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至十一章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檢驗_第1頁
第九至十一章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檢驗_第2頁
第九至十一章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檢驗_第3頁
第九至十一章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檢驗_第4頁
第九至十一章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檢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至十一章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檢驗第1頁,課件共1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概況

副溶血性弧菌(V。parahemolyticus)于1950年從日本一次暴發(fā)性食物中毒中分離發(fā)現(xiàn)。該菌存在于近海的海水、海底沉積物和魚類、貝殼等海產(chǎn)品中。根據(jù)菌體O抗原不同,現(xiàn)已有13個血清群。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尤以日本、東南亞、美國及我國臺北地區(qū)多見,也是我國大陸沿海地區(qū)食物中毒中最常見的一種病原菌。本菌廣泛存在于海水中,偶亦見淡水。在海水中能存活47日以上,淡水中生存1~2日。在37℃、pH7.7、含氯化鈉3~4%的環(huán)境中生長最好。本菌嗜鹽畏酸,在無鹽培養(yǎng)基上,不能生長,3%~6%食鹽水繁殖迅速,每8~9分鐘為1周期,低于0.5%或高于8%鹽水中停止生長。對酸敏感,在2%醋酸中或50%的食醋中1分鐘即可死亡。不耐熱,56℃、5分鐘即可殺死,90℃、1分鐘滅活。對低溫及高濃度氯代鈉抵抗力甚強。

第2頁,課件共1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本菌有12種菌分為Ⅰ、Ⅱ、Ⅲ、Ⅳ、Ⅴ型。從患者糞便分離出菌株屬于Ⅰ、Ⅱ、Ⅲ型,自致病食物分離的菌株90%以上屬于Ⅳ、Ⅴ型。致病性菌株能溶解人及家兔紅細胞,稱為“神奈川”試驗(kanagawatest)陽性。其致病力與其溶血能力平行,這是由一種不耐熱的溶血素(分子量42000)所致。本菌能否產(chǎn)生腸毒素尚待證明。媒介食品副溶廣泛存在于海岸和海水中,海生動植物常會受到污染而帶菌。海魚、蝦、蟹、蛤等海產(chǎn)品帶菌率極高;被海水污染的食物、某些地區(qū)的淡水產(chǎn)品如鯽魚、鯉魚等及被污染其他含鹽量較高的食物如咸菜、咸肉、咸蛋亦可帶菌,也可因受到污染而引起中毒。帶用少量該菌的食物,在適宜的溫度下,經(jīng)3~4小時細菌可急劇增加至中毒數(shù)量。進食肉類或蔬菜而致病者,多因食物容器或砧板污染所引起。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多為10小時左右,一般8~40小時,主要癥狀有惡心、嘔吐、上腹部陣發(fā)性劇烈腹痛、頻繁腹瀉、洗肉水樣或帶粘液便,無里急后重,每日5~6次,體溫39℃。重癥病人可有脫水、血壓下降、意識不清等。病程2~4天,一般預后良好,無后遺癥,少數(shù)病人因休克、昏迷而死亡.第3頁,課件共1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生物學特性(一)形態(tài)與染色

1、革蘭氏陰性無芽胞多形態(tài)桿菌,單端鞭毛、兩端濃染。桿狀、棒狀、甚至球狀、絲狀等第4頁,課件共1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培養(yǎng)特性:1、需氧或兼性厭氧:生長最好2、在2~3%NaCL培養(yǎng)基中生長最好,無鹽或食鹽>10%不能生長。

3、最適溫度36℃,PH7.5—7.8(7.7)4、在專用選擇性平板上,菌落呈圓形凸起,混濁不透明,表面光滑,較濕潤,邊緣不整齊。5、血平板:可見溶血環(huán)。

第5頁,課件共1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生化特性

1、分解GLU產(chǎn)酸不產(chǎn)氣,不分解乳糖,蔗糖。

2、H2S(-)、V-P(-)、靛基質(-)、精氨酸(-)

3、甲基紅(+)、賴氨酸(+)、溶血+/-第6頁,課件共1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四)抗原結構:O抗原O1—O1313個群。H抗原:K抗原:K1—K7065個型缺:K2K14K17K35K62第7頁,課件共1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檢驗操作要點

采樣→樣品處理→增菌培養(yǎng)→分離培養(yǎng)→3.5%氯化鈉三糖鐵培養(yǎng)基→嗜鹽性試驗→生化鑒定→動物試驗→結果報告第8頁,課件共1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采樣:患者糞便、嘔吐物、可凝食品。從海產(chǎn)品的體表面,腸內容物,鰓等取樣包裝物,炊具用具???,不宜低溫保存。2、增菌培養(yǎng):Nacl結晶紫增菌液,37℃8~16小時。第9頁,課件共1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分離培養(yǎng):Nacl蔗糖平板:圓形,半透明或不透明,無粘性,(綠)蘭色,直徑2—4mm

嗜鹽選擇性平板:直徑2.5mm,圓整或不齊,隆起混濁,無粘性,無色,濕潤。4、3.5%Nacl-TSI培養(yǎng)37℃24小時5、鏡檢:應為革蘭氏陰性,無芽胞多形態(tài),兩端濃染。第10頁,課件共1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11頁,課件共1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6、嗜鹽性試驗:

將可疑培養(yǎng)物接種于不同鹽濃度的鹽胨水中,37℃24小時,觀查生長情況。鹽含量0、3、7、9、11%

,在3~7%生長良好。037911第12頁,課件共13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思考題:

1、副溶血性弧菌的形態(tài)與染色有何特點。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