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鮑莊》的課件_第1頁
關于《小鮑莊》的課件_第2頁
關于《小鮑莊》的課件_第3頁
關于《小鮑莊》的課件_第4頁
關于《小鮑莊》的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鮑莊》

——王安憶

作者簡介王安憶,上海人,1954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同安,母親是作家茹志鵑,父親是劇作家王嘯平。王安憶幼時隨父母到上海定居,讀小學時經常參加區(qū)、市的兒歌寫作比賽會,對文學產生了很深的感情。1969年初中畢業(yè),翌年赴安徽五河縣頭鋪公社大劉莊大隊插隊勞動,被選為縣、地區(qū)和省級積極分子。1972年考入徐州地區(qū)文工團工作,并參加一些創(chuàng)作活動。1976年在《江蘇文藝》上發(fā)表散文處女作《向前進》。1978年調入上海中國福利會《兒童時代》雜志社任小說編輯,同年發(fā)表短篇小說《平原上》,不久又發(fā)表小說成名作《誰是未來的中隊長》和《雨,沙沙沙》1980年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期文學講習所學習。同年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學習。1983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同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文學活動。1986年應邀訪美。1987年進上海作家協會專業(yè)創(chuàng)作。任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主要作品

《雨,沙沙沙》、《王安憶中短篇小說集》、《流逝》、《小鮑莊》、《小城之戀》、《錦銹谷之戀》、《米妮》等小說集及《69屆初中生》、《紀實與虛構》、《黃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父系和母系的神話》、《叔叔的故事》、《我愛比爾》、《長恨歌》等長篇小說。喜宴妹頭冬天的聚會《富萍》及其他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堅》(與茹志鵑合著)等,兒童文學作品集《黑黑白白》等,論著《心靈世界——王安憶小說講稿》等《小鮑莊》寫作背景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傷痕文學和反思文學對“人”的自覺意識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并在作品中力圖解放“人”的生命與價值,但一些作家卻發(fā)覺即使拋開暫時的政治、道德因素,人也不可能像動物那樣,進入絕對自由的生存空間--一只無形的手在幕后操縱著人類,制約著“人”的心理、行為模式,這就是“文化”。許多作家希望能夠從“民族文化心理”層面上,把握本民族成員“理解事物的方式”,從而解答為何中國會出現“文革”全民動亂乃至中國自盛唐以來國勢為何衰落的疑問。同時以拉美“魔幻現實主義”關于印第安古老文化的闡揚為代表,還有蘇聯一些民族作家對異域民風的描寫,以及日本川端康成的具有東方風味的現代小說,使當時的作家開始關注自己腳下的土地。許多年輕作家從馬爾克斯充滿拉美地域色彩的作品中看到了第三世界國家文學走向世界的希望。因而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出強烈的“文化尋根”意識。這些作家堅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一文學立論,他們的“尋根”,是為了與世界對話。他們認為,只有真正完成了“尋根”,才能找到自己國家的獨特文學樣式、風格,從而立足于世界文壇。王安憶于1985年發(fā)表的小說《小鮑莊》被認為是“尋根文學”的重要作品??v觀“尋根文學”的產生背景,1985年前后出現的外國文學思潮、文學作品及批評方法、哲學思潮的二次登陸等現象是尋根文學產生的重要因素。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小鮑莊》,受到西方文學思潮的影響是極有可能的;其次,《小鮑莊》作為王安憶在美國之行后第一部以西方文化作為參照而創(chuàng)作的小說,也使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小鮑莊》受西方文化影響很深。內容梗概小鮑莊的祖上做治水的官,他率人筑壩,倒是安樂了一陣。不料有一年連下七七四十九天雨,大壩成了大湖,三年后湖底才干。他被黜官后在鮑家壩最洼處定居,以后這里便有了一個幾百口子的村莊。鮑彥山家里的要生了,他被人從湖里叫回,夾著桿鋤子不慌不忙地朝家走:不礙事,第七胎,好比老母雞下個蛋。他得了個小子,取名鮑仁平,小名撈渣,最末了的意思。撈渣落生時,鮑五爺惟一的孫子社會子得干癆咽氣。鮑山那邊小馮莊有個閨女叫小慧子,1960年跟他大往北邊要飯,二三年后回來時她大沒了,卻多了個二歲的小小子,說是路邊拾來的,就叫他拾來,孩子叫她大姑。大姑一輩子未嫁人,守著拾來過,疼他像疼親兒子。拾來長成堂堂漢子。依然和大姑一床睡,本能意識卻漸漸生長,扛回個涼床架子,和大姑分床了。鮑仁文纏著老革命鮑彥榮,要將他的生平寫成小說??甚U彥榮極不善于總結自己,也毫無自我榮耀的欲望,他關心的是如何填飽一家六七張嘴,見鮑仁文問那早已作古的往事心里很煩。鮑仁文日夜埋頭寫作,拒絕父母為他提親。先著書,后成家。莊里人叫他"文瘋子"。撈渣滿地爬了,小臉黃巴巴的,一根頭毛也沒有,可笑起來的模樣叫人親。人人喜歡撈渣,惟獨鮑五爺見了他就來氣,認定社會子是叫撈渣抓了替身。鮑五爺被隊里五保,卻不樂意聽“五?!倍?,因為“五保戶”算是“絕戶”的代名詞。他脾氣倔,怕成為大伙的累贅,總爭著干活。撈渣的大哥建設子19歲還未說上媳婦。一天,來了個要飯的十來歲的小丫頭,撈渣娘覺得這妮子鬼得喜人,便給她舀了瓢稀飯,她卻端給了生病的娘。母女倆在撈渣家住了兩口,女人走了,小翠留下了。小翠成天跟著撈渣二哥文化子下湖割豬菜,回到家就抱撈渣。鮑秉德的瘋女人又鬧了,爬樹上梁,把鍋都砸了。她是為連生死胎瘋的。有人勸鮑秉德把她離了再娶,他一口回絕,說自己不能不仁不義。拾來在心理上越發(fā)依戀大姑了。他拒絕大姑為他提親,挑起大姑給他置的貨郎挑子自謀生路去了。聽著貨郎鼓聲遠去,大姑眼淚直流。小翠長個兒了,干活比誰都多,人緣也好,就是不和建設子說話。撈渣娘擔心建設子太蔫,小翠不會乖乖地跟他過,故而拼命地使喚她,似乎要在雞飛蛋打之前把本兒撈回來。小翠眼里的笑一天天少了,有人見她哭不免嘆息,可又覺得比起別莊的童養(yǎng)媳。小鮑莊是最好的了。"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小翠也變俊了。撈渣父母要給建設子和小翠圓房。小翠抱著大柳樹嚎啕大哭,直到鮑彥山當眾宣布再緩二年,她才松開手。鮑仁文帶著自己的"作品"去縣城見來采訪的作家。想到自己過去和未來的價值就要被裁決,他有些腿軟。作家又不來了,他寂寞地走在大街上,心中不知是喜還是悲。見到報上刊登的省里一個文藝刊物的目錄,他決定投稿。一個貨郎向他打聽小鮑莊,這人就是拾來。拾來一進莊,幾個小媳婦圍過來挑貨。他拿出煙袋想抽煙,可煙荷里挖不出煙了。一個年輕媳婦扔給他煙荷包。他覺得這女人的聲音低低的、厚厚的,聽起來像一股溫吞吞的河水從心上淌過去。一來二去的,他們熟稔了。這女人死了丈夫,拾來隔三岔五的在她家做活,他們互稱"二嬸""大兄弟"。一天,拾來正鋤地,呼啦啦跑來一伙人,連打帶踢,打得拾來抱著頭在地上亂滾。二嬸索性抱住拾來,大聲嚷"是我偷了他漢子"。后來到鄉(xiāng)里,才有了公斷,從此拾來在小鮑莊有了合法身份,可倒插門女婿總讓人瞧不起,連三歲小孩都敢欺侮他。撈渣會給鮑五爺送餅了。這倔老頭誰送的飯食都不要,可撈渣的他不收不過意。撈渣與二小子玩"斗老將",子輸急了要哭,他便把自己的葉梗子換給他,雖然輸慘了卻依然喜眉喜眼的。耕讀老師動員撈渣上學,一家供不起二個學生,父親讓文化子輟學回家做活,文化子又哭又鬧,撈渣說自己不上讓二哥繼續(xù)上。撈渣下湖割豬菜,孩子們都跟著他。誰割少了,不敢回家,撈渣把自己的勻給他;誰們要打架,撈渣一定不讓打起來。跟著撈渣,大人放心,這孩子仁義呢。撈渣上學了,第一學期就得了"三好學生"獎狀。小翠和文化子時常一句來一句去的拌嘴,澇渣娘看出些個意思,說該圓房了。就在這時,小翠忽然不見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水把人們攆到山上。村長點人頭,獨獨少鮑五爺和撈渣,帶人劃筏子去找。在莊東頭大柳樹梢上發(fā)現扒著的鮑五爺,拾來從水下撈出撈渣。辦喪事時大伙商議,不能像發(fā)送孩子那樣發(fā)送撈渣,他人雖小,行的卻是大仁義。全莊的大人都去送他上路。

鮑仁文寫了撈渣的報告文學。過年三月份"禮貌月",要抓典型配合五講四美宣傳,報社想起此稿,派記者來充實材料后發(fā)表,題為《鮑山下的小英雄》。文化子念給父母聽,不料他們臉上卻淡淡的,文章里的撈渣離他們像是遠了。省里決定大力宣傳撈渣。縣委書記來鮑彥山家慰問,還批了建筑材料讓他家蓋房。鄉(xiāng)農機廠招建設子當工人。新房上梁了,建設子進廠了,上門提親的不斷,他很快就結婚了。小翠也回來了。撈渣去世周年時縣里決定遷墳,遷到小鮑莊正中場上,高高豎起的石碑上寫著:永垂不朽。遠近的小學生排著隊向小英雄宣誓。

創(chuàng)作的歷程和緣由

談起創(chuàng)作的歷程和緣由,王安憶在答讀者的信中寫道:“那年夏天,我去了江淮流域的一個村莊,那是與我十五年前插隊的地方極近的,除了口音和農田作物稍有區(qū)別。一下子勾起了許多。在我離開插隊的地方以后,就再沒回去過,人也沒回去,信也沒回去。許是插隊時太小了,或是太嬌了,那艱苦,那孤寂,尤其是那想家,真是逼得人走投無路。雖說才只兩年半,其中有半年以上還是在家里的,可感覺卻是十年、二十年。因此我無法象很多人那樣,懷著親切的眷戀去寫插隊生活,把農村寫成伊甸園。但時間究竟在抹淡著強烈的色彩,因而糾正了偏執(zhí),也因為成熟了,稍通人世,不敢說透徹,也明了了許多;還因為畢竟身不在其中了,再不必加入那生存的爭斗,有了安全感;或許也還因為去了美國數月,有了絕然不同的生活作為參照??傊o靜地、安全地看那不甚陌生又不甚熟悉的地方,忽而看懂了許多。腦海中早已淡去的另一個莊子,忽然突現了起來,連那掩在秫秫葉后面的動作都看清了,連那農民口中粗俗的卻象禪機一樣叵測的隱語也聽懂了。”作者在從農村回來后先寫的是《大劉莊》,之后寫了一個中篇《歷險黃龍洞》和幾個短篇《話說老秉》等等,一直到了當年秋末才用兩個星期寫完了《小鮑莊》,初稿定名為《金崗嘴》,后改名《小鮑莊》,這都是王安憶插隊的大劉莊附近的兩個村子。《小鮑莊》主題

《小鮑莊》是“尋根文學”中的優(yōu)秀作品。它通過對一個小小村落幾個家庭和十多個人物的生存、命運與心理狀態(tài)的立體描繪,剖析了中華民族世代相襲的以“仁義”為核心的文化心理結構,深刻地指出,“仁義”意識已經等同于某種“原罪”意識(作品開頭所寫的那個“祖先贖罪”的故事即是證明),同時作品也揭示了“仁義”文化走向衰落的歷史命運。作家一方面發(fā)掘和表現了民族精神中善良、厚道、團結、抗爭等美好意識,另一方面也批判了愚昧迷信、知天順命的民族劣根性和落后的宗族意識。小說中撈渣這一形象有著巨大的象征意義,他的身上集中了中華民族全部的美德、傳統(tǒng),自然也包含著“仁義”這一道得準則,而他的死亡正是我們民族文化中“仁義"觀念走向消亡的象征,正如王安憶所指出的,《小鮑莊》”恰恰是寫了最后一個仁義之子的死,基調是反諷的?!@小孩的死,正是宣布了仁義的徹底崩潰!許多人從撈渣之死獲得了好處,這本身就是非仁義的。"《小鮑莊》特色

《小鮑莊》的藝術特色主要在于它所采用的塊狀的神話結構與多頭交叉的敘述視角。它是由多種狀態(tài)的共存形式出現的——它更貼近生活的原貌。有人認為《小鮑莊》的敘述把完整的事態(tài)打得更碎;但事態(tài)本身從來是不完整的,恰恰是以往那種力求清晰的小說表述順序把無秩序的生活現象根據一個意圖而膠合起來。事實是,《小鮑莊》在這里的結構方式正符合生活本來的構成方式。

耐人尋味的是,《小鮑莊》并不因此而變作一堆散沙。使那些“片斷”凝結起來的是貫穿于小說中的紀實風格和時間觀念。在《小鮑莊》中,時間如同機梭,往返于幾個彼此獨立的單元,進而把它們串成一體。那種紀實風格,實際上正是客觀主義的一個鮮明特征。它不但頻頻更換視角,把分散狀的生活仍然按照分散狀的原樣依次描繪出來,而且也常常不動聲色地深入了生活和人性的實質,讓人極為冷靜地審視那里發(fā)生的一切。這種紀實,免除了大悲大慟大喜大憂,它穿過了讀者易于動情的感受表層,撼動了平日一貫沉睡著的靈魂。《小鮑莊》藝術效果在《小鮑莊》里,人們熟識的帶有鮮明的王安憶印跡的眼光和心態(tài)徹底褪隱了,代之而來的是對小鮑莊世態(tài)生相的不動聲色的描摹。作者牽引著讀者,走進這個小小的村子,走進生于斯長于斯還將終于斯的五六個家庭,結識這十好幾口人。這男女老少都是一批蕓蕓眾生,所有的欲望、感受、情緒、心理看來都那么平凡而卑微。然而卻潛藏和迸涌著真實而豐富的人生,在小鮑莊這幅世態(tài)生相圖里,愚昧與人情相交,凄婉與溫暖并雜,卑微與崇高消長,沉重與歡欣互纏,彼此間難解難分地紐結、糅雜在一起,滿溢著深厚濃重的人情味。《小鮑莊》第一次顯現了作者在人生經驗與審美意識上的復雜化趨向,從而顯示出一種全面把握和駕馭生活的能力。這種趨向既體現為作者對生活的審美感受有了綜合性的趨勢,又體現為作者對生活的探究有了歷史性和社會性的眼光。她已不再把自己完全沉浸在筆下的生活與人物之中了;也不再聽憑自己的情感去重新拼合和創(chuàng)作生活;對生活的某一面,某一個故事或人物,她也不再懷著確信去加以解釋,無論她是多么理解和同情這一切。她站到了這樣一個高度:從容而冷靜地來俯瞰小鮑莊,在對小鮑莊生活的綜合感受和宏觀觀照中濃縮生活,并將寬闊的想象與思索的空間留給了讀者。

《小鮑莊》在不偏不倚的、冷峻而不動情的客觀主義描述中以及在忠實地記載那些通過日常生活的緩慢流速而體現出來的文化潛意識方面,都取得了還其本來面自的效果。這一效果源于它的客觀主義立場,時松時緊的并置型結構,知人知世的達觀態(tài)度,藏而不露的深厚的人道精神?!缎□U莊》雖然以城市人的局外立場來講說農民的命運,卻一點沒有悲天憫人的自高姿態(tài)。它平實、質樸,無意間體現了很高的悟性,它有感于農民的悲歡以及對悲歡的健忘,有感于農民的宿命感以及對宿命的認可,有感于農民的愚昧以及對愚昧的不自知,有感于農民的親善和睦以及對親善和睦的不自覺。這一系列感悟都灌注著人道精神和平民精神。作品涉及人物眾多,事件紛雜,但卻有三個貫穿始終的代表性人物:撈渣、拾來、鮑仁文。

這三個人物構成了小說的三條主線索,三條主線索在作品中交織進行,向讀者注入許多矛盾的信息,令人深思回味。作者將撈渣作為小鮑莊的代表來刻畫,然而卻又無意把他作為英雄主人公。盡管許多事例可以表現撈渣的仁義、孝順和謙讓,但是作為仁義的鮑氏家族中的一員,他只是很好地奉行了仁義的倫理規(guī)范。小鮑莊的特定環(huán)境倫理道德風尚沉積于全莊每個人的心底,形成一種群體意識,這自然成了小鮑莊人法定的行為規(guī)范。拾來作為另一條線索可以說是扮演了一個與撈渣對立的角色。拾來生活在鮑山那邊的小馮莊,他是大姑的私生子,母子間那種畸型關系使拾來從小形成了孤寂、沉默的性格。壓抑的情緒使拾來的生活環(huán)境幾乎是與世隔絕的,而這對拾來過早的自我意識的形成關系很大。與二嬸的偷偷結合,是拾來追求個性的表現。拾來的這種行為在以仁義著稱的小鮑莊的人們看來,自然是大逆不道的,招致一頓毒打也在情理之中,盡管后來拾來合法入贅,卻仍受到歧視。最后,拾來的個性還是湮沒在小鮑莊的群體意識中,他與小鮑莊中的其他人幾乎沒有區(qū)別了。鮑仁文這條線索介于撈渣和拾來之間,他身上具有撈渣和拾來的雙重性格因素。從課文上學來的造作、虛假的寫作風范,使他把自己限制在被小鮑莊以外的文化背景所能承認和接受的格式中進行創(chuàng)作。對此他既傾心追求,又感到是一種失落。鮑仁文本人既和小鮑莊格格不入又不愿與小鮑莊完全脫離。在小鮑莊人眼里,他是個讀書無用的典型,因此他與小鮑莊的隔膜既是無知和知識的隔膜,又是誠實與虛偽之間的隔膜。

《小鮑莊》中,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沖突以及現代文明所帶來的新矛盾在他體內奔突涌動。呈獻給我們的是一部雙重變奏曲,傳統(tǒng)文化的惰性與活動在他身上得到交融,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沖突以及現代文明所帶來的新矛盾在他體內奔突涌動。在《小鮑莊》中,時間如同機梭,往返于幾個彼此獨立的單元,進而把它們串成一體。它不但頻頻更換視角,把分散狀的生活仍然按照分散狀的原樣依次描繪出來,而且也常不動聲色地深入了生活和人性的實質,使讀者極為冷靜地審視那里發(fā)生的一切。這種描述方式免除了大悲大慟大喜大憂,它穿過了讀者易于動情的感受表層,撼動了平日一貫沉睡著的靈魂。小說40個段落的安排變化多姿,乍看似乎松散不羈,實則渾然一體。這使作品能在悠深廣袤的歷史內容和豐富多變的現實內容的大背景下,多層次、多側面地表現一組組人物。淺探王安憶小說《小鮑莊》中傳統(tǒng)“仁義”文化的內涵

一、借“神話模式”表現“仁義”文化

大水淹沒天和地、天地混沌、樹枝橫漂、劃開天地、天地與長蟲一同出現,祖先因治水不力而遷居地勢最洼處,以此贖罪。如此一連串的意象,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創(chuàng)世紀》里的神話故事:耶和華神用空氣隔開了天與水,露出了地面,在造了天地萬物之后又造出了人類祖先,人類祖先與長蟲(蛇)出現在伊甸園中。由于人類在神面前因欲望而敗壞,受到上帝的處罰,用洪水淹沒人世,人類必須自己承擔災難以贖罪。由洪水始,到洪水終,從原罪的存在到救贖的發(fā)生,小鮑莊的歷史竟如此這般地暗合了創(chuàng)世紀中的宗教神話結構,“小鮑莊從治水不成的官員始,到最末了的一個‘仁義’的撈渣結束,一頭一尾,一個象征著小鮑莊苦難的開始,一個象征著苦難的結束,一個象征著人類的原罪,一個象征著人類自身的救贖?!比绱嗣黠@的神話模式寫作,讓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小鮑莊》中是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響而套用了神話模式。

二、“仁義”文化的形成無論是一頭一尾、有始有終的故事結構,還是洪水、樹枝、長蟲等系列意象,《小鮑莊》里運用的神話模式僅僅只是一個外殼,其真正目的還是要探討造成這些生死悲劇的文化根源之所在。(1)因贖罪而開始。

(2)靠義舉來堅守。(3)表面“仁義”實為“殺子”。

三、反思中國的“殺子”文化

小鮑莊的災難與困境到底來自于哪里?其真正成因是在小鮑莊的環(huán)境下所形成的獨特“仁義”文化體系日積月累的結果。從小鮑莊祖上的官員始,為了追求所謂的“仁義”,遷家至最低洼處,這樣首先就給自己及一家老小帶來了災難,更遠一點,也給所有在此地居住的人留下了一個洪荒的大災難;自官員后,小鮑莊的人越來越多,但每一代、每一人都仿照著祖先的“仁義”做法,并把它當作最基本的生活及道德規(guī)范;可是當洪水終于再次來臨時,反倒是因為一個“最末了的”撈渣的死替全莊的人了結了這場災難,并結束了全莊人的困境《小鮑莊》局限性

《小鮑莊》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作家對中華民族的正負面因素的互為因果、渾然一體的混沌狀態(tài)體驗不夠,或者換句話說,作家對中國文化、中國國民性的復雜性、多義性、互補性、互動性沒有足夠的認識。例如,作家對“仁義”的內涵的復雜性,仁義與殘忍二者之間的互動性就有一些不明確的認識,甚至是不正確的認識。中國國民性的雙面互補性、互動性的復雜形態(tài)是中國文化的特征之一。任何把它簡單化、概念化,或者把二者對立化,都會有失偏頗。

站在讀者面前的撈渣,一個沒有原欲,沒有個人需求,沒有憎惡,只被某種信念指揮的老小孩。如果我們對這種被意識形態(tài)弄僵了精神的形象進行歷史性觀照,便會發(fā)現,他是封建文化中群體意識的產物;如果對其進行現時性的觀照,我們會發(fā)現,他是在打著革命旗號以實現某種政治企圖時代的扼殺人的主體意識的產物。這種發(fā)現,使我們頓時失去了對撈渣的眾多敬畏。原來,這個形象并不是神水圣塘中凈化出來的偶像,而是從封建文化與左傾思潮的泥水中滾爬出來的人物。

這樣一來,這個形象不僅沒有太多價值,而且說明作家的美國之旅雖然使她獲得了世界意識,但一個“小鮑莊”還是局限了她的視野。《小鮑莊》沒有讓作家實現她囊括東西方的偉大抱負。作者簡介王安憶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女,1954年3月生于南京,次年隨母親茹志鵑遷至上海讀小學,初中畢業(yè)后1970年赴安徽淮北農村插隊,1972年考入徐州地區(qū)文工團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兒童時代》編輯。1978年發(fā)表處女作短篇小說《平原上》,1986年應邀訪美。1987年進上海作家協會專業(yè)創(chuàng)作至今。現為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王安憶的主要著作有:《雨,沙沙沙》、《王安憶中短篇小說集》、《流逝》、《小鮑莊》、

等,兒童文學作品集《黑黑白白》等,論著《心靈世界——王安憶小說講稿》等,《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入選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書。王安憶多次獲得全國優(yōu)秀短篇、中篇小說獎,《長恨歌》獲得了“第五屆茅盾文學獎”。1998年并獲得首屆當代中國女性創(chuàng)作獎。2001年獲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最杰出的華文作家”稱號等。王安憶的小說,多以平凡的小人物為主人公,她注重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經歷與情感,挖掘生活,在藝術表現上,她的早期小說多感情抒發(fā),近期創(chuàng)作則趨于冷靜和細致。我們從王安憶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一種寬厚的愛,她賦予故事中人物"英雄性",表現人物美和善良的方面。她以敏感和高超的領悟力來控制故事微妙的氣氛發(fā)展以及人物的心理變化,細膩精準?!缎□U莊》的寫作背景及影響那年夏天,我去了江淮流域的一個村莊,那是與我十五年前插隊的地方極近的,

除了口音和農田作物稍有區(qū)別。一下子勾起了許多。在我離開插隊的地方以后,就

再沒回去過,人也沒回去,信也沒回去。許是插隊時太小了,或是太嬌了,那艱苦,

那孤寂,尤其是那想家,真是逼得人走投無路。雖說才只兩年半,其中有半年以上

還是在家里的,可感覺卻是十年、二十年。因此我無法象很多人那樣,懷著親切的

眷戀去寫插隊生活,把農村寫成伊甸園。但時間究竟在抹淡著強烈的色彩,因而糾

正了偏執(zhí),也因為成熟了,稍通人世,不敢說透徹,也明了了許多;還因為畢竟身

不在其中了,再不必加入那生存的爭斗,有了安全感;或許也還因為去了美國數月,

有了絕然不同的生活作為參照??傊?,靜靜地、安全地看那不甚陌生又不甚熟悉的

地方,忽而看懂了許多。腦海中早已淡去的另一個莊子,忽然突現了起來,連那掩

在秫秫葉后面的動作都看清了,連那農民口中粗俗的卻象禪機一樣叵測的隱語也聽

懂了。

回來之后,首先寫的并不是《小鮑莊》,而是《大劉莊》。《大劉莊》的寫成

比之《小鮑莊》,其實更花了力氣;想的很多,想要表達的也很多,倒確是苦心經

營了一番。之后,又多了一個中篇《歷險黃龍洞》和幾個短篇《話說老秉》等等,

一直到了秋末,我才坐定開始寫《小鮑莊》。《小鮑莊》是王安憶小說創(chuàng)作中第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是王安憶訪問美國之后,受東西方文化的交接碰撞影響而創(chuàng)作的本土文化小說,標志著她小說創(chuàng)作向民族文化視角的轉移①,作者對生活的探究有了歷史性和社會性的眼光,其獨特的哲學意義和多重主題使之成為“尋根文學”的經典之作?!缎□U莊》展示的是中華民族在傳統(tǒng)文化支配下的生存狀態(tài),由作者當年插隊生活過的地方獲得的故事,融合民族共同的心理和文化背景,表現出了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的真實。故事簡述它給讀者呈現了一個寧靜平凡的小山村。但是在這個平凡的小鮑莊里,卻又明顯地存在著它突出的特點——簡而言之,可以用“仁義”二字來概括:莊里無論老小,都是講仁義的。作品展現了文革前后農村的生活場景,以撈渣的成長為主線敘述了農家人的生活,以此刻畫了圍繞在撈渣周圍的農家人形象。人物形象分析小說中最重要的主人公是撈渣。他的成長,他的生死,貫穿了整個故事。撈渣是個仁義的孩子,他尊老愛幼、善良無私。他從小就希望象別的同齡人一樣去念書,然而因為家里窮,只能供一個孩子,撈渣便為了哥哥放棄了自己想上學的念頭。撈渣在跟村里其他孩子玩耍時處處都讓著別人,寧愿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