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中起飛2011-11-1708:59:07|分類:教育教學|標簽:|舉報|字號大中小訂閱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生活與哲學》中,引用了眾多中外思想家的思想觀點,如:黑格爾認為,在夜幕降臨時起飛的貓頭鷹(哲學)的使命,就是認識“思想”,認識“認識”,等等。教師只有領悟這些思想觀點,才能指導學生深刻理解教材有關知識,幫助學生開啟智慧之窗,促使學生真正學好這門功課。本文試對思想家的主要觀點(名言欄目除外)進行一些不成熟的解讀。哲學產生于驚訝、驚異?觀點(3):柏拉圖說:“驚訝,這尤其是哲學家的一種情緒。除此之外,哲學沒有別的開端?!眮喞锸慷嗟抡f:“古往今來人們開始哲理探索,都應起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保ㄗⅲ豪ㄌ杻鹊臄底譃檎n本上的頁碼,下同)【解讀】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在這里談到了驚訝、驚異對于哲學思考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哲學產生于驚訝、驚異。由于受到驚訝、驚異的驅動,人們開始思考,開始了哲學的活動,所以驚訝、驚異是哲學活動決定性的開端。正是這種驚訝、驚異推動人們開始哲理探索,去探討、研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萬事萬物,使人們從無知過渡到有知。驚訝、驚異是人的一種主觀狀態(tài),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對事物的驚訝、驚異實際上就是說明哲學開端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可見,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沒有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就沒有哲學智慧的產生。哲學就是智慧之學?觀點(4):赫拉克利特說:“智慧就在于說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聽自然的話?!薄爸腔壑辉谟谝患?,就是認識那善于駕馭一切的思想?!碧K格拉底說:“我認為智慧這個詞太大了,它只適合于神;但愛智這個詞倒適合于人?!薄皭壑鞘侨说淖匀粌A向。”亞里士多德認為,哲學應追求“頭等智慧”?!窘庾x】⑴赫拉克利特的話表明,人的智慧在于發(fā)現真理性的東西,并且要遵循事物的規(guī)律,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智慧就是認識那駕馭思想的東西一一自然規(guī)律。人類的智慧有許多層次,人類的進化過程就是一個智慧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哲學的產生正是人類智慧的一種飛躍,可見,哲學就是智慧之學。(2)在希臘哲學中,哲學就是愛智慧。蘇格拉底認為,只有神才適合用智慧這個詞,我們人只適合用愛智這個詞,人不可能擁有智慧而只能是追求智慧,人可以稱為“愛智者”,而不可以稱為“智者”。他還認為,“愛智”或對智慧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之所以追求智慧是人的本性,就在于智慧是指導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藝術,即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而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人的本性。(3)亞里士多德認為,夠得上“頭等智慧”的只能是哲學。雖然其他具體科學也是人的智慧的結晶,但它們還“不是頭等智慧”,哲學所“愛”的智慧是一種大智大慧,是哲理意義上的頭等智慧,是人類智慧的最高水準。學習和研究哲學不存在太早或太晚的問題?觀點(4):伊壁鳩魯說:“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什么是宇宙的性質……沒有自然科學的知識,就不能享受無疵的快樂?!薄爱斠粋€人年輕的時候,不要讓他耽誤了哲學研究,當他年老的時候,也不要讓他對他的研究發(fā)生厭倦,因為要獲得靈魂的健康,誰也不會有太早或太晚的問題。說哲學研究的時間還沒到或已經晚了,就像說享福的時間還沒到或已經晚了一樣?!薄窘庾x】伊壁鳩魯的話表明:(1)學習哲學,形成哲學觀念,認識自然規(guī)
律,掌握具體科學知識,可以使人變得更加有智慧,可以使人充分地享受生活。
否則就不會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能享受快樂。(2)學習和研究哲
學不存在還太早了或已經太晚了的問題,一個人應該從年輕的時候一直到年老
的時候都要學習和研究哲學,因為這是事關一個人靈魂健康的問題。這段話,
伊壁鳩魯把學習哲學與人生快樂、健康、幸福聯系在一起,從而使我們認識到
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形成哲學智慧的艱難?觀點(5):黑格爾說:不研究哲學而高談哲學,就“像某些動物,它們聽見了音樂中一切的音調,但這些音調的一致性與諧和性,卻沒有通過它們的頭腦,【解讀】這個比喻告訴我們:哲學不是現成知識的結論,如果只是記住了某些哲學知識或使用某些哲學概念,那就會像“動物聽音樂一樣”,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音調”,卻聽不到真正的“音樂”。動物不懂音樂,因為它們不懂得在音樂中思考,而哲學不僅僅要求人會對生活有所感悟,更應該將感悟深化,進行深沉的哲學思考和反思。黑格爾的這個比喻尖銳而深刻地揭示了形成哲學智慧的艱難。哲學是研究共同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觀點(6):蘇格拉底認為,對美德的哲學回答,就是尋找不論大人還是小孩、不論女人還是男人所具有的美德的共同本性,即貫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的共同的美德。【解讀】蘇格拉底認為:美德,無論它們有多少種,無論它們有何不同,它們都有一種共同的本性,要著眼于美德本身,而不要著眼于具有美德的那些事物。這段話反映出,哲學是研究世界上萬事萬物共同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哲學思維應該通過理性思考,從個性中歸納、綜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質。哲學是一種反思活動?觀點(7):黑格爾認為哲學思想的形成需要“反思”,他曾經用“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中起飛來說明哲學“反思”的特點。在黃昏中起飛的貓頭鷹,可以看到整個白天所發(fā)生的一切,可以追尋其他鳥兒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跡。如果把“認識”和“思想”比作鳥兒在藍天中翱翔,那么在夜幕降臨時起飛的貓頭鷹(哲學)的使命,就是認識“思想”,認識“認識,【解讀】密涅瓦即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棲落在她身邊的貓頭鷹則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黑格爾用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中起飛來比喻哲學,意在說明哲學是一種反思活動。黑格爾認為,哲學的認識方式是一種反思,是跟隨在事實后面的思考。他認為哲學的出現總是在時代潮流、世界事變已經結束完成之后,因此總是遲到,要黃昏時才出現,譬如希臘、羅馬的哲學要到希臘、羅馬衰落解體時期才出現。按照黑格爾的說法,哲學的“反思”是“對認識的認識”,“對思想的思想”,是思想以自身為對象反過來而思之。正如教材中“專家點評”所說,黑格爾認為哲學思想的形成需要反思,這是對的,但黑格爾把反思的對象看作是脫離物質運動而獨立存在的“精神氣“思想”,是錯誤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哲學反思的對象歸根到底是物質世界,哲學是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各種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和反思的一門學問。哲學以自然科學為基礎?觀點(7):恩格斯說:“推動哲學家前進的,決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只是純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動他們前進的,主要是自然科學和工業(yè)的強大而日益迅猛的進步。”“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fā)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薄窘庾x】恩格斯認為,哲學作為人類的一種認識成果,從總體上說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進步的。哲學作為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總結和概括,它與自然科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的發(fā)展往往植根于自然科學的長足進步,如果不吸取自然科學的成果,哲學這一門最抽象、最概括的學問就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恩格斯還十分重視自然科學的成就對哲學的推動作用,認為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fā)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傊鞲袼沟倪@段活闡明了哲學與自然科學的關系,指出哲學以自然科學為基礎,自然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fā)展。氣是變化發(fā)展的物質實體?觀點(11):荀子認為,“天地之變,陰陽之化”,“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王夫之明確提出,宇宙是由元氣所構成的物質實體,認為“氣者,理之依也",“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窘庾x】荀子否定了萬物的產生是某種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創(chuàng)造,而認為它們是天地自然變化的產物,他把變化的原因歸結為對立的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樣就把“天”從一個虛幻不實的神秘世界拉回到了客觀存在的物質自然界。王夫之認為,氣是陰、陽二者的統一體,是宇宙萬物變化發(fā)展的物質實體,天地萬物都是由物質性的氣構成的,其變化都不過是氣的聚散而已。他認為,理氣相依,理在氣中,理是氣的內在規(guī)律,氣為實體,理依賴于氣,理與氣不可分離。太虛也是陰陽二氣,嚴格地說是氣的一種表現形式,他把充滿氣的太虛看作是一個容器,整個天地之間皆氣,也皆太虛,太虛看不見,但卻是存在的東西,天地間的萬物都存在于太虛之中。荀子和王夫之的觀點屬于樸素唯物主義。他們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他們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天地萬物皆從良知中產生?觀點(12):王守仁說: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高?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他深?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辯他吉兇災祥?弟子問:天地鬼神萬物,千古見在,何沒了我的靈明,彳更俱無了?王守仁說:今看死的人,他這些精靈游散了,他的天地萬物尚在何處?【解讀】王守仁所說的靈明就是指良知。他認為,人心之靈明就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故不可在良知之外求天理。天地萬物皆從良知中產生。沒有我的良知,便沒有天地萬物,但良知為人心之所固有。他又說,良知是“天淵”,是天地萬物發(fā)育流行的根源,因此,良知又稱為“太虛”。天地萬物在太虛中發(fā)育流行,就是在良知中發(fā)育流行,而不在良知之外。王守仁認為,心的“靈明”是天地萬物的“主宰”,沒有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萬物。離開天地萬物,也就沒有我的靈明。他強調主觀意識的能動性,卻混淆了主體同客體、意識和物質的界限,取消了二者的對立,進而顛倒了二者的關系。事實上,先有天地萬物,后有人的靈明,因為物質決定意識。人的靈明是后天形成的,他將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是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觀念之外沒有任何事物?觀點(12):18世紀英國哲學家貝克萊說:“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陳設,總之,構成大宇宙的一切物體,在心靈以外都沒有任何存在;它們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因此,“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窘庾x】“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貝克萊把哲學論證和宗教信仰結合起來提出的一個著名命題。貝克萊認為,人們認識的對象就是觀念,觀念并不反映觀念之外的任何事物,而且觀念之外沒有任何事物,人們平常所說的事物,不過是觀念的各種不同的結合而已。例如,我們看到一個圓的形狀、紅的顏色,嗅到香的氣味,把這些感覺集合起來,人們就用蘋果這個名稱來表示它,并把它當做一個單獨事物來看待。由此得出結論,事物就是“觀念的集合”。世界上存在著的事物,不論你是否感知,都是自然地客觀地存在著的,怎么能說存在就是被感知呢?我們說,感知了的事物,的確能夠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存在的事物未必都能夠被感知,如果說存在就是被感知,那么無疑是說未被感知的就是不存在,這就陷入了唯心主義。依照貝克萊的說法,事物的存在取決于我們的感覺,這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袄砩f物”?觀點(13):朱熹說:“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未有這事,先有這理”;“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八^理與氣,此決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則二物渾淪,不可分開七“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解讀】朱熹哲學體系的核心范疇是“理”,或稱“道”、“太極"。朱熹所謂的理,有幾方面互相聯系的含義:①理是先于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規(guī)律。③理是倫理道德的基本準則。氣是朱熹哲學體系中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疇。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狀、有跡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鑄成萬物的質料。天下萬物都是理和質料相統一的產物。朱熹認為理和氣的關系有主有次。理生氣并寓于氣中,理為主,為先,是第一性的,氣為客,為后,是第二性??傊?,理是精神性的實體,在宇宙本原上,它派生氣和天地萬物。朱熹提出了“理生萬物”的發(fā)展觀,認為萬物自有自己生成的“理”,強調先有理,后有萬物,用“理”的內部矛盾運動來解釋萬物產生的最后原因,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觀點。事實上,理依賴于天地萬物,天地萬物是理的源泉并決定理,理不過是天地萬物的反映。唯心主義是“一朵無實花”?觀點(13):列寧說過,唯心主義是“一朵無實花”,然而卻是生長在活生生的、結果實的、真實的“人類認識這棵活樹上的一朵無實花,【解讀】列寧的話說明了兩點:(1)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列寧把唯心主義比作“一朵無實花氣即不能結出果實、不能認識真理的花。但是,這朵“無實花”卻生長在“人類認識這棵活樹上”,就是說,它有認識論的根源列寧認為,直線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觀主義和主觀盲目性就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2)唯心主義的借鑒意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是在世界的本原問題上。在回答世界本原的問題上,唯心主義是錯的,但離開這個問題,唯心主義的許多觀點是很有價值的,甚至很多精致的唯心主義比許多粗糙的唯物主義對人類認識的貢獻要大得多。哲學家是思想者,由于時代或自身的局限可能會提出很多錯誤的觀點,但是,他們的思維方式的嚴謹、多樣、巧妙和創(chuàng)新卻是人類認識發(fā)展的寶藏,唯心主義哲學家在此的貢獻也是極有價值的,唯心主義哲學對人們認識的發(fā)展是有借鑒意義的。對“唯物主義”的誤解與偏見?觀點(13):恩格斯曾說:“庸人把唯物主義理解為貪吃、酗酒、娛目
肉欲、虛榮、愛財、吝嗇、貪婪、牟利、投機,簡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戀著
的一切齷齪行為;而把唯心主義理解為對美德、普遍的人類愛的信仰七【解讀】恩格斯針對當時人們對“唯物主義”的誤解與偏見,十分憤慨地說了這句話。恩格斯認為,庸人把唯物主義理解為一切齷齪行為,而把唯心主義理解為對“美好世界”的信仰,這是十分荒謬的。關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只有在如何回答思維與存在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上才能使用這兩個術語,不能在別的意義上使用這兩個術語,否則就會造成混亂。因為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個術語本來沒有任何別的意思,不能認為唯物主義就完全正確,唯心主義就完全錯誤。唯物主義從總的方面來說是正確的,但有的也可能包含著某些缺陷和錯誤;唯心主義在根本觀點上是錯誤的,但有的也可能包含著某些合理因素。更不能認為唯物主義是壞的,唯心主義是好的?!岸摗闭軐W思想?觀點(14):17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兒認為,物質的本性是廣延,精神的本性是思想,二者彼此獨立、互不相干。【解讀】被認為是近代西方哲學開創(chuàng)者的笛卡兒,認為精神界和物質界是兩個平行而彼此獨立的世界,于是提出了“二元論”哲學思想,他認為,存在著一個思想的存在(靈魂)和廣延的存在(物質),就像人自己存在著并且有意識一樣,這是不證自明的。靈魂和物質是兩個根本不同的現實,靈魂只有意識而沒有廣延,物質只有廣延沒有意識。物質是僅用力學的手段來理解的,而靈魂則是自由的、理性的。正如教材中“專家點評”所說,這種觀點看起來不偏不倚、客觀公正,仔細分析卻不難發(fā)現,這種觀點最終滑向了唯心論。把“水”、“火氣“原子”等作為世界的本原?觀點(29):古希臘的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說: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沒有水就沒有萬物。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德謨克利特認為,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一原子和虛空是世界的本原?!窘庾x】泰勒斯說,萬物的本原是水,是水的變形,但又復歸于水,水包圍著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斷從水中吸收養(yǎng)分。赫拉克利特說,萬物既不是神創(chuàng)造的,也不是人創(chuàng)造的,而是由火產生的?;饾饪s而變?yōu)闅猓瑲鉂饪s而變?yōu)樗?,水濃縮而變?yōu)橥?,土融解產生水,水蒸發(fā)產生氣,氣又返回到火。德謨克利特認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具有各種形狀的、大小不等的“原子”構成萬物,“虛空”是原子運動的場所?!八?、“火氣“原子”等,都屬于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都具有客觀實在性,但它們與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是不同的。哲學上所講的物質不同于具體事物,要從哲學上揭示世界的本原,就必須撇開事物的具體特性,把握它們共同的屬性和本質特征??梢姡@些哲學家對世界本原的探索是可貴的,但是把“水”、“火”、“原子”等作為世界的本原,顯然是不科學的。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觀點(30):笛卡兒說:“地和天是由同一物質做成的,而且縱然有無數世界,它們也都是由這種物質構成的?!薄窘庾x】這句話表明,笛卡爾明確堅持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原則。他認為,凡存在著的一切都是由同一種物質構成的,而物質是由充斥于宇宙中的微粒構成的。物質與空間在范圍上是同一的,物體的根本屬性是廣延性,即占有一定的空間;物質在客觀世界方面是無限延伸的,在微觀世界方面是無限可分的;宇宙空間不存在非物質性的東西,從而堅持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然而,由于時代的局限,笛卡爾還不可能科學揭示哲學上的物質概念,因此他在進一步說明物質世界的本性時,表現出了機械唯物主義的特點。把運動僅僅看作是精神的運動?觀點(31):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英國哲學家畢爾生說:“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焙诟駹栒J為,世界的發(fā)展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認為,事物和狀態(tài)不過是我們的心靈所采取的一種觀點?!窘庾x】這些哲學觀點都屬于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這些哲學觀點雖然也講運動,但把運動僅僅看作是精神的運動,把事物的運動歸結為人的意識活動,而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主體,是典型的唯心主義觀點。不能把運動歸結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運動,因為運動的主體是物質而不是意識,不存在離開物質的運動,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办o者靜動,非不動也"?觀點(32):王夫之說:“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薄窘庾x】這句話體現了王夫之關于動靜關系的樸素辯證法觀點。王夫之認為靜止乃是運動的一種狀態(tài),“靜者靜動,非不動也”,是動中之靜,不存在“廢然無動”的絕對靜止,運動與靜止互相聯結而統一于運動,只是一種表現為動中之動,即“動之動”,一種表現為動中之靜,即“動之靜”。同時,王夫之也肯定了靜止的意義和作用,他認為在事物發(fā)展的全過程,“靜即含動,動不舍靜”,動靜關系,被辯證地理解為對立統一的關系。王夫之的動靜觀,既否定了魏晉玄學與宋明道學中關于精神本體絕對靜止的形而上學的靜止觀,又批判了莊子和佛教割裂運動與靜止的形而上學的運動觀?!叭辗街蟹巾锓缴剿馈?觀點(32):克拉底魯說:“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被菔┱f:“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僧肇說:“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復何怪哉?”【解讀]克拉底魯認為,當你踏進河去的時候,它已經不是你想要踏進去時候的那條河了,因為在你想要踏進去和踏進去之間的這段時間,河也發(fā)生了變化??死佐數脑捠窃庌q論,夸大了運動,否定了相對靜止的存在,認為事物沒有穩(wěn)定存在的狀態(tài),沒有相對靜止的時候。睨的意思是偏斜?;菔┑脑捠钦f,太陽正在當中,同時也在偏斜;萬物正在生長,同時也正在死亡。這句話雖然包含著一定的辯證法思想,但是認為太陽在正中又不在正中,萬物正在生長又在死亡,犯了與克拉底魯同樣的錯誤。旋嵐,就是暴風。偃岳,就是傾倒山岳。旋嵐偃岳,就是指排山倒海的大風。野馬,就是指一種瞬息萬變的游氣。飄鼓,飄蕩飛揚。僧肇的話是說,排山倒海之狂風是靜止的,滾滾奔騰之江河是不流動的,瞬息萬變之游塵是不動的,運轉不息的日月是不周轉的,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他把事物的靜止推到了極致,認為事物在每一個時刻中都是不動的、沒有變化的,所以,世界萬物都是不動的和沒有變化的,這是形而上學的靜止觀點。上述觀點都是因為不能正確對待運動和靜止的關系而走向了詭辯論。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觀點(37):18世紀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將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yōu)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窘庾x】帕斯卡爾告訴我們的是,人類和生物界的區(qū)別,僅僅在于有思想。一個人要想獲取尊嚴,贏得別人的尊重,就必須有思想。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生動地說明了意識是人類特有的現象,人能夠通過意識能動地認識世界,進而改造世界。“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觀點(37):莊子說:“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陸九淵說:“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泵献诱f:“心之官則思?!蓖跏厝收f:“心外無物。”【解讀】形,指形體、肉體;神,指精神、靈魂。莊子的這句話是說,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天地萬物的本根,不僅形體而且精神都來自無形的道。陸九淵的這句話是說,讓本心良心成為意識的主宰,這樣任何邪說外誘都不能使人動搖。他強調把意識集中于內心,排除各種成見,包括經典的解說。這樣體驗“本心”就能發(fā)現內心本來就有的主宰,這個主宰可以最可靠地引導我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心:古人以為心是思維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說成心,現指腦筋;官:官能,作用。孟子的這句話是說,腦筋的作用就是思維。他說的這句話就是教育學生要開動腦筋,思考問題。王守仁的這句話表明,他認為世界上沒有心外之物,萬物都是由心所生,物質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外,意識之外無物,這顯然是唯心主義觀點。“最蹩腳的建筑師”?觀點(38):蜘蛛的活動與織工的活動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感到漸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使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的存在著。他不僅使自然物發(fā)生形式變化,同時他還在自然物中實現自己的目的?!窘庾x】這句話是馬克思在比較動物界與人類的區(qū)別時所闡述的思想。人類勞動與動物活動的最根本區(qū)別,在于人類勞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而且在勞動開始以前,這個目的已經觀念地存在著了,并作為規(guī)律決定著整個勞動的方式和方法,而動物活動則沒有意識和目的。所以,人類勞動與動物活動的根本區(qū)別,就是人類勞動生成的原因,這個原因是:出現了有意識的人,或人的意識?!袄碚摰幕顒邮钦嬲娜说幕顒印?觀點(42):杜威認為,實踐就是人類應對環(huán)境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和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活動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異,沒有本質的區(qū)別。費爾巴哈認為,理論的活動是真正的人的活動,實踐則是人們?yōu)榱藵M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進行的一種“利己主義”活動。黑格爾認為,實踐就是按照主觀的內在本性去“規(guī)定”和“改造”客觀世界。但他所說的“規(guī)定”和“改造”只是人的精神、觀念的活動,而不是物質性活動。【解讀】杜威認為人的實踐活動與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活動沒有本質的區(qū)別;費而巴哈認為實踐只是一種人們?yōu)闈M足自己的生理需要進行的利己的活動,仍然沒有看到人的實踐活動和動物的本能活動的本質區(qū)別;黑格爾雖然承認實踐是人的活動,但認為實踐只是一種主觀的精神的活動??梢?,上述觀點都沒有對實踐作出科學的解釋。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人類所特有的有意識的活動,與其他動物消極適應自然的本能活動有根本的區(qū)別;實踐具有社會性,不是孤立的、單個人的活動,不是“利己主義”活動;實踐是客觀物質性的活動,不是人的精神、觀念的活動。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觀點(44):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薄百Y產階級為了發(fā)展工業(yè)生產,需要科學來查明自然物體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薄窘庾x】第一句話強調了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社會實踐提出了需要和要求,才能推動認識的發(fā)展。社會實踐的需要不斷給認識提出新的課題,推動人們從事新的探索和研究,解決新的問題。實踐的需要,尤其是生產實踐的需要推動了科學的發(fā)展。第二句話舉例說明資產階級為了發(fā)展工業(yè)生產,才使科學迅速振興了,科學研究活躍起來??梢姡鐣嵺`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人們就會以此作為研究對象,從而促進認識和科學的發(fā)展。“是非莫辯”?觀點(45):《莊子齊物論》提出“齊是非”和“是非莫辯”的思想。莊子說:我和你辯論,你勝了我,我果真就錯了嗎?……【解讀】莊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是沒有差別的(“齊是非”),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本來就沒有確定不移的是非標準(“是非莫辯”)。在莊子看來,世界上本來就無所謂是與非,從一個角度看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又是“非”,一切是非之辯,無異于風聲,毫無價值。所以他主張從世俗所謂是非之辯中解脫出來。在莊子看來,是與非的爭辯不但是不必要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假若我和你意見有分歧,發(fā)生了爭論,這在我和你之間是無法辯明誰是誰非的;那么,能不能找一個第三者來作出公正的判斷呢?也不能。按照莊子的邏輯,決定是非是不可能的,因為人世間原本就沒有一個客觀的、共同的是非標準。在這里,莊子否定是非標準,陷入了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坝杏眉凑胬怼?觀點(46):實用主義者詹姆士認為,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伽它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真的',或者說'它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這兩句話的意義是一樣的?!薄窘庾x】在實用主義者看來,“有用即真理"“真理即有用",兩者同義。這種“有用”就是指滿足個人的需要和個人的欲望。詹姆士認為,一種學說,一種理論,可以憑它對人們的實際行為的區(qū)分來分辨它的真假:一方面,在某種意義上說,對人有用的就是真的??梢哉f,有效果、有意義的理論就是真理,它是值得人們信仰的。另一方面,只要人們信以為真,只要人們相信某學說對人們有效果,那它就是真的。我們認為,真理有雙重品格:一是客觀,性,二是有用,性。真理的本質屬性是客觀,性,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它正確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從而能為人的活動提供指導。實用主義的一個根本錯誤,在于它把真理的有用性和真理的客觀性混為一談,以有用性取代了客觀性,抹煞了真理和謬誤的原則界限,是一種否認客觀真理的主觀真理論?!俺蔀椴幻亍?觀點(56):恩格斯說:“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因為他們使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積聚中心和貯藏庫?!薄窘庾x】恩格斯的這句話說明,違背了人與自然的客觀聯系,必將受到懲罰,必須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這句話使我們認識到,必須尊重自然的客觀,性,服從自然規(guī)律,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同時要認識到聯系具有多樣性,一旦破壞了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人們就會失去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各種條件,因此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成為自然的朋友?!肮榷颜撟C”和“禿頭論證"?觀點(65):黑格爾說:“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或者是:少一根頭發(fā)能否造成一個禿頭?——不能。一一再來一粒或一根怎樣? 還是不行。這個問題一直重復下去,總是問加一粒谷或減一根頭發(fā)如何。等到最后,人們說
可以造成一堆或一個禿頭了,這時那最后加的一粒谷子或最后減的一根頭發(fā)便
造成一堆或一個禿頭了?!薄窘庾x】“谷堆論證”和“禿頭論證”,這是在公元前五~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詭辯論者歐布里德等人所提出的哲學論題。黑格爾借用這兩個論題,第一次以唯心主義的形式系統地闡述了質量互變規(guī)律。他認為,谷粒到谷堆(掉一根頭發(fā)到禿頭)的轉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這種漸進的量的積累,最終會導致質的飛躍。我們知道,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發(fā)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一粒谷子不會形成谷堆,但谷粒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形成谷堆;掉一根頭發(fā)不會變成禿頭,然而頭發(fā)掉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禿頭?!疤煜轮寥?,馳騁天下之至堅”?觀點(68):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薄爸湫?,守其雌?!薄爸浒祝仄浜?。”“知其榮,守其辱?!薄氨鴱妱t滅,木強則折?!薄暗溬飧V?,福兮禍之所伏?!睂O武說:“亂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薄窘庾x】老子的第一、二句是說,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丑的觀念也就產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惡的觀念也就產生了。有和無是相互依存的,難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長和短互為比較,高和下互為方向,聲響和回音相呼應,前邊與后邊相伴隨。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美與丑,善與惡作為兩個對立面相互轉化,有無、難易、長短、高下、前后,它們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第三句話是說,天下最柔軟的東西,能戰(zhàn)勝天下最堅硬的東西。其意為,天下萬物,以柔克剛。這句話辯證地闡述了剛和柔之間的關系。第四至六句話是說,知道如何勇猛強悍,卻安守著柔和慈愛的品質;知道如何光彩奪目,卻安守著默默無聞的性情;知道如何榮耀顯達,卻安守著卑微辱沒的身份。這幾句話強調了剛與柔、白與黑、榮與辱的辯證關系。第七句話是說,兵太強了,就會樹敵太多,最終可能導致滅亡。高大強壯的樹木容易引人砍伐,也很容易被大風摧斷。這句話說明了強與弱的辯證關系。第八句話是說,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這句話說明了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孫子的第一句話是說,表面上的混亂產生于真正的嚴整;表面上的怯懦產生于真正的勇敢。意思是說,在一定條件下,亂治、勇怯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即是說優(yōu)勢可轉化為劣勢,劣勢也可轉化為優(yōu)勢。孫武已經初步認識到,矛盾著的雙方不是疑固不變的,而是可以變動的。第二句話是說,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轉危為安;陷士卒于死地,才能轉死為生。這句話強調了兵臨絕境、深陷重圍后,全軍在逼迫中迸發(fā)出無窮斗志和潛能,一舉絕處逢生、逆轉戰(zhàn)局的兵法精髓?!昂蛯嵣铮瑒t不繼”?觀點(69):史伯說:“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笨鬃诱f:“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薄窘庾x】“和”是有差別的統一,即不同事物,不同人之間的協調融合,亦即對立統一?!巴笔菬o差別的統一,即絕對的同一?!昂汀北取巴钡母呙魈幵谟谒姓J差別,承認矛盾,這是“和”的基本前提。史伯的觀點認為,不同的事物互相結合才能產生百物,如果同上加同,不僅不能產生新的事物,而且世界的一切也就變得平淡無味。這是強調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因而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辯證法??鬃舆@句話說明了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在于君子坦蕩蕩,即使意見不一,卻是心胸寬廣,和氣卻公正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彼此之間不搞私下小動作;小人之間玩的游戲卻是該表達時不表達,表面隨聲附和,私下卻在互相拆臺。史伯和孔子的話說明了由于矛盾雙方的相互依賴、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包含才有事物的發(fā)展?!耙环譃槎焙汀昂隙弧?觀點(70):張載提出“一物兩體”的命題,認為“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敝祆浒选耙晃飪审w”概括為“一分為二”,他說:“一分為二,節(jié)節(jié)如此,以至于無窮,皆是一生兩爾?!狈揭灾窃凇耙环譃槎钡幕A上,又提出了“合二而一"的命題;王夫之則把“一分為二”和“合二而一”兩個命題結合起來,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兼有陰陽的統一體,陰陽對立不是“破作兩片”,而是可以相互轉化。【解讀】張載把各種個別的對立概括為“兩”,把各種個別的統一概括為“一,一物兩體也就是一分為二,著重強調事物內部包含著矛盾,“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也就是合二而一,著重強調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張載認為,如果沒有對立的兩面,就不會有統一,而沒有了統一,事物就不能發(fā)展變化。朱熹認為,在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現象中,都存在著兩兩相對的矛盾,他把每一事物內部的“一分為二''的關系看成是“節(jié)節(jié)如此,以至于無窮”,進一步揭示了事物內部矛盾對立的關系,說明了在每一事物內部都是一分為二的。方以智的“合二而一”是指對立面的統一。他認為,“合二而一”以“一必有二”為前提,每一事物皆有對立的兩個方面,相反相因,由此引起事物的運動變化。“合二而一”的論點對事物的矛盾運動有所揭示,包含有辯證法因素。王夫之把朱熹一分為二、無窮可分的說法概括為“破作兩片■王夫之不贊成這種“破作兩片”的說法,他認為事物在漸變過程中沒有明顯的界線,“一分為二,二分為四”的說法,都是人們的猜測,假設,并不是自然的道理,不是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他說,具體事物有表有里兩個方面,這是“分一為二”;表里兩個方面構成具體事物,這就是“合二而一,“分一為二”和“合二而一”的關系,王夫之認為,“分一為二”是根本的,因為“合二而一”是“分一為二之所固有”的,這就是說,在對立統一規(guī)
律中,統一是以對立為基礎的?!盁o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觀點(77):南宋朱熹說:“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耐磨合金產品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001
- 基于YOLOv7改進的PCB缺陷檢測算法研究
- 共情傳播視角下殘障題材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策略研究-以畢業(yè)作品《震后十五年》為例
-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靶向JAK-STAT1軸保護骨關節(jié)炎軟骨細胞的機制研究
- 鋁電解廢陰極碳在雙離子電池中的儲能機理及調控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國粉煲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年紡織行業(yè)主要挑戰(zhàn)及應對措施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管接式傳感型黑白水位計行業(yè)發(fā)展研究報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國穿孔活動扳手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空心管藤席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中級維保全部抽考題
- 2025年中醫(yī)針灸學主治醫(yī)師-中醫(yī)針灸學考試題(附答案)
- 老年人安全用藥與護理
- 黑色三分鐘生死一瞬間第9、10部
- 適老化住宅改造服務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 《水利工程白蟻防治技術規(guī)程SLT 836-2024》知識培訓
- GB/T 45236-2025化工園區(qū)危險品運輸車輛停車場建設規(guī)范
- 新地基基礎-基樁靜荷載試驗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致敬英雄》課件
- 房地產開發(fā)項目資金監(jiān)管協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