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虛實相生與心物交融_第1頁
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虛實相生與心物交融_第2頁
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虛實相生與心物交融_第3頁
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虛實相生與心物交融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虛實相生與心物交融

“虛實結(jié)合”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中一項重要的審美原則。清初笪重光在《畫荃》中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睖O汾在《畫荃析覽》中說:“人但知有畫處畫,不知無畫處皆畫,畫之空處全局所矣,即虛實相生法?!边@些話雖說的是繪畫,其實也適用于中國園林。其一,指由園林的實體與空間所蘊涵的園林之“道”,無論中國園林品類有多少,就其哲學基本精神而言,老莊之“道”就是一種有“大美”而“不言”的“虛”。這種園林之“虛”,實際上是人們在游園時所體悟到的因?qū)嵕岸鸬木裰A?;瘜嶓w為虛境,化有限為無限,以盡量引起人們對無盡自然的聯(lián)想,獲得豐富的感受,中國古典園林將自然界的虛情與實景交融統(tǒng)一,并引入建筑物主體的心靈深處,使主體在有限的建筑空間里靜觀,獲得“物我交融”的飄然脫俗的韻味。其二,在園林空間布局中處處涉及虛實,運用“借景”、“虛景”等手法使迂回曲折的景色變化無窮。對于造園,清代文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有過這樣一段精辟的論述:“若夫園亭閣樓,套室回廊,疊石成山,栽花取勢,又在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不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廣石多,徒煩工費。”所謂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其目的無非是造成一種幻覺,生出一種奇境。一、“真”與“實”的統(tǒng)一道家的空間意識,以自然無為的“道”為尺度,“萬物萬形,其歸一也,由天乃一,一可謂與”,這里的“無”即老子的“道”,老子說它“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若“有”若“無”,卻主導著萬物的流動運化,衍生出不竭的生命和豐富的生命形態(tài),莊子說道虛而待物,唯道集虛,可見道是“有”和“無”、“實”和“虛”的統(tǒng)一。漢代淮南王劉安在《鴻烈》中云:“天地無形,馮馮翼翼,洞洞漏漏”,它虛無飄渺,卻又因宏大連續(xù)流動的客觀存在而被感知,因此道家的“無”主要是一個抽象而模糊的空間概念,而這種空間的進一步延伸即呈現(xiàn)空間意識清晰化與自然化的雙重特征。晉代阮籍曾說:“山靜而谷深,自然之道也”,這里的“道”,是指自然實體和具有“深”感的有形空間,這種強烈的自然意識與空間意識,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shù)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即開始注重建筑、庭院與自然空間的交流,反映在視覺上,其空間是空靈且滲透的。受道家哲學的影響,中國的建筑“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在園林藝術(shù)中,建筑物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室之用”,還須可游、可行、可望、可思。莊子的“象罔”突破了孤立有限的境象,提倡創(chuàng)造虛幻的境象以象征宇宙人生的真諦。而司空圖論“境生象外”、“得其環(huán)中”,這就表明主體應道出具體實在的物象,使內(nèi)在的精神與外部景象相融相通,再造出虛靈的世界,實現(xiàn)對意境的體悟,從而把握住“道”,達到莊子所追求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人與自然的和諧貫通境界??梢?,這里的“虛”和“無”,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容納了萬物的精神性的“實有”。于物而言,指的是內(nèi)含于境象中的意,于人,便是主體的情思,“實”和“有”,也非是具體客觀的存在物,而且是包含精神內(nèi)容的通透的實有存在。因此,虛與實的統(tǒng)一相生,成為核心的審美特質(zhì)和構(gòu)成原則。在園林中,代表實相的建筑物和自然山水,以真實的空間尺度表達著主體的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和狀態(tài),它起著樞紐的作用,決定著園林意境的整體生成。它一方面有著對自然景物“化實為虛”、“化虛為實”的糅合作用,另一方面,它又能將主體的情與自然的景醞釀合一,實現(xiàn)“反虛入渾”的境界。因此,園子里的亭臺樓閣廊榭等,一律都留有極大的空間,與自然山水相連,使二者相互吐納,從而“化實為虛”。如中國山水畫中亭臺樓閣橋等,皆以化實為虛,成為透空的部分,不是實有的部分,反而為山水中留出虛實、留出空白,茅屋瓦房的作用皆是如此。因此,園中的建筑物并不是完全的透空,它能“通望周博,以暢遠情”,人在“空虛”的氛圍中收納了它,并營造出廣闊的心理空間使之彌留,再創(chuàng)造出新鮮各異、飽含韻味、即物即真的美感體驗。它不僅限于此,它還緊緊與自然環(huán)境及相關(guān)的生活意緒聯(lián)系著,如李澤厚所言:“建筑群與自然山水溝通匯合起來,真實的建筑與生活意緒也聯(lián)系起來。”而園林中的自然山水花木,從表面看來,它們是宇宙的靈物,是園林主人借以表達心靈的寫照。以山水花木品性自喻,保持君子清凈高潔的品格,他們要在其間“暢神”,讓自然的靈逸之氣充溢內(nèi)心、超脫塵俗,以實現(xiàn)“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的“大我”。因此,自然山水在園林建構(gòu)中,主要是作為情的因素存在的,是文人們主觀情感的幻化和人格的象征。在欣賞園林時,人可以無所顧忌地袒露本性,以復歸心靈的獨立自主與和諧安寧,享受一種自在自主的生命的自然美感,進入一種自由和諧的生命和精神境界。它打破了建筑物這個靜止、質(zhì)實的空間形態(tài),將人從現(xiàn)實的有限空間引入時間的無限流動的遐思當中,從而化空間為時間,使靜中有動,給它注入舒展流走的動態(tài)情感;同時,它又以建筑為“眉目”,共同構(gòu)成了“虛情與實體”相結(jié)合的、富有生命力的景觀集合。園境就像禪境一樣,都是超然于外在物相之上,在心性的自由天地中建立起的境界。這種境界,并不是直接呈現(xiàn)于主體面前,而是需要主體用心靈去感受和體悟的,需要主體以虛靜的心態(tài),再創(chuàng)出新鮮各異的美感體驗,如在中國山水畫或自然山水景觀上,總能看到煙霧縹緲中的一座空亭。戴醇士有詩云:“群郁蒼,群木薈蔚,空亭翼然,吐納云氣?!睆埿}倪云林畫《溪亭山色圖》詩亦云:“石滑巖前雨,泉香樹杪風,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币蛔胀こ蔀椤熬晨占{浩蕩”的交點,凝聚精氣的淵源。在自然物象中獲得宇宙的天然真趣和生機,隨之“神與物游”、“物我交融”,最終進入“物我兩忘”的至境。二、中國園林景觀美與建筑、樹木、園林要素中國園林的藝術(shù)特色在于含蓄抒情、富于繪畫美,其妙在曲,欲露先藏。園林中的參差布局,虛實對比,組成園中有園,變化的空間序列成為旋律上的起伏收斂?!敖杈啊薄疤摼啊笔箞@林景色變化萬千,猶如一幅幅構(gòu)圖完美的立體的畫,無聲的詩。園林里的建筑以“空”“靜”的優(yōu)勢為主體提供了恰當?shù)奈锼@林中“山窮水盡處,一折而豁然開朗”,這是虛中有實;而“開門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實無也,設矮欄于墻頭,如上有月臺,而實虛也”,這是實中有虛。大小虛實亦真亦幻,則園之奇景,異境全出。因此,造園中之虛實、大小關(guān)系,乃中國傳統(tǒng)園林獨特之風格。如園林中堆土成山,“未山先麓,自然地勢之嶙嶒”。峰石宜近觀,抬頭仰視,則藍天、白云遂為皆景,峰石好似插入云霄。假山宜隔水遠望,山形之起伏,花木之茂密,既在眼前,又在水中。隔水觀山,風搖水動,山形水影,一實一虛,互為映襯。又高處建亭,植高樹,低處鑿池配矮木,則高者更高,低者更低。小水面置橋,或貼水而建、或一板三折、或點石數(shù)塊,則小水面不覺其小;大水面置景,或長堤臥波、或拱橋高立、或島嶼點綴,如此布置,則大水面亦覺更大。前者似分非分,后者分而又合,合中有分,分中有合,使人難辨大小與真假。至于建筑、花木亦可在平常之中,見出不平常之處。中國園林景觀美包含著廣泛的內(nèi)容,不僅限于園中的實在物質(zhì)景觀。園林藝術(shù)還通過巧妙的“借景”、“虛景”的種種方式、技巧,使建筑群與自然山水的美溝通匯合起來,而形成一個更為自由開闊的有機整體的美。連遠方的山水也似乎被融入這人為的布局中,山光、云樹、帆影、江波與建筑群形成一幅有虛有實、深遠含蓄的美妙畫境。如北京的頤和園,就是把背后的玉泉山以及遠處隱約可見的西山作為“借景”,使整個景觀體現(xiàn)出無窮的意味和幽遠的意境。南朝齊國的謝朓曾說:“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即運用框景,以庭院上空邊界將遠山、喬林引入庭院。晉代陶淵明也說過:“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然”,借助庭中古柯,突破庭院的封閉感。中國園林景觀要素的多樣化,在于把自然天空的日光月華、春來秋往、風蕭雨霏、云煙霧靄等引入園中共賞。歷史上有許多非常感人的詠園佳句表達了對這種“虛景”的特別關(guān)注,如:“遙望隔庭修竹,時作瀟湘雨聲”;“日照池光淺,云歸山望濃”;“清雪帶風斜,豈若天庭瑞”等,都借自然之風、雪、雨以獲得一種情致。大自然使這種“虛景”在任何文化圈的園林中都存在,問題是人們是否能有意利用它們?!疤摼啊痹谥袊粌H是一種從園林中獲得的感受,也是造園藝術(shù)主動的追求。一位著名文人兼造園家說:“園以內(nèi)丹青紫翠,無所不歸我刺繡。園以外輕煙薄霧,無所不入我烘然?!敝袊鴪@林常以名稱題刻來點明景點的審美意義,許多景點的命名,如“待霜”、“聽松風處”、“煙雨樓”、“梨花伴月”、“萬壑松風”等,突出了多種“虛景”的價值。園林中水面、鏡面上的反射和映襯,都可能生出幻境,所謂“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及。靜亦動,動亦靜,變化萬千,趣味無窮。園林中的“影”有月影、花影、樹影、人影、山影、塔影等。以“鏡”得影的,如清代袁枚所筑的隨園,園中“小倉山房”,“陳方丈大鏡三,晶瑩澄澈”,庭中花鳥樹石,寫影鏡中,正是“望去空堂疑有路,照來如我竟無人”。又以各色玻璃,如白、綠、藍、紫等安于窗上,則窗外景色或“秋水長天,一色暈碧”,或“云霞散綺,斑瞵炫目”,五光十色,山水花木、亭臺樓閣皆成異景。蘇州網(wǎng)師園瀕池而建,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各有特色,朝午夕晚一日四時萬千變化,不僅地上有實景,水中亦有倒影,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建于水巖高處,突出于池中的“月風來”亭中置大鏡一面,其對面射鴨廊之花木、山石、人影均入鏡中,人坐亭中,頓覺景色宜人,空間亦不覺局促。亭前水波清澈,漣漪蕩漾,是中秋賞月的佳處,其名亦取韓愈“晚色將秋至,長風送月來”之句意。鏡中景、水中月,正是此處之妙。各種借景豐富了園林景觀層次和含義,不時更替的“虛景”成為園林深動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使人暢懷于雨滴竹林和霧障樓臺的虛實交映,感受自然輪回生化的美、光色風音變幻的美、煙氣潤物沁心的美。宗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