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二語文目標答案_第1頁
選修二語文目標答案_第2頁
選修二語文目標答案_第3頁
選修二語文目標答案_第4頁
選修二語文目標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選修二

專題一

1、詩詞四首

1、A

2、D

3、C

(解析:反應(yīng):事件所引起的意見、態(tài)度或行動;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觀事物的實質(zhì)表現(xiàn)出來。輕率:隨隨便便,沒有經(jīng)過慎重考慮;草率:不認真,敷衍了事。篡改:用作偽的手段改動或曲解(經(jīng)典、理論、政策等)竄改:改動(成語、文件、古書等)

漠不關(guān)心:形容對人或者事物冷淡,一點也不關(guān)心;漫不經(jīng)心: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4、C

5、縱觀毛主席的一生從來都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的理想是把世界范圍內(nèi)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進行到底,鋪開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在最大范圍內(nèi)團結(jié)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對帝國主義。為此,"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即是把中國革命的經(jīng)驗以及毛澤東思想傳送給他們,好使"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6、一個"莽"字,起筆意象萬千,雄渾壯闊,既形象地寫出了昆侖山的赫赫氣象、磅礴聲勢,又以擬人的手法表現(xiàn)了昆侖山性格的魯莽,為下文的"罪"埋下伏筆。(分析"閱"等亦可,只要言之成理。)

7、山、顏、端、看、寰、間、還、攀

8、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率領(lǐng)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過了38年重游,所以這么說。

9、①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②遍山黃鶯嚦嚦,紫燕翩翩;高山流水,琴韻錚錚;蜿蜒的高路,盤山繞嶺,直如白云深處,呈現(xiàn)出生氣蓬勃,充滿活力的特點。

10、井岡上是毛澤東生活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他熟悉這里的一峰一嶺、一草一木。黃洋界是井岡山的險關(guān)要隘。"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當年紅軍便是在這里打贏了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的。因此,這不僅是說黃洋界是井岡山的最險處,過了此處,其他地方就不用看了;也是說經(jīng)過了革命戰(zhàn)火嚴峻考驗的中國無產(chǎn)階級和革命人民,是任何艱難險阻也嚇不倒的。

2.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

1、

A

2、C

3、D

4、(1)借代

(2)借代、夸張、擬物

(3)比喻

(4)借代

(5)對偶

(6)對偶、比喻、雙關(guān)

5、B6、B

7、C

8、D

9、引證,對比論證

10、D

11略

3.反對黨八股(節(jié)選)

1

A

B角jué

mǎo

C

bié

D潑pō

怯qiè

2

D

A精粹

無的放失

B妨害

接洽

C枯燥

禍國殃民

3

D

4量體裁衣:按照身材剪裁衣裳,比喻根據(jù)實際情況辦事。

實事求是;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不夸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

蹩腳:質(zhì)量不好;本領(lǐng)不強。

檄文:古代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等的文書,特指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

5所謂"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就是文章寫得很長、很空,或是寫得又短又空,它們都沒有什么實際內(nèi)容。

6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有些同志寫的沒有什么內(nèi)容的長文章比做懶婆娘的又長又臭的裹腳,生動形象。

7不好。因為一改就失去了諷刺意味。

8在批判"空話連篇,言之無物"這一罪狀時,作者先批判寫長而空的文章不好,后提出正面主張,要把文章寫得短些、精粹些。在批判短而空的文章也不好之后,接著又提出"應(yīng)當禁絕一切空話"的主張。當談到我們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內(nèi)容的文章時,又強調(diào)了"最不應(yīng)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頂0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2樓9略

4.共產(chǎn)黨的工作作風

1。⑴懲(chén)毖(bì)

⑵踞(jù)

⑶樞(shū)蠹(dù)

⑷滌(dí)

⑸衍(yǎn)

⑹侵(qīn)

2.⑴敝--弊

⑵查--察

⑶誡--戒

⑷冕--勉

⑸恂--殉

⑹沾--玷

3.C

4.B

5."沾染灰塵"是指出現(xiàn)不適合人民需要的以及只顧個人利益等一切錯誤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打掃和洗滌"是指經(jīng)常地檢討工作,在檢討中推廣民主作風,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6.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里難過,我們沒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犧牲,沒有什么錯誤不能拋棄。

7.運用了喻證法,把一切錯誤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比作灰塵和微生物,把經(jīng)常檢討工作,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比作打掃和洗滌,使文章說理清楚生動。還引用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等古語格言,來強化觀點的說服力。

8.首先舉出聞一多和朱自清兩個典型人物,論證中國人具有不屈精神,又通過批駁韓愈頌伯夷,指出伯夷的不屈是錯誤的,是一種"民主個人主義"思想,完全不同于聞一多、朱自清為國家為民族而不屈犧牲的精神。通過舉例和對比,闡明了中國人的骨氣是一種民族大義。

專題一綜合練習(xí)

1、D(A.虎踞(jù)龍盤B.生吞活剝(bō)量(liáng)體裁衣C.蹩(bié)腳)

2、C(謬種

濫調(diào)文章

裝腔作勢)

3.A

4.A[B"將"表示未然,"了"則表示已然,前后矛盾。C前一句的主語是"故事",與后一句主謂不搭。D前一句子殘缺,應(yīng)為"中英……'……潛力'"的結(jié)果(成果),后一句指代不明。]

5.C(眾矢之的:比喻大家攻擊的對象,與"受到追捧"的語境不合。)

6、(1)埋藥草、青燈煨芋、話桑麻。(2)艱辛(執(zhí)著),欣慰(欣喜)(3)詩人寧愿終身隱居鄉(xiāng)間,與梅花為伴,而不愿追求功名利祿,榮華富貴。

7、(1)前兩句為一幅畫,著意表現(xiàn)平遠的畫面,詩人連用了兩個"萬里",來描寫清江的開闊綿長和天空的廣闊無邊,又連用了兩個"一村",來表現(xiàn)平野的廣闊和村落的連續(xù)不斷。后兩句中的另一幅畫,作者則重點描寫山川寂寥,點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漁翁、小舟和大雪,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煉的語言,用最節(jié)省的筆墨,把詩情畫意準確而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可謂為山水傳神寫照。(2)象征手法,作者借漁翁形象表達心志。漁翁是曠達的,他喝醉了酒睡著,也沒有人喚醒他,安閑自在,無憂無慮,表現(xiàn)作者身處晚唐亂世而渴望超脫的心態(tài)。(也可答為運用了白描手法,語言平易,但卻景物鮮明,畫意很濃。語言凝練,意蘊深長。)

8、A

E

9、在"我"年幼時,"我"感受了槐樹巨大的蔭庇和恩惠,體會到了濃濃的人情。"我"搬出了四合院以后,"我"則對槐樹有了新感受,"我"能從槐樹中體會到生存的艱難、人生的苦澀。

10、作者通過這兩句詩表達自己從小到大都對以槐樹為代表的胡同四合院生活有深深的眷戀(或熱愛),這樣寫,使文章更加令人回味,更真切地抒發(fā)眷戀情懷,也可以點明主旨,使表達更富有文采,同時達到與題目照應(yīng)的作用。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走題精英fanmaoo舉人53樓11、示例一:不該刪去。文章談的是槐樹,實際上借槐樹談的是對胡同院落和北京傳統(tǒng)生活的感情。作者談的對北京城改造的看法,實際上是從另一個角度表達自己對胡同院落的情感不會改變,對北京傳統(tǒng)生活方式不會消失的信念。示例二:可以刪去,文章的主題是借槐樹表達自己對北京傳統(tǒng)生活的眷戀,倒數(shù)第二段雖然也談到了對北京的愛,但大段篇幅都在談舊城改造,略顯得贅余(或枝蔓),如果刪去可使中心更明確,主旨更清晰。因此可以刪去。12、示例(1)浪:如果你伸出了你的拳頭,山會比你軟得多,壯闊就能充實你的生命。(2)草:如果你站穩(wěn)了你的腳跟,冬天會比你脆弱很多,綠色就能點燃你的生命。

五、延伸閱讀:

《水調(diào)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化用三國時的童謠"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而來。童謠的原意是表示當時的老百姓安土重遷,不滿吳王孫皓把國都從建業(yè)遷往武昌的強烈情緒。而毛澤東的詩句,則是巧妙地用富有地方特色之物來形象地說明自己行動的迅速和巡察的繁忙,表達祖國到處風物可愛和自己興致勃勃地情懷。

《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xiàn)"。據(jù)唐沈既濟小說《枕中記》說,盧生在邯鄲客店里向道士呂翁訴說自己的窮苦不得志,呂翁給盧生一個瓷枕,要他枕了睡,當時客店主人正在蒸黃粱米飯,盧生枕后就作了一個美夢,夢見自己娶了一個富家女子,又中了進士,屢次升官,一直做到宰相,享盡了榮華富貴。而他醒來的時候,店主米飯還未蒸熟。毛澤東在這里運用了"一枕黃粱"這個典故,形象地說明了蔣介石發(fā)動新的軍閥戰(zhàn)爭,企圖用武力統(tǒng)一中國,不過是虛幻的夢想而已。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據(jù)唐李公佐小說《南柯太守傳》載:有個叫淳于夢的人,夢見自己在"大槐安國"做了駙馬,又在南柯郡當了20年太守,權(quán)勢顯赫,等到妻子死后,官被解除,槐安國用車子送他回家。他醒后追尋夢游之處,原來是一株住著一堆螞蟻的大槐樹穴中。"蚍蜉撼樹談何易"則出自唐韓愈《調(diào)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毛澤東在這里連用兩個典故,極其生動形象地說明,當時某個超級大國,自詡是列寧主義的故鄉(xiāng),但卻極力推行大國沙文主義,和國際上的反動勢力相勾結(jié),掀起反華浪潮,就像蚍蜉撼樹,不自量力,只不過是南柯一夢,必將以失敗告終。

毛澤東詩詞的用典藝術(shù),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正用典故,含蓄精煉,例:《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2)化用典故,推陳出新,例:《菩薩蠻·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3)借用典故,神奇雋永,例:《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4)反用典故,別開生面,例:《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

專題二

5.侍坐章

1、B

2、A

3、D

4、①居則曰:平日說或平時常常說。

②率爾:輕率而匆忙的樣子或輕率急忙的樣子。

③因之以饑饉:繼之有災(zāi)荒或又鬧災(zāi)荒。接連下來國內(nèi)又有饑荒。

④知方:懂得禮儀或知道為人的道理。方:正道,指是非準則。

⑤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⑥其言不讓:讓,謙讓。

⑦何傷乎:有什么妨害呢或有什么妨礙呢?

⑧春服既成:春天的衣服都穿上了。

⑨異乎三子者之撰:我的志向和他們?nèi)怂v的不同或我和他們?nèi)说闹鞠虿煌?。撰:才能,指為政的才能?/p>

⑩喟然:嘆息的樣子或長嘆的樣子。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走題精英fanmaoo舉人54樓5、以①因為

②認為

③用、做

④就,連詞,表順承

方①方形

②方圓、縱橫③正道,指是非準則④正、才、剛

如①如果

②或者

③至于

④或者

與①贊成

②結(jié)交、親附

和,同

④給予,給

6、①

端:穿禮服,名詞用作動詞;章甫:戴禮帽,名詞用作動詞。

鼓:名詞作動詞,彈奏。

風:名詞作動詞,吹風。

④后:名詞作動詞,落在后面。

7、①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毋,不要。以,認為。這一句省略了成份,還原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不要認為這樣就不說了。"

②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們"。省略句

③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介詞賓語要前置,"你們打算做點什么呢?"

④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要前置,"求,你怎么樣?"

⑤狀語后置句,即以師旅加之,有別國軍隊來侵略它。"以",介詞,

用。

8、(1)至于禮樂教化的事情,就只好等待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去做了。

(2)

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諸侯會盟,朝見天子的大典,我愿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司儀。

9.(1)C

(2)

C

10.B("因"應(yīng)為"接著")

11.D

12.曾晳的答話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樂景象。人們?yōu)t灑自得,樂趣天然,家國安寧,人民生活美好,人與自然和諧。這一充滿詩意的理想藍圖景象既符合儒家禮義之邦的治國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隱含的出世隱居心態(tài),深深地感動了他,因而他"喟然嘆曰'我與點也'"。

或(曾皙言的志,抒發(fā)的是春風沂水的情懷,實際上是人生的一種藝術(shù)審美境界,是人際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一種美好理想的充分展示和流露。它既符合儒家的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態(tài)。"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既贊許曽皙言的志,又表達了自己對這理想境界的向往。)

或(曽皙言志后,"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表現(xiàn)孔子具有熱愛自然,陶醉自然的樂天態(tài)度。也反映出他對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實現(xiàn)的悵惘。)

13、略

6.齊桓晉文之事

1、wàng

xìn

biǎn

páo

cǔn

dúo

xié

pián

hūn

shàn

tún

zhì

xiáng

2.

(1)、述說、談?wù)?/p>

(2)、以同"已",止。王,動詞,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

(3)、統(tǒng)一天下

(4)、因恐懼而發(fā)抖。

(5)、走向

(6)、叮嚀

(7)、吝嗇

(8)、記得,知道

(9)、本來

(10)、然:是;誠:的確。

(11)、末,末端。

(12)、惡:何,怎么。

(13)、謹:重視

(14)、誠:真的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走題精英fanmaoo舉人55樓

(15)、傷:傷害。

(16)、遠:形容詞做動詞,遠離。

(17)、推及

(18)、緣:攀爬

3.(1)、以同"已",止

(2)、說同"悅",高興。

(3)、枝同"肢"肢體。(4)、刑同"型",作榜樣。

(5)、蓋同"盍",何不。(6)、涂同"途",路途。

(7)、愬同"訴"

,控訴。

(8)、已同"矣",表確定語氣。

(9)、罔同"網(wǎng)",陷害。

(10)、頒白同"斑白",須發(fā)花白。

4、(1)、王,名詞作動詞,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

(2)、第一個"老"和"幼",形容詞作動詞;第二個和第三個是形容詞作名詞,老人、兒童。

(3)、危,使動用法,使……受到危害

(4)、朝,使動用法,使……朝見

(5)、刑,名詞作動詞,處罰

(6)、衣,名詞作動詞,穿

(7)、明,形容詞做名詞,視力

(8)、樹,種植

(9)、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國家

(10)、小,大,形容詞做名詞,小的東西,大的東西

(11)、刑,名詞作動詞,作榜樣。

(12)、肥甘,形容詞作名詞,肥甘的食物

(13)、輕暖,形容詞作名詞,輕暖的衣物

(14)、一,八,數(shù)詞做名詞,一個州,八個州

5.

(1)、判斷句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3)、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4)、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5)、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6)、被動句

(7)、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8)、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9)、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10)、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6.

(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度,然后知長短。

(3)、窮則獨善其身。(4)、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

(1).安撫老百姓而稱王天下,便沒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2).看不見整車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緣故;老百姓沒有受到受護,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緣故。

(3).尊重自己的長輩,推己及人也尊重人家的長輩;愛護自家的孩子,推己及人也去愛護人家的孩子。那么,要統(tǒng)一天下便如同在手掌上轉(zhuǎn)動?xùn)|西那么容易了。

(4).以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就象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

8.

①宣王說他這樣做的原因是見到牛臨死時恐懼發(fā)抖的樣子,像沒有犯罪的人被押

往刑場處死而產(chǎn)生不忍之心,故用羊替牛釁鐘。

②齊國百姓認為宣王"以羊易生"是出于吝嗇,因為這樣做是以小換大。

③孟子認為齊宣王"以羊易牛"不是出于吝嗇,而是出于不忍之心。由于宣王見牛未見羊,才會令人以羊易牛,他根本沒有考慮到兩者大小的不同。如果他見到羊恐懼發(fā)抖的樣子,也會以他物代替羊的。

9.

這一設(shè)例,旨在說明于齊宣王雖然具備不忍人心,但沒有施行仁政,其原因是不為,而非不能為。

10.善設(shè)機巧,引人入彀;善用譬喻,生動說理。舉"以羊易牛"事例,承認齊王有不忍之心而足以王,并進而判定他是恩及禽獸而功不至百姓--未保民,是不能行王道的要害,這是善設(shè)機巧,引人入彀,欲擒故縱之筆。而"力舉百鈞,不舉一羽";"明察秋毫,不見輿薪";"挾太山超北海是不能,為長者折枝是不為"均為巧設(shè)譬喻,說理生動。

11.

7.孔孟

1、D

(A羸léi

戚qī

B

liáng

譎jué

C

殍piǎo)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走題精英fanmaoo舉人56樓2、C

3、A

4、B

5.

A。(A項中"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符合句意。B項中"敲邊鼓",比喻在旁邊幫腔助勢,不合句意,應(yīng)為"挖墻腳"。C項中"不絕如縷",形容形勢危急,也形容聲音細微,不合句意,應(yīng)為"絡(luò)繹不絕"。D項中"楚楚動人",指嬌弱動人,多用來形容女子,不合句意。)

6、D

7.(1)形影相隨:形容彼此關(guān)系親密,經(jīng)常在一起。

(2)斬釘截鐵:形容說話或行動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3)禮尚往來:尚:注重。指禮節(jié)上應(yīng)該有來有往。現(xiàn)也指以同樣的態(tài)度或做法回答對方。

(4)一針見血:比喻說話直截了當,切中要害。

8.(1)君子的心胸是開朗的,小人卻總是憂心忡忡的。

(2)我善于培養(yǎng)我的浩然正氣。

(3)(富人家)廚房里有肥肉,馬棚里有健壯的駿馬,可是老百姓卻面帶饑色,田野中有餓死的尸首。

(4)我的主張在這里行不通了,我打算乘木排到海外去。

9.①

暮春三月,已經(jīng)穿上春天的衣服,我陪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在沂河里洗澡,在舞雩臺上吹風乘涼,一路唱著歌回來。

②年老體弱拋尸露骨在山溝,年輕力壯逃荒到四方。

10、孔子輕松愉快,孟子凡事緊張。

11、孔子認為性惡來自先天,孟子認為人人都能做圣賢。/孔子對"禮"非常重視,孟子往往違背"禮"的規(guī)定。

12與孔孟二人的個性有關(guān)。與《論語》與《孟子》兩部書的取材記載不同有關(guān)。與時代特點有關(guān)。

13、主要原因是時代變化了。

14.

8.淺談《論語》

1、編纂(zuǎn

衣缽

贍養(yǎng)

shàn)

木鐸(

duó

亡佚(

朱熹(

郰邑(

zōu

淵源(

yuān

歧視(

豐功偉績(

占筮(

shì)

譬如(

pì)

殷商(

yīn

曲解(

誨人不倦(

huì

2、D

3、A

4、D

5、C?

6.

丘、仲尼、儒、圣人、仁、禮治、入仕

7、語錄、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孔子及其弟子?!睹献印贰ⅰ洞髮W(xué)》、《中庸》?

8、①禮,是上天的規(guī)范,大地的準則,百姓行動的依據(jù)。

②愿老人能享受安樂,朋友能信任交往,少兒能得到關(guān)愛。/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guān)懷。/長者放心,朋友信任,少年人心生景仰崇拜。/老者養(yǎng)之以安,朋友與之以信,少者懷之以恩。

9、(1)重點介紹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的淵源、含義。(2)簡述孔子收徒傳業(yè)的情況。(3)說明孔子整理、研究并傳授《六經(jīng)》的概況。

10、略

11、例如,過去不少工藝和拳術(shù)教師,最緊要處,最關(guān)鍵處對學(xué)生總留一手,不愿意把"看家本領(lǐng)"傳授下來。孔子則對學(xué)生無所隱瞞,因而才贏得學(xué)生對他的無限尊敬和景仰。因此弟子們隨侍孔子周游列國;孔子死,學(xué)生如喪考妣,結(jié)廬而居,守孝三年。有這種"誨人不倦"的老師,才能有這種守廬三年、六年的學(xué)生。這樣的師生關(guān)系比父子還親密,令人嘆服感慨。

12.略

專題二綜合練習(xí)

1、C

bīn

裨bì

hènɡ

獷guǎng

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走題精英fanmaoo舉人57樓2、D

瀏覽

沉湎

禮尚往來

端詳

籌劃

迂腐

蓬頭垢面

敝帚自珍

伶牙俐齒

3.D(①失察:在所負的督察責任上有疏失;失查:缺少檢查。②乃至:甚至;以致: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結(jié)果[多指不好的結(jié)果]。③決不:一定不;絕不:絕對不)

4、C

5、A

6.A.(B項中應(yīng)在"學(xué)雜費"后加"政策",成分殘缺;將"高度"與"充分"位置對調(diào),狀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C項中"嫻熟"與"舞姿"搭配不當;"成為……"的主語應(yīng)是"金孔雀形象",全句結(jié)構(gòu)混亂。D項中"就在于一個主要原因是……"結(jié)構(gòu)混亂,"就在于……"和"主要原因是……"句式雜糅;"生活在……"前應(yīng)加"使你",因成分殘缺而造成結(jié)構(gòu)混亂。)

7.B

8.C

(這里的"辭"是"解釋""解說"的意思)

9.A

(兩個"莫"字都是不定代詞,"沒有誰"。B項第一個"之"字是代詞,在這里指晏子,可譯為"你";后一個是助詞,"的"。C項第一個"若"字是連詞,表假設(shè),"如果";后一個是代詞,"你"。D項第一個"則"字是連詞,"就";后一個是副詞,表示肯定判斷)

10.C(這句話中的"為"意思是"為了",如果后面加上賓語"之",就變成"給、替"之意)

11.B(①"為通君賜"明確表明是為了傳播君主的賞賜;⑤⑥則是傳播君主賞賜的具體行為。其他三項:②是古之賢君"過之"的;③后面就有"此臣之罪也",不是"彰君之賜";④表現(xiàn)的是晏子的儉樸)

12.D(陳桓子并沒有"奪其爵位"之意,且"陷害"、"自取其辱"語義過重)

13.

C

D

14.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沒有給墨子應(yīng)有的學(xué)術(shù)地位,因此今日中國在世界文化民族中,算是最缺乏論理精神、缺乏科學(xué)精神的民族。

15.例如,梁啟超在他的《墨子學(xué)案》中把墨子與西方的思想家亞里斯多德、培根、穆勒做對比,好處是突出在兩千年的中國歷史中墨子應(yīng)該具有的地位。

16.答案示例:

①我傾向于儒家。在愛的問題上,儒家比較實際,利用了人人都有的私心,層層擴大,向外類推,因此也較為可行;墨家比較理想,認為在愛的問題上不能玩弄自私的儒術(shù),但他們的"兼愛"難于實行。

②我傾向于墨家。雖然難于實行,卻為天下提出了一種純粹的愛的理想。這種理想就像天際的光照,雖不可觸及,卻讓人明亮。而儒家之愛更注重尊卑等級,人與人之間不能平等。(兩種傾向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傾向、儒墨比較、語言)

17.略

附:文言譯文

齊景公飲酒,陳桓子陪著,遠遠看見晏子來了,就告訴景公說:"請罰晏子飲酒。"景公說:"這是什么緣故呢?"陳桓子回答說:"晏子穿著黑布衣服,披著糜鹿皮做的皮衣,乘著簡陋的車子,駕著劣馬來上朝,這是隱瞞了您的賞賜啊。"景公說:"是啊。"

酌酒的人就捧著酒杯送到晏子面前,說:"君王命令罰你飲酒。"晏子說:"是什么緣故呢?"陳桓子說:"君王賜給你高官來使你的身份尊貴,賞賜你很多錢財來使你的家庭富足,群臣的爵位沒有比你高的,俸祿沒有比你多的,現(xiàn)在你穿著黑布衣,披著糜鹿皮做的皮衣,乘著簡陋的車子,駕著劣馬來上朝,你這是隱瞞了君王的賞賜,所以罰你喝酒。"晏子離開座位(向景公請示)說:"您是讓我喝了酒然后再解釋呢?還是讓我先解釋然后喝酒呢?"景公說:"先解釋再喝酒。"晏子說:"您賜給高官來使我身分顯貴,我卻不敢為了顯貴而接受官職,而是為奉行您的命令;您賞賜很多錢財來使我家富足,我卻不敢為了富足而接受這么多錢財,只是為了傳布您的賞賜。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君王,對待那些接受優(yōu)厚賞賜卻不管國家事情的大臣,就要加罪于他;對待那些遇到事情擔任職務(wù),卻不能勝任工作的臣子,就要加罪于他。國君的內(nèi)臣,臣子的父兄,如有離散在山鄉(xiāng)野外的,這是臣子的罪過;國君的外臣,臣子的屬下,如有流亡在四方的,這是臣子的罪過;兵器不夠充足,戰(zhàn)車沒有修理,這是臣子的罪過。至于乘著不大好的車子駕著劣馬來朝見國君,不是臣子的罪過啊!況且,我用您的賞賜,使我父親的親族沒有不乘車的,使我母親的親族沒有不豐衣足食的,使我妻子的親族沒有挨凍受餓的,國中那些未做官的讀書人等待我的錢然后才能燒飯的有數(shù)百家:像這樣子,是隱瞞了您的賞賜呢?還是顯揚了您的賞賜呢?"景公說:"好!替我罰陳桓子喝酒。"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走題精英fanmaoo舉人58樓

專題三

9.《莊子寓言四則》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

支撐

(2)會合、接觸

(3)符合、合乎

(4)卸落、墜下

(5)磨刀石

(6)

通"繕",這里是拭擦的意思。

(7)通"辨"分辨

(8)

美好的事物

(9)小看

輕視

(10)

窮盡

(11)

危險

(12)區(qū)別、分辨

2.A

3.

(1)不曾拿刀碰到過筋脈結(jié)節(jié)的地方。(2)

'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3)我必定會長久地被修養(yǎng)很高的人恥笑。(4)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5)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

4.

目無全牛:指技藝達到極其純熟的程度,達到得心應(yīng)手的境界。

游刃有余:比喻技術(shù)熟練高超,做事輕而易舉。

躊躇滿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意思?,F(xiàn)指對自己的現(xiàn)狀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切中肯綮:(言論和辦法)正好擊中關(guān)鍵之處。

望洋興嘆: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貽笑大方:今多汁被內(nèi)行人笑話。

5.戰(zhàn)國

莊周

33

道家

老莊

無為而治

6.A

7.

第一段對解牛的場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手觸、肩倚、足履、膝踦"一系列的動作"砉然向然"

"騞然"的聲響生動的反映了庖丁技藝的高超與動作的嫻熟。第二段寫文惠君的夸贊,從側(cè)面烘托庖丁技藝的精湛。第三段通過"良庖歲更刀","族庖月更刀"庖丁十九年解數(shù)千牛"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的對比,突出庖丁技藝之高。

8.

庖丁也曾經(jīng)做過良庖、族庖,他解牛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也";

"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方今之時""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9.

莊周認為,人類社會充滿著錯綜復(fù)雜的矛盾,要尋求解脫就要像庖丁避開肯綮一樣,來避開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種矛盾的縫隙中生存,以求保身、全生、養(yǎng)親、盡年。

10.①反復(fù)實踐,不斷積累,就能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②反復(fù)練習(xí),就熟能生巧。③做事要循序漸進。(言之成理即可)

11.略

10、《五蠹》

★基礎(chǔ)·積累

1、略

2、(1)作:興起、出現(xiàn)

(2)瀆:水道,溝渠(3)修古:學(xué)習(xí)古法

(4)冀:希望

(5)丈夫:指男丁

(6)遺:饋贈(7)戾:暴戾

(8)穰歲:豐年

(9)稱俗:適合世情

(10)干戚:干:盾,戚:斧。皆指兵器。

3、(1)"王",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做王,統(tǒng)治

(2)"大水"為名詞性詞語活用為一般動詞,發(fā)大水

(3)"美",形容詞用作意動,以……為美。

(4)"衣",名詞用作一般動詞,穿。

(5)"澤",名詞做狀語,表示處所。

(6)"多",形容詞用作意動,以……為多,即稱贊的意思。

(7)"重",形容詞用作意動,以……為重,看重。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走題精英fanmaoo舉人59樓(8)"山"、"谷"名詞做狀語,表示處所。

(9)"食",動詞的使動用法,給……吃。

(10)

"懷",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歸附。

4、(1)上古的時候,人民少而禽獸多。人民受不了禽獸的侵襲。有位圣人起來,在樹木上構(gòu)架起鳥巢一樣的住處,來避免群獸的傷害。人民都愛戴他,讓他統(tǒng)治天下,稱他為有巢氏。

(2)如果在夏朝還有人架樹枝造屋和鉆木取火的話,一定會被鯀和禹取笑;如果在商朝、周朝還有人疏通河道,一定會被湯和武王取笑。

(3)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學(xué)習(xí)古代,不墨受一成不變的舊規(guī),而是研討當代的情況,據(jù)此采取相應(yīng)的辦法。

(4)宋國有個人在耕田,田里有根樹樁,一只兔子奔跑時撞在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了農(nóng)具守在樹樁邊,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所恥笑。

(5)因此百姓人口眾多而財物短少,體力活非常辛勞但供養(yǎng)微薄,所以民眾要爭奪。即使加倍行賞和屢次處罰還免不了混亂。(6)以此而論,古代辭讓天子尊位的做法,這是丟掉看門人的待遇和離開奴隸的勞累。所以把天下傳給別人的舉動不值得稱贊。

5、戰(zhàn)國、荀卿、法家、《韓非子》

★閱讀·感悟

6、前者說的是守舊者的下場,后者更帶諷刺性。

7、巫馬子謂子墨子曰:"子兼愛天下,未云利也;我不愛天下,未云賊也。功皆未至,子何獨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將灌之,一人摻火將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貴于二人?"巫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義,而非夫摻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8、譯文:有人把韓非子的書帶到了秦國。秦王見到《孤憤》、《五蠹》這些文章,說到:"哎呀,我要是能夠見到這個人并能和他往來的話,就算是死也不遺憾了!"李斯(韓非子的同學(xué))說:"這是韓非所寫的文章。"秦國于是猛攻韓國(要對方把韓非子交出來)。

探究·應(yīng)用

9、他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他錯在做事很呆板,不尊重事實,只會按照原來的想法去做事,而不懂得做事要有靈活性。

12、《非攻》

1.(1)zhái

tún

jiù

(2)rǎng

shǐ

qiú

2.D(A"茲"同"滋"B"扡"同"拖"C"辯"同"辨")

3.D(D項為使動用法)

4.B

5.A(上為政者得(之)則罰之;其不義又甚(于)入人園圃竊桃李;謂之(為)義。)

6.《墨子》、翟、戰(zhàn)國、魯、墨家、兼愛非攻、《公輸》

7.如果損人越嚴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

8.由"竊其桃李""攘人犬豕雞豚""取人牛馬""殺不辜人"推出"茍?zhí)澣擞?,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的結(jié)論。

9.現(xiàn)在有人做著最大的不義之事--侵略別國,大規(guī)模地殺人和掠奪,君子們非但不譴責,反而稱譽它合于義。這說明征討別國者,比偷竊搶劫者更為惡劣。作者認為侵略它國的行徑是不義的,是應(yīng)當受到唾罵和譴責的。

10.

(1)通"悅

",高興。(2)向來

11.墨子料到公輸盤雖然準備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但表面上要裝出堅持正義的樣子。因此他先用激將法,誘使對方說出"吾義固不殺人",然后指出對方行為與觀點相違背,從而使對方陷入自相矛盾中而無法爭辯。

專題三綜合練習(xí)

1、D

2、C

3、A

(烘托

:對象一般為抽象事物

襯托

:對象一般為具體事物

即時

:當下的

及時:正趕上時候

免除:免去,除掉廢除:取消,廢止(法令、制度、條約等))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走題精英fanmaoo舉人510樓4、B(A:項語境要說明我國"北方出現(xiàn)多次沙塵暴天氣"的"主要原因"含有不好和否定的意思,卻運用了含事先做好準備之義的褒義詞"未雨綢繆",當屬誤用。

B、句中的成語"匪夷所思"指考慮問題的方法、言語、行動違反常規(guī),使人難以想象和理解,并無貶義,基本切合"小說的結(jié)尾出人意料"的意思。

C、項中"一文不名",一詞意為"一個錢也沒有",適用對象為"人",但本句卻用于"物"--"瓦片",乃"一文不值"之誤。D、項中"買櫝還珠",用來比喻"沒有眼光,取舍不當",根據(jù)本句的表意,此處使用的詞語應(yīng)該用來批判國家采取的措施過于急功近利,而不是取舍不當。"買櫝還珠"與具體語境不合,屬于誤用。

5、B(A項,"一排排、一行行、一樹樹的桃林讓人流連忘返"中,"一排排、一行行、一樹樹"與"桃林"搭配不當。應(yīng)為"一片片桃林"。"中餐后還可去自費采摘"中,"中餐"存在歧義。"中餐"的意思可以是"中午飯",也可以是"中式飯菜"。此處表意不明。C、句式雜糅

D、"陳列著"與"英雄事跡"搭配不當)

6、C

7.C(這里的"過",意思是"超過"。)

8.D(兩個"非"都是動詞,"非難""指責"的意思。其他三項,A項兩個"見"字,前者是介詞,表示被動,后者是動詞,看見;B項兩個"其"字都是代詞,前者是第三人稱代詞,他的,后者活用為第一人稱,自己;C項兩個"而"字,前者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后者表示順承關(guān)系。)

9.D(此句的"是"不是判斷詞,本身即為代詞。)

10.B(①見景公不見晏子,暗含孔子認為晏子為人不好;④懷疑儒生,暗含對孔子的批評;⑥孔子道歉,往見晏子的行為,暗含對晏子的尊重。②是孔子直言對晏子的不滿,③是晏子為自己"事三君而順"辯解,⑤是孔子自責時說的話。這三項都與對他人評價關(guān)系不大。)

11.C(晏子的話意在指出孔子的錯誤,沒有揭別人短處以回擊對方的意思,更不能因此就武斷的說晏子"心胸不夠?qū)拸V"??鬃?吾疑其為人"是直陳己見,不算譏諷。晏子"望儒而疑之","疑"不是"非難"。)

參考譯文:

孔子到齊國去,拜見齊景公,卻不去拜見晏子。他的學(xué)生子貢問道:"拜見國君而不去見為他管理政事的人,行嗎?"孔子說:"我聽說晏子服事三位國君都很順利,我懷疑他的為人(不端)。"

晏子聽說了孔子的話以后,說:"我晏嬰世世代代都是齊國的百姓,如果不能保持好的品行,不能認識自己的過錯,就不能在齊國自立。我聽說,(如果)幸運就會被人喜歡,不幸運就遭人厭惡,批評和贊美這類東西,就像聲音與回聲此響彼應(yīng)一樣,是要見到人的行為而隨之產(chǎn)生的。我聽說,用一條心服事三位國君,是(為政)順利的原因,用三條心服事一位國君,就不會順利了。如今(孔子)并沒有見到我的行為,卻指責我的順利。我聽說,君子獨自一人站立時,不會對自己的身影感到羞愧,獨自一人睡覺,也不會對自己的魂靈感到羞愧。孔子在宋國與弟子習(xí)禮的大樹被拔掉,嚇得銷聲匿跡,自己沒有認為是恥辱;在陳蔡兩國走投無路,自己也不認為是窮困;指責別人的行為卻不知道人家這樣做的原因,這就好像住在水邊的人指責山上的人用斧頭,住在山上的人指責水邊的人用魚網(wǎng)一樣啊。(這樣的話)從他嘴里說出來,是因為他不知道其中的難處。起初我看見儒生很尊重他們,現(xiàn)在我看見儒生就要懷疑他們了。"

孔子聽說了晏子的話以后,說:"有這樣一句俗話:在近處說的話,傳播到很遠的地方都不能讓它停下來;德行存在自身,卻無法在眾人面前掩藏起來。我私下議論晏子沒有說中他的過錯,我的罪過大到極點了。我聽說君子超過別人,就把那個人當做朋友;比不上別人,就把那個人當做老師。如今我對晏子說錯了話,晏子譏諷我,這是我的老師啊。"通過自己的學(xué)生宰我去向晏子道歉,然后孔子親自去拜見他。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走題精英fanmaoo舉人511樓12.

B("猶自",竟自,主語是下文的"柳絮"。)

13、這首詩寫了作者送春時的愁緒。垂楊系春,柳絮看春歸處;杜宇為春去而哀啼;小雨為春天送行(或:春借小雨表達留戀之意)。作者以春景留春光,景中含情。借萬景留春而留不住的情形,表達自己對春光易逝的傷感之情,借景抒情。

14.)⑴①與鴿子相比,作者有一種失去自由的無奈;②與大自然的永恒、無限相比,作者感到了人生的短暫;③黃昏時分,作為病人,作者的心常會感到緊張、無望、冷寂。⑵由鴿群、黃昏引發(fā)的不快感受寫起,既與"黃昏"的文題相照應(yīng),又為后文回想"牛虻"而產(chǎn)生心理轉(zhuǎn)變,變得"超脫和勤奮"、"越來越喜歡看黃昏的景色了"奠定基礎(chǔ)。、

15.、⑴①"真實"指"牛虻"雖為英雄,卻有缺點,有恐懼情緒。②"迷人"指"牛虻"經(jīng)歷了死之絕望以后,更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變成了更加義無反顧的英雄(或:"牛虻"心中雖有所恐懼,但并不從此走向畏怯,而是比過去更勇敢。)、⑵黃昏的景色使自己更加珍惜生命,意識到自己極有限的生命力應(yīng)該用在有意義有價值的地方。、

16.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跑題"。本文雖以"黃昏"為題,作者的主旨在于告訴人們,特別是年輕的讀者:我們要能夠預(yù)感未來,從而更好地把握現(xiàn)在;在不斷的體驗生活中追求深刻。因此,文章最后的體驗黑夜,是對文章主題的深化。

17.本題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考查的是在命題的提示或限制下合理分析與闡述的能力。答題要點如下:

⑴主題的匠心,主要表現(xiàn)為作者對黃昏所持觀點的新鮮與深刻。中青年預(yù)先體驗黃昏甚至黑夜,嚴肅、深刻地體悟人生;黃昏是美麗的,它能促人珍惜生命,給人努力拼搏的力量;黃昏雖然短暫,卻令人感到宇宙和自然的偉大,使人產(chǎn)生敬畏之心……凡是本文中不同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一慣常認識的那些新鮮感受、深刻感悟,任選一點,能自圓其說即可。

⑵選材的智慧,主要表現(xiàn)在典型性、豐富性、新穎性上。本文的選材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閱歷材料,如生病、寫書、夜航等;一類是閱讀材料,如《牛虻》《高龍巴》等。以這些為"論據(jù)",分析出上述三性中的任何一性,能自圓其說即可。

⑶布局的技巧,主要表現(xiàn)在"不平"上--作品結(jié)構(gòu)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情緒的起伏。本文在結(jié)構(gòu)布局上表現(xiàn)了一個思索者追求、釋懷的過程。"壓抑(病床感受)--超脫(回想'牛虻')--品味(出院寫書)--感恩(夜航放歌)"的布局安排,銜接緊湊,層層深入,使文章讀來感覺思路清楚,不平淡乏味。

專題四

文學(xué)與鄉(xiāng)土

13.鄉(xiāng)土本色

1.B

2.C

3.D

熟習(xí):對某種技術(shù)或?qū)W問學(xué)習(xí)得很熟練或了解得很深刻,如:熟習(xí)業(yè)務(wù)。

熟悉:知道得很清楚;如:熟悉情況。"裝飾",側(cè)重指用衣服、首飾裝點外貌,也泛指用好看的東西點綴器物、建筑。"粉飾",本義指婦女以脂粉涂飾面容,現(xiàn)常用其比喻義,指掩蓋丑惡的東西,給人以虛假的印象。申明:鄭重說明(理由)

。聲明:公開表示態(tài)度或說明真相。

4.A、C("莘莘"是形容眾多,與"許多"相重復(fù);光風霽月:雨過天晴時明凈的景象。比喻人品高尚,胸懷開闊。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很多。妙語連珠: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天道酬勤:上天會酬報勤奮的人。)

5.不啻:如同;衣錦榮歸:做官以后,穿了錦繡的衣服,回到故鄉(xiāng)向親友夸耀。白首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住慣了,不肯輕易遷移。

6.中國傳統(tǒng)基層社會中的"鄉(xiāng)土本色"是鄉(xiāng)土性。中國社會的基層是土頭土腦的鄉(xiāng)下人。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走題精英fanmaoo舉人512樓7."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鶎又?,"土"對人的物質(zhì)意義:謀生,過去、現(xiàn)在都一樣,從土里長出過光榮的歷史,并早已形成傳統(tǒng)?;鶎又?,"土"對人的精神意義:思念。遠涉異域,"土",依舊是情之所系。

8.千百年來,土的可貴使得直接向土地討生活的鄉(xiāng)下人對泥土產(chǎn)生了無上的崇拜,"土"在

我們的鄉(xiāng)土文化中占有并應(yīng)當占有神一樣的重要地位。

9.提示:在熟人社會中,人們得到的是一種不同于法律保障的自由,不同于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從俗即從心,社會和個人通了家,人們在熟悉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信任。然而在陌生人面前,熟人社會必然無法依風俗換取信任,應(yīng)付變化,于是"'土氣'成了罵人的詞匯,'鄉(xiāng)'再也不是已經(jīng)榮歸的去處了。"

14.呼蘭河傳

1.D?

2.①B????②A?????③B????????

3.B

4.《呼蘭河傳》??蕭紅??張乃瑩???女作家???回憶性???自傳性???活潑的"我"和慈愛的祖父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

5、(1)這些景物描寫平實貼切,用兒童的口吻,以兒童的眼光來觀察,傾注著小孩子對自然景物的情感。在一個小孩子的眼里,一切自然景物都是有生命的東西:花兒會睡醒,蟲子會說話;孩子對自然的一切都覺得新奇:鳥能飛上天,蟲子能鳴叫,以兒童幼稚的眼光看來,這都是很了不起的;在孩子的眼里,自己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身邊的一切也都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用兒童的口吻來描寫景物,就充滿了孩子的歡樂和真摯。(2)在孩子天真爛漫的眼里,什么都是新奇的,倭瓜的花心,大綠豆青螞蚱,都能成為他的玩具。用線把螞蚱腿綁上,讓螞蚱牽著線蹦跳著前進,也覺得挺有趣。螞蚱掙脫了,線頭上只拴了一只螞蚱腿,也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6.擬人??意在說明花園里的一切都充滿了無限的生命力,都能與童年的"我"進行情感的交流。

7.童年的"我"頑皮、稚氣、好動、天真活潑、無拘無束。因為大花園各種生物都充滿了活力,自由自在地生長,這正符合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

8.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的懷念和向往。9.略

15.哦,香雪

1.A脊(jǐ)背

2.A

B.五彩繽紛

慷慨

C.脊梁

D.端詳

荊棘

神秘

3.B

4.B

5.(1)、姑娘們對這一分鐘的期盼,對這一分鐘內(nèi)發(fā)生的故事,心情是復(fù)雜的,既高興,又傷心,高興可以每天接觸大山以外的現(xiàn)代文明,傷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現(xiàn)代文明的世界中去。(2)、香雪是清純的、潔凈的,有一種非常健康非常純潔的感情,不含其他雜質(zhì),可以感化別人,使別人的心靈也變得更美好。(3)、姑娘們的聲音在群山間回蕩,古老的大山終于慢慢被這現(xiàn)代文明喚醒,共同歡呼文明時代的到來。

6.輕松,高興(興奮)7.她又打開盒蓋,覺得應(yīng)該立刻裝點東西進去。她從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臉油的小盒放進去,又合上了蓋子。8.因為她也有了自己的自動鉛筆盒,她很希望同學(xué)們知道它的來歷,所以她希望同學(xué)們盤問她。體現(xiàn)了她自豪的心情。9.略

16.秦腔

1.淘汰(tài)

碌碡(liùzhóu)

妊娠(rènshēn)

煨(wēi)熟

木椽(chuán)

攢(cuán)擁

偌(ruò)大

冰雹(báo)

麥秸(jiē)

2.C秦腔是黃土地與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運之聲。秦腔演出地點最好是選在露天的場所,那樣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體味到秦腔的精髓。秦腔的唱腔,用寬音大嗓,直起直落,給人以高亢激越、粗獷樸實之感。看秦腔時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頭"吼聲地動山搖的時候,你才會此刻真正認識到秦腔的豪放,這也是秦人的血性。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走題精英fanmaoo舉人513樓3.不能。"只有"表示必需的條件,"只能"指惟一的辦法或出路。先說"只有",再說"只能"有一種層層遞進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了秦腔對于秦人的重要性。

4.⑴豫劇《朝陽溝》京劇《趙氏孤兒》(古)《紅燈記》(現(xiàn))黃梅戲《天仙配》等等5.愛者便愛得要死,惡者便惡得要命。6."這秦腔原來是秦川的天籟、地籟、人籟的共鳴?。?文章主要從秦川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人的生活習(xí)慣、性格等方面,來表現(xiàn)秦腔產(chǎn)生和生存的原因的。7.秦川的農(nóng)民是世上最勞苦的人,秦腔給他們辛苦勞累而刻板的生活帶來了無比的樂趣,所以說秦腔是秦川人大苦中的大樂。8.此為開放性題目,考查學(xué)生了解社會、觀察生活的能力,答案不必過分苛求學(xué)生。

專題四綜合練習(xí)

1.

B

A項暴冷門-爆冷門

C項落腮胡-絡(luò)腮胡

親睞-青睞

彬彬有理-彬彬有禮D項捅簍子-捅婁子

成群結(jié)對-成群結(jié)隊)

2.D.平易近人:①態(tài)度謙遜和藹,使人容易接近。②(文字)淺顯,容易了解。A忍痛割愛:任著痛割棄自己的心愛之物。表示被迫舍棄心愛的東西。而頤和園并非老張的東西。B獨善其身:原指搞好自己的修養(yǎng)?,F(xiàn)多指只顧自己不顧大局、不管他人。C登堂入室:登上廳堂,進入內(nèi)室。比喻學(xué)識或者技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3.

責任(心、感)

創(chuàng)新(力)

推動力

影響力

4.示例:(1)如果錯過互聯(lián)網(wǎng),與你擦肩而過的不僅是機會,而且是整整一個時代。(2)網(wǎng)絡(luò)是把雙刃劍,沉迷無異尋短見。

5.兩首詞分別表達了離愁別恨和愛春惜春之情。

6.李詞的這句話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離愁別恨生動而貼切,意蘊豐富,充分傳情。春草一望無際,如同離愁之綿遠春草之細密如同離愁之盤曲郁結(jié)等。

7、D(植:增加)

8、B(①只是表明梁孝王身份特殊,能經(jīng)常入京;⑥是梁孝王用計請罪;)

9、C("從"是使動,應(yīng)該是帶領(lǐng)兩名隨從前往的意思。)

10.

(1)霧的主要特點:模糊性和遮蔽性。(2)細節(jié)描寫的藝術(shù)表達作用:①為了突出霧的主要特點;②使文章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③行文生動活潑,增強文章的情趣和可讀性。

11.在社會生活和科學(xué)中都有模糊性。

12.

①因為朦朧模糊的東西有時反而更美。

②因為模糊的東西比清晰的東西更能激發(fā)觀賞者自由地想像,從而增強審美情趣。

13.

①作者開篇說"不喜歡"霧。

②來到加德滿都后,作者開始"喜歡"、"欣賞"、"贊美"加德滿都的霧景。

③霧引發(fā)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④作者最終"陶醉"在霧境的幻象之中。

選修二綜合練習(xí)

一.基礎(chǔ)積累

1.A(B喟然kuì

C不勝酒力shēng

D纖細xiān)

2.D(

A接洽

B天籟

C誨人不倦)

3.B

4.

A(B"洋洋灑灑"形容寫作時揮灑自如或文章篇幅很長。C"完美無缺"美好而完備,沒有任何缺點或不足。D"酣暢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常用來形容書法繪畫、文藝作品感情飽滿,筆意流暢,情感得到充分抒發(fā)。)

5.D(A"努力創(chuàng)造出";B"提升其","聽說能力";C有歧義)

6.B(愛:吝嗇)

7.C

8.D(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和,是音樂中最根本的東西。)

9.D(擬人)

10.A("道家"應(yīng)為"儒家")

二.閱讀理解

11.

A

E(A"隱含惋惜之情"不正確;E項關(guān)于整體風格寓意分析錯誤)舉報

|2009-03-3021:51回復(fù)走題精英fanmaoo舉人514樓12.手法:反襯(襯托,比襯)

特點:以不變的客觀事實、自然景物反襯多變的人間萬事,歷史興衰。(核心是以不變襯多變)

13.

B(本小題主要考查能否準確理解詞句。"侵曉窺檐語"是描寫小鳥破曉時分在檐頭窺視、啼囀,而不是寫作者窺見小鳥在檐頭呼喚。這兩句描寫用了擬人手法,富有情趣。A、D二項有注解作用。C項"干宿雨"自然少不了風的作用,"葉上"三句上下本有照應(yīng),但就本句而言作此解即可。)

14.D(本小題主要考查鑒賞能力。此項錯誤有二:其一,"借發(fā)問把漁郎引入夢境"一語不符合詞意,應(yīng)是借向漁郎發(fā)問引出夢境。其二,評價為手法巧妙無誤,說"想像神奇"則言過其實。以寫夢境來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以及用"漁郎相憶否"發(fā)問,固然顯示了詞人豐富的想像力,卻也未達神奇程度。ABC三項從不同側(cè)面指出了本詞的藝術(shù)特色。)

15.答案示例:

王國維的評價恰如其分,"葉上"三句確實寫出了溽暑時節(jié)的清晨,雨后放晴之際荷花的神韻。這三句描寫準確,刻畫生動,一個"舉"字尤其傳神。詞人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在旭日的照耀下,在晨風的吹拂中,荷葉上面昨夜的雨水已經(jīng)不見蹤影,片片綠葉潔凈圓潤,個個昂首挺立在水面上,精神抖擻,豐姿綽約。

16.A

17.C

18.C

19.C

20.B

參考譯文:

衛(wèi)靈公白天睡覺,起來后精神更加不振,派人趕快駕車召勇士公孫悁來。趕車的人在路上遇見外交官卜商。卜商說:"為什么駕車走得這樣快?"趕車的人回答說:"國君白天睡覺起來要我去喚勇士公孫悁來。"子夏說:"沒有公孫悁,有像公孫悁一樣勇敢的人可以嗎?"趕車人說:"可以。"子夏說:"那就帶我坐車回去吧。"到了朝廷,國君說:"派你去喚勇士來,為什么找了個儒生來?"派去的人說:"行人說:'沒有公孫悁,而有像公孫悁一樣勇敢的人可以嗎?'我說:'可以。'"就帶他坐車回來了。"國君說:"好,請先生進來。趕快去叫公孫悁來。"一會兒公孫悁到了,他進門就手持利劍大呼:"卜商下來,我留著你的人頭。"子夏回過頭呵斥說:"咳!把你的劍收起來。我要和你討論什么是勇敢。"于是國君命令公孫悁收起劍到堂上來。子夏說:"你過來。我曾經(jīng)和你一起隨主上到西方去見趙簡子。趙簡子披頭散發(fā)、手持長矛來見我們國君。我從十三行后快步上去說,:"諸侯相見,不應(yīng)該不穿朝服。您若不穿朝服,行人卜商把脖子里的血濺到您衣服上。'讓他回去換上朝服來見我們國君的,是您呢還是我呢?"公孫悁說:"是您。"子夏說:"您的勇敢比不上我,這是第一條。我又曾和您一起跟隨國君向東到東阿,遇到齊國國君墊著兩層車褥坐著,而我們國君卻只墊一層車褥坐著。我從十三行之后快步跑上前說:'諸侯相見,不應(yīng)該以富者的姿態(tài)居高臨下。'拉出他一個坐褥予以取消的,是您呢還是我呢?"公孫悁說:"是您。"子夏說:"您的勇敢比不上我,這是第二條。我又曾和您一起隨國君去園囿,兩個野獸追逐我們國君,拔出長矛格斗、打退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