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黃崗學校高三生物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十堰市黃崗學校高三生物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十堰市黃崗學校高三生物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十堰市黃崗學校高三生物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十堰市黃崗學校高三生物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十堰市黃崗學校高三生物模擬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小鼠的一個自然種群中,體色有黃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長尾(d),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任取一對黃色短尾個體經(jīng)多次交配,F(xiàn)1的表現(xiàn)型為:黃色短尾:黃色長尾:灰色短尾:灰色長尾=4:2:2:l。實驗中發(fā)現(xiàn)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現(xiàn)象(胚胎致死)。以下說法錯誤的A.黃色短尾親本能產生4種正常配子

B.F1中致死個體的基因型共有4種C.表現(xiàn)型為黃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種D.若讓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則F2代中灰色短尾鼠占2/3參考答案:B2.科學家以鏈孢霉膽堿缺陷型突變體為材料,將它們培養(yǎng)在含有3H-膽堿(膜磷脂的前身物)的培養(yǎng)基中,使線粒體中的脂質被同位素標記,然后再將其轉移到?jīng)]有同位素標記物的培養(yǎng)基中,結果發(fā)現(xiàn)在以后生長的幾代線粒體中都有放射性標記。該實驗證明了(

)A.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B.細胞內的生物膜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C.線粒體內的DNA是半保留復制的

D.細胞內的線粒體可進行分裂增殖參考答案:D3.下列有關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的闡述,不正確的是(

)A.C、H、0、N、P是ATP、染色質、質粒共有的化學元素B.線粒體、核糖體、質粒、酶等結構或物質中肯定不含有核糖C.糖蛋白、抗體、RNA聚合酶都是具有識別作用的物質D.引起甲型流感的病原體HIN1病毒的遺傳物質只含有4種堿基和4種核苷酸參考答案:B4.動物病毒能夠在宿主細胞內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該病毒()A.寄生的細胞的結構中沒有細胞壁

B.利用宿主細胞的酶完成基因復制和表達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與宿主的完全相同

D.基因只需要復制不需要表達參考答案:B5.下圖為轉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過程流程圖,其中質粒上的PstI、SmaI、EcoRI、ApaI等四種限制酶的識別序列及切割位點見下表。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形成重組質粒A時,應選用限制酶__

_

_,對

_

__進行切割。

(2)一個質粒被限制酶EcoRI、Pstl、SmaI同時切割后可得到__

__個DNA片段,

個黏性末端。

(3)培養(yǎng)基中的氨芐青霉素會抑制香蕉愈傷組織細胞的生長,欲利用該培養(yǎng)基篩選已導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細胞,應使重組質粒A中含有

基因。

(4)要培養(yǎng)既抗病又無病毒的香蕉植株,應將農桿菌導入

細胞中。再進行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

(5)以上獲得轉基因抗病香蕉植株的過程中,所用到的原理有

。參考答案:(1)PstI和EcoRI(寫全給分)

含抗病基因的DNA和質粒(一個1分,光寫“目的基因”者不給分)(2)

3

4(3)抗氨芐青霉素(或氨芐青霉素抗性)(4)根(莖、芽)尖(或分生組織)(5)基因重組

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一個1分)6.真核細胞具有一些能顯著增大膜面積、有利于酶的附著以提高代謝效率的結構,下列不屬于此類結構的是

A.神經(jīng)細胞的樹突

B.線粒體的嵴

C.甲狀腺細胞的內質網(wǎng)

D.葉綠體的基粒參考答案:A7.下列是基因型為AaBb的某高等生物的一個細胞相關分裂過程示意圖,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該生物可以產生基因型為AB、Ab、aB、ab的配子B.乙細胞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等位基因分離C.含兩個染色體組的細胞是甲、乙和丁,含有染色單體的細胞是甲、丙和丁D.若戊細胞中1號染色體上攜帶有基因a,則7號染色體相同位點上應有基因A參考答案:B8.酵母菌進行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3mol,釋放二氧化碳12mol。則下列正確的A.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一樣多B.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一樣多C.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生能量一樣多

D.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合成ATP一樣多參考答案:B9.某同學用玻璃槽做成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甲、乙兩槽間的隔板中央圓圈處為玻璃紙(允許單糖和水分子自由通過)。甲槽加入清水,乙槽加入等量的飽和麥芽糖溶液,一定時間后,乙槽再加入一定量的麥芽糖酶。下列實驗現(xiàn)象不正確的是

A.加入麥芽糖酶前甲槽內水的體積減小

B.加入麥芽糖酶后短時間內乙槽內液體的體積增大,然后減小

C.兩槽內液體體積最終相同

D.加入麥芽糖酶后在甲槽內只能檢測到葡萄糖參考答案:C10.某作物品種三對相對性狀中,高莖(A)對矮莖(a)、紅花(B)對白花(b)、闊葉(C)對窄葉(c)顯性.用純和高莖紅花闊葉與矮莖白花窄葉個體雜交得F1,F(xiàn)1測交,F(xiàn)2表現(xiàn)為髙莖紅花闊葉、高莖白花闊葉、矮莖紅花窄葉、矮莖白花窄葉且比例相等.據(jù)此可判斷()A.A、B在同一條染色體上 B.A、b在同一條染色體上C.A、C在同一條染色體上 D.A、c在同一條染色體上參考答案:C【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分析】根據(jù)題干信息,“用純和高莖紅花闊葉與矮莖白花窄葉個體雜交得F1,F(xiàn)1測交,F(xiàn)2表現(xiàn)為髙莖紅花闊葉、高莖白花闊葉、矮莖紅花窄葉、矮莖白花窄葉”,則高莖與闊葉、矮莖與窄葉同時出現(xiàn),說明高莖與矮莖、闊葉與窄葉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紅花和白花位于另外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解答】解:根據(jù)分析可知高莖(A)與闊葉(C)、矮莖(a)與窄葉(c)同時出現(xiàn),說明高莖與矮莖、闊葉與窄葉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A、C在同一條染色體上,a、c在同源染色體的另一條染色體上;高莖(A)和矮莖(a)、紅花(B)和白花(b)自由組合,說明B和b在另外一對非同源染色體上.故選:C.

11.如圖表示真核細胞內遺傳信息傳遞的某個階段,其中①②③分別表示相應的結構或物質,Asn、Ser、Gly、Ala分別表示天冬酰胺、絲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下對分析正確的是()A.①在③上從右向左移動B.天冬酰胺的密碼子是UUGC.②和③部是以DNA為模板在細胞質中合成D.若丙氨酸為該多肽鏈的末期氨基酸,則UAG為終止密碼子參考答案:D【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分析】由圖可知,①是核糖體,②是轉運RNA,③是mRNA.轉錄:在細胞核內,以DNA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翻譯:在細胞質中,以信使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密碼子是信使RNA上決定氨基酸的3個相鄰的堿基.【解答】解:A、根據(jù)肽鏈的位置和長度可知,因此①核糖體在③mRNA上從左向右移動,A錯誤;B、圖中天冬酰胺為Asn,而密碼子是指mRNA上三個相鄰的堿基,因此天冬酰胺的密碼子是AAC,B錯誤;C、②和③部是以DNA為模板在細胞核中合成的,C錯誤;D、若丙氨酸為該多肽鏈的末期氨基酸,而終止密碼子不編碼氨基酸,則UAG為終止密碼子,D正確.故選:D.

12.摩爾根在果蠅雜交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伴性遺傳。在果蠅野生型與白眼雄性突變體的雜交實驗中,最早能夠判斷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的實驗結果是A.白眼突變體與野生型雜交,F(xiàn)1全部表現(xiàn)野生型,雌雄比例1:1B.F1中雌雄果蠅雜交,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且白眼全部為雄性C.F1雌性與白眼雄性雜交,后代出現(xiàn)白眼,且雌雄比例1:1D.白眼雌性與野生型雄性雜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參考答案:B13.圖甲表示某種哺乳動物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與核DNA分子數(shù)之比的變化曲線,圖乙表示這種動物某個體內精原細胞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象.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中BC段、DE段形成的原因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圖甲中處于E點的細胞中含有____對同源染色體,圖乙中______(填序號)細胞處于圖甲中的CD段。(3)若該生物的基因型是GgPp,且這兩對基因自由組合,在精細胞的形成過程中G與P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圖乙__________(填序號)細胞中,G與G的分離發(fā)生在圖乙_________(填序號)細胞中,該細胞的名稱是_______。若某精原細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為GPp的精細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在圖甲中繪制此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與核DNA數(shù)之比的變化曲線(不需要標字母)。參考答案:

(1).核DNA復制

(2).著絲點分裂

(3).4

(4).①

(5).④

(6).③

(7).次級精母細胞

(8).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未分離試題分析:(1)由題意可知,圖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有絲分裂間期DNA的復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2)由圖2可知,該動物細胞中含有2對、4條染色體,E點的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也加倍,因此,E點對應的細胞中含有4對同源染色體。圖2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有絲分裂中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圖1中CD段包括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因此圖2中①處于圖1中的CD段。(3)若該生物的基因型是GgPp,在精細胞的形成過程中G與P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圖2的④細胞中,G與G的分離發(fā)生在圖2的③細胞中,該細胞是次級精母細胞。若某精原細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為GPp的精細胞,原因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4)略考點::本題考查細胞分裂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相關知識的綜合理解情況。14.下列有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敘述,正確的是A.適當提高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的復雜性、可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B.利用農作物秸稈漚肥后施給農作物,實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的循環(huán)利用C.通過兔子糞便流入分解者體內為能量屬于兔子化作用獲得能量的一部分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雄性害蟲以干擾害蟲繁殖,該防治方法屬化學防治參考答案:B【分析】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指的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往返的過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是以CO2的形式循環(huán)的,而碳在生物群落間的傳遞形式是有機物。

2、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3、每個營養(yǎng)級能量的去向大體分為四個途徑:a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分解;b被下一個營養(yǎng)級同化;c遺體、殘骸等被分解者分解(或流向分解者);d未被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自身利用。4、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組成成分越多,營養(yǎng)結構就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就越強,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就越強,相反的其恢復力穩(wěn)定性就越弱?!驹斀狻緼、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強,但恢復力穩(wěn)定性越弱,A錯誤;B、農作物秸稈被微生物分解后產生礦質元素,重新被農作物吸收,實現(xiàn)了物質的循環(huán)利用B正確;C、兔的糞便流入到分解者體內的能量不屬于兔經(jīng)過同化作用獲取的能量,屬于草的同化量,C錯誤;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雄性害蟲以干擾害蟲繁殖,屬生物防治,D錯誤.故選B。15.下圖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兩種群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區(qū)范圍。兩種群均以橡樹為食,圖中X所指部分最可能表明

A.這兩種群在秋季競爭食物,但在夏季不發(fā)生競爭B.兩種群在秋季產生地理隔離C.夏季氧氣供應充分,但在秋季供應不充分

D.兩種群在夏季發(fā)生隨機交配參考答案:A16.下圖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圖①中含有四對同源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B.圖②中染色體數(shù)目等于正常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一半C.圖③中染色體、染色單體、核DNA的數(shù)目之比為1:2:2D.若發(fā)生染色體的交叉互換,等位基因的分離也可發(fā)生在圖④中參考答案:B本題考查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的知識。根據(jù)圖示分析,①③為有絲分裂后期、中期,②④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17.下列有關“一定”的說法,正確的說法有(

)①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有葉綠體

②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一定有線粒體

③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真核細胞一定有細胞核

⑤原核細胞一定沒有線粒體

A.0個

B.1個

C.2個

D.3個參考答案:B18.在生物化學反應中,當?shù)孜锱c酶的活性位點形成互補結構時,可催化底物發(fā)生變化。酶抑制劑是與酶結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中競爭性抑制劑與底物競爭酶的活性位點,從而降低酶對底物的催化效應;非競爭性抑制劑和酶活性位點以外的其他位點結合,能改變酶的構型,使酶不能與底物結合,從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曲線a表示沒有酶抑制劑存在時的作用效果B.曲線c表示在競爭性抑制劑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C.曲線a、b酶促反應速率不再增加是酶處于飽和狀態(tài)D.競爭性抑制劑與該酶催化的底物化學結構相似參考答案:B19.對于下列4張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圖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甲圖中氧氣濃度為a時,有氧呼吸比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多B.乙圖中b點代表光飽和點,如果再提高實驗中的CO2濃度,該點對應的Y軸上的值一定變大C.丙圖中,光照強度相同時,t2℃植物凈光合作用最大D.丁圖代表兩類色素的吸收光譜,則e代表胡蘿卜素參考答案:B20.黃曲霉毒素是毒性極強的致癌物質,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它能引起細胞中的核糖體不斷從內質網(wǎng)上脫落下來,這一結果直接導致A.核仁被破壞

B.染色體被破壞

C.細胞膜被破壞

D.蛋白質合成受到影響參考答案:C21.下圖為某哺乳動物體內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中部分染色體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形成甲細胞過程中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片段交換B.乙細胞包含了4對同源染色體和2個染色體組C.丙圖①②染色體上的基因可能未發(fā)生重組D.丁細胞形成的配子基因型為AXb或aXb參考答案:C【分析】據(jù)圖分析可知,甲細胞有同源染色體,且染色體散亂分布在細胞中,處于有絲分裂前期;乙細胞有同源染色體,著絲點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體分別移向細胞兩極,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丙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且進行不均等分裂,說明該哺乳動物為雌性;丁細胞沒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驹斀狻緼、甲細胞中有一條染色體上有A、a基因,且處于有絲分裂前期,其原因可能是發(fā)生過基因突變,A錯誤;B、乙細胞包含了4對同源染色體,有4個染色體組,B錯誤;C、據(jù)圖可知,丙圖①②染色體發(fā)生過交叉互換,結合甲中圖示可知,發(fā)生交叉互換的基因可能是相同的基因,故①②上的基因可能未發(fā)生重組,C正確;D、據(jù)分析可知,該個體為雄性,則丁細胞形成的配子基因型為AY或aY,D錯誤。

故選C

22.在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對實驗材料的選擇,敘述錯誤的A.可用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蒸餾水來鑒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質B.花生種子含脂肪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脂肪鑒定的理想材料C.食用花生油最好選用蘇丹Ⅳ染液來鑒定,而一般不選用蘇丹Ⅲ染液來鑒定D.甘蔗莖的薄壁組織都含有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進行還原糖的鑒定參考答案:D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的物質組成相同,濃度不完全相同,其中斐林試劑可用蒸餾水進行稀釋配制成雙縮脲試劑,A正確;花生種子含脂肪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脂肪鑒定的理想材料,B正確;檢測脂肪時,用蘇丹Ⅲ或蘇丹Ⅳ對花生切片染色,再用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橘黃色或紅色的顆粒,C正確;甘蔗莖的薄壁組織和甜菜的塊根含有較多的蔗糖,但蔗糖屬于非還原性糖,因而不是進行可溶性還原糖鑒定的理想材料,D錯誤。【名師點睛】生物組織中化合物的鑒定:

(1)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3)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或蘇丹Ⅳ染液)鑒定,呈橘黃色(或紅色)。23.下列有關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A.酶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或脫氧核糖核苷酸

B.酶通過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和為反應物供能來提高化學反應速率

C.在PCR中,加入DNA連接酶可連接兩條DNA單鏈中的氫鍵,使雙鏈延伸

D.在動物細胞培養(yǎng)中,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可將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參考答案:D24.下列實例與基因的作用無關的是

A.細胞分裂素調節(jié)植物分化

B.極端低溫導致細胞膜破裂

C.過量紫外線輻射導致皮膚癌

D.動物卵細胞質能促進體細胞核全能性的表達參考答案:B25.下列有關人體內環(huán)境的敘述,錯誤的是A.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要比突觸間隙中的液體髙B.饑餓時,血液流經(jīng)肝臟后血糖濃度會有所增加C.淋巴因子、胰島素和胰蛋白酶都屬于內環(huán)境的成分D.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子細胞不一定都能分泌抗體參考答案:C突觸間隙中的液體為組織液,血漿與組織液相比,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較高,A正確;饑餓時,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則血液流經(jīng)肝臟后肝糖原分解,血糖濃度會增加,B正確;淋巴因子、胰島素存在于內環(huán)境中,胰蛋白酶存在于小腸中,小腸不屬于內環(huán)境,C錯誤;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子細胞包括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分泌抗體,記憶細胞不能產生抗體,D正確,所以選C。26.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細胞內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是真核細胞B.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相同,組成的蛋白質就相同C.常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器D.蛋白酶能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參考答案:B【分析】分離各種細胞器的方法:研究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將這些細胞器分離出來。常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將細胞膜破壞后,形成由各種細胞器和細胞中其他物質組成的勻漿;將勻漿放入離心管中,用高速離心機在不同的轉速下進行離心處理,就能將各種細胞器分開?!驹斀狻緼、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根本區(qū)別在于真核細胞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原核細胞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有擬核,A正確;B、蛋白質的多樣性與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有關,也與肽鏈的條數(shù)和空間結構有關,B錯誤;C、常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器,C正確;D、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質,D正確。故選B。27.下列關于ATP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ATP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

B.組成ATP的化學元素包括C.H、O、N、P

C.ATP與ADP相互轉化過程中物質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

D.人在饑餓時ATP和ADP仍能達到動態(tài)平衡參考答案:A28.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生育了一個有3條性染色體的血友病男孩。某同學結合下圖分析該男孩的病因,其中判斷不合理的是A.該男孩的性染色體組成若為XXY,則患病最可能與圖丁有關B.該男孩的性染色體組成若為XYY,則患病最可能與圖乙有關C.該男孩患病若與圖乙有關,其性染色體組成可能是XXYD.該男孩患病若與圖甲有關,其父親可能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甲圖為初級精母細胞的一對同源常染色體為分離;乙圖為次級精母細胞的一對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移向同一極;丙圖為初級卵母細胞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為分離;丁圖為次級卵母細胞的一對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移向同一極。若該男孩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Y,且患有血友病,由于其父母都是正常人,說明血友病基因來自于其母親,其母親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產生卵細胞時,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X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開引起的,A合理,C不合理;若該男孩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YY,且患有血友病,由于其父母都是正常人,說明血友病基因來自于其母親,其母親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卵細胞內只含1條帶血友病基因的X染色體,但是其父親產生精子的過程中,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兩條Y染色單體未分開引起的,B合理;該男孩患病與圖甲有關,則參與的精子可能是X染色體上發(fā)生了基因突變,D合理。29.某科研小組對“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過程中攪拌時間與放射性強弱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如右圖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實驗過程中被侵染的細菌基本未發(fā)生裂解B.實驗過程中充分攪拌能使所有的噬菌體與細菌脫離C.實驗結果表明,做“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適宜攪拌時間為2min左右D.若攪拌4min時被侵染的細菌下降為90%,則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會增強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32P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圖示顯示:被感染的細菌百分比一直不變,說明實驗過程中被侵染的細菌基本未發(fā)生裂解,A項正確;上清液中35S在百分比達到80%之后就不再明顯增加,說明即使充分攪拌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噬菌體與細菌脫離,B項錯誤;在2分鐘左右,上清液中35S的百分比達80%并基本保持不變,所以做“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適宜攪拌時間為2min左右,C項正確;若攪拌4min時被侵染的細菌下降為90%,說明有部分細菌發(fā)生裂解,則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會增強,D項正確。30.當呼吸底物不是糖或氧氣不充足時,呼吸作用消耗的O2和產生的CO2的體積并不相等.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兩套,設為甲、乙,測定單位質量小麥種子呼吸時CO2釋放量與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構思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甲裝置燒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測定O2釋放量,

乙裝置燒杯中盛放清水,在黑暗下測定CO2釋放量B.甲裝置燒杯中盛放清水,測定CO2釋放量,乙裝

置燒杯中換成CO2

吸收劑測定O2消耗量C.甲裝置燒杯中盛放清水,測定氣體體積變化量,

乙裝置燒杯中換成CO2吸收劑,測定O2消耗量D.甲裝置燒杯中盛放CO2緩沖劑(可吸收和放出CO2),測定氧氣消耗量,乙裝置中放入

死亡種子作對照參考答案:C31.蘋果含有微量元素鋅,而鋅是構成與記憶相關的蛋白質不可缺少的元素,兒童缺鋅就會影響大腦的正常發(fā)育。因此,蘋果又被稱為記憶之果。這說明無機鹽

A.對維持酸堿平衡起重要作用

B.對維持細胞形態(tài)有重要作用C.對維持生物體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D.對調節(jié)細胞內滲透壓有重要作用參考答案:C32.下圖為基因型為AaBb的某動物體內細胞分裂的圖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甲圖發(fā)生了交叉互換

B.乙圖發(fā)生了基因重組C.丙圖發(fā)生了染色體易位

D.丁圖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參考答案:D據(jù)圖分析,甲圖中同源染色體分離,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根據(jù)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顏色判斷可知,該圖并沒有發(fā)生交叉互換,A錯誤;乙圖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而基因重組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B錯誤;丙圖沒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分離的染色體上A、a同時出現(xiàn),根據(jù)染色體的顏色可知,分離的染色體上A、a同時出現(xiàn),是因為發(fā)生了交叉互換,C錯誤;圖沒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分離的染色體上A、a同時出現(xiàn),根據(jù)染色體的顏色可知,分離的染色體上A、a同時出現(xiàn),是因為發(fā)生了基因突變,D正確。33.某同學利用顯微鏡觀察人的血細胞,使用相同的目鏡,但在兩種不同的放大倍數(shù)下,所呈現(xiàn)的視野分別為甲和乙(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則甲比乙亮B.在甲中觀察到的細胞,在乙中均可被觀察到C.看甲圖時物鏡離載玻片距離遠,而看乙圖時物鏡離載玻片距離近D.由甲轉換成乙,應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并調整光圈參考答案:B【分析】1、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物鏡放大倍數(shù)×目鏡放大倍數(shù),放大倍數(shù)越大,細胞體積越大,放大倍數(shù)越小,細胞體積越小。

2、物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鏡頭越長,視野越暗,放大倍數(shù)越小,鏡頭越短視野越亮;目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鏡頭越短,放大倍數(shù)越小,鏡頭越長。

3、顯微鏡觀察的物象是倒像,玻片移動的方向與物象移動的方向相反?!驹斀狻匡@微鏡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數(shù)小,可視范圍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積比乙大,所以比較亮,A正確;甲放大倍數(shù)小,看到的面積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B錯誤;甲圖放大的倍數(shù)小,物鏡離載玻片距離遠,乙圖放大的倍數(shù)大,物鏡離載玻片距離近,C正確;由甲到乙放大倍數(shù)增加,即由低倍鏡換成高倍鏡觀察,在高倍鏡中觀察應使用細準焦螺旋,并調整光圈,使視野變亮,D正確。

?故選B。34.Y(黃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種蝴蝶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這種蝴蝶雄性有黃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下列雜交組合中,可以從其子代表現(xiàn)型判斷出性別的是A.♀Yy×♂yy

B.♀yy×♂YY

C.♀yy×♂yy

D.♀Yy×♂Yy參考答案:B35.浸泡在一定濃度硝酸鉀溶液中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后又出現(xiàn)質壁分離復原,與此過程密切相關的細胞器有

①液泡②線粒體③核糖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參考答案:D36.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類型,最常見的是甲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為許多不同的亞型,有的亞型感染人,引起流感,有的亞型感染雞、鴨等禽類,引起禽流感。2004年的“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傳染病,主要發(fā)生在雞、鴨、鵝、鴿子等身上。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流感病毒的甲、乙、丙三種類型是基因重組產生的B.甲型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四種元素,不一定含有P元素C.只能通過高溫才能殺滅甲型流感病毒D.甲型流感病毒與鴨、鵝、鴿子等動物的關系屬于寄生關系參考答案:D37.某種ZW型性別決定的生物,性染色體上有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羽毛的黑色和白色,黑色對白色顯性,雌性和雄性中均有白色和黑色個體?,F(xiàn)用白色的雄性個體與黑色的雌性個體交配,子代中雄性全部為黑色個體,雌性全部為白色個體。已知該生物的性染色體如右圖所示,則該對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右圖示中的什么區(qū)段A.Ⅰ

B.Ⅱ1

C.Ⅱ2

D.Ⅰ或Ⅱ1參考答案:D38.下列技術或方法與原理相符的是(

)A.人參細胞的培養(yǎng)和雜交瘤細胞培養(yǎng)——細胞增殖B.植物組織培養(yǎng)和單克隆抗體的制備——細胞的全能性C.早期胚胎培養(yǎng)和人鼠細胞融合——細胞膜的流動性D.轉基因抗蟲棉和克隆羊多利的培育——基因重組參考答案:C人參細胞培養(yǎng)和動物細胞的培養(yǎng)中細胞要進行有絲分裂,故體現(xiàn)了細胞增殖這一原理,A項正確;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是將離體的細胞培養(yǎng)成植株的過程,體現(xiàn)細胞的全能性,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沒有將細胞培養(yǎng)成個體,其原理屬于細胞增殖,B項錯誤;早期胚胎培養(yǎng)進行的是有絲分裂,體現(xiàn)了細胞的增殖能力,沒有體現(xiàn)膜的流動性,人鼠細胞融合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流動性,C項錯誤;轉基因抗蟲棉的培育是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組,克隆羊多利的培育是核移植,胚胎移植,無基因重組,D項錯誤?!军c睛】細胞的全能性指高度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是將離體的細胞培養(yǎng)成植株的過程,體現(xiàn)細胞的全能性;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沒有將細胞培養(yǎng)成個體,其原理屬于細胞增殖;早期胚胎培養(yǎng)進行的是有絲分裂,沒有體現(xiàn)細胞膜的流動性;人鼠細胞融合涉及細胞膜的融合過程,故體現(xiàn)細胞膜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轉基因抗蟲棉的培育利用的是基因工程技術,其原理是基因重組;克隆羊多利的培育運用的是核移植技術,其原理是動物細胞核的全能性。39.下列關于人體免疫及過敏反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白細胞對細菌的吞噬作用屬于非特異性免疫B.自然條件下,人體內白喉抗毒素是在受到白喉毒素的刺激后才產生的C.同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記憶細胞會迅速形成大量的效應細胞D.過敏反應中機體不產生抗體,但能釋放組織胺

參考答案:D40.右圖為某高等植物葉肉細胞結構模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①圖中能產生ATP的結構有1、2和5

②1的基質中產生的一分子CO2擴散出來進入2的基質中被利用,穿過的磷脂雙分子層的層數(shù)為4層

③2與4中都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等色素

④3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主要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41.某實驗小組將菠菜幼葉和成熟葉的葉圓片(面積和質量相同),裝入含蒸餾水的注射器中,排出葉片內的氣體,使葉圓片下沉。然后將葉圓片分別放入不同濃度的NaHCO3溶液中進行實驗(NaHCO3溶液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且濃度變化對溶液pH的影響忽略不計,其他實驗條件相同),觀察第1片葉圓片上浮所需時間(min),結果如圖。請回答: (1)當NaHCO3溶液濃度為1%~4%時,相同濃度下,幼葉上浮時間均比成熟葉長,可能是幼葉的光合作用能力比成熟葉________(填“強”或“弱”)。有人推測幼葉與成熟葉光合作用能力差異可能是葉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為尋求證據(jù),可以用____________分別提取菠菜幼葉、成熟葉的色素,再用____________法分離色素,觀察并比較二者色素帶的寬度及顏色深淺。(2)在NaHCO3溶液濃度為0的溶液中,葉圓片直至實驗結束仍未上浮,其原因是缺乏NaHCO3直接影響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階段。當濃度超過5%,葉圓片也不上浮,最可能的原因是濃度過大,導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當NaHCO3溶液濃度為3%時,適當提高溶液溫度,第一片葉圓片上浮時間延長,該現(xiàn)象不能表明提高后的溫度已超過總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弱無水乙醇紙層析(2)暗反應細胞滲透失水過多而死亡(合理即可)(3)葉圓片上浮時間延長,只能表明凈光合速率降低(或只能表明總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差值降低)(1)葉圓片上浮是由于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氧氣釋放越多,浮力越大,上升越快,幼葉上浮時間比成熟葉長,可能是幼葉光合作用能力弱,釋放的O2量比成熟葉少。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用無水乙醇,分離色素用紙層析法。(2)NaHCO3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參與暗反應。NaHCO3濃度過大會導致細胞滲透失水,細胞失水過多會導致死亡。(3)適當提高溶液溫度,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會產生影響,葉圓片上浮時間延長,只能說明葉圓片釋放氧氣的速率減小,即凈光合速率減小42.(11分)朱鹮是全世界最為珍稀瀕危的鳥類之一。1981年在陜西洋縣朱鹮被重新發(fā)現(xiàn)時僅有7只,隨即開展了保護和拯救工作,并在洋縣建立了自然保護區(qū)。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1)我國對朱鹮開展的這種保護屬于

。決定朱鹮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因素是

。(2)經(jīng)過不斷研究和努力,我國對朱鹮的人工繁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統(tǒng)計朱鹮種群數(shù)量2200只,若朱鹮每繁殖一代種群數(shù)量比原來增加m倍,則在此條件下繁殖n代以后,朱鹮的種群數(shù)量為

。(3)下圖為保護區(qū)內沼澤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食物鏈,處于第二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

。若有750kg浮游植物,最多能使朱鹮增重

,朱鸚攝食同化的碳主要通過

(生理過程)釋放到無機環(huán)境中。(4)在繁殖期朱鹮主要通過“炫耀”的方式尋求配偶,這屬于信息傳遞中的 信息;而另一種珍貴鳥類褐馬雞卻以生死搏斗的方式爭奪配偶,這將會導致褐馬雞種群

,生物發(fā)生進化。參考答案:(1)就地保護

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2)22200(1+m)n

(2分)(3)浮游動物、小魚、泥鰍(2分)

30kg(2分)自身的呼吸作用(4)行為

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解析:本題考查生命系統(tǒng)結構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識記所列知識點,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1)我國建立了自然保護區(qū)對朱鹮開展保護,這屬于就地保護。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決定了朱鹮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2)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