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百校聯賽”一等獎_第1頁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百校聯賽”一等獎_第2頁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百校聯賽”一等獎_第3頁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百校聯賽”一等獎_第4頁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百校聯賽”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奧巴馬宣誓時按的書是?情境導入《圣經》美元上的……我們信仰上帝米蘭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坎特伯雷大教堂-英威斯敏斯特教堂-英王加冕處梵蒂岡梵蒂岡梵蒂岡前任教皇保羅二世去世現任教皇本篤十六現任教皇本篤十六世

時間:中世紀“中世紀”也稱中古,史學上通常指封建時代,即介于古代奴隸社會與近代資本主義之間的時代。主要適用于歐洲。地點:歐洲角色:天主教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的主要教義原罪救贖人類生而俱來的、洗脫不掉的“罪行”。上帝派遣其獨生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做犧牲拯救人類。探究1:天主教的發(fā)展歷程-從下層宗教到大一統(tǒng)神權;時間1、1世紀發(fā)展特點誕生于西亞,下層宗教;2、4世紀初演變?yōu)榱_馬帝國國教3、5世紀后和日耳曼王權結合,繼續(xù)發(fā)展4、11世紀初分裂為東正教和天主教5、11世紀起教皇確立對西歐大一統(tǒng)神權統(tǒng)治問題探究“十字軍東征”1)天主教加強教會整頓,建立龐大分支;2)組織遠征,擴大勢力;3)炮制教權高于主權理論;4)各國割據,王權衰落,戰(zhàn)亂頻繁,信徒盲從。羅馬教皇紅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信徒上帝教皇權力好比太陽,國王權力猶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陽借來的。

——教皇英諾森三世探究2、從以下材料,結合教材看天主教建立神權專制的成因?有組織有行動有理論有環(huán)境第一幅圖兜售贖罪券圖片反映了天主教在哪個領域控制權?這個領域控制權的具體表現還有什么?經濟領域。天主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占據了各國土地的1/3。向民眾征收什一稅和兜售“贖罪券”以搜括錢財。第二幅圖卡諾莎之辱這個圖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問題?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級森嚴的教階制度,羅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紅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另一方面教權凌駕于王權之上,教會不斷地干涉各國的政治權力。

第三幅圖第四幅圖中世紀圣母像這個圖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問題?思想文化:教會占據著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統(tǒng)治地位。天主教神權在中世紀占統(tǒng)治地位以上四幅圖都在說明一個什么問題?愚人船

荒宴中縱情聲色的修女和修士們,他們正試圖咬下懸在空中的糕點。6世紀初羅馬教廷每年從德意志搜刮的財富要高出德意志中央政權年財政收人的20倍。華麗的祭壇第五六幅圖

主教的俱樂部油畫

主教的宮邸艷麗奢華,追隨者們在一同“探討”球藝的問題。他們把教會變成了一個奢靡的俱樂部,優(yōu)雅的談論著藝術、音樂和戲劇。卻少有提及信仰的問題。第七幅圖問題:從第五、六、七幅圖,大家可以獲得什么歷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搜刮財富用于享樂,不利于資本的原始積累,已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拔锉叵雀笊x,教會之所以出現改革的訴求,皆因自身的腐敗”天主教會的墮落和殘暴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引發(fā)了反對天主教的宗教改革運動。根據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摘自《西方宗教史》探究2:天主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表現?成因?影響?(一)、表現---?問題探究(二)、成因---?(三)、影響---?1、經濟搜刮-土地、什一稅、贖罪券…2、政治專權-推行教權高于主權-典型例證:“卡諾莎”。3、思想專制-壟斷教育,闡釋《圣經》;愚民政策;4、社會生活-從生到死。

教會整頓,機構龐大;組織遠征,勢力拓展;各國割據,王權衰落;炮制理論,干涉內政;社會動蕩,信徒盲從。

嚴重阻礙各國經濟發(fā)展、政治獨立、文化進步。圖片反映了什么信息?舉例說明。這種斗爭在形式上和內容上有什么特點?實質是什么?有何影響?1反封建的“異端”受火刑。胡司2形式:披著宗教的外衣。3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教會。4

反映了市民階層爭取政治權利、發(fā)展工商業(yè)的要求。

內容:純潔教會沒收財產第八幅圖回憶必修三文藝復興影響的是那些人?廣大市民階層是否能在文藝復興中獲得思想解放?1影響了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2不能。因為文化水平有限。第九幅圖探究3:宗教“異端”的主要主張和影響?-教改先聲。1、時間?問題探究12-15世紀2、代表?法國;英國威克夫里;捷克胡司運動。3、主張?*經濟上-*思想上-*政治上-*儀式上-4、結果?火刑處死。5、影響?挑戰(zhàn)神權;反映愿望;推動教改。*沒收教產;*獨尊圣經;翻譯圣經。*限制教權。*簡化儀式。第十幅圖中世紀商人的生活結合教材說明圖片反映了當時的商人的生活狀況如何?商人日益富有,人數不斷增加。結合必修二專題五說明當時的經濟生產狀況有何新變化?資本主義經濟萌生,資產階級開始興起。探究:14~16世紀的西歐經濟、階級、思想、政治變化有哪些?這些變化和宗教改革的關系?14~16C西歐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新貴族出現呼喚強大民族國家各國君主富國強兵加強集權天主教會經濟、政治、思想、社會專權成為眾矢之的。

文藝復興解放思想探究4:西歐向近代的過渡-動力對外貿易殖民擴張宗教改革勢在必行宗教“異端”運動推動。*概括宗教改革的社會背景?實質?總結歸納1、從天主教會地位看-2、從西歐社會發(fā)展看3、從宗教改革先聲看4、天主教會自身情況1、從天主教會自身看-天主教會是最大封建主,其經濟搜刮、政治專權、思想愚昧、社會控制阻礙了西歐各國經濟發(fā)展,民族獨立和思想進步。即天主教會阻礙了歐洲社會進步。--客觀障礙。2、從西歐社會發(fā)展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形成,民族國家加強集權,文藝復興的思想解放為宗教改革準備了多種基礎。--根本動力。3、從宗教改革先聲看-中世紀的宗教“異端”運動為宗教改革奠定了一定基礎。--改革先聲。4、天主教會日益腐化,與新興階級、廣大人民、各民族國家矛盾日益激化。-直接原因。宗教改革運動實質上是一場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社會政治運動。改革背景神權統(tǒng)治:中世紀的歐洲,羅馬教皇確立了對歐洲的神權統(tǒng)治:經濟有特權、政治壓王權、思想壟教育、社會廣影響。宗教異端:以法國、英國、捷克為代表的宗教“異端”:反映市民階層愿望,對神權統(tǒng)治形成有力挑戰(zhàn)。渡向近代:

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資產階級、新貴族興起、要權;文藝復興促進思想解放,沖擊精神枷鎖。在14、15世紀,天主教會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最根本的原因是A、天主教會的腐敗B、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發(fā)展C、進步人士認識的提高D、各國王權的軟弱鞏固練習2.基督教產生于()①羅馬及其周圍地區(qū)②巴爾干半島③小亞細亞④巴勒斯坦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3.遭受“卡諾莎之辱”的西歐君主是()A.英國國王B.法國國王C.西班牙國王D.德意志皇帝鞏固練習4.歐洲中世紀曾經被稱為籠罩著宗教靈光的“黑暗時代”。以羅馬教廷為首的天主教會處于當時歐洲“萬流歸宗”的地位。這一時期天主教會勢力擴大的措施或因素有()①整頓教會拓展勢力②組織十字軍東征③封建割據勢力強大,王權衰弱④教權高于王權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D5.教皇英諾森三世說:“教皇權力好比太陽,國王權力猶如月亮,它的光是向著太陽借來的”。這句話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權力是從教皇的權力中分化出來的B.天主教迫使各國統(tǒng)治者聽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權統(tǒng)治C羅馬教會統(tǒng)治一切,影響世俗社會的每一個方面D.人們既是國家的臣民,也是教會的子民6.“誰若殺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個親屬,只要交納5~7枚金幣,便可洗凈罪惡了?!辈牧霞畜w現了()A.天主教會政治勢力強大B.天主教會憑借權力搜刮錢財C.天主教會壟斷了文化教育D.天主教會征收“什一稅”BB7.下圖中,你可以得到的最準確的信息是A.天主教會與封建王權爭奪權力B.教會向信眾榨取“什一稅”C.教皇懲處持“異端”思想者D.封建王權屈從于教權8.下列關于宗教神學與人文主義的對比,錯誤的是()A.以神為中心——以人為中心B.禁欲和來世——現世的享受C.自由平等——等級觀念D.蒙昧主義——理性和科學卡諾莎晉見DC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羅馬教皇的斗爭中失利,被教皇開除教籍,國內諸侯乘機反叛。1075年1月,年僅26歲的亨利四世帶著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諾莎城堡,站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