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敘事藝術研究_第1頁
漢樂府敘事藝術研究_第2頁
漢樂府敘事藝術研究_第3頁
漢樂府敘事藝術研究_第4頁
漢樂府敘事藝術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樂府敘事藝術研究

漢代音樂家族的歌曲是漢代詩歌的精髓。它植根于肥沃的土壤,充滿了清新、純粹的貞節(jié)感。以其豐富的思想內容和樸素的藝術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它成為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繼《詩經(jīng)》和《楚辭》之后的第三個重要里程碑,對后來的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漢樂府民歌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其敘事藝術尤為突出,歷來為后人所稱道。一敘述較豐富,具有戲劇性敘事詩顧名思義,以描寫故事為主要特征,這是它與抒情詩最明顯的區(qū)別。“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1的漢樂府民歌,最基本的藝術特色,首先表現(xiàn)在它的敘事性,明代徐禎卿《談藝錄》云:“樂府往往敘事,故與《詩》殊?!?正道出了樂府詩不同于《詩經(jīng)》的最大特點。漢樂府民歌成熟的敘事藝術,并非憑空而來,陡然出現(xiàn)的,而是繼承和發(fā)展了前代詩歌,特別是《詩經(jīng)》的敘事藝術逐漸形成的,是詩歌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遠古歌謠中的《彈歌》3、《擊壤歌》4等,《易經(jīng)》中的《歸妹》上六、《困·六三》5等,或敘原始初民的狩獵活動,或述原始人類的生活情景,或描遠古人們的生產(chǎn)事項,或寫原始部落的戰(zhàn)事爭奪,皆以敘事為主要內容,不過只是記載事件而已,尚未構成故事情節(jié),僅有敘事的因素,換言之,僅僅開始顯露敘事詩的端倪。較之原始歌謠,敘事藝術有明顯進步的是《詩經(jīng)》中的某些作品,例如國風中的《七月》、《東山》;小雅中的《楚茨》、《甫田》;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大明》等等,或敘述初民農(nóng)事活動,或描寫古代戰(zhàn)爭情狀,或記載周族創(chuàng)業(yè)歷史,莫不以敘事為中心。其中有些作品還構成了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有的刻畫人物也較突出,使敘事詩的藝術技巧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在我國敘事詩發(fā)展史上發(fā)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6。不過《詩經(jīng)》中成功的敘事作品尚不多見,而且某些具有敘事成分的作品,往往還是通過作品中主人公的傾訴來表達的,基本上仍是抒情形式,還缺乏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缺乏對一個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繪,這說明《詩經(jīng)》尚處于敘事詩的初級階段。漢樂府民歌是敘事詩愈臻完善成熟的重要階段。漢樂府民歌中的作品如《婦病行》、《孤兒行》、《東門行》、《戰(zhàn)城南》、《十五從軍行》、《陽上?!贰ⅰ镀G歌行》、《孔雀東南飛》等等,無論是短章,還是長制;無論是第一人稱自訴,還是第三人稱旁述;無論是擷取生活中一個場面一個片斷,還是敘述一個時空夸度大的完整事件,都有相對完整的情節(jié),注重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具有風趣盎然的故事性和戲劇性,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敘事藝術,比之《詩經(jīng)》及其以前的詩作,都明顯地加強了,“蓋古詩多言情,為主觀的,個人的;而樂府多敘事,為客觀的,社會的也。”7例如《十五從軍征》只有16句,敘述一個八十老翁久戍幸還的生動故事,詩人把主人公65年緊張艱辛的軍旅生涯高度濃縮在“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十字之中,只截取他返回家園短短一天甚至幾個時辰的事情,以主人公的行蹤為序:“得歸”—路問—“遙看”—入“室”—作炊—出門—落淚,由遠而近,依次敘寫,層次分明,情節(jié)完整,一個服役終身,僥幸生還,卻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老者形象,躍然紙上。與短歌《十五從軍征》不同,號稱“古今第一首長詩”8的《孔雀東南飛》,長達353句1765字,是漢樂府民歌中故事最完整,情節(jié)最生動的佳作,也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宏偉的長篇敘事詩。全詩由蘭芝遣歸、含淚惜別、蘭芝抗婚、夫妻雙殉四大情節(jié)構成。開頭以孔雀失偶、徘徊不定起興,拉開序幕,使全詩籠罩在一片灰暗陰沉的氛圍之中;尾聲以夫妻合葬、化鳥雙飛作結,充滿浪漫色彩。此詩時空夸度寬、幅度大,時間前后幾春秋、甚至數(shù)十年(例如劉蘭芝、焦仲卿一生),空間由焦家到劉家,由室內而室外,由家庭而社會,人物活動范圍極為廣闊。整個故事按時間順序,依勢發(fā)展,又采取多線交織的方式組織而成,以蘭芝仲卿夫妻的悲歡離合為主線,以劉焦夫婦同焦母劉兄的矛盾和劉焦兩家同官府之間的矛盾為兩條副線,多線交叉,主次分明,從而使整個故事錯綜復雜,而又中心突出,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極富故事性和戲劇性,是敘事詩成熟的重要標志,在敘事詩發(fā)展史具有里程碑作用。明代批評家王世貞《藝苑卮言》稱贊:“孔雀東南飛,質而不俚,亂而能整,敘事如畫,敘情若訴,長篇之圣也。”9此言不虛,正中肯綮。漢樂府民歌不僅按時間推移與事件發(fā)展脈絡,直線型編織故事,同時還按照人物的內心潛意識,采用跳躍、頓斷、連續(xù)剪接的藝術手法,恰似現(xiàn)代所謂意識流手法和影視剪接手法,將某些不相關的畫面,組合成一個曲折完整的故事。例如《飲馬長城窟行》就是成功一例。這是一首描寫婦人思念遠出不歸的丈夫的名作。女主人公由“青青河畔草”,引起綿綿情思,聯(lián)想到遠行在外的丈夫而“思遠道”;可是下文卻不寫“思”什么,而轉寫“夢”,此一小折;夢見丈夫在身旁,又不具體寫夢境,卻轉而寫“覺”,又一小折;醒來記起丈夫身在異鄉(xiāng),實難相見,主人公不竟惆悵、失望,此為一大轉折。按理應循著女主人公的“離”情順勢寫下去,可是詩中卻截斷這條思路,突然調用“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二句神來之筆,令讀者意想天外,從桑之于風,水之于寒的感知,比喻遠方之人對孤凄與清冷的“我”的思念,遠歸之人,都已各各歸家歡聚,可誰肯代我捎書傳訊呢,心中怨恨失望,又為一大折。正當女主人公陷入“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境時,想不到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客從遠方來”,而且“遺我雙鯉魚”,真是喜出望外,無望之中頓生希望,此為三大折。書中究竟帶來什么好消息呢?“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除了一般勉慰與思想之外,并無一字言及歸家具體時間,實在令人絕望,此為四大折。一首僅二十句的短詩,寫得曲曲折折、斷斷續(xù)續(xù),情節(jié)跳動如此之快,空間變換如此之多,卻又順理成章,合情合理,把思婦由對丈夫的日夜盼望到惆悵失望,再到怨恨無望,最后是惋惜絕望,種種纏綿而復雜的心緒和盤托出,維肖維妙。作者對故事情節(jié)的巧妙安排,對女性內心世界的細微體念,不能不令人感嘆。再如《孤兒行》所取“遠賈”、“行汲”、“收瓜”三則小故事,其中并無內在必然聯(lián)系,中間又夾雜“辦飯”、“視馬”等家庭瑣事,顯得零碎雜亂,然而正是這些繁雜瑣事,為孤兒“獨當苦”作了形象的注腳。尤其是“‘下從地下黃泉’句后,忽然蕩開,間以‘春氣動,草萌芽’二語,令讀者耳目心情,隨之一豁,然后再折回本題,轉到收瓜事上,所謂樂府之妙,往往于回翔曲折處感人者,此類是也?!?跳動多變的情節(jié)安排,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呆板拖沓,使故事情節(jié)變化無窮又緊湊集中,省了許多筆墨,更具動態(tài)感和戲劇性,富于環(huán)旋跌宕的審美情趣,更有利于反映人物變化不定的情緒和微妙的內心世界,可以引人入勝,取得理想的藝術效果。二人物與環(huán)境的沖突敘事詩本以敘述事件為主,事件的描寫卻離不開人物的活動,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是敘事詩的重要組成部分。換言之,人物是故事的主體,故事是人物活動的結果,故事情節(jié)的組成必定以人物為依托,人物活動必然衍生出故事情節(jié)。一旦脫離了人物,故事便不復存在,也就無所謂敘事詩了。人物形象的刻畫,在《詩經(jīng)》的一些作品中已有良好的開端,然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只有在漢樂府民歌中才出現(xiàn)?,F(xiàn)存不多的漢樂府敘事詩,塑造了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充實和豐富了文學畫廊。這許多人物中,有慘死戰(zhàn)場的將士群象(《戰(zhàn)城南》);有迫于生計、鋌而走險的反抗者(《東門行》);有孤苦伶仃、痛不欲生的孤兒(《孤兒行》);有苦于兵役、無家可歸的征夫(《十五從軍征》);有美麗機智、不畏權勢的農(nóng)家女子(《陌上?!?;有愁腸百結、渴望愛情的思歸(《白頭吟》);有不屈禮教、勇敢殉情的青年男女(《孔雀東南飛》);也有“清身苦體”,勸善鋤惡的官員(《雁門太守行》)等等。這些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不是靠第三者空發(fā)議論,任意拼湊成的,而是由人物自身富于個性的言語動作和心理活動,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中,在具體環(huán)境的描寫之中,通過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而塑造成功的,因而個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通過矛盾沖突塑造人物性格,是漢樂府敘事詩刻畫人物成功的一著。人非生活于真空,而是生活在相應的社會環(huán)境中。社會環(huán)境不是真空,各種矛盾相互交織,人際關系錯綜復雜,而且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漢樂府敘事詩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注意把人物安置在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中,通過人物與周圍環(huán)境,與其他人物的關系的種種矛盾沖突來加以表現(xiàn)。例如《陌上桑》成功地刻畫了羅敷的形象,她的智慧機敏、蔑視權貴的豪邁氣概,是在其與愚笨太守之間的一場路遇交鋒之中得到表現(xiàn)的。作為一個單純天真的采桑女子羅敷,陡然遇到權勢赫赫的使君(太守)及其走卒的誘詐,她躲不了,逃不脫,可她又不肯束手就擒,于是急中生智,以夸夫的方式,智斗使君,并戰(zhàn)勝了使君,這場斗爭無疑是驚心動魂的,勝敗之爭就在頃刻之間。通過這場斗爭,羅敷剛強機智的性格得到充分表現(xiàn),羅敷的內美與外美得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實際上《陌上?!匪从车拿軟_突,正是當時社會矛盾的折光?!稘h書·韓延壽傳》載:“延壽曰:縣皆有賢令長、督郵,分明善惡,于外行縣,恐無所益,重為煩憂?!?0漢代官員,名為“于外行縣”,實則憑借權勢,肆意強占民女,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換言之,“漢時太守、刺史有‘行縣’之制,名曰‘勸課農(nóng)桑’,實多擾民,此詩即其證也。”7此即交代了《陌上?!樊a(chǎn)生的歷史背景。由此觀之,“度當時類此擾民之事,定復不少?!?再如《孔雀東南飛》所寫的人物近十個,著力刻畫的也有三四個,其中劉蘭芝、焦仲卿的形象尤為突出。這些藝術形象均是在曲折多變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得到充分表現(xiàn)的。以女主人公劉蘭芝為例,這是一個勤勞善良、堅強、美麗的女性,紡織縫紉、琴棋詩書,樣樣精通,可謂才貌雙全??墒沁@個“精妙世無雙”的女子,卻生活在難于擺脫的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極為森嚴的社會環(huán)境中,處于被損害、被壓迫的社會底層。在這個弱女子面前存在著種種復雜的矛盾:與蠻橫無理、肆意刁難、心狠手辣的焦母的矛盾,與性行暴戾、趨炎附勢、見利忘義的劉兄的矛盾,與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太守、縣丞等官府勢力的矛盾,與她自身不能逾越的封建意識階級意識的矛盾,等等。這諸多矛盾集中對著她,引發(fā)出激烈的沖突與斗爭,每一次沖突都是人物性格的一次展示與塑造。面對焦母的虐待,她不堪忍受,自動請求“遣歸”;面對官府的華榮富貴,她毫不動心,堅決進行抗婚;面對劉兄的強暴威逼,她從不屈服,決計以死抗爭:劉蘭芝備受欺壓而又富有反抗精神的外柔內剛的個性特征,正是在這一次次大大小小的矛盾斗爭中得到表現(xiàn)和完善的。沖突使故事曲折生動,沖突使人物視聽可感,沖突使個性鮮明突出。反之,沒有沖突,就沒有情節(jié)故事;沒有沖突,就沒有人物性格可言。運用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是漢樂府敘事詩塑造人物形象又一巧妙手法。心理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展示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更加深刻逼真地表現(xiàn)人物個性特征。由于受詩體條件的限制,漢樂府民歌在心理描寫方面,不象小說那樣可以用過多的篇幅,采用第三人稱客觀地細致地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而往往采用比較特殊的隱曲的手法去描寫人物心理?;蜻\用言語(對話與獨白)傾訴衷曲(如《上山采蘼蕪》、《孤兒行》等);或借助夢幻,寓托情緒(如《飲馬長城窟行》等);或描寫人物行動,透視心境(如《東門行》等),借以揭示人物復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塑造眾多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把詾樾穆暋薄Q哉Z(對話或獨白)是心中意念的真實外化,最能表露內心的真情。運用對話或獨白描寫人物,《詩經(jīng)》已有良好的開端、如《王風·黍離》等即是獨白詠唱之作,《齊風·雞鳴》則全用對話寫成。但在敘事詩中成功地運用對話與獨白形式描寫人物,還要算漢樂府民歌?!渡仙讲赊率彙穬H16句,只有前三句是第三人稱敘述之詞,其余13句全是棄婦與故夫的問答之詞。雙方邂逅后,通過傾訴別后情景,既道出了棄婦所受的委屈與哀怨,也隱約地流露出故夫離異后的懊惱與悔悟。運用寫夢來表現(xiàn)人物心理,是文學史常見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因為寫夢可以深刻地揭示人的內心世界。第一次寫夢的作品是戰(zhàn)國時期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被譽為“千古第一寫夢之極筆”11。樂府敘事詩中寫夢最好的作品是《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日有所思,則夜有所夢。丈夫遠出家門,“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不相見”,行蹤難定,久久不歸,思婦獨守空房,必然日思夜想,情思綿綿。作者通過思婦入夢(“夢見在我傍”),夢醒(“忽覺在他鄉(xiāng)”)細致入微地描繪了思婦纏綿悱惻的心境,反映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深之廣。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往往是內心潛意識的表露,所以通過描寫人物的行動,可以透視出復雜的內心世界。漢樂府敘事詩中許多作品都注重人物行動的描寫。例如《東門行》一開頭就描寫主人公一連串動作:“出東門”、“來入門”,一出一入,從腿腳動作言;“還視”(盎中、架上),從眼睛動作言;“拔劍東門去”,從手腳動作言。這一系列干脆利落的動作,把主人公焦躁不安、煩惱慌亂的復雜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傊?人物形象的塑造,必須把握住人物的本質特征,人的情感與思想是抽象不可捉摸的,只可意會難以言傳。人物的言行舉止是其內心世界的外化表象,而人物的內心世界則是其言行的內在動力。因此,只有通過描寫人物的言行才能把他的內心世界揭示出來。清人劉熙載《藝概》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故詩無氣象,則精神亦無所寓矣?!?2換言之,詩要有氣象,精神就有所寓托,無形之精神,必定要借有形之氣象寫出,這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以實寫虛”的方法。同理,人之情思寫不出,則以言行舉止寫之。漢樂府民歌塑造人物形象,正是采用了“以實寫虛”的手法,通過具體可感的有形的言語、行動,寫出人物無形的心境,從而使人物形象蘊藏的內涵,充分地發(fā)掘與揭示出來。三表現(xiàn)形態(tài)的語言如果說事件是敘事詩的骨架,那么細節(jié)就是它的血肉。無細節(jié),則無血肉;無血肉,則無生氣,作品就顯得干枯呆板,缺乏感人肺腑的藝術魅力??梢?敘事詩與其他作品一樣,要有感染力,就不能離開細節(jié)描寫。漢樂府民歌中的敘事作品之所以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與其細節(jié)描寫是分不開的。漢樂府敘事詩的細節(jié)描寫,或在描繪人物外貌時(如劉蘭芝、秦羅敷等);或于描摹環(huán)境與場面中(如《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等),使這些作品生機盎然,充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xiàn)了精湛的藝術匠心。描繪人物外貌,或用直筆,或用曲筆,筆觸不一,變化多端。例如《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晨起嚴妝一節(jié),詩中寫道: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作品開門見山,正面直書,通過服飾(繡夾裙,流紈素)、頭飾(玳瑁光)、耳飾(明月)、手指(白如蔥根)、口唇(紅如朱丹)腳步(纖纖細步)的細致描寫,描繪出了劉蘭芝典雅、富貴的外貌,也反映了她鎮(zhèn)定自若,不亢不卑的非凡氣度,實際上這是對焦母的無聲抗爭,體現(xiàn)了蘭芝剛毅、自信的性格特征。如果說《孔雀東南飛》嚴妝一節(jié)是運用以實寫實的手法,那么,《陌上?!访鑼懬亓_敷,則是采用以虛寫實的手法。作者沒有只言片語直接對羅敷容貌作具體描摹,只寫環(huán)境之麗(日照秦氏樓),技藝之高(善蠶桑),器物之精(青絲籠系,掛枝籠鉤),頭飾之美(倭墮髻,明月珠),服飾之艷(緗綺裙,紫綺襦),從而襯托出羅敷的美。尤其巧妙的是通過行者、少年、耕者、鋤者對羅敷的驚嘆神情,從旁面烘托出羅敷的美,讓讀者以充分的想象余地,此法最為奇妙、新穎,歷來為讀者所贊賞。環(huán)境與場面描摹,或借典型景物,點染環(huán)境;或以特寫鏡頭,營造氛圍,在作品中創(chuàng)造出種種“典型環(huán)境”,為人物提供特定的活動場所。例如《十五從軍征》一詩,通過松柏、墳墓、野兔、雉雞、旅谷、旅葵等一系列具體可感的典型景物的敘寫,一片破敗荒涼、冷落凄慘的戰(zhàn)后景象立刻凸現(xiàn)眼前,這個“八十始得歸”的老兵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與痛苦絕望的心境,油然而生;漢代兵役制度的虛偽性與欺騙性(漢制規(guī)定,服役年齡為25歲至56歲止),長期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昭然若揭。再如《戰(zhàn)城南》一詩,沒有重復戰(zhàn)場刀劈劍砍、血肉橫飛的廝殺場面,只留下了幾組特寫鏡頭:其一、“野死不葬烏可食”。戰(zhàn)場上尸橫遍野,無人埋葬,一群群烏鴉正在呱呱爭食。其二、“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河水清清的,蒲葦暗暗的,周圍環(huán)境一片死寂。其三、“梟騎戰(zhàn)斗死,駑馬徘徊鳴”。陣地上勇敢的馬匹已經(jīng)戰(zhàn)死了,,受傷的馬匹還在徘徊不定,不時發(fā)出哀婉的嘶鳴聲。三組特寫鏡頭,或從視覺,或從聽覺,或從嗅覺,繪制成一幅古戰(zhàn)場殘酷悲慘的戰(zhàn)敗圖,讓人目不忍睹,耳不忍聞,沉浸在一片凄慘、恐怖的氣氛中,置身于沉郁、肅穆的意境之中。具體事件敘寫,或細致入微,或直觀生動,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孤兒行》所記遠賈、行汲、收瓜三件事情,前二件用粗筆略寫,而收瓜一事則以細筆詳述:將是瓜車,來到還家。瓜車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還我蒂,兄與嫂嚴,獨且急歸,當興校計”。詩中由“六月收瓜”點出瓜事,而將收瓜、裝瓜、運瓜、賣瓜等情節(jié)統(tǒng)統(tǒng)略去,只就“瓜車反覆”一事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