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文鳥繁殖習性研究_第1頁
白腰文鳥繁殖習性研究_第2頁
白腰文鳥繁殖習性研究_第3頁
白腰文鳥繁殖習性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白腰文鳥繁殖習性研究

白腰文鳥又稱烏坎和石姐妹,屬于梅花科,是中國中南部的只鳥。國內分布有兩個亞種,即華南亞種(L.s.swinhoei)和云南亞種(L.s.subsquamicollis),南充市分布的是華南亞種,為此地留鳥,常成群飛到禾田啄食谷粒,危害相當嚴重。國內對其繁殖習性報道較少。鑒于此,筆者于2002年11月~2004年4月在四川省南充市的公園、校園及市郊對其繁殖習性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1研究區(qū)域和方法1.1研究區(qū)域的自然概況研究區(qū)域選在四川省南充市的校園、公園及市郊。自然概況參見文獻。1.2觀察觀察及調查方法從2002年11月開始利用Nikon雙目望遠鏡,在南充的高校、公園及市郊對白腰文鳥的繁殖行為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每周用望遠鏡把各個樣地調查一遍,若發(fā)現筑巢,則采用所有事件取樣法(focalanimalsampling)和焦點動物取樣法(all-occurrencerecording)進行連續(xù)跟蹤觀察、記錄其繁殖期的各種行為。將巢內出現首卵定為該巢進入產卵期,巢內孵出首雛定為進入育雛期,雛鳥飛出巢區(qū)不再歸巢定為育雛期結束。孵化率=孵化成功卵數/總卵數,雛離巢率=出飛幼鳥數/出殼雛鳥數。繁殖生產力采用Snow的方法:繁殖生產力=繁殖成功率(成功窩數/總窩數)×每窩離巢幼鳥平均數,其中繁殖成功窩指至少一只幼鳥離巢的窩,總窩數指進入產卵期的窩數。巢址選擇以巢址為中心5m×5m樣方調查。內容包括:營巢樹種、高、胸徑,巢向、巢位高,巢上下郁閉度,喬木數量,灌木數量,人為活動等19個參數。其中人為活動分3個等級:高(巢下每分鐘10人以上活動)、中(5~10人)、低(<5人),巢向指巢在營巢樹上方向。數據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通過主成分分析(factoranalysis)確定白腰文鳥對巢址選擇的主要因素。數據用Xˉˉˉ±SDXˉ±SD表示。2結果與討論2.1巢址樣方的主成分分析2月下旬白腰文鳥開始有選巢行為。選巢一般在上午9:30時和下午13:00時左右,選巢時,雌雄鳥在很茂密的灌木或竹林內來回跳動,且飛進飛出審視此處的隱蔽條件。若選定巢址,次日在附近活動頻繁,出現求偶、交配行為,第三或四日營巢。經102個巢的觀察,其巢址主要選擇在灌木的郁閉度非常高的樹干部或樹叉部,或在郁閉度很高的竹節(jié)枝叢,此處隱蔽性非常好。共調查了102個巢址樣方,其中西華師范大學48個,西南石油學院36個,川北醫(yī)學院14個,北湖公園4個。對19個參數的主成分分析(表1)表明,前9個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0.8,累積貢獻率達78.49%,說明前9個主成分基本包含了19個參數的總信息量。提取前9個主成分并計算各變量特征向量(表2)。從表2知,第一主成分中,喬木數量、種類和平均高度的相關系數明顯偏高,反映了巢周的喬木狀況,將其定為喬木因子。第二主成分中,相關系數較高的是巢位高度、營巢樹高與胸徑,反映了白腰文鳥對巢位的要求,定為巢位因子。第三主成分中,相關系數較高的是巢上和巢下郁閉度,反映了巢周的郁閉條件,將其定為郁閉因子。第四主成分中,影響最大的是水源距離,定為水源因子。第五主成分中,人為干擾和同種個體的巢數相關系數較高,反映了人為干擾情況和種內競爭,定為人為干擾與種內競爭因子。第六主成分中,營巢樹種相關系數偏高,反映了白腰文鳥對營巢樹種的選擇,定為營巢樹因子。第七主成分中,灌木多度的相關系數較高,反映了白腰文鳥對灌木樹種的選擇,定為灌木因子。第八主成分中,巢向的相關系數偏高,反映了巢上的光照條件,應為光照因子。第九主成分中,異種個體的巢數的相關系數較高,反映了種間競爭關系,將其定為種間競爭因子。以上結果歸納為表3。2.2引物、巢組及巢口結構白腰文鳥選定巢址后即開始筑巢,市郊首見2月18日營巢,2月24日造好,據27巢觀察,營巢期5~6d。雌雄參與筑巢,就地取材,巢材主要是鐵線草(Cymbopogondactyloa)、馬唐(Dichanthiumsp.)、野青茅(Deyeuxiasp.)、金星蕨(Parathelyterispalusris)、箬竹(Indocalamuslatiflorus)、狗尾草(Setariaviridis)、石榴(Punicagranatum)、鳳尾竹(Bambusamultiplexvar.nana)、蒲葵(Washingtoniarobusta)、文竹(AsparagusPlumosus)、早熟禾(Paopratensis)、棕櫚(Trachycarpusfortunei)、圓柏(Sabinachinensis)的莖稈及葉片。筑巢時,一般是先搭建一個橢球狀框架,然后逐步構建外層,最后銜一些細材墊入巢內。每日銜材筑巢次數是57~160,每日的9:00~10:00時和11:00~14:00時有2個高峰期(圖1)。孵卵時雄鳥有補充巢材行為。巢橢球狀,一般在側面有個入巢口,少數有2個巢口(13巢),且巢口的方向多是向南或向東。巢結構復雜、精細。49個巢的數據測量為:巢口徑(4.67±0.92)cm×(5.20±1.03)cm,巢外高(13.05±1.29)cm,巢內高(8.45±2.45)cm,巢外徑(13.25±1.64)cm×(14.64±1.91)cm,巢內徑(9.39±2.08)cm×(11.71±2.29)cm。2.3黑腰文鳥卵石白腰文鳥完成營巢后即開始產卵,每日1枚。窩卵數為(5.61±0.78)(n=18)枚。卵長橢圓形,純白色,稍有光澤。白腰文鳥產首枚卵后即開始孵卵。據14巢觀察,孵卵期13~15d。雌雄輪流孵卵,夜間雌雄鳥均歸巢臥孵。16巢共孵出74只雛鳥,孵化率86.05%。整個種群的孵卵高峰期在4~6月(圖2)。2.4親鳥巢19日雌雄均參與育雛,育雛期18~21d,16巢共有61只雛鳥飛出,雛離巢率82.43%,繁殖生產力3.01。育雛初期,常有1只親鳥巢內暖雛(1~9日);9日后雌雄鳥共同外出覓食,共同歸巢育雛,育雛時,常常是雌鳥先進巢,雄鳥在外警戒,雌鳥出、警戒,雄鳥入,雄鳥出巢、飛走,雌鳥跟飛。每日有2個育雛高峰期:上午8:00~10:00時和下午16:00~18:00時(圖3),日育雛次數為(12.77±6.07)(n=34),2次育雛間的時間間隔為(0.96±0.42)h(n=161)。2.5鳥類的生長發(fā)育2.5.1飛羽的相關日齡結構0日齡,剛出殼的雛鳥幾乎全身裸露無羽,僅枕部、肩部、背部、腰部有幾片絨羽。體呈肉紅色;喙肉紅色,尖端和嘴緣棕褐色,具白色卵齒,口角黃色,舌邊緣黑色;頭大而頸細,不能抬,眼泡黑色且突出,眼縫呈痕跡狀,耳孔未開啟;腹部膨大,可見尚未吸收完的卵黃,肛門朝上;四肢細弱,不能站立,蜷縮成團,跗跖肉紅色,爪肉黃色,是典型的晚成雛。1日齡,皮膚肉黃色,眼泡突出,眼球輪廓不明顯,能抬頭乞食,枕部絨羽脫去。2日齡,體色和嘴角顏色加深,腹部絨羽脫落,腹部和背部毛束可見;出現眼縫,抬頭乞食,卵齒脫去。3日齡,肩部的絨羽脫落,透過皮膚初級飛羽羽芽原基清晰可見,背部的羽芽原基透過皮膚亦可見。4日齡,喙先端和嘴緣呈鉛褐色,嘴須處色素加深,透過皮膚次級飛羽和尾羽的羽芽清晰可見,股部羽芽原基透過皮膚不明顯。5日齡,喙先端和嘴緣呈黑褐色,透過皮膚能清晰可見到肱部羽芽原基,背部絨羽脫落。6日齡,初級飛羽外側和尾羽的兩側羽芽露出,耳孔開啟,眼縫明顯,體肉紅褐色,頭頂色素加深。7日齡,喙部顏色加深,喙角白色,初級飛羽的內側和中央尾羽的羽芽露出,頭頂和頸項羽基明顯可見,眼半睜,頸項的羽基亦可見,小覆羽和大覆羽的羽芽露出,次級飛羽羽芽也露出,尾上覆羽羽基亦可見。8日齡,次級大覆羽羽芽剛出,尾上覆羽已出,小覆羽出芽。9日齡,眼睜開,胸側、腹側、前胸、尾上和尾下覆羽的羽芽已出。10日齡,跗跖和爪肉紅褐色,喙基肉褐色加深。11日齡,上頸開始出現羽芽。12日齡,側頸開始出現的羽芽,育雛時,巢下能清晰聽到雛鳥的乞食聲。13日齡,開始出現耳羽。14日齡,頦部開始出現羽芽。16日齡,測量時,雛鳥已開始掙扎飛出。18日齡,親鳥歸巢時,雛鳥已開始主動出巢乞食。20日齡,雛鳥開始隨親鳥出巢。2.5.2混合型鳥類難以生長的體驗對7巢21雛的體重、體長、跗跖、翅、嘴峰、尾、初級飛羽和羽纓的生長情況做Logistic回歸表明:各種形態(tài)生長曲線呈“S”型(表4)。由于Logistic曲線方程能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