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91km級倫敦奧運會主要對手技戰(zhàn)術特征分析
1研究分析中國整體運用的技戰(zhàn)術特征隨著中國拳擊項目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零分,拳擊運動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發(fā)展,競爭水平不斷提高。一些級別有能力爭奪奧運金牌。2011年是備戰(zhàn)倫敦奧運會的關鍵年,中國拳擊隊若想在倫敦奧運會上續(xù)寫輝煌,就必須勇于創(chuàng)新,緊緊把握世界拳擊運動發(fā)展的脈絡,及時、準確掌握世界優(yōu)秀拳擊運動員的技戰(zhàn)術打法,做到知己知彼。在拳擊項目的10個奧運級別中,我國+91kg級為優(yōu)勢項目,是倫敦奧運會拳擊項目的奪金點,對這一級別主要對手的技戰(zhàn)術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具有緊迫性和現實意義。本研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世界優(yōu)秀+91kg級拳擊運動員羅伯托·卡馬雷萊的重要比賽錄像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以探討其技、戰(zhàn)術打法特征及薄弱環(huán)節(jié),為我國優(yōu)秀拳擊運動員的訓練與競賽提供直接指導,也為備戰(zhàn)世界級大賽做好充分準備。2研究對象和方法2.1研究對象的選擇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拳擊比賽+91kg級冠軍意大利運動員羅伯托·卡馬雷萊在2009—2011年所參加的12場國際性拳擊比賽的實況錄像為研究對象(表1)。2.2學習方法2.2.1檢索android文獻文獻檢索范圍:以“拳擊技戰(zhàn)術”為關鍵詞檢索中國期刊網近30年相關文獻64篇,參考與引用7篇;利用Google搜索引擎檢索Internet所有中文文獻,檢索到267000項,引用3項;收集國際業(yè)余拳擊協會官方網站/org、ScienceDirect、PowerQuest、SportsDiscus等大量國外相關資料,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2.2.2對國內外專家的訪談針對現代奧林匹克拳擊運動制勝規(guī)律、制勝因素、技戰(zhàn)術體系分類、不同風格類型運動員的技戰(zhàn)術運用特征,以及新評分系統實施下運動員的得失點規(guī)律等相關問題制定訪談提綱,面訪了國家體育總局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領導、國家拳擊隊現任資深教練員、相關科研人員及國內有關專家學者和專家。2.2.3競賽視頻錄制2.2.3.數字視頻監(jiān)控系統索尼HDR-SR8E100GB硬盤攝像機和松下NV-J27MC盒式攝像機兩臺,根據拳擊運動員出拳速度特征,拍攝頻率定為100Hz;筆記本電腦一臺,視頻傳導線2根及電源連接線;2個三腳架。2.2.3.拍攝位置及區(qū)域攝像機機位的選擇:根據世界業(yè)余拳擊聯合會競賽規(guī)則要求,世界拳擊錦標賽及各大洲錦標賽比賽期間同時使用兩個拳擊臺進行比賽的規(guī)定,2臺拍攝錄像機位應選擇在兩個拳臺的中間位置即拳擊比賽技術代表后面,兩臺攝像的主光軸與運動方向均成45°夾角。拍攝角度及區(qū)域:根據每次比賽場地大小、觀眾席的布局及大會組委會關于媒體區(qū)域的設置等情況而定。拍攝角度一般以俯視30°為最佳,視角大部分區(qū)域應超過拳臺四根圍繩上方,攝像機的高度及拍攝距離可根據拍攝效果隨時調節(jié),使兩臺攝像機的光圈、圖像亮度、焦距等設定盡量一致,并保持整個拍攝過程固定不變;拍攝區(qū)域要求覆蓋整個拳臺的四根立柱,避免采用拍攝新聞方式的特寫畫面出現,使拍攝圖像達到最佳效果。如圖1所示拳擊比賽錄像拍攝位置圖。2.2.3.多通道拍攝的過程首先,根據每單元比賽次序表在采集系統中輸入要拍攝比賽運動員的姓名、單位、級別和比賽場次;第二步,等待比賽宣告員介紹臺上裁判員時開始拍攝,然后把鏡頭依次轉向紅角運動員和藍角運動員身上,記錄運動員面貌特征后,依據臺上裁判員的手勢,進入正常拍攝程序;第三步,當比賽回合結束時,把鏡頭轉向比分宣告視頻,記錄每回合雙方運動員的比分結果后暫停拍攝,當計時員發(fā)出助手退場信號后,進行下一回合的正常拍攝,以此類推直到比賽結束。在整個拍攝過程中要嚴防人為誤差造成攝像機和框架的震動,而且始終保持電源充足。圖2、圖3為拍攝過程中記錄的比賽回合及最后比分宣告截圖。2.2.4錄像資料的獲取采用上海體育學院和同濟大學體育工程聯合開發(fā)基地的“拳擊技戰(zhàn)術數據采集與智能分析軟件系統V2.0”對比賽運動員的每一項技戰(zhàn)術指標進行視頻量化處理。在采集過程中使用拳擊比賽指標體系模型參數,依據國際業(yè)余拳擊聯合會競賽規(guī)則和現代奧林匹克拳擊技戰(zhàn)術特征分析原理,使用拳擊技戰(zhàn)術采集系統軟件對每一個交手單位進行保存和處理,為了避免信息的遺漏和不準確情況的發(fā)生,所有的比賽錄像解析過程都是由三人組成分析小組完成,且每一個視頻信息都是經過重復觀看或慢放鏡頭觀察才得以確定。本課題研究視頻采集使用的錄像資料來自:1)2009年米蘭世界拳擊錦標賽卡馬雷萊取得冠軍的5場比賽錄像;2)2010年第38屆歐洲拳擊錦標賽卡馬雷萊的2場比賽錄像;3)2011年第39屆歐洲拳擊錦標賽卡馬雷萊的5場比賽錄像。3次大賽中卡馬雷萊總計比賽12場,其中10場獲勝,2場失敗,共交手33回合,獲得139點,失點64點(表2)。2.2.4.技戰(zhàn)術分析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鑒于拳擊比賽的復雜性和奧運攻關服務的目的性,選取指標應能有效反映拳擊運動的技戰(zhàn)術特征;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必須經國內著名專家認可。在技戰(zhàn)術分析指標體系的構建中要遵循下列原則:1)技戰(zhàn)術指標的唯一性,即同一個技術或戰(zhàn)術不能同時用一個指標中的兩項內容來描述。2)技戰(zhàn)術指標的完整性,即拳擊比賽中所有出現的技戰(zhàn)術行為都要考慮到,并能夠歸類到某個指標體系中。3)技戰(zhàn)術指標的可操作性,即拳擊比賽中所有技戰(zhàn)術行為要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在實際的比賽觀察中可進行操作。4)技戰(zhàn)術指標的有效性,即各項指標能反映運動員的技戰(zhàn)術特征。2.2.4.技戰(zhàn)術數據錄入為了能夠完整和準確的記錄拳擊比賽的過程,拳擊比賽的技戰(zhàn)術數據錄入以運動員的一次交手作為拳擊比賽的觀察單位(從一方或雙方運動員發(fā)起進攻到雙方沒有進攻動作或反擊意識時),以便能夠采集到拳擊比賽技戰(zhàn)術底層的數據。2.2.4.運動員信息定義選取的指標包括比賽信息、運動員信息和技戰(zhàn)術數據信息三類指標,其中比賽信息包括:比賽編號、比賽的名稱、時間、地點、性質等信息;運動員信息包括編號、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參賽級別、參賽單位、訓練年限、架勢、最好成績等信息;技戰(zhàn)術數據包括運動員的進攻技術指標、防守技術指標、反擊技術指標、移動技術指標、移動區(qū)域信息、攻防時機信息、攻防距離信息和戰(zhàn)術運用信息。2.2.4數理統計方法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錄像觀察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并結合體育學與統計學等理論對數據結果進行分析。3結果與分析3.1羅伯特卡馬雷技術特征分析3.1.1攻擊技術分析3.1.1.卡馬雷萊比賽前擺后拳進攻效果分析從動作結構上可將拳擊的拳法分為直拳、擺拳和勾拳三種拳法;從動作功能上可以分為單拳、組合拳、輕拳、重拳和反擊拳五種拳法;從動作順序排列又可以分為前手拳和后手拳兩大類,前手拳又包括前手直拳、前手擺拳和前手勾拳,后手拳同樣包括后手直拳、后手擺拳和后手勾拳;從動作組合角度上可以將三種拳法任意組合,形成一系列組合拳法。表3顯示,卡馬雷萊比賽中使用組合拳進攻遠遠高于單拳進攻,其中直擺組合和多拳組合技術是使用較多的組合拳進攻技術,使用次數為36次和33次,共得44點,約占總得點數40%,進攻效果較顯著。而單拳進攻技術中后手直拳使用效果最為理想,使用20次,得15點,成功率高達75%,且無失點。據錄像觀察分析可以得出,卡馬雷萊善于運用直擺組合拳及擺拳組合向對手發(fā)起進攻,在準確把握進攻時機的情況下,擊打準確、動作連貫、出拳力度大,攻擊能力強,并擅長多次使用前擺+后直拳擊倒對手,給其他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張志磊就是在決賽的第三個回合中被卡馬雷萊的直擺組合擊倒,失去了爭奪冠軍的機會。3.1.1.卡馬雷萊在進攻時機上的情況分析縱觀不同層次的拳擊比賽,我們可以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低水平比能力,中水平比節(jié)奏,高水平比時機。運動員能夠在比賽中準確把握攻防時機,就能很好地控制對手,占據場上主動,改變正常的對抗規(guī)律,也就是經常說的,“慢可以打快,輕可以打重、短可以打長、矮可以打高”的道理??R雷萊在進攻時機上較多的選擇當對手使用抱頭防守或將對手逼到圍繩邊角時,在此兩種進攻時機的使用次數分別為35次和32次,且得點數也較為顯著,共得點37點。從成功率來看,在對手失去重心和自己準確預判的情況下成功率較高,分別占81.8%和73.9%(表4)。由此可知,卡馬雷萊比賽中頭腦清醒,預判能力強,能很好把握進攻時機,一旦對手出現破綻,便會以重拳出擊,出拳準確性高,擊打力量大,能較好地控制比賽節(jié)奏。3.1.1.中距離是卡馬雷萊最佳進攻距離的分析拳擊的進攻距離是指一方運動員發(fā)起進攻到拳峰部位擊打到對手的距離,也是拳擊教練員和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常說的,打到對手而不被對手打到的距離,是由雙方運動員的攻防過程決定的。根據不同進攻拳法的運用,可將進攻距離分為遠距離、中距離、中近距離和近距離4種,誰能在比賽場上控制好距離,誰就能控制場上的主動權。卡馬雷萊較多選擇在中距離和遠距離向對手發(fā)起進攻,這兩種距離的使用率高達64%;從得點數上看,中距離進攻效果最為顯著,雖使用次數不及遠距離,但得點數卻最多,共得44點,成功率高達74.6%(表5)。由此可知,中距離是卡馬雷萊的最佳進攻距離。通過觀看錄像也發(fā)現,卡馬雷萊比賽中善于運用單拳后手直拳及各項直拳組合拳進攻,技術動作結構簡單、實用,同時也能很好的控制與對手的進攻距離。3.1.1.最佳進攻區(qū)域的確定拳擊比賽的勝負判定主要是臺下的5名評判員根據場上雙方運動員獲得的得點拳多少來判定。競賽規(guī)則明確規(guī)定,評判員的每次判罰必須是在親眼看到的情況下才能決定是否給點,不能人為的主觀判斷。因此,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進攻角度和區(qū)域的選定至關重要。I代表的拳臺中心部位,是卡馬雷萊比賽中發(fā)起進攻最多的區(qū)域,進攻次數101次,使用率高達42.6%,且得點數也最多,得63點(表6)。由此可知,拳臺中心部位是卡馬雷萊的最佳進攻區(qū)域。裁判員由于位置和角度的不同,在得點拳的判斷上往往存在著誤差,卡馬雷萊往往選擇在拳臺中心區(qū)域向對手發(fā)起進攻,不僅可以讓3、4號位的評判員清晰觀察到進攻擊打的全部過程,而且,也給對面的1號位評判員留下很好觀察角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充分說明了卡馬雷萊在比賽過程中頭腦清晰,并有豐富的參賽經驗。3.1.2國防能力的分析3.1.2.進攻技術的比較拳擊防守技術是指當對手進攻時,運動員以求抑制對方進攻或最大限度地防止被對手擊打到所使用的技術。2009年下半年,國際拳擊聯合會裁判委員會提高了對得點拳得點的評判標準,給點尺度明顯收緊,對力度要求更高。其明顯的標志是國際比賽中比分顯著下降,由以前的10多分、20分,變?yōu)楝F在的10分以下,甚至有比分為1∶0的場次出現。因此,合理、有效的進攻技術,以及嚴密的防守技術在比賽中顯得尤為關鍵。通過錄像分析發(fā)現,卡馬雷萊比賽中主要以閃躲防守為主,占43.8%,以步法防守、格擋防守和貼靠防守為輔,防守抱架嚴密,防守意識強(表7)。其運用閃躲防守并不僅僅為了閃躲對手的進攻,同時也為自己的迎擊和反擊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而步法防守、格擋防守和貼靠防守作為最基本的拳擊防守技術,能有效地減弱對手來拳的擊打力度,阻擋與化解對手強有力的進攻,從而達到破壞對手的進攻節(jié)奏和距離,迫使對手出現破綻。3.1.2.準確把握能力比較在拳擊比賽中,防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攻。針對對手發(fā)起的快速進攻,優(yōu)秀運動員應能夠洞察到對手進攻的一些細節(jié),具有超強的防守預判能力和防守時機把握能力。對防守時機的準確把握能力是評價當今優(yōu)秀拳擊運動員防守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R雷萊在各種防守時機的使用上較為均衡,蹬轉發(fā)力和準確預判時防守使用次數較多,分別為20次和16次,防守效果較為顯著,成功率分別為80%和75%;二次進攻時防守的成功率最高,約占86%(表8)。據觀察,卡馬雷萊能較好地在攻防轉換過程中,很好地把握防守時機,合理使用防守技術。在不利于自己進攻或防守的情況下,能較好地運用身體、步法移動和假動作來破壞對手的進攻節(jié)奏,創(chuàng)造出防守的時機。從防守時機運用方面看,卡馬雷萊屬于善于創(chuàng)造時機的優(yōu)秀運動員典型。3.1.2.卡馬雷萊單次使用后的中距離進攻技術不同打法風格的拳擊運動員在把握防守距離方面有很大區(qū)別,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不給對手進攻得點的機會,同時,防守距離的合理程度也直接影響反擊技術的運用。遠距離打法型運動員善于在遠距離或中距離進行防守,卡馬雷萊屬于重拳進攻型打法運動員,直擺組合及擺拳組合是主要進攻拳法,他在中距離的區(qū)域防守運用較多,也為反擊創(chuàng)造了機會。中距離是卡馬雷萊比賽中優(yōu)先選擇的防守距離,防守次數43次,使用率占53.8%,但在此距離的防守效果卻不理想,失點率最高,占68.2%(表9)。由此可以看出,卡馬雷萊的遠距離防守雖不如中距離次數多,但成功率卻相對較高,成功率分別占84.2%,防守效果較顯著,這與其擅長使用的防守技術有直接聯系。3.1.2.卡馬雷萊單次使用,2次以上成為成功和失整卡馬雷萊在防守區(qū)域的選擇上較為分散,各個區(qū)域防守使用較為均衡,防守效果也均較好。相對而言,在拳臺中心區(qū)域防守使用次數相對較多,為26次,使用率為32.5%,成功防守次數達到17次,同樣,失點數也最多,達到9次(表10)。據觀察分析錄像資料,在能控制對手的比賽過程中,拳臺中心區(qū)域是卡馬雷萊首選的防守區(qū)域,這充分顯示了他主動進攻的能力。如果是以反擊打法為主的比賽,防守區(qū)域極不規(guī)則,從2011年歐洲拳擊錦標賽與俄羅斯運動員的決賽中可以看出,卡馬雷萊采用的是反擊打法,以圍繩邊角區(qū)域防守為主。3.1.3反擊技術分析3.1.3.卡馬雷萊單拳以擺拳作為主要讓火拳反擊打法類型一直是世界拳壇公認的智慧型打法類型,深受廣大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青睞,因為該類運動員得點技術運用巧妙、靈活,反擊時機把握能力強,反擊得點成功率高于進攻打法型運動員,攻防轉換節(jié)奏快,增強了比賽的觀賞性。卡馬雷萊比賽中反擊技術的運用雖較進攻和防守技術少,但多以快速反擊打法為手段,反擊速度快,力量大,也使得他在48個反擊交手單位中得30點,反擊擊打效果顯著,其中利用擺拳反擊次數最多,使用率占37.5%,共得點13點,約占反擊總得點數的43%(表11)。由此可知,擺拳反擊是卡馬雷萊主要反擊得點拳法。從分析卡馬雷萊與11名運動員的比賽錄像發(fā)現,在與同架式對手比賽(卡馬雷萊為左架式運動員),卡馬雷萊多采用反擊打法,得點技術主要以反擊單拳和擺拳組合為主,以主動進攻為輔;在與右架式對手比賽時,多采用以主動進攻方式為主,以反擊為輔的打法,充分說明卡馬雷萊對不同打法類型運動員均有自己的固定套路。3.1.3.最優(yōu)條件:并面臨不同時機反擊時機的把握難度遠遠大于對進攻時機的把握,反擊技術的運用是在防守技術后的進攻,屬于二次啟動使用技術。世界優(yōu)秀反擊型打法運動員能夠創(chuàng)造反擊的時機,高水平進攻型打法運動員能夠捕獲反擊時機,而低水平運動員只能在比賽中等待時機??R雷萊善于抓住各種時機反擊,在各項反擊時機的使用上也較為均衡。由于卡馬雷萊屬于重拳打法型運動員,比賽中若發(fā)現反擊時機,特別是在圍繩邊角或者對手出現防守破綻時,便以重拳擊打對手,反擊速度快,擊打準確,反擊擊打效果顯著(表12)。3.1.3.中距離上的進攻和擊穿步法移動和身體的移動是控制反擊距離的重要因素。遠距離打法型運動員的快進快出能控制在遠距離情況下的反擊,組合拳和重拳型打法運動員善于在中距離反擊。攻與防在拳擊比賽中永遠是把雙刃劍,所以,對攻更容易在中距離上產生,中距離上進攻與反擊超高的難度系數最容易使對攻變得精彩激烈。中距離是卡馬雷萊比賽中較多選擇的反擊距離,反擊次數為20次,使用率為41.7%,領先于其他3種情況。從得點數和成功率上看,在中距離反擊的效果也最佳,得點16點,成功率高達80%(表13)。由此可知,中距離是卡馬雷萊的最佳反擊距離,這與其擅長使用的技戰(zhàn)術打法特征有直接聯系。3.1.3.拳臺中心i區(qū)的擊穿次數及東南角卡馬雷萊的反擊區(qū)域趨于均衡狀態(tài)。相對來說,在拳臺中心I區(qū)的反擊次數相對較高,為12次,且得點數也最多,得9點(表14)。由此可以看出,拳臺中心區(qū)域仍然是卡馬雷萊首選的反擊區(qū)域。3.2羅伯特卡馬雷利戰(zhàn)術特征分析3.2.1戰(zhàn)術運用靈活拳擊進攻戰(zhàn)術是拳擊戰(zhàn)術體系之一,是指對比賽進攻意圖實施的籌劃、指導,是及時、合理地運用各種技術的原則和方法。由于它是根據不同打法類型運動員、不同目的、形勢及比賽的不同階段適時而定,因此,運用戰(zhàn)術的方法和手段,具有靈活多變的特征??R雷萊比賽中較多使用直攻戰(zhàn)術、先攻后防戰(zhàn)術和強攻戰(zhàn)術,僅此3種進攻戰(zhàn)術的使用率就高達64.2%,且進攻效果顯著,共得78點,約占進攻總得點數的72%(表15)。由此可見,卡馬雷萊在比賽中善于利用自己進攻技術特長突破對手的防守,擊打到對手,以便在攻防對抗中占據主動,獲得更多的得點拳,贏得比賽的勝利。3.2.2卡馬雷萊以防守戰(zhàn)術為主的失點率分析防守戰(zhàn)術,是指在拳擊比賽中為了更有效地阻擾和防御對手進攻而組織實施的戰(zhàn)術。拳擊進攻戰(zhàn)術和防守戰(zhàn)術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因為一種新型的進攻戰(zhàn)術的出現,必然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在研究其本質的同時,相應的防守技術和戰(zhàn)術也會隨之誕生,而矛盾的激化程度與平緩也直接導致了防守戰(zhàn)術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防守戰(zhàn)術在拳擊比賽中雖然不能直接得點,但它卻能先誘敵深入,在且戰(zhàn)且退中,破壞對手進攻的節(jié)奏和距離,擇機發(fā)起全面反攻,有欲擒故縱之意。在防守戰(zhàn)術的使用上,卡馬雷萊以貼靠防守為主,以距離防守和先防后攻防守為輔,這反映了卡馬雷萊比賽中多以閃躲、手臂的格擋進行防守,以達到調整和破壞對手進攻節(jié)奏的目的。從失點率上看,先防后攻戰(zhàn)術的運用尚存在欠缺,失點數相對較高,共失6點,失點率占54.5%(表16)。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防守意識的下降,出現抱架不嚴;另一方面,是由于全面攻擊不見成效時暴露出防守破綻,因而給對手以得點的機會。3.2.3卡馬雷萊單拳后反射線節(jié)段比較拳擊反擊戰(zhàn)術是后發(fā)制人的一種戰(zhàn)術形式,在對手先行動后,避其鋒芒,再恰如其分的予以反擊,以不變應萬變,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反擊戰(zhàn)術實施過程中以主動進攻為主,給對手以假象,來掩蓋反擊的戰(zhàn)術意圖。隨著現代業(yè)余拳擊運動的發(fā)展,國際拳擊規(guī)則對于得點拳的判定更加嚴格,清晰、有力的擊打對手的頭部比擊打其他有效區(qū)域更加容易得點,因而比賽中運動員也將擊打對手頭部作為進攻和反擊的主要部位。反擊單拳擊頭戰(zhàn)術和反擊組合拳擊頭戰(zhàn)術是卡馬雷萊比賽中較多選擇使用的反擊戰(zhàn)術,擊打對手頭部是卡馬雷萊的首選部位。從得點數和成功率來看,此兩種反擊戰(zhàn)術的使用效果也較理想,其中反擊單拳擊頭戰(zhàn)術得11點,成功率為73.3%,反擊組合拳擊頭戰(zhàn)術得7點,成功率占70%(表17)。由此可見,反擊單拳擊頭戰(zhàn)術和反擊組合拳擊頭戰(zhàn)術是卡馬雷萊擅長使用的反擊戰(zhàn)術,這反映了卡馬雷萊具有較強的判斷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具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自信心。3.3卡馬雷利各回合效應的得分點特征及偶間變化技術和戰(zhàn)術的分析3.3.1卡馬雷萊的持續(xù)能力卡馬雷萊在所有12場比賽得點特征表現為,第一回合比分領先的場次占到11場,獲勝率到達83.3%;第三回合有4場比賽得點數最少(表18);據對現場和錄像采集過程的分析,在某種程度上,卡馬雷萊的持續(xù)作戰(zhàn)能力有所不足,主要表現在出拳擊打次數有所減少,移動速度明顯與前兩回合降低;從戰(zhàn)術運用上也可以發(fā)現,卡馬雷萊最后一回合的保點意識非常明確,多采用打貼戰(zhàn)術,有意識地利用規(guī)則來拖延比賽時間,把勝利成果保持到比賽結束。3.3.2節(jié)節(jié)被動,節(jié)節(jié)被動觀察比賽錄像發(fā)現,卡馬雷萊偶爾也會改變自己在以往比賽中形成的技戰(zhàn)術規(guī)律,如第9場卡馬雷萊與ViktarZUYEU(BLR)的比賽中,第一回合不再積極主動進攻,被白俄羅斯運動員以組合拳緊逼,節(jié)節(jié)后退,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其實這并不是他喪失斗志,而是在對手進攻時,保存自己,并積極尋找對手破綻,最后終于找到機會,以一擊反擊后手擺拳擊倒對手,扭轉了被動局面并取勝,這與卡馬雷萊以往比賽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進攻打法風格有很大變數。3.4中國運動員與卡馬雷利的雙重對策3.4.1運動員共同完成的勝利卡馬雷萊是一名進攻意識和能力強勁、比賽獲勝激情高漲,典型的重拳型打法的優(yōu)秀運動員,他的最終勝利基本上是在第一回合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實現。對付卡馬雷萊,應精心設計開局打法,合理安排各階段戰(zhàn)略戰(zhàn)術、嚴格控制開局攻防節(jié)奏,積極主動控制場上局面,以不失點為目的,做到平穩(wěn)過渡,為最終比賽獲勝奠定堅實基礎。3.4.2擺拳組合的進攻技術卡馬雷萊是一名左架式運動員(左力運動員),針對不同打法風格類型運動員的比賽打法特征各異。對右架式運動員他往往采用積極主動向圍繩邊角區(qū)域圍攻對手,直拳擺拳組合及擺拳組合是主要的得點拳法,連續(xù)進攻能力強,擊打速度和力度明顯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默契中考語文作文
- 物流搬運設備選型指南考核試卷
- 描寫北京初二上冊語文作文
- 健身器材制造業(yè)資本運作與投融資策略考核試卷
- 殘疾人權益倡導與法律援助考核試卷
- 空氣流量測量考核試卷
- 柑橘種植園農業(yè)產業(yè)鏈優(yōu)化策略考核試卷
- 玻璃保溫容器行業(yè)人才培養(yǎng)與選拔考核試卷
- 傾聽高三語文作文
- 滾動軸承市場與發(fā)展趨勢考核試卷
- 川09J139 居住建筑油煙氣集中排放建筑構造(DBJT20-65)
- 浙江工商大學論文答辯匯報通用ppt模板
- 2023年北京市高中力學競賽決賽試題
- C++反匯編與逆向分析技術揭秘(第2版)
- 2023屆湖北省武漢市高三畢業(yè)生4月調考英語試卷及參考答案
- 肝移植并發(fā)癥膽道并發(fā)癥
- SMT失效模式分析PFMEA
- 【教案】計算機網絡技術教案
- LY/T 2638-2016華北落葉松種子園營建技術規(guī)程
- GB/T 29602-2013固體飲料
- GB/T 26774-2011車輛運輸車通用技術條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