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楊柳青年畫機器時代的手工堅守_第1頁
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楊柳青年畫機器時代的手工堅守_第2頁
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楊柳青年畫機器時代的手工堅守_第3頁
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楊柳青年畫機器時代的手工堅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楊柳青年畫機器時代的手工堅守

雖然工作量很長,但它有著密集的生活、豐富的審美情趣和豐富的情感,以及古人不為人所知的秘密而設的指令。大機器的轟鳴,只有那些有人性的人才能聽到。馬年春節(jié)前的津門楊柳青鎮(zhèn),家家點染,戶戶丹青。娃娃豐腴,鯉魚肥碩——一張“蓮年有馀”已經有了飽滿的墨線。兩個年輕人端著小瓷鐘、坐著木板凳,慢慢地暈染著娃娃的臉頰。上午的光線正適合上粉著墨,年已花甲的楊柳青傳人霍慶有在制作中的年畫前踱步。等到年輕人的工作完成,他將一一給畫中的娃娃“點睛”。雖是寸長之地,但卻有眼仁、眼肉、眼青、眼白的復雜區(qū)別,需要前后十幾道工序。年輕人說,“這個,必須由霍老師親自完成”。楊柳青年畫在這里傳承了數百年,藝術上開出了繁花勝景,文化上亦培養(yǎng)出了一種對傳統(tǒng)的虔敬。包括這十幾道工序的“點睛”,楊柳青年畫的制作如同一場儀式———版,要杜梨木;紙,是四尺宣;畫,須“貢尖”的品相;勾、刻、印、畫要純手工制作。老手藝人們相信,每一道工序都是再創(chuàng)作,每一筆勾描都是在復活父輩和祖輩記憶。在一個大機器印刷甚至3D打印的時代,楊柳青年畫就這樣保持著一種傳統(tǒng)的倔強。木版藝術的傳承興于明,盛于清———楊柳青創(chuàng)始的確切時間和具體人物已經很難考證。確切的是,這種民間藝術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tǒng),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臺的形式,在歷史中獲得了越來越大的韌勁與彈性。經歷了戰(zhàn)亂和盛世、衰敗和復興、王朝更替和政治運動,五百年來野火不盡、春風又生。對于“玉成號”第六代傳人霍慶順、霍慶有兄弟而言,楊柳青年畫半個世紀以來的曲折發(fā)展,已經足夠跌宕?!皻v朝歷代都沒有重視年畫的,只有咱們黨和國家重視?!鄙鲜兰o50年代初,在接到來自政府復興年畫的資助后,父親霍玉棠這樣勉勵霍慶順。作為經歷戰(zhàn)亂的楊柳青老師傅,他找到了“景記”“新記”“靜記”的五位藝人,共同成立了“楊柳青年畫生產互助組”(后擴大為楊柳青畫店),開始了年畫的復蘇。1960年正月,周恩來總理視察了楊柳青畫店,作出了更好維護傳統(tǒng)文化的指示;幾年后,郭沫若先生又為楊柳青畫店題寫了店名。十多年間,更多的星星之火在楊柳青鎮(zhèn)亮了起來。這短暫的蓬勃最終因“文革”而結束。楊柳青的木制雕版或被刀劈火燒,或被充作他用,大量珍貴的“古版”就這樣散佚了。有雕版,才有楊柳青,霍玉棠試圖用自己的方法保住它們?!霸谠豪锿诹藗€大坑,從炕上扯下油紙包上木版,埋里面,再蓋上磚?!被魬c有回憶,“黑天,打著手電筒偷偷埋的”。埋著雕版的地方土質疏松,慢慢地竟下陷成一塊洼地,夏天一下雨,雨水都流向了那里。各自回憶起這一段時光,兩兄弟都發(fā)出一聲嘆息:“木版最怕悶和捂,結果很多都不能用了?!痹陉惲兄癜娴牡叵率?霍慶有向筆者展示了一塊當年曾被埋在地下的“古版”。與已經明顯腐蝕疏松的邊緣相比,雕刻完好的地方精致細膩,圖案上窗前觀花的童子與仕女表情靈動,連窗欞的雕花都是梅蘭竹菊各有不同。“可惜了。”他說?!艾F在都不知道這幅年畫叫什么名字?!焙迷?還有幸運的畫版保存下來?!拔母铩焙?隨著年畫文化的復興,大量散佚的畫版被找了回來,無論是政府牽頭,還是由民間自發(fā),古版的搜集和保護都日見成效。近年來,天津市西青區(qū)政府展開的木版年畫普查工作已征集了300多塊古舊畫版、20多件繪制工具,挖掘整理了1500多種畫樣。新世紀以來,年畫的傳承保護越發(fā)有了緊鑼密鼓的節(jié)奏:楊柳青民俗文化街建成,楊柳青木版年畫節(jié)應時而生,年畫作坊數量日漸壯大、文化衍生品日漸豐富。2006年,楊柳青木版年畫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楊柳青傳統(tǒng)藝術與藝術的沖突“一塊是水滸傳,一塊是大觀園?!被魬c有費力地將這兩塊大型的雕版移到筆者面前。六尺長的木版,場面宏闊卻細致入微———仕女的環(huán)佩,英雄的冠纓,如有叮當清音傳來。精細化與藝術化,是近幾十年來楊柳青年畫的發(fā)展趨向。早年間,年畫是貼在門上、灶上、水缸上的,“粗活”很有市場銷量。現在,年畫是裱在畫框里、掛在客廳里的,是文化展演、是外事禮品,精品化幾乎是必然的?!皬馁N年畫變成了掛年畫,”霍慶順說:“幾文錢的‘粗活’已經被市場淘汰了?!迸c時俱進,當然也會涉及另一個問題,如何創(chuàng)新?在傳統(tǒng)的娃娃題材、仕女題材、民俗題材和神話故事題材之外,這個世紀的楊柳青能不能容得下這個“新”?在楊柳青年畫協(xié)會會長李艷成看來,這是楊柳青今天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霸蹢盍嚯S著歷史的沿革,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變化,到目前為止的好多題材、畫樣,也都是在歷史中積累下來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曾有‘八個樣板戲’的年畫、‘學雷鋒’的年畫呢,家家過年都買?!痹谝淮魏{兩岸的文化交流中,李艷成靈感突現,將大陸贈送給臺灣的大熊貓“團團”“圓圓”和楊柳青傳統(tǒng)的“娃娃”畫在了一起。同是嬌俏可愛,一樣憨態(tài)可掬,兩種文化符號相遇,效果卻相當和諧,受到了臺灣同胞的普遍好評。不是每次創(chuàng)新都能這么成功。大多數情況下,“新”帶給年畫藝人的是一種雙重擔憂的復雜心緒。一項傳統(tǒng)藝術,沒有“新”,就沒有活力,但過于“新”,則會丟失傳統(tǒng)味道。更何況,“新”字背后,還可能跟著產業(yè)化和文化浮躁。而這個勢頭已經在年畫市場化發(fā)展的20年中凸顯出來,“膠印版、鉛印版、PS版、電腦噴繪版現在都有了”,霍慶順認為,“這也是年畫,但是是沒有價值的年畫”。“一個搞科技的朋友用機器給我刻的,一個是手工雕的?!痹诰薮蟮淖腊盖?他向筆者展示兩塊雕版。的確,即便外行人也一望便知,活靈活現的娃娃造型也掩蓋不住機器雕刻的呆板。守住文化的大本,只有通過這細致的“切磋”“琢磨”才能做到。傳統(tǒng)工藝的創(chuàng)新,也因此成為了更難拿捏的分寸。是堅持傳統(tǒng),堅持創(chuàng)新使用“絲版”作畫,就是一種令人糾結的“新”。楊柳青年畫數百年來都是木版年畫,木版與手繪被認為是它的重要特色,甚至由于杜梨木本身尺寸局限而造成的“接版與斷線”,現在也成了一種表明身份的文化胎記。以“絲版”代替“木版”,一種視角來看是創(chuàng)新,另一種視角來看是反叛。其實絲版作畫也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探索。對另一位楊柳青代表人物“年畫張”張克強而言,這種探索至少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拔乙婚_始也是按照傳統(tǒng)的技法去做。后來發(fā)現,因為市場的浮躁,現在的雕版者容易把畫家勾出來的線變形,這樣藝術魅力就大打折扣了?!睆埧藦妼P者說:“后來發(fā)現絲版更能復原畫家的線條,比如說范增的線,勾出來就是原原本本范增的線?!蹦景媸菞盍嗌矸莸囊徊糠?但在他看來,木版的使用也是當年歷史的條件所限。相反,絲版“勾出來的線條就像自己畫國畫一樣,藝術限制更少”,而且“也獲得了市場認同”,這在藝術上和市場上都顯現出一種現代的適應性。據說,辨別木版畫和絲版畫最簡單的方法是看題字。兩幅“蓮年有馀”放在一起比照,木版字跡能看出木紋,有樸拙感;絲版字跡沉實,有鮮亮感。至于風格,則是各花入各人眼。與霍慶順這樣堅定的木版畫傳承者相比,張克強似乎更愿意抽象地理解楊柳青的“版”,無論是一張絲網還是一塊木版,都是為了更逼真地呈現畫家的藝術水準。耐人尋味的是,不同的觀點并沒有撕裂這項民間藝術,兼容并蓄的文化容量是兩個人都強調的?!拔覉猿謧鹘y(tǒng)工藝,但這(和絲版)不矛盾,各有各的特長。”霍慶順說。傳承者們更關心楊柳青年畫所保有的文化味道———在大機器印刷時代對手工創(chuàng)作的堅持、在產業(yè)化浪潮里對作坊式制作方式的堅持。那些貌似麻煩的執(zhí)拗———“刷完要晾半年”“出畫最快也要一個半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