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反復”特質 搭建閱讀橋梁-例談小學低年級語文反復結構文本教學_第1頁
緊扣“反復”特質 搭建閱讀橋梁-例談小學低年級語文反復結構文本教學_第2頁
緊扣“反復”特質 搭建閱讀橋梁-例談小學低年級語文反復結構文本教學_第3頁
緊扣“反復”特質 搭建閱讀橋梁-例談小學低年級語文反復結構文本教學_第4頁
緊扣“反復”特質 搭建閱讀橋梁-例談小學低年級語文反復結構文本教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反復結構文本占有一定的比重。這類文本在語言風格和結構設計上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藝術特征,既契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又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成為學生閱讀的主要文本形式。本文在分析反復結構文本特質的基礎上,圍繞實際進一步探究合適的教學策略并展開論述,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一、反復結構文本的內涵(一)反復結構文本的定義何為“反復結構文本”?顧名思義,是指相關語段或語句運用“反復”手法,呈現(xiàn)句式相同、結構相似、情節(jié)復迭,有著一唱三嘆效果的文本。(二)反復結構文本的特質1.游戲性:喚醒閱讀期待喜愛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游戲又依靠反復得以完成。而反復結構文本同樣具有游戲性。那些重復出現(xiàn)的詞句和復沓循環(huán)的情節(jié),在學生眼里正是一個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游戲過程。對于反復之處,學生往往感到新奇有趣。也正是在這看似游戲實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期待被喚醒、閱讀興趣被激發(fā)。2.規(guī)律性:滲透篇章意識反復結構文本顯著的規(guī)律性體現(xiàn)在結構的優(yōu)化排列、詞句的反復呈現(xiàn)、角色的一致出現(xiàn)等方面。而這些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厘清文本的段落結構,把握文本的整體布局,在閱讀教學中不再割裂式地關注部分,而是緊密銜接整體,建構初步的篇章意識。3.可比性:培養(yǎng)敏銳語感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語言訓練的落實,以語感訓練為關鍵。但語感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需要長期實踐以積累的過程。大量運用“反復”手法,將使文本中出現(xiàn)大量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聚焦這些“異同點”,便能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和品味,在發(fā)現(xiàn)和對比中,強化對語段的理解,提高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和敏銳程度。4.樣本性:實現(xiàn)遷移強化“為遷移而教”,已成為當下教學的共識?!斑w移”指一種學習方式對另一種學習方式的影響。反復結構文本獨有的“反復”特點,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樣本,做出了最佳的示范,從而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不斷接觸類似的語段和結構,把握特點,深化認識,從而能夠舉一反三,進行自我模仿和創(chuàng)作,有效提升閱讀能力,有效調動表達的積極性。二、反復結構文本的教學策略(一)始于“反復”,主動發(fā)現(xiàn)兒童是天生的發(fā)現(xiàn)者,低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尚小,但同樣具有良好的感知能力與發(fā)現(xiàn)能力。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指出,學習知識的最佳方式是發(fā)現(xiàn)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而從反復結構文本來看,其結構相似、內容相近的特點,正利于教師鼓勵并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發(fā)現(xiàn)、探究和對比,開展與文本間的對話,感受形式的有趣,發(fā)掘語言的內涵。在教學時,首先,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多次自由朗讀文本,主動發(fā)現(xiàn)反復之處,逐步培養(yǎng)其語感。其次,“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學會圈畫反復性內容,使“反復”可視化。最后,師生之間開展交流與分享,在思維的碰撞之中,使學生不斷深化對文本的認識,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一課時,教師先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朗讀課文。之后,教師拋出引導性問題:“小朋友們,當你們朗讀很多遍之后,有什么驚喜的發(fā)現(xiàn)嗎?”于是,課文里藏著的“反復”的奧秘,就被學生逐一揭開。生1:我發(fā)現(xiàn)第1自然段介紹了荷葉的樣子,還用了兩個疊詞。生2:我發(fā)現(xiàn)后面四個自然段開頭都是一樣的句式——××說:“荷葉是我的××?!睅煟亨?,我聽懂了,你真會發(fā)現(xiàn)!后面四個自然段中出現(xiàn)了四個小伙伴,并且它們分別把荷葉當成了不一樣的事物。那除此之外,誰還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嗎?生3:我發(fā)現(xiàn)第2至第5自然段,還寫了這四個小伙伴分別在荷葉上做的事。生4:我還想補充,我認為這不僅是小伙伴們在荷葉上做的事,還是荷葉給他們帶來的幫助,是荷葉具有的作用。通過上述學生的回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學生的自主閱讀始于主動發(fā)現(xiàn)了“反復”,他們便能一邊閱讀文本,一邊探尋規(guī)律,并在此過程中,深入感受文本帶來的樂趣,收獲內心的豐盈,度過一次愉快的發(fā)現(xiàn)閱讀之旅。(二)先扶后放,觸類旁通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是教學的主導,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在反復文本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從文本鮮明的結構特點出發(fā),利用其“反復”的特點,開展先扶后放、舉一反三式的教學,以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例如,在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四季》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重點指導第1自然段關于“春天”的學習,先向學生提出一個模式化的問題:“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事物?它代表哪個季節(jié)?它又說了什么?”在這一問題的導向下,教師再推動學生通過朗讀、發(fā)現(xiàn)和理解,初步感知文本的構段規(guī)律。之后,教師可以選擇放手,讓學生就“夏天”“秋天”“冬天”的段落進行自主閱讀與學習,從而能夠對這三個季節(jié)的代表性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對這三個季節(jié)的特點有更加完整的把握,還能在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感受到一年四季的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對四季美景的喜愛之情。由此可見,這樣的教學,以文本中的一個核心語段為切入點,以模式化的問題為導向,充分利用“反復”的特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本規(guī)律、掌握學習規(guī)律,從而突破學習重難點,獲得更為廣闊的閱讀空間,提升自主閱讀能力。(三)厘清文脈,梳理內容語文教學講究整篇教學,即將文章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進行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這樣,學生才能明白作者的寫作思路,才能厘清文章的脈絡結構。對于反復結構文本的教學,教師既要遵循“整體”,指導學生與文本面對面時,通覽全篇,讀懂內容;也要抓住“反復”,指導學生與文本面對面時,留意結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更要在“整體”的基礎上,利用“反復”,指導學生離開文本時,還能實現(xiàn)閱讀和記憶的強化,完成準確的內容復述。筆者認為,具體可以運用以下教學方法:1.借助結構圖:抓住“反復”,梳理情節(jié),了解主線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一文中反復出現(xiàn)“棉花姑娘請求××的幫忙,××對她的請求進行回答”。教學時,教師便可引導學生梳理出文章主線的結構圖,再借助結構圖依次了解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等擁有吃不同種類的害蟲的本領。通過結構圖的梳理,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和具體內容,在無形中變得一目了然。(見圖1)圖1《棉花姑娘》中的反復結構2.借助表格:抓住“反復”,提取信息,讀懂內容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反復出現(xiàn)“小猴子看見了××,做了××”。根據這一結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為準確提取文本信息、讀懂內容,教師可帶領學生借助表格完成目標。(見表1)表1《小猴子下山》中的反復結構3.借助示意圖:抓住“反復”,強化記憶,完成復述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蜘蛛開店》一文中反復出現(xiàn)“蜘蛛準備賣××,顧客是××”,而課后習題的示意圖也直接揭示了上述結構特點,但還提出了要求“根據示意圖講一講這個故事”,即復述課文。(見圖2)因此,教學時,教師需要緊扣示意圖,不斷引導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并掌握文本的結構和內容規(guī)律,不斷引導學生在閱讀和學習中,加深記憶,完成復述,鍛煉表達能力。圖2《蜘蛛開店》中的反復結構(四)緊扣“反復”,體味情感反復結構文本蘊含著情感,但情感的體味,不僅要緊扣分析和理解,還要緊扣文本中具有反復規(guī)律的詞句等進行反復閱讀。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一文中小白兔面對三個小動物的回答,做出的反應中便有“喊”和“跑”兩個動詞的重復,他先“大聲喊”,再“跑過去”,最后“一邊跑一邊喊”。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就可以抓住這些動詞短語,讓學生貼近文本,成為那只“小白兔”,去朗讀,去演示,在讀和演之中去感受小白兔從“疑惑不解”到“半信半疑”到“完全相信”再到“十分著急”的心理情感變化。反復結構文本在語言表達層面上,也可以呈現(xiàn)出情感疊加效應。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反反復復朗讀,反反復復咀嚼,從而豐富情感體驗。(五)勾連生活,內化遷移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作為課程資源開發(fā)者和使用者的教師,則需要從優(yōu)秀文本中開發(fā)和發(fā)掘資源,為學生鋪設和提供有效的語言實踐平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反復結構文本的特點,教師應從“模仿”著手,從“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圍繞反復出現(xiàn)的句式,達成知識內化的遷移和語言表達的提升。1.大膽仿寫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反復結構文本,通常文質兼美,其反復之處更是凝結了作者的智慧,因而在遣詞造句上頗具匠心,常常是最精妙之處。所以,教師需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積極開展仿寫練習,幫助他們找到反復的規(guī)律,調動主觀能動性,有效勾連生活經驗和實際,習得句式的表達,豐富語言的積累,奠定文學的功底。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霧在哪里》一課,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本中反復出現(xiàn)的句式:“霧把___________藏了起來。無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還是_______的___________,都看不見了”,再鼓勵學生向生活漫溯,聯(lián)系實際,大膽進行仿寫。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思維很容易活躍起來,進行諸如“霧把學校藏了起來。無論是教學樓、門衛(wèi)室,還是熱鬧的操場,都看不見了”的有效句式表達。2.續(xù)編情節(jié)皮亞杰的兒童思維發(fā)展階段理論表明: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一階段也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想象力的最佳時期。反復結構文本的情節(jié)易于記憶、便于推測。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行遷移,續(xù)編情節(jié),將自己當成“小作家”盡情傾吐。例如,在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教學結束后,首先,教師可以進行知識的適當拓展,向學生補充介紹一些其他動物尾巴的功能,并相機整合;其次,設置驅動性問題“小壁虎回家之前,還可以向誰借尾巴呢?它能借到尾巴嗎?”促使學生認真思考;最后,鼓勵學生仿照課文中“小壁虎爬呀爬,爬到……”的樣式發(fā)揮想象,展開創(chuàng)作。在情節(jié)的續(x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