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稅發(fā)47號公告_第1頁
2011年國稅發(fā)47號公告_第2頁
2011年國稅發(fā)47號公告_第3頁
2011年國稅發(fā)47號公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1年國稅發(fā)47號公告

2011年8月12日,第47號公告》被修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專家網絡信息。隨后,中華會計網、廣州日報、人民日報、新華社及中央電視臺等不少主流媒體都在第一時間對此進行了詳盡的報道。盡管三天后國家稅務總局緊急辟謠,但這一則關于年終獎計稅調整的“47號公告”還是以極高的點擊率及關注度高居2011年十大假新聞之首。一則個稅調整的假新聞,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關注與討論?國家稅務總局辟謠后,民眾緣何又都希望能弄假成真?假公告背后究竟影射了什么問題或趨勢?一、應納稅額的計算所謂的“47號公告”是關于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規(guī)定的一則公告。該公告之所以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主要是因為其關于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納稅調整的相關規(guī)定: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可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稅法規(guī)定的適用稅率,然后以其商數及適用稅率計算出應納稅額后,再乘以12個月,即為全年一次性獎金的應納稅額。假公告一出,引起網友們的一片熱議,除了一片為此次“調整”的叫好聲外,還有不少專業(yè)人士參與了其真?zhèn)蔚蔫b定。但此前卻較少有人注意到假公告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陷,即公告內容上完全沒有公章。但民眾似乎太關注這則假公告的內容,而忽視了其基本形式的缺陷。正如人大公共管理研究院執(zhí)行副院長毛壽龍所講,造假者行為善意方式不對,但立法者卻應該看到假公告所代表的大多數民眾真實的心理訴求。假公告的魅力突出體現在以下方面:1.《關于稅收征管》第16條第2款第32e根據假公告第五條第四款的規(guī)定,“調整后”的年終獎應納稅額=[(年終獎金/12)×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12。相對于《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fā)(2005)9號],適用稅率是相同的,但速算扣除數前者卻是后者的12倍。也就是說,除年終應納稅所得在18000元以下的納稅人不受該“調整”影響外,其他有年終獎納稅義務的納稅人都將從中受益。比如一納稅人,其每月的月收入分別是2000元(假定已扣除“五險一金”),其年終獎為20000元。按照國稅發(fā)9號文件的規(guī)定,其應納稅額=(20000-1500)×10%-105=1745(元),其年終獎稅后所得為18255元。如果按照偽47號公告的算法,該納稅人應納稅額=[(20000-1500)/12×10%-105]×12=590(元),稅后所得為19410元,稅后收益增加了1155元,增幅為5.78%。2.“以實際稅收所得”采用“全面參與”的稅收原則,違背了及“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國稅發(fā)(2005)9號文件從出臺之日起,被業(yè)內人士批評得最多的便是其年終獎計算中存在的不合理的臨界點現象,即年終收入增加一元,個稅會增加上千甚至幾萬元。這種現象在每一級的臨界點周圍都存在,在第七級上的表現達到了極致。按照2011年9月改革后的新稅率,這樣的無效納稅區(qū)或稱年終收益的雷區(qū)一共有六個,分別是[18001,19283.33]、[54001,60187.5]、[108001,114600]、[420001,447500]、[660001,706538.46]、[960001,1120000]。在這六個區(qū)間內的稅后所得均不高于上一級臨界點的稅后所得。這種結果嚴重地違反了稅負公平原則,也根本地破壞了“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傷害了那些納稅受害者的感情。偽47號公告卻恰好有效地避免了這種現象的出現。仍以第七級的臨界點為例,如果按照偽47號公告,年終獎金為960000元的納稅人年終應納稅額為269940元[(960000/12×35%-5505)×12],而年終獎金為960001元的納稅人年終應納稅額為269940.45元[(960001/12×45%-13505)×12],增加一元后稅后收益增加了0.45元。這一結果更好地體現了稅率設計中超額累進的特點。而現行國稅發(fā)(2005)9號文件由于年終適用稅率變更,但速算扣除數卻不作調整,仍只允許扣除一個月的速算扣除數,其年終一次性收入的納稅計算方式更像是全額累進而非超額累進。二、計算應納稅額的計算方式是否單一偽47號公告提出了兩種計算年終獎的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將年終獎金除以12的商數乘以其適用稅率并扣除速算扣除數后再乘以12;第二種方法則是按照適用于全年一次性獎金的稅率表直接計算應納稅額,并專為計算年終獎列出了相應的利率表單。但對于兩種算法分別適用于何處,假公告中并未提及。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岳樹民指出:“偽造者忽略了關鍵一點,國家稅務總局不可能在同一個納稅項目上給出兩種計算方式,這會造成公眾困惑?!钡P者卻認為,單純一種計算方法或者同時增加或同時減輕所有納稅人的納稅負擔,很難特別地照顧某一個收入群體,如當前的年薪征繳制度對中低收入者反而更加不利。同一個納稅項目不一定不能給出兩種計算方式,只要能說明其適用條件,也許能更好地發(fā)揮其稅收的調節(jié)功能。三、關于“有條件繳納”的稅收假公告第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納稅人一次取得各種名目獎金,一般應將全部獎金同當月的工資、薪金合并計征個人所得稅。但對于合并計算后提高適用稅率的,可采取以月份所屬獎金加當月工資、薪金,減去當月費用扣除標準后的余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然后將當月工資、薪金加上全部獎金,減去當月費用扣除標準后的余額,按適用稅率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對按上述方法計算無應納稅所得額的,免予征稅。”這種說法與其第五條第二款有明顯矛盾之處。如果一個職工的月工資為2000元,其所在單位的年終獎不是一次發(fā)放,而是分兩次發(fā)放,每半年發(fā)9000元,那么該員工按月份所屬獎金加當月工資、薪金=9000/6+2000=3500(元),減去當月費用扣除標準3500元后的余額為0,不需交納所得稅。而如果該員工所在單位采取的是年終一次發(fā)放,按規(guī)定卻要交稅,其金額為495元[(18000-1500)×3%]。全年的獎金額相同,而納稅方法不同則稅額大不相同,這一現象卻不是只有偽47號公告才有的,現行的年薪征繳方式一樣存在。四、未來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建議1.是抑制制度創(chuàng)新的動力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制度設計及征管上的缺陷,我國個稅的結構主要以工薪階層的工資收入為主,而對于其他非工資收益,如資本利得、福利收益等卻往往難以或不加征管。這充分說明我國個人所得稅制的設計不但沒有起到抑制貧富分化的作用,反而加快了富人財富聚集的速度。而國稅發(fā)(2005)9號文件的發(fā)布雖然在總體上降低了年終一次性收入的稅負水平,但卻因為計算方式設計上的缺陷進一步拉大了貧富差距,產生了多勞并不一定多得的局面。民眾對偽47號公告的高聲贊同,正是從一個側面呼吁我國的個稅立法部門不僅應正視收入稅基的修訂問題,還應及時解決年終個稅計量中出現的“多勞少得”的不合理現象。2.長期稅收征管中的縱向公平稅負公平包含稅負的橫向公平與縱向公平。所謂的橫向公平,主要涉及到“所得”這個橫斷面是否能夠實現一視同仁?,F行的年終獎金征稅規(guī)定是否體現了橫向公平呢?我們不妨拿兩個全年總收入都為42000元的員工A與B進行對比。假定A員工每月收入僅為2000元,年終獎金為18000元,B員工每月收入為3500元,無年終獎。按照國稅發(fā)(2005)9號文件的規(guī)定,B員工無需交納任何個稅,而A員工全年應交納個稅495元[(18000-1500)×3%]。兩者全年總收入實際是完全相同的,而其稅負差額卻占到A員工月工資的24.75%。由此可見,正是由于年終獎的納稅是不考慮納稅人前11個月每月收入的高低,而只簡單地規(guī)定作為一次性收入與當月工資合并納稅,結果導致平時月收入越低的納稅人實際稅負反而越重。那么現有的年終收入納稅規(guī)定是否體現了縱向公平呢?我們仍以兩員工C、D為例,假定其年終獎都是18000元,其每月收入分別為4000與500元。C員工的年終獎金納稅540元(18000×3%),其全年的工資收入應納稅180元[(4000-3500)×3%×12],全年的總稅負為720元。D員工的年終獎金應納稅450元[(18000-3000)×3%],其全年的工資收入應納稅額為0,全年的總稅負為450元。C員工的全年總收入是D員工的2.75倍,其個人所得稅的納稅額卻僅為D員工的1.6倍??v向公平主要考察不同收入階層納稅人的稅負是否公平,收入水平或支付能力不同,其稅負水平應該不同,并且支付能力與稅負水平是應該成正比而不是像本例那樣居然成了反比??梢?現行的個稅征收制度既沒體現橫向公平,又沒體現縱向公平。3.完善了稅收優(yōu)惠政策,確保個稅調節(jié)的實現隨著企業(yè)所得稅法的合并調整,年終績效工資被廣泛推行,不僅是經營者、高管,甚至是最底層的普通工人都存在著年終所謂的績效收入問題。而年薪制征稅有幾個顯著的好處:其一是避免同樣收入的納稅人由于工資發(fā)放的方式不同而出現納稅差異巨大,就如上例中的員工A與B。其二是能使納稅人充分地享受納稅起征點政策的優(yōu)惠,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需求。因為低收入者全年的全部收入平攤至每個月可能根本達不到個稅的月起征點,而如果他們這部分人的收入偏偏有不少在年終發(fā)放,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