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民本》教案教學目標:1、繼續(xù)學習和積累文言詞語,(今、茍、勝、就、刑、衣、王、諸、盍、幾、者、莫、雖等)總結歸納賓語前置的規(guī)律并能舉一反三。2、學習本文運用排比、比喻、用典的語言特色。在學生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整體感知與精細分析相結合來理解課文,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教師適時點撥。3、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內涵并大致了解這一思想的產生和發(fā)展,它的進步性和它的局限性。教學難點:1、孟子的民本思想與今天以民為本思想的異同。2、特殊文言句式的規(guī)律。教學安排二課時教學過程及步驟第一課時一、導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組孟子關于以民為本的言論。二、作者及思想
1、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鄒國即今山東鄒城人,約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他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代,但是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相傳,孟子的母親十分賢惠,辛勞地撫養(yǎng)他長大成人,為了給孟子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鄰里環(huán)境,孟母曾三遷其家,最后找到一個讀書人作鄰居,使孟子終成大器,“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傳為佳話。晚年時孟子回到故鄉(xiāng),與萬章等親密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闡發(fā)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論、事跡編著成書。至今,我們了解、研究孟子的思想,最主要的依據就是《孟子》一書。孟子是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我國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代,是繼承和發(fā)展由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師,后世尊號“亞圣”。
2、在哲學思想上,孟子提出著名的“性善”論,“人之初,性本善”,應發(fā)揚人的善性,才能國治家齊。孟子特別強調民為邦本的學說,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高見。他認為,諸侯如果施行了他這一套“民本”說以及他的治民之術,民就能各自安分守己,統治者也能長治久安,達到“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即穩(wěn)定統治秩序的太平境界。
在天、地和民之間,孟子明確地強調人民的作用和地位。他針對當時一些國滅家亡的事實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戰(zhàn)國時期,當法家學派極力強調專制主義國君集權的情況下,孟子的這種“民本”思想是對其消極面的一個極大限制和約束。這種主張在我國兩千年封建社會里,一直成為制約君權,強調皇帝應該順乎民心民意的思想,對于歷朝政治的開明,起了莫大作用。三、教師范讀全文,要求學生注意句讀并正音。板書或投影生字和易錯字詞正音正字四、閱讀理解。
1、請同學們自由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句讀。
2、請同學們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不解之處可與周圍同學討論。分別請同學串講大意,要求直譯。一名同學譯完,其他同學可指出不當之處。教師適當強調重點詞語和句式并板書。第一部分: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國家的代稱。是故:因此。
祭祀以時:介賓結構后置句,“以時”,按時,譯為“按時祭祀”。參考譯文:孟子說:“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輕些。所以得到許多百姓的擁護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諸侯,得到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諸侯。祭祀用的牲畜是肥壯的,谷物是清潔的,又是按時祭祀的,然而還是干旱水澇,那就改立土谷之神?!钡诙糠郑鸿罴q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這是個判斷句,判斷句可以表示某某的原因是什么,也可以表示某某是什么。此句譯為“桀和紂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后面句子與此相同?!爸保∠渥营毩⑿?。
斯:那么,就。道:古文中常出現這個詞,不同語境中有不同意思,此處譯為“方法”。所欲與之聚之:第一個“之”,代詞,百姓;第二個“之,代詞,代“所欲”。全句譯為:“(百姓)想要的,給他們積蓄起來”。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就,接近,靠近,趨向。此處譯為“流向”。兩個“之”字均為取消句子獨立性。
茍:如果。為淵驅魚,為叢驅爵:“爵”通雀,這兩句現已成為固定成語,用來比喻統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敵方;也比喻不善團結人,把關系本來親密的人推向對立面。雖欲無王:“雖”,常譯為“雖然”和“即使”,全句有假設意思時應譯為“即使”,已成為事實時譯為“雖然”?!巴酢?,名作動,稱王。全句譯為“即使不想稱王”。參考譯文:孟子說:“桀和紂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辦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辦法:贏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辦法:他們想要的,就給他們積聚起來;他們厭惡的,不強加給他們。人民歸向于仁,就像水流向低處、野獸奔向曠野一樣。所以,為深水趕來魚的是水獺;為樹叢趕來鳥雀的是鷂鷹;為湯王、武王趕來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紂。如果現在天下的國君有愛好仁德的,那么諸侯們就會替他把人民趕來。即使他不想稱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現在想稱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來治。如果平時不積存,那就終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實行仁政,必將終身憂愁受辱,以至子死亡?!对娊洝飞险f:‘那怎能把事辦好,只有一塊兒淹死了?!f的就是這種情況。”第三部分:樹之以桑:介賓結構后置句,譯為“把桑樹種在那里”。樹,名作動,種衣帛:穿絲織的衣服。衣,動詞,穿。謹庠序之教:謹:認真從事。庠序:學校未之有也:沒有這種情況。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句。參考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真是夠盡心的了。河內發(fā)生災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糧食運到河內去賑濟。河東發(fā)生災荒,我也這么辦??疾爨弴恼?,沒有哪個國君能像我這樣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鄰國的人口并不減少,而我們魏國的人口并不增多,這是什么緣故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歡打仗,請讓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戰(zhàn)鼓,刀刃劍鋒相碰,(就有士兵)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來,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腳。(如果)憑著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樣?”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罷了,這同樣是逃跑呀?”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一點,就不要指望魏國的百姓會比鄰國多了。不耽誤百姓的農時,糧食就吃不完;細密的魚網不放入大塘捕撈,魚鱉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時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養(yǎng)家活口、辦理喪事沒有什么遺憾的了。百姓生養(yǎng)死喪沒有什么遺憾,這就是王道的開始。
五畝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種桑樹,五十歲的人就能穿上絲棉襖了。雞、豬和狗一類家畜不錯過它們的繁殖時節(jié),七十歲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占奪(種田人的)農時,幾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餓肚子了。搞好學校教育,不斷向年輕人灌輸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頭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頭頂著東西趕路了。七十歲的人穿上絲棉襖,吃上肉,百姓不挨凍受餓,做到這樣卻不能統一天下的,是絕不會有的。
“(現在,富貴人家的)豬狗吃著人吃的糧食,卻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尸體,卻不知道開倉賑濟;人餓死了,卻說?這不是我的責任,是收成不好。
這跟把人刺死了,卻說?不是我殺的人,是兵器殺的?,又有什么兩樣呢。大王請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這樣天下的百姓就會投奔到您這兒來了。”五、布置作業(yè)。小結本課的詞類活用現象和賓語前置句,小結通假字。
第二課時一、請同學們討論課文各部分大意,教師歸納。第一部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它的意思是說,不論是諸侯還是社稷神靈,在百姓面前都不足論起,即使貴為天子,也需得到民心民意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顧。而諸侯一旦危害社稷就要撤換他;若社稷之神不能保佑鄰國,也要換掉它。唯一不可變的是百姓,其他無論地位多么顯貴,他的存現都要以是否得民心,合民意為取舍標準。孟子這一思想極具平民意識,它揭示了民眾是立國根本的真理,充分肯定民眾在社會生活、國家政治中的基礎性作用。老子的名言“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老子》三十九章),從哲理層面詮釋了貴與賤、高與下的本末關系。先秦哲人明確指出:“民為君之本”(《谷梁傳·桓公十四年》),“凡君之所以立,出乎眾也”(《呂氏春秋·用眾》)。正因為君由民立、國由民興,所以孟子才有這“民貴君輕”的震古鑠今之論;荀子還曾將民與君形象地比喻為水與舟的關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保ā盾髯印ね踔啤罚┑诙糠郑?/p>
主要談“得民心”與“有天下”間的關系。孟子認為君王要施仁政,才能吸引天下百姓的心。他用兩個形象的比喻指出,那些不修仁政的暴君,就像為淵驅魚、為叢驅爵(雀)一樣為有道的明君驅趕來百姓。以此提醒國君要“志于人”。孟子的仁政思想對于后世的統治者影響是深遠的,像西漢初年從劉邦到漢景帝所實行的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和唐初“貞觀之治”的種種措施,都是直接地從孟子的思想得到依托。這種思想一直成為兩千年封建社會開明政治家以“仁”大治天下的理論基礎。第三部分:
主要闡述孟子的王道思想。開始梁惠王自稱盡心于國,問領國之民不歸順之故;孟子設喻作答,暗示他應該放棄戰(zhàn)爭。其次,老百姓要有一定的財產,才能操守道德,如果老百姓窮困不堪,就會走險犯罪。等老百姓犯了罪,再用刑罰懲罰,這是陷害百姓。英明的君主應該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使他們有一定的財產侍奉父母,養(yǎng)活妻子兒女,只有如此,老百姓才能安定下來。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孟子是實實在在地維護老百姓的利益。作為儒家學派的“亞圣”,孟子主要繼承并發(fā)展孔子“仁政”思想,他力主統治者應該對人民施行“仁政”,而反對施行“暴政”。孟子認為,首先讓人民安居樂業(yè),過上穩(wěn)定的生活。同時統治者應該輕徭薄賦,省減刑罰,不隨意侵奪農時,也即是少剝削一些,少擾民一些,借以保證人民能夠安定地生產,維持起碼的生活。他認為,在這個基礎上,再向人民施以教化,使之上養(yǎng)父母,下和兄弟,“修其孝悌忠信”,最后就能達到天下大治。二、討論問題。1、孟子民本思想的進步性。舉例說明這一思想對于后世的影響。
第一,平民性。孟子的學說是平民利益的代表,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有尊重民權的意味;強調統治者應尊重民心、民意。將人民置于國家和個人之上。這一“民本”思想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第二,批判性。孟子過分夸大了道德力量在社會歷史活動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固然有其局限性,但孟子依此來批判不義之戰(zhàn)和暴政,對后世督導君權、激勵賢良及封建社會的自我完善產生了深遠影響。千百年來,它一直成為明君賢臣進行自我反省、追求治國安邦理想的理論武器,為其統治人民、維護社會穩(wěn)定提供了警醒作用。
第三,進步性。孟子重視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從理論上證明了人具有先天平等性,并且以德抗位,尚道蔑勢;提出制約君權的思想;提出了許多以利民為本的仁政王道的具體措施,顯示了其高度的人文關懷精神和理性主義精神,具有進步意義。
可見,孟子不僅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而且是一個非常進步的政治家,他的“以民為本”思想顯示了其匡時濟世、救民水火的抱負胸襟和孜孜不倦、為民請命的使命感。對后世的影響:
例1,太宗李世民采用租庸調制,輕徭薄賦,減輕農民的負擔;實行均田制,還農民以一定的土地;采取科舉制,選賢與能。從而出現了初唐“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例2,唐代柳宗元“反苛政”。
例3,宋代范仲淹“憂民之憂”。
例4,明代張居正“為民請命”。2、孟子民本思想的局限性。
在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老百姓始終是被剝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青島版六三制新三年級語文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應急救援安全知識的普及
- 學校突發(fā)事件應對能力培訓手冊
- 醫(yī)療級老人營養(yǎng)餐制作與實施
- 技術革新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商業(yè)價值的挖掘
- 技術創(chuàng)新在農業(yè)現代化發(fā)展中的作用研究
- 2024股權轉讓中的競業(yè)禁止協議
- 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情感管理中的作用
- 二零二五年度紙張生產與銷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股權投資合同投資金額與股權比例3篇
- 2025年進出口貿易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和經營計劃
- 2025年上海市嘉定區(qū)高三語文一模作文8篇范文:人們往往用“有用”作為判別事物并做出選擇的重要標準
- 2025年行政執(zhí)法人員執(zhí)法資格考試必考題庫及答案(共232題)
- 網站建設合同范本8篇
- 污水站安全培訓
- 山東省濟寧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期末物理試題(解析版)
- 宜賓天原5萬噸氯化法鈦白粉環(huán)評報告
- 教育機構年度總結和來年規(guī)劃
- 2024年工廠股權轉讓盡職調查報告3篇
- 2025年上半年河南鄭州滎陽市招聘第二批政務輔助人員211人筆試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數學模擬試題(無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