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單元考試測試卷:第一章-走進實驗室_第1頁
教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單元考試測試卷:第一章-走進實驗室_第2頁
教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單元考試測試卷:第一章-走進實驗室_第3頁
教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單元考試測試卷:第一章-走進實驗室_第4頁
教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單元考試測試卷:第一章-走進實驗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單元考試測試卷:第一章走進實驗室10/10第一章走進實驗室一、填空題1.在數(shù)字后填寫單位,①普通人身高約1.72________;中學生大拇指指甲寬約12.0________.③教室前后的長度約為900________;④一張紙的厚度約為0.08________.2.測量時,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________;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操作不當、讀取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________.________是不該發(fā)生的,是能夠避免的.3.如圖所示,物體的長度是

________厘米.

4.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________如圖所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

5.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該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所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cm合________m.

二、單選題6.在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時,下列要求中錯誤的是(

)A.

測量時,刻度尺不能歪斜

B.

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不能用于測量長度

C.

讀數(shù)時,視線應垂直于刻度尺

D.

記錄測量結果時,必須在數(shù)字后注明單位7.李鑫利用最小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三次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2.35cm、2.36cm、2.36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

)A.

2.36cm

B.

2.375cm

C.

2.35cm

D.

2.4cm8.關于教室內涉及的一些物理量,下列描述和實際相差較大的是(

)A.

教室內空氣的質量約為幾百克

B.

教室內書桌的高度約為70cm

C.

教室內每盞日光燈兩端的電壓約為220V

D.

教室內的大氣壓約為105Pa9.分別用分度值為lm、ldm、1cm、1mm四種直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并用米為單位作記錄,則記錄數(shù)據(jù)中小數(shù)點后面的位數(shù)最多的是(

)A.

用分度值為lm直尺測量的結果

B.

用分度值為1dm直尺測量的結果

C.

用分度值為lcm直尺測量的結果

D.

用分度值為1mm直尺測量的結果10.在測量一枚大頭針的質量時,小明采集了同學的一些做法,你認為比較好的是(

)A.

直接把一枚大頭針放在天平的左盤測出其質量

B.

先測出一鐵塊的質量,再把大頭針放在鐵塊上測出它們的總質量,然后用總質量減去鐵塊的質量,即為一枚大頭針的質量

C.

正確調節(jié)天平后,在右盤加了一個5g的砝碼,然后往左盤內加大頭針直至天平平衡,數(shù)出大頭針的數(shù)目,用5g除以大頭針的數(shù)目即為一枚大頭針的質量

D.

把2枚大頭針放在天平的左盤測出其總質量,用總質量除以2即可算出一枚大頭針的質量11.某同學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測練習本的長度,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是18.30cm、18.33cm、18.83cm、18.31cm,那么這個練習本的長度是(

)A.

18.30cm

B.

18.31cm

C.

18.313cm

D.

18.34cm12.一張郵票的質量太小了。用天平稱量一張郵票質量的做法可行的是(

)。A.

因為天平是測量質量的精密儀器,所以可以直接稱一張郵票的質量

B.

將一張郵票和一個小鐵塊一起稱,再單獨稱小鐵塊質量,兩次相減可得郵票質量

C.

稱數(shù)100張郵票的質量,除以郵票的張數(shù),可得一張郵票的質量

D.

條件不足,無法稱量13.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時,下列要求不恰當?shù)氖牵?/p>

)A.

刻度尺不能歪

B.

刻度尺緊貼被測物體

C.

視線跟尺面垂直

D.

零刻度線與被測物體左邊對齊14.小云同學在一次測木塊長度時,用兩把刻度尺進行了測量,如圖所示,則以下測量結果最接近木塊真實值的是(

A.

3.2cm

B.

3.25cm

C.

3.3cm

D.

3.5cm三、多選題15.關于長度的測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兩個人測量方法都正確,他們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的數(shù)值不一定相同

B.

兩個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數(shù)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人測量方法是錯的

C.

兩個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數(shù)值不同,兩個人的測量方法可能都正確

D.

一個人測量方法正確,多次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數(shù)值一定相同16.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時,下列要求正確的是()A.

測量時,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測量時,必須從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處量起

C.

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D.

記錄測量結果時,必須在數(shù)字后面寫上單位17.在測量中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是為了(

)A.

避免產(chǎn)生誤差

B.

避免產(chǎn)生錯誤

C.

可以減小誤差

D.

提高準確程度18.下列問題中屬于可探究的科學問題的是(

)A.

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液體質量有關嗎?

B.

為什么物體自由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C.

同種液體中,增大物體的排水體積,會導致物體所受浮力增大嗎?

D.

浮力大小與哪些物理量有關呢?19.小紅在兩個同樣的燒杯中灌滿水,加熱到相同的溫度后分別用厚度相同的l、2兩種保溫材料包好,定時測量燒瓶中水的溫度.實驗過程中室溫保持不變.他想用這種方法比較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表中給出了在時刻t(單位是分)測得的兩個燒瓶中的水溫T1、T2的幾組數(shù)據(jù),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下列判斷正確的是()t/分0510152025354555658095110125140155T1/℃80726459555150413734302624222120T2/℃80655648433832282624222221212020A.

兩種材料相比較,第二種材料的保溫性能好

B.

實驗過程中室溫大約為20℃

C.

這些水溫數(shù)據(jù),第一種材料的測量中有可能有由于測量或記錄的疏忽而產(chǎn)生的錯誤

D.

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來,水溫越高時散熱功率越小20.用刻度尺進行測量時,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減小誤差(不定項選擇)(

)A.

估計值的位數(shù)多取幾位

B.

選用分度值小的刻度尺進行測量

C.

必須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線作為測量時起始刻度線進行測量

D.

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辦法處理數(shù)據(jù)四、實驗探究題21.測量是物理實驗的基礎,完成下列有關測量的問題。(1)圖甲中秒表的讀數(shù)為________s.(2)圖乙所示,用A、B兩把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A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由圖可知________尺使用不正確,根據(jù)正確使用的尺讀出木塊的長度為________cm(3)如圖丙所示的溫度計,它們都是利用液體________的性質制成的.可用來測沸水溫度的是:________.(填字母)五、綜合題22.

(1)如圖1所示,物體A的長度是________cm.

(2)如圖2所示,電阻箱的示數(shù)是________Ω.23.如圖所示:(1)在測物體的長度時,兩種使用方式中正確的是________圖。(2)用刻度尺測物理課本的長度需要多次測量,多次測量的目的是__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四次讀數(shù)分別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錯誤的數(shù)據(jù)是________,該物理課本的長度應為________。(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屬材料做成的,且這種金屬材料受溫度變化很明顯,那么在嚴冬季節(jié)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果將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24.填空題(1)如圖1用刻度尺測量該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

cm,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_.(2)如圖2所示,秒表的讀數(shù)為________

s.

答案一、填空題1.【答案】m;mm;cm;mm【解析】【解答】解:①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普通成年人的身高比中學生大一些,在172cm=1.72m左右;②中學生大拇指的寬度在1.4cm左右,大拇指指甲的寬度略小一些,在1.2cm=12.0mm左右;③教室前后的長度在9m=900cm左右;④一般紙張的厚度在80μm=0.08mm左右.故答案為:①m;②mm;③cm;④mm【分析】此題考查對生活中常見物體長度的估測,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2.【答案】誤差;錯誤;錯誤【解析】【解答】解:測量時,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操作不當、讀取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錯誤,錯誤是不該發(fā)生的,是能夠避免的,而誤差則只能減小,不能避免.故答案為:誤差;錯誤;錯誤.【分析】誤差是在測量過程中產(chǎn)生的測量值與真實值這間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同于錯誤,它是在測量方法正確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只可以減小,卻不能避免.3.【答案】2.77【解析】【解答】解:

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13.00cm對齊,右側與15.77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15.77cm﹣13.00cm=2.77cm.

故答案為:2.77.

【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答案】分度值;3.80cm【解析】【解答】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分度值;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6.00cm對齊,右側與9.8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9.80cm-6.00cm=3.80cm.

故答案為:分度值;3.80cm.

【分析】刻度尺的三要素是指刻度尺的零刻線、量程和分度值;讀數(shù)時注意要記錄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5.【答案】1mm;3.80;0.0380【解析】【解答】(1)圖示刻度尺1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為1mm;

(2)末端刻度值為9.80cm,物體長度為9.80cm?6.00cm=3.80cm=0.0380m.

故答案為:1mm;3.80;0.0380.【分析】在進行刻度尺的讀數(shù)時,注意分度值、是否從零刻度線量起,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體的長度等于終了刻度與起始刻度之差.二、單選題6.【答案】B【解析】【解答】解:A、測量時,刻度尺不能歪斜,必須放正重合,故A正確;

B、如果刻度尺的0刻度線磨損,測量的始端可以與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測量結果要減去前面的數(shù)值,故B錯誤;

C、讀數(shù)時,視線應垂直于刻度尺,故C正確;

D、記錄測量結果時要記上數(shù)值和單位,故D正確.

故選B.

【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注意:(1)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須緊貼被測對象.(2)讀: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記:記錄測量結果時要記上數(shù)值和單位.7.【答案】A【解析】【解答】物體的長度為L=≈2.36cm。

故答案為:A。【分析】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題目中測量了物體的長度三次,計算出平均值作為物體的長度。取平均值時,最終結果要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有效數(shù)字,以保證相同的準確程度。8.【答案】A【解析】【解答】A、教室的長、寬、高一般在8m、7m、3.5m左右,空氣密度在1.3kg/m3左右,教室中空氣的質量在m=ρV=ρabh=1.3kg/m3×8m×7m×3.5m=254.8kg左右.A符合題意;

B、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大約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B符合題意;

C、教室內日光燈是并聯(lián),每盞燈兩端的電壓都為220V,C符合題意;

D、標準大氣壓在1.01×105Pa左右,教室內氣壓接近標準大氣壓,在1.0×105Pa左右.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分析】本題綜合考查了密度、長度、電壓、氣壓的相關知識,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分析,注意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9.【答案】D【解析】【解答】解:同樣以米為單位記錄數(shù)據(jù):

A、分度值為1m,保留1位小數(shù);

B、分度值為1dm,保留2位小數(shù);

C、分度值為1cm,保留3位小數(shù);

D、分度值為1mm,保留4位小數(shù).故D錄數(shù)據(jù)中小數(shù)點后面的位數(shù)最多.

故選D.

【分析】利用刻度尺測長度,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0.【答案】C【解析】【解答】A、一枚大頭針的質量太小,小于天平的感量,所以A無法天平直接測量,A不符合題意;B、用天平測帶大頭針和不帶大頭針的鐵塊,相差無幾,B不符合題意;C、先測5g大頭針、點個數(shù)、求平均值,即能測出大頭針的質量又能減小了誤差,C符合題意;D、一枚大頭針的質量太小,兩枚大頭針的質量也不大,所以天平也無法測出其質量,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若被測物體的質量小于或接近測量工具的分度值時,需要用累積法.11.【答案】B【解析】【解答】同一個物體的長度是一定的,多次測量的結果估讀值可能不同,但準確值相同,準確值不同的測量結果是錯誤的,應該舍去;正確的測量結果取平均值,得到練習本的長度.對于四個測量結果“18.30cm、18.33cm、18.43cm、18.31cm”,除18.43cm,其它三個的測量結果的準確值相同,所以是正確的,錯誤的測量結果是18.43cm;練習本的長度為.故答案為:B.【分析】除去錯誤的數(shù)值,求平均值即可.12.【答案】C【解析】【解答】由于郵票質量太小,所以應該用積累法測量郵票的質量,所以可以稱出多幾張的郵票質量再相除。因此答案選C?!痉治觥靠疾殛P于累積法測量微小質量13.【答案】D【解析】【解答】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測量工具,使用前要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時刻度要緊貼被測物體,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要從其它整數(shù)刻度開始測量.讀數(shù)時視線與刻度垂直,測量結果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此可見AB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注意:(1)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須緊貼被測對象.(2)讀: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記:記錄測量結果時要記上數(shù)值和單位.14.【答案】B【解析】【解答】由圖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讀數(shù)時結果要估計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ACD都錯;最接近真實值的應是3.25cm,其中的3.2cm是準確值,0.05cm是估計值,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使用的儀器越精密,在讀數(shù)時,誤差越小.在進行刻度尺的讀數(shù)時,要注意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三、多選題15.【答案】A,C【解析】【解答】AB.測量即比較,在物體與刻度尺進行比較的過程中有誤差,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故兩個人測量方法都正確,他們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的數(shù)值不一定相同,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

C.因測量過程中誤差的存在,兩個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數(shù)值不同,兩個人的測量方法可能都正確,C符合題意;

D.由于誤差在每次測量過程中不一定相同,可知一個人測量方法正確,多次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測得數(shù)值不一定相同,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C。

【分析】刻度尺的正確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著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3)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測量結果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16.【答案】A,C,D【解析】【解答】解:A、測量時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傾斜.此說法正確;B、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線是否磨損,已經(jīng)磨損的,應該從其它整刻度量起,然后減去前面的刻度作為物體的長度,此說法錯誤;C、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并正對刻度線,此說法正確;D、記錄測量結果時,必須在數(shù)字后注明單位,沒有單位數(shù)字無意義,此說法正確.故選ACD.【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注意:①刻度尺要與被測部分對齊;②讓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緊貼被測部分,測量的始端與0刻度線對齊,如果0刻度線磨損,可以與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測量結果要減去前面的數(shù)值;③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④讀數(shù)時結果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記錄數(shù)據(jù)要寫單位.17.【答案】CD【解析】【解答】解:A、誤差不能避免;B、錯誤可以避免;C、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提高準確程度.故選CD【分析】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①測量儀器不精密;②測量方法不科學;③測量中估讀.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減?。诲e誤是可以避免的.18.【答案】A,C【解析】【解答】A、液體的壓強與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有關,探究因素有多個,影響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液體質量有關嗎,屬于可探究的科學問題,A符合題意;B、不考慮阻力和不受外力的作用時,物體自由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探究的問題環(huán)境不容易找到,不屬于可探究的問題,B不符合題意;C、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有排開液體的體積和密度,探究因素有多個,故“同種液體中,增大物體的排水體積,會導致物體所受浮力增大嗎?“屬于可探究的問題,C符合題意;D、“浮力大小與哪些物理量有關呢?”,沒有確定具體的因素,也就是自變量不確定,所以此問題沒有可探究性,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C?!痉治觥堪愣?,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描述的是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其中的變量必須是可檢驗的.19.【答案】B,C【解析】【解答】解:A、可以根據(jù)相等時間內水降低的溫度關系比較材料保溫性能的好壞,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相等時間內,第一種材料包裹的容器內水溫降低慢,則第一種材料的保溫性能好,故A錯誤;B、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當水的溫度為20℃時,其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可知當時室溫大約為20℃,故B正確;C、在相等時間內,水降低的溫度差應越來越小,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第一種材料的測量數(shù)據(jù)中,25min到35min內降低的溫度小于35min到45min內降低的溫度,這不符合實際情況,由此可知:第一種材料的測量中有可能有由于測量或記錄的疏忽而產(chǎn)生的錯誤,故C正確;D、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水溫降低速度先快后慢,由此可知,水溫越高時散熱功率越大,水溫低時散熱功率越小,故D錯誤;故選BC.【分析】比較材料的保溫性能的方法:相同時間,比較降低水溫的多少;水降低相同的溫度,比較時間.根據(jù)熱傳遞的條件,當兩物體的溫度相同時,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找出室溫.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判斷數(shù)據(jù)是否錯誤,得出熱量散失與水溫高低的關系.20.【答案】B,D【解析】【解答】A、估計值的位數(shù)只能有一位,A不符合題意;

B、分度值越小,測量的結果越精確,B符合題意;

C、也可以選用除0刻線外的另外一條清晰的刻線作為起始刻線,C不符合題意;

D、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D.

【分析】測量時,受所用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就是誤差,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可以減小誤差;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都可以減小誤差.四、實驗探究題21.【答案】(1)543.19

(2)1mm;B;2.20

(3)熱脹冷縮;b【解析】【解答】由圖知:(1)在秒表的顯示屏上的示數(shù)為:9min3.19s=543.19s;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2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s,指針在3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3s,即秒表的讀數(shù)為3s;(2)A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左側與0刻度線對齊,右側與2.2cm對齊,估讀為2.20cm,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2.20cm;B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沒有緊靠被測物體,所以是錯誤的;(3)體溫計和實驗室用溫度計,它們都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a)是體溫計的測量范圍一般為35℃~42℃,(b)是實驗室溫度計的測量范圍一般為﹣20℃~103℃,所以可用來測沸水溫度的是實驗室溫度計.

【分析】(1)根據(jù)電子秒表的數(shù)字特點讀數(shù);顯示屏上的數(shù)字依次是分、秒和毫秒;(2)刻度尺使用時,有刻度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刻度尺的分度值為相鄰的刻度線表示的長度,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根據(jù)不同溫度計的測量范圍確定測量對象.

②溫度計選擇不合適,不僅得不到準確的測量結果,還可能損壞溫度計.五、綜合題22.【答案】(1)4.20

(2)6821【解析】【解答】(1)圖1是刻度尺測長度,刻度尺分度值是1mm,讀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所以讀數(shù)為4.20cm(0不能寫掉);

(2)電阻箱讀數(shù)和數(shù)字讀數(shù)方法類似,從高位向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