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錦華評《鋼的琴》_第1頁
戴錦華評《鋼的琴》_第2頁
戴錦華評《鋼的琴》_第3頁
戴錦華評《鋼的琴》_第4頁
戴錦華評《鋼的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階級,或因父之名——評《鋼的琴》戴錦華講座的標題是《階級,或因父之名》,“因父之名”是我從劉巖教授那里選取的,他特別從主人公的父親身份,以及主人公所富有的文化象征意味進行討論,“因父之名”是我們一部非常著名的、表現(xiàn)英國愛爾蘭共和軍的影片片名借來的,我對它的藝術表述的再總結。會貫穿這個理論的,是階級和因父之名的議題。2010年,《鋼的琴》是中國電影市場一道亮麗的風景,它是以如此低廉的成本,我到處查了資料,沒有查出究竟花了多少錢。大概從各種資料總結,這部影片是四五百萬拍成的。在今天中國的消費規(guī)模、制片規(guī)模中,這不是中小成本電影,這是小成本電影,極端低成本。但是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你們會發(fā)現(xiàn),就它的影像構成、影片風格、風貌,這的確不是一部小成本電影所能概括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電影,僅就電影而言。這部電影在中國目前已經有的優(yōu)秀電影來說,是當之無愧的。導演張猛,這是一位年輕的導演,這只是第二部影片。他在整個制片困境告訴我們,即使在今天,即使在整個資本過剩的中國電影環(huán)境當中,愛電影的年輕人,你必須以一種獻身精神,開啟你的獻身事業(yè)。導演姜文在他的第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曾經講過“電影行當的'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說“你必須拍過一部電影,你才能成為一部導演。但你必須已經拍過電影,你才能成為導演?!蔽铱赡軟]說清楚,“你必須拍電影,才能成為導演。但你拍了電影,你才是導演?!彼阅莻€進步是極端艱難的,我要告訴大家,不要去抱怨,中國電影人目前已經有了好的多的電影環(huán)境,全世界的愛電影的人都在這條道路上掙扎前進。從這個角度說,張猛是幸運的,他以他的第二部影片表現(xiàn)出他的藝術才俊。這部影片其實贏得了多少獎項并不重要,這些獎項事實上證明了它被世界和中國、電影人與非電影人的接受。現(xiàn)在先從影片的電影形態(tài)入手,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都會注意到,但是我很驚訝為什么沒有這么多人討論。這部電影作為一部現(xiàn)實主義電影,其實是高度風格化的。大家現(xiàn)在開始點頭,因為已經注意到了。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非常大膽的,貫穿始終的,在電影語言風格化的冒險。而當影片整個完成的,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冒險是成功的,它沒有因為冒險而陷落,相反卻因冒險而成功。這個冒險就是,我們知道所謂電影藝術是二維平面空間當中的視聽藝術,而電影藝術的魅力之一就是如何成功創(chuàng)造出第三維度的幻覺。所以電影導演系的電影語言課,第一講告訴大家說,請你們一定要記住,你們所有電影場景中的場面調度,攝影機的運動都要達成一個目的,那就是打破二維平面。但是我們注意到,在這部電影中,幾乎百分之八十的場景都采取正面水平樂隊指揮機位。樂隊指揮機位指舞臺上樂池中樂隊指揮的位置,正面低角度。同時在影片的場面調度中,人物在畫面中的移動是水平移動,從畫左入畫,從畫右出畫,這通常會被電影導演系第一講視為大忌。從左邊入畫,從右邊出畫,強調的是“扁平感”,同時強調的是封閉空間的舞臺感。不像電影,而像話劇,像一個舞臺。與此同時,導演更為大膽的是,攝影機的運動大多采取平移。人物水平出入畫,攝影機水平移動。不久前,我在影片精讀課上還講過,電影的攝影機運動有以下幾種方式:推拉搖移升降甩。請大家記住,“甩”這個字,快速地搖,這種方法在默片中被大量使用,有聲片時代基本拋棄。而另外有一個極端特殊的運動,那就是水平運動。水平移動的鏡頭,之所以成為“大忌”,是因為它的機械特征十足,它不能偽裝成人眼自如地觀察事物的方式,所以任何導演都要慎用水平移動。水平移動只在一種類型片中使用,那就是恐怖片,它叫鬼視點。它的“非人的”“機械的”特征充分暴露了智能和“非人的”“超自然的”因素結合在一起。但是,張猛大量地把水平移動鏡頭使用在這部人間氣息十足的、毫無鬼氣的現(xiàn)實主義電影當中。當然,一部電影不可能用單一的鏡頭語法來完成,那么輔之以的另一種調度方式,就是水平移動、水平調度、平移鏡頭加上垂直縱深調度。幾乎電影所有的鏡頭畫面都可以形成一種垂直十字交叉,用相當簡單的、高度風格化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非電影”化的電影語言,它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有效的、有力的、豐滿的電影表達。先分享一些劇照,大家看這些水平移動樂隊指揮機位的攝影機位置,所有都是采取樂隊指揮機位。第一場戲就更明顯,它幾乎是一場舞臺表演,人物站在攝影機前,不是面對面,而是面向攝影機開始話劇舞臺式的對白,在屏幕還沒有亮起來的暗色時開始了對白:“離婚,就是互相成全。你成全我,我成全你?!本拖裨拕∥枧_一樣的表演,開始了這個段落。同時大家注意到,他沒有讓人物所在的位置和攝影機所在的位置與廢棄的工廠空間形成任何角度,相反廢棄的工廠空間在人物背后,就像布景一樣,水平存在在那里。在一般的電影語言中,它是反電影的語言邏輯,它給整個影片創(chuàng)造了兩種或者三種視覺意味或者文化表達,一方面它給我們幾個水平機位,尤其是幾個場景,比如說小酒館的場景,攝影機水平機位放在桌子前,背后是窗或者是墻,一個被窗或墻所阻礙的視覺空間,也就形成了主人公的活動狹小空間。同時水平,當人物處在不動的情況下,攝影機的水平移動不斷使人物出畫,而畫外音繼續(xù)延續(xù),攝影機的運動與人的關系形成了一個關于劇中下崗工人的社會位置的有效視覺表達。他們只在極端局促被限定的空間中,他們沒有可能占據鏡頭,更沒可能掌握鏡頭。人物與攝影機的關系是一個敘事中驅動的因素,你有沒有力量去掌控空間、敘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命運,這是第一個層次的有效表達。大家還會記得帶有喜劇感的場面,兩個男人追打,背景是工廠,攝影機水平機位平移跟拍追打的場景,而整個人物在大全景中是占有很微小的位置。第二個層次的表達,這部電影中尤其是水平機位的使用,它使得電影從一開始,包括我們談離婚的片段,從一開始就有一種“假定性”“非真實”的感覺,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要給現(xiàn)實主義四個字打引號。要制造“現(xiàn)實主義”幻覺,傳遞“現(xiàn)實主義”,這跟影片主題的現(xiàn)實性,多年來我們不曾在中國電影中遭遇到主題的現(xiàn)實性,非常有趣的背離和對位?,F(xiàn)在我要引用劉巖非常有趣的觀點,他說“同樣的場景出現(xiàn)了兩次,相關的話題出現(xiàn)了兩次,這一對夫妻,第一次是離婚,第二次是男主人公對妻子說,我放棄了,你把孩子帶走吧。然后大家記得,這個場景中攝影機使用了很少使用的例外,攝影機從兩個人當中推進去,不是平移,不是跟拍,把兩個人從畫面中擠出去,然后在空白的工廠場景中繼續(xù)兩個人的談話,兩個人的談話很奇怪:“轉眼孩子都長那么大,出生跟昨天似的,出生時是六斤多呢。妻子說是六斤四兩六,他說是六斤四兩八,妻子說我生了我還不知道么,他說我稱的我還不知道么”,導演在這時在這樣一種喜劇性的夫妻對話把我們帶回影片,對電影媒介的自反上。用物質性的真實,數據性的真實,去試圖記錄或者呈現(xiàn)一段歷史現(xiàn)實,也許是沒意義的,因為我們有太多呈現(xiàn)歷史現(xiàn)實的作品。比如說90年代,曾經有一段時間,有一個主題如此響亮,叫“分享艱難”,當“分享艱難”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電視劇創(chuàng)作和局部電影創(chuàng)作的主題時,有人歡呼“現(xiàn)實主義起碼歸來!”但是那個分享艱難的、關于工廠破產、農村、關于貪污腐化,關于中國在改革進程中無數丑陋的表述,并沒有使我們捕捉到那個時代的真實,從某種意義上它是把我們載離這個現(xiàn)實,分享艱難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流,很多部長篇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據我所知改編成電影的不多,只有一部。而這一部是由譚歌的《大廠》改編的電影《好漢不回頭》,寫的是《鋼的琴》的前史,寫的是一個數萬人的大廠如何接受破產的現(xiàn)實,它其中設置了工人拒絕下崗而嘗試抗爭,主角是大廠的廠長,“分享艱難”的特點是以領導中層為主人公,男性主角的苦情戲,但中國苦情戲中,一般是受苦的母親。比如說《好漢不回頭》中陳寶國飾演一個硬漢,他是哭泣的硬漢,他不斷哭泣,帶我們哭泣。最后一幕是一個經典的社會主義場景,一些拒絕下崗的工人聚集在一起,他們在天車上,腳手架上站滿了工人,站滿了以工人為群體的男性形象。這時候廠長走過來,到高處向大家演講,說“請相信我,國家正在面臨艱難,請你們相信我,接受轉折期的痛苦,我們要度過這一段痛苦,工廠要重建,我要請你們回來?!笨拗v述了這番話,然后這個曾經帶頭抗爭的老工人在電影中與廠長有一個眼神的交流,在深深的理解后,毅然決然地轉身向工廠大門走去。因為廠長說“相信我的人,你們從工廠走出去。不相信我的人,你們愿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不攔你們”,老工人說著走向廠長指出的大門,低角度仰拍鏡頭呈現(xiàn)浩浩蕩蕩的工人群體,他們走出了大門么,接受了工廠破產和成為下崗群體的歷史命運。我看這個電影的時候,某些東西觸動了我。但我想問:后來呢?他們作為工人階級的群體,電影塑造的群體,是以國家主人翁的身份分享艱難。但是當他們走出大門,他們就不再是一個群體,不再是一個階級,不再是一個群體,他們將會被極具發(fā)展、快速騰飛的社會機器甩出去的個體。所以成功的表象、成功的真實組織起來的現(xiàn)實主義情節(jié)劇未必然會把我們帶入更嚴酷的現(xiàn)實,相反會把我們載離這個現(xiàn)實。所以我在回到敘述當中來,如此充滿假定性風格化的電影風格成就了這部電影,這不僅僅是表象的、物質的、現(xiàn)實的、數據的、細節(jié)真實的電影,它嘗試構造成了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知其不能為而為之的努力。這是視覺風格成功的第二點。第三點,是樂隊指揮機位,它同時給整個場景和畫面一種舞臺感。大家是否注意到,這部電影中,它的逐漸呈現(xiàn)的變化是,同樣是水平移動機位,但是攝影機的位置越來越低,攝影機的角度越來越仰,主人公對鏡頭的把握越來越有力量。所以這個舞臺式的空間,成為影片意義累加轉變的空間,這是舞臺,是一個消逝中的舞臺,是一個消逝的社會整體,是一個消逝的群體形象。但這是一個電影奇跡,讓他們占據了這個舞臺。所以最后的荒誕喜劇的段落中,是造鋼琴。用導演的說法是:這幫人被陳桂林忽悠了,這幫人沒有想到他們再度享受了集體勞動的快樂。而更重要的是,在我看起來,最后的一個段落,一個經常與我有共識的電影從業(yè)者認為電影結尾是蛇足,但我反復看了影片卻認為,結尾不是蛇足。因為結尾不僅僅是一個想象性的大團圓,想象性的解決。結尾的非現(xiàn)實性表現(xiàn)在他再度嘗試創(chuàng)造一個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工人脫離了種種權力機制,脫離了種種價值概念,他們再一次體驗未被異化的勞動,而且這種勞動同時是文化和精神的生產,他們是雙重意義上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不僅僅創(chuàng)造出物質、價值,他們也享有價值、享有文化。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這個舞臺式的空間、調度成功地服務于影片意義的疊加和演變,這是鏡頭語言與意義表達。

而我接著要進行的討論是,好像絕大多數與這部影片的討論都會提到一個類比,他們說看這部電影會讓他們想到一個導演,那就是前南斯拉夫導演庫斯圖里卡。他們說他們在電影中,讓他們聯(lián)想到庫斯圖里卡。很多記者在采訪張猛時也談到了庫斯圖里卡,張猛對他的回答跟我是基本一致的。如果這部電影讓人想到前南斯拉夫導演庫斯圖里卡及其一系列作品時,唯一相像的元素是一種歷史經驗、現(xiàn)實情境。歷史經驗就是,你自己所身處的國家、歷史、社群經歷了從社會主義時期向非社會主義時期的轉變,這是一個后社會主義時代的社會表達。因為除了這樣一個相像的歷史參數外,我絲毫沒有在《鋼的琴》中看到看到任何庫斯圖里卡。因為不同的是,庫斯圖里卡在采取的是十足的后現(xiàn)代主義姿態(tài),十足的歷史終結姿態(tài),十足的原本歷史就不具有的它曾經擁有的大是大非及其歷史縱深,而同時庫斯圖里卡賦予社會主義歷史充滿感動、飽含情感的社會主義歷史一種犬儒主義的姿態(tài),一種自我嘲弄的、自我刻薄的姿態(tài)。而《鋼的琴》則不同,《鋼的琴》飽含了敬意,飽含了留戀,同時這種敬意與留戀沒有流于兩種東西,一種東西他沒有把這種情感轉移成一種有效的懷舊,這不僅僅是懷舊,他沒有表達懷舊。另外的一種東西是,我所喜歡的是,它沒有流于悲情,我一會兒會對非悲情多做闡釋。我先解釋一下“悲情”,“悲情”在很長時間是左翼的特權,在我的理解它基本特征是,以兩種東西確立自己的正義。第一種方式是,陳述社會苦難,看看社會有這么多苦難。因為社會有那么多苦難,所以我是正義的。悲情的另一種含義,是陳述敵手的不義。敵手是多么地邪惡,多么地腐敗,多么地骯臟,這是悲情政治的基本特征。悲情政治可以成為一種成功有效的動員,它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月黑風高、銜枚疾走、滿腔悲憤的正義感,但是悲情并不能給我們提供兩個東西。一個是敵手的不易、社會的苦難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不言自明地反身證明自己的正義性,你自己的正義性必須通過正面的表述,你的實踐、思考去建構,敵手再不義,也不能證明你的正義。你的正義必須以自我實踐與思考去證明。這是第一個東西,第二個東西是一個有效的悲情動員,并不能解決今天在整個世界所面臨的極端的問題:這個世界不僅是不美好的,充滿著諸多問題。我最后會有諸多全球性現(xiàn)象來結束今天的討論。當我們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世界是剝奪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來成全百分之一的人,這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共識的時候,可是我們沒有對改變這個世界以另外一個更好些的世界去替代的,哪怕是想象力的所在。這才是今天世界所面臨的問題,這也是悲情政治、悲情動員不言自明所不能提供的。所以我說,這個意義上,這個影片最為成功的是,不讓它流于懷舊、流于犬儒、流于悲情。它以一個飽滿的、昂揚的方式,給我們講了一個有情有趣的故事,而所有的故事并不參照主流邏輯而成立,而借助自身的邏輯,這種邏輯卻又不同于發(fā)展主義、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的主流邏輯,這才是值得稱贊之處。與其說,它是一部荒誕電影,不如說是參照現(xiàn)實的荒誕元素,這種荒誕就像是拉美作家被訪問時都會憤然駁斥時說的,例如采訪加西爾馬爾克斯時所說的“魔幻主義”,他會說“只有現(xiàn)實主義,沒有魔幻。”你們所謂的“魔幻”是我們今天的“現(xiàn)實”。那么在這部電影,所有荒誕元素,是歷史的或者今日的現(xiàn)實。關于庫斯圖里卡。我想引證張猛在接受采訪的一段話,這是導演非常清晰的思考?!盁o論庫斯圖里卡也好,拍《再見,列寧》也好,我們都經歷著強烈的政治體制變革,雖然我們現(xiàn)在不承認,但是這種感覺不應被忽略。我們應該維持一下社會主義的感覺。我們不能走得太快了。我們別把每個人的內心、也就是深深烙在你心里紅色的東西、那些追求忘掉,忘掉以后我們的影像就一點性格都沒有了,一點個性都沒有了。包括這次在音樂上的選擇,誰能做到社會主義配器方式的音樂,所以我選擇了大量俄羅斯、東德的存在,你一聽就能把你的弦撥動,就會有共鳴。所以我們會嘗試處理一段我們共有的一段歷史,而他同時在處理的是這段歷史究竟以什么方式、是否以什么方式殘存在我們的現(xiàn)實當中?!蔽覀冋f這部電影的故事是非常清楚的,它講下崗工人陳桂林,組織了一個小樂隊,靠婚喪嫁娶及其商品促銷來維生。這時他早已離家出走傍大款(這個大款也比較好玩,是個賣假藥的大款,用藥不起也撐不死人的假藥)現(xiàn)在回到家里想領走陳桂林多年獨自撫養(yǎng)的女兒。女兒給出的答案是,誰給我買鋼琴我就跟誰。由這樣的女兒選擇引發(fā)出故事主線——陳桂林嘗試借錢買鋼琴,這是喜劇的第一段落,引申出朋友四處鼠竄。然后借錢不得,本來也是不可能的,對于中產階級下層的人也是一筆巨大收入,不要說一個下崗工人的家庭。然后去有組織地去偷鋼琴,最為現(xiàn)實苦難的段落是偷鋼琴,但是我喜歡導演使用了浪漫的處理方式,他以一個舞臺燈光的浪漫方式,把他們逮捕進警局的經歷,把飽含的辛酸成功表達并且轉移開去,讓我們不要流于這一種感傷。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一會兒還要引用劉巖教授的說法。在此前所有的,首先表述下崗工人的題材是多么有限,其次是集中表現(xiàn)下崗工人物質的貧困與艱難上,物質的剝奪就是唯一的剝奪,和唯一的問題一樣。而這部電影的“轉移”也剛好凸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我們一會兒去展開討論。于是借錢買鋼琴未果,偷鋼琴未果,然后要造鋼琴,造鋼琴的過程引發(fā)了一系列插曲,而后陳桂林徹底放棄,就有了我們之前的對話,“六斤四兩六還是六斤四兩八”,他放棄了孩子的撫養(yǎng)權,放棄了鋼琴夢。但是接下來,筆鋒一轉,有了影片的尾聲,或者視為蛇足的結尾段落,即西班牙紅裙熱舞伴隨著造鋼琴的完成。這是故事的主線,大家都非常清楚了,那么在這個故事主線中穿插著幾個復線。第一個復線是,我好喜歡這場戲,是關于借錢。朋友說“我還來不及躲,你怎么來得這么快。王抗美都躲鄉(xiāng)下去了”,陳桂林說把你們老婆孩子都藏起來,我要借錢。這種特定的工廠空間,廢棄的工廠空間。第一段落里還有造紙鋼琴,誘導女兒說:“你仔細聽,貝多芬大爺也聽不見。”這個對白是東北方言加上大廠工人的語言,很會講道理,時不時要引大詞,這種語言是很有現(xiàn)實性和時代感的,或者說,我們其實很難得在一部中國電影中,從頭到尾都在講人話。很多電影都不說人話,掛著霧什么的。這樣的電影是大師們的作品,所以這部電影小的特點我就不表揚了,真的是從頭到尾吻合階級身份、吻合地域、吻合時代、吻合歷史印痕的方式在講話。第一個重要的插曲是關于工廠煙囪,于是留蘇的汪工接受了陳桂林富有創(chuàng)意的、很會白活的創(chuàng)意。最后集中起來的工人,顯然是當年工廠里的能工巧匠,或者說是大廠文化的底層精英,這個現(xiàn)在說不太準確了,因為曾經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曾經進入大廠成為工人是每一個少年夢寐以求的追求,所以說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工廠精英,也是社會精英。他們集中起得這批人,他們顯然是具有組織能力和實施能力,不禁想起曾經聽過兩個工廠工人回憶自己的功績,中國工人的創(chuàng)造力,他們以勞動技能為榮的價值評判系統(tǒng)和他們在社會中所處的主人位置及其感知。陳桂林去找汪工,這也引出了著名的對話,也是本片的討論點之一,關于如果我們成功了,它將成為亮麗的風景。如果失敗了,它將成為美好的回憶。聽上去很像是東北式的忽悠,但是它其實是影片的深度意義的表述。汪工想象它可以成為蹦極臺、長頸鹿、長征號火箭,但是這幾乎是一場無助的想象,把50--70年代,這個在任何歷史敘述中都不得不承認的、通過工業(yè)化的進程中,幾乎全體公民的犧牲奉獻,幾乎絕無僅有的第三世界國家,只有廉價勞動力,沒有能力轉移勞動力,沒有外來資本的情況下,完成了自己的工業(yè)化過程。大家現(xiàn)在帶著惡意、善意、調侃講述著當時梁思成建議周恩來總理保護北京城時,周總理領著梁思成走到外面說,如果我們在這里望去,北京城到處是煙囪的話,那是一個多么美麗的景象......這些在我們今天看來是可笑得要命,但是在當時一點都不可笑。因為一個國家的政治主權、民族獨立的重要前提,你有獨立自主的經濟基礎,而經濟基礎是以工業(yè)化為前提的。每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都是以血腥貿易、殖民地、盤剝工人、擇一切手段首先健全了國家內部的工業(yè)體系,一旦建成工業(yè)體系就改革開放,便走了出去。中國奇跡般完成了工業(yè)化,代價是幾代工人、農民包括知識分子在內。我有一個朋友說,為什么知識分子為什么特別痛恨五十到七十年代,是因為每個知識分子都變成了最基礎的體力勞動者,因為在資本絕對短缺的情況下,只有勞動替代資本。全體國民的血汗才能奠基中國工業(yè)化的過程。所以喜劇般出現(xiàn)的兩根煙囪,它其實是一個時代的標示,和一個時代的記憶。讓我們回到劉巖文章中去?!暗搅私裉?,中國在五十到七十年代所奠基所健全的工業(yè)化過程中,開始了全面向外打開引進的新的歷史階段時,昔日的社會記憶、社會化進程只能以兩種方式保存下來一種是成為亮麗的風景,比如說798。另一個,便是‘美好的記憶’,在上世紀70年代,米歇爾?福柯曾寫過《歷史與人民的記憶》,他的立論和通常理解的不同,歷史并不是人民記憶的呈現(xiàn),相反歷史是經常對人民的阻斷。但是劉少奇主席留下遺言說:好在歷史是人民書寫的。記憶它將攜帶著不納入歷史的,不被主流書寫所包容的力量,將以它的方式延續(xù)著它的歷史。兩個煙囪很可笑,但也不可笑,于是就有了接下來煙囪被炸的場景。其實煙囪被炸,是電影劇情的戲劇性轉折的關鍵,這之后才是紅裙熱舞和非功利性的、絕望的、宿命的時刻,陳桂林很痛苦地接受了妻子的審判:你把琴造出來女兒也不會留在你的身邊。這是一個父親的悲劇,也是一個接受階級宿命的時刻。與此同時,他開始反抗宿命的結局。很好玩的是,在這個電影中,有三場葬禮。第一場葬禮是片頭很荒誕,但是一點也不荒誕的葬禮,披著雨衣的樂隊在演奏三套車,對方說《三套車》太沉重,改歌曲,于是改成了歡快的《步步高》,攝影機繼續(xù)平移,看到了葬禮的場面。這個其實真正的悲劇感是蘊含在喜劇感之中,即金錢的絕對主導。劉巖在文章中提出:“工人階級的葬禮怎么就變成了喜???”接下來,非常樸素的葬禮,即陳桂林父親的死。在這個死到來之前,是一段關于生命與出生的對白,背景是友人女兒懷孕被男友甩,他們這時的對話有著底層的樸素,對于生命道德、婚姻態(tài)度。這段對話過后,我們才看到陳桂林和姐姐捧著父親的骨灰盒走出來,才意識到這是一場葬禮。這場葬禮剛好參照出片頭的荒誕葬禮,兩個葬禮的區(qū)別,顯然是金錢數的差別。但是,第三場葬禮,是煙囪的被炸。陳桂林慷慨地發(fā)給每個人一支香煙,招呼大家點上,來凸顯這個送別儀式。攝影機再次水平機位直視著送別煙囪的人群,但是塵土在鏡頭前升起,遮蔽了人群,工業(yè)空間的消逝意味著社會主義制度下工人階級的消失。第三場葬禮成了和解的場景,成為他們中間人際沖突和解的場景,于是順利過渡到了具有理想性的勞動性的場景,及其對價值另類表述的場景之中。另外一個插曲,有意思地解構了一些畫面,它會給頹敗的老東北工業(yè)區(qū)盡可能的尋覓一些美感。昔日的工廠車間已經生長出了小樹等。汪工與陳桂林,陳父與陳桂林,一個場景兩次出現(xiàn)。第二個插曲,是胖頭與快手的昔日恩怨及胖頭女兒的遭遇,這是另一種階級認同與和解,但這次和解是胖頭和快手,這個有宿怨又是同工種的工人之間,通過兄弟情來完成和解,這個和解的結果是這些罪魁禍首,原來是工廠的青少年,這些男人是無法復仇的,于是有了滑稽的婚禮?!帮L雨送春歸,大雪嘩嘩下”用非常50--70年代的語言與形態(tài),復古服裝也許過時,它沒有必要去更換。年輕人在網絡上的評價為“復古服裝,十分雷人。”所以我的感想是,如今在中國當下,“你的現(xiàn)實未必是我的現(xiàn)實?!蹦愕默F(xiàn)實和我的現(xiàn)實可通約之路可能已經被阻斷。這又是一個小插曲。另外兩個插曲,一個是造琴過程中王抗美插足到陳桂林與淑嫻之中,把工人社群的生活某些真實的層面毫不美化地表現(xiàn)出來。另一個是季哥的仗義出手與季哥的離去。電影當中最矯情的,警察到來了,讓我想起來諸如《英雄本色》等影片,這些一以貫之的風格語言用了更有意義的表述。非常情節(jié)劇、煽情的畫面,向畫面走去,狗追趕主人。導演自己說,五萬人的大廠,一朝破產,要在同一個空間中自謀生路,說得不好聽“男盜女娼”便成了唯一的選擇,老大季哥曾經是勞動者的老大,是一種放逐后的別無選擇。當他重新表達出勞動的自豪感和勞動者的自律,這便使造琴故事變得豐滿。值得一提的是,用了一場KTV,冰山上的來客中的《懷念戰(zhàn)友》,我感興趣的是我看到的是那個時代的身體語言和支持身體語言的東西都完全消失。1994年第一次紅色經典熱,舞劇紅色娘子軍重新上演,電視臺訪問主演,兩個主角講了同樣的內容:真的很不容易,我們非常不容易,我們跳天鵝湖長大的,現(xiàn)在讓我跳這種舞蹈語言,太不容易了。感慨的是一個時代的流逝,外國人卻說《紅色娘子軍》是自然舒展的身體語言,可是很有意思的是,1994年認為,中國芭蕾舞者已經認為這是不自然的。伴隨時代的消失,隨之消失的是身體語言與身體記憶,隨著這一代人走向死亡、走向墳墓,我非常驚訝的發(fā)現(xiàn),導演是70后,但是當故事放在一個特定空間中去,你會重新喚出重新的身體語言,群像式的造型,是50--70年代集體群像的成功搬演?!朵摰那佟肥顷P于一個父親,一個善良的、充滿慈愛的父親,絕望地試圖在金錢面前挽留女兒的故事。小元說:“誰給我買鋼琴我跟誰”,淑嫻說:“真是她媽生的?!边@是一個極端殘忍的邏輯,但是這跟親情的選擇無關,親情的邏輯已經被金錢、資本的邏輯所深深改寫?!霸谶@個故事中,最為成功的是,不是在下崗工人的物質貧困,它以美化的方式或者轉移的方式消弱了物質貧困,每個人在經歷了下崗之后的漫長歲月后,找到了自食其力的方法?!标惞鹆謱﹃惛刚f“小菊終于過上了不勞而獲的生活......”物質生存的艱辛不是故事所凸顯的,把物質的元素降到不重要的層面。工人在整個價值系統(tǒng)中的改變。在這個故事當中,女兒說“誰給鋼琴我跟誰”時,陳桂林作為父親的象征已經死了。又重復了劉巖講述的關于那個在《鐵西區(qū)》中父親跳樓自殺的故事。下崗夫婦自殺的故事,當時只看到了變革中的物質貧困,我只看到了工人階級作為消費中間層跌落到了萬劫不復的底層時的困難,最悲慘的是老工業(yè)區(qū)。中國社會的自救是親友之間的相互救助,中國是一個重親情血緣的國家,但是東北老工業(yè)區(qū)意味著,所有人都在一個工作系統(tǒng)中工作,可謂民生之憂。今天思考到“與其說是一個關于一個階級的隕落,不如說是一個社會結構性重組后被放逐的人群?!睂а葜貜汀皼]落的階級”,一方面說是對的,因為這個階級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階級沒落成了底層;他說的也不對,是因為這個階級沒有沒落,沒有解體。MADEINCHINA,作為中國最響亮的名字,中國成為全球加工廠,工業(yè)在迅速發(fā)展,眾多農村年輕勞動力涌進城市成為齒輪與螺絲釘的時候,這個階級是在極具擴張與膨脹。沒落的是什么?是社會地位,或者用劉巖的話說“符號化的父親位置”,他們曾經是工人階級的老大哥,是國家的主人翁,他們也許在那個時代過著是未必有多好的生活,從那個時代到這個時代變換了什么?固然是財產重新分配下的階級重組、資產重新重組,更重要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價值系統(tǒng),一個完全不同的評判標準。從故事一開始,陳桂林已經敗了,他已經不具有“父親”名字所賦予的權威和絕對。于是前半段故事的展開,剛好在于陳桂林買鋼琴、偷鋼琴,陳桂林其實認可和屈服于暴力解構,好像一架鋼琴--物質財富可以繼續(xù)賦予他父親的位置、權利。放棄意味深長,他意識到了,女兒追隨的不是鋼琴,追隨的是用金錢所標示的社會,這不是勞動光榮快樂所能戰(zhàn)勝,所以他放棄了。他再度啟動造鋼琴,這一次更加意味深長,這一次不為女兒,是為了證明的證明。導演張猛說“讓我激動的,一個群體突然變成了一個個個體,心里都不想失去原來的工作,我在講的是陳桂林作為失落階級發(fā)起的最后一次工作,在工作中他們找到工作的快樂。他們不懂音樂,但恰恰造出了鋼琴。盡管造出來的鋼琴每個音都不準,但那是個和諧的鋼琴。從85到99,5萬人的大廠,有的人離開,有的人妻離子散,有的賺到錢,有的沒賺到,有的遠走他鄉(xiāng)。我們都沒來得及觀察這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消失了?!睆埫头磸吞峒暗摹惰F西區(qū)》,后來我跟王兵導演交流時問到了電影觀眾最喜歡問的傻問題,鐵西區(qū)怎么樣了。后來鐵西區(qū)變成了小區(qū),在新聞報道中變成了綠色草坪、寬敞馬路的漂亮小區(qū)?!皻v史的過程是一個將空間不斷扁平化的工程”我強烈地感受到,以后只能指著綠草如茵的中產階級小區(qū)說,這是鐵西區(qū),它只存在于土地之下。張猛說“其實讓我最痛苦的是,當我再回到故鄉(xiāng)工廠,再也找不到當年的工人,我看到的人們都是如此‘自欺自賤’,當年的精神消失了”,在另一個訪談中,他說“我想表現(xiàn)一群糙老爺們,個個會談拉說唱,在車間里工作,然后一嗓子歌聲傳到很遠很遠?!蔽蚁朐谠L談中,其實這個故事在社會主義體制下工廠結構與工人階級的另外一個特征,我們是通過這個影片才再度思考,它特別強調這群鋼廠工人既是體力勞動者,同時又是吹拉彈唱的人。當我們今天講50--70年代的時候,恐怕有個命題,不論是右翼的關于社會主義降低勞動力、毀壞生產、降低生產水平,把中國拉向倒退的敘述,還是左翼的歷史辯護,說中國成功地在創(chuàng)造著中國的奇跡,完成了工業(yè)化,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工業(yè)化基礎。無論哪種敘述都是經濟學的敘述,今天發(fā)展主義邏輯所主導的敘述,所有這些敘述都不能呈現(xiàn),在50--70年代人們嘗試建立的社會主義文化,我們從《鋼的琴》想起,社會主義文化的特征是,勞動者同時也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風雨送春歸,大學嘩嘩下”類似這樣的場景,“工人歌手”,一專多能、多才多藝是非常自豪的東西,可以使你在社群中受尊重。所以在這個故事中最重要的累積,陳桂林是一個下崗工人,同時也是個表演者,有藝術才俊的人。最后的紅裙熱舞與造鋼琴聯(lián)系在一起,把生產創(chuàng)造與文化表述,這里不區(qū)隔生產者與消費者,不區(qū)別表演者與觀眾,這才是非常重要的?;氐絼r的文章:“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勞動異化的重要過程,是制造鋼琴的人不彈奏鋼琴,只有鋼琴家是用勞動換取報酬。”《烏托邦》等著作中提到,人們想到的只有最理想、最不異化的,每個人都從事精神生產,每個人都是知識分子。當然,這個社會需要物質生產來維系的,一個理想的狀態(tài)是每個人都是知識分子,每個人也是勞動者,這只是理想狀態(tài),不是把知識分子變成簡單勞動力的方式,而是每個人都可以以最擅長的方式參加物質生產,同時每個人都消費享有文化產品,每個人都能自由創(chuàng)造,這才是烏托邦理想的人類狀態(tài)。在這個背景下,電影結尾成了“擺脫勞動異化,擺脫勞動分工”,鋼琴的生產者,也是鋼琴的演奏者。這個段落確實是一個烏托邦式的段落,理想的段落,大團圓的結局,向我們展示著一種“另類價值”和“另類可能性”,因為我們今天缺少的是夢想和想象,如果不能認同昔日革命的形態(tài)、昔日的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那么我們需要想象,需要去建構,哪怕從烏托邦開始,從愿景中去。我自己很喜歡淑嫻混跡在男性工人之間的段落,她突然出現(xiàn)在天車上時,讓我回憶起自己在工人勞動時非常羨慕天車工作的女工,但是那時的夢想是當一個記者。我想回到現(xiàn)實的參數中來,當我們中國在作為世界經濟體、夢想奇跡般的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金融危機下唯一的價值洼地時,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深被今天資本主義危機拖到泥沼中,比如2010年可能出現(xiàn)經濟復蘇,2011年會出現(xiàn)經濟復蘇,但是都沒有實現(xiàn)。但是在金融海嘯危機,全世界批判知識分子卻越來越低落,是因為當主流邏輯明顯出自己的問題,當時資本主義isnotworking、不起作用的時候,好像沒有任何替代性力量,在這樣歷史性契機時,站出來宣布自己要借助這個機會進行不同嘗試,去給世界以不一樣的希望與可能。在人們感慨良久之后,終于以美國紐約第五大道、華爾街為中心,爆發(fā)了現(xiàn)在已蔓延全球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我之所以要引用華爾街運動,我關注到用的題目:“階級與因父之名”,我們說這個電影呈現(xiàn)了階級的沒落,但是我不同意,真正沒落的是社會地位。對于張猛來說,最痛心的是當他回到故鄉(xiāng)去拍電影時,故事中的主角們說:你傻呀,居然來拍這個,什么工人階級,誰要聽,誰要看。故事中所表現(xiàn)的人,肯定是不進影院的??赡苁撬麄儾灰措娪埃赡苁撬麄兛床黄痣娪?。這些電影不會演給故事中真實父親看,但至少在網絡空間,這部電影召喚出兒子們的認同,例如“我成長在這樣的家庭”等,你會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召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