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檢測技術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fb663b4b53c0d601476b406ad15c1d/59fb663b4b53c0d601476b406ad15c1d1.gif)
![結構檢測技術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fb663b4b53c0d601476b406ad15c1d/59fb663b4b53c0d601476b406ad15c1d2.gif)
![結構檢測技術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fb663b4b53c0d601476b406ad15c1d/59fb663b4b53c0d601476b406ad15c1d3.gif)
![結構檢測技術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fb663b4b53c0d601476b406ad15c1d/59fb663b4b53c0d601476b406ad15c1d4.gif)
![結構檢測技術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9fb663b4b53c0d601476b406ad15c1d/59fb663b4b53c0d601476b406ad15c1d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次TOC\o"1-2"\h\z\u1總則 12術語 23基本規(guī)定 53.1檢測分類 53.2檢測程序與要求 63.3抽樣方法與判定規(guī)則 73.4檢測報告 124預制構件質量檢測技術 134.1一般規(guī)定 134.2預制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 134.3預制構件混凝土粗糙面質量檢測 154.4預埋吊裝件錨固承載力檢測 184.5預埋保溫連接件錨固性能檢測 205混凝土結合面連接質量檢測技術 255.1一般規(guī)定 255.2結合面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檢測 255.3混凝土內部結合面缺陷檢測 285.4豎向構件底部接縫內部缺陷檢測 296鋼筋套筒灌漿連接質量檢測技術 316.1一般規(guī)定 316.2灌漿料實體強度檢測 326.3套筒灌漿飽滿情況檢測 336.4鋼筋插入長度檢測 347鋼筋漿錨搭接質量檢測技術 367.1一般規(guī)定 367.2漿錨搭接灌漿飽滿度檢測 367.4漿錨搭接鋼筋插入長度檢測 388裝配式混凝土外墻拼縫質量檢測技術 408.1一般規(guī)定 408.2嵌縫密封膠與混凝土粘結質量檢測 408.3外墻拼縫防水質量的現(xiàn)場檢測 419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動力測試技術 449.1一般規(guī)定 449.2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動力特性檢測 469.3振源及振動響應檢測 46附錄A直徑50mm芯樣鉆芯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 48附錄B陣列超聲法檢測混凝土內部缺陷 50附錄C現(xiàn)場原位取樣檢測鋼筋套筒灌漿連接質量 52附錄D回彈法檢測套筒灌漿料抗壓強度 53D.1一般規(guī)定 53D.2回彈法檢測套筒灌漿料抗壓強度 54D.3回彈法檢測灌漿料抗壓強度的測強曲線建立方法 56附錄E內窺法檢測技術 59附錄FX射線成像法檢測技術 62附錄G壓電阻抗法檢測灌漿飽滿性 66附錄H沖擊回波法檢測漿錨搭接灌漿飽滿度 68本標準用詞說明 70引用標準名錄 71
ContentsTOC\o"1-2"\h\z\u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 23GeneralRequirements 53.1ClassificationofInspection 53.2ProcessandRequirementforInspection 63.3SamplingMethodsandEvaluationRules 73.4InspectionReport 124InspectionTechnologyforQualityofPrecastConcreteComponents 134.1GeneralRequirements 134.2InspectionforConcreteCompressionStrengthofPrecastConcreteComponents 134.3InspectionforRoughSurfaceQualityofPrecastConcreteComponents 154.4InspectionforAnchorageBearingCapacityofEmbededHoistingPart 184.5InspectionforAnchoragePerformanceofConnectorUsinginSandwichInsulationWalls 205InspectionTechnologyforConnectionQualityofConcreteInterface 255.1GeneralRequirements 255.2InspectionforNormalTensileBondStrengthofJointSurface 255.3InspectionforDefectsofJointSurfaceinConcrete 285.4InspectionforInternalDefectsofVerticalComponentBottomSeams 296InspectionTechnologyforQualityofGroutSleeveSplicingofRebars 316.1GeneralRequirements 316.2InspectionforEntityStrengthofGrout 326.3InspectionforGroutingStatus 336.4InspectionforInsertedLengthofRebars 347InspectionTechnologyforQualityofRebarLappinginGrout-FilledHole 367.1GeneralRequirements 367.2InspectionforExtentofGroutingPlumpnessinRebarLappingGrout-FilledHoles 367.4InspectionforInsertedLengthofLappingRebarsinGrout-FilledHoles 388InspectionTechnologyforQualityofPrecastConcreteExteriorWallJoints 408.1GeneralRequirements 408.2InspectionforBondedQualityofCaulkingSealantandConcrete 408.3In-SituInspectionforWaterproofQualityofExteriorWallJoints 419DynamicTestingTechnologyforPrecastStructure 449.1GeneralRequirements 449.2InspectionforDynamicCharacteristicofPrecastStructure 469.3InspectionforVibrationSourceandResponseofVibration 46AppendixA50mm-DiameterDrilledCoreMethodTestingCompressionStrengthofConcrete 48AppendixBArrayedUltrasonicMethodTestingInternalDefectsofConcrete 50AppendixCIn-SituSamplingMethodTestingtheQualityofGroutSleeveSplicingofRebars 52AppendixDReboundMethodTestingCompressionStrengthofGroutforSleeve 53D.1GeneralRequirements 53D.2ReboundMethodTestingCompressionStrengthofGroutforSleeve 54D.3MethodofFormulatingTestingStrengthCurveforGrout 56AppendixEEndoscopyInspectionTechnology 59AppendixFX-RayRadiographyInspectionTechnology 62AppendixGPiezoelectricImpedanceMethodTestingGroutPlumpness 66AppendixHImpulseEchoMethodTestingExtentofGroutPlumpnessinRebarLappingGrout-FilledHoles 68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70ListofQuotedStandards 711總則1.0.1為規(guī)范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檢測工作,合理選擇檢測方法,保證檢測工作的質量,制定本標準?!緱l文說明】隨著國家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得到了規(guī)?;膽茫A制混凝土構件質量和現(xiàn)場節(jié)點連接質量直接影響結構可靠性,尤其是鋼筋套筒灌漿連接質量、混凝土結合面連接質量、鋼筋漿錨搭接質量、構件拼縫防水質量等備受關注。檢測作為工程質量管控的手段之一,隨著工程質量問題的廣泛關注,迫切需要檢測技術標準的支持。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質量檢測技術的科技研發(fā)已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針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工程質量檢測需求,已具備制訂檢測技術標準的基礎,為規(guī)范檢測技術、合理選擇檢測方法、保證檢測準確性,編制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用預制構件和結構實體的檢測?!緱l文說明】規(guī)定本標準的適用范圍,檢測對象涵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用預制構件和結構實體,既適用于新建工程質量檢測,也適用于既有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的質量檢測。1.0.3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現(xiàn)場檢測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2術語2.0.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precastconcretestructure預制混凝土構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裝配而成的混凝土結構。2.0.2預制混凝土構件precastconcretecomponent在工廠或現(xiàn)場預先生產成型的混凝土構件,簡稱預制構件。2.0.3工程質量檢測inspectionofstructuralquality為評定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與設計要求或與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規(guī)定的符合性所實施的檢測。2.0.4結構性能檢測inspectionofstructuralperformance為評定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可靠性和抗震性能與設計要求或與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的符合性所實施的檢測。2.0.5粗糙面roughsurface預制構件結合面上的凹凸不平或骨料顯露的表面。2.0.5粗糙面的凹凸深度relativedepthofroughsurface一定區(qū)域內粗糙面最高點與最低點的高度差。2.0.6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normaltensilebondstrengthofjointsurface垂直于混凝土結合面施加外拉荷載,以極限外拉荷載與結合面破斷面積之比計算的結合面抗拉強度。2.0.7灌漿飽滿性groutingplumpness對于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或漿錨搭接,灌漿結束并穩(wěn)定后,套筒或漿錨孔道內灌漿料界面相對出漿孔位置的狀態(tài)。2.0.8灌漿飽滿度extentofgroutingplumpness對于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或漿錨搭接,灌漿結束并穩(wěn)定后,定量評價套筒或漿錨孔道內灌漿料界面相對出漿孔位置的程度。2.0.9鋼筋插入長度insertedlengthofrebar從套筒或漿錨孔道底部計算,鋼筋伸入套筒或漿錨孔道內的長度。2.0.10鋼筋錨固長度anchoragelengthofrebar灌漿結束且灌漿料凝結硬化后,綜合套筒或漿錨孔道內灌漿料的界面高度以及鋼筋插入長度計算得到的連接鋼筋與灌漿料的粘結長度。2.0.11灌漿料實體強度strengthinspectionofgroutingmaterial灌漿結束且灌漿料凝結硬化后,從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或漿錨搭接處,通過原位抽樣檢測推定的灌漿料抗壓強度。2.0.12高度50mm混凝土芯樣corespecimenofconcretewith50mmheight在混凝土結構或構件中鉆取混凝土芯樣,加工制作成高度50mm、直徑50mm的圓柱狀混凝土試件。2.0.13探針法methodofmeasuringdepth透明多孔基準板緊貼預制構件粗糙面,采用探針穿過測試孔抵觸凹坑或凹槽的底部獲取其深度的方法。2.0.14三維掃描法threedimensionalscanningmethod通過儀器掃描預制構件粗糙面的三維坐標并形成點云數(shù)據,通過數(shù)據分析計算凹坑或凹槽深度的方法。2.0.15內窺法endoscopymethod利用內窺鏡觀測套筒或漿錨孔道的內部情況,根據觀測結果判定套筒內鋼筋插入情況及灌漿飽滿情況的方法。2.0.16鉆孔內窺法endoscopymethodbydrillinghole通過在出漿口、灌漿口、套筒壁或漿錨孔道壁鉆孔形成檢測通道,采用內窺法檢測判定套筒內鋼筋插入情況及灌漿飽滿情況的方法。2.0.17超聲法ultrasonicmethod通過測定超聲脈沖波的有關聲學參數(shù)判定混凝土內部缺陷的方法。2.0.18陣列超聲成像法arrayultrasonicimagingmethod通過超聲陣列探頭實現(xiàn)超聲波的發(fā)射與接收,并采用合成孔徑聚焦等特定算法完成超聲成像判定混凝土內部缺陷的方法。2.0.19沖擊回波法impactechomethod通過沖擊方式產生瞬態(tài)沖擊彈性波并接收沖擊彈性波信號,通過分析沖擊彈性波及其回波的波速、波形和主頻頻率等參數(shù)的變化判定混凝土結構的厚度或內部缺陷的方法。2.0.20X射線成像法X-rayradiographymethod采用X射線透照預制混凝土構件,通過數(shù)字探測器或膠片接收射線,基于圖像灰度差異判定套筒或漿錨孔道內鋼筋插入情況及灌漿飽滿情況的方法。2.0.21回彈法reboundmethod通過檢測灌漿孔道或出漿孔道內灌漿料外端面的硬度值,再根據表面硬度與抗壓強度的相關性推定灌漿料抗壓強度的方法。
3基本規(guī)定3.1檢測分類3.1.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檢測可分為工程質量檢測和結構性能檢測兩類,工程質量檢測應對檢測結果進行符合性判定,結構性能檢測應為結構性能鑒定或評定提供檢測數(shù)據結果。【條文說明】工程質量檢測的結論需要進行符合性判定,為了避免引發(fā)異議,其檢測操作等應嚴格執(zhí)行國家現(xiàn)行有關檢測標準的規(guī)定。結構性能檢測的結果主要用于結構鑒定或評定,一般無須對檢測結果進行符合性判定。3.1.2當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按工程質量進行檢測:1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規(guī)定的檢測;2工程送樣檢驗的數(shù)量不足或有關檢驗資料缺失;3施工質量送樣檢驗或有關方自檢的結果未達到設計要求;4對施工質量有懷疑或爭議;5發(fā)生質量或安全事故;6工程質量保險要求實施的檢測;7對既有建筑結構的工程質量有懷疑或爭議;8未按規(guī)定進行施工質量驗收的結構;9其他必要的情況。【條文說明】本條給出了應作為結構工程質量檢測的情況,包括在建工程質量檢測和既有結構工程質量檢測。第7款規(guī)定對既有結構的工程施工質量有爭議時也要按照結構工程質量檢測的規(guī)則進行檢測。第8款是指沒有按照有關法律和法規(guī)進行施工質量驗收的建筑結構。3.1.3當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宜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按結構性能進行檢測:1建筑改變用途、改造、加層或擴建;2建筑結構達到設計使用年限要繼續(xù)使用;3建筑結構使用環(huán)境改變或受到環(huán)境侵蝕作用;4建筑結構遭受偶然事件或其他災害的影響;5相關法規(guī)、標準規(guī)定的結構使用期間的鑒定;6其他必要的情況?!緱l文說明】本條規(guī)定了需要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性能進行評定的一些情況,檢測為結構性能評定提供數(shù)據。3.2檢測程序與要求3.2.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檢測工作程序宜按圖3.2.1的框圖進行。圖3.2.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現(xiàn)場檢測工作流程圖3.2.2初步調查應包括下列內容:1收集結構設計圖、構件連接安裝記錄與影像、驗收資料、竣工圖等資料;2預制構件深化設計圖紙和構件制作、養(yǎng)護、翻轉、出廠、進場、存放、吊裝等相關資料。3節(jié)點連接產品的合格證明、產品信息資料;4收集建筑結構使用期間的維修、檢測、評定、加固和改造等資料;5調查建筑結構的質量、缺陷、損傷、維修和加ZB土建設計室固等實際狀況;6調查建筑結構的環(huán)境、用途或荷載等的實v加shejiyuan8際狀況;7向有關人員調查委托檢測的原因以及資料調查和現(xiàn)場調查未能顯現(xiàn)的問題?!緱l文說明】初步調查非常重要,收集資料和現(xiàn)場調查,不僅有利于制定檢測方案,更有助于確定檢測的項目和重點。節(jié)點連接質量是裝配式結構檢測的重點,除了收集調查現(xiàn)澆混凝土相關的資料與信息外,還要收集裝配式結構連接節(jié)點采用的連接技術、連接產品、連接安裝過程等資料。3.2.3在初步調查的基礎上編制檢測方案,檢測方案應征求委托方的意見,檢測方案宜包括下列主要內容:1工程概況或結構概況;2檢測目的或委托方的檢測要求;3檢測依據;4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和檢測數(shù)量;5檢測人員和儀器設備;6檢測工作進度計劃;7需要的配合工作;8檢測中的安全措施和環(huán)保措施?!緱l文說明】檢測方案應根據檢測目的、現(xiàn)場調查結果和圖紙資料收集情況來制定,重點是檢測項目、檢測依據、抽樣方法、抽樣數(shù)量以及結果判定依據。3.2.4當發(fā)現(xiàn)檢測數(shù)據數(shù)量不足或檢測數(shù)據出現(xiàn)異常時,應補充檢測或重新檢測。3.2.5局部破損檢測方法宜選擇結構構件受力較小的部位,現(xiàn)場檢測工作結束后,應及時修補因檢測造成的結構或構件的局部損傷?!緱l文說明】采用局部破損的檢測方法時,不應對結構或構件的性能造成明顯的影響,并應對受損部位進行及時修復。3.3抽樣方法與判定規(guī)則3.3.1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可采用全數(shù)檢測或抽樣檢測,抽樣檢測宜采用隨機抽樣,當不具備隨機抽樣條件時可按合同雙方約定的方法抽樣。【條文說明】檢測機構給出專業(yè)抽樣方法建議,全數(shù)檢測還是抽樣檢測最終根據現(xiàn)場情況與委托方協(xié)商確定,抽樣方法應在檢測方案和合同中明確。3.3.2遇到下列情況時宜采用全數(shù)檢測:1外觀缺陷或表面損傷的檢查;2受檢范圍較小、構件數(shù)量較少或節(jié)點數(shù)量較少;3檢測指標或參數(shù)的變異性大;4構件或節(jié)點的質量狀況差異性較大;5災害后的結構損傷檢測;6結構性能評定或鑒定需要時。【條文說明】本條給出了宜進行全數(shù)檢測的情況,全數(shù)檢測并不意味著對整個工程的全部構件或者區(qū)域進行檢測,而是對檢測批內的全部構件或者區(qū)域。一般對于外觀質量和損傷,均需要全數(shù)檢查。3.3.3批量檢測可根據檢測項目的實際情況采取計數(shù)抽樣方法或計量抽樣方法,檢測項目抽樣方法的選取應符合表3.3.3的規(guī)定?!緱l文說明】本標準涉及批量檢測的項目包括預制構件質量、混凝土結合面連接質量、鋼筋套筒灌漿連接質量、鋼筋漿錨搭接質量、裝配式外墻拼縫質量,可參照表3.3.3中的劃分確定檢測類別。表3.3.3檢測項目適用的抽樣方法分類序號檢測項目抽樣方法1預制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計量抽樣2預埋吊裝件錨固承載力3預埋保溫連接件錨固性能4結合面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5灌漿料實體強度6預制構件混凝土粗糙面面積計數(shù)抽樣7預制構件混凝土粗糙面凹凸深度8混凝土內部結合面缺陷9豎向構件底部接縫內部缺陷10灌漿飽滿度11鋼筋插入長度12裝配式外墻拼縫質量3.3.4對于計量抽樣檢測的項目,檢測批的抽樣數(shù)量應滿足檢測方法要求的最小樣本容量?!緱l文說明】針對計量抽樣檢測項目,檢測結果需要給出檢測指標的推定值,各專項檢測技術均有抽樣數(shù)量的取值規(guī)定,故應根據各專項檢測技術的要求確定檢測批的抽樣數(shù)量。3.3.5對于計數(shù)抽樣檢測的項目,當專項檢測技術未規(guī)定具體抽樣方法時,檢測批的最小樣本容量宜按表3.3.5規(guī)定的數(shù)量進行一次或二次隨機抽樣。表3.3.5計數(shù)抽樣檢測的最小樣本容量檢測批的容量檢測類別和樣本最小容量檢測批的容量檢測類別和樣本最小容量ABCABC3~89~1516~2526~5051~9091~150151~28022355813235813203235813203250281~500501~12001201~32003201~1000010001~3500035001~150000150001~500000203250801252003155080125200315500800801252003155008001250注1:檢測類別A適用于一般項目施工質量的檢測;可用于既有結構的一般項目檢測;注2:檢測類別B適用于主控項目施工質量的檢測;可用于既有結構的重要項目檢測;注3:檢測類別C適用于結構工程施工的質量檢測或復檢;可用于存在問題較多既有結構的檢測?!緱l文說明】本條規(guī)定了按檢測批檢測時計數(shù)檢測項目隨機抽樣的最小樣本容量,該容量不是最佳的樣本容量,實際檢測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和相應技術規(guī)程的規(guī)定確定樣本容量,但樣本容量不宜小于表3.3.5的限定量。A類檢測適用于建筑工程一般項目施工質量的自檢(合格性檢驗),B類檢測適用于建筑工程主控項目施工質量的合格性檢驗。對于第三方檢測機構所實施的檢測,應根據具體情況取大于工程參建方合格檢驗的數(shù)量,例如,按照B類的最小樣本容量對結構工程一般項目的施工質量進行檢測,按照C類的最小樣本容量對結構工程主控項目的施工質量進行檢測。既有結構性能的檢測雖然不需要進行符合性判定,但是采取表中規(guī)定的最小樣本容量,有利于檢測結論的合理使用。第三方檢測機構所實施的檢測通常可以采用一次性抽樣的方案。既有結構的一般項目對應于施工質量的一般項目,重要項目對應于主控項目,存在問題較多時應加大抽查數(shù)量,必要時可以采取全數(shù)檢測的方法。3.3.6計數(shù)抽樣檢測批的符合性判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主控項目或重要項目計數(shù)抽樣檢測批的符合性判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正常一次抽樣應按表3.3.6-1的規(guī)定進行符合性判定;表3.3.6-1主控項目正常一次性抽樣的判定樣本容量符合性判定數(shù)不符合判定數(shù)樣本容量符合性判定數(shù)不符合判定數(shù)2~58~13203250012341234580125200>315710152281116232)正常二次抽樣應按表3.3.6-2的規(guī)定進行符合性判定。表3.3.6-2主控項目正常二次性抽樣的判定抽樣次數(shù)與樣本容量符合性判定數(shù)不符合判定數(shù)抽樣次數(shù)與樣本容量符合性判定數(shù)不符合判定數(shù)(1)2~601(1)50(2)1003869(1)5(2)100122(1)80(2)160512913(1)8(2)160122(1)125(2)2507181119(1)13(2)260334(1)200(2)40011271628(1)20(2)401334(1)315(2)63018412342(1)32(2)642546注:(1)和(2)表示抽樣次數(shù),(2)對應的樣本容量為兩次抽樣的累計數(shù)量。2一般項目計數(shù)抽樣檢測批的符合性判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正常一次抽樣應按表3.3.6-3的規(guī)定進行符合性判定;表3.3.6-3一般項目正常一次性抽樣的判定樣本容量符合性判定數(shù)不符合判定數(shù)樣本容量符合性判定數(shù)不符合判定數(shù)2~58132012352346325080≥125710142181115222)正常二次抽樣應按表3.3.6-4的規(guī)定進行符合性判定。表3.3.6-4一般項目正常二次性抽樣的判定抽樣次數(shù)樣本容量符合性判定數(shù)不符合判定數(shù)抽樣次數(shù)樣本容量符合性判定數(shù)不符合判定數(shù)(1)(2)240122(1)(2)8016011261627(1)(2)360122(1)(2)12525011261627(1)(2)5100334(1)(2)20040011261627(1)(2)8161435(1)(2)31563011261627(1)(2)13262657(1)(2)500100011261627(1)(2)204039610(1)(2)800160011261627(1)(2)3264512913(1)(2)1250250011261627(1)(2)501007181119(1)(2)2000400011261627注:(1)和(2)表示抽樣次數(shù),(2)對應的樣本容量為兩次抽樣的累計數(shù)量?!緱l文說明】依據現(xiàn)行國家標準《計數(shù)抽樣程序》GB/T2828給出了工程質量檢測計數(shù)抽樣檢測批的樣本容量、正常一次抽樣和正常二次抽樣結果的符合性判定方法。表中符合性判定數(shù),對于參加驗收的各方可作為合格判定數(shù),對于第三方檢測機構可作為判定施工質量達到合格驗收要求的判定數(shù)。以表3.3.6-3和表3.3.6-4為例說明使用方法:一般項目正常一次性抽取樣本容量為20時,在20個樣本中有5個或5個以下的樣本被判為不符合驗收標準的合格要求時,檢測批可判為符合(合格)要求;當20個樣本中有6個或6個以上的樣本被判為不符合驗收標準的合格要求時,則該檢測批可判為不符合要求。對于一般項目正常二次抽樣,第一次抽取樣本容量為20時,在20個樣本中有3個或3個以下樣本被判為不符合驗收標準的合格要求時,該檢測批可判為符合(合格)要求,且無須進行二次抽樣;當20個樣本中有6個或6個以上的樣本被判為不合格時,該檢測批可判為不符合(合格)要求,也無須進行二次抽樣。當20個樣本中不符合(合格)要求的樣本為4個和5個時,應進行第二次抽樣。二次抽樣的樣本容量也為20個,兩次抽樣樣本的容量為40個,當?shù)谝淮蔚牟缓细駱颖九c第二次的不合格樣本之和為9個或小于9個時,該檢測批可判為符合(合格)要求;當?shù)谝淮蔚牟缓细駱颖九c第二次的不合格樣本之和為10或大于10時,該檢測批可判為不符合(合格)要求。本標準中一般項目的允許不合格率為10%,主控項目的允許不合格率為5%。表中不符合判定數(shù)是考慮了樣本不完備性造成的檢測結果不定性,這種判定方法符合國際上通行的合格評定規(guī)則,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GB50300采用了本標準對一般項目的合格評定方法。3.3.7當為下列情況時,檢測對象可以是單個構件、節(jié)點或部分構件、節(jié)點,但檢測結論不得擴大到未檢測的構件、節(jié)點或范圍:1委托方指定檢測對象或范圍;2環(huán)境侵蝕或火災、爆炸、高溫以及人為因素等造成部分結構或構件的損傷?!緱l文說明】檢測數(shù)量與檢測對象的確定可以有兩種情況,一種為指定檢測對象和范圍,另一類是抽樣的方法。當指定檢測對象和范圍時,其檢測結果不能反映其他構件的情況,故檢測結果的適用范圍不能隨意擴大。3.4檢測報告3.4.1檢測報告應結論明確、用詞規(guī)范、文字簡練,對于容易混淆的術語和概念應以文字解釋或圖例、圖像說明?!緱l文說明】當報告中出現(xiàn)容易混淆的術語和概念時,應以文字解釋或圖例、附圖說明,避免引起歧義。3.4.2檢測報告應至少包括下列內容:1委托方名稱;2工程概況,包括工程名稱、地址、結構類型、規(guī)模、施工日期及現(xiàn)狀等;3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構件加工單位及監(jiān)理單位名稱;4檢測原因、檢測目的及以往相關檢測情況概述;5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及依據的標準;6檢驗方式、抽樣方法、檢測數(shù)量與檢測的位置;7檢測項目的主要分類檢測數(shù)據和匯總結果、檢測結果、檢測結論;8檢測日期,報告完成日期;9主檢、審核和批準人員的簽名;10檢測機構的有效印章。【條文說明】本條規(guī)定了檢測報告應包括的內容,以保證報告信息的完整性。
4預制構件質量檢測技術4.1一般規(guī)定4.1.1本章適用于預制構件的混凝土抗壓強度、粗糙面凹凸深度、預埋吊裝件及保溫連接件錨固性能的檢測。【條文說明】因預制混凝土構件存在尺寸小、板厚薄等特點,與結構實體上的構件具有一定的差異,故需要針對不同構件分類規(guī)定混凝土強度的檢測方法;預制構件粗糙面凹凸深度是影響結合面連接性能的重要指標,針對不同類型構件規(guī)定粗糙面凹凸深度的檢測方法;預埋吊裝件的錨固質量影響預制構件的翻轉、運輸和吊裝;預埋保溫連接件施工質量影響墻體保溫性能和建筑使用安全。4.1.2對預制構件的混凝土強度、預埋吊裝件承載能力、保溫連接件錨固性能進行檢測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需要進行符合性判定時,檢測時預制構件的養(yǎng)護齡期宜達到28天;2檢測時預制構件的養(yǎng)護齡期未達到28天,當檢測結果符合設計要求時,可進行符合性判定;當檢測結果不符合設計要求時,可給出檢測數(shù)據結果?!緱l文說明】混凝土強度檢測、預埋吊裝件錨固性能檢測與混凝土養(yǎng)護齡期有關,考慮到構件出廠時,混凝土養(yǎng)護齡期可能未達到28天,此時可不做符合性判定,僅給出檢測數(shù)據結果。4.2預制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4.2.1預制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結果應給出等效于邊長150mm混凝土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特征值的推定值?!緱l文說明】混凝土結構設計參數(shù)是采用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檢測結果應提供相當于邊長150mm混凝土立方體試件抗壓強度且具有95%保證概率的特征值的推定值。4.2.2預制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對于實心墻、夾心保溫墻、柱、梁、樓梯等非薄壁預制構件,可采用回彈法、鉆芯法、超聲回彈綜合法等進行檢測;2對于疊合底板、疊合剪力墻等預制混凝土厚度不大于70mm且不小于50mm的薄壁構件,可采用鉆芯法進行檢測;3對于空心板剪力墻,可在孔肋處采用回彈法、鉆芯法、超聲回彈綜合法等進行檢測;在預制混凝土厚度不大于70mm且不小于50mm的部位,可采用鉆芯法進行檢測;4采用回彈法檢測時,必要時應對預制構件進行固定,檢測操作時構件不應有位置的移動或者轉動;5對于彈擊時易產生顫動的預制構件,采用回彈法檢測時應采取防顫動的措施;6鉆芯法宜選擇在不影響構件使用的部位進行檢測,并應避開主筋、預埋件和管線。【條文說明】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檢測方法較多,基于預制混凝土構件的特點和現(xiàn)有檢測方法的適用條件,分類規(guī)定了可采用的檢測方法及其檢測要求?;貜椃z測時,預制構件易發(fā)生位置移動和轉動,薄壁構件還易發(fā)生顫動,必要時應采取措施限制構件的移動、轉動和顫動;還應了解預制混凝土構件的生產工藝(平模工藝或立模工藝),應準確識別混凝土的澆筑側面、澆筑表面和澆筑底面。對于疊合底板、疊合剪力墻等厚度不大于70mm的預制墻、板類薄壁構件,不宜采用回彈法檢測。4.2.3鉆芯法檢測疊合底板、疊合剪力墻等預制混凝土厚度不大于70mm且不小于50mm的薄壁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時,應按附錄A的規(guī)定執(zhí)行。【條文說明】鉆芯法作為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的直接方法被廣泛應用,隨著裝配式建筑的推廣應用,薄壁或小尺寸預制構件的強度檢測面臨難題。采用回彈法檢測薄壁或小尺寸構件,面臨彈擊時構件顫動的能量損失會導致檢測結果失真。國家現(xiàn)行標準《鉆芯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JGJ/T384-2016中的鉆芯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要求的最小芯樣直徑:不應小于70mm且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徑的2倍,這種鉆芯法也很難用于裝配式結構中采用的疊合板或其他小型構件進場時的強度檢測。相關資料表明,國外已采用直徑為50mm的小直徑芯樣進行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檢測工作,例如英國、澳大利亞、意大利、前民主德國等。他們將小直徑芯樣與標準芯樣等同對待,并認為只要芯樣是從混凝土構件中取出的,不同直徑的芯樣強度沒有本質的區(qū)別;但同時也提出了小直徑芯樣數(shù)量應較標準芯樣有所增加。并對粗骨料的最大粒徑會對芯樣抗壓強度有較大的影響達成了共識,認為在芯樣的直徑與骨料最大粒徑之比不小于2時,用芯樣獲得的抗壓強度值與真實值時比較接近的。本條綜合國外及國內的現(xiàn)有研究成果結合工程實際編寫而成。4.2.4批量檢測預制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時,宜根據構件類型、進場批次、混凝土齡期、設計強度等級等因素,依據現(xiàn)行相關檢測技術標準的要求劃分檢測批?!緱l文說明】預制構件在工廠根據構件類型、強度等級分批次制作、養(yǎng)護,現(xiàn)場批量檢測預制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時,批量的劃分與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不同,一般情況下,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同層構件可化為一批,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可能存在多層、同類型構件均為同批次生產的情況,因此,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預制構件的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批量檢測,可根據實際情況來劃分檢測批次。4.3預制構件混凝土粗糙面質量檢測4.3.1預制構件粗糙面質量的檢測項目包括粗糙面的面積和凹凸深度?!緱l文說明】設置混凝土粗糙面是保證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結合面連接質量的重要技術措施,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1對各類構件和構件的不同部位均規(guī)定了粗糙面的面積和凹凸深度的具體設置要求。4.3.2預制構件粗糙面的長度和寬度可采用直尺或卷尺測量,根據測量結果計算粗糙面的面積。4.3.3預制構件混凝土粗糙面凹凸深度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預制混凝土疊合板的板面凹凸深度宜采用探針法檢測,也可采用三維掃描法檢測;2預制混凝土梁、柱和墻的粗糙面凹凸深度宜采用三維掃描法檢測,也采用測探針法檢測?!緱l文說明】預制疊合板的粗糙面一般采用拉毛、壓痕等成型工藝,粗糙面的凹凸特征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可根據峰谷凹凸的實際情況采用測深尺測量粗糙面凹凸深度。預制梁、柱和墻的粗糙面一般采用水洗沖毛露骨料的成型工藝,且均勻性較好,可對選定測區(qū)采用三維掃描檢測。4.3.4預制構件混凝土粗糙面凹凸深度檢測前應做好下列工作:1檢查檢測設備是否正常;2清理粗糙面表面的顆粒、雜物;3記錄工程名稱、樓號、樓層、構件編號、檢測人員等信息。4.3.5粗糙面凹凸深度的測區(qū)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測區(qū)布置應避開預埋件、預留孔洞、桁架鋼筋以及表面有明顯凸出區(qū)域等容易產生干擾的部位;2混凝土梁、柱等桿類構件的兩個端面應各布置不少于1個測區(qū),混凝土疊合梁頂面宜布置不少于3個測區(qū),混凝土剪力墻四個端面宜各布置不少于3個測區(qū),混凝土疊合板面應布置不少于4個測區(qū);3對于凹槽形粗糙面,每個測區(qū)的面積不宜小于300mm×300mm,且測區(qū)內應至少包含四條連續(xù)的凹槽;對于凹坑形粗糙面,設置于混凝土剪力墻四個端面時,每個測區(qū)的面積不宜小于150mm×600mm,設置于其他部位時,每個測區(qū)的面積不宜小于300mm×300mm;4測區(qū)應編號和注明位置,并描ZB土建設計室述外觀質量狀況。4.3.6采用探針法檢測混凝土粗糙面凹凸深v加shejiyuan8度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測深尺可采用數(shù)顯深度計或游標卡尺,測深量程不宜小于15mm,分辨力不應低于0.02mm;2鋼尺最小分度值應為1mm;3基準板宜采用透明多孔的硬質塑料板(增加尺寸、孔數(shù)),厚度應為5.0mm±0.1mm(公差±0.5mm),孔徑應為3.0mm±0.1mm(公差±0.5mm),孔距應為10.0mm±0.5mm;4當透明多孔基準板位于測區(qū)中心時,測區(qū)邊緣到透明多孔基準板相應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1倍透明多孔基準板孔距;5測量時基準板應緊貼粗糙面,測試孔不應超出測區(qū)范圍,測深尺應緊貼基準板表面且保持探針與基準板垂直,探針穿過測試孔接觸凹坑或凹槽的底部,讀取并記錄深度值,操作示意圖見圖4.3.6;6可通過移動基準板對測區(qū)內多個凹坑或凹槽深度進行測量,每個測區(qū)測量16個測點,測點應均勻布置,為保證更多凹面位于基準板測試孔的正下方,測點位置可適當調整;7測深尺的讀數(shù)減去基準板的厚度即為實際凹凸深度值,16個測點凹凸深度值,剔除3個最大值和3個最小值,剩余10個為有效數(shù)據。1-測深尺(局部);2-透明多孔基準板;3-預制混凝土構件的粗糙面圖4.3.6預制混凝土構件結合面粗糙度檢測示意圖4.3.7采用三維掃描法檢測預制構件混凝土粗糙面凹凸深度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手持式三維掃描儀應具備獲取三維點云數(shù)據的功能,測量精度不應低于0.1mm;2鋼尺最小分度值應為1mm;3對于凹槽形粗糙面,采用圖形處理軟件截取凹槽選定區(qū),凹槽選定區(qū)的長度為300mm,寬度方向不應少于四條連續(xù)的凹槽,將凹槽選定區(qū)在長度方向五等分,四個等分面與四條連續(xù)凹槽的交接處形成16個測點,以凹槽輪廓曲線上峰谷點的高差作為測點的凹凸深度,采用圖形處理軟件獲得16個測點的凹凸深度數(shù)據;4對于凹坑粗糙面,采用圖形處理軟件在測區(qū)內截取凹坑選定區(qū),對于混凝土剪力墻四個端面,凹坑選定區(qū)的長度為400mm,寬度為100,在凹坑選定區(qū)內劃分兩行八列共16個邊長為50㎜的正方形凹槽單元格,對于其他部位,凹坑選定區(qū)的長寬均為200mm,在凹坑選定區(qū)內劃分四行四列共16個邊長為50㎜的正方形凹坑單元格,將每個凹坑單元格作為一個測點;以凹槽單元格中峰谷點的高差作為測點的凹凸深度,采用圖形處理軟件獲得16個測點的凹凸深度數(shù)據;5將16個凹凸深度數(shù)據,剔除3個較大值和3個較小值,剩余10個有效數(shù)據。[條文說明]拉毛法形成的凹槽粗糙面與水洗露骨料形成的凹坑粗糙面在形態(tài)特征上差異很大,因此在圖形處理時其凹凸深度的檢測方法也有所區(qū)別。凹坑粗糙面中的“凹坑”主要存在于粗骨料之間,據編制組廣泛調研,預制混凝土構件的最大骨料粒徑通常為25.0㎜~31.5㎜,而混凝土中的最大骨料及其余粗骨料與對應結合面之間通常為斜向相交,完全與結合面平行分布的情況很少。理論上,在邊長為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徑的1.5~2倍的正方形區(qū)域范圍內,應該同時存在凸峰和凹谷,因此將凹坑單元格設定為邊長為50㎜的正方形。凹槽選定區(qū)及凹坑選定區(qū)的截取由人工操作三維掃描儀配套的圖形處理軟件完成,凹槽選定區(qū)及凹坑選定區(qū)內的二次劃區(qū)、測點生成、峰谷點識別及凹凸深度數(shù)據獲取等環(huán)節(jié)可由三維掃描儀配套的圖形處理軟件根據預設程序自動完成。4.3.8混凝土粗糙面凹凸深度評價指標宜包括平均值和變異系數(shù),并應按下列公式計算:(4.3.8-1)(4.3.8-2)式中:μ——平均值(mm),計算時應精確至0.1mm;δ——變異系數(shù),計算時應精確至0.01;xi——各個所測有效凹凸深度數(shù)據(mm);N——所測有效凹凸深度總數(shù),等于測區(qū)的數(shù)量乘以每一測區(qū)內有效凹凸深度的數(shù)量。4.4預埋吊裝件錨固承載力檢測4.4.1預埋吊裝件的錨固承載力應按抗拔承載力進行檢測?!緱l文說明】本條規(guī)定了預埋在混凝土構件中的吊裝件錨固承載力應以抗拔承載力作為檢測項目。4.4.2預埋吊裝件錨固承載力檢測可分為非破損性檢測和破損性檢測,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要求檢測后不影響預制構件的使用時,應采用非破損性檢測;2當要求確定預埋吊裝件的極限錨固承載力時,應采用破損性檢測;3采用非破損性檢測時,檢測荷載值應由設計圖紙或者產品技術手冊確定?!緱l文說明】非破損性檢測不影響預制構件的使用,通過檢測來驗證吊裝件的錨固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破損性檢測是為了獲得吊裝件錨固承載力的極限值,通過一定的樣本數(shù)來確定吊裝件錨固承載力的標準值和設計值,吊裝件錨固承載力設計值一般是由其標準值除以分項系數(shù)得到。4.4.3預埋吊裝件錨固承載力檢測的抽檢規(guī)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抽樣檢測應以同品種、同規(guī)格、同強度等級的吊裝件安裝于連接部位基本相同的同類構件作為一檢測批;2進行極限承載力檢測時,每一檢測批應抽取不少于5個吊裝件;3進行非破損性檢測時,吊裝件的抽樣比例應符合表4.4.3的規(guī)定,當預埋吊裝件的總量介于表4.4.3中兩欄的數(shù)量之間時,可按線性內插法確定抽樣數(shù)量;4吊裝件應在檢測批中隨機抽取。表4.4.3非破損性檢測預埋吊裝件抽樣數(shù)量檢測批中預埋吊裝件總數(shù)(件)≤10050010002500≥5000最小抽樣數(shù)量(件)510152025【條文說明】抽檢數(shù)量參照《預制混凝土構件質量檢驗標準》T/CECS631的相關規(guī)定制訂。對于完成極限承載力檢驗的構件,應根據破損情況確定構件的處置方案,未經修復不能作為正常構件使用。在表4.4.3中兩欄的數(shù)量之間時,線性內插法按照取整數(shù)再加1的規(guī)則來確定抽樣數(shù)量。4.4.4預埋吊裝件的抗拔承載力檢測的加載裝置、加載設備與加載方式可依據《預制混凝土構件質量檢驗標準》T/CECS631附錄C的相關規(guī)定。4.4.5對于非破損性檢測,當全部試件的試驗結果均符合下列規(guī)定時,應判定為合格:1在持荷期間,試件無滑移、基材混凝土無裂縫或其他局部損壞跡象出現(xiàn);2加載裝置的荷載示值在2min內無下降或下降幅度不超過5%的檢驗荷載。4.4.6對于破損性檢測,應計算預埋吊裝件極限抗拔承載力標準值:Nuk=N式中:Nuk——預埋吊裝件極限抗拔承載力標準值,Num——預埋吊裝件極限抗拔承載力平均值,s——預埋吊裝件極限抗拔承載力標準差,kN;k——推定系數(shù)取值與抽檢數(shù)量有關,取值見表4.4.6。表4.4.6推定系數(shù)樣本容量k樣本容量k樣本容量k56789103.399833.091882.893802.754282.649902.5683716171819202.299002.272402.248622.227202.2077826272829302.120372.109242.098812.089032.0798211121314152.502622.448252.402402.363112.3289821222324252.190072.173852.158912.145102.1322931323334352.071132.062922.055142.047762.040754.5預埋保溫連接件錨固性能檢測4.5.1預埋保溫連接件錨固性能檢測適用于纖維復合材料連接件、不銹鋼材料連接件以及鋼筋桁架保溫連接件?!緱l文說明】目前預制混凝土夾心保溫板連接件按照材料可分為纖維復合材料和不銹鋼材料。纖維復合材料連接件主要分為片狀和棒狀兩種,不銹鋼材料連接件主要分為針式、板式和桁架式。4.5.2預制混凝土墻體預埋保溫連接件的錨固性能檢測項目包括單個連接件的抗拔承載力和整體群錨的抗剪承載力?!緱l文說明】保溫連接件主要承受平面外風荷載、外葉板自重和地震時內葉板與外葉板相對位移引起的荷載。整體群錨的抗剪承載力檢測宜抽取實際生產的預制構件進行整體平面內抗剪承載力試驗。4.5.3預制混凝土墻體單個保溫連接件的抗拔承載力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纖維復合材料保溫連接件和針式不銹鋼材料保溫連接件應進行單個連接件的抗拔承載力檢測;2同種類型、規(guī)格、基材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且錨固條件相同的連接件為一個檢測批,每個檢測批應抽取不少于5件;3在進行單個保溫連接件的抗拔承載力檢測時,混凝土抗壓強度應達到設計要求;4以保溫連接件所在位置作為圓柱體的軸心,鉆取直徑不宜小于150mm的圓柱體試件,在墻體厚度方向鉆透,獲得含有內葉板混凝土、保溫材料、外葉板混凝土和保溫連接件的組合體試件;5試件內不宜含有鋼筋,連接件的位置距圓柱體側面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45mm,且鉆芯過程對連接件的錨固性能無明顯擾動;6將試件的內葉板混凝土固定,加載的作用力方向沿著保溫連接件的軸向,對外葉板混凝土施加連續(xù)荷載直至錨固破壞,加載速率宜控制在1kN/min~3kN/min,加載裝置示意圖見圖4.5.3;圖4.5.3單個保溫連接件抗拔承載力試驗示意圖1—外葉板混凝土;2—保溫連接件;3—內葉板混凝土7檢測批的抗拔承載力平均值和標準差應按下列公式計算:(4.5.3-1)(4.5.3-2)Rtk=Rt式中:Rt——檢測批抗拔承載力平均值,精確至0.1kNn——檢測批的樣本容量;Rti——抗拔承載力單個值,精確至0.1kNsRt——檢測批抗拔承載力標準差,精確至Rtk——連接件抗拔承載力標準值,精確至0.1kNk——推定系數(shù)取值與抽檢數(shù)量有關,按表4.4.6取值?!緱l文說明】片狀或棒狀纖維復合材料保溫連接件、針式不銹鋼連接件的錨固區(qū)域較小,可根據設計圖紙并輔助無損檢測手段,確定連接件的位置,通過取芯的方式獲得含有單個保溫連接件、內葉板混凝土和外葉板混凝土的組合體試件。為了減少鋼筋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可通過鋼筋探測儀確定鋼筋位置,鉆取芯樣應避開鋼筋。推定系數(shù)k按照《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2019)表3.5.11中0.05分位值,錯判概率為0.1進行取值。4.5.4預制混凝土墻體預埋保溫連接件的整體群錨抗剪承載力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板式不銹鋼保溫連接和鋼筋桁架式保溫連接件應進行保溫連接件整體群錨抗剪承載力檢測;2宜按墻體在工程結構安裝后的豎向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別進行檢測;3在進行整體群錨抗剪承載力檢測時,混凝土抗壓強度應達到設計要求;4整體群錨抗剪承載力檢測可采用圖4.5.4的試驗裝置;(a)俯視圖(b)側視圖圖4.5.4整體群錨抗剪承載力示意圖1—千斤頂;2—荷載傳感器;3—分配梁;4—位移計;5—外葉板;6—保溫層;7—內葉板;8—保溫連接件5對外葉板施加與墻板平面平行的均勻連續(xù)荷載,加載速率宜控制在1kN/min~3kN/min,直至試件破壞或外葉板與內葉板相對位移大于10mm,試驗加載時內葉板不應有平面外位移;6若試件破壞時,外葉板與內葉板的相對位移不大于10mm,試件的極限荷載取破壞荷載;若外葉板與內葉板的相對位移大于10mm且試件未破壞,試件的極限荷載取相對位移達到10mm時的最大荷載;7單個連接件的抗剪承載力可按下列公式計算:Rv=Vn式中:Rv——單個連接件的抗剪承載力,精確至0.1kNV——試件的極限荷載,精確至0.1kN;n——試件內保溫連接件的數(shù)量。【條文說明】板式不銹鋼保溫連接件和鋼筋桁架保溫連接件的錨固區(qū)域較大,不適合進行單個連接件承載力的檢測,可通過整體群錨抗剪承載力檢測考察連接件的錨固性能。根據受力狀態(tài)分析,在進行整體群錨抗剪承載力試驗時,保溫連接件處于拉剪復合受力狀態(tài),因此,整體群錨抗剪承載力檢測既考察了連接件的抗拔承載力又考察了抗剪承載力。為了使檢測時構件的受力狀態(tài)更接近實際情況,設計了群錨整體抗剪承載力檢測的專用試驗裝置。由于不銹鋼連接件和鋼筋桁架連接件的延性較好,通常加載至破壞時內葉板和外葉板之間的相對位移較大,超過了實際結構中的變形限值。為了簡化加載過程,增加了以內葉板和外葉板的相對位移作為判別指標。相對位移的限值參考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預制保溫墻體用纖維增強塑料連接件》JG/T561-2019中的相關要求。
5混凝土結合面連接質量檢測技術5.1一般規(guī)定5.1.1本章適用于混凝土內部結合面缺陷檢測、結合面粘結強度檢測和豎向構件底部接縫內部缺陷檢測。5.1.2對混凝土內部的結合面缺陷進行無損檢測時,混凝土表面應平整、清潔、干燥,且不應有蜂窩、孔洞、疏松、浮漿、凸起等外觀質量缺陷?!緱l文說明】內部缺陷檢測一般采用超聲波、沖擊回波、雷達波等無損檢測方法,均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清潔、干燥;對于豎向構件底部20mm厚度的接縫處,封漿或者坐漿施工造成表面不平整、流淌的漿料或者斜坡凸起等表觀缺陷均影響檢測過程和檢測結果。5.2結合面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檢測5.2.1結合面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的現(xiàn)場檢測適用于結合面與檢測面平行的構件或結構部位。【條文說明】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的現(xiàn)場檢測主要針對疊合墻、疊合板,檢測二次澆筑施工的混凝土與預制構件的粘結強度。5.2.2現(xiàn)場檢測應在二次澆筑的混凝土齡期大于28天后進行。5.2.3結合面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的檢測裝置應由鉆芯機、金剛石鉆頭、拉拔儀等組成。5.2.4拉拔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具有對試件自動調節(jié)徑向夾緊力的功能;2應具有荷載實時顯示和荷載峰值保持功能;3荷載的分辨率或最小示值宜為1N,滿量程測試誤差不應大于1.0%;4應有設備合格證和校準證書,并應在有效期內使用。5.2.5結合面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檢測的測點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檢測面的選擇應確保檢測時拉拔儀的施力方向垂直于混凝土結合面;2測點選擇應具有代表性;3檢測部位應選擇在結構或者構件受力較小處,且檢測后不影響構件或結構的使用;4檢測面應清潔、干燥、密實,不應有接縫,并應避開蜂窩、麻面等有外觀質量缺陷的部位;5鉆樣時應避開鋼筋、預埋件和預埋管線。5.2.6結合面混凝土正拉粘結強度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制樣的直徑宜為100mm,且不應小于70mm,制樣深度宜大于結合面深度,且距離結合面不宜大于15mm;2制樣完成后,應及時沖洗試件表面泥漿;3試驗前制樣應處于干燥狀態(tài),拉拔儀應先清零,調整三爪夾頭夾緊試件端部;4連續(xù)均勻加荷,加荷速率宜為1500N/min~2000N/min,當試件斷裂時,記錄破壞時的荷載值和破壞形態(tài);5若試件在混凝土結合面處斷裂,采用游標卡尺測量結合面處試件在兩個相互垂直方向的直徑。6檢測留下的孔洞應及時采用同強度等級或高一個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進行修補?!緱l文說明】以混凝土疊合樓板為例,因芯樣鉆取深度未貫穿結合面或者芯樣鉆取深度過深造成預制混凝土貫穿性破壞的試驗結果不能作為評定依據,其他三類正常的破壞形態(tài)見圖5.3.6。(a)結合面混凝土破壞(b)后澆混凝土破壞(c)預制構件混凝土破壞圖5.2.6混凝土結合面破壞形態(tài)示意圖5.2.7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的檢測結果可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1芯樣破斷面位于非結合面處,可給出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不低于后澆混凝土、預制混凝土抗拉強度的結論;2芯樣破斷面位于結合面處,可按5.2.8條計算推定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5.2.8芯樣破斷面位于結合面處時,正拉粘結強度值應按下式計算:f=4P/πD2(5.2.8)式中:f—正拉粘結強度(MPa),精確至0.01MPa;P—芯樣破壞時的極限荷載值(N),精確至0.01kN;D—芯樣直徑(mm),精確至0.01mm。5.2.9按檢測批推定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按檢測批推定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時,試件數(shù)量不宜低于15個;2檢測批的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推定值應計算推定區(qū)間,推定區(qū)間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應按下列公式計算:(5.2.9-1)(5.2.9-2)(5.2.9-3)(5.2.9-4)式中:——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推定上限值(MPa),精確至0.1MPa;——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推定下限值(MPa),精確至0.1MPa;——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平均值(MPa),精確至0.1MPa;——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標準差(MPa),精確至0.01MPa;——第個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值(MPa),精確至0.1MPa;、——推定系數(shù),取值按現(xiàn)行標準《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確定;n——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測點數(shù)。3和所構成推定區(qū)間的置信度宜為0.90,和之間的差值不宜大于0.15;4當和之間的差值大于0.15時,可適當增加樣本容量或重新劃分檢測批進行補充檢測,直至滿足本條第3款規(guī)定;5當滿足本條第3款規(guī)定時,宜以推定上限值作為檢測批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推定值;6當不具備本條第4款條件時,不宜進行批量推定,僅給出各測點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值;5.2.10在確定檢測批結合面正拉粘結強度推定值時,可剔除樣本中的異常值。剔除規(guī)則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數(shù)據的統(tǒng)計處理和解釋正態(tài)樣本離群值的判斷和處理》GB/T4883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5.3混凝土內部結合面缺陷檢測5.3.1混凝土內部結合面缺陷包括脫粘、漏灌、不密實、空洞、夾雜等類型。【條文說明】在混凝土疊合剪力墻、疊合梁、疊合板以及預制構件與現(xiàn)澆混凝土連接部位存在大量的混凝土結合面,其內部的結合面缺陷包括脫粘、漏灌、不密實、空洞、雜物等類型,尤其以豎向疊合剪力墻的內部脫粘較為常見,水平構件以夾有雜物較為常見。5.3.2根據現(xiàn)場檢測條件和內部鋼筋配置情況,混凝土內部的結合面缺陷檢測方法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具有兩個相互平行的測試面時,可采用超聲對測法、陣列超聲法、沖擊回波法或雷達法進行檢測;2當僅具有一個可測面時,可采用陣列超聲法、沖擊回波法或雷達法進行單面檢測;3當結構內部鋼筋分布較密或存在電磁環(huán)境干擾時,可采用超聲對測法、陣列超聲法和沖擊回波法進行檢測;4對于重要的工程或部位,宜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檢測方法,當檢測結果出現(xiàn)差異時,應采用破損方法進行驗證;【條文說明】根據超聲波法、沖擊回波法和雷達波法等對現(xiàn)場測試面的條件以及可識別缺陷的類型,給出了檢測方法選擇的依據。5.3.3當采用超聲法進行混凝土內部的結合面缺陷檢測時,應按現(xiàn)行標準《超聲法檢測混凝土缺陷技術規(guī)程》CECS21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5.3.4當采用沖擊回波法進行混凝土結合面內部缺陷檢測時,應按現(xiàn)行標準《沖擊回波法檢測混凝土缺陷技術規(guī)程》JGJ/T411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5.3.5當采用雷達法進行混凝土結合面內部缺陷檢測時,應按現(xiàn)行標準《雷達法檢測混凝土結構技術標準》JGJ/T456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5.3.6采用陣列超聲法對混凝土結合面的缺陷進行檢測時,可按附錄B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5.2.3-5.2.5條文說明】采用超聲波法、沖擊回波法和雷達法等檢測混凝土內部缺陷,已有相應的應用經驗和技術標準,可按現(xiàn)行相關標準進行檢測操作和結果判定。5.4豎向構件底部接縫內部缺陷檢測5.4.1豎向構件底部接縫內部缺陷可采用超聲法檢測,宜采用微破損方法進行驗證。5.4.2當采用超聲法對豎向構件底部接縫內部缺陷檢測時,宜按下列規(guī)定:1宜選用超聲對測法,所用換能器的輻射端直徑不宜超過20mm,工作頻率宜為250kHz~750kHz;【條文說明】預制剪力墻底部接縫灌漿質量的檢測主要是指灌漿不密實或者局部空腔區(qū)域的檢測。底部接縫的構造具有以下特點:①底部接縫長度一般以一塊預制剪力墻長度為單元,寬度等于預制剪力墻厚度,高度一般為20mm;②預制剪力墻大多采用連通腔灌漿,底部接縫中充填的灌漿料強度高,屬高強無收縮水泥基材料;③底部接縫中除有鋼筋穿過外,經常有機電管線穿過,同時還分布一定數(shù)量的用于定位底部接縫高度的墊塊,周邊則一般用高強砂漿封堵。分析以上底部接縫在幾何空間、材料組成等方面的特點,用傳規(guī)超聲法檢測底部接縫灌漿質量存在一定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①適用混凝土檢測的常規(guī)換能器直徑偏大,不能適應底部接縫較小的高度;②工作頻率偏低,一般為50kHz,頻率低會導致靈敏度和分辨力低,對缺陷的識別能力弱。本章超聲檢測采用小直徑、高頻率換能器,(換能器的直徑不超過20mm,必要時輻射端可帶有傾角,工作頻率不低于250kHz)能較好地適應預制剪力墻底部接縫的構造特點。該方法適用于預制剪力墻底部接縫灌漿質量的檢測,一般在灌漿3~7d后實施檢測。2檢測時座漿料或灌漿料的齡期不宜低于7d,并應避開有機電管線穿過的區(qū)域;3初次檢測時的測點間距宜為100mm,經初次檢測懷疑存在缺陷的點位,可在附近加密測點,必要時可采用局部破損的方式進行驗證;【條文說明】通常超聲測點的間距為100~300mm,在預制剪力墻上的測點間距取較小值100mm是為了增大發(fā)現(xiàn)小缺陷的概率。測點布置時,先在預制剪力墻板的前后二面同步確定一個對稱的起點,并且同向按序1~N編號;超聲檢測時應跳過有機電管線穿過區(qū)域等有明顯區(qū)別的測點。首輪測量后,對有懷疑的點位進一步加密測點,可大致確定缺陷的分布范圍。4當接縫具有兩對相互平行的測試面時,宜分別在兩個方向分別進行檢測;【條文說明】框架柱具有兩對相互平行的測試面。5當?shù)撞拷涌p為圓形時,測點可經圓心處作徑向對測布置。5.4.3缺陷評定應按現(xiàn)行標準《超聲法檢測混凝土缺陷技術規(guī)程》CECS21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6鋼筋套筒灌漿連接質量檢測技術6.1一般規(guī)定6.1.1鋼筋套筒灌漿連接質量檢測項目包括灌漿料實體強度、套筒灌漿飽滿度和鋼筋插入長度。【條文說明】根據鋼筋套筒灌漿連接的原理和接頭性能的影響因素,鋼筋有效錨固長度和灌漿料強度影響鋼筋接頭受力性能,其中,鋼筋有效錨固長度取決于鋼筋插入長度和套筒灌漿飽滿度。6.1.2灌漿料實體強度檢測宜按照計量抽樣方法確定檢測批抽檢數(shù)量,灌漿飽滿度和鋼筋插入深度應按照計數(shù)抽樣方法確定檢測批抽檢數(shù)量。6.1.3對于灌漿飽滿度和鋼筋插入深度的檢測,在首層裝配式施工部位應擴大抽檢比例,構件抽樣檢測的最小樣本容量不宜低于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中B類要求,其他樓層可按A類抽樣?!緱l文說明】工程檢測實踐表明,首層裝配施工的質量問題更為突出,受現(xiàn)澆層標高控制精度和鋼筋定位精度影響,鋼筋插入深度的問題比較多,應加大首層裝配的抽檢力度。6.1.4同一位置套筒灌漿飽滿度和鋼筋插入長度檢測后,可計算鋼筋有效錨固長度。【條文說明】當鋼筋插入長度符合設計要求且灌漿飽滿時,鋼筋在套筒內的有效錨固長度才符合要求。當對同一位置套筒既進行了飽滿度檢測,又進行了鋼筋插入長度檢測,可通過計算鋼筋被灌漿料包裹區(qū)域的長度得到鋼筋有效錨固長度。6.1.5當不具備無損檢測的條件或對無損檢測的結果有疑義時,現(xiàn)場可抽取對結構安全性影響較小的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接頭進行破損檢查和檢測,可按附錄C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緱l文說明】本條規(guī)定是破損檢驗,一般不推薦采用,當采用無損檢測手段無法實施時,或者對無損檢測結果有爭議時,可采用原位截取鋼筋接頭,先做接頭力學性能檢驗,再剖開檢查內部灌漿質量和鋼筋插入深度。6.2灌漿料實體強度檢測6.2.1鋼筋連接用套筒灌漿料實體強度可采用取樣法、回彈法進行檢測,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采用外接延長管施工工藝時,宜采用外接延長管取樣法;2對采用PVC等硬質材料的灌漿管和排漿管且管長度大于50mm的鋼筋套筒灌漿連接的結構實體,可采用鉆芯取樣法;3當構件灌漿口、出漿口為硬化的灌漿料原漿面且表面平整、光滑時,可采用回彈法。【條文說明】回彈法是指通過測試灌漿孔道或出漿孔道內灌漿料外端面的硬度值,根據表面硬度與抗壓強度的相關性,來推定灌漿料抗壓強度的方法。由于灌漿孔道及出漿孔道內灌漿料與套筒內灌漿料是連續(xù)一體的,因此檢測上述孔道內的灌漿料強度即可代表套筒內的灌漿料強度。經大量實驗室和現(xiàn)場驗證試驗表明,灌漿料表面硬度與其抗壓強度存在較好正相關性,通過表面硬度的檢測,利用建立的測強曲線可推定其抗壓強度。6.2.2采用取樣法檢測灌漿料實體強度時,應符合現(xiàn)行標準《取樣法檢測鋼筋連接用套筒灌漿料抗壓強度技術規(guī)程》T/CECS726的相關規(guī)定。6.2.3采用回彈法檢測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灌漿料的養(yǎng)護齡期不應小于7d;2檢測面不應有明顯缺陷,表面應處于自然風干狀態(tài);3彈擊時管內漿料應無位移;4抗壓強度的檢測范圍應在40MPa~120MPa之間?!緱l文說明】灌漿料為早強型水泥基膠凝材料,在0-7d齡期內,強度增長最快,要求3d齡期的抗壓強度達到60MPa,7d齡期的抗壓強度通??蛇_到設計強度的80%。此外,大量試驗結果表明,達到7d齡期后,灌漿料的表面硬度數(shù)據的離散性顯著減小,測試結果更為可靠。檢測面應為灌漿料的原始漿料面,保證測試結果的真實性,檢測面存在明顯缺陷、潮濕或人為烘干處理等將對檢測結果帶來影響??箟簭姸鹊臋z測范圍基本涵蓋了目前套筒連接灌漿料在3-28d的強度區(qū)間,以滿足實際工程的需求。表面硬度法不受套筒布置方式及灌漿和出漿孔道形狀的限制。6.2.4回彈法檢測灌漿料實體強度應按附錄D執(zhí)行。6.2.5當灌漿料抗壓強度推定值不小于設計要求時,可判定套筒灌漿料實體強度符合設計要求。6.3套筒灌漿飽滿情況檢測6.3.1套筒灌漿飽滿性可采用預埋鋼絲拉拔法、預埋傳感器法以及壓電阻抗法進行檢測,灌漿飽滿度可采用鉆孔內窺法、X射線成像法進行檢測,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出漿孔道為直線形且孔道長度小于100mm時,宜采用鉆孔內窺法;2當X射線在混凝土中透射距離不大于250mm時,可采用X射線法;3當具備預埋的條件時,可采用預埋鋼絲拉拔法和預埋傳感器法;4當需要批量定性識別套筒內部灌漿是否飽滿時,可采用壓電阻抗法;5當對X射線法、預埋鋼絲拉拔法、預埋傳感器法和壓電阻抗法檢測結果有疑問時,應采用鉆孔內窺法進行驗證?!緱l文說明】鉆孔內窺法主要檢查鋼筋灌漿飽滿情況,需要沿著排漿孔道鉆孔至套筒出漿孔,或者直接在套筒內腔頂部鉆孔,對套筒有局部微損傷。X射線法完全是無損檢測方法,對可穿透的混凝土構件尺寸及檢測環(huán)境有特殊要求。壓電阻抗法時一種定性的缺陷識別方法,也是無損檢測方法。6.3.2采用鉆孔內窺法檢測時,宜選用帶尺寸測量功能的內窺鏡,鉆孔方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出漿孔道為直線形且孔道長度小于100mm時,應沿出漿孔道鉆孔;2當出漿孔道為非直線形或者孔道長度大于100mm時,可在套筒壁上鉆孔;3對套筒壁鉆孔時,鉆孔部位應與套筒的出漿口錯開,不應與套筒出漿口在同一截面,鉆孔直徑不應大于10mm,檢測完成后應對套筒壁鉆孔部位進行修補。【條文說明】在未灌滿或者漏漿情況下,由于重力作用,流動灌漿料的液面會低于套筒出漿口,根據這一特征,在套筒出漿口高度位置制備內窺檢測孔道,采用帶測量功能的內窺鏡可獲得套筒頂部不飽滿區(qū)的三維圖像,通過數(shù)字化處理可定量確定不飽滿的范圍,進而計算出灌漿飽滿度。當套筒的出漿孔道為直線形時,可在灌漿施工過程中通過預成孔裝置形成孔道,也可通過后期沿著出漿孔道鉆孔形成孔道;當套筒的出漿孔道為非直線形時,直接鉆至套筒壁??蓪⑻淄渤鰸{口高度位置外側的混凝土保護層剔除,在套筒壁上鉆孔形成孔道,檢測完成后,應對套筒壁鉆孔部位進行修補。6.3.3采用X射線法檢測時,應采用便攜式X射線探傷儀,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被測構件受檢區(qū)域的厚度不大于250mm且同一射線路徑上只有一個套筒時,宜采用X射線法無損檢測方法;2當不符合第1款的檢測條件時,可采用X射線法微破損檢測方法。【條文說明】本條規(guī)定了X射線法的適用范圍。目前,便攜式X射線機的穿透能力有限,對混凝土材料而言,最大穿透厚度在250mm左右,為了保證檢測質量,實際檢測時的穿透厚度不宜大于250mm。剔除混凝土保護層,X射線穿透厚度變小,故X射線法的適用范圍可適當擴大。6.3.4采用壓電阻抗法識別灌漿飽滿性時,測點應布置在混凝土表面與套筒表面的最短距離處,且同一檢測路徑上不應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套筒?!緱l文說明】壓電阻抗法的測點要求布置在套筒出漿孔下方的正對混凝土表面,由于構件表面出漿孔與套筒出漿口的位置并非完全對應,因此檢測前應對預制構件內的套筒精確定位,以便在混凝土表面布置測點。6.3.5采用鉆孔內窺法檢測套筒灌漿飽滿度時,應按附錄E執(zhí)行。6.3.6采用X射線法檢測套筒灌漿飽滿度時,應按附錄F執(zhí)行。【條文說明】X射線法檢測的關鍵是設置好管電壓、管電流、曝光時間、射線源到膠片的距離等參數(shù),需要事先通過試驗確定,有時需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整。6.3.7采用預埋鋼絲拉拔法和預埋傳感器法檢測套筒灌漿飽滿性時,應符合現(xiàn)行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套筒灌漿質量檢測技術規(guī)程》T/CECS683的相關規(guī)定。6.3.8采用壓電阻抗法識別套筒灌漿飽滿性時,應按附錄G執(zhí)行。6.4鋼筋插入長度檢測6.4.1套筒內鋼筋插入長度可采用內窺法、X射線法進行檢測,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符合6.3.3條要求時,宜采用X射線法檢測套筒內鋼筋插入長度;2當符合6.3.2條要求時,可采用鉆孔內窺法檢測套筒內鋼筋插入長度;3當對鉆孔內窺法檢測結果存在爭議時,可采用X射線法或者按附錄C有關規(guī)定進行驗證?!?/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助產師復習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度智能電網規(guī)劃設計合同
- 醫(yī)保協(xié)議合同范本
- 農村硅藻泥采購合同范本
- 儀器 借用合同范本
- cng纏繞氣瓶合同范本
- 2024年半導體分立器件項目評估報告
- 北京辦公裝修合同范本
- 樓地面找平工程合同范本
- 會議室使用合同范本
- 杭州市淳安縣國有企業(yè)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4政府采購評審專家考試真題庫及答案
- 2025年道路貨運駕駛員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題
- 數(shù)學-安徽省皖南八校2025屆高三上學期12月第二次大聯(lián)考試題和答案
- 退市新規(guī)解讀-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同證券
- 融資報告范文模板
- 桃李面包盈利能力探析案例11000字
- GB/Z 30966.71-2024風能發(fā)電系統(tǒng)風力發(fā)電場監(jiān)控系統(tǒng)通信第71部分:配置描述語言
- 腦梗死的護理查房
- 2025高考數(shù)學專項復習:概率與統(tǒng)計的綜合應用(十八大題型)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國紫蘇市場深度局勢分析及未來5發(fā)展趨勢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