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兩首》教案_第1頁
《詩經(jīng)兩首》教案_第2頁
《詩經(jīng)兩首》教案_第3頁
《詩經(jīng)兩首》教案_第4頁
《詩經(jīng)兩首》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橫崗高級中學2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高一年級語文必修一14課《詩經(jīng)兩首》《詩經(jīng)兩首》導(dǎo)學案教師版主備人:王偉芳教學目標1、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常識,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2、了解賦比興的手法體會其藝術(shù)效果;學習《氓》作為敘事詩的特點和對比手法的使用,體會詩歌中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背誦這兩首詩。

3、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變化,初步培養(yǎng)鑒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把握《靜女》中的人物形象。

2、引導(dǎo)學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領(lǐng)會比、興的藝術(shù)表達手法的妙處。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的語言,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

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讓學生品味詩歌語言的凝煉性。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如對《氓》中的比興手法的分析,就可讓學生討論明確。

3、通過延展課堂內(nèi)容,發(fā)展學生思維。

教具準備:幻燈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詩經(jīng)》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2、誦讀課文,粗通大意,研讀《靜女》

教學步驟:

一、導(dǎo)入教師播放《在水一方》的主題曲《在水一方》,引導(dǎo)學生明確歌詞出處——《詩經(jīng)》中的《蒹葭》。提問:同學們對《詩經(jīng)》了解多少,還接觸過《詩經(jīng)》中的哪些作品?學生自由發(fā)言。

列舉(幻燈片展示)“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jīng)

關(guān)雎》)——以雌雄二鳥和鳴起興,表達了男子對女子真摯、熱烈的追求?!耙蝗詹灰姡缛沦?;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保ā对娊?jīng)

子衿》)——男子對女子刻骨銘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保ā对娊?jīng)

蒹葭》)——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的愁情恰似蒼茫的秋水,蕭瑟的蘆葦。自古以來,愛情就是文學中永恒的主題。我們的先民為之奮斗而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剛剛我們列舉的都是《詩經(jīng)》當中描寫愛情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詩經(jīng)》,一起來再次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愛和恨吧。(板書:《詩經(jīng)?靜女》)二、回顧關(guān)于《詩經(jīng)》

:(學案中在預(yù)習內(nèi)容中出現(xiàn),課堂以課件的形式填空檢測)

1、內(nèi)容與名稱:《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儒家奉有“四書”“五經(jīng)”,“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樂》《春秋》)

2、組成:

《詩經(jīng)》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指“十五國風”,多半是經(jīng)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有160篇,是《詩經(jīng)》中的核心內(nèi)容?!帮L”的意思是土風、風謠。“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绊灐笔亲趶R祭祀的舞曲歌辭,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共40篇。

3、表現(xiàn)手法:《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对娊?jīng)》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芭d”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詩經(jīng)》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內(nèi)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風、雅、頌,賦、比、興,合稱詩經(jīng)的六義4、語言形式及結(jié)構(gòu):《詩經(jīng)》以四言為主,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雜言。在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shù)效果。5、地位和影響:《詩經(jīng)》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詩經(jīng)》中的“國風”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詩經(jīng)》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三、預(yù)習檢測1、實詞姝(shū):美麗俟(sì):等待隅(yú):角落孌(luán):美好貽(yí):贈送煒(wěi):鮮明有光的樣子洵(xún):的確,確實。踟躕(chíchú):心里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說懌(yuèyì):喜愛。說,通“悅”,和“懌”一樣,都是喜愛的意思。2、虛詞其:形容詞詞頭,可翻譯為多么。俟我于城隅:在介詞洵美且異:又……又……表并列3、通假字:愛:通“薆(ài)”隱藏,遮掩。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說;通“悅”喜愛的意思。女:通“汝”(rǔ),你。歸:通“饋”,贈送。匪;通“非”,不是。四、研讀文本1、朗讀正音,讀出節(jié)奏2、解詞譯句,領(lǐng)會詩意根據(jù)課下注解中的重點詞語,按照“信、達、雅”的要求對詩歌進行翻譯,理解的基礎(chǔ)上可要求學生再讀一遍,讀出情感。明確:靜女多么美麗啊,在城角等我。但你卻藏起來不見我,急得我抓耳撓腮。靜女多么美好啊,贈給我彤管。彤管顏色鮮亮,喜歡你的美麗(雙關(guān))。你從野外采來荑草送給我,這荑草真是美麗而且與眾不同。并不是荑草本身美麗,而是因為是美人贈送的。3、理清思路

(概括這一首詩歌的內(nèi)容大意)

學生分組討論后,明確:《靜女》寫的是一對青年男女的一次令人心跳的約會,表現(xiàn)了男青年對女友的一往情深。

4、研讀探究

①詩歌雖然簡短,但是我們卻分明從其中感受到了男女青年純潔無邪的愛情。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你覺得這首詩哪些地方令你感到有趣、激動、或者是驚奇的,請在書上劃著或者寫下自己的想法,等一會兒,我們來交流。明確:

首句“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是一個多么的美麗女孩子,和他相約于城角。用“靜女其姝”既是對女子的贊美,同時也生動體現(xiàn)了那男子在赴會時的那種歡欣、愉快、幸福,無不得意的心情。然而筆鋒一轉(zhuǎn),“愛而不見,搔首踟躇”那女孩子非常的可愛,看見那男子興沖沖的到來,她悄然躲在一旁,于是那赴約男子非常的著急,不禁抓耳撓腮,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不知所措?!吧κ柞爻备F形盡相地寫出了當時那個男子焦灼萬狀的情態(tài)。也借此表現(xiàn)了那個男子對所愛的女子的深情和迷戀的程度。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蹦莻€調(diào)皮的姑娘,看見把踐約而來的所愛,急得不成樣子,終于露面了,并將一支小草送給了男子面前?!巴苡袩槪f懌女美?!边@是男子接過小草后,就語帶雙關(guān)說這支小草光彩美麗極了。表面上是夸獎小草,實際是夸獎送小草給他的人。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是說女子又將從牧場帶回來的一支荑草贈給了男子,于是那男子進一步夸獎道:這支荑草實在是美的出奇?!胺伺疄槊?,美人之貽?!痹瓉聿⒉皇沁@支草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為它是美人所贈,所以愛屋及烏,由此為小草平添了一份感情色彩,平常的小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變得美不甚收了。全詩篇幅很短,卻淋漓盡致刻畫出了男主人公等待戀人的急切、見到戀人時的喜悅和得到姑娘的愛心以后的幸福感,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慧美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男子形象。是一首美麗、動人、趣味盎然的愛情小詩。②人物形象簡單歸納靜女愛而不見

(天真活潑、

調(diào)皮可愛

)貽我彤管

自牧歸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愛情)靜女其姝

靜女其孌

(嫻靜、美好

)、男主人公搔首踟躕

(憨厚、可愛)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大膽地表露自己對心儀女子的傾慕、贊美

)洵美且異

(真誠)總結(jié):(幻燈片展示)1、這首詩描寫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極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極富寫實性;2、只言片語,卻細膩、傳神地描繪了人物的感情變化:“我”從“搔首踟躕”,焦慮異常到“說懌女美”,愛不釋手;3、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少年的形象。五、補充閱讀

,課外延伸約

女孩心里有一只蝴蝶/紛亂地飛來飛去/男孩腦里有一泓清水/無序地流動蕩漾/

傍晚的天空沒來得及變色/女孩早已守在了一旁/黃昏的夕陽差一點就消失/男孩匆匆地跑來赴約/

轉(zhuǎn)身、叉腰、屈膝、撓頭/“女孩就是不守時”/

探頭、捂嘴、咬唇、偷笑/“男孩就是不老實”/

余暉染紅了天邊的云/如同你臉龐的紅暈/是她?/不是,是那楊柳?/楊柳豈及得上她的窈窕/春風輕拂角樓的旗/如同你飄飄的裙裾/是她?/不是,是那荷花?/荷花怎比得上她的清雅/看到閃星想起你的眼睛/聞到花香那是你的芬芳/彤管婉轉(zhuǎn)不及你的動聽/白茅纖細不及你的溫柔/

六、課堂小結(jié)《詩經(jīng)》中的這類愛情詩,展示給我們的是人類美好的情感世界。這里沒有世俗的偏見,有的只是個體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這種淳樸、自然、浪漫的平等愛情,是漢以后愛情詩的矯揉造作所不能比擬的。這種浪漫與明媚的愛情,如山野中不敗的鮮花,雖然充滿野性,但卻像營養(yǎng)著生命的空氣一樣,培育著生活和情愫,塑造著生命的精神?!对娊?jīng)》中描寫的愛情,絕無半點禮教和貞潔觀念的束縛,沒有摻雜任何世俗功利的考慮,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純真的人類美好情感的謳歌?!对娊?jīng)》是中國唯一一部脫去了脂粉與俗氣的情愛文學圣典。作為民族青春時代的自由生活經(jīng)歷的真實記錄,《詩經(jīng)》愛情詩昭示后人,要擺脫“非人”的鐐銬,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真實境界,就必須贏得主體精神的自由,而這也正是《詩經(jīng)》這部古老經(jīng)典具有不朽文化價值的根源所在。七、作業(yè):1、比較《靜女》和《子衿》,說說兩首詩歌的異同(答案詳解見教師教學用書108頁)詩經(jīng)?鄭風???子衿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②音?青青子衿,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③,在城闕④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注解:衿:衣領(lǐng)。青衿是周代學子的服裝。嗣:傳送,給予。挑兮達兮:兄容走來走去的情狀。闕:古代城門上的樓。不同點:=1\*GB3①角度不同:=2\*GB3②情節(jié)不同:=3\*GB3③基調(diào)不同:=4\*GB3④寫法不同:相同點:2、誦《靜女》,牢記詩中要求掌握的實詞、虛詞3、預(yù)習《氓》第二課時教學要點:1、學習《氓》作為敘事詩的特點,關(guān)注詩歌的細節(jié)描寫。2、掌握“比興”手法。3、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深入挖掘文本。教學過程:一、導(dǎo)入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于一個女性來說愛情與婚姻的幸福將關(guān)系到她整個人生的幸福,即使是在女性地位相對獨立的今天。而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女性的命運更是極大程度地受制于婚姻的另一方,單從“遇人不淑”、“始亂終棄”這兩成語上就可以看出女性愛情與婚姻上的風險與變數(shù)。那么在大約三千年前,在詩經(jīng)里面,就已經(jīng)在上演這種癡心女子負心漢的婚姻故事,而《氓》就是其中最經(jīng)典的一篇。二、誦讀,檢查預(yù)習1、誦讀原詩,先由學生讀,然后指出節(jié)奏與字音上的問題。要注意幾點:本詩以四言為主,應(yīng)由兩個二字節(jié)拍構(gòu)成,整齊而少變化;注意特有虛詞和生僻字詞。2、播放范讀錄音,學生跟讀,細細揣摩。3、全班齊讀三、整體感知課文

1、提問:剛剛大家都讀了這首詩,對它應(yīng)該有了個初步了解,誰能告訴我說了一個什么故事?

明確:《氓》是一首敘事詩,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了女主人公與“氓”從初戀、結(jié)婚到被遺棄的痛苦經(jīng)歷,表達了她怨恨的感情和決絕的態(tài)度,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女性形象,故事相當完整。

2、梳理課文行文思路。

詩歌共六章,按“戀愛——婚變——決絕”這樣的思路敘述。(板書)

戀愛(第一、二章)

——

熱情、幸福

婚變(第三、四、五章)——

怨恨、沉痛

決絕(第六章)

——

清醒、剛烈

3、學習“戀愛”部分。(1—2章)學生朗讀、翻譯第一、二章,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翻譯指出需要注意的詞語?!皯賽邸辈糠种仉y點詞語:貿(mào)匪即子涉至于愆期將以為乘既

思考回答下列問題:(1)在第一節(jié)中,詩作的敘事節(jié)奏頗似電影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xiàn)。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這三個場景。

明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約期相別

(2)氓最初給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蚩蚩”,忠厚老實

(3)氓是如何來提親的?女主人公怎樣對待他,是否馬上答應(yīng)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貿(mào)絲”,假借物物交換的買賣來和我談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遠送“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婉言拒絕“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復(fù)女主人公的話?婚事是否談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氣

女主人公:“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5)提問:從“子無良媒”到“秋以為期”,女子的思想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明確:女子先言“子無良媒”,是出于對“禮”的一種遵從,古禮認為女子嫁人,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后又言“秋以為期”,說明女子沖破了“禮”的束縛,勇敢地與“氓”私訂終身。

(6)提問:在這些場景中表現(xiàn)了兩人什么性格?

明確:“氓”急躁、任性,姑娘則溫婉、體貼,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再加上當時社會環(huán)境特點,這就預(yù)示了兩人今后的悲劇性的婚姻生活。(7)姑娘與心上人約定了婚期,在漫長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樣的表現(xiàn)?

“乘彼”等六句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現(xiàn)。

“復(fù)關(guān)”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會“泣涕漣漣”一會兒“載笑載言”,足見對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天真、活潑、熱烈。(8.)結(jié)婚前氓做了什么?結(jié)果如何?“爾卜爾蓍,體無咎言”

神靈顯示,這是一段天賜良緣,“以我賄遷”,娘家以豐厚的嫁妝祝佑著女兒的幸福,姑娘帶著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給了男青年,至此,一個完整的敘事段落結(jié)束。

(9)提問:這一段的感情基調(diào)如何?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的哪些性格?

明確:感情基調(diào):熱情、幸福;性格:純潔、善良、癡情、信守諾言。(板書)

(10)齊背一、二章。

4、學習“婚變”部分。學生朗讀、翻譯第三、四、五章,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翻譯指出需要注意的詞語。重點詞語:于嗟耽說徂爾爽……思考:

(1)第三章在全文中的作用?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方式?

由前兩章的敘事轉(zhuǎn)入這一節(jié)的抒情和議論,在讀者心理上造成了明顯的停頓和隔離,暗示著女主人公悲慘命運已經(jīng)開始。(2)女主人公為什么突然寫到“桑樹”葉落前和葉落后的變化,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樹想到其榮枯前后,如同自身命運比興

(3)女主人公對女子發(fā)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觀點?

無與士耽

(4)女主人公婚后過著什么樣的生活?

三歲食貧、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5)導(dǎo)致“氓”變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引導(dǎo)第四章)“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結(jié)婚后的“氓”性格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年的“蚩蚩”到現(xiàn)在的“暴怒”,給女主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6)除了婚姻的不幸外,還有哪些因素給了她痛苦呢?(討論)來自娘家兄弟的嘲笑,“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可以聯(lián)想到可能母親已去世,無人傾訴,從某個意義上說,也反映出哪個時代的人的愛情觀。

(7)再來看看,女主人公從這場愛情中總結(jié)了哪些經(jīng)驗?zāi)?“于嗟女兮……”提醒女孩子不要被男人的花言巧語迷住,不要沉迷于男子的愛情。(8)第二段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議論的方法回顧了自己幾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敗的原因,這一段感情基調(diào)怎樣的?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什么樣的性格?感情基調(diào):怨恨、沉痛;性格:任勞任怨。(板書)(9)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男:不體諒人

暴躁

三心二意

女:勤勞肯吃苦

任勞任怨

專情柔弱

(10)學生試背誦。5、

研習“決絕”部分。(1)提問:看來,還是孔子說得好啊,“過猶不及”,愛情也一樣,接下來看看最后一章,看看女主人公對這個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有沒有凄凄慘慘凄凄?何處看出,反映出她性格哪方面?(討論)

明確:決絕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剛毅不屈,對丈夫遺棄毅然離去,這一段的感情基調(diào)應(yīng)該是清醒、剛烈的。(板書)(2)提問:這一段用了什么寫法?

明確:對比,將昔日的“信誓旦旦”與今日的結(jié)局作對比。(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對男子表現(xiàn)出一種什么態(tài)度?“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在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決絕分離的態(tài)度。比興,一方面說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對男子的忍耐也有極限.男:易變

女:決絕,剛強

四、小結(jié):1、男女主人公形象總結(jié),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女主人公:點撥:(板書)勤勞、善良、溫柔、賢惠、堅強。戀愛時的情深意切――婚變中的委屈求全

――被棄后的傷情無奈――覺醒后的清醒剛烈

氓:乖僻、虛偽、薄情、暴虐、始亂終棄、言行反詩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熱情、堅強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熱情、活潑的女性,她不顧家庭的反對,沒有過高的物質(zhì)要求,和“氓”自由戀愛,結(jié)為夫妻,她勤勞、淳樸、不畏貧苦,與“氓”結(jié)婚后,真誠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氓”身上。然而婚后丈夫?qū)λ丈跻蝗盏谋┡昂推畚辏顾凹盃栙衫稀钡脑竿耆茰缌?,她由忍耐、不平而轉(zhuǎn)為怨恨,終于發(fā)出痛楚的呼喊。詩中表露的她的怨恨更多于悲傷。使我們看到封建社會中婦女所受的壓迫和欺凌。女主人公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特點決定的。在男權(quán)社會中,女性在經(jīng)濟上,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都維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男主人公“氓”可以說是男權(quán)社會時的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時,他對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摯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顏的漸衰,他的愛情也隨風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愛,無情的遺棄了妻子,是一個對家庭不負責任的、始亂終棄的人。他以虛假的熱情欺騙了淳樸的少女,用謊誓空咒贏得了女子的信任,旦騙取到手,便露出了卑劣、兇暴的本相。2、對比手法的運用遭遇:氓婚前與婚后的態(tài)度形成對比。

偽裝忠厚——喜新厭舊女主人公與氓對婚姻的態(tài)度形成對比。

深情專一——二三其德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對比。

溫柔軟弱——清醒剛強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對比。幸福甜蜜——悔恨沉痛3、賦比興手法的體會我們說《詩經(jīng)》最大的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那么除了“賦”,“比”“興”在本篇詩歌有沒有呢?全文用賦,第一章寫訂婚,第二章寫結(jié)婚,第三章寫所的教訓,第四張寫被遺棄,第五章寫虐待,第六章寫于男子決絕。全詩答題按照事件的發(fā)展順序,以敘述為主,融抒情、議論于其中。

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以斑鳩貪吃桑葚為例告誡女子不要為愛著迷。(孔子“過猶不及”)

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意濃密;以桑葉枯黃掉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人老珠黃之情狀,也指氓變心感情枯竭。同時由桑樹引發(fā)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整體看有以桑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五、課堂小結(jié)。《氓》大致按事實發(fā)展的過程敘述這一悲劇的始末,運用“賦”“比”“興”及對比的藝術(shù)手法,將敘事、抒情、議論熔于一爐,增加了敘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詩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卻不失堅強的婦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們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們尊敬,而男青年的做法則應(yīng)遭到我們的指責。六、課后作業(yè)①背誦并默寫全文②完成課時練習《詩經(jīng)兩首》課時練習一、積累運用1、下邊斜體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A.氓之蚩蚩(mánɡ)靜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B.靜女其孌(luán)乘彼垝垣(ɡuǐ)與子同澤(zé)C.夙興夜寐(sù)隰則有泮(pàn)貽我彤管(yí)D.洵美且異(xún)無與士耽(dān)漸車幃裳(chánɡ)2、對下列四句詩藝術(shù)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用了比和興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棄。B.“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用了賦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愛情是美好的,但太癡情易上當。C.“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用了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