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學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2100字】_第1頁
【深度教學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2100字】_第2頁
【深度教學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2100字】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深度教學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1國外研究現(xiàn)狀國外只有較少學者對深度教學進行了研究,他們大多數(shù)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研究了深度學習,進而探討了深度教學。深度學習與深度教學密切相關、相互依存,所以在這簡單敘述一下國外有關深度學習的研究。2000年,學者Entwistle通過問卷法和訪談法,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學習模式,且分別對應三種學習層次;其中,機械練習對應著淺層學習,意義學習對應著深層學習,成就驅動對應著策略學習;而且,其通過調查和訪談的基礎,開始研究如何通過教學和評價來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提出在教學中要構建知識框架體系、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注重學生的新舊認知沖突與聯(lián)系、學生的反思評價過程在實踐中完成等(Entwistle.N,2000)。國外對于深度教學的研究,從本質上來說是應對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2019年,學者MehdiDavariTorshiz和MostafaBahraman研究了關于同伴對深度教育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伙伴之間進行合作學習更能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兩位學者強調了合作學習對深度教學的重要性。(MehdiDavariTorshizi,2019)我們可以看到國外深度教學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深度學習到應對深度學習策略——深度教學的研究階段。但是關于深度教學與地理學業(yè)成就的相關性分析并沒有過學者進行研究。2國內研究現(xiàn)狀有學者專門研究了中學地理深度教學的概念,焦孟娟、荊延德認為中學地理深度教學以地理核心內容為載體,旨在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挖掘教材內容、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整合地理知識,完善深度探究的教學主題,通過精心設計情境問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獲取地理知識,樹立運用地理思維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10]。馮虎、劉丹強調中學地理深度教學是以建構主義、認知心理學和情境教學理論為基礎,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創(chuàng)造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地理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研究、科學探索、體驗思維的訓練,為學生學習地理創(chuàng)造深刻情感體驗的教學[11]。王芯芯主張中學地理深度教學就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知識內涵的豐富價值,引導學生超越表面的知識符號進入地理知識的內在邏輯和意義深度,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能力,形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觀[12]。蘇晨和高超認為,中學地理深度教學是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基于地理的核心概念,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課程內容為教學主題,以實現(xiàn)地理知識結構化和情境化的教學[13]。還有學者研究了中學地理深度教學的策略,張新認為第一要捕捉鮮活素材,深度激發(fā);第二要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深度體驗;第三要引導定量分析,深度探究;第四要整合邏輯框架,深度建構[14]。陳亞麗和李文田認為實施地理深度教學第一要緊扣地理教材;第二要關注理解性知識;第三要注重內省和反思;第四要構建新型師生關系[15]。劉崇和張爽認為實施中學地理深度教學的策略一是放慢課堂節(jié)奏,進行沉浸式教學;二是增強教師感召力,進行對話式教學;三是挖掘地理圖像深度內涵,進行探圖式教學[16]。關于學業(yè)成就的研究,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為家庭、學校、個體是影響學生學業(yè)成就的重要因素。但是關于地理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因素研究比較少,周洪祥、許梅認為影響學生地理學業(yè)成就的有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性別差異,非智力因素又包含學習動機、學習意志、學習興趣,外部因素包含學校、家庭、社會因素[17]。有些學者從學生自身角度研究了影響學生地理學業(yè)成就的因素,張子江、楊洋等認為筆記質量、智力、效能感、興趣等的影響地理學業(yè)成就,其對地理成績的作用強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筆記質量、智力、效能感、興趣[18]。邵靳、徐晶晶通過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得出影響中學學生地理學習成就的非智力因素主要為自我評價、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19]。曾曉丹認為影響中學地理學業(yè)成就的非智力因素有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自我效能感和學習習慣[20]。劉文飛從外部環(huán)境研究了影響學生中學地理成就的因素,他認為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師生關系可以影響學生的地理學業(yè)成就[21]。雖然國內外都有學者對深度教學及策略進行了研究,但是關于深度教學與地理學業(yè)成就關系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基于此本文對深度教學與中學地理學業(yè)成就的相關性進行探索。參考文獻[1]路洋,趙清.中學地理深度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分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18):3.[2]朱承熙,慈雯迪,位宗.基于情境類型學的地理試題情境等價性研究[J].地理教學,2021(8):6.[3]馬莉莉.微課程教學法促進地理深度學習發(fā)生——以《農業(yè)的區(qū)位選擇》一課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2):5.[4]劉霞.基于深度教學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初探[J].科學咨詢,2021.[5]陸才穩(wěn),孫漢群.高中地理深度學習的三階段[J].教學與管理,2020(4):3.[6]李素珍.深度教學理論指導下的高三地理復習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24):1.[7]王成,秦年秀,朱茂瓊,等.基于深度學習理論的地理學習策略——以人教版《鄉(xiāng)村和城鎮(zhèn)》教學為例[J].廣西教育,2020(26):3.[8]林閩峰."互聯(lián)網+深度學習"的初中地理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2(3):3.[9]梁亮峰.問題導向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10):3.[10]褚慧敏,劉峰.高中區(qū)域地理深度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16):38-41.[11]毛秀英,羅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