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青少年人格缺陷的形成_第1頁
淺談青少年人格缺陷的形成_第2頁
淺談青少年人格缺陷的形成_第3頁
淺談青少年人格缺陷的形成_第4頁
淺談青少年人格缺陷的形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青少年人格缺陷的形成

根據(jù)現(xiàn)代犯罪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人類的行為是基于一定的個性,而每個人的個性都是不同的,所以他們的行為習慣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诖宋覀兛芍?大多數(shù)青少年犯罪行為的產生其實并非偶然,青少年罪犯也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礎,只不過它似乎顯得帶有某種程度的非理性或者破壞性的犯罪傾向,一旦在外界特定因素的刺激下,其“蓄謀已久”的行為將頓時迸發(fā)。因此,欲探求青少年犯罪行為的形成機理就必須究其根本,研究青少年犯罪人格的誘因,對于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提高案件偵破效率、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均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事實上,青少年犯罪人格并非新設詞匯,只是由于其形式多樣,所以很難對其概念進行具體界定罷了,但青少年犯罪人格的成因尤其是家庭環(huán)境因素卻是有據(jù)可循的。眾所周知,青少年人格的養(yǎng)成會受到先天與后天兩方面因素的左右,其中后天因素包含家庭、學校和社會三重要素。學校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兩大因素的重要性在此毋庸贅言,但由于二者相對于家庭因素具有某種復雜性和隨機性,所以通常情況下很難為人所掌控。而比之二者,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課堂,且家庭因素由相對穩(wěn)定的家庭結構、成員關系和角色所構成,因此更為穩(wěn)定且單純。所以本文將以家庭環(huán)境因素作為思考維度,力圖探求青少年犯罪人格形成的內在緣由。一、基于青年犯罪生成研究的基本前提,對一些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一)人格不穩(wěn)定何謂人格?學界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美國著名社會學家伯格(JerryM.Burger)將其定義為“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和發(fā)生在個體身上的人際過程”,即與突出個體特性的性格不同,人格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且它更強調個體對外界環(huán)境做出反應的過程。換言之,人格是發(fā)生在個體內部,指導和影響著個體行動、感知和認知的過程,故對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二)人格狀態(tài)與人格障礙的中間狀態(tài)不同對于人格缺陷這個概念,不少人偏愛將其等同于人格障礙,將其與人格健全和精神健康完全對立。但我們更傾向于把它視為普遍接受的良好人格狀態(tài)與人格障礙的中間狀態(tài),或者說是具有人格障礙的傾向,例如悲觀、焦躁、冷漠、自負和孤僻等,這些情緒狀態(tài)幾乎在所有人身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而大部分情況下都并沒有達到病態(tài)的程度。之所以如此定義,是因為它能夠體現(xiàn)出人格發(fā)展連續(xù)性的特征,讓我們更好地從中尋找到人格障礙甚至犯罪人格的深層次原因。(三)不同誘因人格異常的人的人格發(fā)育意義人類一般在18歲左右會形成相對成熟且穩(wěn)定的人格。所謂的人格障礙是指發(fā)育過程的偏離(通常發(fā)生在18歲之前),而人格改變即是在成熟人格基礎上的改變(通常系器質性疾病作用的結果),因此說,具有不同誘因人格異常的人在其人格形成、發(fā)展以及外在表觀上是有本質區(qū)別的。(四)個人人格與犯罪由于分類依據(jù)及學說架構的不同,心理學專家和犯罪學學者對犯罪人格這一概念的含義至今仍未達成一致意見。李玫瑾教授基于犯罪人格的本質屬性將其闡述為“與犯罪直接有關的人格問題,但不是所有與犯罪有關的人格問題都是犯罪人格問題”。相較于其他學者的定義,此種表達方式不僅明確了犯罪人格的基本特征,也強調了犯罪人格與犯罪行為之間聯(lián)結的必然性,從而使犯罪人格的研究范圍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限制,且更加精確。然而,必須強調的是,犯罪人格常常是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的刺激下才外在地表現(xiàn)出來的,而并非源自于犯罪行為發(fā)生或者即將發(fā)生之時,因此其人格特點也并不一定是個體人格特性的常態(tài)。事實上,犯罪人格會長時間隱藏于個體自身人格之中,只有在特定因素的誘導下才會表現(xiàn)出來并發(fā)揮效用。因此,犯罪人格應理解為存在于個體人格特性之中的,能夠在外部誘因的作用下直接導致犯罪行為的人格特點的總和。除此以外,筆者認為犯罪人格中的“犯罪”一詞也應該做進一步地詮釋,因為這里的“犯罪”與我國刑法學中所說的犯罪畢竟存有本質差異。犯罪人格產生雖在一定的道德標準之下,但并不存在較大的地域性差別,因此此處的“犯罪”應解釋為主動超越人類常規(guī)道德底線的行為。二、家庭環(huán)境因素之一:家庭結構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一)家庭模式與青少年人格形成的關系社會學家潘允康先生將家庭結構準確地定義為“由家庭中全體分子和各種角色所形成的綜合關系”,具體包括家庭人口要素和家庭模式要素。家庭人口要素是指家庭規(guī)模,而家庭模式要素則會因分類依據(jù)的不同(比如家庭事務權利、配偶對數(shù)、居住地的從屬性等),而代表著不同的內涵,但必須明確的是,唯有后者才是真正決定青少年人格形成趨向的關鍵。譬如西南大學心理學學院張進輔教授在對家庭結構和兒童人格特征關系的研究中,對家庭結構的闡述就主要是通過對家庭模式的界定來進行分類的,即根據(jù)家庭結構完整與否分為正常結構家庭與特殊結構家庭,而特殊結構家庭則依據(jù)家庭結構的多元化以及與兒童人格關系的密切性分成單親重組家庭和留守寄養(yǎng)家庭兩種,他們認為“不同的家庭模式的確能夠影響到青少年人格的塑成,特別是不良的家庭模式對青少年人格形成所造成的危害是潛在而巨大的,從這方面來看,在某些相對極端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招致犯罪人格的最終產生。”因此生活在離異、重組和留守寄養(yǎng)家庭中的青少年與在其他家庭模式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群體相比,普遍缺乏安全感,與家人之間的交流也似乎更匱乏,加上他們幾乎感受不到來自于社會生活中的溫暖,社會也不能及時對他們寄予關懷,因而其人格發(fā)展逐步邁向極端。(二)存在創(chuàng)傷性因素在青少年人格形成的過程中,不得不提到其家庭結構穩(wěn)定性的問題,因為在不穩(wěn)定的家庭結構中,絕大部分的變數(shù)都是消極的,如離婚、遺產繼承糾紛等,并且這些因素雖然主要由成年人引起,但通常最終的結果都會波及子女。一旦這些家庭變故完全違背子女的意愿時,對其身心發(fā)育所造成創(chuàng)傷可能在短時間內都無法愈合。更加嚴重的是,父母給子女帶來的不良印象會使其在不能辨明是非的情況下盲目模仿,家庭的變動也會讓子女逐漸失去安全感和與外界溝通的欲望,甚至其個性向無法預知的極端蔓延,這也是為何單親家庭的孩子易萌生心理問題的核心之所在。因此,在不穩(wěn)定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于成年之后多產生人格障礙或者犯罪人格也就不足為奇了。三、家庭環(huán)境因素2:家庭成員對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劑(一)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子長輩對晚輩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家庭教育上。有人曾主張家庭教育僅限于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言語教導或者對特定事件是非的指正上,而筆者認為此種論說是過于狹隘的,真正的家庭教育應主要來自于父母的潛移默化。而且與學校教育、社會影響所不同的是,家庭教育因家庭而異,其方法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模糊性。一方面,家庭教育所針對的對象是家庭中的特定個體,而教育的施加者亦為家庭組成人員,即使排除遺傳因素的影響,這也決定了教育施加者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對子女人格的塑造產生左右。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方法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它不像學校教育那樣嚴謹,更不像社會引導那樣有普遍影響力。因此,由于共同日常生活的時間遠遠超過有意識的說教的時間,所以相對于有意識的言傳身教而言,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在無意識的情形下進行的。家庭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習慣,故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人格養(yǎng)成的重要性及影響力是學校教育所無法替代的,沒有任何教育形式能像家庭教育一樣貼近受教育者,同樣也沒有任何一種教育的內容比家庭教育更能直接影響到個體人格的發(fā)展。但在此必須指出的是直接撫養(yǎng)者的受教育程度往往直接決定著家庭教育質量的高低。毫無疑問,高質量的家庭教育在同等條件下更有助于未成年子女的人格穩(wěn)定發(fā)展。但客觀來講,時下有相當數(shù)量的孩子是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撫養(yǎng)帶大的,因受到中國近代以來國情的局限,老一輩人大多未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其教育思維往往也較為保守,因而各種溺愛行為充斥著晚輩的整個成長過程。(二)幾年的關系1.改變、生長、去同化的心理狀態(tài)有研究表明,3到7歲的兄弟姐妹之間平均每小時要發(fā)生3.5次沖突,但實際上這并沒有對家庭和睦造成多么惡劣的影響,反而可能會讓同輩人之間甚至整個家庭的感情紐帶變得更加緊密。因為在吵鬧過后,孩子們仍然要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誰也無法擅自脫離出整個家庭,這就意味著他們必須對自身做出改變,主動地適應身邊的環(huán)境,而在他們打磨自己個性的同時,也在無意中使自身人格得到了鍛煉,因為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非獨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們都要與身邊的人主動溝通甚至共享,所以對于這些孩子的社會能力來說,他們所得到的遠遠多于其由于爭搶所失去的。但即便如此,我們也應對該問題作辯證的分析,即兄弟姐妹間的“明爭暗斗”也具有弊端。第一,因年幼者缺乏基本的辨別能力或者屈服于年長的權威之下,容易盲目聽信其誘導,故年長者的一些壞習慣可能會成為年幼者模范的對象。第二,“去同化”心理普遍存在。追求與眾不同是每個青少年的天性,因此他仍時常會對生活中的一些“榜樣”形成抵觸情緒,從而在某些方面發(fā)展成與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行事風格,此種現(xiàn)象稱之為“去同化”心理。雖然家長們往往出于鼓勵的目的而采取比較式說教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但大量事實和實驗證明,這樣做極易引起子女的抵觸心理甚至自卑情緒,特別是彼此年齡越相仿,此種反應就越明顯。2.情感方面的問題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多數(shù)家庭開始步入獨生子女時代,成長于這樣家庭環(huán)境中的青少年所享受到的優(yōu)厚待遇(不僅僅指物質水平)是非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無法想象的。由于家中僅此一“寶”,整個家庭幾乎完全以孩子為中心。雖然表面上獨生子女們生活在如此舒適的氛圍中,有利于他們發(fā)展的各種資源也在不斷豐富,但這種處境在令人羨慕的同時也是相當危險的。其一,生活在如此環(huán)境下的孩子具有更強的依賴感,欠缺獨立處事的能力,一旦面對窘境,容易產生極端的想法,容易以過激的方式解決事端。其二,父母對子女時常不吝溺愛,常竭盡所能地滿足其一切物質需要,但迫于生活壓力,他們與孩子相處與溝通的機會往往很少,忽視了對其精神層面的培育。生活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環(huán)境下的青少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感和分享意識,長此以往,思想相對閉塞的他們也很容易形成人格缺陷。因此,不論是獨生子女還是非獨生子女,個體成長過程中精神的滿足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則在其穩(wěn)定的人格形成之后,其人格弱點就很容易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中被特殊的環(huán)境無限制地放大,其形成犯罪人格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四、施展才華的原因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在扮演著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而這些角色正好決定了其施展才華的空間,成為個體間社會地位逐步拉開差距的根本原因之一。作為社會角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家庭中扮演何種角色無疑也會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人格傾向。(一)人格分類對個體個性發(fā)展的依賴大多數(shù)同卵雙胞胎中年長的個體往往在心智發(fā)育方面都要比幼者成熟,雖然兩個胚胎的形成是同時的,但二者在個性發(fā)展上的差別仍是存在的,而引起這些異樣的原因即為他們從小被分別賦予的家庭角色不同——年長者總是被要求有責任照顧年幼者,久而久之,前者的責任能力要明顯強于后者,而后者則表現(xiàn)出更多人格上的依賴心理。(二)青少年的心理面對能力一般自低,與不良誘惑拒收量更高。據(jù)數(shù)字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我國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就是家庭暴一般情況下,家庭生活中扮演相對重要角色的個體往往表現(xiàn)出更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們對外界不利刺激的抗拒力的上限也越高,而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較之以往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便是如今的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鮮有擔當,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因而其抵御不良誘惑的能力也就越差。五、青少年犯罪人格的預防論證家庭環(huán)境因素對于青少年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以及導致犯罪人格形成的可能性的實踐意義在于如何據(jù)此預防青少年犯罪人格的生成。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穩(wěn)定的家庭結構的構建1.共同生活,建立家校在現(xiàn)代家庭結構統(tǒng)計中,夫婦核心家庭比重明顯上升,并已成為主流家庭模式,所以健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雙親共同生活,一起為孩子提供物質滿足和精神呵護。但對于離異或者喪偶家庭來講,家庭結構的完整性則需要由血親外的其他人參與并維護,但因先天的隔閡,外人一般很難在短時間內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因此在這種“退而求其次”的家庭模式下,親生父/母的呵護與關懷會是有效防止青少年在此過程中失去安全感和對家庭的信任的關鍵。2.堅持家庭中的家庭共同發(fā)展穩(wěn)定的家庭結構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到青少年的心理狀態(tài),對其人格的塑造與發(fā)展形成深遠的影響,所以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家庭結構是青少年成長環(huán)境的最根本要求。當然,家庭結構的穩(wěn)定常常取決于家庭中夫妻的和睦,這要求父母們在考慮自己的未來并作出抉擇的時候應主動、深入地考慮到對子女的責任。同時,在涉及到家庭重大變動的事件,對于子女們的意見或者情緒,尤其是在子女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的情況下,作為家長應該耐心地聽取并進行有效地交流,通過這種相互的尊重,增進子女對父母的信任感。(二)提高家庭的結構的穩(wěn)定性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家族關系不僅僅要求家族內部成員之間達成和諧相處的事實,更強調的是一種健康的相處方式。一是夫妻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