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皮山縣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學段素養(yǎng)調研高一年級歷史一、選擇題1.犁耕是良渚文化農業(yè)耕作的主要方式,在許多遺址中都發(fā)現了當時使用的石犁。同以前的耜耕生產相比,犁耕不僅可以提高工效,更好地改變土壤結構,而且也為條播和中耕除草技術的產生提供了條件,使荒地得到更大面積的開發(fā)。這反映了當時()A.農民階級勞動工具單一 B.社會經濟發(fā)展并走向繁榮C.農業(yè)生產水平有所發(fā)展 D.生產資料私有制已經出現【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可知,犁耕出現,與之前的耜耕相比,提高了生產效率,促使大面積荒地被開墾,這反映了當時農業(yè)生產水平的發(fā)展,C項正確;材料中出現了犁耕和耜耕,勞動工具單一說法錯誤,排除A項;社會經濟發(fā)展并走向繁榮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農業(yè)生產技術的進步,與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出現沒有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2.下圖所示為二里頭遺址墓葬的構成簡況,據此可以得出的歷史信息是A.當時出現了權貴階層 B.青銅農具是主要生產工具C.實證了傳說中夏朝的歷史文化 D.夏朝的國家管理實行內外服制【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二里頭遺址墓葬的構成簡況”可以看出,等級越高的墓葬有豐富的陪葬品,等級越低的墓葬隨葬品越少甚至沒有,說明在當時有明顯的等級劃分,出現了權貴階層,A項正確;夏商時期生產力水平低,生產工具以木器、石器為主,B項排除;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C項排除;內外服是商朝的政治制度,且材料無體現,D項排除。故選A項。3.夏、商、西周是中華文明和早期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時期,其中西周是我國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政治、經濟、文化都有進一步的發(fā)展。下列與西周有關的是①“封建親戚,以藩屏周”②“立子以賢不以長”③“萬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④何尊及銘文中的“中國”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是西周的分封制,符合題意;②不符合西周宗法制下的嫡長子繼承制,不符合題意;③是西周的井田制,符合題意;④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時期的青銅器,符合題意。結合上述分析可知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點睛】4.春秋戰(zhàn)國完成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時代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認同于華夏。中原諸國也承認了秦楚是華夏組成部分,與齊、燕、趙、魏、韓等并稱七雄,形成七個地區(qū)性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材料意在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A.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 B.民族交融、華夏認同C.夷夏觀念開始消失 D.戰(zhàn)國七雄已經形成【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春秋時代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認同于華夏。中原諸國也承認了秦楚是華夏組成部分,與齊、燕、趙、魏、韓等并稱七雄”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民族融合加強,對還屬于“四夷”的秦楚等國也認同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B項正確;秦朝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逐步形成,排除A項;材料信息無法印證“開始消失”,排除C項;戰(zhàn)國七雄已經形成只是現象,并不是材料要表達的主旨,材料意在強調華夏認同,排除D項。故選B項。5.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制農具與牛耕廣泛運用于農業(yè)生產,奴隸主所擁有的國有土地逐漸轉變?yōu)橥恋厮接兄?。隨著社會發(fā)展,產生了一大批新興地主階級,他們廣泛要求進行社會革新,推動諸侯國走上了變法的道路。這反映出這些諸侯國開展變法運動的深刻社會根源是A.中央集權政治思想提出和盛行 B.新興地主階級掌握政權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和發(fā)展 D.各諸侯國君主支持變法【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產生了一大批新興地主階級,他們廣泛要求進行社會革新”可知,隨著土地私有制的確立,新興的地主階級要求進行革新變法,所以深刻的社會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和發(fā)展,故選C;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權政治,排除A;BD都是變法運動開展的推動因素,但不是深刻的社會根源,排除。6.有學者引用商鞅變法“內行刀鋸,外用甲兵”“輕視教化”“輕罪重罰”“監(jiān)禁庶民”等措施,來證明其個人悲劇不可避免。該學者意在說明商鞅變法()A.重農抑商,違背經濟規(guī)律 B.廢除井田,破壞傳統(tǒng)體制C.峻法少恩,激化社會矛盾 D.嚴令分家,加重民眾負擔【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有學者認為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期間,對內推行嚴刑峻法,壓迫人民,對外進行擴張和兼并戰(zhàn)爭,造成一些消極影響,成為他后來被殺的重要原因,可見商鞅變法峻法少恩,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會矛盾,C項正確;材料不涉及重農抑商,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廢除井田,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嚴令分家,排除D項。故選C項。7.西漢學者劉向概括戰(zhàn)國時期的局面說:“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上下失序……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边@反映的時代特征是A.鐵犁牛耕推廣 B.華夏文化認同 C.百家爭鳴形成 D.禮樂制度崩壞【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上下失序”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禮樂制度崩壞的局面,故D項正確;材料信息與鐵犁牛耕推廣、華夏文化認同、百家爭鳴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军c睛】8.秦國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描述:“夫物不產丁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鼻赝踬邮芾钏菇ㄗh,采取的措施是A.任用商鞅變法 B.采取遠交近攻 C.網羅天下英才 D.連接各國長城【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諫逐客書》是秦朝大臣李斯上給秦王嬴政的一篇奏議。文章強調秦國若無客卿的輔助則未必強大的道理,正反論證,利害并舉,說明用客卿強國的重要性。最終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議,采取的措施是網羅天下英才,C項正確;商鞅變法發(fā)生于秦孝公時期,而材料為秦王嬴政時期,排除A項;遠交近攻為秦統(tǒng)一六國的戰(zhàn)略方針,排除B項;秦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鞏固統(tǒng)治,連接各國長城以抵御外敵,排除D項。故選C項。9.一般認為,秦朝時期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其主要標志是郡縣制的確立。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A.血緣為紐帶政治傳統(tǒng)被徹底廢除 B.建立起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C.在中央設立了三公九卿的政治制度 D.郡縣的主要官員由中央任免和考核【答案】D【解析】【詳解】貴族政治下,貴族擁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權,實行世制的傳承方式;官僚政治下,官員由中央任命,沒有封地,衣食俸祿,官位不能世襲,屬于“流官”;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的變化,反映了中國政治從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轉化,故D項正確;A項說法太過絕對,錯在“徹底廢除”,故A項排除;B、C項不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主要依據,故排除BC項;故D項正確。10.古人對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實的是A.“所以殄滅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B.“四維(指禮義廉恥)而不張,故君臣乖亂,六親殃戮,奸人并起,萬民離叛”C.“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D.“內興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賦,發(fā)閭左之戍”【答案】D【解析】【詳解】D項指的是賦稅沉重,徭役繁多,體現了秦的暴政,是秦滅亡的主要原因。故D項符合題意;A項指的是秦國滅亡是在六國滅亡之后,該項的敘述不屬于原因敘述,故錯誤,排除A;B項指的是君臣關系紊亂,故錯誤排除B;C項指的是焚書坑儒、文化專制,故排除,排除C。11.《漢書·諸侯王表》中說:“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爵?!边@種做法()A.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 B.引發(fā)了七國之亂C.基本沿襲秦朝 D.奠定“文景之治”的基礎【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漢興之初,……懲戒亡秦孤立之敗,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爵?!笨芍@是漢初的分封諸侯國,這種做法導致了后來諸侯王勢力的膨脹,嚴重威脅了中央集權,引發(fā)了七國之亂,B項正確;分封諸侯王的做法沒有被后來的王朝長期沿用,排除A項;秦朝實行郡縣制,廢除了分封制,因此不是沿襲秦朝,排除C項;奠定“文景之治”基礎的是休養(yǎng)生息政策,排除D項。故選B項。12.下圖所示是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政策的漫畫。據圖可知,漢武帝的鹽鐵官營政策()A.增加了農民的賦役負擔 B.否定了重農抑商的政策C.加強了政府的經濟職能 D.強化了君主專制的統(tǒng)治【答案】C【解析】【詳解】通過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實行鹽鐵官營,封建政府介入到食鹽等日用品銷售環(huán)節(jié),加強了政府的經濟職能,C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鹽鐵官營增加了農民的賦役負擔,排除A項;鹽鐵官營強化了重農抑商,并非對其的否定,排除B項;鹽鐵官營政策與強化君主專制統(tǒng)治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3.某著作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實際成書于漢代,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為中藥理論精髓。該著作是()A.《神農本草經》 B.《唐本草》 C.《千金方》 D.《黃帝內經》【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為漢代的《神農本草經》,A項正確;《唐本草》并非漢代藥物學專著,排除B項;《千金方》是唐朝孫思邈的作品,排除C項;《黃帝內經》并非藥物學專著,排除D項。故選A項。14.東晉南朝時期,南方土地大量開墾,農作物品種增加,產量提高;紡織、陶瓷、造船等行業(yè)也有明顯的進步。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自然資源豐富 B.大批水利工程的興建C.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D.政府重視經濟的發(fā)展【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明顯發(fā)展,結合所學可知,這主要是由于北方動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大量勞動力,C項正確;ABD三項都是出現材料中現象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D項。故選C項。15.戰(zhàn)國時期,七國君主都以黃帝的后裔相標榜;十六國時期,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自認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復夏禹的統(tǒng)一大業(yè);386年鮮卑人拓跋珪統(tǒng)一中國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認為是黃帝的后裔。這些現象反映出()A.華夏認同觀念不斷強化 B.國家統(tǒng)一的趨勢進一步增強C.民族關系逐漸走向平等 D.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認可【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戰(zhàn)國時期七國君主和十六國時期很多少數民族政權君主都自認為是炎黃的后裔,而炎黃是華夏文明始祖,這反映了華夏認同觀念不斷強化,A項正確;材料看不出統(tǒng)一趨勢增強,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民族關系,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各位君主都自認為是炎黃子孫,而非各位君主都尊宗敬祖,排除D項。故選A項。
16.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這樣寫道:“自孝文定鼎伊洛,務欲以夏變夷,遂至矯枉過正,宗文鄙武,六鎮(zhèn)兵卒,多摒棄之,有同奴隸,邊任浸輕,裔夷內侮。魏之衰弱,實肇于此?!笨梢婑R端臨認為孝文帝改革()A.促進了北魏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繁榮 B.為北魏的分裂滅亡埋下了伏筆C.順應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 D.結束了數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馬端臨認為孝文帝急于漢化,矯枉過正,重文鄙武,削弱了軍事力量,所以漸趨衰落。因此馬端臨認為孝文帝改革為北魏分裂滅亡埋下了伏筆,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促進了北魏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繁榮,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順應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結束了數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排除D項。故選B項。17.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了連接江淮的運河邗溝。此后歷代都有運河工程,其中隋朝的工程最為浩大。隋朝大運河首次南北貫通,溝通五大水系,“運漕商旅,往來不絕”,“自是天下利于轉輸”。這表明隋朝大運河()A.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 B.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C.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D.改變了南北人口布局【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隋朝大運河首次南北貫通,溝通五大水系,‘運漕商旅,往來不絕’,‘自是天下利于轉輸’”可知,隋朝大運河的開鑿,首次實現南北貫通,溝通五大水系,使“運漕商旅,往來不絕”,“自是天下利于轉輸”,說明隋朝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B項正確;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是在元朝時期,排除A項;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改變了南北人口布局,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18.隋的富有歷來被史學家稱道,“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積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萬石”;但也有歷史記載開皇十四年(594年)關中大旱,百姓以豆屑雜糠充饑,政府“不憐百姓而惜倉庫”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隋是統(tǒng)一繁榮的帝國 B.隋朝自恃富有而濫用民力C.隋過于注重藏富于國 D.歷史記載與隋朝實際不符【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信息是,隋朝“積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萬石”,但關中大旱時,百姓卻以豆屑雜糠充饑。政府“不憐百姓而惜倉庫”的行為說明了隋朝過于注重藏富于國,故C正確;隋是統(tǒng)一繁榮的帝國,但這不是材料信息所表達的,故A錯誤;材料信息體現不出隋朝濫用民力,故B錯誤;沒有考古資料,所以不能判定歷史記載與隋朝實際是否相符,故D錯誤。19.隋末唐初杰出的軍事家李靖曾稱:“天之生人,本無蕃、漢之別,然地遠荒漠,必以射獵為生,故常習戰(zhàn)斗。若我恩信撫之,衣食周之,則皆漢人矣?!边@一主張體現了()A.和平開放的對外政策 B.兼收并蓄的文化觀念C.平等開明的民族意識 D.邊疆治理理念的革新【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唐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天之生人,本無蕃、漢之別”可知,李靖認為人天生沒有蕃、漢區(qū)別,體現了平等的民族意識,而少數民族因生活方式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經常戰(zhàn)斗,如果采用恩撫政策,他們都可以成為漢人,體現了開明的民族意識,C項正確;李靖的說法主要針對國內少數民族,不體現“開放”,排除A項;材料為民族觀念,并未說明李靖要吸收少數民族文化,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其他理念,體現不出“革新”,排除D項。故選C項。20.《晉書?段灼傳》記載:“今臺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涂之昆弟也。”《太平廣記》記載:“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辈牧纤霈F象的變化反映了()A.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 B.官員選拔權收歸中央政府C.科舉取士得到社會認可 D.科舉成為選官的主要途徑【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靠九品中正制來選官,選官的標準主要是門第家室,發(fā)展到隋唐時期科舉制成為主要的選官制度,科舉制選官的標準主要是才學,根據材料“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笨芍懹^年間,社會對科舉制極為推崇,說明科舉取士得到社會認可,C項正確;在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中,社會成員身份不可能趨于平等,排除A項;無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還是隋唐的科舉制,選官權一直在中央,不在地方,排除B項;隋唐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確實是科舉制,但這不是材料主旨,材料主旨為科舉取士得到了社會認可,排除D項。故選C項。21.《新唐書·百官志》云:“中書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執(zhí)大政,而總判省事。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二曰制書;三曰慰勞制書之;四曰發(fā)敕;五曰敕旨;六曰論事敕書;七曰敕牒?!睋丝芍袝∝撠煟ǎ〢.草擬詔令 B.審核詔令 C.執(zhí)行 D.獨執(zhí)宰相之職【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唐朝中書省地位很高,負責輔助皇帝,掌管草擬詔令的重要職能,A項正確;門下省負責審核詔令,排除B項;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詔令,排除C項;唐朝設置三省機構,三省長官都是宰相,排除D項。故選A項。22.唐初賦稅制度實行“租庸調制”,唐德宗以后改為“兩稅法”,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是()A.前者以糧納稅,后者以錢納稅 B.前者四季都征,后者夏秋兩收C.前者以地為準,后者以人為準 D.前者以人丁為主,后者以財產為主【答案】D【解析】【詳解】租庸調制以人丁為主,兩稅法以財產為主,D項正確兩稅法仍然征收實物,排除A項;根據所學可知租庸調制四季都征收,兩稅法只夏秋征收,但不是最大不同之處,排除B項;租庸調制下征收人頭稅,排除C項。故選D項。23.隋文帝時期一面崇儒,一面興學,自京都至州縣均設學校,又令所有學校都要勤訓導、嚴考課。同時積極促進南北儒學的合流,使儒學中的“南人簡約,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的不同特點逐漸融合。這主要是因為隋朝()A.新交通運輸方式開創(chuàng) B.民族交融進一步加強C.商業(yè)貿易不斷發(fā)展 D.國家的統(tǒng)一與發(fā)展【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隋文帝“一面崇儒,一面興學”和“促進南北儒學的合流”,結合所學,可知隋朝統(tǒng)治者通過向全國推崇儒學思想、各地興辦學校和調和南北儒學思想,來促進隋王朝的統(tǒng)一和發(fā)展,D項正確;新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大運河,是隋煬帝時期開鑿的,與材料時間不吻合,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民族之間的關系,排除B項;隋文帝時期政府統(tǒng)一思想和興辦教育,主要由于國家的統(tǒng)一,與商業(yè)經濟發(fā)展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24.《女史箴圖》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如圖中的女子們正對鏡梳妝,儀態(tài)宛然,細節(jié)描繪精微。榜題“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飾其性。性之不飾,或愆禮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痹撟髌罚ǎ〢.反映儒學仍占統(tǒng)治地位 B.體現文人畫的藝術風格C.表現魏晉女性愛美風尚 D.彰顯審美與教化相結合【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東晉(中國)。《女史箴圖》榜題文字大意是:每個人都知道打扮外貌儀表,卻不知道要修飾自己內在的本性品德。如果不作內心的修煉,就容易失態(tài)失禮,時時改正自己、磨煉自己,人品性格自然日趨完美??梢姟杜敷饒D》既是一幅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也具有勸人修養(yǎng)品行的教育功能,彰顯審美與教化相結合,D項正確;《女史箴圖》榜題文字體現了儒家思想,但不能得出儒學占統(tǒng)治地位,且魏晉時期佛教和道教的發(fā)展使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排除A項;《女史箴圖》是人物畫,排除B項;《女史箴圖》榜題文字主張修容與飾性并重,也即既要重視外貌打扮,也要修養(yǎng)內在品德性情,并非僅僅體現女性愛美,排除C項。故選D項。25.史學家向達指出:“李唐起自西陲,歷事周隋……長安,幾乎為一國際的都會,各種人民,各種宗教,無不可于長安得之……異族入居長安者多,于是長安胡化盛極一時。”說明這一時期的文化特點()A.兼容并包,全面繁榮 B.故步自封,落后潮流C.百家爭鳴,儒墨顯學 D.門第淡化,控制松弛【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長安,幾乎為一國際的都會,各種人民,各種宗教,無不可于長安得之”并結合所學可知,唐朝統(tǒng)治者實行開明、開放的政策,都城長安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市,這一時期文化呈現兼容并包,全面繁榮的特點,A項正確;故步自封,落后潮流與明清時期相符,排除B項;百家爭鳴,儒墨顯學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特征,排除C項;門第淡化,控制松弛是宋朝社會的特征,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26.國家“大一統(tǒng)”作為中國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的治國追求與圭臬,是其治國理政的核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大一統(tǒng)”思想雖然形成于先秦時期,但具體付諸實施則是秦漢時期,漢武帝“大一統(tǒng)”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調節(jié)百越之間矛盾時已經形成,其后,漢武帝將其用于指導構建“大一統(tǒng)”王朝的實踐,實踐的對象首先選擇了改變與匈奴的關系……可以說,漢武帝構建“大一統(tǒng)”王朝的實踐不僅奠定了多民族國家中國疆域形成的基礎,也積極推動著多民族國家中國的發(fā)展和最終形成?!幚畲簖垺稘h武帝“大一統(tǒng)”思想的形成及實踐》材料二唐王朝確立了羈縻府州制度,以各邊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圍作為羈縻府、州行政區(qū)劃的基礎,并在眾多的羈縻府州基礎上設立都護府,由都護府直接管理,再統(tǒng)于唐王朝中央政府。為了維護遼闊邊疆地區(qū)的安定,唐王朝還確立了軍鎮(zhèn)屯戍制度,采取和親和冊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強與邊疆民族的關系。這些制度和政策以懷柔、招撫為主,體現了唐朝統(tǒng)治者的理念和氣度。——摘編自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列舉漢武帝時期在“改變與匈奴關系”方面漢朝的實踐活動,并簡述漢武帝構建“大一統(tǒng)”王朝的意義。(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概括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措施和理念,并簡要說明唐朝的繁盛與民族交融之間的關系。(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請談談中國古代邊疆治理對我們有何啟示?【答案】26.實踐活動: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控制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qū)域;為配合對匈奴的戰(zhàn)爭,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的道路。意義:奠定了中國多民族國家疆域形成的基礎,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和加強。27.措施:羈縻府州制度;設機構管轄;冊封;和親;會盟;軍鎮(zhèn)屯守等。理念:以懷柔、招撫為主,實行開放、寬容的民族政策。關系:唐朝前期出現盛世局面,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民族交融是唐朝繁盛的重要原因和表現。28.啟示:為穩(wěn)定邊疆地區(qū),要促進邊疆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中央政府的權威是維護邊疆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要注重邊疆的治理;要不斷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治理邊疆官員的能力和素質?!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西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中國)。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改變與匈奴關系的實踐活動: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控制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qū)域;為配合對匈奴的戰(zhàn)爭,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的道路。意義:據材料一“奠定了多民族國家中國疆域形成的基礎,也積極推動著多民族國家中國的發(fā)展和最終形成?!笨傻贸觯旱於酥袊嗝褡鍑医蛐纬傻幕A,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和加強?!拘?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材料二“唐王朝確立了羈縻府州制度”得出確立了羈縻府州制度;據材料二“在眾多的羈縻府州基礎上設立都護府”得出措施設立都護府;據材料二“還確立了軍鎮(zhèn)屯戍制度”得出確立了軍鎮(zhèn)屯戍制度;據材料二“采取和親和冊封政策”得出采取和親和冊封政策。理念:據材料“這些制度和政策以懷柔、招撫為主,體現了唐朝統(tǒng)治者的理念和氣度?!钡贸隼砟睿阂詰讶帷⒄袚釣橹?,實現開放、寬容的民族政策。關系:根據所學知識得出關系:唐朝前期出現盛世局面,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民族交融是唐朝繁盛的重要原因和表現。【小問3詳解】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中國古代。結合所學可從經濟的發(fā)展、政府的重視、民族凝聚力的強化以及官員的素質等角度進行分析。即為穩(wěn)定邊疆地區(qū),要促進邊疆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中央政府的權威是維護邊疆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要注重邊疆的治理;要不斷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治理邊疆官員的能力和素質。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魏晉南北朝時期,中正官利用考試進行官員選拔。隋文帝正式開始分科考試,選拔官員。隋煬帝創(chuàng)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確立……公元1905年,清光緒帝宣布廢除科舉制度?!按酥朴靡?,在用一個客觀的考試標準,來不斷挑選社會上優(yōu)秀分子,使之參與國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優(yōu)點,在使應試者懷牒自舉,公開競選,可以免去漢代察舉制必經地方政權之選擇。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會階級之存在??梢源龠M全社會文化之向上??梢耘嘀踩珖嗣駥φ沃d味而提高其愛國心。可以團結全國各地域于一個中央之統(tǒng)治?!卞X穆《國史大綱》“過去曾認為科舉制幾乎一無是處,現在從事考試工作,有了一些體會,又查了一些資料,感到原來的認識不全面?!睏顚W為《對科舉的再認識》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請論述科舉制對中國古代政治發(fā)展的歷史意義,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說明須有史實依據)【答案】論題:科舉制推動了中國古代政治的良性發(fā)展。闡述:科舉制是隋唐時期出現的選官制度。在這之前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選拔官員,往往以門第的高低決定了官位的高低。而科舉制采取的是考試選拔人才,使應試者能公開競爭,可以消融社會階級的存在。通過對考試內容的學習,可以促進社會文化的向上??荚嚾藬档牟粩鄶U大,不僅擴大了統(tǒng)治階級的基礎,而且可以培養(yǎng)人們對政治的興味而提高其愛國心??婆e殿試的創(chuàng)立,可以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治。結論:由此可見,科舉制推動了中國古代政治的良性發(fā)展,讓更多的人參與國家政治,選官制度更加公平、公開、公正,為近代的文官制度奠定基礎?!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為論述題之探究結論論證題,時空是:中國隋唐時期。結合材料的內容“此制的另一優(yōu)點,在使應試者懷牒自舉,公開競選,可以免去漢代察舉制必經地方政權之選擇?!笨芍?,而科舉制采取的是考試選拔人才,使應試者能公開競爭,可以消融社會階級的存在。據材料“可以促進全社會文化之向上。”可知,通過對考試內容的學習,可以促進社會文化的向上。據材料“可以培植全國人民對政治之興味而提高其愛國心??梢詧F結全國各地域于一個中央之統(tǒng)治”可知,考試人數的不斷擴大,不僅擴大了統(tǒng)治階級的基礎,而且可以培養(yǎng)人們對政治的興味而提高其愛國心。由此結合所學知識得出論題:科舉考試推動了中國古代政治的良性發(fā)展。闡述:結合提煉的論題,從科舉制產生、完善、影響等角度進行論述,如:科舉制是隋唐時期出現的選官制度。在這之前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選拔官員,往往以門第的高低決定了官位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小手巾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新版商業(yè)門面租賃合同書
- 2025委托書 房地產委托合同
- 2025保險合同法范文
- 2025維修委托合同范文
- 建筑行業(yè)資源配備計劃
- zcs教學評價與建議
- 3-6歲兒童學習發(fā)展指南讀書感悟
- 種子銷售合同
- 2025年粵教版八年級科學下冊月考試卷
- 2024-2030年中國高密度聚乙烯管道行業(yè)發(fā)展展望與投資策略建議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醋酸乙烯行業(yè)運營狀況與發(fā)展風險評估報告
- 企業(yè)文化塑造與員工激勵方案
- 2024年01月22504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指導期末試題答案
- 2023-2024學年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qū)八年級(上)期末數學試卷(含答案)
- 多發(fā)性神經病護理
- 【MOOC】線性代數-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開門紅包費用申請
- 區(qū)塊鏈原理與實踐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運動神經元病小講課
- 工會的財務管理制度〔1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