群體中是相等的
C.表型正常的女兒與正常男性結婚,后代可能出現(xiàn)先天性夜盲癥患者
D.先天性夜盲癥可通過產(chǎn)前診斷進行篩查確定7.細菌轉化是指某一受體菌直接吸收來自另一供體菌的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從而獲得供體菌的相應遺傳性狀的現(xiàn)象。如圖為艾弗里將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破碎后,對細胞提取物分別進行不同的處理后進行的轉化實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進行處理的每個實驗組人為增加了一種酶,利用了“加法原理”
B.②~⑤組酶處理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底物完全水解影響實驗結果
C.①~④組培養(yǎng)基長出的菌落少數(shù)為表面光滑型,而第⑤組長出的菌落全部為表面粗糙型
D.將DNA酶與S型活細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體內,不會導致小鼠患敗血癥死亡8.某二倍體雄性動物個體中E、e和F、f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其中基因F由1500個堿基對組成,且含有400個胸腺嘧啶;基因E所在DNA分子的兩條鏈被15N標記。該雄性動物的一個精原細胞在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中連續(xù)分裂兩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E和F所在的DNA分子中堿基對A-T與G-C具有不同的形狀和直徑
B.基因E、e和F、f復制過程中,伴隨著氫鍵的斷裂和形成
C.若該精原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則形成的4個子細胞中均含有15N
D.若該精原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則基因F在第二次復制時需要3300個鳥嘌呤脫氧核苷酸9.真核生物核基因轉錄生成的RNA前體需要經(jīng)過加工修飾,在5'端加上5'cap,在3'端加上poly-Atail,之后再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完成翻譯過程。研究者分別將等量的由同一基因轉錄出的帶有5'cap的RNA和無5'cap的RNA導入細胞,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無5'cap的RNA大量減少。下列說法錯誤是()A.在合成RNA前體的過程中,需要RNA聚合酶與核基因結合后才能進行轉錄過程
B.翻譯時,核糖體移動方向是從mRNA的5'端到3'端
C.RNA前體經(jīng)加工修飾后,添加的5'cap具有保護RNA不被分解的作用
D.翻譯時,mRNA上的密碼子能與rRNA上的反密碼子進行堿基互補配對10.DNA甲基化修飾是形成表觀遺傳的一種重要機制。細胞中存在兩種DNA甲基化酶,從頭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維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非甲基化位點,使其全甲基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兩種DNA甲基化酶的作用特點體現(xiàn)了酶的專一性
B.圖中①過程表示DNA復制,它可使DNA半甲基化
C.過程①產(chǎn)生的子代DNA進行全甲基化,離不開維持甲基化酶的催化
D.高度分化的細胞中不會發(fā)生DNA甲基化11.基因中有轉錄功能的鏈稱為反義鏈,無轉錄功能的鏈稱為有義鏈。在某雙鏈DNA分子中,a、b、c為控制花色的三個基因,d、e為無遺傳效應的堿基序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b、c都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體現(xiàn)基因突變的隨機性
B.d、e片段中發(fā)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會引起基因突變
C.基因a發(fā)生突變,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質結構發(fā)生改變
D.b基因轉錄出mRNA的堿基序列,與該基因有義鏈的堿基序列相同12.如圖中甲、乙表示兩條染色體之間交換的不同方式,丙、丁、戊表示某染色體變化的三種情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可以導致丁的形成,乙可導致戊的形成
B.丙的形成可能與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不對等互換有關
C.甲、乙都可能導致染色體上基因的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發(fā)生變化
D.甲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乙發(fā)生在有絲分裂過程中13.無子西瓜因具有含糖量高、口感好、易貯藏等特點而備受人們青睞,其育種流程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過程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阻止著絲粒的分裂
B.過程②中花粉與三倍體植株的卵細胞結合,刺激子房發(fā)育成果實
C.無子西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種子
D.四倍體母本所結的西瓜中,果皮和種子的細胞中均含有四個染色體組14.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這類基因發(fā)生突變或甲基化,均可引起細胞癌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調控細胞增殖依賴于抑癌基因的正常表達
B.抑癌基因突變導致相應蛋白質的活性過強可引起細胞癌變
C.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可遺傳給后代,會提高后代中癌癥的發(fā)病率
D.吸煙使人體細胞DNA甲基化水平升高,會增加細胞癌變的風險15.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自然選擇加速了種群生殖隔離的進程
B.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C.生物進化導致了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D.在自然選擇過程中,黑色樺尺蛾與灰色樺尺蛾之間表現(xiàn)為協(xié)同進化16.某自花傳粉植物(AaBb)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1/4不育),B、b控制花色(紅花對白花為顯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個體產(chǎn)生的不育雄配子數(shù)占雄配子總數(shù)的17
B.該個體產(chǎn)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數(shù)與含b的可育雄配子數(shù)相等
C.該個體自交后代中,純合紅花植株所占比例為114
17.蜜蜂無性染色體,雌蜂是二倍體(2N=32),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直接發(fā)育而成的單倍體,進行“假減數(shù)分裂”。雄蜂精原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如圖,圖中僅繪出細胞內兩條染色體的行為和數(shù)量變化。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雌蜂和雄蜂在減數(shù)分裂Ⅰ前期都會發(fā)生聯(lián)會現(xiàn)象
B.雌蜂和雄蜂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都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Ⅰ時期
C.蜜蜂的精細胞和卵細胞中均含有16條染色體
D.蜜蜂在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細胞質不均等分裂的是次級卵母細胞18.某植物的花色由A、a和B、b兩對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基因與花色的關系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導致酶A和酶B功能差異的直接原因是酶的空間結構不同
B.由圖分析可知,白色花由基因A單獨控制,紫色花由基因A、B共同控制
C.圖示說明,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進而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D.性狀和基因之間不一定一一對應,一對性狀可由多對基因控制19.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的兩條X染色體有一條會隨機失活,失活性染色體在生殖細胞中會恢復活性并遺傳給子代。某血友?。ㄓ蒟h控制)患者的家系圖如下,雜合子會表現(xiàn)出現(xiàn)輕癥血友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調查血友病的發(fā)病率時,應在患者家系中進行
B.由家系圖分析可知,Ⅳ5的致病基因最終來源于Ⅰ1
C.若Ⅲ2表現(xiàn)出輕癥血友病,可能是其部分細胞中XH染色體失活所致
D.Ⅲ5懷孕后需要進行產(chǎn)前診斷,因其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20.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斯萬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滅絕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演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研究表明,在具有歐洲或亞洲血統(tǒng)的現(xiàn)代人類中,大約有1%至4%的基因組來自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測序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jù)
B.細胞核基因和線粒體DNA發(fā)生的突變均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C.DNA堿基序列的差異性可揭示尼安德特人與現(xiàn)代人類親緣關系的遠近
D.現(xiàn)代人類與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存在的差異與變異的隨機性、不定向性有關二、非選擇題(共60分)21.某生物學興趣小組以蝗蟲為實驗材料,觀察細胞的分裂過程,并繪制細胞分裂的部分過程(僅顯示部分染色體)如圖1所示,圖2為不同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曲線。
(1)圖中甲細胞有______個染色體組,其所處的分裂時期與圖2中______段(用字母表示)所處的細胞分裂時期相對應。
(2)圖中丙細胞發(fā)生了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該小組同學用一種笨蝗做了相關實驗來驗證這一結論。笨蝗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O型,雄笨蝗的X性染色體僅一條,其體細胞中共有23條染色體。這種笨蝗有一對同源染色體大小不等。該小組統(tǒng)計了300多個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的笨蝗初級精母細胞,發(fā)現(xiàn)X染色體與大小不等的同源染色體的組合比接近1:1。
①判斷兩條染色體是同源染色體的依據(jù)通常是______。
②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該雄笨蝗的某個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為22,則該細胞處于______期。
③X染色體與大小不等的同源染色體的組合比接近1:1,說明______。
(3)圖2中Ⅰ和Ⅱ兩個生理過程分別是______,它們對于維持蝗蟲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相對穩(wěn)定,以及遺傳和變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從過程Ⅰ和Ⅱ的角度分析,蝗蟲后代具有多樣性的原因是______。2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以家庭為單位調查了全班學生及家長眼瞼(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的遺傳情況,結果如表。親代表型
子代表型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雙親全為雙眼皮雙親只有一位雙眼皮雙親全為單眼皮雙眼皮15122單眼皮10623(1)人的雙眼皮和單眼皮是一對相對性狀,相對性狀是指______。根據(jù)第______組調查結果,可判斷其中______是隱性性狀。
(2)第一組抽樣家庭中,子女可能的基因組成是______。
(3)第一組的調查結果沒有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第二組的調查結果沒有出現(xiàn)1:1的性狀分離比,原因可能是______。
(4)第三組雙親全為單眼皮,有的家庭子女卻出現(xiàn)了雙眼皮。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單、雙眼皮的形成與上瞼提肌的發(fā)育有關。上瞼提肌發(fā)育不完全,可能表現(xiàn)為單眼皮。在不考慮變異的情況下,第三組雙眼皮子代個體出現(xiàn)的原因是______。23.已知某雌雄異株植物可產(chǎn)生氰化物,表現(xiàn)為抗逆性,但氰化物不能及時分解會對細胞產(chǎn)生毒害,導致植株矮小。該植物體內氰化物主要代謝途徑如圖所示,控制酶1、酶2表達的基因分別為A、a和D、d,不考慮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的遺傳。
現(xiàn)有多對純合親本雜交,結果如下。
組合一:抗逆正常♀×抗逆矮株♂→F1→F1隨機交配得F2,F(xiàn)2中抗逆正常♀:抗逆矮株♀:抗逆正?!幔嚎鼓姘辍?3:1:3:1;
組合二:抗逆矮株♀×不抗逆♂→F1→F1隨機交配得F2,F(xiàn)2中抗逆正常♀:抗逆矮株♀:抗逆正?!幔嚎鼓姘辍幔翰豢鼓妗?6:2:3:1:4。
(1)基因A、a位于______(填“?!被颉癤”)染色體上,判斷的理由是______。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______定律,判斷依據(jù)是______。
(2)組合二親本中抗逆矮株♀的基因型為______,F(xiàn)1中雌性植株一共可以產(chǎn)生______種類型配子。組合一F2抗逆正常雄株和組合二F2抗逆正常雌株雜交,后代抗逆正常雌株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______。
(3)若考慮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的遺傳,以純合親本為材料,設計實驗判斷基因A、a的位置。
①選取______個體雜交;
②統(tǒng)計子代性別和相關性狀;
③預測實驗結果和結論:______。24.啟動子是基因中一段能被RNA聚合酶識別、結合并驅動基因轉錄的序列。如果啟動子中的某些堿基被甲基化修飾,將不能被RNA聚合酶識別。擬南芥種子的萌發(fā)依賴于NIC基因的表達,該基因啟動子中的甲基基團能夠被R基因編碼的D酶切除。如圖表示擬南芥種子細胞中NIC基因的表達過程。
(1)甲圖所示過程發(fā)生的主要場所是______。R基因缺失突變體細胞中的NIC基因______(填“會”或“不會”)發(fā)生圖甲所示的過程,原因是______。
(2)甲圖中C鏈的鳥嘌呤與尿嘧啶之和占堿基總數(shù)的54%,C鏈及其模板鏈對應區(qū)段的堿基中鳥嘌呤分別占29%、19%,則與C鏈對應的DNA區(qū)段中腺嘌呤所占的堿基比例為______。
(3)圖乙中②移動的方向是______(填“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由于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fā)生替換,而導致過程乙合成的肽鏈中第8位氨基酸由異亮氨酸(密碼子有AUU、AUC、AUA)變成蘇氨酸(密碼子有ACU、ACC、ACA、ACG),則該基因發(fā)生的堿基對替換是______。
(4)相同DNA在不同組織細胞中進行甲過程時啟用的起始點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25.根據(jù)下列材料回答有關生物進化的問題。
材料1:如圖為某種鼠原種群被一條河流分割成甲、乙兩個種群后,發(fā)生的進化過程示意圖。
材料2:某種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萬年之后,其中的一部分感受到蝙蝠的超聲波時,便會運用復雜的飛行模式逃脫危險,其身體也發(fā)生了一些改變,該部分蛾與其他蛾交配后,產(chǎn)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與此同時,蝙蝠身體也發(fā)生改變增強捕食能力。
材料3:科學家把甲蟲分成多組,每組再分為A、B兩部分,用DDT處理每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觸DDT),處理后選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組的B部分飼養(yǎng)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許多組,每組分成A、B兩部分,重復上述實驗。如此反復選擇,最終可從B部分中選出強抗藥性的甲蟲。
(1)材料1中b表示______,定向改變了甲、乙兩種群的______,最終產(chǎn)生(c)______進而形成兩個新的物種。
(2)材料2中蝙蝠捕食能力的增強是______的結果。千百萬年之后形成的兩部分蛾______(填“是”或“不是”)兩個物種,原因是______。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試解釋其原因。______。
(3)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材料3中甲蟲和DDT之間存在著______??顾幮约紫x相關基因的出現(xiàn)與DDT的作用______(填“有關”或“無關”)。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A、來自同一個體的雌雄配子的結合都屬于自交,因此同株植物的自花傳粉為自交,異花傳粉也是自交,A錯誤;
B、豌豆是自花閉花受粉的植物,因此判斷某豌豆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可選用自交的方法,雜合子自交會發(fā)生性狀分離,B正確;
C、孟德爾發(fā)現(xiàn)的遺傳規(guī)律可解釋有性生殖生物細胞核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現(xiàn)象,但不能解釋細胞質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現(xiàn)象,C錯誤;
D、測交不能用于判斷顯隱性,D錯誤。
故選:B。
按遺傳基本定律遺傳的基因,均位于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所以,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細胞核基因遺傳規(guī)律。
本題考查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掌握自交法、測交法和雜交法的應用,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2.【答案】A
【解析】解:分析題意可知,該植物植物可進行自花傳粉,也可異花傳粉,讓基因型為Aa的植株自交一代,正常情況下AA:Aa:aa=1:2:1,但F1中紅花:白花=2:1,說明AA致死,若讓F1在自然狀態(tài)下再繁殖一代,即23Aa、13aa自由交配,產(chǎn)生的配子及比例是13A、23a,子代中19AA(致死)、49Aa、49aa,則F2中紅花:白花為1:1。
3.【答案】C
【解析】解:A、若F1自交后代出現(xiàn)9:3:3:1的表型分離比,說明F1產(chǎn)生了4種比例相等的雌、雄配子,則可提出“兩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組合定律”的假說,A正確;
B、F1產(chǎn)生配子時,兩對基因間發(fā)生自由組合產(chǎn)生4種比例相等的配子,是對提出的假說進行的解釋,B正確;
C、預期F1測交實驗結果是對假說的演繹推理,不是對假說的實驗驗證,C錯誤;
D、若F1測交結果出現(xiàn)1:1:1:1的表型分離比,說明F1產(chǎn)生了4種比例相等的配子,則證明上述A選項提出的假說是正確的,D正確。
故選:C。
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本題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4.【答案】C
【解析】解:A、花粉母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都是均等分裂的,花藥中的1個花粉母細胞經(jīng)減數(shù)分裂形成4個大小相同的子細胞,則花粉母細胞需進行兩次均等分裂(即減數(shù)分裂I和減數(shù)分裂Ⅱ)才形成a,A正確;
B、某二倍體植物(2n=12)含有兩個染色體組,則減數(shù)分裂后同源染色體分開,形成的a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B正確;
C、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聯(lián)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四條染色單體,也稱作“四分體”(b)。某二倍體植物(2n=12),有6對同源染色體,則在減數(shù)分裂I中期的1個細胞里含有6個b,C錯誤;
D、b是一對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的,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片段屬于基因重組,D正確。
故選:C。
減數(shù)分裂過程:
(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
(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
(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體散亂分布;②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③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本題主要考查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應用。5.【答案】D
【解析】解:A、基因突變形成的是其等位基因,朱紅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屬于非等位基因,故朱紅眼基因cn不能突變?yōu)榘道跎刍騝l,A錯誤;
B、基因v、w存在X染色體上,由于Y染色體的形態(tài)與X染色體不同,因此在雄性果蠅中,Y染色體上不一定有基因v、w,故基因v、w在果蠅的體細胞中不一定是成對存在的,B錯誤;
C、控制辰砂眼的基因v在X染色體上,其遺傳與性別有關,但其不能決定果蠅的性別,C錯誤;
D、常染色體和X染色體屬于非同源染色體,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因此在減數(shù)分裂后期,此兩條染色體可能在同一極,因此基因cn、cl、v、w可同時出現(xiàn)在細胞的一極,D正確。
故選:D。
分析題圖:圖中所示一條常染色體上有朱紅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兩種基因;X染色體上有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兩種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題中的朱紅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不屬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要求考生識記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以及熟記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能結合圖中信息準確答題。6.【答案】A
【解析】解:A、根據(jù)分析,該先天性夜盲癥孩子把致病基因再傳給其女兒的概率是100%,A錯誤;
B、先天性夜盲癥屬于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該致病基因的頻率在男性和女性群體中是相等的,B正確;
C、表型正常的女兒為致病基因攜帶者,與正常男性結婚,后代可能出現(xiàn)先天性夜盲癥患者,C正確;
D、先天性夜盲癥為遺傳病,可通過產(chǎn)前診斷進行篩查確定,D正確。
故選:A。
先天性夜盲癥在人群中該病發(fā)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符合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特點,故判斷該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本題考查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7.【答案】C
【解析】解:A、進行處理的每個實驗組人為增加了一種酶,利用了“減法原理”,A錯誤;
B、②~⑤組酶處理的時間要足夠過長,使相應底物完全水解,B錯誤;
C、①~④組中含有S型細菌的DNA,故培養(yǎng)基長出的菌落少數(shù)為表面光滑型,而第⑤組不含S型細菌的DNA,長出的菌落全部為表面粗糙型,C正確;
D、將DNA酶與S型活細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體內,會導致小鼠患敗血癥死亡,D錯誤。
故選:C。
R型和S型肺炎鏈球菌的區(qū)別是前者沒有莢膜(菌落表現(xiàn)粗糙),后者有莢膜(菌落表現(xiàn)光滑)。由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會導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會是R型菌轉化為S型菌。
本題考查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8.【答案】B
【解析】解:A、基因E和F所在的DNA分子中A-T堿基對與G-C堿基對具有相同的形狀和直徑,這樣組成的DNA分子具有恒定的直徑,A錯誤;
B、基因E、e和F、f復制過程中,伴隨著解旋時的氫鍵斷裂和子鏈合成時游離脫氧核苷酸與親代鏈上堿基之間互補時氫鍵的形成,B正確;
C、基因E所在DNA分子的兩條鏈被15N標記,其它DNA未被標記。若該精原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則DNA復制一次,由于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因此基因E所在DNA分子形成的兩個子代DNA均為一條鏈含有15N,一條鏈含有14N,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粒斷裂,兩個被15N標記的姐妹染色單體上的DNA分向兩個子細胞,故形成的4個子細胞中只有2個細胞含有15N,C錯誤;
D、基因F由1500個堿基對組成,且含有400個胸腺嘧啶,因此G=(1500×2-400×2)÷2=1100,若該精原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則基因F在第二次復制時需要(22-1)×1100-(21-1)×1100=2200個鳥嘌呤脫氧核苷酸,D錯誤。
故選:B。
有關DNA分子的復制,考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把握:
1、DNA復制過程為:(1)解旋:需要細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兩條螺旋的雙鏈解開;(2)合成子鏈:以解開的每一段母鏈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離的4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與母鏈互補的子鏈;(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鏈,母鏈和相應子鏈盤繞成雙螺旋結構。
2、特點:(1)邊解旋邊復制;(2)復制方式:半保留復制。
3、條件:(1)模板:親代DNA分子的兩條鏈;(2)原料:游離的4種脫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4、準確復制的原因:(1)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提供精確模板;(2)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了復制準確地進行。
本題主要考查DNA分子的復制過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難度適中。9.【答案】D
【解析】解:A、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該過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為原料,RNA聚合酶可以被啟動子識別并結合,催化基因的轉錄,A正確;
B、翻譯時,核糖體沿著mRNA移動,具體方向是從mRNA的5'端到3'端,B正確;
C、將等量的帶有5'cap的RNA和無5'cap的RNA導入細胞,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無5'cap的RNA大量減少,據(jù)此推測5'cap的作用是通過修飾前體RNA,保護RNA不被分解,C正確;
D、翻譯時,mRNA上的密碼子能與tRNA上的反密碼子進行堿基互補配對,D錯誤。
故選:D。
DNA復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兩條螺旋的雙鏈解開,以解開的每一段母鏈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離的4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與母鏈互補的子鏈,延伸子鏈,母鏈和相應子鏈盤繞成雙螺旋結構。
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該過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為原料。
翻譯是指在核糖體上,以mRNA為模板、以氨基酸為原料合成蛋白質的過程,該過程還需要tRNA來轉運氨基酸。
本題主要考查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要求考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10.【答案】D
【解析】解:A、從頭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維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點,使其全甲基化,兩種DNA甲基化酶的作用特點體現(xiàn)了酶的專一性,A正確;
B、由于圖中過程①的方式是半保留復制,新合成的子鏈沒有被甲基化,所以其產(chǎn)物都是半甲基化的,B正確;
C、維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點,使其全甲基化。過程①產(chǎn)生的子代DNA進行全甲基化,離不開維持甲基化酶的催化,C正確;
D、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轉移酶的作用下將甲基選擇性地添加到DNA上的過程,可影響基因的表達過程。DNA甲基化與細胞是否分裂無關,因此高度分化的細胞中也可能發(fā)生DNA甲基化,從而影響基因的表達,D錯誤。
故選:D。
DNA甲基化是表觀遺傳的一種類型,表觀遺傳是指生物體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fā)生可遺傳變化的現(xiàn)象。
本題考查表觀遺傳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11.【答案】A
【解析】解:A、基因a、b、c都有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的特點,A正確;
B、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d、e片段是沒有遺傳效應的堿基序列,如果發(fā)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不屬于基因突變,B錯誤;
C、基因a發(fā)生突變,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質結構可能不發(fā)生改變,C錯誤;
D、基因中有轉錄功能的鏈稱為反義鏈,無轉錄功能的鏈稱為有義鏈,轉錄是以反義鏈為模板進行的,該過程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b基因轉錄出mRNA的堿基序列中含有U,而基因中含有T,故mRNA的堿基序列,與該基因有義鏈的堿基序列不同,D錯誤。
故選:A。
轉錄是指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
轉錄的場所:細胞核。
轉錄的條件:模板:DNA分子的一條鏈;轉錄的原料:四種核糖核苷酸(“U”代替“T”與“A”配對,不含“T”);與轉錄有關的酶:RNA聚合酶;能量:ATP。
轉錄的產(chǎn)物:mRNA、tRNA、rRNA。
本題考查轉錄和翻譯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12.【答案】D
【解析】解:A、甲表示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丁表示交叉互換或基因突變,甲可以導致丁的形成;乙表示非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單體之間的易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戊表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所以乙可以導致戊的形成,A正確;
B、丙表示重復,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丙的形成可能與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不對等互換有關,B正確;
C、甲表示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乙表示非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單體之間的易位,甲、乙都可能導致染色體上基因的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發(fā)生變化,C正確;
D、甲屬于基因重組,自然狀態(tài)下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離過程中,乙表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在減數(shù)分裂或有絲分裂中均可發(fā)生,D錯誤。
故選:D。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甲表示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乙表示非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單體之間的易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丙表示重復,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丁表示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所以甲可以導致丁的形成;戊表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所以乙可以導致戊的形成。
本題主要考查染色體變異、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難度適中。13.【答案】C
【解析】解:A、過程①中秋水仙素可抑制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從而使染色體不能均分到細胞兩極而加倍,而不是阻止著絲粒的分裂,A錯誤;
B、過程②中花粉刺激產(chǎn)生生長素,促進子房發(fā)育成果實,而不是與三倍體植株的卵細胞結合,B錯誤;
C、無子西瓜的細胞中含有3個染色體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紊亂,一般不能產(chǎn)生正常的配子,但偶爾也會產(chǎn)生極少量的正常配子,從而含有少量的種子,C正確;
D、四倍體母本所結的西瓜中,果皮和種皮的細胞中均含有四個染色體組,而種子中的胚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D錯誤。
故選:C。
無子西瓜的培育的具體方法:(1)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期的普通二倍體西瓜,得到四倍體西瓜;(2)用四倍體西瓜作母本,用二倍體西瓜作父本,雜交后得到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的西瓜種子。(3)種植三倍體西瓜的種子,這樣的三倍體西瓜是開花后是不會立即結果的,還需要授給普通二倍體西瓜的成熟花粉,以刺激三倍體西瓜的子房發(fā)育成為果實,這樣就會得到三倍體西瓜。
本題考查無子西瓜形成過程及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明確無子西瓜的培育過程和原理,并結合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各項。14.【答案】B
【解析】解:A、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因此調控細胞增殖依賴于抑癌基因的正常表達,A正確;
B、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抑癌基因突變導致相應蛋白質的活性過低,不能抑制異常細胞的的生長和增殖,可引起細胞癌變,B錯誤;
C、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屬于表觀遺傳,可遺傳給后代,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導致抑癌基因不能表達出相應的蛋白質,不能抑制異常細胞的的生長和增殖,會提高后代中癌癥的發(fā)病率,C正確;
D、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或甲基化,均可引起細胞癌變,而吸煙使人體細胞DNA甲基化水平升高,會增加細胞癌變的風險,D正確。
故選:B。
1、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jié)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環(huán)境中的致癌因子會損傷細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
2、癌細胞的特征:
(1)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
(2)細胞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變化;
(3)細胞表面發(fā)生改變,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降低,導致細胞彼此間的黏著性減小,易于擴散轉移;
(4)失去接觸抑制。
本題主要考查細胞的癌變的原因及特征,要求考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15.【答案】D
【解析】解:A、自然選擇改變種群基因頻率,從而加速了種群生殖隔離的進程,A正確;
B、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B正確;
C、生物進化是由遺傳變異、自然選擇、基因交流和突變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進化過程中,適應環(huán)境的生物更容易存活并繁殖后代,導致了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C正確;
D、黑色樺尺蠖與灰色樺尺蠖為同一個物種,不屬于協(xié)同進化,D錯誤。
故選:D。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本題考查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要求考生識記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能對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16.【答案】AC
【解析】解:A、分析題意可知,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14不育,則該個體的可育雄配子:不育雄配子=(12A+34×12a):(12a×14)=7:1,該個體產(chǎn)生的不育雄配子數(shù)占雄配子總數(shù)的18,A錯誤;
B、分析題意可知,只有a的花粉育性受影響,則該個體產(chǎn)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數(shù)與含b的可育雄配子數(shù)相等,B正確;
C、分析題意可知,正常情況下基因型為AaBb的親本產(chǎn)生的雌配子種類和比例為AB:Ab:aB:ab=1:1:1:1,由于含a的花粉3/4可育,故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AB:Ab:aB:ab=4:4:3:3,該個體自交子代,雌配子不受影響,AB:Ab:aB:ab=1:1:1:1,根據(jù)棋盤法可知,子代中純合紅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和aaBB)的個體所占比例=18,C錯誤;
D、該個體測交,即AaBb×aabb,若AaBb作父本,則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AB:Ab:aB:ab=4:4:3:3,aabb產(chǎn)生ab一種基因型的配子,則子代中紅花植株(B-)和白花植株(bb)數(shù)量=7:7;若AaBb作母本,則雌配子是AB:Ab:aB:ab=1:1:1:1,雄配子只有ab,子代中紅花:白花=1:1,故該個體測交子代中紅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數(shù)量基本相等,D正確。17.【答案】ABD
【解析】解:A、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直接發(fā)育而成的單倍體,體內不含同源染色體,因此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不會發(fā)生聯(lián)會現(xiàn)象,A錯誤;
B、雄蜂屬于單倍體,據(jù)圖分析,雄蜂進行假減數(shù)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不發(fā)生減半,B錯誤;
C、雌蜂是二倍體(2N=32),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卵細胞染色體是16條,雄蜂是單倍體,染色體是16條,進行“假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精子染色體數(shù)也是16條,所以蜜蜂的精細胞和卵細胞中均含有16條染色體,C正確;
D、據(jù)圖分析,蜜蜂在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細胞質不均等分裂的有次級卵母細胞和次級精母細胞,D錯誤。
故選:ABD。
蜜蜂無性染色體,雌蜂是二倍體(2N=32),雌蜂細胞內含有兩個染色體組,有同源染色體;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直接發(fā)育而成的單倍體,細胞內只有一個染色體組,不含同源染色體。
本題主要考查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應用。18.【答案】ACD
【解析】解:A、酶A和酶B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決定其功能,因此酶A和酶B功能差異的直接原因是酶的空間結構不同,A正確;
B、由題圖可知,A_B_開紫花,A_bb開藍花,aa__開白花。因此花色是由兩對等位基因共同控制,B錯誤;
C、圖示基因控制酶的合成,進行控制花色,因此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進而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C正確;
D、由圖示所知,花色這個性狀是由兩對基因控制,因此性狀和基因之間不一定一一對應,一對性狀可由多對基因控制,D正確。
故選:ACD。
由題圖可知,A_B_開紫花,A_bb開藍花,aa__開白花。
本題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應用。19.【答案】BCD
【解析】解:A、調查遺傳病發(fā)病率時要在人群中調查,調查遺傳病遺傳方式時應在患者家系中進行,故調查血友病的發(fā)病率時,應在人群中進行,A錯誤;
B、血友病A是一種典型的伴X染色體單基因遺傳病,Ⅳ5的致病基因來自其母親Ⅲ7,Ⅲ7的致病基因來自其母親Ⅱ5,Ⅱ5的致病基因來自其父親Ⅰ1,所以Ⅳ5的致病基因最終來源于Ⅰ1,B正確;
C、Ⅲ2部分細胞的XH染色體失活,控制合成的凝血因子減少而產(chǎn)生輕癥血友病,因此Ⅲ2表現(xiàn)出輕癥血友病,C正確;
D、Ⅲ5的基因型為XHXH或XHXh,可能是血友病基因的攜帶者,所以需要進行產(chǎn)前診斷,D正確。
故選:BCD。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血友病是X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隱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1)交叉遺傳(血友病基因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再傳給他的外孫的);(2)母患子必患病,女患父必患;(3)血友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本題結合系譜圖,考查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伴性遺傳的特點,能根據(jù)系譜圖判斷相應個體的基因型及概率,進而進行相關概率的計算,屬于考綱理解層次的考查。20.【答案】A
【解析】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jù),A錯誤;
B、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細胞核基因和線粒體DNA發(fā)生的突變均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正確;
C、DNA的堿基序列可表示遺傳信息,故DNA堿基序列的差異性可揭示古人類與現(xiàn)代人親緣關系的遠近,C正確;
D、變異具有隨機性、不定向性,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故導致現(xiàn)代人類和已滅絕古代人類的基因存在差異,D正確。
故選:A。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本題考查生物進化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1.【答案】四
ef
形態(tài)、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
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
同源染色體在分離時是隨機的,且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自由組合
減數(shù)分裂、受精作用
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隨機性
【解析】解:(1)染色體組是指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控制著一種生物生長發(fā)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因此圖中甲細胞有4個染色體組。圖2中的Ⅲ表示有絲分裂過程,甲細胞存在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對應圖2中的ef段。
(2)①同源染色體是指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態(tài)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判斷兩條染色體是同源染色體的依據(jù)通常是形態(tài)、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
②由題意可知,雄笨蝗體細胞中有23條染色體,其性別決定方式為XO型,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其產(chǎn)生的次級精母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為11或12,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11條染色體的次級精母細胞中著絲粒分裂,染色單體消失,變?yōu)樽尤旧w,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變?yōu)?2條染色體。因此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該雄笨蝗的某個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為22,則該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
③X染色體與大小不等的同源染色體的組合比接近1:1,說明X染色體與大小不等的同源染色體結合機會相等,即同源染色體在分離時是隨機的,同時說明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了自由組合。
(3)圖2中Ⅰ過程染色體先減半,再加倍,代表減數(shù)分裂,Ⅱ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恢復到正常,代表受精作用?;认x后代具有多樣性的原因:①配子染色體組合多樣性,其來自于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發(fā)生的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受精過程中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隨機性。
故答案為:
(1)四ef
(2)形態(tài)、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同源染色體在分離時是隨機的,且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自由組合
(3)減數(shù)分裂、受精作用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隨機性
圖1:甲細胞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含有同源染色體,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乙細胞是有絲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丙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
圖2:Ⅰ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Ⅱ表示受精作用,Ⅲ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
本題結合細胞圖像和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有關曲線考查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結合染色體行為特征及數(shù)目變化判斷細胞所處時期,并進行分析應用。22.【答案】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
一
單眼皮
雙眼皮個體的基因型為AA或Aa,而單眼皮個體的基因型為aa
一方面是由于所調查的親本中,雙眼皮既有純合子又有雜合子,另一方面調查的樣本較少
表型是基因和內外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即表現(xiàn)型由基因型和環(huán)境共同決定
【解析】解:(1)根據(jù)第一組的調查結果,即雙親均為雙眼皮,后代中卻出現(xiàn)了單眼皮,因而可確定人的雙眼皮和單眼皮這一對相對性狀中,雙眼皮對單眼皮為顯性,相對性狀是指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根據(jù)第一組調查結果,可判斷單眼皮是隱性性狀。
(2)第一組抽樣家庭中,雙親的基因型可能為AA×AA、AA×Aa、Aa×Aa;因此子女可能的基因組成是雙眼皮個體的基因型為AA或Aa,而單眼皮個體的基因型一定為aa。
(3)第一組的調查結果沒有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第二組的調查結果沒有出現(xiàn)1:1的性狀分離比,其原因之一應該是所調查的親本中,雙眼皮既有純合子又有雜合子,導致分離比不準確,另一方面調查的樣本較少,也會導致不會出現(xiàn)理論的比例;所以第一組的調查結果沒有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第二組的調查結果沒有出現(xiàn)1:1的性狀分離比。
(4)第三組雙親全為單眼皮,有的家庭子女卻出現(xiàn)了雙眼皮。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單、雙眼皮的形成與上瞼提肌的發(fā)育有關。上瞼提肌發(fā)育不完全,可能表現(xiàn)為單眼皮。在不考慮變異的情況下,第三組雙眼皮子代出現(xiàn)的原因是基因和內外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即表現(xiàn)型由基因型和環(huán)境共同決定。
故答案為:
(1)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一單眼皮
(2)雙眼皮個體的基因型為AA或Aa,而單眼皮個體的基因型為aa
(3)一方面是由于所調查的親本中,雙眼皮既有純合子又有雜合子,另一方面調查的樣本較少
(4)表型是基因和內外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即表現(xiàn)型由基因型和環(huán)境共同決定
表格分析:第一組雙親都是雙眼皮,子代出現(xiàn)了單眼皮,具有無中生有的特點,說明單眼皮為隱性性狀。設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為A,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為a,由于顯性性狀的個體基因型有兩種,故第一組親本基因型為:AA×AA、AA×Aa、Aa×Aa;第二組親本基因型為:AA×aa、Aa×aa;第三組親本基因型為:aa×aa。
本題重在考查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中顯隱性的判斷,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根據(jù)第一組“無中生有”的特點進行判斷,進而根據(jù)顯性性狀的不同基因型判斷三組親本可能的基因型組合。23.【答案】X
雌株全表現(xiàn)為抗逆,而雄株中抗逆與不抗逆的比例為1:1
自由組合
基因A/a位于X染色體上,基因D/d位于常染色體上,這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
ddXAXA
4
58
純合不抗逆的雌株與純合抗逆的雄株
若后代雌株均為抗逆,雄株均為不抗逆,說明基因A、a僅位于X染色體上;若后代雌雄株均為抗逆,說明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上【解析】解:(1)抗逆矮株♀×不抗逆♂→F1→F1隨機交配得F2,表型及比例為:抗逆正?!猓嚎鼓姘辍猓嚎鼓嬲!幔嚎鼓姘辍幔翰豢鼓妗?6:2:3:1:4,該比例中抗逆與不抗逆的比例為12:4=3:1,說明抗逆對不抗逆為顯性,又知雌株全表現(xiàn)為抗逆,而雄株中抗逆與不抗逆的比例為1:1,說明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為A,且A/a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鼓嬲!狻量鼓姘辍帷鶩1→F1隨機交配得F2,抗逆正?!猓嚎鼓姘辍猓嚎鼓嬲!幔嚎鼓姘辍?3:1:3:1,正常和矮株的性狀表現(xiàn)與性別無關,且正常與矮株的比例為3:1,正常對矮株為顯性,且相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基因A/a位于X染色體上,基因D/d位于常染色體上,這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因此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
(2)組合二親本中抗逆矮株♀的基因型為ddXAXA,F(xiàn)1中雌性植株的基因型為DdXAXa,根據(jù)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可知,該植株一共可以產(chǎn)生4種類型配子,分別是DXa、dXA、DXA、dXa。組合一中親本的基因型為DDXAXA、ddXAY,F(xiàn)1的基因型為DdXAXA、DdXAY,則F2抗逆正常雄株的基因型為D_XAY,組合二F2中抗逆正常雌株的基因型為D_XAXA或D_XAXa,則組合一F2抗逆正常雄株(D_XAY)和組合二F2抗逆正常雌株(D_XAXA或D_XAXa)雜交,首先分析第一對,群體中雌雄配子比例為D:d=2:1,則DD出現(xiàn)的概率為49,Dd出現(xiàn)的概率為49,因此正常植株中純合子的概率為12,再分析第二對,群體中卵細胞的種類和比例為XA:Xa=3:1,雄配子的類型及比例為XA:Y=1:1,則XAXA出現(xiàn)的概率為34×12=38,XAXa出現(xiàn)的概率為14×12=18,顯然抗逆雌株中純合子的概率為34,因此二者雜交產(chǎn)生的抗逆正常雌株中雜合子的比例為1-12×34=58。
(3)①若考慮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的遺傳,欲判斷基因A、a的位置,可選擇純合不抗逆的雌株和純合抗逆的雄株雜交。②統(tǒng)計子代性別和相關性狀;③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親本為XaXa×XAY,子代雌株抗逆(XAXa),雄株不抗逆(XaY)。若基因位于XY同源區(qū)段,則親本為XaXa×XAYA,子代雌株抗逆(XAXa),雄株也抗逆(XaYA)。
故答案為:
(1)X
雌株全表現(xiàn)為抗逆,而雄株中抗逆與不抗逆的比例為1:1
自由組合
基因A/a位于X染色體上,基因D/d位于常染色體上,這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
(2)ddXAXA
4
58
(3)純合不抗逆的雌株與純合抗逆的雄株
若后代雌株均為抗逆,雄株均為不抗逆,說明基因A、a僅位于X染色體上;若后代雌雄株均為抗逆,說明基因A、a位于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上
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2、題意分析,抗逆正?!狻量鼓姘辍帷鶩1→F1隨機交配得F2,抗逆正?!猓嚎鼓姘辍猓嚎鼓嬲!幔嚎鼓姘辍?3:1:3:1,正常和矮株的性狀表現(xiàn)與性別無關,且正常與矮株的比例為3:1,正常對矮株為顯性,且相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結合題中信息可知,基因D控制酶2的合成。
3、抗逆矮株♀×不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除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和小括號》練習
-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100以內連加連減口算題
-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廣東卷)語文
- 《污水源熱泵介紹》課件
- 《收費系統(tǒng)硬》課件
- 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總復習-學生版-專題03:文言文閱讀之翻譯句子(講義)
- 福建省百校聯(lián)考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英語試題
- 電視臺演員服務心得
- 廣告行業(yè)美工工作技能總結
- 酒店服務員工作總結
- 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生產(chǎn)項目建議書
- 化工裝置常用英語詞匯對照
- 幼兒園幼兒教育數(shù)學領域核心經(jīng)驗
- 病例討論麻醉科PPT課件
- EBZ220A掘進機幻燈片
- 集體跳繩賽規(guī)則
- 煤礦調度工作培訓內容
-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旋轉型灌裝機運動方案設計
- 標準《大跨徑混凝土橋梁的試驗方法》
- 1、食品安全與營養(yǎng)健康自查制度(學校食堂)
- 四氯化硅的提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