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登高教學實錄_第1頁
高中語文登高教學實錄_第2頁
高中語文登高教學實錄_第3頁
高中語文登高教學實錄_第4頁
高中語文登高教學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高》教學實錄

一、走進作者,感知詩歌情感師:今天,我們學習杜甫的詩歌《登高》?!兜歉摺吩诙鸥υ姼柚校加邢喾Q重要的一種位置。明人胡應麟評價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這首詩歌,能夠說是體現了杜甫詩歌沉郁頓挫創(chuàng)作風格的極高成就。有關杜甫,我們并不陌生。他,七歲學詩,15歲時,便名振洛陽。他,胸懷壯志,憑了“一覽眾山小”的胸襟氣魄,一步步登上了詩歌的巔峰。然而,他卻又一生坎坷,空懷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崇高抱負,卻到處奔波、終身失意,始終無法敲開高層統(tǒng)治集團的大門。他,青年時壯游天下,豪情萬丈。壯年時困守長安,報國無門。中年時遭逢亂世,歷經磨難。(音樂起。二胡曲《江河水》的旋律輕輕浮蕩在教室里)現在,他老了,病了,他居無定所,只能隨了一葉扁舟飄零于凄風苦雨的江湖中了。他又會如何了呢?他的壯志還在嗎?他的雄心猶存嗎?國家的命運、人民的苦難,他還會一如既往的關注嗎?在這個九月九的重陽之日,杜甫拖著病軀,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山巒,登上了我們的心靈。師配樂范讀全詩,營造意境,渲染氛圍。師:在老師的朗誦中,你體味到了什么樣的情感?這情感從何而來?是老師的刻意營造,還是詩歌本身固有,或者是兼而有之?生1:一種悲涼、凄清的感情。師:你的這感情從何而來?生1:從詩歌的意象中來。詩歌所選擇的急風、高天、哀猿、青渚、白沙、落木等景物,渲染出了這種悲涼與凄清。生2:詩歌的氣勢比較開闊,有一種悲而不傷,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感。生3:感受到了一種悲壯。師:悲在何處?壯又在何處?生3:悲在年老體衰,疾病纏身,功業(yè)無成,壯志難酬。壯在雄心不老,斗志猶存。師:你從哪兒讀出了雄心不老、斗志猶存?生3:“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氣勢。師:“不盡長江滾滾來”怎么就有了雄心不老的氣勢呢?生3:……師:一種主觀感覺?二、走進文本,凝聽文字背后的心動(一)重復誦讀,整體感知,構建形象。師:誦讀,就是心與心的交流溝通?,F在,你能透過這56個中文,聆聽到詩圣的心跳之聲嗎?你覺得自己讀懂了杜甫了嗎?請用你的心去靜靜地品味詩歌,用心感悟詩人的情懷吧。學生靜靜默讀兩分鐘師:這一遍的默讀,在和杜甫的心靈交流中,你有無什么新的想法?生4:杜甫即使遭受困頓,承受著巨大的災難,但是他絕不向災難低頭,始終渴望著把自己的才華奉獻給社會,渴望著建立不朽的功業(yè)。師:嗯,進一步感受到杜甫的建功立業(yè)和憂國憂民。生5:杜甫即使處在逆境之中,但始終不放棄不拋棄。師:閱讀,不僅需要讀懂作者,還需要讀出自我。我們閱讀《登高》,除了要讀出建功立業(yè),讀出永不放棄之外,還應當想到我們能夠從詩作中汲取某些什么樣的營養(yǎng)成分。這些,都是閱讀中應當思考的。下面,結合剛剛建立的理解,咱們再自由的、輕聲的吟誦《登高》。生自由吟誦。師:你心中的杜甫的形象開始清晰了嗎?什么樣的形象?生6:我感受到了一種郁郁不得志的詩人形象。生7:我覺得杜甫的形象還不夠清晰,還只是一種含糊的影子。師:看來,還需要進一步誦讀。大家還樂意誦讀嗎?這次咱們再齊讀《登高》,要把杜甫的形象裝在自己的大腦中,甚至要將自己想象成杜甫,想象著這登高的就是自己。師生齊讀。師:你評價一下剛剛的齊讀,好嗎?優(yōu)點是什么?尚有什么局限性?生8:讀出了杜甫的沉郁風格,比較符合詩歌的凄涼氛圍。生9:頷聯(lián)只讀出了一種悲涼,未體現出一種悲壯。生10:尾聯(lián)能夠再慢一點,最佳能讀出一種無窮無盡的回味,就像山溝回聲同樣。師:三位的點評非常精當。齊讀,大家要保持節(jié)奏的一致,難免就互相制約,發(fā)揮不出最佳水平。下面,咱們再來一次誦讀。這次,咱們自己讀自己的,用自己的理解去讀,不要關注別人如何讀,好嗎?請同窗們轉換身份,你就是杜甫,你就是滿腹經綸卻壯志難酬的杜甫,就是身多疾病卻百折不撓的詩圣。你在這個重陽日,拖著病軀登上高臺,這詩歌就是你生命的吶喊,靈魂的抗爭。請大聲誦讀。生自由地大聲誦讀。(二)緊緊圍繞情感,理清根本,品味境遇師:這次有什么樣的感覺?與否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在重復誦讀中,我們已經能夠大致把握住《登高》的感情基調:悲(板書)。我們說,悲涼是基本基調,悲涼之中尚有雄壯。詩歌是如何體現這種悲的呢?直接寫悲的句子是——生雜答: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師:古人評價此聯(lián)時,認為它寫出了八層悲涼,會是哪八種悲涼呢?大家結合具體的意象數一數。生雜答:秋、作客、常作客、萬里、病、多病、百年、獨、登臺……師:數數看啊,——因秋景蕭瑟而悲,因作客異鄉(xiāng)而悲,因常作客而悲,因離家萬里而悲,因病而悲,因多病纏身而悲,因年高而悲,因孤單而悲,因登臺而悲,已經九個了。了不起,咱們比古人還多發(fā)現了一層悲涼。咱們看看古人說的是哪八層悲。PPT展示:(宋)羅大經:“萬里”,地遼遠也;“悲秋”,時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也;“獨登”,無親朋也。師:一種14字的句子,卻通過層層鋪墊,體現出了如此多的悲涼,它所呈現出的悲涼的深厚、綿長和渺遠,實在能夠稱得上是字字精妙、字字傳情。除了這個句子外,尚有什么句子,也是直接體現悲涼感覺的?生雜答:尾聯(lián)。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師:尾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八層悲涼相比,有什么樣的不同?生11:頸聯(lián)體現的悲涼,是寫實,寫眼前。尾聯(lián)體現的悲涼,應當是虛實結合,有時間跨度。師:能具體說說嗎?生11:頸聯(lián)的漂泊萬里、作客異鄉(xiāng)、年高多病、孤苦無依,是立足眼前的處境而言的,尾聯(lián)則是把個人悲苦和國家命運結合在一起,這樣,悲涼便有了更深刻的社會意義。(三)賞析物象,把握細節(jié),煉字煉句師:你說的非常精彩!我們一起總結一下:(板書)漂泊萬里、作客異鄉(xiāng)、年高多病、孤苦無依;國事艱難、心懷苦恨、窮困潦倒、濁酒新停。前者,來自于詩人內心的個性化感受;后者,則更多來自于艱難的時世。但無論是哪一種,都還是詩人直接呈現給我們的情感,除此之外,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又是如何體現悲涼的呢?生雜答:景物。師:這兩聯(lián)以寫景為主,通過景物間接抒發(fā)心中情感。首聯(lián)寫了幾個景?生雜答: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師:為什么選擇這幾個景物?有個疑問啊,為什么是“風急”而不是“風疾”?生12:“急”帶有一點擬人化的感覺,有著急、焦慮的味道。而“疾”只能體現出風的大、快。師:哦?風著急著要做什么呢?在這首詩歌中,風重要做了件什么事兒?生12:風吹落了無邊樹葉,把秋的肅殺帶到了杜甫身邊。師:非常精彩!其實,這個“急”也是慣用的,它體現什么呢?體現又大、又猛、又快!例如,我們常說,這孩子發(fā)熱了,熱起得非常急,就不能用“疾”,由于,“疾”只有“快”這一種意義。師:風急,天高,猿嘯哀。杜甫登上高臺,難道就只感受到這三點?顯然不是,那么,為什么首先要突出風?生13:人登在高出,首先感受到的,就應當是這急風,然后,才會去關注具體景色。師:這就是說,寫景時,應當根據感官次序選擇意象了。往下看,“風急”之后,為什么要突出“天高”?普通而言,秋天,天高云淡,秋高氣爽,“天高”應當能夠體現一種比較美妙的心情的。杜甫的“天高”與否體現一種喜悅和美妙呢?生14:天高,視線就開闊,詩人見到的景象就更為闊大。師:景象闊大,心胸也就應當對應著更為闊大啊。那就不應當生出悲涼了。生15:天高,則地遠。天高地遠,顯出的是宇宙的闊大,也就反襯出人的渺小卑微。師:太棒了!天高,是用來反襯個體的人的卑微渺小?!霸硣[哀”呢,又能體現什么?生雜答:突出一種凄涼。師:杜甫登上高臺之后,只聽見“猿嘯哀”這一種聲音嗎?生雜答:不是,應當有諸多聲音,與主題無關,無需寫入……師:“渚清沙白”是不是悲景?詩人為什么要選擇這兩個意象入詩呢?生雜答:不是悲景,就是客觀景物。是眼前所見的實景。師:眼前所見的,并不一定都要納入詩歌中呀。咱們剛剛不是還討論了“猿嘯哀”的問題嗎生16:我覺得,可能是為下面的飛鳥活動提供一種特定場景的。師:什么樣的特定場景?生16:很寧靜很平和也很優(yōu)美的場景。師:提供這樣的場景,有什么價值?生16:……師:還沒想到這一層,是嗎?沒關系,能夠邊學習邊思考下去。我感覺,這里的渚清沙白,應當正如你說的,是為飛鳥提供一種活動場景。只是,這樣的場景,或許呈現的,是一種永恒和短暫的關系,也或許是一種靜止與運動的關系,固然,也或許,杜甫就是想用這“清”與“白”的色彩,為詩歌增添一點顏色,更或許,詩人只是為了和上聯(lián)的文字形成對偶。師:鳥只是“飛回”?如果你是一位電視導演,你要將《登高》拍成一種視頻,是拍攝一只鳥呢,還是兩三只,一群鳥?生17:固然是一只鳥!師:為什么這樣必定?生17:由于這一只鳥不是鳥,就是杜甫。眾生笑。師:你的意思,是詩人用一只鳥來象征自己的孤單,是吧。生18:我覺得,如果是一只鳥,就是正襯詩人的孤單。如果是一群鳥,就是反襯詩人的孤單。師:那你樂意它是一只鳥,還是一群鳥?生18:我拍攝多只鳥,用反襯。師:說的較好!用一只鳥,是正面烘托,鳥也孤單,詩人也孤單;而一群鳥的熱鬧,則可反襯出我的孤單。這樣看來,兩種設計都有道理。但是,一種意象進入詩歌,一定需要和詩歌的整體構成和諧的聯(lián)系。咱們剛研究了,“渚清沙白”不是悲涼的景象,因而,這里的鳥,也不必一定就是孤單的一只。如果只是孤單的一只,反而和“渚清沙白”不夠協(xié)調了。師:“無邊落木蕭蕭下”句,你的腦海中是幅什么樣的畫面?感受到了些什么?詩人為什么要選擇這個意象?生19:我的腦海中,是漫山遍野落葉蕭蕭的宏大景象。我覺得詩人寫落葉,是為了渲染秋天的肅殺凄涼。生20: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無邊落葉,寫出了深秋來臨時的蕭條凄涼。生21:自然界已進入了秋天,詩人也是年事已高,也進入了人生的秋天?!盁o邊落木蕭蕭下”中,我感受到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一種恐懼和悲哀。師:說的都較好。我覺得,這個句子,現有了對空間上的客觀景物的具體描繪,也有了對時間上本身生命的悲嘆。這是很典型的借哀景寫哀情。咱們再往下看,“不盡長江滾滾來”又體現了什么?與否也是借哀景寫哀情?生22:長江之水日復一日地流淌,奔流不息,體現了一種生命的力量。生2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古代詩歌中,寫江水流逝,總是有一種時光不再的象征意義的。師:確實如此,“滾滾來”的江水中,應當既包含了烈士暮年的抗爭,又有逝者如斯的喟嘆。三、走進文化,感受意象背后的忠魂師:通過對四聯(lián)文字的分析,我們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作者心中的悲涼,是依靠自然景象的呈現,心中情感的抒發(fā)而貫穿起來?,F在,咱們把整首詩歌連起來看,詩人的悲已經清晰呈現在我們眼中。這種悲,既來自外界的景象,又來自內在的感觸;既來自國事的艱難,又來自人生的潦倒。能夠說,正是這樣多的內憂外患,催生出詩人內心的萬千感觸,才會有《登高》這樣的不朽詩篇,由詩人的靈魂深處流淌而出,流過大唐,流過兩宋,流過明清,直流到一千數年后的今天。讓我們捧讀詩歌,每每仍舊情不能自已。我為這詩歌擬了個上聯(lián),請同窗們對個下聯(lián),如何?上聯(lián):落木無邊,登高難釋家國恨。學生擬寫下聯(lián),師巡視。生24:長江不盡,望遠不解心中愁。師:我發(fā)現啊,大家擬寫的下聯(lián),前四個字都是一模同樣的,不同只在背面七個字上。這個下聯(lián)對的好,比老師自己編寫的還要好。我是這樣對的。師誦讀自擬的下聯(lián):長江不盡,賦詩且抒山河情。師:登高——望遠,難釋——不解,家國恨——心中愁。非常工整,完全符合對聯(lián)的規(guī)則。掌聲激勵!四、走進心靈,品味詩歌的象外之境。師:斯人已乘黃鶴去,此處空余登高臺。一千數年過去了,現在,某機構故意將昔日杜甫登高遠眺之處開發(fā)為一種文化旅游景點。有好事者為它擬寫了一種不完整的解說詞,你能幫它補充完整嗎?PPT展示。

“杜甫登高臺”解說詞這本是一處尋常的山水,沒有天門中斷的壯闊,沒有捫參歷井的高峻,只有

,只有

。登上此處,眼見的無不是

,耳聽的無不是

。但這又是一處絕不尋常的山水,這里的每一塊山石,都聆聽過

;這里的每一根草木,都見證過

;這里的長江,流淌的是

;這里的星空,映照的是

。親愛的朋友,請不要埋怨這里沒有絕美的風景,還能有什么樣的風景,賽過

?用心品味吧,品味

,品味

。只要你用心傾聽,你一定能透過高天之下的陣陣急風,聽到

。生完畢填空內容。因時間限制,每組完畢兩個空的內容。師:誰來展示展示自己的解說詞?生25:這本是一處尋常的山水,沒有天門中斷的壯闊,沒有捫參歷井的高峻,只有漫天的落葉紛紛而下,在風中舞動起最后的美麗;只有飛躍不息的長江順流而下,激蕩起千百年來的歷史塵埃。登上此處,眼見的無不是肅殺荒蕪的暮秋之景,耳聽的無不是哀猿凄絕的悲啼。生26:但這又是一處絕不尋常的山水,這里的每一塊山石,都聆聽過一代詩圣對人生不絕的悲嘆和傷懷;這里的每一根草木,都見證過一種終身郁郁不得志的詩人,拖著衰老的病體,面對悲涼的秋景,愴然泣下的愁怨;這里的長江,流淌的是杜子美滿含艱難苦恨的愁思;這里的星空,映照的是一種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詩人花白的雙鬢。生27:親愛的朋友,請不要埋怨這里沒有絕美的風景,還能有什么樣的風景,賽過詩中圣哲的錦繡詩篇?用心品味吧,品味每一種文字背后的忠誠,品味每一種詩句背后的崇高與堅貞。只要你用心傾聽,你一定能透過高天之下的陣陣急風,聽到來自遙遠大唐的生命強音。眾生鼓掌。師:三位同窗的解說都很精彩,既體現出了對杜甫及《登高》的理解,又展示了自己的文字才華。老師在備學時也試著填寫了這解說詞,也和同窗們交流交流,歡迎指正。師下水練習展示。配合輕音樂,教師誦讀,營造課堂高潮?!岸鸥Φ歉吲_”解說詞這本是一處尋常的山水,沒有天門中斷的壯闊,沒有捫參歷井的高峻,只有風急天高的肅殺,只有哀猿長啼的悲涼。登上此處,眼見的無不是落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